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概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633211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际贸易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国际贸易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国际贸易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概述(8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2 章国际贸易的成因第第 1 节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概述基本理论概述本节主要内容n 一、国际分工概述一、国际分工概述n 二、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历史演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历史演变变一、国际分工概述(一)(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指国家之间的指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外延伸的结果。工从一国国内向外延伸的结果。(二)(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1在人类

2、发展史上,社会分工是生产力进步的源泉和标志。在人类发展史上,社会分工是生产力进步的源泉和标志。2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必然产物,是把社会生产力引向高级发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必然产物,是把社会生产力引向高级发展阶段的一种形式。展阶段的一种形式。国际分工属于历史范畴,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分工属于历史范畴,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l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出现的国际分工主要建立在各国自然条件不同的基这个阶段出现的国际分工主要建立在各国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础上,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l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发展

3、阶段机器大工业对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机器大工业对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l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长,真正意义上的国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长,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得以最终形成际分工得以最终形成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u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二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主要是由市场自发力量即二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主要是由市场自发力量即成本、价格决定的,表现为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成本、价格决定的,表现为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因为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在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领域

4、家因为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在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领域进行分工。进行分工。二战以后,随着跨国公司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在国二战以后,随着跨国公司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上升,并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者。际分工中的地位上升,并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者。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的统计,截至截至2004年底,全球跨国公司大约有年底,全球跨国公司大约有6.4万家,拥有万家,拥有国外分支机构约国外分支机构约85万家。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目前掌万家。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目前掌管全球管全球1/3的生产,的生产,80%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国际直接投资,68%

5、的国的国际贸易,际贸易,70%的技术转让。的技术转让。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u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u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垂直型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水平型”国际分工国际分工u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逐步演变为产业链条、产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逐步演变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 由于国际产业分工正在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向各个产业内由于国际产业分工正在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向各个产业内部的分工、向产品内分工转变,产品的

6、价值链被分解了,导致国与国部的分工、向产品内分工转变,产品的价值链被分解了,导致国与国之间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之间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而进行环节分工的现象。国际产业转移演进国与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而进行环节分工的现象。国际产业转移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新闻报道:东亚地区国际生产网络迅速发展u国际产业转移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国际产业转移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伸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通信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7、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的应用,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术的广泛的应用,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全球服务贸易规则的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全球服务贸易规则的实行,服务业只能局限于一国国内的格局被打破,实行,服务业只能局限于一国国内的格局被打破,服务业加快了全球调整和转移的步伐,出现了服服务业加快了全球调整和转移的步伐,出现了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服务外包成务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服务外包成为成长最快的服务业跨国转移。为成长最快的服务业跨国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新闻报道:商务部大力扶持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业的业主

8、将服务流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业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境外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境外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u非要素流动决定产业转移的基本流向非要素流动决定产业转移的基本流向 由于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性的不同,生产要由于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性的不同,生产要素跨国界配置的成本也不同。资本、技术的跨国素跨国界配置的成本也不同。资本、技术的跨国界流动的障碍较少,而一些要素则不能流动或流界流动的障碍较少,而一些要素则不能流动或流动性较弱。不能流动或流动性较弱的要素,可以动性较弱。不能流动或流动性较弱的要素,可以在全球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中,借助跨国公在全球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中,

9、借助跨国公司和国际市场从其他国家得到。因此,新一轮国司和国际市场从其他国家得到。因此,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流动要素追逐非流动要素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流动要素追逐非流动要素的全球生产重组。的全球生产重组。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三)(三)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分工与交换的相互关系。没有分工,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分工与交换的相互关系。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取决于分工的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取决于分工的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

10、,如果没有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如果没有交换,分工后的生产商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分工就不能生存和发展。交换,分工后的生产商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分工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互为条件、互相决定的两个方面。根据马因此,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互为条件、互相决定的两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交换的基本原理,国际分工是更具有决定性的方面,克思主义生产决定交换的基本原理,国际分工是更具有决定性的方面,国际贸易发展从根本上说要受到国际分工的制约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从根本上说要受到国际分工的制约和影响。l 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

