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通货膨胀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633852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六章通货膨胀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第六章通货膨胀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第六章通货膨胀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通货膨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通货膨胀(1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六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本章讲授五节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测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类型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五节 通货紧缩 本章重点: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的效应与治理 通货紧缩的概念、原因和治理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测量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测量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一)通货膨胀是货币过多的经济现象(费里德曼和哈耶克)(二)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是一种把通货膨胀的结果作为着眼点所给出的定义。认为无论什么原因成的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托宾(J.Tobin)、萨缪尔逊(P.A.Samuelson)、梅

2、耶(T.Mayer)等人都持这种观点。(三)通货膨胀是成本增加而造成的物价上涨(罗宾逊)(四)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客观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马克思)(五)大多数接受的定义(185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理解通货膨胀应注意以下4个问题(185页)1、是与纸币流通相联系的一个经济范畴。2、通货膨胀包括纸币和存款货币的膨胀。3、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不能划等号。4、纸币贬值不等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到一定程度才是通货膨胀。二、通货膨

3、胀的测量(186页)(一)物价指数 1、拉氏指数(德国拉斯贝尔提出)以基期物量为权重。特点:指标具有连续性,且基期物量易于取得。因此拉氏指数运用较为广泛。2、帕氏指数(德国帕金提出)以报告期物量为权重。特点:指数更接近实际,但连续性、可比性不强。(二)物价指数的种类(1)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 price index CPI)报告期消费者物价指数-基期消费者物价指通货膨胀率=-X 100%基期消费者物价指数 反映和人们生活相关的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2)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ter Price Index 反映企业购买生产资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指根据生产企业所购

4、买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状况而编制的指数。(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Index GDI)(188页)能全面地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动。世界银行就是以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测定通货膨胀程度。(4)其他指数 综合资产指数 (艾奇安、克莱茵1973年提出。该指数包括商品价格、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但是需要数据多,在实际中难以做到)。生活费用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 实际工资指数 利率。(5)我国目前的物价上涨率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类型 一、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理论成因)一、通货膨胀的直接成因(190页)从实践看,通货膨胀的成因

5、主要有四种 (一)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 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主要有:增加国民收入,但短期内难以实现 增加税收,导致价格上涨、抑制投资与消费 向中央银行透支 发行公债弥补 1、向中央银行透支 中央银行政府债权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当政府运用存款时,通过商业银行派生存款机制,货币供给量多倍增加。2、发行公债 (1)向社会公众发行 不会增加货币供给量。企业、个人的存款借给政府使用,存款从企业个人账户转向政府,(2)公债由商业银行购买 有两种情况:一是商业银行用超额准备金购买。货币供给量增加。因为商业银行用超额准备金换取了政府债券资产,同时增加了政府存款。政府使用存款会增加货币供给量。二是商业银行用收回

6、的贷款购买,货币供给量没有发生变化。(3)公债由中央银行购买,基础货币投放 一是中央银行在一级市场购买。表现为中央银行有价证券资产增加,政府存款增加,当政府使用存款时,会多倍增加货币供给量。二是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购买。中央银行资金流入市场,货币供给量多倍增加。(二)信用膨胀造成通货膨胀 包括实施信用膨胀政策和信用工具膨胀。信用膨胀政策。降低获得货币的条件,造成贷款过多,货币购买力过多。信用提供的过多膨胀。贷款的过度增长,增加了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货膨胀。(三)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导致行业部门比例失调,投资增长过快,生产资料供给不足,带动整体价格上升。(四)国际贸易顺差或外资大量流入 (五)通货

7、膨胀的国际传递 一国出现了通货膨胀需求过度,会增加对他国商品的需求,引起其他国家价格上涨。传递途径:1、价格途径 2、需求途径 3、国际收支途径 4、示范效应 (五)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1、投资的增长过快 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一直是投资推动型,投资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导致对能源、原材料及相关商品的需求增加。但从供给方面看,能源、原材料产品受自然资源、资金投人和建设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在短期内呈现出一定的供给刚性,引起这些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2、信贷投放过多 2007年1至9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3.36万亿元,同比多增6073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创造的3.18万亿元新增贷款

