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性能测定标准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638397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种猪性能测定标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猪性能测定标准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种猪性能种猪性能测定标准测定标准(仅供参考)http:/ 种猪种猪测定条件与受测猪要求测定条件与受测猪要求n(一)、饲养管理条件n 1、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n 2、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n 3、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n 4、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n 5、在测定中,应按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档案。(二)、受测猪的选择 n 1、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n 2、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

2、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n 3、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2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90kg时进行屠宰测定。n 4、受测猪应选择60-70日龄和体重20kg的中等个体。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测定和记录项目测定和记录项目n(一)、祖先 n 1、必须查明种猪的血缘关系,系谱中至少应有三代亲本的耳号。n 2、如任何一个祖先在系谱中出现二次以上,该祖先即称为共同祖先,并以符号标出,同时标明该种猪的近交程度。(二)、繁殖性能n 1、产仔数n 出生

3、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产活仔数则专指出生时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n 2、成活率n 产活仔数占产仔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n 产活仔数n 成活率=100%(1)n 产仔数n 3、初生重n 仔猪初生时的个体重,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测定,只测定出生时存活仔猪的体重。全窝仔猪总称所得的体重称为初生窝重。n 4、泌乳力n 以仔猪20日龄时全窝重量为代表,包括寄养进来的仔猪在内,但寄出仔猪的体重不得计入。寄养的仔猪数必须注明。1n 5、断乳窝重n 同窝仔猪在断乳时各个体重,即断乳重的总和。应注明断乳日龄(45或60日龄),同一场中各窝仔猪的断乳日龄应力求一致。

4、n 6、育成仔猪数n 断乳时同窝仔猪的头数,包括寄往返在内,并注明寄养头数。n 7、哺育率n 育成仔猪数占产活仔数的比例。如有寄养情况,应在产活仔数中扣除寄出仔猪数,加上寄养进来的仔猪数。其计算公式为:n 育成仔猪数n 哺育率=100%(2)n 产活仔数-寄出仔猪数+寄入仔猪数(三)、肥育性能n 种公猪的肥育性能用10头以上后裔(或半同胞),种母猪用3头以上后裔(或全同胞),在肥育测定时的平均成绩来表示。在未进行后裔(或全同胞、半同胞)测定时,用种猪本身自断乳至180日龄期间的相应指标来代替。n 1、受测猪进测定舍后,进行观察、检疫和预饲。体重25kg时开始测定,于90kg时结束。n 2、受测

5、猪应采用单栏个体饲养,亦可采用群养个体饲喂,准确记载饲料消耗量。n 3、受测猪患病时应及时治疗,如生长发育受阻,及时淘汰,并称重和结料。若出现死亡,应有尸体解剖记录。.n 4、受测猪于体重25、60和90kg时进行空腹称重,分别计算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n 5、受测猪体重90kg时,在最后肋骨距背中线4cm处测定活体膘厚。n 6、日增重n 整个肥育测定期间(种猪本身为自断乳至18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其计算公式为:n 终重-始重n 日增重(克/日)=(3)n 饲养天数n.7、饲料利用率n 测定期间饲料消耗总量与总增重之比,其计算公式为:n 饲料消耗总量n 饲料利用率=(4)(四)、胴体品质

6、n 种公猪的胴体品质用其10头以上后裔(或半同胞),种母猪用3头以上后裔(或全同胞)在肥育测定时的平均成绩来表示。在未进行后裔(或全同胞、半同胞)肥育测定时,利用超声波等器械对种猪本身在180日龄时进行膘厚、眼肌面积等指标的活体测定。n 1、宰前体重 n 当后裔(或全同胞、半同胞)肥育达到适宜屠宰体重(95-100kg)后,经24小时的断食休息,称得的空腹体重即为宰前体重。有条件时应连续称三天。即达到适宜屠宰体重后,早晨空腹称重,第二天早晨又空腹称重一次,然后加喂一顿,即断食休息,并充分供给饮水,在第三天早晨空腹称重后屠宰,以三天体重的平均值为宰前体重。采用后一办法时应注明。.n 2、胴体重

7、n 肥猪经:n a.放血 放血部位在咽喉正中偏右3-3.5cm,刺入心脏附近,但不刺破心脏,保证放血良好。n b.脱毛 在60-65热水中浸烫5-7分钟,退毛,并去除蹄壳,刨毛前不吹气。n c.切除头、蹄和尾。n 头:从侧面沿耳根后缘及下额上第一条自然横褶切开,至喉部。切断喉与气管,将喉留于头部,然后断离寰枕关节,割下整个头部。n 蹄:前腿在腕关节下切开,断离腕掌关节。后腿在跗关节内侧面断离第一跗间关节(即距跗关节),将距骨和跟骨保留于胴体,以便在跟腱处悬吊。下两排跗骨则与后蹄一起切下。n 尾:紧贴肛门尾根,避免突出或凹进。n d.开膛 自肛门起,沿腹下中线至咽喉止,剖开腹和胸,除去板油和肾脏

