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处理器的优点和缺点

上传人:张哥 文档编号:15665627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多核处理器的优点和缺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核处理器的优点和缺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多核处理器的优点和缺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核处理器的优点和缺点(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 多核处理器的优点和缺点从应用需求上去看,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多任务应用环境,日常应用中用到的非常典型的有两种应用模式。 一种应用模式是一个程序采用了 线程级并行编程,那么这个程序在运行时可以把并行的线程同时交付给两个核心分别处理,因而程序运行速度得到极大提高。这类程序有的是为多路 工作站或效劳器设计的专业程序,例如专业图像处理程序、非线视频编缉程序、动画制作程序或科学计算程序等。对于这类程序,两个物理核心和两颗处理器根本上是等价的,所以,这些程序往往可以不作任何改动就直接运行在 双核电脑上。 还有一些更常见的日常 应用程序,例如Office、IE等,同样也是采用线程级并行

2、编程,可以在运行时同时调用多个线程 协同工作,所以在 双核处理器上的运行速度也会得到较大提升。例如,翻开IE 浏览器上网。看似简单的一个操作,实际上浏览器进程会调用代码解析、Flash播放、多媒体播放、Java、 脚本解析等一系列线程,这些线程可以并行地被双核处理器处理,因而运行速度大大加快实际上IE浏览器的运行还涉及到许多进程级的交互通信,这里不再详述。由此可见,对于已经采用并行编程的软件,不管是专业软件,还是日常 应用软件,在多核处理器上的运行速度都会大大提高。 日常应用中的另一种模式是同时运行多个程序。许多程序没有采用并行编程,例如一些 文件压缩软件、局部游戏软件等等。对于这些 单线程的

3、程序,单独运行在多核处理器上与单独运行在同样参数的 单核处理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日常使用的最最根本的程序 操作系统是支持 并行处理的,所以,当在多核处理器上同时运行多个单线程程序的时候,操作系统会把多个程序的指令分别发送给多个核心,从而使得同时完成多个程序的速度大大加快。 另外,虽然单一的单线程程序无法表达出多核处理器的优势,但是多核处理器依然为 程序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对原有的单线程序进行并行设计优化,以实现更好的程序运行效果。 上面介绍了 多核心处理器在软件上面的应用,但游戏其实也是软件的一种,作为一种特殊的软件,对PC开展作出了较大的奉献。一些多线程游戏

4、已经能够发挥出多核处理器的优势,对于单线程游戏,相信游戏厂商也将会改变 编程策略,例如,一些游戏厂商正在对原来的一些单线程游戏进行优化,采用并行编程使得游戏运行得更快。有的游戏可以使用一个线程实现人物动画,而使用另一个线程来载入地图信息。或者使用一个线程来实现图像渲染中的 矩阵运算,而使用另一个来实现更高的人工智能运算。如今,大量的支持多核心的游戏涌现出来,从而使得多核处理器的优势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但布赖恩特直言不讳地指出,要想让多核完全发挥效力,需要硬件业和软件业更多革命性的更新。其中,可编程性是多核处理器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旦核心多过八个,就需要执行程序能够 并行处理。尽管在 并行计算上,

5、人类已经探索了超过40年,但编写、调试、优化并行处理程序的能力还非常弱。 易观国际分析师李也认为,“出于技术的挑战,双核甚至多核处理器被强加给了产业,而产业却并没有事先做好准备。或许正是出于对这种失衡的担忧, 中国国家智能计算机中心主任孙凝辉告诉?财经?记者,“十年以后,多核这条道路可能就到头了。在他看来,一味增加并行的处理单元是行不通的。并行计算机的开展历史说明,并行粒度超过100以后,程序就很难写,能做到128个以上的 应用程序很少。CPU到了100个核以上后,现在并行计算机系统遇到的问题,在CPU一样会存在。“如果解决不了主流应用并行化的问题,主流CPU开展到100个核就到头了。现在还不

6、知道什么样的革命性的进展能解决这些问题。孙补充说。 实际上, 市场研究公司In-Stat分析师 吉姆克雷格(Jim McGregor)就成认,虽然英特尔已向外界展示了 80核处理器原型,但为难的是,目前还没有能够利用这一处理器的操作系统。 中科院软件所并行计算实验室副主任 张云泉也持类似的观点。他对?财经?记者表示,这个问题实际一直就存在,但原来在 超级计算机上才会遇到,所以,讨论也多局限在学术界。而现在,所有用户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目前, 多核心技术在应用上的优势有两个方面:为用户带来更强大的计算性能;更重要的,那么是可满足用户同时进行 多任务处理和多任务计算环境的要求。两大巨头都给 消费

