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天****库 文档编号:15658212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棵本圏11. 1 1课本图11, 1-2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 .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 .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

2、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1 .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2 .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 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

3、: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也”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

4、论:1 .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 .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3 .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1 .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 12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 AB3A DBC【问题提出】课本图 11. 11中, ABCA

5、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1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探研时空】1. 如图1所示, ACFA DBE / E=Z F,若AD=20cm BC=8cm你能求出线段 AB的长吗? 与同伴交流.(AB=6)EFV4ABCD1图72 .如图 2 所示, ABCA AEC Z B=30,/ ACB=85,求出 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 , / EAC=65 , Z 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 .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2 .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6、 .课本P4习题11 . 1第1, 2, 3, 4题.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 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疑难解析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 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 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

7、等的条件(sss, ?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 .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3 .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

8、)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 ?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 AB3A A B 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 ABC与 A B 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 B , BC=B C, CA=C A,/ A=Z A,/ B=Z B,/ C=Z 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厶ABC A B C,从刚才的实践我

9、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厶 ABC再画一个厶A B C,使AB =AB B C =BC, C A =CA把 画出的 A B C剪下来,放在 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 2-2所示)子C C画一个 A B C,使 A B =AB,A C =AC B C =BC1 .画线段取 B C =BC2 .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 AB 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A;3 .连接线段A B、A 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

10、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 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一一边边 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 23所示, ABC是一个钢架,AB=AC 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 的支架,求证 ABDA ACD (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

11、分析:要证明 ABDA 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 D是BC的中点,BD CD,DBDADACDC SSS).【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 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 BC=DE点A、D B 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 ABC FDE除了已知中的 AC=FE BC=DE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

12、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 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 DB即可得至U 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8练习.【探研时空】女口图所示,AB=DF AC=DE BE=CF BC与EF相等吗? 你的理由.(BC=EF ABCA DF日?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A D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 .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 .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 .“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

13、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15习题11 . 2第1 , 2题.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3 / 7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2 三角形全等判定(SAS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及关键1 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难点:应用

14、结合法的格式表达问题.3 .关键: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圆规.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一一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操作分析【动手画图】【投影】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活动】动手用直尺、圆规画图.已知:/ AOB求作:/ A1O1B1,使/ A1O1B1 = Z AOB .【作法】(1)作射线O1A1; (2)以点0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 0A?于点C, ? 交0B于点D ; ( 3)以点01为圆心,以0C长为半径画弧,交 O1A1于点C1; (4)以点C1为圆 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

15、D1; ( 5)过点D1作射线O1B1,/ A1O1B1就是所求 的角.【导入课题】教师叙述:请同学们连接CD、C1D1,回忆作图过程,分析 COD和厶C1O1D1?中相等的条件.【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发现下面的相等量:0D=0 1D1, 0C=01C1,Z COD= / C101D1,A CODC1O1D1.归纳出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7).【评析】通过让学生回忆基本作图,在作图过程中体会相等的条件,在直观的操作过程中 发现问题,获得新知,使学生的知识承上启下,开拓思维,发展探究新知的能力.【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作法.【教学形式】操作感知,

16、互动交流,形成共识.二、范例点击,应用新知【例2】如课本图11. 2-6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 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 个可以直接到达 A和B的点,连接 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2,分析:如果能够证明厶AB3A DEC就可以得出AB=DE在 ABC和 DEC中,CA=CD CB=CE 如果能得出/ 仁/2, DEC?就全等了.证CA 在CD abcha dec中1 2 ABCA DEC( SAS) AB=DE想一想:/仁/ 2的依据是什么?(对顶角相等)AB=D

17、E勺依据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讲例之中,领悟“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会分析推 理和规范书写.【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 2.【教学形式】教师讲例,学生接受式学习但要积极参与.【评析】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 形全等来解决.三、辨析理解,正确掌握【问题探究】(投影显示)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 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拿出教具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操作教具:把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铰合在一起,?使长木

18、棍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棍与射线BC所成的角后,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起来(课本图11 . 2-7 ),出现一个现象: ABC与厶ABD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条件,但 ABCMA ABD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操作教具、发现问题、辨析理解,动手用直尺和圆规实验一次,做 法如下:(如图1所示)(1)画/ ABT (2)以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BT于C、C ; ( 3) ?连线ACAC , ABC与 ABC 不全等.【形成共识】“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形式】观察

