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殷商文化与同时期世界文明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646864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殷商文化与同时期世界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殷商文化与同时期世界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殷商文化与同时期世界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2022殷商文化与同时期世界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殷商文化与同时期世界文明(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殷商文化与同时期世界文明殷商文化与同时期世界文明殷商文化与同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状况之比较一殷商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状况在中国殷商前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世界上先后出现了非洲的古埃及、西亚南亚的古印度等三大文明及稍后的古希腊文明。这些文明的发展状况大体是:(一)古代埃及1.古埃及历史分期。中国的殷商时期(即盘庚迁殷到帝辛亡国,公元前 1300-前1046 年),古埃及正处于新王国时期(即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三王朝,约公元前 1342 一前 1071 年)。在此之前,古埃及已经历了前王朝、早期王朝和古王朝、中王朝四个历史时期。(1)前王朝时期。在距今约两万年前,尼罗河谷两岸高地就有了人类居住。到了公元

2、前 6000 一前 5000 年对应中国,约为传说中的伏羲炎帝时期,当地居民逐渐移居尼罗河谷地,开始经营农牧。公元前 4000 年前后,这时的古埃及已由氏族公社变为农村社,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同时进入金石并用时期,已出现铜器。从这个时期坟墓中发现的刀、钻、斧、锄等工具来考察对应中国,应为传说的黄帝时期。(2)早期王朝时期。尼罗河谷地内的长期战争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南部和北部两个独立的王国。公元前 4000 年中叶,北部三角洲地区以布陀州为中心形成下埃及王国,以尼赫布特为中心形成一个独立的王朝,史称上埃及王国。公元前 3000 年前后上埃及国王莫尼斯灭掉下埃及,埃及得到统一,莫尼斯建立了第一王朝

3、。直到第二王朝(公元前 2700 年)末期,这大约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史称早期王朝(对应中国,应为传说的尧与舜时期)。(3)古王朝时期。从第三王朝至第八王朝埃及陷于分裂(公元前 z7oo 一前 220。年),史称古王朝时期。这期间,第三、四、五三个王朝(公元前2700前 2350 年)为古王朝全盛期。古埃及已经建立起法老专制的国家机器,军队是专制王权的重要支柱,步兵为唯一兵种,以弓箭为武器。土地归国家所有,法老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农业在经济中占有了重要地位,农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亚麻等,还种植胡萝卜、葱、蒜、黄瓜和橄榄、葡萄。畜牧业在经济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心在下埃及。(4)中王朝时期

4、。古埃及在长期混乱中再次逐步形成两个统治中心,北方的黑拉克列欧和南方的底比斯。第九、十两个王朝都是在北方的黑拉克列欧城建立的,第十一王朝逐步完成国家统一,到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 一前 1780 年)迁都到列什特,中王国臻于极盛。对应中国,这正是夏代时期。这时的埃及,社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生产工具的进步也十分显著。青铜器也开始出现,玻璃制造业已经出现,纺织和造船等技术也有了发展。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卡呼恩城市有笔直的道路,垂直交叉,全城有砖墙围绕。这时,古埃及文化发展到空前高度。2.古埃及文化。(1文字。在早期王国以前,即公元前 4000 年中叶,埃及人就发

5、明了文字,最早的文字是图形文字,后来,图形文字逐步变成音节符号和指意符号,其后又有一音一符的字母,共二十四个。经长期发展演变,古埃及文字是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一种复合文字。从第八王朝时起,出现了一种草书体,到中王国时期,草书体已广泛流行。所用之笔为芦管制成,墨汁为菜汁加烟渣调合而成。(2)宗教。埃及的宗教最早起源于氏族图腾崇拜,太阳神拉被举为最高神,这是埃及的统一的太阳神崇拜。而法老则是太阳神的化身,称为太阳神之子。中王国时期,阿蒙神成为全国最高神。另一个具有全埃及意义的神是奥西里斯。奥西里斯最初是植物和水之神,从植物年年生长中得出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观念,举为死者之神。新王朝时期,便产生了

