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连杆的制造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5668079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连杆的制造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连杆的制造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连杆的制造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小连杆的制造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连杆的制造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目 录一、绪论- 21.1 本课题的意义、目的- 21.2 机械制造工艺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21.3 机械制造工艺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21.4 机床夹具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21.4.1 机床夹具的定义- 21.4.2 机床夹具的发展趋势- 2 1.5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技术要求- 3 1.5.1本课题的主要问题- 3 1.5.2本课题的技术要求- 3二、“小连杆”零件的工艺分析- 32.1 “小连杆”零件的作用- 32.2 “小连杆”零件的工艺分析- 3三、工艺规程的设计- 5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3.2 基准的选择- 53.2.1 粗基准的选择- 53.2.2 精

2、基准的选择- 53.3 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53.3.1 工艺路线的拟定- 53.3.2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53.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3.4.1 毛坯尺寸的确定,画毛坯图- 63.4.2 加工两凸面- 73.4.3 钻7.94mm孔- 73.4.4 钻3.7mm孔- 73.4.5 加工1mm槽面- 73.4.6 钻3.5mm螺纹孔- 73.4.7 钻2.5mm孔- 83.4.8 时间定额计算- 8四、夹具设计- 94.1 专用铣床夹具设计- 94.1.1 设计思想- 94.1.2 定位方案- 94.1.3 夹紧机构- 94.1.4 夹具与铣

3、床联接元件- 94.1.5 夹具体- 94.2 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94.2.1 设计思想- 94.2.2 定位方案- 94.2.3 导向装置- 104.2.4 夹紧机构- 104.2.5 技术要求- 10五、总结- 10六、参考文献- 11致谢- 11一、绪论1.1 本课题的意义、目的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古老而永远充满生命力的行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机械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制造工艺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资料表明,优秀的工艺工程师在发达国家十分稀缺,因为培养工艺工程师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次毕业设计,就是旨在进行一次大练兵。当然,不可能期望通过一次毕业设计就成为合格的工程师,但

4、起码可以籍此踏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门槛。1.2 机械制造工艺在国内的发展概况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国家重大装备研制与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制造业总体工艺水平和综合制造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我国已掌握了一批重大装备的成套制造工艺技术,对规模制造产品,能较快地形成规模化、集成化的工艺结构与制造能力,装备制造业的机床数控化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产品装配工艺有新的突破,在铸造、锻压、热处理、电镀等行业普遍推行专业化生产,涌现出许多较高水平的工艺创新成果。我国机械制造工艺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先进工艺相比,在技术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低”、“两高”。“两低”:一是产

5、品零件精度低,二是生产效率低;“两高”:一是工艺消耗高,二是环境污染大。我国机械制造业正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针对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问题,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高级顾问陆燕荪认为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1.3 机械制造工艺在国外的发展概况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把机械制造工艺置于更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地位毫不动摇。机械制造工艺位居工业的核心地位,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是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工业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强核心技术创新,增强高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而更加凸显了

6、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对于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极端制造技术将成为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极端制造是指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集中体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和巨系统制造。不断提升系统设计、成套制造的能力,是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不断强化系统设计、成套制造的能力,是国际机械制造工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各国越来越重视以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和作业。产业集群成为培育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性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机械制造工艺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1.4 机床夹具的定义及发展趋势1.4.1 机床

7、夹具的定义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其占有正确的位置,以便接受施工,检测的装置,都可统称为“夹具”。机床夹具为机床的一种附加装置,安装工件后使之获得相对于机床或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工件可靠地夹紧。1.4.2 机床夹具的发展趋势夹具从产生到现在,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表现在夹具与人的结合上,这是夹具主要是作为人的单纯的辅助工具,是加工过程加速和趋于完善;第二阶段,夹具成为人与机床之间的桥梁,夹具的机能发生变化,它主要用于工件的定位和夹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夹具与操作人员改进工作及机床性能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夹具引起了重视;第三阶段表现为夹具与机床的结合,夹具作为

8、机床的一部分,成为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随着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品种和生产率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使多品种,中小批生产作为机械生产的主流,为了适应机械生产的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对机床夹具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加强机床夹具的三化工作:为了加速新产品的投产,简化设计工作,加速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以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必须重视机床夹具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B. 大力研制推广实用新型机床夹具:在单件,小批生产或新产品试制中,应推广使用组合夹具和半组合夹具。在多品种,中小批生产中,应大力推广使用可调夹具,尤其是成组夹具。C. 提高夹具的机械化,自动化水