8、纪录。9月末M2余额为3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连续3个月高出16的警戒线2个百分点以上。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1%。今年1至9月,累计净投放现金1958亿元,同比多投放302亿元。3、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 粮食价格上涨既有需求方面的因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但供给方面是主要的。从粮食供给来看,2003年我国粮食呈现出供给不足的迹象。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粮食减产。2003年全年粮食产量仅为4307亿千克,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40千克左右。二是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暴涨,并直接影响了国内粮油加工企业的成本,促使粮油成品进一步涨价。三是全国粮食库存数量有较大幅

9、度下降。从需求方面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粮食的需求呈现出刚性增长。3、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 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土地价格上涨推动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快速上涨是导致近年物价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国际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的上涨是推动我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5、贸易顺差过大 2006年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其中58%来自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其净顺差占83%。2007年1月,外贸顺差激增67%,达到158.8亿美元。有学者预测2007年贸易顺差保守估计将达到2500亿美元。货币贬值会刺激出口,对人民

10、币升值无法阻止出口的升温的现象,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认为,“这是非正常的贸易顺差增长速度。”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认为,许多企业在高报出口骗取出口退税、低报进口炒人民币汇率,这是导致中国外贸顺差失真的重要原因。”(一)一般分类 1、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1)公开型 (2)隐蔽性 2、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1)爬行式(最佳)物价上涨2%(2)步行式 物价上涨3-4%(3)温和式 物价上涨7%左右,引起重视(4)小跑式 物价上涨10-15%(5)奔腾式(恶性)物价上涨15%以上(6)极度通货膨胀 年物价上涨率数十倍二、通货膨胀的分类(194页)3、按通货膨胀趋势划分 (1)能遏制

11、的。(2)惯性的。通货膨胀预期造成 (3)螺旋式的。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4、按照是否预期划分 (1)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较稳定。(2)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来的突然。5、按通货膨胀的理论成因划分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供求混合型、结构型、理性预期。三、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理论成因)(一)需求拉上型 1、含义 指由社会总需求超过潜在的产出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是50年代西方对通货膨胀的解释。(2)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政府需求。其中任何一部分增加都会使总需求增加。充分就业不是一种常态。当经济中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时,总需求增加,产量增加,物价不变,不会产生通货

12、膨胀;当经济接近充分就业状态时,总需求增加,总供给增加,价格上涨;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只能靠物价上涨消化。P AS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P4 资源没有充分利用P3 AD5 已经充分利用P2P1 AD1 Y1 Y2 Y3 Y4 Y Y4 为充分就业状态,总需求增加,产出不变,价格上升。2、总需求增加的原因 (1)货币学派的解释 认为货币供给量增加是主要原因。因为货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只能导致总需求的增加。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当总需求增加后,总供给不能增加,导致物价上涨。持续的通货膨胀只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过多的原因是:政府支出的迅速增加、政府对充分就业的许诺、中央

13、银行错误的货币政策。(二)成本推进型 1、含义(198页)指由于成本提高引起总供给减少而产生的通货膨胀。50年代以后出现。用以说明总需求不变时,物价上涨的原因:图P1 e AS1 AS3 初始状态Y3,P2 d c 成本上升供给减 P3 AD 少,价格升 C-D-E 图7-2(199页)Y1Y2Y3 Y(1)工资推进型 理论前提: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2)利润推进型 理论前提:存在商品和劳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存在。(三)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1、含义(200页)指由总需求增加和总供给减少共同作用形成的通货膨胀。实际中,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进型交叉在一起。如果只有需求

