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概论68章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633097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方政府学概论68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地方政府学概论68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地方政府学概论68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地方政府学概论68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政府学概论68章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二二.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类型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类型1.1.行政程序、行政手段、行政技术行政程序、行政手段、行政技术 (按照广义内容的层次(按照广义内容的层次)2.2.专制方式、民主方式、民主集中制专制方式、民主方式、民主集中制 (按照管理者行为方式划分)(按照管理者行为方式划分)3.3.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管理方式;基本管理手段与新兴管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管理方式;基本管理手段与新兴管 理技术理技术 (按照历史演进与现代科技应用进行划分)(按照历史演进与现代科技应用进行划分)4.4.定性行政方法与定量行政方法定性行政方法与定量行政方法 (按分析解决问题的精确度划分)(按分析解决问题的精确度划分)

2、三三.当代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新发展当代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新发展1.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全球化全球化 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2.2.地方政府管理方式新变化的表现地方政府管理方式新变化的表现 (结合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现代治理、多中(结合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现代治理、多中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管理手段管理手段综合化与灵活化综合化与灵活化 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法治化与规范化法治化与规范化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间接化与宏观化间接化与宏观化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现代化与信息化现代化与信息化 (1 1)优点)优点 效率效率性性 灵活性

3、灵活性 针对性针对性(2 2)缺点)缺点 不利于被管理者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被管理者积极性的发挥。随意性大,一旦脱离现实、造成失误,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随意性大,一旦脱离现实、造成失误,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过多运用会影响社会的开放性与活力、妨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多运用会影响社会的开放性与活力、妨碍市场经济的发展3 3地方政府经济手段的优缺点地方政府经济手段的优缺点 (1)(1)优点优点 有利于有效地调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顺应市场经发展的要有利于有效地调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顺应市场经发展的要 求。求。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从具体的经济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更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从具体的经济社会事务中

4、解脱出来,更 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2)缺点缺点 经济手段以经济利益为杠杆,对于非经济的利益主体和公共事经济手段以经济利益为杠杆,对于非经济的利益主体和公共事 务难起作用。务难起作用。经济手段的过多使用,容易侵蚀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经济手段的过多使用,容易侵蚀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三三.地方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地方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 (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立法、行政执法)1 1法律手段的特点与功能法律手段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规范性、强制性特点:规范性、强制性 、稳定性、稳定性 功能: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功能:指

5、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 2 2法律手段在地方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法律手段在地方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结合地方政府权力结构(议行合一、议行分离、双轨制),说结合地方政府权力结构(议行合一、议行分离、双轨制),说 明地方政府的立法权与执法权。明地方政府的立法权与执法权。3 3地方政府法律手段的优缺点地方政府法律手段的优缺点(1)(1)优点优点 推进行政管理的法治化与规范化推进行政管理的法治化与规范化 推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推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2)(2)缺点缺点 法律制定的成本与法律的滞后性(时效性)法律制定的成本与法律的滞后性(时效性)法律手段的稳定性和强制性特点,容易造成行政

6、管理的僵化,法律手段的稳定性和强制性特点,容易造成行政管理的僵化,束缚政府行政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束缚政府行政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四地方政府管理的思想教育手段四地方政府管理的思想教育手段 (通过思想观念宣传、动员等手段实现行政目标)(通过思想观念宣传、动员等手段实现行政目标)1 1思想教育手段的特点思想教育手段的特点 目的性目的性 科学性科学性 启发性启发性 艺术性(实践性)艺术性(实践性)长期性长期性 2 2思想教育手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思想教育手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结合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3 3思想教育手段的优缺点思

7、想教育手段的优缺点(1)(1)优点优点 非强制性手段,有助于激发社会公众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行为非强制性手段,有助于激发社会公众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行为 ,有助于行政目标的有效实现。,有助于行政目标的有效实现。(2)(2)缺点缺点 效果难以衡量,短期效果或者直接效果往往不明显;效果难以衡量,短期效果或者直接效果往往不明显;难以单独发挥作用、难以单独解决具体的行政管理问题,更多难以单独发挥作用、难以单独解决具体的行政管理问题,更多 地作为辅助性管理手段。地作为辅助性管理手段。第三节第三节 新兴管理技术及其在地方政府中的应用新兴管理技术及其在地方政府中的应用一系统工程一系统工程 基础是系统论和整体论,