9、平:近十几年来,高效,自动化夹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由于数控机床,组合机床及其它高效自动化机床的出现,要求夹具能适应机床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发挥机床的作用1.5 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技术要求1.5.1 本课题的主要问题“小连杆”零件的机加工工艺、工装设计。1.5.2 本课题的技术要求A. 连杆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B. 连杆不加工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有裂纹、折叠、折痕、结疤、氧化皮及因金属未充满锻模而产生的缺陷;杆身部位不允许有切边拉伤;C. 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D. 连杆应采用灰铸铁HT200(一般为:2.6%3.6% C

10、,1.2%3.0% Si,0.4%1.2% Mn,0.3% P,0.15% S;高强度铸铁,硬度163-255 HBS)制造。同一连杆上的硬度差应不大于35 HBS;E. 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m;F.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G. 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H.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2000;未标注尺寸公差应该按照 GB/T1804-m。二、“小连杆”零件的工艺分析2.1 “小连杆”零件的作用此小连杆可用

11、于许多地方,与其他连杆机构结合。连杆的功能决定了它既是传力构件,又是运动件,可以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组上的燃气压力传给曲轴。连杆除上下运动外,还左右摆动作复杂的平面运动。连杆工作时,主要承受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荷,要求它应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同时,由于连杆既是传力零件,又是运动件,不能单靠加大连杆尺寸来提高其承载能力,须综合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热处理及表面强化等因素来确保连杆的可靠性。7.94mm为配合面,有较高精度。2.2 “小连杆”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是属于连杆机构,形状不规则,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不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2、见附图1)A. 两个7.94mm孔的孔面平行度应为100:0.1;B. 7.94mm孔与外圆之间的同轴度为0.006;C. 主要保证连杆能正确的与其他零件配合,因此必须保证7.94mm,还有上下二孔之间的中心线距离39.50.1mm;D. 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及刚度,在外力的作用下,不致于发生意外事故。附图1三、工艺规程的设计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由于零件的结构不是很复杂,又是薄壁件,所以采用金属型铸造。工件材料为HT200(灰铸铁),毛坯的尺寸精度要求为IT 78级。3.2 基准的选择根据零件图纸及零件的使用情况分析,知7.94mm孔,2.5mm孔,3.

13、7mm孔,3.5mm螺纹孔,1mm槽等均应通过正确的定位才能保证,故对基准的选择应予以分析。3.2.1 粗基准的选择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保证不加工表面的和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故此处选择杆壁左侧(无凸出)为第一毛基准;在加工7.94mm孔时,为保证孔壁均匀,选择12mm的外圆表面为第二毛基准。3.2.2 精基准的选择在7.94mm两孔加工以后,各工序则以该孔为定位精基准。这样就满足了基准重合的原则和互为基准的原则。在加工某些表面时,可能会出现基准不重合,这时需要进行尺寸链的换算。3.3 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方案的分析与比较3.3.1 工艺路线的拟定为保证达到零件的几

14、何形状、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及各项技术要求,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艺路线。由于生产纲领为大量生产,所以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的工、夹、量具,并考虑工序集中,以提高生产率和减少机床数量,使生产成本下降。工艺路线方案一:热处理时效,整形工序:1. 同时铣2-12的一端面2. 同时铣2-12的另一端面3. 粗铣2-12至2-104. 精铣2-10一端面5. 精铣2-10另一端面6. 钻扩铰2-7.94孔7. 倒角8. 钻M3.5底孔,扩孔至3.79. 铣1mm槽10. 加工螺纹M3.511. 钻2.5孔12. 去毛刺13. 检验工艺路线方案二:热处理时效,整形工序:1. 钻孔,扩至2-7.942. 拉孔3.