14、拉上,通货膨胀不能持续。如果只有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也不会长期持续.只有两者交叉,价格才能持续上涨。需求拉上 工资提高 总供给减少 产出减少 需求增长物 物价上升 工资提高.如果只有需求拉上,通货膨胀不能持续。因为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最终使总需求下降,但是工资增加,需求增长,物价上涨。如果只有成本推进,产品成本提高,会使产出减少,失业增加,收入减少,通货膨胀也不会长期持续下去。(如图7-3)图:AD1 AD3 AS1 AS3 P P4 f g P2 d e P1 c P0 Y2 Y1 Y 价格螺旋式上升c d e f g(四)结构性通货膨胀(202页)1、含义 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量平衡,由于经济

15、结构不平衡产生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2、原因 (1)国内部门经济结构不平衡 经济中分为不同部门(需求增加和需求减少、开放和非开放、扩展和非扩展等)这些部门劳动产率不同,但工资刚性,价格刚性,带动物价普遍上涨。在经济中表现为三种情况(202-203页)需求转移型 部门差异型 劳动生产率不同 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前两种。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农业和工业部门结构失衡。(2)北欧模型(国际传播型)在开放的小国经济中,进口难以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但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通过国际贸易对该国物价产生影响。(五)理性预期理论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对未来物价变动状况的判断和预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经济学界

16、普遍关注。假设前提是:社会公众是“理性经济人”,掌握大量信息。分为三种:(一)短视预期 用上一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测下一年。(二)适应性预期 根据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调整以前预期的错误,预测下一期,更接近于现实通货膨胀。(三)理性预期 人们对通胀进行预期时,除自己经验外,还根据政府政策与效应等经济信息,对未来的通货膨胀作出准确判断。会形成恶性循环,程度不断加深。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型 财政赤字 主要是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被打破,物价上涨。信用膨胀 货币供给量过多总需求膨胀。2、成本推进 工资增长过快(管理者与职工个人利益有同构性)、原材料价格上涨(长

17、期以来原材料价格偏低,制成品价格高)共同作用。3、结构型 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初级产品的短线制约,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纳入成本推进)4、体制型 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效益低下,不具备破产机制,银行贷款不产生效益,但需求增加了。(纳入需求拉上)5、摩擦型 计划者需要的经济结构与劳动者需求不适应,国家追求高经济增长,劳动者追求高消费,导致货币投放多,商品供给不足。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203页)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二、通货膨胀与资源分配 三、通货膨胀与收入和财富分配 四、通货膨胀与失业 五、通货膨胀与经济秩序 六、通货膨胀社会秩序 七、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18、 主要有三种观点:(一)促进论 前提条件是:经济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要素未充分利用,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可以扩大总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原因:1、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投资的同时,促进私人投资的增长。2、通货膨胀有利于富有阶层收入的再分配,可以通过较高的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3、通货膨胀初期企业利润提高,刺激企业投资。参看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 (二)促退论(204页重点)1、降低了借贷成本,会诱发资金过渡需求,削弱资源配置效率。2、企业预期利润下降,折旧基金贬值,投资积极性和能力降低。3、价格信号失真,加大经济核算难度 4、政府的价格管理,削弱了经济的活力 (三)中性论 认为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

19、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问题,不是通货膨胀本身造成的。(人民银行总行唐旭)。二、通货膨胀与资源的分配 由于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被扭曲,导致资源不合理分配。(204页4点)(一)引起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价格失真,引导资源向价格高的领域流动,过度需求,造成价格高的商品供给过多,资源浪费。(二)助长投机,导致资源浪费 人们大量购买价格上涨高的实物资产,增加了实物资产管理和交易费用,生产资金减少。(三)打击了储蓄意愿,降低资本积累速度 实际利率低,甚至负利率,人们不愿储蓄;企业折旧贬值,固定资产投资不足,资本存量减少。(四)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市场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债权人利益受损,

20、正常信用活动难以进行。三、通货膨胀与收入和财富分配(一)收入不合理分配 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收入降低,非固定收入阶层获益多。(二)财富不合理分配 通货膨胀期间实物资产价格上涨最快;存款利率调整滞后、债券价格上涨幅度小,股票价格上涨幅度大。四、通货膨胀与失业 (一)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英国菲利普斯根据1861年-1957年英国工资上涨率与失业率的关系,提出菲利普斯曲线。认为,两者之间具有稳定的替代关系。总需求增加时,失业率降低,工资上涨快;总需求减少时,失业率提高,工资上涨缓慢;当失业率再度上升,工资出现负增长。(劳动力需求决定的)。W(P)7%F 4%3%7%u(unemployment)(