8、通过综合利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基础是系统论和整体论,通过综合利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不断优化管理体系。二网络规划技术二网络规划技术 运用网络图(流程图、关键线路图)表示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任运用网络图(流程图、关键线路图)表示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工作过程,以及各项任务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关务、工作过程,以及各项任务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关键的线路和项目,以期用最少的资源完成预期计划的管理方法。键的线路和项目,以期用最少的资源完成预期计划的管理方法。网络规划技术总体上具有科学、形象、高效之特点,将统筹规网络规划技术总体上

9、具有科学、形象、高效之特点,将统筹规划与关键性问题的处理相结合,有效配置和利用系统资源、优化管划与关键性问题的处理相结合,有效配置和利用系统资源、优化管理流程。理流程。三目标管理方法三目标管理方法 德鲁克;从企业管理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德鲁克;从企业管理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成果管理),也是一种参与式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成果管理),也是一种参与式 管理,理论基础在于动机激发理论和管理,理论基础在于动机激发理论和“社会人社会人”的人性假设。的人性假设。目标管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职能部门和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能力目标管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职能部门和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能

10、力 建设;认为组织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组织成建设;认为组织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组织成 员发挥潜力与智慧,共同制定目标和实现集体目标。员发挥潜力与智慧,共同制定目标和实现集体目标。目标管理与组织管理相互为用: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通过民主目标管理与组织管理相互为用: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通过民主 协商和信任下级进行权力下放或具体授权,并提供实施目标所需协商和信任下级进行权力下放或具体授权,并提供实施目标所需 的资源条件;由组织成员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通过竞赛达到目的资源条件;由组织成员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通过竞赛达到目 标和争取集体荣誉;上下级之间以信息传递与反馈调整

11、进行整体标和争取集体荣誉;上下级之间以信息传递与反馈调整进行整体 过程控制,配以业绩考评与奖惩激励制度,最终提高组织的管理过程控制,配以业绩考评与奖惩激励制度,最终提高组织的管理 绩效和产出绩效。绩效和产出绩效。关键环节: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关键环节: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分解目标与落实目标分解目标与落实目标实施实施 目标与制定衡量标准目标与制定衡量标准业绩考评与奖惩制度业绩考评与奖惩制度四全面质量管理四全面质量管理 以质量和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核心进行过程管理,而不是围绕着以质量和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核心进行过程管理,而不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管理;认为质量管理可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产出绩效;同时目标进行管理;认为质量

12、管理可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产出绩效;同时重视主体建设、组织文化建设和全员参与协作。重视主体建设、组织文化建设和全员参与协作。五五ABCABC重点管理法重点管理法 “分类管理法分类管理法”,对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事物或问题进行分,对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分类,并根据轻重缓急施以不同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方法,以保析、分类,并根据轻重缓急施以不同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方法,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经济有效地使用。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经济有效地使用。第四节第四节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方式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方式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含义与意义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含义与意义 绩效管理最核心的部分是绩效管理最核心的

13、部分是“3E”3E”或或“4E”4E”“3E”“3E”(EconomyEconomy,EfficiencyEfficiency,EffectivenessEffectiveness)“4E”4E”(EconomyEconomy,EfficiencyEfficiency,EffectivenessEffectiveness,EquityEquity)经济经济从投入资源成本的角度评价管理工作从投入资源成本的角度评价管理工作 效益效益效果达到目标的程度效果达到目标的程度 效率效率投入与效益的比率,单位效益投入与效益的比率,单位效益 公平公平与如何适当公正地分配资源密切相关;谋求社会福利与如何适当公正

