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三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wan****21 文档编号:156648078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课程下高三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高三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下高三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高三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高三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课程下高三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内容摘要】高三英语教学由于面临着高考备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很多高三英语教师对如何使用高三英语教材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高三英语学什么,怎么学,是每一个高三英语教师和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高三教材在帮助学生复习词汇、词组、句型、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高三阶段,教师应该把课文的教学与阅读能力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整体阅读教学,从而既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关键词】高三英语教材 整体教学 图式理论 阅读能力 课堂效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巩固

2、、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进入高三阶段以后,学生的课业任务重,学习压力较大。加上高三英语教材和高一、高二相比,难度明显增加,课文不仅长,而且生词量也大,其中的长句、难句也明显增多。对比考纲,我们不难发现,高三课本上的很多词汇是超出考纲范围的,高考并没有要求。于是有的教师就对教材内容进行大量的删减,有的甚至弃高三英语教材于不顾,直接进入高考总复习,把大量时间用于“题海战”。这种做法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丧失认真阅读、大量阅读的雅兴。

3、许多高三学生认为要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做大量“阅读理解”题目是唯一可行的办法。笔者研究了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我发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试题越来越突出能力。而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也就是要扩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接触面,即多接触一些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阅读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听力理解、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基础。如果教师不将大量的教学时间放在学生的阅读点上,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语言,而是每天在ABCD上大做文章,做些浅层次的重复劳动,要想大面积提高高考成绩是不现实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三英语教材图文并茂,

4、比枯燥无味、色彩单一的其他材料更能引起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学习高三课本非常有必要。高三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授人以渔”,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词词点火”、“句句冒烟”式的学习课文的方法,而是以高三英语课文为载体,结合图示理论,从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抓住文章细节和深入理解文章三个方面着手,扎实、高效地进行课文的整体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 课文整体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1“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解“课文整体教学法”,就是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地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即(口笔头)交

5、际能力。这种方法可以把语篇分析、打好语言基础以及培养交际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2高考的要求和强化整体阅读教学相一致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认真剖析,我们清楚发现熔知、能、智为一炉,以阅读理解为主线,高层次认知为核心,综合运用为特色的标准化测试已成为现代高考考题的特色。因此我们在高三年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阅读教学的力度,高度重视阅读教学。 高考考纲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 (1)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 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 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

6、也理解全篇的文脉,并据此推理和判断,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能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 能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正确判断生词的含义。在作上述要求的同时,考纲又强调题材、体裁都要“多样化”。所以,不管是何种题型,都要求学生能在语篇水平上去阅读,充分利用图式知识。特别是上述第3、4、5条要求,更与语篇水平上的理解和整体阅读与图式知识的充分运用密切相关。因此,在高三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开展训练学生启动图式知识的“整体”阅读教学。二、 课文整体教学在高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文整体教学”是一个整体分散再整体运用的过程,这几个步骤逐步深入,环环相扣。整体

7、,是指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阅读并理解一篇文章,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知识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分散,是指分散地解决一篇文章中的难点与重点,使学生学有所得,复习有依。再整体,是指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再次全面深化课文,进一步掌握通篇课文的知识,理解结构体系,达到完整地掌握课文的目的。运用,是指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一篇课文教学结果的总体检验,也是课文整体教学的关键。1 整体过程导入课文,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为图式的产生奠定基础 Introduction用英语介绍课文内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把课文当作整体来教,首先教师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

8、和进行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教材、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上书本,然后用学生学过的词汇、语法、句型,进行讲述,并利用手势、眼神、实物、多媒体等来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例如:在教授牛津M9 Unit2 Project The imperial tombs时,笔者播放了与课文内容一致的介绍十三陵的视频,然后用英语介绍课文的内容:“Shisanling lies at the foot of the Tianshou Mountain in the Changping District, Bei

9、jing. It is the general appellation of 13 emperors mausoleums from the Ming Dynasty in China. After the Ming Dynasty moved the capital to Beijing, from Emperor Zhuli Emperor Zhu Yongjian, there were 14 emperors. Except Emperor Zhu Qiyu buried in another place in Jinshan Gateway in Haidian, Beijing,

10、all of the emperors were buried here. It includes Changlin, Xianling, Jingling, Zhaoling, Dingling and so on. It covers an area of 120 square kilometers. The main entrance-the Red Gate, is opened to the south. On the north of it is the main Scared Way which leads to Changling. Changling is located i

11、n the front of the highest peak in Tianshou Mountain. The main structures are Bao Wall, Ming Building, Lingen Palace and so on. Most of the Ming tombs were destroyed by the army led by Li Zicheng and the Qing soldiers in 1944.There are four crown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s. They are made of different

12、 pearls and jewels.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comments that the site of the Ming tombs was carefully chosen according to Fengshui principles. It is the product which shows how human beings changed the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explains the world view and power view of feudal China for more tha