11、了国际贸易的发展l 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格局l 国际分工领域的扩大促使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国际分工领域的扩大促使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 l 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二、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历史演变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历史演变主要理论主要理论主要理论主要理论贡献者贡献者关键假设关键假设决定贸易模式的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古典古典贸易贸易理论理论绝对优绝对优势论势论亚当亚当 斯密斯密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边际成本不变;完全竞争边际成本不变;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规模的商

12、品和要素市场;规模报酬不变;不考虑需求报酬不变;不考虑需求生产技术绝对不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同(绝对劳动生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率差异)比较优比较优势论势论大卫大卫 李嘉李嘉图图生产技术相对不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同(相对劳动生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率差异)新古新古典典贸易贸易理论理论要素禀要素禀赋论赋论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俄林、萨缪尔森萨缪尔森2种或种或2种以上要素投入;种以上要素投入;边际成本递增;完全竞争边际成本递增;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规模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规模报酬不变报酬不变要素禀赋不同要素禀赋不同新贸新贸易易理论理论规模经规模经济济理论理论保罗保罗克克鲁格曼鲁格曼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

13、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完全竞争争的商品市场;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的要素市场市场和生产规模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不同产品生产品生命周期命周期理论理论弗农弗农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可以流动;技术在商品贸可以流动;技术在商品贸易过程不断向外传播易过程不断向外传播生产技术不同阶生产技术不同阶段,成本优势段,成本优势动态变动动态变动第第 2 节节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本节主要内容n 一、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n 二、绝对优势论二、绝对优势论n 三、三、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论n 四、四、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n 五、五、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一、

14、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n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n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n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n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n简评简评(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n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517 15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资本支配产业资本占主品经济迅速发展,商业资本支配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的经济思想和政导地位,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即重商主义。策体系,即重商主义。重商

15、主义产生于重商主义产生于1515世纪的欧洲,世纪的欧洲,16171617世纪进世纪进入全盛时期。入全盛时期。n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 (二)(二)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一国拥有的黄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金银是衡量国家富裕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金银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程度的唯一尺度。只有货币或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只有货币或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国家应鼓励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国家应鼓励商品出口、限制商品

16、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三)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三)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叶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叶早期的重商主义(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代表人物:英国,威廉斯塔福 内容: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通过对外贸易,积累金银货币财富。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主张通过国家立法,绝对禁止金银出口,尽量输出商品,增主张通过国家立法,绝对禁止金银出口,尽量输出商品,增加金银进口,在对外贸易中要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从加金银进口,在对外贸易中要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卖

17、不买,从而保证对每一国的每一笔贸易都是顺差。而保证对每一国的每一笔贸易都是顺差。恩格斯:恩格斯:“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十六世纪下半期到十八世纪十六世纪下半期到十八世纪 又称又称“贸易差额论贸易差额论”,以贸易差额论为理论,以贸易差额论为理论依据。依据。贸易差额论把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主张贸易差额论把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应追求尽量大的顺差,以达到增在对外贸易中应追求尽量大的顺差,以达到增大本国货币数量的目的。大本国货币数量的目

18、的。不再反对货币输往国外,也不必要求对每一国不再反对货币输往国外,也不必要求对每一国的贸易都是顺差,重要的是要保持贸易的出超。的贸易都是顺差,重要的是要保持贸易的出超。(四)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四)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1、货币差额论、货币差额论2、奖出限入政策、奖出限入政策3、保护关税政策、保护关税政策4、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五)简评(五)简评 重商主义的理论带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重商主义的理论带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并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零和博弈。并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零和博弈。代表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业代表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处于上升阶段的商