19、、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0练习第1、2题.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 .请你叙述“边角边”定理.2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是:首先分析条件,?观察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然后以已具备的条件为基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边或角对应相等,再设法证明这些边和角相等.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15习题11 . 2第3、4题.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右边部分板书“边角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 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CB CE# / 7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

20、,使AB =AB,Z A=Z A,ZB =Z B (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把画出的 A B C剪下,?放到 ABC上,它 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规律,画图如下:7 / 78EDH2 FDH ED=FD ?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1)AE11.2.3 三角形全等判定(ASA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AAS, ?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能运用已学三角形判定法解决实 际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

21、的几何推理意识,发展思维,感悟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应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2 .难点:学会综合法解决几何推理问题.3 .关键:把握综合分析法的思想,寻找问题的切入点.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在情境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巩固学习 【知识回顾】(投影显示) 情境思考:1 .小菁做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风筝,其中/ 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 EH=FH吗?与同伴交流. 答案:能,因为根据“ SAS,可以得到厶EDHA FDH从而EH=FH2 .如图2, AB=AD AC=AE能添上一个条件证

22、明出厶 AB3A ADE吗?答案:BC=?D( SSS) 或/ BAC=Z DAE (SAS .3 .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说明.【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活动】 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 学会正确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学形式】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二、实践操作,导入课题【动手动脑】(投影显示)画一个 A B C,使 A B =AB/ A =/A, / B =/ B:1. 画 A B =AB;2. 在A B的同旁画/ DA B =/A,

23、/ EBA =/ B, A D, B E 交于点 C。探究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知识铺垫】课本图11.28中,/ A=/A,ZB=Z B,那么/C=Z ACB?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 =180 - / A - / B,/ C=180 - / A-/ B,由于/ A=/ A, / B=/ B,a/ C=/ C .【教师提问】在厶 ABCD DEF中,/ A=/ D,/ B=/ E, BC=EF(课本图 11 . 29) , ABC 与厶DEF全等吗?【学生活动】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以及“ASA很快证出厶A

24、B3A EFD,并且归纳如下: ? ?归纳规律:?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AAS .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 3】如课本图 11 . 2 10, D在 AB上, E在 AC上, AB=AC / B=/ C,求证:AD=AE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例3. ?关键是寻找到和已知条件有关的ACD和厶ABE再证它们全等,从而得公共角AD=AE证明A在AAA公D与Abe中,AC AB ACD4 ABE( ASA) aD=ae b【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领会推理方法.【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 3.【教学形式】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

25、活动】与同伴交流,得到有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会全等,拿出三 进行说明,如图 3,下面这块三角形的内外边形成的ABC和 A B? C中,B=/ B,/ C=/ C,但是它们不全等.(形状相同,大小不等).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3练习第1 , 2题.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法?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这些方法?2 .全等三角形性质可以用来证明哪些问题?举例说明.3 .你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有什么感想?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15习题11. 2第5, 6, 9, 10题.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11.2.4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综合探究)教学内容本

26、节课主要内容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的过程,能进行合情推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几何思维,体会几何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运用四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 .难点: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充分应用综合法”进行表达.3 关键:把握问题的因果关系,从中寻找思路.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几何的分析思想.教学过程一、分层练习,回顾反思【课堂演练】1 .已知 AB3A A B C

27、,且/ A=48,/ B=33, A B =5cm,求/ C?的度数与 AB的长.【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组织学生练习,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演练1,然后再与同伴交流,踊跃上台演示.解:在 ABC中,/ A+Z B+Z C=180/ C=180 - (Z A+Z B) =99/ ABCA A B C,Z C=Z C, Z C =99 , AB=A B =5cm【评析】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时解题就很方 便.2 .已知:如图1,在AB AC上各取一点 E、D,使AE=AD连接BD CE相交于点 0,连接 AQ Z 1 = Z2.求证:Z B

28、=Z C.【思路点拨】要证两个角相等,我们通常用的办法有:(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 )等 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待学).根据本题的图形,应考虑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由已知条件,可知AD=AE Z 1=?Z 2, AQ是公共边,叫 ADQA AEQ 则可得到 0D=0EZ AE0=/ ADQZ EOAZ DOA?而要证Z B=Z C可以进一步考查厶 OBEA OCD而由上可知 OE=OD Z BOE=/ COD(对顶角),/ BEOZ CDO(等角的补角相等),则可证得 OBFA OCD事实上, 得到Z AEOZ AOD之后,又有Z BOE=/ COD