7、者描绘出了使用多核处理器在执行多项任务时的美妙前景:同时可以检查邮件、刻录CD、修改照片、剪辑视频,并且同时可以运行 杀毒软件。或者利用同一台电脑,父亲在查看财务报表,女儿在打游戏,母亲在给远方的朋友打 网络 。但并不是所有家庭只有一台电脑,也不是所有用户都要用电脑一下子做那么多事,更何况目前的大局部应用程序还并不能自动分割成多任务,分别交给多个核心去执行。所以,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多核所带来的实际益处,很可能并不明显。而多核所带来的挑战,或者说麻烦,却是实实在在的。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朗道布赖恩特(Randal E Bryant)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就坦称,“这给软件业制造了

8、巨大的问题。四、 多核处理器的应用情况并行计算技术是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技术之一。多核处理器的出现增加了并行的层次性能使得并行程序的开发比以往更难。而当前业内并无有效的并行计算解决方案,无论是编程模型、开发语言还是开发工具,距离开发者的期望都有很大的差距。自动的并行化解决方案在过去的30年间已经被证明根本是死胡同,但传统的手工式的并行程序开发方式又难以为普通的程序员所掌握。Intel、微软、SUN、Cray等业内巨头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相关的研究,但真正成熟的产品在短期内很难出现。可扩展性是云计算时代并行计算的主要考量点之一,应用性能必须能随着用户的请求、系统规模的增大有效的

9、扩展。当前目前大局部并行应用在超过一千个的处理器(核)上都难以获得有效的加速性能,未来的许多并行应用必须能有效扩展到成千上万个处理器上。这对开发者是巨大的挑战。从Power、UltraSPARC T1、 安腾到 双核Opteron、 至强Xeon,各个领域都显示出,多核 处理器计算平台势必成为 效劳器的主流或者说是强势计算平台,但这只是上游硬件厂商的乐观预计。并不是所有的 操作系统和应用 软件都做好了迎接多核平台的准备,尤其是在数十年来均为单一 线程开发应用的x86效劳器领域。微软 软件架构师HerbSutter曾指出:软件开发者对多核处理器时代的来临准备缺乏。他说, 软件开发社区认识到处理器

10、厂商被迫采用多核设计以应对处理器速度提升带来的发热问题,但却没有清楚地了解这样的设计为软件开发带来多少额外的工作。 在过去一段长时间里,x86系统上软件的性能随着来自Intel和 AMD处理器速度越来越快而不断提高,开发者只需对现有软件程序作轻微改动就能坐观其性能在随着硬件性能的上升而不断提升。不过,多核设计概念的出现迫使软件世界不得不直面 并行性(将单个任务拆分成多个小块以便分别处理之后再重新组合的能力)问题。当然,为效劳器设计软件的开发者已经解决了一些此类难题,因为多核处理器和多路系统在效劳器市场已经存在多年(在传统的Unix领域),一些运行在RISC 架构多核多路系统上的 应用程序已经被

11、设计成多线程以利用系统的 并行处理能力。但是,在x86领域,应用程序开发者多年来一直停留在 单线程世界,生产所谓的“顺序软件。 现在的情况是软件开发者必须找出新的开发软件的方法, 面向对象编程的兴起增加了汇编语言的复杂性,并行编程也需要新的抽象层次。另一方面,处理器设计厂商在设计产品时也应该将软件开发者考虑在内,“处理器的首要着眼点应该是可编程性,而不是速度。Sutter说。多核处理器要想发挥出威力,关键在于并行化软件支持,多核设计带动并行化计算的推进,而给软件带来的影响更是革命性的。 Intel很早就通过 超线程技术实现了逻辑上的双处理器系统,可以 并行计算,但这不过是对处理器闲置资源的一种

