高校女排发球现状及效果分析-排球-附发球效果分析统计表-毕业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6683229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校女排发球现状及效果分析-排球-附发球效果分析统计表-毕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校女排发球现状及效果分析-排球-附发球效果分析统计表-毕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校女排发球现状及效果分析-排球-附发球效果分析统计表-毕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高校女排发球现状及效果分析-排球-附发球效果分析统计表-毕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女排发球现状及效果分析-排球-附发球效果分析统计表-毕业(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校代码: 学 号: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题 目:高校女排发球现状及效果分析学生姓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二 七 年 六 月 高校女排发球现状及效果分析作 者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答辩日期 答辩成绩 摘 要在排球运动发展迅速,比赛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战胜对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研究和创新发球技术,尤其在每球得分制实施以来,对发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队与队之间的对抗,必须加强发球攻击力,争取第一回合主动权,破坏对方一传,使其难以组织战术进攻,以减轻本方的拦网压力,为反攻得分创造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在世界各个排球队中广泛运用的攻击性很

2、强的发球技术,已成为制约对手进攻,动摇对手士气的有力武器。本文以高校女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录象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6年度全国大学生女排联赛北赛区比赛的发球类型与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其结果表明,高校女排采用攻击性强的跳发球较少,过多的单一采用上手发球技术,同时各种发球的失误率较高、稳定性较差,表明发球技术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这些都是高校女排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女排;效果分析;发球现状AbstractExercise to develop in the volleyball quickly, compete increasingly vigorous today, f

3、or winning the opponen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all to deliver the ball technique in the aggressiv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getting a goal to make in the each ball particularly since implement, put forward the higher request to the hair ball technique, of each brigade and brigades resist, m

4、ust strengthen to deliver the ball attack dint, fight for active power of the first bout, break once the other party spread, make it hard organization the military tactics take the offensive, to ease block of this square the net pressure, get a goal to create the beneficial condition for the counter

5、charge.In recent years, the offensive very strong hair ball technique that make use of extensively in each volleyball in the world brigade, have become the check and supervision opponent to take the offensive, falter emollient weapon of the opponent morale.This text i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the w

6、oman row of the high school, pass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method and recording the elephant covariance method and mathematics to statistics the method, to 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woman of 2006 years the hair ball of the row match north match area game the type carries on with result t

7、o statistics and analyze, itsfruit enunciation, the woman of the high school row adoption offensiveness strongly jump to deliver the ball less, excessive one the adoption starts to deliver the ball technique, various error rate of hair ball is hig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bility is worse, the enu

8、nciation delivers the technical and basic of ball not enough firm, these are all the woman of the high school row treat in resolve of problem.Keywords: The woman row of the high school; effect analysis;Deliver the ball present situation;目 录引言 1第一章 排球发球技术发展概况 2 1.1 排球发球技术年代特征 2 1.1.1五十年代的勾手大力发球 21.1.

9、2六十年代勾手发飘球随之出现 2 1.1.3七十年代的发球技术为适应各种技术的发展 2 1.1.4八十年代类似扣球的跳发球出现 3 1.2 排球发球的特点与重要性 3 1.3 每球得分制规则对发球的影响 3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 2.1 研究对象 4 2.2 研究方法 4 2.3 统计尺度 5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5 3.1 发球类别比较 5 3.2 发球类别的效果比较 63.3 使用率最高的跳发球和上手发球比较 7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8 4.1 结论 8 4.1.1高校女排过多的单一采用上手发球,勾手发球已被淘汰 8 4.1.2 高校女排发球技术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84.1.3 高校女排

10、采用攻击性强的跳发球较少 8 4.2 建议 84.2.1 提高发球的稳定性 84.2.2 加强发球多元化和跳发球训练 8参考文献 9附录 10谢辞 11前 言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发球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而发球也是由:50年代,各队在比赛中主要采用勾手大力发球和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发出球的特点主要是力量大、速度快。60年代,各队主要采用发飘球技术,由于发出的球飞行时飘晃,给接发球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70年代,发球技术没有太大的进展,但在发球技术运用上有很大提高,如采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发出不同性能的球,找人找区发球等。进入80年代以后,各队广泛采用跳发球技术,给接发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同时也翻开

