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15660015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系初等教育专业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050305)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050305学分与学时:3分 54学时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授课对象:初等教育专业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小学教育心理学主要阐述初等教育机构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律,并能运用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增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 节内 容学 时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2第二章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6第三章学习理论8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4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获得2第六章学习策略4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4第八章品德的形成3第九章学习动机6第十章学习迁移4第十一章教学心理4第十二章教学评价4第十三章教师心理3共 计54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难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

3、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一) 总论(二) 知识的学与教(三)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四) 有效学习的相关因素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二、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丰富心理学理论(二)服务教育实践(三)指导教育决策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生在智力、人格

4、和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2、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重点掌握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重点与难点: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及其阶段(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二)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理论第二节 小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小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小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二)小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二、小学生的认知差异(一)小学生的智能差异与教育(二)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第三章 学习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的

5、一般概念和学习的类型。2、掌握行为派和认知派主要的学习理论。3、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重点与难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文献分析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学习的概述一、学习的一般概念及学生学习的特点(一)学习的一般概念(二)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的类型(一)学习主体的分类(二)学习水平的分类(三)学习性质的分类(四)学习结果的分类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一、行为派学习理论(一)华生的学习理论(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三)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三)班杜拉的学习理论二、认知派学习理论(一)

6、格式塔学习理论(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三)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和知识的表征的观点。2、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和学习过程。3、掌握原理学习的方式和教学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原理学习的方式和教学策略;难点是知识的表征,原理学习的方式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主要内容: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与知识的表征一、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二、知识的表征(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二)策略性知识的

7、的表征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一般过程(一)知识的理解(二)知识的保持(三)知识的应用二、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外部条件第三节 概念与原理的学习一、概念学习(一)概念学习的形式(二)概念教学(三)错误概念的转变二、原理学习(一)原理学习的条件(二)原理教学的相关问题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2、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概念和形成的理论。3、掌握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重点与难点: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

8、法和练习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一、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一)程序性知识及其的分类(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二、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一)提供例证(二)练习和反馈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动作技能概述(一)动作技能(二)动作技能的分类二、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一)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二)动作技能形成三、动作技能的培养(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第三节 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一、智力技能概述(一)智力技能的概念(二)智力技能的分类二、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一)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二)加里培林心智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

9、三、智力技能的培养(一)形成条件化知识(二)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三)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四)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第六章 学习策略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类型。2、掌握主要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3、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和措施。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掌握主要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与措施;难点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训练法和讨论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二、学习策略的分类(一)根据所起的作用划分(二)根据运用范围划分(三)根据涵盖成分划分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一)学习策略参与信息加工(二)学习策略对信息

10、加工进行控制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一)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三)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形成中的作用第二节 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一、认知策略(一)集中注意策略(二)获取与编码策略(三)贮存和组织策略(四)再认和回忆二、元认知策略(一)元认知的内涵(二)学生元认知发展的特点(三)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四)元认知策略的培养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一、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一)过程性原则(二)训练性原则(三)分解性原则(四)一体性原则(五)迁移性原则(六)效能感原则二、学习策略教学(一)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二)学习策略教学的途径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1、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3、了解创造力及其有关研究。4、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重点与难点: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训练法和讨论法主要内容: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一)问题与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二、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第二节 创造力一、什么是创造力二、创造力的有关研究(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式(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三、创造力培养

12、(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品德及其心理结构。2、掌握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3、掌握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培养的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培养的方法;难点是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习作业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及其心理结构(一)品德及其特性(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小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三、影响小学生品德发

13、展的因素(一)外部因素(二)内部因素第二节 西方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一、皮亚杰的早期研究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一、道德认识的形成(一)道德认知的基本环节(二)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特征(三)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培养二、道德情感的丰富(一)道德情感的特征(二)道德情感的培养三、道德意志的锻炼与道德行为的训练(一)道德意志的锻炼(二)道德行为的训练第九章 学习动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类型。2、掌握主要的学习动机的理论。3、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途径与方法。重点与难点:掌握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掌握学习动