15、铣大头,定位凸台4. 夹外圆粗、精车内孔及其端面2-7.945. 倒角6. 以内孔为基准铣下端面7. 工件装夹在工装上,铣上端面8. 钻2.5孔9. 去毛刺10. 铣1mm槽11. 钻3.7孔,加工螺纹M3.512. 去毛刺13. 检验3.3.2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方案一是先加工铸件两侧的四个端面,再在钻床上加工出孔。因为同一侧的两个端面一次铣出,可以有很好的平行度,然后再以端面定位,用滑注钻模的钻套定中心,用钻模板直接压紧,也得到很好的孔与端面的垂直度,并且是先钻M3.5再扩孔至3.7。方案二是先钻两头的孔,其次在粗精车端面,用车削的方法,在车端面的同时将孔一并完成,这样也可以较好的保证孔

16、与端面的垂直度。后面的工序均以孔及端面定位,故基准是重合的,两方案在这点是相同的。选择方案时考虑到零件的大量生产,工厂的具体条件和加工简便等因素,如设备,能否借用工、夹、量具等。所以本次设计我们选择方案一。毛坯为铸铁件,清理后退火处理,以消除铸件的内应力及改善机械加工性能。在毛坯车间初步加工,达到毛坯的技术要求,然后送到机械加工车间来加工。所以工序为:热处理时效1. 整形2. 同时铣2-12的一端面3. 同时铣2-12的另一端面4. 粗铣4-12至4-105. 精铣2-10一端面6. 精铣2-10另一端面7. 钻扩铰2-7.94孔8. 倒角2-7.94孔9. 钻M3.5底孔,扩孔至3.710.

17、 铣1mm槽11. 加工螺纹M3.512. 钻2.5孔13. 去毛刺14. 检验根据此工序安排,编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及工序卡片。附表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附表215:机械加工工序卡。3.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3.4.1 毛坯尺寸的确定,画毛坯图此小连杆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由于产品的形状简单,生产纲领是大量生产,所以毛坯选用金属型铸造。毛坯铸出后应进行时效处理,以消除铸件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由文献表2-1,该种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CT为810,加工余量等级RMA为F级。故取CT为9级,RMA为F级。 由文献表2-6可用查表法确定各表面的总余量,

18、但由于用查表法所确定的总余量与生产实际情况有些差距,故还应根据工厂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由文献表2-3可查出铸件主要尺寸的公差,现将调整后的主要毛坯尺寸及公差,如附表16所示:主要面尺寸零件尺寸总余量毛坯尺寸公差CT14两端面1槽面7.94的端面51.51143+31+12+257.5318211.6 附表16 主要毛坯尺寸及公差 (mm)由此,即可绘制出零件的毛坯图(见附图2):附图23.4.2 加工凸面凸面由粗铣、精铣两次加工完成,采用三面刃圆盘铣刀(高速钢),铣刀的规格为12513.5。 由文献表2-4,查得精加工余量为0.5mm,由于两凸面较小,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调整为0.35,故其

19、粗加工余量为(2.75-0.35)mm=2.4mm。 由文献表2.4-73,取粗铣的每齿进给量为0.2mm/z,取精铣的每转进给量为0.5mm/r,粗铣走刀一次p=2.4mm,精铣走刀一次p=0.35mm。由文献表3.1-74,取粗、精铣的主轴转速分别为150r/min和300r/min,又由前面选定的刀具直径125mm,故相应的切削速度分别为:粗=Dn/1000=125150/1000m/min=58.9 m/min精=Dn/1000=125300/1000m/min=117.8 m/min校核机床的功率(只需校核粗加工即可) 由文献表2.4-96,得切削功率Pm为:Pm=92.410-5d

20、pZnKpm取Z=16,n=150/60=2.5r/s,e =18mm,f =0.2mm/z,ap=2.4mm,而Kpm=KvKFZ由文献表2.4-94可知Kv=1,KFZ=1,故Kpm=1,所以Pm=92.410-51250.14180.860.20.722.4162.51kW=0.66KW其所耗功率小于机床功率,故可用。3.4.3 钻7.94mm孔采用直径为7.94mm的高速钢钻头加工,尺寸39.50.1mm由钻模保证。由文献表2.4-38,取进给量f=0.3mm/r,由文献表2.4-41,用插入法求得钻7.94mm孔的切削速度为=0.457m/s=27.42m/min,由此算出转速为n=

21、1000/D=100027.42/7.94 r/min =1099r/min按机床实际转速取n=1100 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为:=Dn/1000=7.941100/1000 r/min =27.42m/min3.4.4 钻3.7mm孔采用直径为3.7mm的高速钢钻头加工,尺寸8mm由钻模保证。由文献表2.4-38,取进给量f=0.3mm/r,由文献表2.4-41,用插入法求得钻3.7mm孔的切削速度为=0.227m/s=13.62m/min,由此算出转速为:n=1000/D=100013.62/3.7 r/min =1172r/min按机床实际转速取n=1200 r/min,则实际切削