29、由外角的关系,可得出ZB=Z C,这样更进一步简化了思路.【教师活动】 操作投影仪,巡视、启发引导,关注“学困生”,请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评点.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然后解答.【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演练题2.【教学形式】分组合作,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在分析一道题目的条件时,尽量把条件分析透,如上题当证明厶AD3A AEO之后,可以得到 OD=OEZ AEOZ ADO Z EOA=/ DOA ?这些结论虽然在进一步证明中并不一定 都用到,但在分析时对图形中的等量及大小关系有了正确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思考.证明在厶AEO与 ADO中,AE=AD , Z 2=Z 1, AO=AO AEO

30、A ADO( SAS , AEOZ ADO 又 tZ AEOZ EOBZ B, Z AODZ DOC-Z C. 又 tZ EOBZ DOC(对应角),/ B=Z C.3 .如图 2,已知Z BAC=/ DAE Z ABDZ ACE BD=CE 求证:AD=AE【思路点拨】欲证相等的两条线段AD AE分别在 ABD和 ACE中,由于BD=CE ?ZABD=Z ACE因此要证明 ABDA ACE ?则需证明Z BAD=Z CAE ?这由已知条 件Z BAC=/ DAE容易得到.【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活动】分析、寻找证题思路,独立完成演练题证明:tZ BAC=/ DAE Z

31、 BAC- Z DAC= Z DAE- Z DAC 即 图2在厶 ABDD ACE中,/ BD=CE Z ABDZ ACE Z BAD=/ CAE ABDA ACE( AAS), AD=AE【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演练题 3.【教学形式】讲练结合.二、随堂练习,继续巩固1. 如图 3,点 E 在 AB上,AC=AD Z CAB* DAB 呢?请说明理由.Z BAD= Z CAEAB ACE与厶 ADE全等吗? ACB?W ADB 答案: ACEA ADE ACBA ADB 根据“ SAS.2 .如图4 ,仪器ABCD可以用来平分一个角,其中 AB=AD BC=DC将仪器上的点 A与Z PRQ 的顶

32、点R重合,调整 AB和AD,使它们落在角的两边上,沿 AC画一条射线 AE, AE就是Z PRQ 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其中道理吗?小明的思考过程如下:AB AD瓜BC DCabca adoz qrez preAC AC你能说出每一步的理由吗图43 .如图5 ,斜拉桥的拉杆 AB, BC的两端分别是 在图中,你能说明两条拉杆的长度相等吗?答案:相等,因为 ABOA CBO(SAS),从而 AB=CB三、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16习题11. 2第11, 12题.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11.2.5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HL)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学目标1 知识与

33、技能在操作、比较中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过程,掌握数学方法,提高合情推理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几何推理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感悟几何思维的内涵.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理解利用“斜边、直角边”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 难点:培养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正确使用“综合法”表达.3 关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经具有一对角相等的条件,只需找到另外两个条件即可.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领会知识.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迁移拓展【问题

34、探究】图1是两个直角三角形, 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 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才 能全等?【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由三角形全等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媒体使用】投影显示“问题探究”.【教学形式】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情境导入】如图 2所示.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 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

35、对应相等,于是他 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思路点拨】(1)学生可以回答去量斜边和一个锐角, 或直角边和一个锐角,?但对问题(2) 学生难以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工作人员提出的办法及结论进行思考,并验证它们的方法,从而展开对直角三角形特殊条件的探索.【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验证.【学生活动】思考问题,探究原理.做一做如课本图 11 . 2 11:任意画出一个 Rt ABC使/ C=90,再画一个 Rt? A B C,使B C =BC, A B =AB,把画好的 Rt A B C剪下,放到 Rt ABC上, ?它们全等 吗?【学生活动

36、】画图分析,寻找规律.如下:规律: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4】如课本图11 . 212, AC丄BC, BD丄AD, AC=BD求证 BC=AD【思路点拨】欲证 BC=?AD ?首先应寻找和这两条线段有关的三角形,?这里有 ABD和BAC ADOA BCQ O为DB AC的交点,经过条件的分析, ABD和 BAC具备全等的条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分析例4.证明: AC丄 BC BD丄 BD,/ C与/ D都是直角.在AB ABC和 Rt BAD中 ,Rtd ABRt BAD( HL). BC=AD【学生