11、了排球发球史上崭新的一页。 从在排球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排球发球技术是我们不可小视的问题,随着排球规则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排球发球的重视程度日趋升温,在排球竞赛中的主动得分因素有发球和扣球,而其中的发球技术既是比赛的开始,又是进攻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攻击性强的发球可以破坏对方的一传,造成他们的战术失误,难以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更有甚者可直接得分,也可以挫对方锐气,振奋本方士气。随着规则的变化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发球的技战术理念也随之变化,并且行成了拼发球理念。即拼发球是各队的首选战术,即使在关键局次,宁愿冒失误的代价,也不可发给对方菜球来作大礼。特别是采用每分得分制以来,发球的攻击性

12、更加完善,发球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发球技战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将以高校女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录象统计法,对高校女排发球类型与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资料允许的范围内,解析我国高校女排发球现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发球技战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第一章 排球发球技术发展概况1.1 排球发球技术年代特征1.1.1 五十年代的勾手大力发球 勾手发球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继承了九人制排球的一项传统技术。五十年代以前的九人制排球运动员普遍能掌握这一技术。它在当时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主要是因为九人制排球网子低,场地大和比赛中发球可以有两次机会等因素造成。运动员在第一次发球

13、时可以用最大的力量攻击对方,不受第一次失误的影响,一旦失误,第二次则大多以把握性发球过网,动作圆滑有力,完整优美,常常能够连续得分。到五十年代初,我国开展了六人制排球。与九人排球相比场地缩小(18m X 9m),而网子升高了(男2.43m,女2.24m),同时规则规定只有一次发球机会,所以要求这项技术的难度更高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勾手大力发球的人相应减少。特别是当时我国与欧洲国家的体育交往非常频繁,因欧洲队员身材高大,拦网技术较突出,所以他们不够重视发球的攻击性,而很多人竟发上手一般球。但是,我国各强队中仍然坚持了发勾手大力球作为攻击对方的有力武器,因此勾手大力发球风靡全国。1.1.2 六十年

14、代勾手发飘球随之出现六十年代初,当大力发球技术还在方兴未衰的时候,另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发球: 勾手飘球技术出现了。日本女排二队来中国时,他们就采用了勾手飘球技术,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64年日本国家女排取得世界冠军后访问中国,并骋请大松博文教练来中国任教,勾手飘发球才在中国普遍地运用起来。这一技术的出现影响了排球其它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一传的技术动作,由上手传球被迫改为垫球。大松博文教练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发明勾飘发球和创造性地广泛地应用于垫球技术。日本女排就是利用这个武器,在其它国家还没有掌握这两项技术时,先发制人,夺得了多年来被苏联一家独占的排球世界冠军的宝座。在这个时期,勾手飘发球确实

15、以飘的多种性能显示了它的威力。人们曾一度对它产生了恐惧心理,只要一接勾手飘发球时由于精神紧张,动作变形就造成了大量的一传失误。1.1.3 七十年代的发球技术为适应各种技术的发展 中国女队出现了上手平飘(追胸球),对低姿式的垫球产生了很大威力,到七十年代末,世界各队的一传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1972年接一传的到位率为60-62%,而1979年一传到位率为70-76%(根据中日邀请赛的统计资料),因此,就出现了发球、一传相对平衡的状态。与此同时,男子队出现了网前拦发球的动作,很多过网点很低的勾手飘球受到了阻拦,因而出现了远距离勾手飘球。在一传基本上适应发球,而发球还没有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自然会产

16、生过去的多样技术交替运用情况。有些队仍采用勾手大力发球,有些队亦把五十年代捷克、保加利亚,来我国时所采用的高吊式发球拿出来使用。如:1978年世界杯日本和苏联的比赛中,日本以0:2落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发起高吊球来,因苏联队无思想准备而造成连续失分。另外,在这个时期有些男队,由于身材逐渐高大,竟出现了扣球式发球,有时也很奏效,还有些队几种发球交替使用达到其战术目的。总之,七十年代,在发球方法上没有很大变化,仅在战术运用上有所提高。1.1.4 八十年代类似扣球的跳发球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古巴、苏联、美国男排凭借身材高大、腰腹和臂力强的优势,率先使用跳发球技术,发出速度快、力量大、落点刁的