14、地分配资源密切相关;谋求社会福利 最大化,并尽可能让这种福利惠及每个人,是公平理最大化,并尽可能让这种福利惠及每个人,是公平理 念上的共识。念上的共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对于政府对于政府 绩效管理在政府内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与奖惩制度,促使政府努绩效管理在政府内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与奖惩制度,促使政府努力改进管理、改善服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力改进管理、改善服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地方政府不断以推动地方政府不断以“顾客顾客”导向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行导向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于社会对于社会 绩效管理推动

15、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们权利和需求不断增长绩效管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人们权利和需求不断增长的社会环境;的社会环境;推进地方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推进地方政府管理的民主化,使得多元社会主体能够较为有效使得多元社会主体能够较为有效地监督与评议政府与公共政策。地监督与评议政府与公共政策。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一般流程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一般流程 区别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区别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过程: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过程:明确组织目标和制订绩效计划明确组织目标和制订绩效计划持续性的绩效管理持续性的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三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应用实践三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应用实践1 1英

16、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英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顾客导向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的服务理念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客观、权威的绩效评估机制客观、权威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密切结合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密切结合以结果为导向,注意评估结果的反馈、管理过程的不断调整完善以结果为导向,注意评估结果的反馈、管理过程的不断调整完善2 2美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美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以统一立法保障绩效管理战略及其实施。以统一立法保障绩效管理战略及其实施。最著名的立法规范:最著名的立法规范: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政府绩效与结果法,Government Governme

17、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简称,简称GPRAGPRA,是各国政府绩效,是各国政府绩效 改革浪潮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立法。改革浪潮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立法。重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竞争方式促使政府主动提重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竞争方式促使政府主动提 高管理绩效和服务质量。高管理绩效和服务质量。地方政府在国家的绩效管理改革中起到了先驱作用。地方政府在国家的绩效管理改革中起到了先驱作用。更多地采用信息技术。更多地采用信息技术。3 3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地方政府

18、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1)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重评估轻管理重评估轻管理 相关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绩效管理中随意性大相关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绩效管理中随意性大 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绩效评估主体不健全绩效评估主体不健全 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2 2)改善对策)改善对策 加强绩效管理整体过程建设,树立持续性绩效管理理念。加强绩效管理整体过程建设,树立持续性绩效管理理念。完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律规范体系,以法律化和制度化完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律规范体系,以法律化和制度化 保障绩效管理。保障绩效管理。

19、加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可行的绩效评估指标加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可行的绩效评估指标 体系。体系。切实落实公民参与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实现评估主体多切实落实公民参与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实现评估主体多 元化。元化。加快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应用现代绩效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加快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应用现代绩效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第五节第五节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管理方式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管理方式一电子政务管理方式的产生背景一电子政务管理方式的产生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提出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提出 新要求新要求。计算机信息与网

20、络技术,为电子政务管理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为电子政务管理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和技术支持。和技术支持。三发展电子政务对地方政府管理的意义三发展电子政务对地方政府管理的意义推进地方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提高决策能力与决策水平推进地方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提高决策能力与决策水平 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政府行政理念的更新,有效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政府行政理念的更新,有效提

21、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扩大社会公众监督和评议政府的渠道,促进扩大社会公众监督和评议政府的渠道,促进“阳光政府阳光政府”建设。建设。带动其它社会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带动其它社会领域信息化的发展。第七章第七章 地方选举地方选举 第一节第一节 地方选举概述地方选举概述一地方选举的对象、特点与意义一地方选举的对象、特点与意义 “地方选举地方选举”是相对于国家选举而言的,主要是选举产生地方是相对于国家选举而言的,主要是选举产生地方 代议机关成员和其他地方公职人员。代议机关成员和其他地方公职人员。与国家层面的选举相比较,地方选举具有以下特点:与国家层面的选举相比较,地方选举具有以下特点:地方选举的政党色彩相