6、包括许多篇章的死人书,里面有咒文、祈祷文、颂歌等,墓葬中已有关于冥国景象的图画。(3)文学与艺术。埃及古王朝时期文学分为两类:一类是金字塔咒文,是刻在金字塔墓壁上的祷祝法老死后升天获福的诗歌。另一类是大臣墓地的碑传。到中王国时期(公元前 200。一前 1780 年),文学有很大发展,使用的中埃及语成为埃及古典文学的语言。这一时期的作品,有起源于人民口头创作的故事,如一个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有奴隶主生活的自传,如西努海特的故事。诗歌中包括宗教诗、对国王的赞美诗、世俗诗、宗教哲理诗等。新王国时期,最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最著名的是乌奴阿蒙旅行记和富有史诗意义的作品吐特摩斯三世远征记。(4

7、)古埃及建筑。以巨大宏伟著称。材料多用石材,第四王朝的大金字塔在十九世纪巴黎铁塔建成以前一直是世界最高的建筑,被誉为古代世界的奇观。其他如神庙、教堂建筑也十分雄伟。雕刻在古王朝时以古拙为特色、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很有名。中王朝时雕像有了进一步发展,重心转向刻画人物内心感受。新王朝时,雕刻艺术逐渐成熟,向着生动活泼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5)科学。埃及很早就积累了天文知识。最早的历法为太阳历,把一年分为三季:来水季、播种季、收割季。每季四个月,每月三十天,年终多加五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后来罗马的朱里亚历便是根据埃及历法修订的。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知识,在古埃及相当发达,这和对尼罗河的测量关系密切。金字

8、塔建筑的精密计算说明当时数学的成就。古埃及人计算采用十进位制,并能求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圆的面积,已能推知圆周率(动为 3.16。医学也已产生,对木乃伊的制作便是对人体的研究成果。已有内、外、妇诸科的区别。但医学与巫术不分,科学的萌芽受到宗教迷信的很大限制。新王朝瓦解以后,埃及内乱频繁,并不断遭受外族的人侵。直到公元前 11 世纪初,才建立起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 1071 一前 1041 年)和以后的第二十二、二十三王朝。对应中国,这是商末周初的时候了。(二)古代巴比伦中国的殷商时期,古巴比伦正处在后期的巴比伦第三王朝至第四王朝期。古巴比伦在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公元前 1792-前 17

9、50 年,即中国夏代中后期)时,是古巴比伦空前强盛的时期,汉漠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逐渐衰微,统一的两河流域又出现各民族互相争夺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继续到公元前 7世纪末新巴比伦王国兴起为止,一直延续了数百年。在巴比伦第三王朝之前,即中国的殷商时期前,古巴比伦经过了远古时代(即三个文化期)、苏美尔城市国家时期、阿卡德王国时期、乌尔第三王朝期和第一巴比伦王朝期。1.古代巴比伦历史分期。(1)远古时代(即三个文化期)。早在公元前 4000 年(对应中国,应是传说的炎、黄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在两河(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南部居住。公元前 3000 年初,游牧的塞姆部落从西部叙利亚草原移居巴

10、比伦尼亚,称阿卡德人,以后和苏美尔人混居。此外,四周还住有阿摩列伊人、阿拉美亚人、迎多人、希伯来人等等。在这约一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埃尔一欧贝德时期(公元前4000前 3500 年)、乌鲁克时期(公元前 3400 一前 3100 年)、捷姆迭特一那色时期(公元前 3100 一前 2900 年),又称三个文化期。埃尔一欧贝德时期,苏美尔人生产水平很低,刚刚知道原始的农业,使用石制和骨制工具。渔猎在经济中仍起重要作用。社会处在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期。乌鲁克时期,经济和文化都较前有了很大进步。石器仍很流行,但铜器已经出现,先民已经种植大麦,并已能驯服牛和驴。后期,已产生了最古的图画文字,这是后来两河