17、上旋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人们曾一度对它产生了恐惧心理。只要一接跳发球,由于精神紧张动作变形。造成一传失误或破攻。这一技术的出现不久就在男排比赛中开始运用。80年代中期,我国女排甲级队中有少数队员也开始运用跳发球。1987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女排决赛中,许多学者曾对跳发球作过调研,在当时参赛的12支队伍144名队员中,只有5名队员采用跳发球,跳发球的得分率要比其它发球高4. 57%,破攻率高1. 93%。由于女子的身体素质因素,效果不及男子明显。在80年代,除跳发球技术之外,古巴、苏联、美国女排的砍式发球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女排遇到这几支欧美强队,常常被砍式发球搞得阵脚大乱。

18、自身的快速多变战术特点难以体现。80年代跳发球和砍式发球对一传造成了较大威胁,但在此年代飘球的运用仍较为广泛,特别是亚洲队仍以发飘球为主。1.2 排球发球的特点与重要性发球在排球各项基本技术中是比较特殊的一项技术,除了受场地、球网和标志杆的限制外,是唯一不受其他运动员影响的技术,有较充裕的准备时间,自抛自发,自我创造条件,在不违背规则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方法发球,发球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运动员自己,而且发球也是排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和进攻手段之一,在排球比赛中,发球不单是比赛开始技术,而且是极强的进攻技术,发球的速度可以达到100 km/h,超过了扣球的速度.所以说发球既是比赛的开始

19、,也是进攻的开始。有威力的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作用,除了直接得分外,还能有效地破坏对方接发球一传和预定的战术配合,打乱进攻节奏,削弱一攻的攻击性,从而减轻本方防守的负担,创造反攻的有利条件,攻击性的发球不仅能在比分上获得优势,往往在心理上也能给对方以威胁,使对方士气受到很大影响。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美女排之战的第二场,中国女排以3:0获胜,其中第一局在14:14的紧急关口,侯玉珠发球连得两分,中国队以16:14取得了首局胜利,第一局的胜利从心理上给美国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而连失两局在自己的国土上“战败”,可见发球在比赛中的地位。多年来在任何排球比赛和训练,发球技术始终

20、是研究发展的关键.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手、勾手大力发球的特点是力量和旋转,70年代是勾手和正面上手飘球,80年代以“砍式”发球,90年代以来是“跳发球”,无论哪种发球其目的都是要破坏对方的一传,发球与一传的矛盾我们称它为第一回合的对抗,因为这是排球进攻和防守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是首战技术,它们斗争的结果直接制约着以后技战术的变化,首战取得优势,则带来以后一系列的主动,发球和一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既有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面,而发球则是这个矛盾中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发球和接发球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在一定时期是处在相互平衡的状态,随着发球技术的改进和攻击性的加强,原有

21、接发球的能力适应不了发球的攻势,必然造成失误率高,到位率低,预定的进攻战术成功率下降,这样发球与接发球的相互平衡状态就被打破,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最好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由此可以看出排球发球技术的重要性。1.3 每球得分制规则对发球的影响国际排联为了解决排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的不平衡性与比赛时间难以控制这两大难题,曾多次修改排球比赛规则。1999年施行每球得分制以来,彻底的打破使用了100多年的发球权得分制,在新的规则下就不存在发球权之争,而任何一个球的最终结果必然会给双方以得分或失分,由此加大了比赛双方得分与失分的机会,使比赛始终处于高度紧张和激烈的对抗之中。新规则的实施对发球技术的影响很大

22、,由于发球失误将会导致直接失分,使发球失去了以前只得分不失分的技术特点,因此对发球运动员的心理和发球技术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关键比分和关键局的比赛中,对发球技术的影响更为突出,因而发球技术的训练和发球战术的制定,就成为一个需要重新研究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得部分教练员认为发球应该以保守求稳为主,致使在降低发球失误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发球的进攻性和发球的得分率,各个男队和女队也常常因发球失误而失分,使对方可以轻而一举的组织一攻,但是新规则对发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对新规则的认识和进一步的加深理解,新规则对技术及球员的影响将逐步减少,对技战术水平的促进和提高将是必然趋势。从排球比赛自身的规律看,

23、没有攻击性的发球只能助长对手接发球进攻得分的气势,为了不让对手靠接发球进攻轻易得分,加强发球的进攻性已成为当今排球比赛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何提高发球的攻击性,减少发球失误率将成为各队的共识。排球比赛的得分因素有发球、扣球、拦网和对方失误。在原规则下,发球得分均占10%左右。在每球得分的条件下,发球得分比例大幅下降,男女队平均在3%左右。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发球攻击性的减弱,其原因有:一方面是因为球的气压减低,影响了球的飞行速度、飘度和力量,另一方面是发球队员保守求稳,害怕失误失分。这主要是因为发球从单纯的得分手段转化到得失分兼有的技术形式,使各队在发球的指导思想上缺乏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但发