22、速度为:=Dn/1000=3.71200/1000 r/min =13.94m/min3.4.5 加工1mm槽面1mm的槽面可用变速钢三面刃铣刀加工,由前定余量为1mm故可一次铣出,铣刀规格为12012。由文献表2.4-73,取每齿进给量为0.15mm/z,p=2mm;由文献表3.1-74,取主轴转速为190r/min,则相应的切削速度为=Dn/1000=120190/1000m/min=71.59 m/min3.4.6 钻3.5mm螺纹孔采用直径为3.5mm的高速钢钻头加工,尺寸30由钻模保证。由文献表2.4-38,取进给量f=0.3mm/r,由文献表2.4-41,用插入法求得钻3.5mm孔

23、的切削速度为=0.32m/s=19.52m/min,由此算出转速为n=1000/D=100019.52/3.5 r/min =1776r/min按机床实际转速取n=1800 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为:=Dn/1000=3.51800/1000 m/min =19.78m/min3.4.7 钻2.5mm孔采用直径为2.5mm的高速钢钻头加工,尺寸30由钻模保证。由文献表2.4-38,取进给量f=0.3mm/r,由文献表2.4-41,用插入法求得钻2.5mm孔的切削速度为=0.225m/s=13.5m/min,由此算出转速为n=1000/D=100013.5/2.5 r/min =1720r/

24、min按机床实际转速取n=1700 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为:=Dn/1000=2.51700/1000 r/min =13.35m/min3.4.8 时间定额计算根据设计要求,现计算其中一道工序,以钻2.5mm孔为例,计算其时间定额:A. 机动时间由文献表2.5-7得钻孔的计算公式为t=(l+l1+l2)/fn式中 l1=(D/2)cotKy+(12),l2=14,这里取3,l=12,l2=2,f=0.3,n=1700,l1=(2.5/2)cot(30/2)+1=2.2所以t=(12+2.2+3)/0.31700 min =0.0337minTb=2t=20.0337 min =0.06

25、74minB. 辅助时间由文献表2.5-41确定开停车 0.015min 升降钻杆 0.015min 主轴运转 0.02min 清除铁屑 0.04min 卡尺测量 0.10min装卸工件时间由文献表2.5-42取1min所以辅助时间T=(0.015+0.015+0.02+0.04+0.1+1)min=1.19minC. 作业时间TB= Tb+ T=(0.0674+1.19)min=1.2574minD. 常量工作场地时间Ts由文献,取=3%,则Ts= TB=1.25743% min =0.0377minE.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Tr由文献,取=3%,则Tr=TB=1.25743% min =0.

26、0377minF. 单件时间Tp= T+ Tb+ Ts+ Tr=(1.19+0.0674+0.0377+0.0377)min=1.3328min四、夹具设计从前述的基准选择的分析及制定的工艺规程和工序卡。现选择工序2、工序3和工序7来设计对应的专用夹具。其中,工序2和工序3共用一套铣床专用夹具,工序7用一套钻床专用夹具。4.1 专用铣床夹具设计4.1.1 设计思想采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小连杆工件,针对粗铣2-12端面的加工工序(工序2:同时铣2-12的一端面、工序3:同时铣2-12的另一端面)进行专用铣床夹具结构方案设计(工序简图、粗铣2-12端面专用铣床夹具的装配图见附图3,此夹具部分零件图见附

27、图4、5) 。本夹具用于立式铣床上加工小连杆的两个端面。一次性加工八个工件。两道工序合用一套夹具,附图3所示为铣削工件端面E。当铣削工件另一端面F时,将定位板18上的四个螺钉拧下,定位板18翻转安装,即可在定位夹紧后进行加工。4.1.2 定位方案工件以外圆及端面作为定位基准,采用定位板、固定V形块、活动V形块组合定位方案。其中定位板限制工件三个自由度,固定V形块限制工件两个自由度,活动V形块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实现工件正确定位。采用定位板翻转安装实现两道工序合用一套夹具的加工方法,同一侧的两个端面一次铣出,以保证端面与端面之间的平行度加工要求。A. 工序2:对于工序尺寸14、11而言,定位基准