8、以外的全部内脏。要求不带油肉,以便进行胴体测量。n e.劈半 用刀沿背椎平分北部脂肪,然后循刀口,用砍刀或电锯将胴体劈成两半,尽量保持肉片的完整性,以便进行胴体测量。n 分别称量左右两侧肉片(包括板油和肾)的重量,两侧肉片重量之和即为胴体重。.n 3、屠宰率n 胴体重占宰前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n 胴体重n 屠宰率=100%(5)n 宰前体重n 4、胴体长n(1)、胴体斜长 n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接合处的长度。n(2)、胴体直长 n 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凹陷处的长度。均在肉片悬吊时测量。n 5、膘厚n 在第六和第七胸椎接合处测定的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厚度。不包括皮厚在内。在

9、多点测定膘厚时,例如测定背部最厚处,腰部最薄处和荐部最厚处三点膘厚,可将其平均值作为代表,这时必须注明其为平均膘厚。.n 6、皮厚n 在第六和第七胸椎接合处测定的背部皮厚。n 7、眼肌面积n 在倒数第一和第二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无求积仪时用硫酸透明纸描出眼肌面积,用下列公式估测:n 眼肌面积(厘米2)=眼肌高度(厘米)眼肌宽度(厘米)0.7n 8、后腿比例n 在后肢向后成行状态下,沿腰椎与荐椎接合处的垂直切线切下的后腿重量占整个胴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n 后腿重量 n 后腿比例=100%(6)n 胴体重.n 9、花、板油比例n 花油和板油的重量占胴体重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n 花

10、、板油重量 n 花、板油比例=100%(7)n 胴体重 n 10、瘦肉比例n 将剥离板油和肾脏后的胴体剖析为瘦肉、脂肪以及皮和骨四种部分。剖析时肌肉和肌间脂肪不另剔出,并尽量减少作业损耗,控制在2%以下,瘦肉重量占这四种成分部重量的比例即为瘦肉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n 瘦肉重量n 瘦肉比例=100%(8)n 胴体重-板油和肾脏重-作业损耗 n 以脂肪为基准计算所得的瘦肉和脂肪比例称为肉脂比。.n 11、分割肉比例n 每片胴体在剥离板油和肾脏后,分割出四块瘦肉,即颈背肌肉(一号肉)、前腿肌肉(二号肉)、大排肌肉(三号肉)和后腿肌肉(四号肉)。分割时第一刀从第六和第七肋间斩下颈背和前腿部分。第二刀

11、从腰椎与荐椎接合处斩下后腿部分。第三刀在脊椎骨下4-6厘米肋骨处与背线平行斩下脊骨部分。第四刀在前腿将腕关节上方斩去1-2厘米。第五刀在后腿将跗关节上方斩去2-3厘米。每块均要去皮及皮下脂肪,并尽量修去肌肉表面的脂肪,剔除全部骨骼。剔骨时注意尽量不弄破肌膜,以保持肌肉完整。分割肉比例是指一、二、三、四号肉总重量占分割前已剥割板油和肾脏的胴体重比例,它表示商品瘦肉率。其计算公式如下:n 一、二、三、四号肉总重量n 分割肉比例=100%(9)n 胴体重-板油和肾脏重量n 自3.4.4至3.4.11各项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只在左侧胴体测定。.n 12、肉质n(1)、熟肉率n 割取大腰肌称重后置于瓷

12、质或搪瓷容器中,放入蒸锅中蒸,煮沸后经1.5-2小时后取出,吊挂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重,两次重量的比例即为熟肉率,其计算公式为:n 蒸煮后肉重n 熟肉率=100%(10)n 蒸煮前生肉重 n(2)、肌肉pH值n 在最后胸椎处的眼肌芯中,用刀片切取肉样30克,加30毫升蒸馏水,置于组织捣碎机中捣碎,过滤后取滤液,用酸度计测定其pH值。这项工作应在宰后2小时内进行完毕,记录上应注明测定时距宰杀的时间。.n(3)、系水力n 在宰后1小时的新鲜胴体中,用刀片在最后胸椎处的眼肌芯中,切取1厘米3的肉样一块,用感量为0.001克的天平称重,然后放于新华定量滤纸9型滤纸上,再将其移置于硬质光滑的有机玻璃或塑料

13、板上,肉样上方同栏覆盖滤纸和有机玻璃或塑料板,再于其上加压35千克的铁块或其他重物,经10分钟后取出肉样,再次称重。前后两次重量的比例即为系水力(表示肌肉蛋白质保持内含水分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n 加压后肉样重量 n 系水力=100%(11)n 加压前肉样重量n(4)、肉色n 肉色为肌肉颜色的简称,以股二头肌、最后一个胸椎处背最长肌和臀中肌的新鲜切面的颜色,用目测评分法评定,灰白色评1分,微红色评2分,正常鲜红色评3分,微暗红色评4分,暗红色评5分。(五)、生长发育n测定三次,第一次在断乳时,只测定体重。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在180日龄和成年(36月龄以上)时,测定体重和体尺。成年母猪应在怀孕