24、球攻击性的减弱并没有换来发球失误率的减少。男队因发球失误而失分在总失分中平均占9%,而女队平均占9.3%,真可谓得不偿失。发球攻击性减弱的后果是,对方一攻的成功率提高,发球方防反压力加大,连续得分机会减少,使本队获胜机率下降,也使比赛来回球减少,变成了一攻对抗赛,令人乏味观赏性也大幅度降低。从中可看出提高攻击性,减少失误使大多数的意见w。在此,笔者认为,发球应加强攻击性,不怕失误。在1999年世界杯排球赛上,原以为每球得分制实施后,会使以大力发球为主的欧美队伍,为减少失误、而降低发球的攻击性。但在比赛中,古巴、俄罗斯、美国等强队都进一步强调了发球的攻击性,把发球作为直接得分的第一武器、即使不得

25、分,也要想法破坏对方的一攻。如俄罗斯、日本等队冒着发球失误失分的危险“拼”发球,坚持以攻击性发球破坏对手的接发球,始终向对方施加压力,甚至在某些局的发球失误竟在7分以上,但依然把发球作为直接得分的第一武器,而且成效显著,发球的攻击性给他们的防反创造了条件,最终取得了胜利。在1999年国际排联又推出了对发球的修正案,即“发球触网上沿进人对方场区为好球”。这一变更不仅减少了对发球队员的心理压力,为发球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还能提高发球的攻击性和成功率,也增加了接发球的难度。这也为我们明确发球的指导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同时更增加了我们对于排球发球技术的广泛重视。第二章 研究对象

26、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2006年度全国大学生女排联赛北赛区的延边大学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五所大学的五场比赛,共724次发球作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1.2.1 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阅读了相关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为本论文获取了理论依据。1.2.2 录象统计法:通过采用松下D308GK摄像机,由专人负责在同一个角度进行全场摄像,并自制的统计表格进行统计。1.2.3 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对统计结果的频数、百分比等进行处理。2.3 统计尺度 把比赛中的发球按其形式分别分为:跳发球、跳飘球、上手发球、勾手发球4大类,并把

27、其效果分为:得分、破攻、一般、失误4种。表1 发球效果及其内容效 果 内 容得 分 是指发球直接得分。失 误 是指发球失误或者犯规。一 般 是指对方接发球后能够通过二传手组织战术进攻。破 攻 是指对方接发球后未能组织进攻并被动的送回机会或者一传不到位未能通过二传组织有效的技战术进攻。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1 发球类别比较表2 发球类别比较 跳发球 跳飘球 上手发球 勾手发球 (n=724次) 48 38 638 0% 6.63 5.25 88.12 0 发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是1号位队员在发球区内自己抛球后,用一只手将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的一种击球方法。在现代排球比赛中发球既是比赛的开始又是

28、进攻的开始,而现代排球采用的发球技术主要是以跳发球、跳飘球、上手发球和勾手发球这四种发球技术为主。为了了解高校女排发球类别现状,把2006年度全国大学生女排联赛北赛区比赛中的发球按其形式分为跳发球、跳飘球、上手发球和勾手发球这四大类进行统计比较。其结果如表2所示,在这次比赛中,延边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这五所大学的发球总数为724次,其中跳发球的发球次数为48次,占总发球次数的6.63%,跳飘球的发球次数为38次,占总发球次数的5.25%,上手发球的发球次数为638次,占总发球次数的88.12%,而勾手发球的发球次数则为0。由此可见在当今

29、高校女排的发球选择上,大多队员都倾向于上手发球技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上手发球容易控制球的落点和攻击力较强的特点还是比较受到广大女排队员的青睐有直接关系,另外其结果也可以看出上手发球的比例远远超过了跳发球、跳飘球和勾手发球,而跳发球和跳飘球占的比例是比较少的仅占发球总数的6.36%和5.25%。应该是因为女排选手的身体、弹跳、力量等各个方面的体能因素所影响的,可勾手发球真是少的可怜,竟然在高校女排的发球中无人使用,导致勾手发球没有人采用的原因是,勾手发球是50-60年代采用较多的一种发球技术,发出的球具有一定的攻击力,由于这种发球比较费力,失误率也较高,而且勾手发球对队员的协调性和身体