37、活动】参与教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评析】在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要防止学生使用“SSA来证明.【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 4.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4第练习1、2题.【探研时空】如图3,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 左边滑梯的高度 两个滑梯的倾斜角/ ABC和/ DE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面的长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F相等,4所示)F面是三个同学的思考过程,你能明白他们的意思吗?(如图# / 78BC EF, AC DF abca defz abcz DEFZ ABC+Z DEF=90 .CAB FDE 90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所以 ABC与 DEF全等

38、.这样Z ABC=/ DEF也就是Z ABC+Z DEF=90.在Rt ABC和 Rt DEF中, BC=EF AC=DF因此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这样Z ABCZ DEF,所以Z ABC与Z DEF是互余的.【教学形式】这个问题涉及的推理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但不需要每个学生自己独立说明理由,只要求学生能看懂三位同学的思考过程就可以了.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比较中共同发现问题,培养直观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反思中发现新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对前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求,可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有五种方法.(教师让学生讨论归纳)五

39、、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16习题11. 2第7, 8题,P18阅读与思考.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份,重复使用,左边部分板书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等有关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探究”,右边部分板书例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导入新课(投影显示)3 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 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B=AD BC=DC 将AC画一条射线AE已知:/ AOB求法/ AOB的平分线.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也在角的平分作法:(1 )以0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 OA于 M交0B于N. (2)分别以M N为 圆心,大于

40、丄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AOB的内部交于点 C. (3)作射线0C射线0C?即 为所求(课本图11 . 3 2).【学生活动】动手制图(尺规),边画图边领会,认识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在实践操作中 感知.线.证明如下:【媒体使用】投影显示学生的“画图”【教学形式】小组合作交流.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9练习.【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从中得到:直线 【探研时空】(投影显示)CD与直线AB是互相垂1AAlB已知:PD丄OA PE丄OB垂足分别是 D E,PD=PE求证:点 P在/ AOB的平分线上.证明:经过点P作射线OC/ PD丄 OA PE丄 OB如课本图11. 33,将/ AOB对

41、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PDOM PEO=90在 Rt PDC和 Rt PEO中,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内容本节课首先介绍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然后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 .难点: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3 . ?关

42、键:可通过学生折纸活动得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利用 全等来证明它的逆定理.教具准备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 11. 3 1的教具.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问题探究】如课本图11. 点A放在角的顶点,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教师活动】首先将 “问题提出”,然后运用教具(如课本图 11. 3 1?)直观地进行讲述, 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根据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课本图11. 3 1判定法,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的作图问题. 操作观察

43、:【学生活动】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第一条折痕是/ AOB的平分线0C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 PD PE是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到/ AOB两边的距离,这 两个距离相等.”论证如下:已知:0C是/ AOB的平分线,点 P在0C上,PD丄OA PE 0B垂足分别是 D E (课本图11. 34)求证:PD=PE证明: PD丄OA PE丄0B/PDQW PEO=90在厶掘色叱PEO中,AOC BOC,碍0严(AAS【归纳如下】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三、情境合一,优化思维【问题思索】(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 3 5

44、,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 (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比例尺为1:20 000)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OP 0P,PD PE, Rt PD3 Rt PEO( HL)/ AOCM BOC OC是/ AOB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学困生”【归纳】至蛹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教学形式】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上述两个结论,弄清其条件和结论,加深认识.四、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 如课本图11

45、. 3 6, ABC的角平分线BM 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 CA的距离相等.省略详细证明过程.【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主动探究学习.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22练习.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 学生自行小结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定理,和它们的区别.2 .说明本节例子实际上是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问题,?说明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为以后学习设伏).七、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22习题11. 3第1、2、3题.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思路点拨】因为已知、求证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

46、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已知中写明点P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在证明中就可以不写.【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子,分析例子,引导学生参与.证明:过点 P作PD PE PF分别垂直于 AB BC CA垂足为 D E、F. BA ABC的角平分线,点 P在BM上. PD=PE同理PE=PF PD=PE=PF即点P到边AB BC CA的距离相等.【评析】在几何里,如果证明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字母不同,可以用“同理”二字概括,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部分板书概念、定理等,中间部分板书探究,右边部分板书例题, 重复使用时,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第十二章轴对称12. 1轴对称(一)