13、n 500 years.” Q-A activities根据所听材料回答问题在讲述中或结束讲述后,教师适当用一些yes/no questions 或why等富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对即将出现的文章内容进行预测,以此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为随后的复述课文做一个铺垫。例如在观看上面的视频前,我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有目的去听: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mentioned in the film? (location, history, major palaces, different emperors, treasur

14、es buried, size, scenery, architecture, usage of different palaces, preservation & restoration) Why is it called Shisanling?在听完后,我又要求学生回答这个问题:Do you think the Ming tombs are of great value in history? Why?2 分散过程理清课文脉络,进行整体教学,处理课文重点和难点listening or skimming to get the main idea在进行新课的教授前,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信息的

15、整体输入,让学生整体感知阅读材料,领略文章大意。这种输入可以采用听课文录音磁带的方式或限时速读的方式。如在教授牛津教授M11 Unit 4 Reading My university life时,让学生听之前我先提出一两个概观全文主要内容的问题,使之带着问题有效地去聆听、获取信息。 Some questions l How long has Qin Xiaoyong been at university?l What sports did he play at school?l What sports did his Canadian friend introduce? Choose what

16、 topic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l make preparations before going to university l his dormitory and his roommatel subjects he has learnt at university学生听取了一定数量的背景材料后,经过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很快就能找出课文的大意及主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而限时速读要求学生快速在规定的时间内默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阅读时,学生要一眼一个词组或意群,甚至一

17、眼一行地采用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进行阅读。阅读完毕,教师可设置判断正误题或问答题让学生单独回答或两两回答,来检测阅读效果。经过一读课文,完成表层信息捕捉后,学生对文章可以有肤浅的认识。如教授M11U3 Project My father, my hero时,我让学生快速阅读后,就进行如下的段落大意匹配练习。 Part 1 A. My fathers constant care about me and my brotherPart 2 B. My fathers hard childhood.Part 3 C. My father made the best Christmas for us

18、.Part 4 D. What I value about my father. Part 5 E. My father helped his friends son go on study. Part 6 F. My fathers good qualities of success.Part 7 G. My father helps in our local community. Part 8 H. My fathers optimism. scanning to get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因此,在一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

19、二读,对加深课文的理解非常重要。细读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然后借助图示理论,设置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填图表等检测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意。例如: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不同题材课文的结构特点;借助内容图式模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从而熟悉课文所谈论的主题。在阅读中利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会对把握文章内涵、内容和整体脉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态度、写

20、作意图以及文章的“弦外之音”。3 再整体过程再读课文,归纳总结课文中心意思和内容以提问方式归纳和概括课文中心意思和内容。这一活动可以弥补由分散过程所造成的肢解课文的缺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文再次形成整体感。如在速读和细读了M9 Unit4 Reading 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这课之后,我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为文章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Para1 Definition of an idiomPara2 Biblical idiomsPara3-5 Exampl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biblical idioms para3 Bibli

21、cal idioms related to stories para4 Biblical idioms related to animals para5 Biblical idioms related to foodPara6 Significance of idioms学生再次通读课文(听录音读、齐读等形式),然后找出不懂之处,教师或其他学生帮助解答。教师与学生一起精读,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语法点方面的问题,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必经之路。可以由教师提出文章中难懂的语言点,让学生们思考讨论然后解答;也可以学生们将问题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一环节既可以发

22、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知识运用过程教学反馈通过介绍课文,听读课文,回答问题,归纳总结,解决疑难一系列的“反复循环”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阅读是为了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不应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而是要使语言输入(听和读)和语言输出(说和写)之间产生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读后复习巩固可采用口头和笔头形式进行,口头形式如朗读、复述课文,背诵其中文段,表演课文等。缺词填空这一练习形式可以加深对课文重点词组和句型的理解;复述课文不是背

23、诵课文,而是鼓励学生自行组织语言,表达课文内容,这也是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体现,在复述过程中,实行分层复述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要求优生当堂熟练复述,尽量不犯或少犯语言错误。程度稍差的学生看着黑板上提纲复述,语言允许有一些错误,只要能表达清楚,不熟练处教师可适当提醒。程度较差的学生只要能说出相关句子就给予鼓励。复述还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笔头形式指利用阅读课中出现的话题,设计一些同步写作活动,也可结合课文进行缩写、扩写、改写、写回信的方式。在写作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高了,也会相应地提高阅读兴趣。三、结论新的课程

24、标准孕育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之“新”不仅体现在它的内容上,更体现在它的功能上。新教材不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复制教科书所呈现的一切,而是凭借它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变学会“用教科书教”。高三英语教材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教学资源,而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高三英语教材,持之以恒地进行课文的整体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推断、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整体阅读做到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着重突出了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助于丰富学生信息,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他们的应试能力。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彭锦秀、杨阳,“新课程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泛读课程”,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 高洪德,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M.商务印书馆,2005年 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张金生,“图式阅读理论的一次运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