19、业资本的利益。资本的利益。重商主义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主张重商主义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主张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据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仍有一定的现实意本国国情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义。二、绝对优势论n绝对优势论绝对优势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为,又称为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n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亚当人物亚当斯密建立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建立的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论的背景斯密所处的时期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20、的时期。斯密所处的时期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时期。1818世纪末至世纪末至1919世世纪初,英国的产业革命逐渐展开,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大陆的两个对纪初,英国的产业革命逐渐展开,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大陆的两个对手手法国和西班牙。但产业革命的充分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法国和西班牙。但产业革命的充分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重商主义及其保护政策的抑制。在重商主义制度下建立的经济特许和却受到重商主义及其保护政策的抑制。在重商主义制度下建立的经济特许和垄断制度已经暴露了效率低下的弊端,阻碍了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在国民经济垄断制度已经暴露了效率低下的弊端,阻碍了新兴产业资产阶

21、级在国民经济各领域迅速发展的强烈愿望。其中最集中的矛盾正是在对外贸易领域。斯密各领域迅速发展的强烈愿望。其中最集中的矛盾正是在对外贸易领域。斯密在在国富论国富论一书中,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一书中,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要求,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首次提出了主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首次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论。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论。l斯密并非是提出自由贸易的第一人,之前,威廉斯密并非是提出自由贸易的第一人,之前,威廉 配第配第(William Petty)(William Pe

22、tty)、尼克拉斯尼克拉斯 巴本巴本(Nicholas Barbon)(Nicholas Barbon)、达德利、达德利 诺思诺思(Dudley North)(Dudley North)、大卫、大卫 休谟休谟(David Hume)(David Hume)等已有关于自由贸易的言论,但是这些言论只能成为自等已有关于自由贸易的言论,但是这些言论只能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萌芽。例如,威廉由贸易理论的萌芽。例如,威廉 配第在早期主张贸易差额论和贸易垄断,配第在早期主张贸易差额论和贸易垄断,但是到了后期,他认识到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提出了但是到了后期,他认识到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是违反自然

23、规律的,提出了适度国家干预论。大卫适度国家干预论。大卫 休谟提出了货币数量论,并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的分休谟提出了货币数量论,并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的分析中,从而形成了他的自动调节机制理论。析中,从而形成了他的自动调节机制理论。l只有到了斯密,一种系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才建立起只有到了斯密,一种系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才建立起来。来。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所购各物构成。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的。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

24、易差额。贸易差额。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双赢”。斯密的论证步骤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交换产生分工交换产生分工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绝对优势论的主要论点 (1)国际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国际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的重要途径。(2)国际分工是交换的结果,自由贸易会引起国国际分工是交换的结果,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际分工。(3)国际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25、其基础是自然国际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其基础是自然优势优势(有利的自然禀赋有利的自然禀赋)或获得性优势或获得性优势(后天的有利条后天的有利条件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和贸易方面处于比别,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和贸易方面处于比别国有利的地位。国有利的地位。(4)贸易所得:贸易参与方双赢。贸易所得:贸易参与方双赢。(5)贸易政策取向:自由贸易与完全竞争。贸易政策取向:自由贸易与完全竞争。对绝对优势论评价1进步意义进步意义 (1)绝对优势论相对重商主义而言是个巨大的进绝对优势论相对重商主义而言是个巨大的进步,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国际贸步,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国际贸

26、易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易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斯密主张的自由放任原则代表着一个还在同斯密主张的自由放任原则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扩大生产力、使工商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扩大生产力、使工商业具有新的规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倾向。业具有新的规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倾向。(3)斯密的分工论揭示了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能斯密的分工论揭示了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的规律。对绝对优势论评价2缺陷缺陷 (1)绝对优势论关于分工与交换关系的观点是错绝对优势论关于分工与交换关系的观点是错误

27、的。误的。(2)绝对优势论仅是一个特例,并不带有普遍意绝对优势论仅是一个特例,并不带有普遍意义,该理论解释不了许多没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义,该理论解释不了许多没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普遍现象。例如,当时一些殖民地国家与国际贸易的普遍现象。例如,当时一些殖民地国家没有绝对优势,但与宗主国之间仍然开展贸易。没有绝对优势,但与宗主国之间仍然开展贸易。n绝对优势理论 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存在天然的缺陷,即存在天然的缺陷,即”绝对绝对“,它只能说明生产成本有绝对,它只能说明生产成本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不