47、教学目标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2 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I.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 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二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n.导入新课出示课

48、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 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是对称的.如课本的图12. 1. 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 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 线两旁重合,上面图 12. 1 . 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

49、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 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

50、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F列各图,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5)有七条对称轴.1)有四条对称轴;图(2)有四条对称轴;图(3)有无数条对称轴;图(4)(1)(2)(3)展示挂图,大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7 / 7812. 1 . 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要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后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川.随堂练习: 课本P30练习和 P31练习W.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进一步探讨了轴对称 的特点,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V.作业:课

51、本P36习题12. 1第1、2、6、7、8题.活动与探究: 课本P31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 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过程:在硬纸板上画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再用剪刀将这两个图形剪下来看是否重合.再 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将该图形剪下来,再沿对称轴剪开,看两部分是否能够 完全重合.结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 图形全等,并且也是成轴对称的.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

52、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板书设计 12. 1轴对称(一)一、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 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 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12. 1 轴对称(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性的性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

53、质.3经历探索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察.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 体验轴对称的特征.教学过程I.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使得世界非常美丽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今天继续来研究轴对称的性质.n.导入新课: 观看投影并思考.如图, ABC和厶A B C 关于直线 MN对称,点 A 、B 、C 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 、BB 、CC 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图中A、A 是对称点,AA 与MN垂直,BB 和CC 也与MN垂直.AA 、BB

54、和CC 与MN除了垂直以外还有什么关系吗? ABC与厶A B C 关于直线 MN对称,点A 、B 、C 分别是点 A、B、C的对称点,设AA 交对称轴 MN于点P,将厶ABC和厶A B C 沿MN对折后,点A 与 A 重合,于是有 AP=A P,Z MPA= / MPA =90 .所以 AA 、BB 和 CC 与 MN 除 了垂直以外,MN还经过线段 AA 、BB 和CC 的中点.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自己动手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两对称点,看一下对称轴和两对称点连线的关系.我们可以

55、看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一样,?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归纳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们来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探究1如下图.木条L与AB钉在一起,L垂直平分AB , P1, P2, P3, 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 P2, P3,到A与B的距离,你有什 么发现?1.用平面图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先作出线段AB,过AB中点作AB的垂直平分线 L,在L上取 P1、P2、P3,连结 AP1、AP2、B

56、P1、BP2、CP1、CP2 2. 作好图后,用直尺量出AP1、AP2、BP1、BP2、CP1、CP2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探究结果: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即证明.AP1=BP1, AP2=BP2,证法一:利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下图,在 APC和厶BPC中,PC PCPCA PCB RtAC BC APC BPC PA=PB.证法二:利用轴对称性质.由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将线段AB沿直线L对折,线段PA与PB是重合 的,?因此它们也是相等的.带着探究1的结论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探究2如右图.用一根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做一个简易的“弓”,“箭”通过木

57、棒中央的孔射出去,怎么才能保持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呢?为什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i3 / 78活动:1用平面图形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作线段其中点P,过P作L,在L上取点Pi、P2,连结APi、AP2、BPi、BP2.会有以下两种可能.2 .讨论:要使 L与AB垂直,APi、AP2、BPi、BP2应满足什AB,取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四、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它的垂直平分线上.么条件?探究过程:i.如上图甲,若APiM BP,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

58、A与B不可能重合,也就是/APPi工/ BPPi,即L与AB不垂直.2.如上图乙,若APi=BPi,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A与B恰好重合,就有/ APPi= /BPPi,即卩L与AB重合.当 AP2=BP2时,亦然.探究结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也就是说在?探究2图中,只要使箭端到弓两端的端点的距离相等,就能保持射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师上述两个探究问题的结果就给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 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它的垂直 平分线上.?所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是与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59、的所有点的集合.川.随堂练习: 课本P34练习i、2.W.课时小结这节课通过探索轴对称图形对称性的过程,? 了解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同学们应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V.课后作业:课本P36习题i2. i第3、4、9题.板书设计 i2. i轴对称(二)一、复习:轴对称图形.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 2. 1作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2 .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1. 轴对称变换的定义.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教学难点1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教学过程I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在前一个章节,我们学习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