11、流域楔形文字的前身。捷姆迭特一那色时期,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比较完善的灌溉网,农业已知用犁耕,农作物有大麦、双粒小麦、芝麻、豆类,已出现了酿酒和榨油业。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奴隶已经出现,社会内部开始分化,并开始了向城市国家的过渡。(2)苏美尔城市国家时期。公元前 3000 一前 2500 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这些早期的城市国家是由几个地区围绕一个中心城市联合而成的,每个地区各有长老、神庙、书吏和诉讼机构,各地区的长老组成国家的长老议事会,由会议成员选出国家的首脑拍达西(恩西)。这些城市国家已具备国家的主要特征,但仍有一些军事民主制的残余。各城市国家为了争夺奴隶、土地和对河流、灌

12、溉网的控制权,长期处在不断的混战中,公元前 3000 年上半期,基本实现了统一,定都乌鲁克城。上半期,基本实现了统一,定都乌鲁克城。(3阿卡德王国时期。阿卡德城位于两河流域南部的北端,两河在此相距最近,地势优越,成为当时的商道集中点。约在公元前 2369 年,阿卡德征服周围的城市,建立起统一的阿卡德国家。国王是萨尔贡一世。萨尔贡一世统一阿卡德后,不断扩张自称“天下四方之王”。对内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建立常备军队,设置官吏。由于萨尔贡的残暴统治,萨尔贡统治末期,阿卡德人民发动过多次起义,直到里姆什即位,起义才被镇压下去。纳拉姆辛统治时期(公元前 2290 一前 2254 年),阿卡德再度扩张,

13、北达.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山脉,东至扎格罗斯山,西抵叙利亚、阿拉伯和马干国(也说埃及)。纳拉姆辛不但以“天下四方之王”为常号,而且还自称“神圣的纳拉姆辛,阿卡德强大的神”,王权开始神化。纳拉姆辛死后,阿卡德王国迅速走向衰落。(4)乌尔第三王朝期。纳拉姆辛死后,王位不断更迭。约在公元前 2190 年,东部扎格罗斯山区的库提人人侵两河流域,取代阿卡德王朝的统治,直至公元前 2065 年左右,后来乌尔兴起,重新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建立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 206。一前 1955 年)。乌尔第三王朝的创立者乌尔纳姆(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后半期)。其子淑尔吉统治时期(公元前二十一至前二十世纪初),乌尔成为西亚

14、一大强国,其势力西达叙利亚,北达亚述,西北到小亚细亚,东南抵依蓝。约在公元前 1955 年,乌尔终于被依蓝人和阿摩列伊人所灭,乌尔城夷为废墟。从此,南部两河流域又陷于分裂局面。C5)第一巴比伦王朝期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列伊人在此建立国家,史称古巴比伦王国,到公元前十八世纪,巴比伦利用各国互相征战的机会,完成两河流域的统一,建立第一巴比伦王朝。统一的完成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约公元前 1792 一前 1750年)。汉漠拉比首先征服南方的伊新和乌鲁克,在北方则和玛.里结成同盟。到他即位的第三十年,又出兵征服埃什努那,次年攻破南方的拉尔萨。公元前 1758 年,又攻陷玛里,实现了两河流域的

15、统一。汉漠拉比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建有常备军。汉漠拉比统治时期重要的活动之一便是编制了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这是两河流域阶级社会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秩序。汉漠拉比死后,其子萨姆苏伊鲁那即位不久,便陷人和伊新、埃什努那等的战争中。东北加喜特人的入侵构成了重大威胁。古巴比伦王国逐渐衰微,两河流域又出现了互相争夺的局面。第四王朝的尼布甲尼撒一世死后,古巴比伦开始长期衰败一直延续到公元前 7 世纪末新巴比伦王国兴起。2.古巴比伦文化。(1)文字。早在公元前 4000 年中叶(对应中国,应是传说的炎帝、黄帝、帝誉时期),苏美尔已经有了文字。和古埃及一样,两河流