28、具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不具有普遍意义。有普遍意义。根据这一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根据这一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因而理论和实际不加也是只买不卖,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因而理论和实际不相符合对此,大卫。李嘉图进行了补充,在该理论基础上相符合对此,大卫。李嘉图进行了补充,在该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建立了“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的奠基理论,直,成为国际贸易的奠基理论,直到今天仍是到今天仍是WTO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三、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论(The Theory of Comp

29、arative Advantage),也称为比较成本,也称为比较成本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32)提出。提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比较优势论提出的背景n1815年,英国实施年,英国实施谷物法谷物法,禁止粮食进口;禁止粮食进口;n围绕围绕谷物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存废展开的激烈论争;论争;n既然英国能比他国更便宜地生产既然英国能比他国更便宜地生产粮食,何需进口?粮食,何需进口?n李嘉图李嘉图1817年出版年出版政治经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学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

30、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为基础,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比较成本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的贸易分工思想。(二)比较优势论的主要论点基本分工原则:基本分工原则:“优中取更优,劣中取次劣优中取更优,劣中取次劣”(1)国际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国际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径。(2)国际分工的原则是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的原则是比较优势。(3)贸易所得:双赢。贸易所得:双赢。(4)贸易政策取向:自由贸易与完全竞争贸易政策取向:自由贸易与完全竞争。“如果两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

31、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么?”李嘉图例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生产酒和棉布两种产品。分工、交换分工、交换前后前后国家国家酒产量酒产量所需劳动投所需劳动投入入棉布产量棉布产量所需劳动投所需劳动投入入(单位单位)(人人/年年)(单位单位)(人人/年年)分工前分工前英国英国11201100葡萄牙葡萄牙180190世界合计世界合计22002190分工后分工后英国英国002.2220葡萄牙葡萄牙2.12517000世界合计世界合计2.1251702.22201:1交换后交换后英国英国102.2-11.2220葡萄牙葡萄牙

32、2.125-11.12517010世界合计世界合计2.1251702.2220 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英国应该分工生产毛呢,葡萄牙应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英国应该分工生产毛呢,葡萄牙应该分工生产酒。该分工生产酒。对比较优势论评价1进步意义进步意义 (1)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大理论基石。为国际贸易的一大理论基石。(2)比较优势论在历史上曾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它曾经比较优势论在历史上曾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它曾经为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武器,其推动为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武器

33、,其推动自由贸易成效卓越。自由贸易成效卓越。(3)这一理论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这一理论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重大变化。生重大变化。“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冠。”-萨缪尔森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比较优势的思想非常深邃,李嘉图本人只是探索了形成各国比较优势的一个原因,即技术的差别。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比较优势还有一个动态化的问题。由此,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后来的贸易理论发展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即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为何对比较优势论评价2缺陷缺陷 (1)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

34、论是不彻底的。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不能解释的。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不能解释为什么棉布和酒按照为什么棉布和酒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交换。的比例进行交换。(2)限于静态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预测了极限于静态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不符合实际情况。假定前提来与现端的专业化分工,不符合实际情况。假定前提来与现实相去太远。实相去太远。(3)掩盖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掩盖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四、四、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一)要素禀赋论的背景 Eil Heckscher,1879-1952Bertil Ohlin,1899-19791913年,瑞

35、典经济学家埃利年,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18791952)发表了题为发表了题为对外贸易对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著名论文,第一次用生产要素的著名论文,第一次用生产要素密集程度来解释国际贸易,提出了有关国际贸易与密集程度来解释国际贸易,提出了有关国际贸易与要素禀赋及收入分配的问题。要素禀赋及收入分配的问题。赫克歇尔的学生,瑞典经济学家贝蒂尔赫克歇尔的学生,瑞典经济学家贝蒂尔俄林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出版了出版了域际贸易与国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际贸易一书,对其老师的理论作了重大补充和发一书,对其老师的理论作了重大补充