21、二)萨谬尔森的修正(60年代)因为工资水平与物价存在相当稳定的关系,萨谬尔森将上述工资与失业率的关系修正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三)政府的政策选择 1、高失业率的物价稳定 2、高通胀率的充分就业 3、相机抉择 找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键点,对关键点加以控制。p F E 4%4%u 若最佳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为4%,在经济处于上图阴影之外时,政府就要干预。(四)菲利普斯曲线的右移 费里德曼提出,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导致菲利普斯曲线右移。在原有失业率水平,会出现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即菲利普斯曲线右移。原因:失业率过高时,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失业率降低,但是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要求按新的通货膨

22、胀率提高工资和价格,成本上升,产出减少,失业增加,失业率又会到原来水平。菲利普斯曲线右移:原来 6%,2%政府紧缩政策4%,5%p F 预期通胀率提高,要求工 7%资增加,产出减少,曲线 5%右移,6%,5%2%4%6%u (五)自然失业率 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的失业率。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只有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时,通货膨胀、工资物价才能稳定。p F u1 u 结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无关,无论采取何种宏观政策都不能解决失业率问题。五、通货膨胀与经济秩序(208页)通货膨胀破坏了经济秩序,加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成本。1、加大了经济环

23、境的不确定性 2、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失衡(掩盖结构失衡)3、破坏了正常的流通秩序。生产利润下降、流通领域获暴利,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六、通货膨胀与社会秩序 扰乱社会秩序。1、败坏社会风气 工薪阶层收入下降,投机倒把获利 2、不公平的财富分配,社会矛盾激化 3、腐败严重 4、如政府不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社会混乱 七、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1、恶性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正常生产流通;信用关系难以进行 2、引起抢购风潮,抢购商品,挤兑存款社会矛盾激化 3、货币贬值,货币制度不稳定 结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无促进作用,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调查资料表明:1950-1

24、980年间56个国中,38个国家对经济增长无促进作用,16个国家有损害,只有两个国家有刺激作用。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209)一、需求政策 通过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治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一)货币政策 1、含义 央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措施。特点在于影响货币的成本及可得性。2、内容 信贷政策:央行控制信用的方针措施 利率政策:央行控制利率的方针措施 各种政策都包括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3、方法(措施210页5点)提高准备金比率、提高央行里率、出售有价证券、控制基础货币、道义劝说等。(二)财政政策 1、含义 政府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动,调节总需求。特点在于影响消费

25、支出和政府支出。2、手段(3点)削减政府预算 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失业救济、养老金等)增税。(征收消费税、奖金税)发行公债,降低市场购买力。二、收入政策 (一)含义 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实行工资管制和利润管制的政策。抑制成本上升,对付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二)措施 1、工资管制 抑制工资上涨。措施:(教材211页3点)2、利润管制 措施:管制利润率、对超额利润课征较高的所得税、对获得暴利的企业实施利润率和利润额管制。如限制进销差价,规定利润加成比率。三、供给政策(70年代后期形成)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主张在减少需求的同时,又要重视增加供给。用于对付滞胀。主要措施:(一)减税 降低边际税率,刺激储

26、蓄和投资,以降低失业率,增加产量。(二)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限制 四、指数连动政策 (一)含义 对于货币契约订有物价条款的政策。70年代货币学派提出。(浮动利率、浮动工资、浮动价格等)(二)优点(213页)1、名义收入随通货膨胀率而增加 2、商品和资源价格随通货膨胀率调整 3、排除通货膨胀对不合理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4、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预期 第五节 通货紧缩 一、何谓通货紧缩(214页)目前理论界认识不统一。主要有三种观点。(一)单因素定义 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的过程。通货膨胀小于1。斯蒂格利茨、胡鞍钢 (二)两因素定义 1、是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量的萎缩 财经研究 2003年第4期,浙大管