16、域最早的文字也是图形符号,一符一意,以后发展成表音符号和指意符号,一起组成词组。到乌鲁卡基那时期,字符就减到六百个以下。这种文字用芦管刻在泥版上,晒干后成为可以长期保存的文书。芦管刻成的笔画如楔形,因此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为古代西亚各国所采用,后来的巴比伦,以及亚述、赫梯、乌拉尔图、叙利亚、古伊朗都曾用它作为表达语言的工具。(2)宗教。两河流域在远古时期流行对自然力的崇拜。在苏美尔和阿卡德时期,代表自然力的神变成各个城市的保护神。巴比伦统一两河流域后,巴比伦的主神马都克逐渐取得独立地位。马都克本来是民间崇奉的农业神,一经统治阶级利用,就变成了战神,成为“天与地的君主”,天上的神和人间的国

17、王成为相互表里的一体。两一河流域自古流行祖先崇拜,相信祖先有死后的冥间生活。同时还存在对星宿的崇拜,并且有了占星术。(3)文学。巴比伦从苏美尔时期起,最早的文学作品多是宗教神话和传说。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由人民口头创作逐渐形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这一故事诗从苏美尔时已经流行,到古巴比伦时编订。另外还有反映社会矛盾的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和主人与奴隶的对话等。(4)科学。古巴比伦的科学以数学和天文知识为发达,这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古巴比伦的计数法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六十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至今仍为全世界所使用。在代数学上,会解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天文方面,已能区别恒星和行

18、星,还给五个行星起了专门名称,确定了黄道。已能预测日月食和行星的会冲现象。历法为太阴历,分一年为十二个月,一昼夜为十二小时,一年为三百五十四天,并知道设置闰月。古巴比伦的文化成就是辉煌的。后来希腊和罗马都受到不少的影响。(三)古代印度中国殷商时期,对应古印度,正处于早期吠陀时期(公元前 1500 一前 900 年)。这是入侵的雅利安人建立的政权。雅利安人入侵时,印度正处在原始社会末期,至早期吠陀时代末期时,社会已逐渐向阶级社会过渡,种姓制度也在这时萌芽,雅利安人内部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王族)和吠舍(平民),被征服的原地居民成为首陀罗。在早期吠陀之前,即殷商之前,印度曾存在过一个由达罗毗

19、茶人创造的上古城市文化 J-一又统称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古代印度大体包括整个印度次大陆。印度得名于印度河。(中国从西汉起史书就有关于印度的记载。司马迁称印度为“身毒”,东汉时改译“天竺”。印度的称呼始于唐代玄奖。)印度从旧石器时代起已有人类居住。到公元前 zooo 年初(即中国的夏代初),达罗毗茶人在印度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学者认为,达罗毗茶人很可能就是当地土著,即美兰诺一印度人。公元前 2000年中期,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从西北方侵人印度河流域,以后陆续入侵的还有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联哒人及其他人种。从公元前 4000一公元前 3000 年,古代印度人,已会利用铜制造工具和武器,还

20、会用黄金制成饰品。文迪亚山地区较早出现了冶金术。到公元前 3000 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已出现青铜器。农业也发展起来。形成了以哈巴拉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城市为中心的、上古的城市文化。这些古代城市文化又统称为哈拉帕文化或印度河流域文化(公元前 2500 一前 1500 年)。公元前 2000 年前后是其繁荣的时期(即中国夏代初期)。哈拉帕时期的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虽然石器仍在继续使用,但铜器、青铜器已经大量出现,如斧头、镰刀、锯子、小刀、鱼钩等,还有匕首、箭头和枪头等武器。手工业已会对金、银、铜、锡、铅等多种金属进行锻铸和焊接。农业也发展到较高水平,水牛和斧牛已开始用为耕畜,收获时候用青铜镰刀。

21、农作物主要有大麦、棉花、胡麻及蔬菜、瓜果。已能饲养水牛、斧牛、黄牛、山羊、绵羊、骆驼、象、猪、狗、鸡等。手工业除冶金以外,还有纺棉、织布、制陶等。宝石和象牙等雕刻技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城市有高厚的城墙,摩亨约达罗城占地即达二百六十公顷,道路大部分是东西或南北向的直路,或平行排列,或直角相交,主要干道宽达十米,下有排水道,按支柱拱形,用砖砌成,城内还有许多砖砌的圆井。有巨大的公共浴池。房屋一般用砖建成,还有许多两层的房屋,下层是厨房、盟洗室,上层是住房。哈拉帕时期已有了度量衡器。建筑上已会用浮雕。计数已用十进位法。从大批印章上还可以看到文字符号,史称“哈拉帕文”,文