36、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国际贸易的形成取决于各国拥有展,进一步明确了国际贸易的形成取决于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的观点,在西方经济学界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的观点,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赫克歇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或俄林理论或HO理论。理论。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米德分享了享了1977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对斯密和李嘉图理论的质疑对斯密和李嘉图理论的质疑n在斯密和李嘉图的模型中,技术不同是各国在生产成在斯密和李嘉图的模型中,技术不同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可是到了本上产生差异的主要

37、原因。可是到了2020世纪初,各国世纪初,各国尤其是欧美交往已很普遍频繁,技术的传播已不是一尤其是欧美交往已很普遍频繁,技术的传播已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许多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技术许多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技术已非常接近甚至相同,但为什么成本差异仍然很大?已非常接近甚至相同,但为什么成本差异仍然很大?n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而在现实中,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在素。而在现实中,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

38、本。是不是也可以把其它要素也引入到贸易模型中?是不是也可以把其它要素也引入到贸易模型中?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回答除了技术差异以外,一定有其他原因决定各国在不同产品除了技术差异以外,一定有其他原因决定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上的比较优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和产品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同和产品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H-OH-O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首先,一个国家的要素比例决定了该国的首先,一个国家的要素比例决定了该国的 比较成本。比较成本。第二,要素禀赋论说明,一国的要素比例第二,要素禀赋论说明,一国的要

39、素比例 决定该国的贸易结构。决定该国的贸易结构。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 1 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2 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 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3 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 对价格的差异。对价格的差异。商品相对价格商品相对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最终产品需求最终产品需求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生产要素供给消费偏好消费偏好生产要素

40、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者的收入分配 HO定理的理论框架定理的理论框架n1、商品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n2、商品价格差是由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n3、要素价格是由要素供需力量共同决定的;n4、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费者对商品的最终需求派生出来的;n5、商品的最终需求取决于一国的收入分配和消费偏好。商品价格商品价格要素价格要素价格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的派生需求商品的最终需求商品的最终需求偏好偏好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技术技术要素供给要素供给对要素禀赋论的评价1进步意义进步意义(1)李嘉图、穆勒和马歇尔都假设两国交换是物物李嘉图、穆勒和马歇尔都假设两国交换是物物交换,国际贸易起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差

41、异,而赫克歇交换,国际贸易起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俄林是用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尔、俄林是用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成本成本)比较两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两国的交换是货币交换。假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两国的交换是货币交换。假设各国的要素生产率相同,用要素禀赋差异寻求解释设各国的要素生产率相同,用要素禀赋差异寻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国际贸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研究更深入、全面。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研究更深入、全面。(2)其研究结论有一定实用价值,如,认识到了国其研究结论有一定实用价值,如,认识到了国家间商品相对价格

42、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指家间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指出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模式,即一国如果某种生产出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模式,即一国如果某种生产要素丰富、要素价格低廉,则出口该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丰富、要素价格低廉,则出口该要素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具有比较优势。2局限性局限性 (1)要素禀赋论所依据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要素禀赋论所依据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使理论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使理论难免存在缺陷。难免存在缺陷。(2)要素禀赋论信奉供求价值论,以要素比例来要素禀赋论信奉供求价值论,以要素比例来决定商品价格

43、的观点反对劳动价值论,相对于斯密和决定商品价格的观点反对劳动价值论,相对于斯密和李嘉图来讲是一个理论上的倒退。李嘉图来讲是一个理论上的倒退。对要素禀赋论的评价五、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n HO理论在提出以后的理论在提出以后的20年中,西年中,西方经济学家对其深信不疑,直到方经济学家对其深信不疑,直到20世纪世纪50年代初才遭到质疑。年代初才遭到质疑。n“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就是针对就是针对HO理论理论提出的、最有名的一种质疑。提出的、最有名的一种质疑。五、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一)(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 里昂惕夫里昂惕夫(W.W.Leontief)是出生于俄国的是出生于