30、素质要求较高,和落点不易控制。有时还出现得不偿失的现象,慢慢逐渐趋于淘汰有直接关系。所以现在的高校女排在各种各样发球技术的选择上还是比较倾向于单一的上手发球技术,应加强发球的多元化,让每个队员都能挖掘到最适合自己的发球技术。3.2 发球类别的效果比较表3 发球类别的效果统计比较 跳发球 跳飘球 上手发球 效 果 % % % 得 分 7 14.58 1 2.63 44 6.9破 攻 16 33.33 13 34.12 226 35.42 一 般 15 31.25 20 52.63 311 48.75 失 误 10 20.83 4 10.53 57 8.93 为了了解和分析目前高校女排不同发球的发

31、球效果,表3所示高校女排在比赛中使用跳发球、跳飘球和上手发球技术的效果比较,同时把比赛当中各种发球技术的效果均分为得分、破攻、一般、失误这4种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其结果表明各种发球的得分率是,跳发球得分率为14.58%,跳飘球得分率为2.63%,上手发球得分率为6.9%。各种发球的破攻率是:跳发球的破攻率为33.33%,跳飘球的破攻率为34.21%,上手发球的破攻率为35.42%。各种发球的一般率是:跳发球的一般率为31.25%,跳飘球的一般率为52.63%,上手发球的一般率为48.75%。各种发球的失误率是:跳发球的失误率为20.83%,跳飘球的失误率为10.53%,上手发球的失误率为8.9

32、3%。由此可以看出跳发球的得分率还是远远超出其它发球类别的得分率,在得分率较高的同时失误率更是高的惊人,竟然在20.83%,基本就是平均发5个球就会白白送给对手一分,而其它4个球还不能保证100%的得分,跳发球如此高的失误率是对高校女排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跳飘球的得分率仅仅是2.63%,实在是少的可怜,可一般球的比例就占了52.63%。相对来说上手发球还是比较稳定的,失误率最低,破攻率最高。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在当今高校女排发球技术中,比较适合高校女排采用的发球方法是上手发球,而使用最多的发球方法也是上手发球,但是对于发球的稳定性是当今高校女排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所以采取有效的训练手段,加强

33、发球技术的稳定性是高校女排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女排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3.3 使用率最高的跳发球和上手发球效果比较表4 跳发球和上手发球效果比较上手发球(n=638) 跳发球(n=48) 效 果 比较 % % 得 分 44 6.9 7 14.58 破 攻 226 35.42 16 33.33 一 般 311 48.75 15 31.25 失 误 57 8.93 10 20.83 为了比较高校女排上手发球和跳发球在比赛中的应用情况,表4把上手发球和跳发球的发球效果分别分为得分、破攻、一般、失误这4种效果进行比较。其果可以看出跳发球和上手发球相对来说,在高校女排里的使用率大于其他种类的发球技术

34、,而跳发球的数量相对上手发球的数量来说也是有差距的,从而可以看出目前在高校女排当中,采用跳发球技术的队员非常有限,还没有跟上排球技术的潮流,而从临场效果来看,跳发球的得分率达到了14.58%,明显高于上手发球7.59%,这说明如果跳发球技术应用得当,能给对方一传造成很大威胁,破坏对方战术意图,在比赛中为本方创造更多的机会,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还可以削弱对方士气,这在统计结果中可以充分体现,跳发球技术威力性是有目共睹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加强对跳发球技术的训练,以提高高校女排各个队的发球整体实力和威力性。但是,跳发球技术失分率也很高,因为得分率高的跳发球相对上手发球的难度更大,更难掌握,更容易

35、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较高,运动员在比赛中较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技术还没有完全熟练掌握的情况下,跳发球技术水平正常发挥更容易受到影响。然而从上手发球的运用效果相比较来看,上手发球得分率比跳发球的得分率低了7.59%,这同前面所分析的由于上手发球技术易掌握,而与跳发球技术难度要求较高和身体各个方面的素质有关系所以运用手发球的人数、次数较多。而从这两种发球技术的得分率与失分率相比较来看,跳发球技术失分率比上手发球的失分率多11.9%,因此,可以得出上手发球技术运用效果比跳发球技术运用效果相对稳定的多。从这两种 发球技术的特点以及难易程度看,跳发球技术比上手发球技术更难