22、字已由图画文字演进到带有表音文字的性质。这应该是本土的文字。哈拉帕文化在公元前 2000 年前期开始衰落,至公元前2000 年中叶灭亡。灭亡的原因现在仍不能确知。哈拉帕文化是古代世界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它是以后印度文化发展的前驱。早期吠陀时期。哈拉帕文化灭亡以后,留下了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是“吠陀”,吠陀文字属印欧语系,称为吠陀梵文。吠陀分为四部,梨俱吠陀最古,其大部内容在公元前 2000 年中叶形成,全部编成大约不晚于公元前 1000 年。因此这一时期通常称为梨俱吠陀时代是早期吠陀时代。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阔婆吠陀大体形成于公元前 1000 年上半叶,这一阶段通常称为后期吠陀。公元前 20

23、00 年中叶,许多操印欧语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旁遮普一带,自称为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由于在吠陀文献中有许多描述雅利安人对达萨战争的片断,这样就产生了哈拉帕文化被雅利安人灭亡的推论。但是这种推论并没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关于雅利安人本身,一般认为他们是在公元前 2000 年中叶从中亚人侵印度的民族。雅利安人进人印度河流域后逐渐学会农业,用牛拉木犁耕地,收割谷物时使用金属镰刀。他们学会了灌溉。已经有了铜或青铜,还没有货币,用牛、黄金或装饰品进行交换,土地归集体所有,已有一部分分给各个家庭使用。一夫一妻制是当时的主要婚姻形式,父亲是一家之主,女子管理家务,但地位不同。部落以下有“格拉玛”,

24、即“村”。氏族部落组织中还存在着民众会议。部落的首领由民众会议选举,但实际已经开始世袭。很显然,早期吠陀时代的社会处于原始会社制开始解体的阶段,在原始公社内部已孕育着阶级和阶级矛盾。印度历史在下一时期进入了奴隶制社会。直到公元前 600 年初,印度出现了摩揭陀国家,印度才有了比较系统的、可靠的政治史,之后又产生了婆罗门教和佛教。对应中国,这已经是东周(即春秋至战国)的时期了。(四)希腊古文明上面介绍了与中华古文明并称做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占印度文明的发生、发展情况。继这些文明之后,在中国的夏商时期,欧洲还开始出现了希腊的古文明,即克里特文化(公元前 2600 一前 1125

25、年)和迈锡尼文化(时间与克里特文化基本同期,对应中国应是夏王朝中后期至商后期,殷商王朝前 1046 年灭亡),也称做爱琴海区域的上古文明。1.克里特文化。希腊古文明,最早产生于克里特岛。克里特岛在地中海上,位于希腊半岛东南部,爱琴海南部。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进入金石并用的时代后,受到埃及文明的影响。约从公元前 200。年开始,克里特进入青铜时代,开始出现以城市为中心的小邦国家,并出现了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成的象形文字。约在公元前 1700 一公元前 1600 年,克里特岛上的各城市曾两次被毁,原因不明。之后岛上城市和宫殿重新出现,而且比以前更壮丽宏大,文字也发展为线形文字,形成了以克诺索

26、斯为首的统一国家。在克里特文化产生、发展的同时,在希腊南部的迈锡尼出现了迈锡尼文化,是由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由散布于南希腊和中希腊的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邦组成,他们因为从海上侵扰小亚、埃及和地中海东岸,所以被称为“海上民族”。约在公元前 1450 一前 1400 年间,迈锡尼取代克里特,成为希腊岛上的统治者。迈锡尼的阿卡亚人把线形文字刻在泥版上,这种文字称为迈锡尼人的文字。同时由原始会社制过渡到了阶级国家的出现。到公元前 1500 年左右,在迈锡尼的卫城山上出现了宫殿城堡,国王死后修建成宏大的圆顶墓,因此迈锡尼王朝又称为“圆顶墓王朝”。迈锡尼强盛时的社会是奴隶制社会。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下设