44、俄国的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1973年诺奖得主。年诺奖得主。W1ssily Leontief,1906-1999 1953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美国在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利用美国,利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本存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其结果引发了持续一代人模型,其结果引发了持续一代人富有成效的争论。富有成效的争论。实证检验的逻辑实证检验的逻辑n 如果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

45、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n 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大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劳动比率应该大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K/L)X/(K/L)M1n里昂惕夫对美国贸易结构的验证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里昂惕夫对美国贸易结构的验证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于论: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于1947年和年和1951年对美国年对美国

46、200家企业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家企业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算,结果发现,在美国出口工业中,资本和劳动力的比算,结果发现,在美国出口工业中,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例(KL)低于进口竞争工业的低于进口竞争工业的KL。即:美国出口的。即: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HO理论预测不符,这被称为理论预测不符,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或或“里里昂惕夫反论昂惕夫反论”。使用资本使用资本($1000)()(1)使用劳动使用劳动(2)资本资本/劳动劳动(1)/(2)1947 100万美元货物的出万美元货物的出口口 2550

47、 182 14011 100万美元货物的进万美元货物的进口口 3091 170 18182 1951 100万美元货物的出万美元货物的出口口 2257 174 12977 100万美元货物的进万美元货物的进口口2303 168 13726 1958 100万美元货物的出万美元货物的出口口1876 131 14328 100万美元货物的进万美元货物的进口口2132 119 17916 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里昂惕夫之谜n结论: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性小于进口商品,结论: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性小于进口商品,而美国进口商品的劳动力密集性则大于出口商品,而美国进口商品的劳动

48、力密集性则大于出口商品,因此,美国的出口格局与因此,美国的出口格局与H-OH-O模型中的结论相背。模型中的结论相背。(二)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多种解释1劳动力非同质说劳动力非同质说 HO理论将生产要素简单地分为劳动和资本。事实上,同一要素之间会理论将生产要素简单地分为劳动和资本。事实上,同一要素之间会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基辛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基辛(DPKeesing)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研究。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研究。2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 美国经济学者凯南美国经济学者凯南(Kenen)等人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等人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符合易商品结构是

49、符合HO学说的。学说的。3以自然资源稀缺来解释以自然资源稀缺来解释 美国学者凡涅克美国学者凡涅克(J.Vanek)根据自己的研究,在根据自己的研究,在1959年的一篇论文中,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观点。提出了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观点。4以竞争和垄断来解释以竞争和垄断来解释 该解释认为,由于某些产品的竞争和垄断,使得国际贸易不可能完全按照该解释认为,由于某些产品的竞争和垄断,使得国际贸易不可能完全按照生产要素的组合及其对各国相对有利的程度来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及其对各国相对有利的程度来进行。5以贸易壁垒存在来解释以贸易壁垒存在来解释 美国经济学

50、家鲍德温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Baldwin)提出用美国关税结构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提出用美国关税结构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6用跨国公司理论来解释用跨国公司理论来解释 这种理论认为,美国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向美国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应这种理论认为,美国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向美国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应看做是国内贸易,如果扣除了这部分贸易,美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就会看做是国内贸易,如果扣除了这部分贸易,美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就会小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即,美国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小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即,美国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集型产品。第第 3 节节新

51、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概述n纵观现代贸易实践,有三个显著的贸易纵观现代贸易实践,有三个显著的贸易事实是比较优势理论和事实是比较优势理论和HO理论无法解理论无法解释、不能预见:释、不能预见:n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即贸易产品知识化;断上升,即贸易产品知识化;n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的趋同化与国际贸易的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的趋同化与国际贸易的高度集中化;高度集中化;n产业内贸易的主导化。产业内贸易的主导化。n新贸易理论试图解释这些贸易实践。基新贸易理论试图解释这些贸易实践。基本前提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本前提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本

