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635059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语·为政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论语·为政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论语·为政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为政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为政篇》(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而篇学而篇 第一共十六章第一共十六章21子曰:子曰:“为政以德为政以德(1),譬如北,譬如北辰辰(2),居其所,居其所(3)而众星共而众星共(4)之。之。(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展统治,即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展统治,即“德治。德治。(2)北辰:北极星。北辰:北极星。(3)所:处所,位置。所:处所,位置。(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译文 孔子说: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群

2、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评析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那么。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那么。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局部,说明儒家治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局部,说明儒家治国的根本原那么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国的根本原那么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21子曰:子曰:“诗三百诗三百(1),一言以,一言以蔽蔽(2)之,曰:之,曰:思无邪思无邪(3)。注释

3、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三百:诗,指?诗经诗经?一书,一书,此书实有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整数。(2)蔽:概括的意思。蔽:概括的意思。(3)思无邪:此为思无邪:此为?诗经诗经鲁颂鲁颂?上上的一句,此处的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无邪,一解为“纯粹,一解为纯粹,一解为“直,后者较妥。直,后者较妥。译文译文 孔子说:孔子说:“?诗经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粹思想纯粹。评析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

4、用作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教材。孔子对?诗经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用“思无邪来概括它。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论语?中解释中解释?诗经诗经?的话,都是按照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思无邪这个原那么而提出的。那么而提出的。23子曰:子曰:“道道(1)之以政,齐之以政,齐(2)之以之以刑,民免刑,民免(3)而无耻而无耻(4);道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注释注释(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引导;二为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治理。前者较为妥贴。(2)齐:整齐、约束。齐:整齐、约束。(3)免:防

5、止、躲避。免:防止、躲避。(4)耻:羞耻之心。耻:羞耻之心。(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至;二为为“正。正。译文译文 孔子说: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规矩了。评析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

6、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防止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能使人防止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无视了刑政、法制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无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这里犯了空想家的错误,统治者要管理奴这里犯了空想家的错误,统治者要

7、管理奴役百姓刑律在建国之初就必然存在,而孔子只是进展政治改进,对役百姓刑律在建国之初就必然存在,而孔子只是进展政治改进,对政治现实作出建议和开药方。他并不是以国家制度的肈建的身份对政治现实作出建议和开药方。他并不是以国家制度的肈建的身份对刑律表示歧视。刑律表示歧视。【2424】子曰:】子曰:“吾十有吾十有(1)(1)五而志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于学,三十而立(2)(2),四十而不惑,四十而不惑(3)(3),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4)(4),六十而耳,六十而耳顺顺(5)(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6)。注释注释(1)有:同有:同“又。又。(2)立:站立,站得

8、住,这里可以理解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为独立做事情。(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迷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译文译文 孔子说: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

9、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配的事情;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出规矩。评析评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岁是学习领会

10、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那么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到的规那么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到达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达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

11、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标准,而不是勉强去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标准,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2525】孟懿子】孟懿子(1)(1)问孝,子曰:问孝,子曰:“无无违。违。(2)(2)樊迟樊迟(3)(3)御御(4)(4),子告之曰:,子告之曰:“孟孙孟孙(5)(5)问孝于我,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我对曰无违。樊迟曰:樊迟曰:“何谓也?子曰:何谓也?子曰:“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注释(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

12、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2)无违:不要违背。无违:不要违背。(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展革新。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展革新。(4)御:驾驭马车。御:驾驭马车。(5)孟孙:指孟懿子。孟孙:指孟懿子。译文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答复他说不要违背礼。什么是

13、孝,我答复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v评析评析v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那么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那么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泛的

14、、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依礼而行就是孝。【2525】孟武伯】孟武伯(1)(1)问孝,子曰: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唯其疾之忧(2)(2)。v注释注释v(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谥号。(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母。疾,病。v译文译文v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以算是尽孝了。v评析评析v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本章是孔子

15、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慎重小心,这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慎重小心,这就是孝。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说明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说明父母的亲子之情。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而担忧

16、,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用第三种说法。【27】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注释(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v译文译文v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别呢?v评析评析v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

17、犬马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因为此说比较妥贴。用后一种说法,因为此说比较妥贴。【2828】子夏问孝,子曰:】子夏问孝,子曰:“色色难难(1)(1)。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事,弟子服其劳(2)(2);有酒食,先生有酒食,先生(3)(3)馔馔(4)(4),曾是以,曾是以为孝乎?为孝乎?v注释注释:(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意思。(2)服劳:

18、服,从事、担负。服劳即伺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伺候。候。(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弟子,指晚辈、儿女等。(4)馔:音馔:音zhun,意为饮食、吃喝。意为饮食、吃喝。v译文译文v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可以算是孝了吗?v评析评析v 本篇的第本篇的

19、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表达在各个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表达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那么侍奉父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那么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2929】子曰:】子曰:“吾与回吾与回(1)(1)言,言,终日不违终日不违(2)(2),如愚。退而省其私,如愚。退而省其私(3)(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亦足以发,回

20、也不愚。v注释注释(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年,比孔子小,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论学问的言行。v译文译文v 孔子说: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

21、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v评析评析v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承受教育的时候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承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教师所讲的问,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教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210210】子曰:】子曰:“视其所以视其所以(1)(1),观其所由,观其所由(2)(2),察其所安,察

22、其所安(3)(3)。人焉廋人焉廋(4)(4)哉?人焉廋哉?哉?人焉廋哉?v注释:注释:(1)所以:所做的事情。所以:所做的事情。(2)所由:所走所由:所走过的道路。过的道路。(3)所安:所安的心境。所安:所安的心境。(4)廋:音廋:音su,隐藏、藏匿。,隐藏、藏匿。v译文译文v 孔子说: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v评析评析v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

23、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211211】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1)(1),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v注释注释v(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到的知识。v译文译文v 孔子说:孔子说:“在温习旧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温习旧的已经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24、就可以当教师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教师了。v评析评析v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奉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的重大奉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根底上开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识的根底上开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2

25、12212】子曰:】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1)(1)。注释:注释:1 1器:器具。器:器具。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评析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不

26、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213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其言而后从之。译文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评析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目标

27、。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说,才可以取信于人。【214214】子曰:】子曰:“君子周君子周(1)(1)而不比而不比(2)(2),小人比而不周。,小人比而不周。注释注释(1)(1)周:合群。周:合群。(2)(2)比:音比:音bb,勾结。勾结。(3)(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人。译文译文 孔子说: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评析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

28、党营私,与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那么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而君子那么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215215】子曰:】子曰:“学而不思那么学而不思那么罔罔(1)(1),思而不学那么殆,思而不学那么殆(2)(2)。注释注释 (1)罔:迷惑、糊涂。罔:迷惑、糊涂。(2)殆:疑惑、危险。殆:疑惑、危险。译文译文 孔子说: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评析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价值。祝您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