27、有军事统领,地方没有各级官员。在迈锡尼文化末期,即约相当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初,在希腊发生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当时迈锡尼诸国组成联军,渡海远征小亚细亚的富饶城市特洛伊。经过十多年苦战,特洛伊城为所攻陷,但迈锡人也受到很大损失。不久之后,希腊人中的多利亚人大规模人侵迈锡尼,迈锡尼便在这次打击下灭亡了。希腊社会又回到原始社会晚期阶段。这时正是中国的殷商时期。以后就是希腊的“荷马朝代”(公元前十一至前八世纪),对应中国是殷商晚期至西周。(五)殷商时期及稍后中国周边地区文明发展状况古代中亚和伊朗。中亚细亚东起天山北麓,西达里海,北抵今哈萨克斯坦的南部和东南部,南至兴都库什山。伊朗高原东起兴都库什山,西至北

28、格罗斯山,,北倚高加索山脉,南临波斯湾。中亚细亚和伊朗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约在公元前 4000 一前 2000 年,各地由新石器时代过渡到金属时代。原住居民古依蓝人。原始公社制度正处于统治地位。公元前 2000 年中期,分布于哈萨克、西南西伯利亚和南乌拉尔地区的游牧人,开始向东部和南部迁徙。一部分定居,一部分向东直达中国的西北边境;另有一部分向南俄罗斯草原迁移。向中亚细亚南部迁移的属于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部落,溯阿姆河和锡尔河,穿过兴都库什山,渗人阿富汗和伊朗高原一带。公元前 2000 年中期,加喜特人侵入两河流域又和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安德罗诺沃文化部落是以后属印欧语系的塞人和萨尔马提亚人的直

29、接祖先。他们在进人伊朗以后,和当地居民融合,形成雅利安人,这是以后米底人和波斯人的祖先。迁移到中亚中部和南部的一支,成为后来东伊朗部落巴克特利亚人和粟特人的祖先。中国西北部的乌孙人、月氏人和坚昆人等游牧部落,有的操突厥语,有的操东伊朗语(原印欧语系),处于原始公社解体阶段。在公元前 100。纪左右(中国的西周初年),中亚各部落发生广泛的冲突和迁移,到公元前二世纪,月氏人中的一支大月氏跟踪塞人部落迁入中亚细亚南部。塞人属东伊朗语系,公元前八至前七世纪,广泛分布于巴尔喀什湖到帕米尔高原一带。天山以北的各部落也包括在塞人的总称之下。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塞人组成军事部落联盟,在中亚南部和西南部维持了相

30、当长的时间。到公元前二世纪,一部分塞人进人印度北部,建立许多部落联盟,另一部分塞人进人帕提亚的东南部,建立“塞人国家”。今伊朗和阿富汗南部仍称“塞斯坦”。这时在中国已到秦汉之际了。中亚细亚西北部许多部落,总称萨尔马提亚人,公元前六至前四世纪处于原始公社制的解体阶段。在整个公元前 1000 纪内,萨尔马提亚诸部落陆续向西方的南俄罗斯草原迁移。在此期间,将斯基泰人赶入了欧洲,并和东斯拉夫各民族发生接触。居住在伊朗高原的远古先民依蓝人,公元前 4000 年左右,分布在扎格罗斯山脉的西南部,已有了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到公元前 2000 年后期,依蓝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臣服波斯帝国,成为波斯的一个省