52、节主要内容n一、技术差距一、技术差距n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n三、三、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n四、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技术差距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U.Posner)1961年在年在国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该理论认为,由于技术革新领先,新产品总是在工业该理论认为,由于技术革新领先,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早产生,然后进入世界市场。这时其他国家虽然发达国家最早产生,然后进入世界市场。这时其他国家虽然

53、想对新产品进行模仿,但由于同创新国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想对新产品进行模仿,但由于同创新国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因而,创新国利用对新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因而,创新国利用对新产品的技术控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垄断这一产品,保持领产品的技术控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垄断这一产品,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但是随着新技术向国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但是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出口下降,以至可能从其他国家进口该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出口下

54、降,以至可能从其他国家进口该产品产品。4.1.1 技术差距论n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Gap Technological Gap Theory)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MA APosner)Posner)于于19611961年在他的年在他的国际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这一理一文中提出。这一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原因的解释。波斯纳在描为对贸易发生原因的解释。波斯纳在描述技术差距时,提出了模仿时滞的概念。述技术差距时,提出了模仿时滞的概念。n波斯纳把产

55、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称波斯纳把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称为模仿时滞。模仿时滞分为三类,一类为模仿时滞。模仿时滞分为三类,一类是是需求时滞需求时滞;另一类称为;另一类称为反应时滞反应时滞;第第三类是三类是掌握时滞掌握时滞。如下图:。如下图:波斯纳在分析这一过程时,提出了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的概念。波斯纳在分析这一过程时,提出了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的概念。技术创新在少数企技术创新在少数企业率先实施业率先实施获得超额利润获得超额利润众多企业加入模众多企业加入模仿行列仿行列该行业的繁荣该行业的繁荣刺激投资刺激投资带动相关行业带动相关行业激发社会的投激发社会的投资热情资热情促进新一轮经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济

56、增长经济繁荣经济繁荣模仿企业增多模仿企业增多超额利润减少超额利润减少需求萎缩需求萎缩投资减少投资减少经济进入衰经济进入衰退期退期超额利润趋于零超额利润趋于零经济跌入谷底经济跌入谷底直至新一轮创新的出现直至新一轮创新的出现各国技术创新的发各国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不一展速度不一技术创新国发明出外国尚技术创新国发明出外国尚未掌握的新产品或新工艺未掌握的新产品或新工艺产生国际间的技术差距产生国际间的技术差距(technology gap)创新国有了技术的创新国有了技术的垄断优势垄断优势后进国对该产后进国对该产品有需求品有需求需求时滞需求时滞创新国出口创新国出口该创新产品该创新产品在产品国际移动在产品国际

57、移动的同时存在技术溢出的同时存在技术溢出后进国开始模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仿该产品后进国逐渐掌后进国逐渐掌握该技术握该技术技术差距消失技术差距消失反应时滞反应时滞掌握时滞掌握时滞模仿时滞模仿时滞主编:朱廷珺 二十一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Terms 需求时滞(需求时滞(Demand Lag):创新国新产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品问世后进国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后进国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产品的替代品产品的替代品认识到其价格,有需认识到其价格,有需求。求。反映时滞(反映时滞(Reaction Lag):创新国生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品产、出口新产品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胁国产品

58、的威胁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产品。掌握时滞(掌握时滞(Mastery Lag):后进国开):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始模仿该产品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平而停止进口。模仿时滞(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反映时滞反映时滞掌握时滞。掌握时滞。主编:朱廷珺 二十一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Reaction Lag 若后进国自行生产效益不大,反应时滞就若后进国自行生产效益不大,反应时滞就长,创新国可以长期保持出口优势。因此,长,创新国可以长期保持出口优势。因此,反应时滞取决于:反应时滞取决于:规模效益;规模效益;贸易壁垒;贸易壁垒

