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模式.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666999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1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模式.ppt(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 古诗鉴赏答题模式,二、怎么考,(07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炼字型),(分析意境型),(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2、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析技巧型),(06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1)“满林残照见归鸦”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分析技巧型),(观点不同型),(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3、?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分析语言型),(分析意境型),(07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一词统领型),高考古诗鉴赏题模式归类,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3.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型,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5第五种模式:一词统领型,6第六种模式:观点不同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

4、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答:,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描绘画面),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概括特点),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分析感情),第一种模式:

5、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西楼:即诗中的朱楼,依山面海而建。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

6、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描绘画面),2、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概括特点),3、面对这样撼人心魄的景象,诗人非但没有垂帘躲避,反而钩帘赏景,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分析感情),例二:(20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

7、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例三:(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

8、要赏析。,答:“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

9、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3、提问变体: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

10、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1、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点明手法),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11、”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释运用),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分析效果),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点明手法),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

12、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阐释运用),(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分析效果),例六:(200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明

13、手法)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阐运用)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析效果),例七:(0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

14、情,(阐运用)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也更新颖。(析效果)(意思对即可)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明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阐运用)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析效果),例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

15、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答: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明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鸪”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阐运用)两首诗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析效果)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图画;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阐运用),例九:阅

16、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

17、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型,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其答题思路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 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8、)或:答题格式是:总评价+析效果(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点感情(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例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总评价)“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效果)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点感情),例十一:(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9、,(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总评价)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析效果)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点感情),例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

20、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第四种模式:一词(句)领全诗型,一词领全诗型鉴赏题设题方式:(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其答题思路是:(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范式:虑主旨(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思结构(该词在诗中结

21、构上所起的作用),例十三:(02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虑主旨)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结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例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

22、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五、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十四:(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

23、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例十五: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

24、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明确: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景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离别的酸楚。(点情境),六、 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例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

25、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总结:,以上六种答题范式只是一种模板,它可以使广大考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指向,至于在这个框架内具体填写什么内容,还需要广大的考生对全诗作悉心的口味和揣摩。只有将“正确指向”和“准确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抢占古诗词鉴赏的制高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