27、理学院。2、是经济衰退的货币现象。(三)三要素定义 “两特征、一伴随”。是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与之相伴随的是经济衰退”。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组为代表。教材定义:(214页)通货紧缩是“货币不断升值、社会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两因素法)强调三点:原因、全社会物价水平普遍下跌、长时期持续下跌。二、通货紧缩的类型(一)轻度的 物价指数由正变负(二)中度的 物价指数负增长超过一年(三)严重的 中度紧缩持续两年左右,物价下降达两位数字 三、通货紧缩的判断标准 (一)一般标准(215页)1、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世界很多国家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我国目前使用的是消费物价指数

28、(CPI)。2、货币供应量持续减少 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各层次货币供给减少,达不到实现充分就业所要求的货币增长率。3、商品有效需求不足 更多发生在通货膨胀经济过热之后。4、投资风险加大 市场萧条,销售困难,投资风险加大。5、失业率上升,工资收入下降 企业生产受阻,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6、生产下降,经济衰退 (二)我国通货紧缩的判断 1、物价下跌 1996年10月PPI出现负增长。1997年10月 CPI出现负增长,货币供给增幅、货币流通速度减缓。2001年11月,通货紧缩重新抬头。2、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物价之间表现并不一致。物价下跌,名义货币供给量并未减少。只是增幅减缓。

29、3、商品有效需求不足 4、失业职工增加 四、美国历史上的通货紧缩 五、通货紧缩的原因 (一)理论上看 是经济周期衰退阶段的一种经济现象,是实体经济现象。经济界已识别出的经济周期有四种。(二)实践上看 1、实体经济问题 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2、产业结构问题 低水平产品过剩,高新技术产品不足。居民需求层次上升,结构性生产过剩。3、经济政策问题 过度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致 4、心理预期问题 企业预期经济效益降低,减少投资;居民预期未来支出增加,减少消费,导致价格下降。5、国外经济的影响 (三)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 1、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需减少、进口价格下跌。1998年出口零增长 2、财政金

30、融双紧政策没有及时调整 1993年开始长达5年的双紧政策,需求过旺被抑制,但是未及时调整货币供给政策。3、国企改革深化抑制了经济的超高速 经济体制改革,抑制了旧体制下企业投资饥饿症和盲目扩张的冲动,同时也抑制了经济的增长。4、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90年代经济扩张主要靠银行贷款的推动,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机制增强,对经济扩张有抑制作用。上述原因中,国际因素会逐渐转变,央行政策会相应调整,3、4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五、通货紧缩的效应 (一)温和的通货紧缩对经济调整有积极作用 1、价格下跌,企业成本降低,仍有利可图 2、对新兴产品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 3、物价下跌迫使传统产业调整 4、股市、债市

31、活跃,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二)严重的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216页重点)1、抑制国民经济增长 货币供给减少,企业生产性投资减少。单位产出一定时,国民经济增长缓慢。2、社会经济效益全面下降 产品销售困难,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3、诱发一系列经济问题 带来货币流通和信用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替代、准货币对货币的替代,使货币信用领域出现混乱,增加了货币供给控制的难度。4、消费者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 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长期看对消费者不利 对于通货紧缩是经济问题还是货币问题仍有争议。六、通货紧缩治理(218页)(一)扩张的财政政策 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政府支出,通过投资乘数,带动全

32、社会的投资增长,刺激经济增长。(二)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是降低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三)刺激投资 (四)刺激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展消费信贷。资料1 测量通货膨胀的其他指数 1、生活费用指数 反映居民吃穿用商品和劳务价格 2、货币购买力指数 货币购买力指数=1/(P1Q0/P0Q0)3、实际工资指数。不同时期同样数量的货币工资购买力变动的相对数。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 3、利率。利率与货币供求相关。通货膨胀实际利率下降。资料2 实际货币供给与物价的关系 2002年M1、M2增幅在16%以上,名义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幅与物价指数之和,但是

