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

上传人:xuey****n398 文档编号:156606898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园林植物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园林植物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园林植物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园林植物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 摘要: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经常按照美学、生态学等原理来设计植物景观,这使得植物景观更加富有美感,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但是这种设计却不常考虑到环境即将带给人的心理感受。环境与心理之间存在微妙且重大的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使我们创造更好的园林植物景观。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环境行为心理学,应用1.环境行为心理学概念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psychology studies)是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

2、系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而行为是人的心理反应,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是研究人与人周围的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着眼于物质环境系统与人的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对环境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以一棵树为线索,对人来说,一棵看不见的或者容易被忽略的树就等于不存在。更具体一点的,远处山坡上的一棵开花的孤赏树对游人来说也只是某时某地的

3、一个标记,当人们爬上山坡去接近那棵树,并看清楚开花的这棵是一棵合欢树,便开始产生丰富的联想:想去摘一朵花,闻一闻它的花香。春天的午后,人们愿意在树下小憩片刻;盛夏的傍晚人们愿意在高大浓郁的树荫下乘凉,在低处树枝上给小孩系一个秋千,或是作一次聚餐。于是,这棵树又有了新的内涵,树还是那棵树,但因为人们跟它的联系不同,所感受的就不同,不同人又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作用中,人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在布置一棵树或是一个植物空间的布局,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

4、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2.园林植物景观的心理效应植物设计是指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以及园林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在不同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配合,创建而形成的既符合生物科学又符合审美要求,生态与实用相结合的绿色空间。 今天,人们对于园林的欣赏趋向于对自然美的真实追求,对优美环境的空间体验,以致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舒适与愉悦,在精神上得到陶冶与升华。要求在园林造景中,既要注意到现实存在的实体环境,也不可忽视观赏者们的另一环境,心理环境的发掘与体

5、现。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除产生物质需要,也存在强烈的心理需要,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当人们在情感力量比较柔和,平静时,往往产生对清风、明月、垂柳花前与月下的向往;而在心理情感壮阔、激荡之时,其又常常表现是苍松、翠柏、远山、郁郁葱葱的树群和奔腾的大海。究其原因:植物除具有园林中的线性美、动态美、静态美的同时,植物景观还有一种影响人心理时空与情绪的景观要素,即景观的创作与欣赏过程中不可缺少人的心理反应。它时刻受人们审美心理氛围的影响,植物及其组合搭配成景后,被欣赏者通过各种感官媒介(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产生印象,并产生反射后形成相应的心理反应,焕发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感受。3

6、.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应用 3.1环境行为心理学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植物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与路径、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等环境意象的形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心理学在植物配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1) 有序性: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在笔直的园路种植单行或双行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在自然的道路两侧则用强调型植物强调顶点位置,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园林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渐形成统一的空间序列并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游人也可以沿着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行进,走向目的地,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人们才能感到安全。(2)边界性:园林中的边界不仅是指可分隔园林与外

7、部环境的分界线,而且还包括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园林中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虚隔如草坪与游路边界,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往往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现代开放式绿地的边界设计更倾向于带状开敞式的公共小广场的边界形式,沿路一侧分别设几个人口,整齐的冠荫树可以构成显著清晰的场所特征和标识不仅提供人们方便地进出场所,而且还可为等候、驻足、小憩的人提供一个遮荫避阳、可靠安全的场所,如上海徐家汇公园和延中绿地的自然生态园都有

8、类似的做法。 (3)标志性:象征性的植物景观意象是一种特征显著、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人们对标志的环境意象是十分敏感、兴奋的在园林中,标志物可以是一个雕塑、一组小品或者一座保留的具有历史记忆的构筑物,也可以是一棵或几棵历史悠久的大树无论在园林的哪个区域,标志物都可以作为区域的核心景观。植物作为标志性的景观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草坪中的孤植树,构成视觉焦点,此类植物要以形体高大,枝繁叶茂,叶、花、果等具有特殊观赏价值为佳,特别引人人胜。在建筑物前、桥头等位置的孤植树,具有提示性的标志作用,使游人在心理上产生明确的空间归属意识。全园的标志,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构成园林中的特有的精神特

9、征和文化内涵,成为全园的标志如延中绿地中的自然生态园中的一棵大朴树,拥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大挺拔,冠大荫浓,成为全园的标志性景观,被人们熟知喜爱,也起到很好的视觉导向作用。 (4)集中性:如园林中的入口,是划分内外、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入口人流汇集,信息丰富,人们进入某一类型的园林,最先就是通过入口接受到环境信息的。如果人口不能输导人流,不能吸引视线,引导视线,反而阻断视线,则不仅难于建立人口环境意象,甚至使人产生心里焦虑和失望。因此在入口植物配置的布局形式上不宜过于分散复杂,宜集中简洁,视野通畅。植物品种上应选择形姿优美、观赏性强的景观树种,给人明朗、兴奋的入口意象。而对于大多数游人都有这样的

10、一种心理认同感,那就是结束游览后会寻找原来的入口离开,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人口,人们已经对原来的方位、形状及附近环境较为熟悉,不再陌生,易于心理认同并感到安全。体验出口的过程往往是对游园全程的总结与回味,因此出入口作为节点的设计至关重要。(5) 区域性:区域的类型很多,与之对应的植物景观意象也就丰富多样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都应遵循统一而又和谐的原则。比如设计不同年龄层次人的活动区域,植物意象特征就应该抓住这个年龄层次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所在活动区域的植物就不宜用一些针叶类的或带刺、含有毒物质的植物。相反,可以选择些健康有益的,而且是观赏性较强