31、。在公元前 2000 年中期,不断向南涌进的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已定居的居民融合,后来形成了阿姆河上游的巴克特利亚和下游三角洲的花刺子模。巴克特利亚包括兴都库什山麓和今塔吉克的中南部,都城巴特拉(或巴尔克),花刺子模领有粟特和今土库曼的北部和哈萨克西南部。后来都臣服于波斯帝国。中亚和伊朗的早期文化,是塞人、斯基泰人和萨尔马提亚人创造的。伊朗南部有几何图案彩陶,依蓝有绘鸟兽纹和谷穗纹的陶器,斯基泰人善制金属手工艺器。中亚和伊朗已有宗教崇拜,信奉战神,代表战神的是一柄铁剑。琐罗亚斯德被举为教主,阿吠斯塔成为圣书。除战神外,同时也崇拜太阳之神密特拉和阿姆河女神阿尔德维苏拉阿那西达。阿吠斯塔不仅是宗教文

32、献,也是伊朗语部落最古老的文学创作。伊朗西部,在公元前 3000 一前 2000 年已部分使用依蓝文和阿卡德文。中亚大多数部落至公元前六世纪还没有文字。米底的楔形文字是在亚达和乌拉尔图的影响下形成的,后为波斯所承袭。2.古代越南。越南位于印度支那半岛的东部。现代越南是多民族国家,以越族为主,还有泰族、芒族、苗族、土族及南部的摩依人、占人、高棉人等。各个民族的起源,学者认为最早的居民是印度尼西亚人和美拉尼西亚人,摩依人和占人就是他们的后代。越族和古代中国南方的百越人有关系,是百越的一支,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由广东、广西等地迁到红河流域。约在公元前 2000-前 1000 年上半期(即中国的夏商时期)

33、,越南仍处在新石器晚期的氏族部落阶段。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百越的一支锥越人占据了红河流域。摊越人已经掌握了相当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越南北部是摊越人活动的中心地带,他们在此创造了东山文化。越南北部也从此进人了阶级社会。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居住在北部东北靠近中国的蜀部落在蜀王子洋率领下,战胜了原来的文郎部落,占有摊越部落联盟的领导地位,蜀王子伴又称安阳王,以后的史书中称他为越南第一个王朝的创立者。关于这一点,前面在第五章中已作了论述。这一支先民可能是从殷商到四川三星堆一带,再到巴蜀,巴蜀灭亡后迁往越南(当时称交趾)的那一支殷民的后遗。在安阳王时期,摊越迅速强大,以后又有一批西贩人加入锥越人的部落联

34、盟,组成了F 摊国。水经注所引交趾外域记说:“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锥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锥民。设锥王、锥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锥将。”这是越南最早建国设王的记载,但此时越南还没有完成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对应中国,这已是战国末期或秦朝时期了。公元前 218 年秦统一中国后不久,开始征服百越之地。三年后,秦在今广东、广西、湖南西南、贵州东部及广西一带设南海、桂林、象三郡。秦末汉初,秦朝派往南海的地方官赵佗割据三郡,于公元前 207 年称王,其中心在南海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公元前 180 一前 111 年,赵氏政权把欧摊分为交趾、九真两郡。公元前 111 年,汉武帝派兵消灭赵氏

35、割据政权,又把其分为交趾、九真、日南三郡,郡下设县。经过汉隋唐,到五代十国时中国封建势力统治力量削弱,公元 939 年,越南地主阶级的代表吴权击败中国南汉的驻军,自立为王,越南从此宣告独立。3.古代朝鲜。朝鲜最初的居民大概是从北面大陆迁移来的,属于蒙古人种。他们移入朝鲜时,可能已经有了新石器文化。社会正处在母系社会制度时期。原始居民信仰万物有灵,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如鸡是新罗的图腾、虎是人的图腾。中国北方的居民也是不断移人朝鲜的主要成分。史记中有殷末周初箕子率族人去朝鲜的记载。公元元年前后,朝鲜北部曾存在过辖区不大的政权,习惯上称做古朝鲜。朝鲜有了可靠的记载。秦末汉初,燕人卫满率领移民到朝鲜