12、充分利用而已,并且这种充分利用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尤其是针对流水线比拟长且两种运算并不相互交叉的时候,才会有较高的效率,如编码解码、长期重复某种 矩阵运算以及一些没有经过仔细编写的软件等。 即使 IBM的Power5架构,也需要跟最新的操作系统进行融合,加上运行在其上的软件,才有可能利用并发多线程。 虚拟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一些因为多核带来的问题,可以让 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在透明的环境下对处理器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 目前在对称多处理器方面,操作系统对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多以对称的方式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说,在操作系统层面,当一个任务到来时,剥离成为两个并行的线程,因为线程之

13、间需要交流以及操作系统监管,它导致的效率损失要比硬件层面大得多。并且,多数软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双核乃至多核的运行情况,导致线程的平均分配时间以及线程之间的沟通时间都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当线程需要反复访问内存的时候。目前,多数操作系统还没有完全实现 自由的资源分配,如IBM是通过AIX 5.3L来支持Power5上的虚拟化功能,才实现了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划分的。 从长远来看,需要使用虚拟化技术才可能实现操作系统对任务的具体划分,这很可能改变一些通用的编程模式。五、多核处理器新近的开展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未来的十年,主流计算机技术中新的工作量、使用模式的出现及变化对未来的计算机平台

14、提出的要求与过去取得的进展也差不多,这些巨大的要求包括: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率密度、更好的功能可扩展性。作为计算机技术门下的一员,多核处理器技术同样面临相同的挑战。未来的处理器将是的社会和技术开展趋势的响应和直接产物,这些趋势包括:渗透性连接和主动性计算、数据的增长和高性能计算、因特网作为计算机和管道、全球化。这些趋势对未来的处理器有几个清晰的指向,处理器的架构需要进化,才能在下一个十年支持性能的增长和市场的需求。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需求:通用性能、功耗管理、特殊性能和适应性、可靠性平安性及易管理性、生态系统支持和稳定性、群众市场经济。为了满足这些需求,Intel多核处理器将不仅仅靠他们的根

15、本性能,而且靠其丰富多样的计算机通信能力,电源管理等其他要素,使得Intel的处理器架构开展方案包括以下的关键特性:芯片层次的处理器、特殊用途的硬件、大型存储器子系统、微核心、虚拟、硅及工艺技术、兼容性和生态系统授权。为了实现上述的预期目标,Intel面临这许多的挑战:电源和热量管理、平行度、复杂化管理、平安性与易管理性、可变性和可靠性计算、高速互连。英特尔工程师们开发了多核芯片,使之满足“横向扩展而非“纵向扩充方法,从而提高性能。该 架构实现了“ 分治法战略。通过划分任务, 线程应用能够充分利用多个执行 内核,并可在特定的时间内执行更多任务。多核处理器是单枚芯片也称为“硅核,能够直接插入单一

16、的处理器插槽中,但 操作系统会利用所有相关的资源,将每个执行内核作为分立的逻辑处理器。通过在两个执行内核之间划分任务,多核处理器可在特定的 时钟周期内执行更多任务。多核架构能够使软件更出色地运行,并创立一个促进未来的软件编写更趋完善的架构。尽管认真的软件厂商还在探索全新的软件并发处理模式,但是,随着向多核处理器的移植,现有软件无需被修改就可支持多核平台。操作系统专为充分利用多个处理器而设计,且无需修改就可运行。为了充分利用 多核技术,应用开发人员需要在 程序设计中融入更多思路,但设计流程与 对称多处理 (SMP)系统的设计流程相同,并且现有的 单线程应用也将继续运行。得益于线程技术的应用在多核

17、处理器上运行时将显示出卓越的性能可扩充性。此类软件包括 多媒体应用内容创立、编辑,以及本地和 数据流回放、工程和其他技术计算应用以及诸如应用效劳器和数据库等中间层与后层效劳器应用。多核技术能够使效劳器 并行处理任务,而在以前,这可能需要使用多个处理器,多核系统更易于扩充,并且能够在更纤巧的外形中融入更强大的处理性能,这种外形所用的 功耗更低、计算功耗产生的热量更少。多核技术是处理器开展的必然。推动 微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进步和 体系结构的不断开展。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为 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领域;体系结构的进展又在半导体工

18、艺技术开展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性能。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工艺和电路技术的开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20倍,体系结构的开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4倍, 编译技术的开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1.4倍。但是今天,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却很难维持。多核的出现是技术开展和应用需求的必然产物。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19、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