59、;后进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大小后进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大小主编:朱廷珺 二十一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Mastery Lag取决于:取决于:创新国的技术转移意愿;创新国的技术转移意愿;后进国的国内需求强度;后进国的国内需求强度;R&D经费;经费;技术基础;技术基础;生产条件生产条件主编:朱廷珺 二十一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财经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国技术差距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另一些国家则家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另一些国家则处于落后地位。同时也不能确定技术差处于落后地位。同时也不能确定技术差距的大小,也没有给出技术

60、差距产生和距的大小,也没有给出技术差距产生和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的原因。产品生命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的原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这方面作了较好的解释。周期理论在这方面作了较好的解释。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R.Vernon)Vernon)发表发表生命周期中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将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将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国际贸易领域,提出了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国际贸易领域,提出了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The Theory of the Product Life Cycle)Theory o

61、f the Product Life Cycle)。l将时间因素引进对比较优势的分析中,将时间因素引进对比较优势的分析中,对比较优势的对比较优势的转移进行了动态分析。转移进行了动态分析。l是一个商务理论与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典范是一个商务理论与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典范l旨在揭示贸易、投资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贸易、投资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n弗农认为,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弗农认为,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周期,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观察到一个周期,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

62、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可以说,和产品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可以说,技术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一种产技术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入等。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料投入等。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发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出发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段,各种投入在成本

63、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由于各国的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各由于各国的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例如,如果在某一阶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例如,如果在某一阶段,资本在生产成本中居支配地位,而资本又是某段,资本在生产成本中居支配地位,而资本又是某一国的相对丰富要素,那么该国在这一阶段就处于一国的相对丰富要素,那么该国在这一阶段就处于比较优势地位。比较优势地位。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列示

64、见下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列示见下表。产品生命阶产品生命阶段段产品特征产品特征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生产国生产国贸易方向贸易方向(出口国出口国进口进口国国)导入期导入期知识、技术密知识、技术密集型集型技术技术创新国创新国创新国创新国后进国,第三国后进国,第三国成长期成长期技能、资本密技能、资本密集型集型技能、资技能、资本本创新国、创新国、后进国后进国创新国创新国后进国、第三国后进国、第三国创新国出口增长率减慢创新国出口增长率减慢成熟期成熟期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资本创新国、创新国、后进国后进国创新国、后进国创新国、后进国第三国第三国创新国、后进国的出口互创新国、后进国的出口互相竞争相竞争高

65、级标准化高级标准化时期时期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劳资本、劳动动后进国后进国后进国后进国创新国、第三国创新国、第三国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经历以下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经历以下四个不同时期:四个不同时期:n1 1新产品导入期:创新国(也称为先驱国)对新产品导入期:创新国(也称为先驱国)对某一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某一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n2 2产品的成长期,后进国的生产者开始生产该产品的成长期,后进国的生产者开始生产该产品时期。产品时期。n3 3产品的成熟期,后进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与产品的成熟期,后进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与创新国产品进行竞争时期。创新国产品进行竞争

66、时期。n4.4.产品高级标准化时期:在创新国开始了进口竞产品高级标准化时期:在创新国开始了进口竞争时期。争时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以推断出不同国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以推断出不同国家的贸易演变过程:的贸易演变过程:n当创新国家推出新产品后,出口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当创新国家推出新产品后,出口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跟随生产这种产品,这时创新国就会从出口的高发达国家也开始跟随生产这种产品,这时创新国就会从出口的高峰上降下来,而这些发达国家开始从进口的谷底逐渐上升峰上降下来,而这些发达国家开始从进口的谷底逐渐上升 ;n当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品打入创新市场并具有一定份额后,创新国当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品打入创新市场并具有一定份额后,创新国出口极度萎缩,并逐渐走进进口谷底,与此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出口极度萎缩,并逐渐走进进口谷底,与此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开始走向出口的高峰;开始走向出口的高峰;n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标准化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创新国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标准化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创新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出口产品,原来处于出口高峰的发达国家也开始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