22、对较弱地方选举的政党色彩相对较弱 地方选举主要采取直接选举的形式地方选举主要采取直接选举的形式 地方选举的规模限于地域行政区域范围地方选举的规模限于地域行政区域范围 地方选举周期与国家选举周期未必一致,且地方选举周期相地方选举周期与国家选举周期未必一致,且地方选举周期相 对较短对较短地方选举的意义地方选举的意义:地方选举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时空,是地方民主的实现形式和地方选举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时空,是地方民主的实现形式和 重要保证。重要保证。地方选举强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民众监督地方政地方选举强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民众监督地方政 府。府。地方选举在公民政治社会化中起着

23、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民的地方选举在公民政治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民的 归属感、参与感和责任感。归属感、参与感和责任感。第二节第二节 地方选举制度地方选举制度一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普遍选举原则普遍选举原则 平等选举原则平等选举原则 直接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原则 秘密投票原则秘密投票原则二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二地方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六个方面六个方面 1.1.选民登记选民登记 任意登记制(美国和拉美大多数国家)任意登记制(美国和拉美大多数国家)义务登记制(西欧国家)义务登记制(西欧国家)2.2.选民和候选人资格选民和候选人资格 选民的资格限制选民的资格限制

24、(财产限制、居住时间限制、年龄限制、性别限制等)(财产限制、居住时间限制、年龄限制、性别限制等)候选人资格候选人资格 (年龄资格、居住时间限制、财产限制、其他限制)(年龄资格、居住时间限制、财产限制、其他限制)3.3.选区划分选区划分 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 小选区制和大选区制小选区制和大选区制4.4.选票计算选票计算 多数代表制(绝对多数制、相对多数制)多数代表制(绝对多数制、相对多数制)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 混合制混合制5.5.选举机构选举机构 专门或临时性的选举领导机构专门或临时性的选举领导机构6.6.选举确认选举确认 选举结果的有效性与当选资格的有效性选举结果的有

25、效性与当选资格的有效性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的地方选举中国的地方选举一中国地方选举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地方选举的产生与发展 根据我国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地方选根据我国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地方选举包括:举包括: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正、副职领导人的选举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正、副职领导人的选举 县级以上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县级以上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 中国地方选举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表现:中国地方选举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表现:直接选举范围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逐步扩大 由等额选举改

26、为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由等额选举改为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 不断改进和完善候选人的提名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候选人的提名制度 各级人大代表的名额规范化各级人大代表的名额规范化二中国地方选举制度二中国地方选举制度1.1.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原则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原则 普遍选举原则普遍选举原则 平等选举原则平等选举原则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等额、差额选举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的原则等额、差额选举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的原则 秘密投票原则秘密投票原则2.2.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内容中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内容(1 1)选民登记)选民登记义务登记制中的固定登记法义务登

27、记制中的固定登记法(2 2)选民与候选人资格)选民与候选人资格 (资格限制比西方国家少得多)(资格限制比西方国家少得多)(3 3)选区划分)选区划分以地域划分为主,辅之以工作单位划分及界别以地域划分为主,辅之以工作单位划分及界别 划分的方式划分的方式(4 4)选票计算)选票计算绝对多数制绝对多数制(但但“过半数选票过半数选票”的具体内涵在的具体内涵在 不同层次选举中有所不同)不同层次选举中有所不同)(5 5)选举机构)选举机构 间接选举间接选举人大常委会为选举机构人大常委会为选举机构 直接选举直接选举设立选举委员会为选举结构,受本级或上级人设立选举委员会为选举结构,受本级或上级人 大常委会的领

28、导或指导大常委会的领导或指导(6 6)选举确认)选举确认 确认选举有效的机构确认选举有效的机构各级选举机构各级选举机构 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各级人大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各级人大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第八章第八章 地方自治地方自治 第一节第一节 地方自治概述地方自治概述一地方自治的含义和类型一地方自治的含义和类型1.“1.“地方自治地方自治”释意释意 一国范围内一定地域的居民或地方自治团体,根据宪法和法律一国范围内一定地域的居民或地方自治团体,根据宪法和法律,运用本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自主治理本区域公共事务,运用本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自主治理本区域公共事务 地方自