14、机的培养与激发的途径与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习作业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学习动机的作用(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三、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二)内驱力说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一)成就动机理论(二)归因理论四、自我效能理论与习得性无力感理论(一)自我效能理论(二)习得性无力感理论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动机的激发(一)外来动机的激发(二)内在动机的激发二、成就动机的培养与归因训练(一)成就动机的培养(二

15、)良好的归因模式训练三、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一)消除无力感(二)增强效能感第十章 学习迁移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学习迁移的理论。3、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认知结构说等迁移理论,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难点是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习作业法主要内容: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一)学习迁移的概念(二)学习迁移的作用二、学习迁移的类型(一)正迁移和负迁移(二)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三)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四)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理论一

16、、形式训练说二、共同要素说三、概括说(一)基本观点(二)教育价值四、关系转换说五、认知结构说六、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第三节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教学原则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一)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二)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三)认知结构(四)认知技能与策略(五)学习态度与心理定势(七)个性、智力与年龄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一)科学精选教材(二)合理编排教材内容(三)有效设计教学程序(四)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教学第十一章 教学心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教学目标、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学策略的含义。2、掌握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3、掌握课堂教学的一

17、般方法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内容:第一节教学的一般过程与教学设计一、教学的一般过程二、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的界定(二)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三)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第二节 教学目标及其陈述一、教学目标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的分类二、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一)行为目标的陈述(二)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三节 了解学习准备一、学习准备及其主要内容(一)学习准备(二)学习准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的最佳时期三、最近发展区与教学(一)最近发展区的含义(二)最近发展

18、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四、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一)什么是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二)能力倾向与教学相互作用研究对教育的启示第四节 选择教学策略一、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一)课堂讲演(二)课堂问答(三)课堂自习(四)小组讨论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一)发现学习(二)合作学习(三)程序教学(四)掌握学习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教学评价及其类型。 2、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重点与难点:教学评及类型,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主要内容: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一、教学评价及其作用(一)教学评价(二)教学评价的作用二

19、、教学评价的类型(一)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三)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四)量化的教学评价与质化的教学评价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一、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一)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二)课堂测验的编制技术二、测验的准备与实施(一)确定测验目的(二)测验题的选择和准备(三)测验的实施(四)考卷的评分(五)结果的反馈(六)测题的修正三、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一)相对评分与绝对评分(二)学习结果的报告四、质的评价方法(一)观察评价(二)档案评价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教师的主要角色。2、掌握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与建立

20、途径。3、掌握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4、掌握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以及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与建立途径,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难点是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与建立途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调查法和实践报告法主要内容: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一、教师的职业特点二、教师的角色(一)教师的主要角色(二)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形象第二节 教师的威信一、教师威信的概念与作用(一)教师威信的概念与结构(二)教师威信的教育作用二、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一)崇高的思想品质(二)优良的心理品质(三)较强的业务能力(四)得体的仪表与行为举止

21、三、教师威信的建立第三节 教师的教育能力一、教师的一般能力二、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二)教学监控能力(三)教学组织能力(四)言语表达能力(五)教学反思能力三、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能力(一)思想教育能力(二)组织管理能力第四节 教师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一、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一)教师的心理健康(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问题的维护五、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并结合见习、实习进行教学实践训练。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教材: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22、8年参考资料: 1 赵东威,小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 2 林丰勋,小学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刘丕君,教育心理学(小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4 陈琦,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七、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根据教学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教育参观与调查、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活动,通过对小学的实际考察、教学观摩和教学实习的组织实施,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学生差异与因材施教。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般特征与教师的成长之路。2、教学见习。观摩实习指导教师的小学课堂教学,就其中的心理学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3、模拟教学训练。选取小学教学材料,根据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撰写出教学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