28、与工序基准重合,定位误差dw(14)=0,dw(11)=0;对于外圆2-12而言,固定V形块、活动V形块定位基准都与工序基准重合,定位误差dw(2-12)=0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定位方案合理、可行。B. 工序3:对于工序尺寸14、8而言,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定位误差dw(14)=0,dw(8)=0;对于外圆2-12而言,固定V形块、活动V形块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定位误差dw(2-12)=0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定位方案合理、可行。4.1.3 夹紧机构 针对大量生产的工艺特性,采用螺旋压板夹紧机构,拧螺母16用过液性塑料夹紧所有工件。4.1.4 夹具与铣床联接元件 采用两个标准定位键,固定在夹

29、具体底面的同一直线位置的键槽中,用于确定铣床夹具相对于机床进给方向的正确位置。并保证定位键的宽度与机床工作台的T型槽相匹配的要求。4.1.5 夹具体 通过夹具体把夹具各组成部分联结起来,并将联结部分剖视。4.2 专用钻床夹具设计4.2.1 设计思想针对钻孔的加工工序(工序7:钻扩铰2-7.94孔)进行专用钻床夹具结构方案设计 (工序简图、钻扩铰2-7.94孔专用钻床夹具的装配图见附图6,此夹具部分零件图见附图7、8)。本夹具用在立式钻床上钻2-7.94两个通孔。4.2.2 定位方案由于工件被加工孔的轴线对两端面没有严格的垂直度要求,为了简化夹具结构,采用台阶端面作为主要定位基准,在相应的两个台

30、阶支撑套上定位,限制三个自由度;另选择工件外形两端圆弧在活动V形块3和固定V形块6之间定位,活动V形块限制一个自由度,固定V形块限制两个自由度。实现工件正确定位。对于工序尺寸14、8而言,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定位误差dw(14)=0,dw(8)=0;对于两个加工孔7.94而言,固定V形块、活动V形块定位基准都与工序基准重合,定位误差dw(2-7.94)=0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定位方案合理、可行。4.2.3 导向装置本工序要求对被加工孔依次进行钻、扩、铰等三个工步的加工,最终达到工序简图上规定的加工要求,故选用快换钻套作为刀具的导向元件。由文献表9-10,确定钻套高度H=3D=38mm=24m

31、m,排屑空间h=d=8mm4.2.4 夹紧机构针对大量生产的工艺特性,此夹具利用活动V形块3的一套夹紧机构把工件夹紧。安装工件时,将星形螺钉2连同活动V形块3向右拉,工件以台阶端面放在支撑套5上,工件小头12圆弧面对准固定V形块6,然后推动星形螺钉2使活动V形块3靠紧工件右端的圆弧面,拧紧星形螺钉2,通过钢球使半圆锁紧块向两边张紧,从而锁紧工件。两V形块做成两侧带有斜度的斜面,在夹紧时产生向下的分力,防止工件产生上抬的趋势。4.2.5 技术要求A. 两个钻套中心线之间的尺寸取39.50.1mm;B. 两个钻套与夹具底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3mm;C. 两个钻套的孔面平行度应为100:0.1;D

32、. 两个支撑套与夹具底面的平行度公差取0.03mm。本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大量生产小型连杆类零件。但由于采用台阶面定位会产生过定位现象,因此当遇到工件加工要求高时,应将加工小头7.94孔处的支撑套做成浮动支形式,则定位精度能进一步提高,但相应的结构要复杂些且增加一些辅助时间。五、总结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回顾这次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这近半年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对我

33、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此次设计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不懂公差的

34、确定、工时定额怎么计算、夹紧机构的具体应该怎么设计等等。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之后,又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此外,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机器的性能,都是建立在它的主要零件的性能或某些关健零件的综合性能基础之上的。要想设计出一台好机器,就必须很好地设计它的零件;而每个零件或部件的设计,又是与整台机器的要求分不开的。所以它们之间决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共同为设计完整的机器服务的。因此如果不从整个机器的全局出发,任何一个零件都是不可能被正确地设计出来的。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而良好的基础。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六、

35、参考文献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邹青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李洪主编.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3.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第2版).刘守勇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 机床夹具图册.孟宪栋、刘彤安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艾兴、肖诗纲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6.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徐鸿本主编.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第3版).赵如福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 机械制造工艺学.郑修本、冯冠大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36、社,19929.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第二版).龚定安,蔡建国编.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 机床夹具设计.刘友才、肖继德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致谢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学生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朱秀琳。她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开题报告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朱秀琳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朱秀琳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同学们,她们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分担了许多工作。如果没有她们的努力,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感谢学校图书馆的开放,让我们有足够的资料可供参考。 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