33、物价是下跌的。原因:经济中吸收货币的能力下降了,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中。有人认为我国目前的紧缩不是货币供给的紧缩,而是转型经济矛盾导致的货币流动性下降和社会总资本循环周转时间延长。近年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货币供应量年份GDP+%居民消费价格上年=100企业商品价格上年=100M2+%MI+%19987.8-0.8-3.714.211.8519997.1-1.4-3.09 14.7417.8720008.00.4-1.215.9915.9520017.3-0.3-0.614.412.72002.67.8-0.8-2.914.712.8 背景资料4 城镇登记失业率 1996年以前低于3%、199

34、7年-2000年为3.1%、2001年3.6%、2002年失业率达4%、2003年4.5%。下岗职工约为1000万人,占城镇劳动力的6%-7%。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已达到7的警戒线。(中国社科院2002年度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披露的信息。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比官方历来公布的登记失业率高,而且首次提出了失业率已达警戒线的判断。背景资料6 通货紧缩定义 (一)单因素定义 通货紧缩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的过程。斯蒂格里茨、胡鞍钢等,引用英国经济学家的定义:通货膨胀只要小于1,就是通货紧缩。(二)两因素定义 1、通货紧缩是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量的萎缩 财经研究 2003年第4期,浙大管理学院。指

35、数 350 250 150 50 86 88 90 92 94 96 98 2000 年份 零售物价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下降大于消费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背景资料8 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出现外贸出口零增长。国内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下降。据统计,许多产品生产能力都在50%以下徘徊,有的甚至低于40%,据估计,我国有一半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60%,最低只有10%。居民消费倾向调查 34.1%的储户认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更多地储蓄最合算”20.2%的居民储蓄动机是“攒教育费”14.3%的居民选择“银行借款”9%的被调查者在未来3个月内准备购买汽车,较上季

36、提高0.5个百分点,是近三年多来打算购买汽车的人数最多的一季。资料9 美国历史上的通货紧缩 美国19世纪70年代90年代出现过高速经济增长和物价下跌并存情况。1874-1900年,GNP增长了2.3倍,消费物价指数下降了40%。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从1929年10月24日股票市场暴跌开始,到12月达到最低点,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1929-1933年物价平均下跌8%,失业率从4%上升到1930年的10%、1933年的25%,GNP下降了44%。1933年美国货币供应量减少1/3。吉尔伯菲特美国经济史。1933年实行新政,1939年经济基本恢复到

37、战前水平。原因的解释:1、证券价格超过了实际价值,市场存在大量投资,当投资者预期公司利润下降时,股价大幅度下跌,成为导火线。2、汽车、建筑工业等部门投资下降。3、20年代经济结构失调带来一系列问题。农业、铁路、纺织品落后。4、各阶层购买力分布变化是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背景资料 10 通货紧缩的理论周期 1、基钦周期 以调整存货为基础的。为期2-3年。2、商业周期 以固定资产更新为基础,为期7年左右。3、库涅茨周期 以长期投资变动和经济活动跨洲移动为基础,为期20年左右。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基础,50-70年。背景资料11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 1998-2002年中央政府共

38、发行了660亿元国债,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诸如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得到迅速发展,拉动经济增长1.5、2、1.7、1.8和2个百分点。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的不同看法 1、人大副校长高培勇对5年财政政策的评价 过去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缺憾是政府投资的“单兵突进”,民间投资未能真正活跃起来。由于消费需求不足的拖累,不得不在财政负荷沉重、潜在风险加大的条件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认为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和人们对制度预期的不确定性,是政府在拉动消费需求方面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其一,城乡居民收入总体规模增长速度很快,但收人分布和

39、消费需求结构失衡,导致城乡居民总体消费倾向下降。其二,需要个人现在和未来支出的项目越来越多。虽然收入在增长,但各项制度也在频繁变动,不少人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普遍看低。不确定的收支预期,再加上中国人的审慎传统,决定了人们倾向于紧缩消费开支。提出今后的财政政策在继续着眼于以举债增支拉动内需的同时,引入“以改革促增长”新思路,实行“拉动内需”与“推动改革”并重。2、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 新的证据说明,经济增长与民营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程度紧密相关。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对中国个省份经济数据的回归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民营化、城市化和全