11、的植物,更易被儿童和少年接受,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在设计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植物配置时,就要考虑到老年人在性格上更偏向于沉稳、安静,心灵上更渴望回归安详、宁静的状态,因此要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来软化具有较高程度视觉、噪音、运动等特征的周边环境,尤其要选择一些保健类的植物,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利,切忌用不适宜的植物引起程度较高的激动与兴奋,引发某种疾病等。 3.2环境行为心理学在植物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1)私密性与开放性:空间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人独处;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环境,如建立几个人亲密相处的不受

12、他人干扰的环境;个体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目前,设计师多采用围合的方式,不仅在私人别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头绿地、居住区、城市广场上,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全封闭和半封闭的私密性空间。在喧嚣、疲惫的大都市中,生成人们渴求的一片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可以在其中读书、静坐、交谈、私语。对于开放空间的设计形式就显得更为简单,如在城市广场上设置冠荫树;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不能一览无余,并有遮阳避雨的场所;居住区绿地中要尽量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品种。这些设计思路都能够创造更多适于人大范围活动的空间。 (2)安全性与稳定性:空间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

13、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利的沟通,更能够体现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庭院围墙的内侧种植一些茂密的爬墙植物,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不易人攀爬上去;再如私人庭院里常常运用绿色屏障与其他庭院分割,既实现了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又对家人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从而使人获得领域感。 (3)实用性与宜人性:实用性空间与宜人性空间在许多园林景观中都有一些经济实用的空间,如果树园、草药园、科普园、专类园等。在这些特殊的空间中,能够增加人们学习和认识大自然的机会,使参与者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另外,也存在许多实用性场

14、所,如冠荫树下的树坛能够提供人休息;草坪开放能够让人在其中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使游人可以动手参与园艺活动;用灌木作绿篱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既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同时也能使人们接近,欣赏植物的姿态。在现代社会里,园林景观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实用功能,还必须满足人的审美和情感的心理需求。人的行为心理学表明,色彩,质感,各种景观元素的搭配能够让人在无意识的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抓住人的这些微妙的心理审美过程,能够对怎样创造一个符合人行为需求的场所至关重要。 3.3环境行为心理学在植物色彩中的应用 3.3.1色彩的调和(1) 单色调和指的是单色相的调和在同

15、一颜色中进行浓淡明暗的相互配合。比如在红色系中有深红,浅红,淡红,粉红等色彩,如果按照其浓淡顺序排列的话,会呈现渐变褪晕的美丽色彩,给人以调和韵律之感。同样,在花坛等以色彩配置为主的设计中,可以将其单色调和配置,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近色相的调和指的是原色与相邻色的组合,如红与橙,黄与绿,蓝与紫,紫与红等。这种组合由于色相,明度,彩度上都较接近,容易取得协调,而且还具有高雅,柔和的气质。比如在以长绿乔木雪松,柏树等为背景树,在其前面栽植黄刺玫,珍珠梅等花灌木,早开花的时节,色彩不但调和,而且黄色白色明度较高,给人有耀眼的突出感。(3)中差色相的调和色相相间又接近的颜色。如红与黄,绿与紫

16、,橙与绿,蓝与黄等。在广场草坪中布置绿叶乔木,再配置开花灌木或观果植物,比如开红花的月季,蔷薇,紫薇,木芙蓉,红山茶等,观果的如南天竹,忍冬,地锦等只要开花或观果的面积不是很大,不是很突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以蓝天做背景能给人以清爽、悦目的感觉。3.3.2对比的色彩(1) 补色的对比互为补色的颜色的组合,由于色相,明度的差异大,而造成对比强烈,醒目,能够给人造成欢快,热烈的气氛。对两种色相的配合来说,常常采用补色对比的方法:数量相同时,补色对比的花卉较单色花卉在色彩效果上强烈得多,尤其是在灰色的建筑物或铺装广场前,这种效果就更加明显。如黄叶假连翘与紫鸭趾草、黄刺玫与紫藤共同种植配置成色块,这样能

17、使黄色更亮,紫色更艳。因为黄色为紫色是两种互补的颜色,当它们共同种植时,各自的鲜明度均得以加强。如橙红色与蓝色是互补色,比如用开橙红色的郁金香与开蓝色花的风信子配置在一起,可以提高色彩的明度,容易引人注目,也会收到欢快,喜庆的效果。(2)三色系的对比三色系的对比即是红、黄、蓝三色和橙、绿、紫三色的对比。这种色彩的组合效果与补色的效果相似,如果在大环境中运用得当,会取得明快,悦目的艺术效果。比如紫色三色堇与黄色金盏菊组合的花坛,或在草坪上栽植红色碧桃,红枫等色叶植物,都会收到强烈而活跃的效果。4.结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离不开美学、生态学以及环境行为心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园林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行为需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但这不是意味着我们只需要考虑人的需要,同时也应该顾及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参考文献1孙雪芳.金晓玲.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8.2张战涛.园林中植物色彩的应用Z.2008. 3石洋.环境心理学理论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2006.4成少伟.行为与公共环境设计.1999.5李志强.浅谈园林植物设计中的色彩应用与人的情感心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6.6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199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