36、,于公元前194 年推翻原来存在的政权(即古朝鲜政权),建立卫氏政权。公元前 108 年,汉武帝发兵人侵朝鲜,灭卫氏,建立乐浪、玄冤、临屯和真番四郡。以后长期依附中国政权,并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自己民族的经济文化,直到公元四至七世纪的三国鼎立和新罗对朝鲜半岛的统一。所谓三国,就是公元四世纪前后先后建立起来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小国。地处半岛北部,由五个部落组成的高句丽部落联盟,大约在公元一世纪进入奴隶社会,建立国家,设有国王和相加、对卢等官吏。从公元四世纪中叶起,高句丽国因受西部鲜卑族燕国的打击,开始大力向南发展,和半岛南部的新罗、百济展开了长期战争,直到公元七世纪。经过一系列战争,高

37、句丽把领土扩大到半岛中部,公元五世纪,把国都从丸都城(今中国吉林省集安市)移至中狼。从公元三世纪中叶开始,半岛西南部原来马韩部落联盟居住的地方兴起了百济国,以汉城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到公元474 年,又移都熊津,公元 538 年又移都洒批。从公元 393 年百济王阿华计划攻打高句竹,从而和高句丽发生战争,常受到高句丽的进攻。公元五六世纪以后,百济又受到新罗的攻击,到七世纪中叶,百济终于在新罗和中国唐朝的夹击下灭亡了。在半岛东南部辰韩部落联盟中,有一个斯卢部落,后来发展成了新罗国。新罗奴隶制社会形成比高句丽、百济较晚,在以后的三国混战中逐渐强大起来。公元五世纪以后,新罗形成了一整套政权机构,使

38、新罗成为一个强胜的国家。公元六世纪中叶,新罗的领土扩大到汉城一带。经过公元四至七世纪的三国鼎立,公元 675年,新罗文武王在中国和日本的帮助下完成了朝鲜的统一。4.古代日本。日本迄今未发现可信的旧石器遗迹。可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日本岛上才有了居民。学者认为,最早的日本居民是从北方大陆移来的通古斯人,以后有马来人从南方渡海而来。大约从公元前 1000 年后半期开始(即中国的殷商末期至西周初期),就不断有中国和朝鲜人移居日本。在古代日本,今本州岛北部住着虾夷人(即今阿伊奴人),四国岛和九州岛居住着熊袭人,他们是不是土著?其来源,学术界现在尚无定论。从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 200 年,考古学上称为绳纹

39、式文化时代。这时的社会是原始公社的母系氏族社会,居住在竖穴中,捕鱼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从公元前 100-200 年(中国的西汉时期),是新石器时代的末期,即金石并用时代。这时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应该已经从中国经过朝鲜传到日本,但青铜器还很少,一般也就是镜和剑。陶器的特点多为褐色,形制趋向一致,花纹比绳纹式简单,器身薄硬,已经使用陶钧生产,因此称为“弥生式”陶器。考古学上称这一时期为弥生式文化时代。这时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据三国志魏志中楼人传的记载,公元一至二世纪,日本岛上存在着一百多个小国。实际上只是一些独立的部落,大约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到公元三世纪(中国的三国时),九州北部出现一个较强大的邪马台

40、国,国王是卑弥呼,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是个女王,女王下有官吏。邪马台国有七万多户,另外还臣服二十几个部落。此时已开始通使中国和朝鲜,国王曾数次向中国曹魏赠送奴隶。邪马台是一个初形成的国家,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正在逐步发展,原始社会的残余还顽强地存在,母系残余仍在起重要作用。公元三世纪以后,在本州岛的中部地方兴起一个“大和国”,并且逐渐扩张,到公元五世纪统一了今日本大部。日本最初没有自己的文字,大约在公元四五世纪中国移民渐多,儒家经典也从百济输人,开始使用汉字,并以汉文作为记录工具。用汉文记载的历史有帝纪和帝皇日继。到公元五世纪中叶,日本开始利用汉字作为音符,表达日本的语音。从此日本人可以用自己的文字表达思想,记录事实。古代日本信仰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在宗教信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约在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传人日本,从此万物有灵的信仰退居次要地位,佛教广泛流传,成为日本统治者所利用的主要宗教之一。精品文档,word 文字版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