40、球化。报告用中国个省的增长率作为因变量,用反映各省经济结构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其中民营化程度用非公布部门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程度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用出口与的比率代表各省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这三个变量和增长相关系数在40到50之间。民营部门比重越大、城镇人口比重越高、出口部门越发达的省份,经济增长速度越高。回归结果显示,增长率与政府支出占比重的相关系数只有1.7,而且统计检验值也不显著。认为年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公共投资1998年只达到两位数的增长,但很难解释是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例如,城镇集体企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并未随公共投资增加而增加。2000

41、年城镇集体企业基础设施投资只占总投资的。又如,2000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5.7,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份额超过了30。2001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进一步上升到25以上,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45至55之间。但是政府投资有限。房地产投资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住房改革和银行抵押贷款的增加。房地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开发商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只有约0.2来源于财政资金。认为财政政策的淡出,可使政府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紧迫的结构性改革上面 减少政府所掌握的资源,增加民间的财力,提高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缓解本来已很紧张的国家财政的压力。背景资料13 财政赤字导致总需求过多 新中国建国后,奉行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原

42、则。从19511978年的28年间,仅有10个年份出现财政赤字,赤字数额比较小,一般在20亿元之间,只有大跃进和三年灾害期间赤字数额较大,1960年赤字最大,是81.8亿元。改革开放以来,自1978-1997年,由于中国分配制度,分配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除了1985年外,年年有财政赤字。最高的财政赤字3000多亿。1982年,17.65亿元 1997年,582亿元 2002年,3098亿元 2006年,2950亿元 大幅度地增强财政赤字,其目的是应对紧缩的压力,弥补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缺口。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向单位和个人倾斜,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下降,但是财政支出并未

43、同步下放和减少,但是财政支出有增无减。其结果是财政捉襟见肘,此外,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价格补贴,财政支出增加。虽然一直强调财政收支适度从紧,却难以实现收支平衡。极度通货膨胀1923年德国曾出现一个月物价上涨率2500%1990年俄罗斯卢比贬值300%1937-1949年法币发行量增加1400多亿倍。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基尼系数则是一个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基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的不平均。在这一区间,该数值越小,社会的收入分配就越趋于平均;反之越大,则表明社会收入的差距正在不断地扩大。一般认为:小于0.2为高度平均,为相对平均,为比较合理,以上为差距很

44、大。专家预测的我国基尼系数 年份基尼系数19780.331988 0.38219950.4519960.4219980.451999o.45720000.458国别年份基尼系数美国19970.408英国19910.361德国19940.300意大利19950.273澳大利亚19940.352加拿大19940.315法国19950.327日本19930.249 部分国家的基尼系数 资料来源金融研究2002.6 在上述国家中只有美国超过了0.4。世界银行2000/2001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中提供,我国1998年基尼系数为0.403。此外,在部分前东欧国家中,只有俄罗斯1998年超过0.4(0.

45、487),在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巴西和墨西哥基尼系数最高,分别为0.60和0.537。199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 1、自1996年-2002年8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从10.98%-1.98%,2003年上调至2.25%,2005年调高至2.52%。2、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 3、将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 法定准备金比率从13%,降到8%、6%4、出台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管理办法,放宽消费贷款条件 5、调高货币增长率指标 6、出台征收个人利息所得税 2007年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率 2007年2月份,央行曾表示CPI可以控制在3%以内,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胀。1-2月2.2%,2.7%但从3月开始,CPI连续7个月超过了警戒线,4-10月分别为3.3%,3.0%,3.4%,4.4%,6.5%,6.2%,6.5%。整个上半年的CPI已跨过警戒线高达4.4%。2007年10月份PPI涨率 今年10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2%,增幅仅次于今年1月份的3.3%,连续第三个月回升,高出了市场3%的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