36、掌握,更难以控制和对高校女排运动员的自身要求也更加的高,说明队员对跳发球技术掌握还不太全面,身体素质还达不到很好的使用跳发球的能力。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上手发球技术在比赛中失误率较低而且采用上手发球的次数大大超出跳发球,通过观察和分析,这种结果是由于运动员基本功相对比较扎实,上手发球非常容易掌握,不易失误,稳定性比较高,而跳发球技术要求队员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较高和不容易掌握的原因,所以致使上手发球技术大大高于跳发球技术的使用率。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4.1.1 高校女排过多的单一采用上手发球,勾手发球已被淘汰通过对高校女排发球效果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上手发球技术运用的最多,占总发球数的88.

37、12%而勾手发球则无人使用,说明在快速发展发球技术的同时勾手发球已经被淘汰。4.1.2 高校女排发球技术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在高校女排的使用效果方面上手发球在比赛中的效果相比其它发球技术较好。但最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哪一种发球,发球的失误率总是高于得分率,特别是跳发球最为明显,虽然跳发球得分率高,但是失误率也很高。从而可以反映出全国高校女排比赛的一个特点:高校女排发球技术的基本功不够扎实。4.1.3 高校女排采用攻击性强的跳发球较少, 在高校女排中采用跳发球的仅仅占6.63%而上手发球占88.12%,原因是跳发球要求的各方面身体素质较高,不易掌握,而上手发球容易掌握,稳定性较高,失误率相对较低而导

38、致高校女排采用攻击性强的跳发球较少,过多单一的采用上手发球。4.2 建议4.2.1 提高发球的稳定性不管在比赛中还是训练中,应更加重视对发球技术的熟练性、准确性、有效性的训练,特别是对跳发球的训练,在强化跳发球攻击性的基础上,也要对跳发球的稳定性加以提高,争取发球多得分少失分,加强整体发球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才能更有力地破坏对方的一攻,更好地组织有效的快速反击。4.2.2 加强发球多元化和跳发球训练在发球的选择上,在稳步加强上手发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要使发球多元化,排球中的跳发球技术在逐渐占领排球发球技术的主导地位,所以要想使高校女排达到一定水平,就须要加强跳发球的训练力

39、度,采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多样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女排的运动水平。参考文献1.宋魁. 试析排球规则的修改对排球发球技术的影响.湖北体育科技.2004.(2);23252.张新中. 排球发球技术的年代特征及其攻击性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28303.金春植、国翠娟.排球比赛中跳发球与站发球效果比较.延边大学学报.1999.(3);25274.金春植、权泽民.中国女排发球效果的比较研究.延边大学学报.1999.(4);25275.金春植、国翠娟.排球发球现状的比较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9.(4);15186.廖锡华.第五届城运会女排比赛发球技战术效果的剖析.

40、湘南学院学报.2004. (5);25287.李明伟.浅议现代排球比赛中的发球技术.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19208.孔丽涵.对排球发球的探讨.学术广场.20039.纪进、徐雄杰.实行每球得分制后更应充分重视发球的进攻性.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242610.杨劲苍、张敏灵.第九届女排世界杯赛统计结果与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283011. DongYongxiang. Research into Rhythm Controlling in Volleyball Game Under the New Volleyball Rule. 200

41、3.(01);576112. Lixiaolu. On Rhythm of Volleyball Match. 2007.(1).232713.LiangRuilin. On Improvement of Exercises from Carry out a New Rule of Volleyball.2007.(1).2633 附 录高校女排效果分析统计表ID跳发球 跳飘球 上手发球 勾手发球备注得分破攻一般失误得分破攻一般失误得分破攻一般失误得分破攻一般失误注:得分:是指发球直接得分。 失误:是指发球失误及犯规。一般:是指对方接发球后能够通过二传手组织战术进攻。 破攻:是指对方接发球后未能组织进攻被动的送回机会或一传不到位未能通过二传组织有效的技战术进攻。谢 辞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感谢,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老师在论文选题以及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上都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让我能够尽快理清思路,而且还为我提供了观看录象资料的设备和机会,才使我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还要感谢所有*都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再次的感谢你们。谢谢!论 文 指 导 教 师 评 语签字(印章):年 月 日院 、专业 论 文 答 辩 机 构 意 见答辩机构负责人签字:院(专业)印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