14、1-2个期间,处于种用体况时测定。n1、体重n在早晨喂料前空腹称重。n2、体长n枕骨脊至尾根的距离,用软尺沿背线紧贴体表量取。n3、胸围n切于肩胛后角的胸部垂直周径。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n4、腿围n自左侧膝关节前缘,经肛门,绕至右侧膝关节前缘的距离,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n5、管围n左前肢管部最细处的周径,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n6、胸深n切于肩胛后角的背至胸部下缘的垂直距离,用硬尺量取。n7、胸宽n切肩胛后角胸部左右两侧之间的水平距离,用硬尺量取。n8、腹围n腹部最粗壮处的垂直周径,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测量种猪体尺,尤其是量体长时种猪站立姿势应求端正。评定方法评定方法 n(一)、单项评定n 1、

15、生长肥育性能评定 根据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效率和活体膘厚进行评分(见表1)。各项评分比值为60、20和20。项 目一级二级三级测定值分数测定值分数测定值分数日增重(g)65054.060046.050038.0饲料利用效率3.218.03.415.03.612.0活体膘厚(cm)1.818.02.215.02.612.0得分90.076.062.0表 1 注:日增重每上下浮动10kg,加、减1.6分;饲料利用效率每上下浮动0.1,加、减1.5分;活体膘厚每上下浮动0.1cm,加、减0.75分。.n 2、产肉性能评定 根据胴体瘦肉率、膘厚和肌肉脂肪含量进行评分(见表2)。各项评分比值为40、40

16、和20。项 目一级二级三级测定值分数测定值分数测定值分数胴体瘦肉率(%)6036.058 30.05624.0胴体膘厚(cm)2.036.02.230.02.424.0肌内脂肪含量(%)2.518.02.016.01.514.0得分90.076.062.0 表 2 注:胴体瘦肉率每上下浮动1%,加、减3分;膘厚每上下浮动0.1cm,加、减3分;肉脂含量每上下浮动0.5%,加、减2分。.n 3、繁殖性能评定 根据送测猪同窝仔猪数、60日龄育成数和窝重进行评分(见表3)。各项评分比值为40、30和30。项 目一级二级三级测定值分数测定值分数测定值分数同窝仔猪头数12361130102460日龄育成

17、头数102792381960日龄窝重(kg)160271402312019得分90.076.062.0表 3注:仔猪数每上下浮动1头,加、减6分;育成数每上下浮动1头,加、减4分;窝重每上下浮动10kg,加、减2分。(二)、综合评定n 根据受测猪的生长肥育性能、产肉性能和母本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种猪综合评分(见表4)。各项评分比值为40、30和30。最后得出受测猪的总评分。项 目 一级二级三级生长肥育性能36.030.424.8产肉性能27.022.818.6繁殖性能27.022.818.6总评分90.076.062.0表 4注:表1-表4分值均为低限值,种猪特优个体评分可达100分以上.体形外貌

18、评分附加标准体形外貌评分附加标准n(一)、种用条件n用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留作种用:n1、太短n2、太矮n3、臀部瘪瘦n4、腮肉太多n5、背部严重弓起或凹陷n6、腹部太大n7、有杂毛、旋毛、卷毛、疝、锁肛等遗传缺陷n8、有严重皮肤病n9、四肢疾患或内曲外弯或严重增生,伸缩不自然、卧系n10、精神不好,非健康猪n11、除瞎乳头外,完好乳头不足6对n12、阴户太小或畸形n13、阴茎抽出太短或不抽出n14、隐睾、单睾、睾丸不对称或下垂严重n15、阴囊疝、脐疝或锁肛等n16、性情不温驯n17、系谱不清楚或亲本、家族有遗传缺陷史(二)、体形外貌评分标准(总分100分)n 1、皮肤、毛色(10分)纯白(

19、2)、光亮(2)、整齐(3)、无皮肤病(3)n 2、头部(10分)头部清秀(2)、面额紧凑无凹(2)、耳较大(2)、腮肉小(4)n 3、体高(10分)体高(6)、匀称(4)n 4、体长(10分)修长(6)、略呈半月状(4)n 5、胸部(10分)宽阔(6)、紧凑(4)n 6、腹部(10分)吊腹(10分)n 7、臀部(20分)丰满结实(10)、宽广(10分)、n 8、四肢(10分)大腿发达(4)、无分蹄(2)、无增生(2)、着地有力(2)n 9、阴户及乳房(10分)阴户大(2)、无畸形(2)、乳房7对(3)、发育良好(3)分级办法分级办法n 1、在2002年5月底育种体系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体形外貌评分附加标准”作为过渡性评级标准结合参照,2002年6月起本附加标准不再使用。n 2、AAA级:总分在95分以上n AA级:总分在85分以上n A级:总分在75分以上n 3、总分在74分以下不留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