29、治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纵向分权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地方自治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纵向分权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的重要表现,代表着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的重要表现,代表着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地方自治的基本要素地方自治的基本要素自治区域、自治居民、自治权限自治区域、自治居民、自治权限2.2.地方自治的类型地方自治的类型 根据自治性质划分根据自治性质划分政治性自治与非政治性自治政治性自治与非政治性自治 根据自治内容划分根据自治内容划分文化自治、司法自治、行政自治等文化自治、司法自治、行政自治等 根据自治主体划分根据自治主体划分人民自治与民族自治人民自治与民族自治 根据自治地

30、域划分根据自治地域划分城市自治与乡村自治城市自治与乡村自治二地方自治的主要学说二地方自治的主要学说 各种学说的主要分野在于:各种学说的主要分野在于:地方自治是天赋权利还是国家授权?还是两者的融合?地方自治是天赋权利还是国家授权?还是两者的融合?1.“1.“保护说保护说”、“固有权说固有权说”“保护说保护说”流行于英美法系国家,也称流行于英美法系国家,也称“人民自治人民自治”。人民参与。人民参与地方事务是人民固有的、天赋的权利,先于国家而存在。地方事务是人民固有的、天赋的权利,先于国家而存在。“固有权说固有权说”认为,地方权在性质上不同于国家权;其不是国家认为,地方权在性质上不同于国家权;其不是

31、国家承认和赋予的结果,而是居民及地方团体固有的基本权利。承认和赋予的结果,而是居民及地方团体固有的基本权利。2 2“授权说授权说”、“钦定说钦定说”大陆法系国家所奉行的地方自治理论,大陆法系国家所奉行的地方自治理论,是国家主权理论的延伸是国家主权理论的延伸 地方自治权不是人民固有的、天赋的权利,而是国家授予的,地方自治权不是人民固有的、天赋的权利,而是国家授予的,可由国家随时撤回。可由国家随时撤回。3 3“制度保障说制度保障说”该理论兼有该理论兼有“承认说承认说”与与“保护说保护说”的成分。的成分。一方面维持地方自治需要得到国家承认的立场;另一方面重视一方面维持地方自治需要得到国家承认的立场;

32、另一方面重视宪法对地方自治的保护。宪法对地方自治的保护。不将自治权和国家权对立起来,而是将地方自治看作是在宪法不将自治权和国家权对立起来,而是将地方自治看作是在宪法内与国家权力共生的相互依存的重要因素。内与国家权力共生的相互依存的重要因素。4 4“人权保障说人权保障说”、“人民主权说人民主权说”分权制衡的民主宪政制度在于促进和保障人权。分权制衡的民主宪政制度在于促进和保障人权。分权不仅体现在国家权力的横向划分,也体现于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不仅体现在国家权力的横向划分,也体现于中央与地方的纵向分权。地方自治就是分权学说运用于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产纵向分权。地方自治就是分权学说运用于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

33、的产物,也是人权实践和人权保障的理想制度安排。物,也是人权实践和人权保障的理想制度安排。凡属人权保障上所必需的事项,尤其是与人民食、衣、住、行凡属人权保障上所必需的事项,尤其是与人民食、衣、住、行有直接联系的事项,不论有无法律根据,原则上皆属地方自治团体有直接联系的事项,不论有无法律根据,原则上皆属地方自治团体自行处理的事项。自行处理的事项。地方自治团体应有独立于国家的地方自治团体应有独立于国家的“次级主权次级主权”。三地方自治的意义三地方自治的意义1.1.有助于保障自由,促进民主的发展。有助于保障自由,促进民主的发展。2.2.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团结。国家团结。3.3.因地制

34、宜地解决地方的社会经济问题,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地解决地方的社会经济问题,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4.4.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提高。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的提高。第二节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地方自治西方国家的地方自治一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产生和发展1.1.古罗马城市自治古罗马城市自治 地方自治最早起源于欧洲的自治市,与城市自治密切关联。地方自治最早起源于欧洲的自治市,与城市自治密切关联。2.2.中世纪城市自治中世纪城市自治 司法自治司法自治行政自治行政自治政治自治政治自治 很多城市在与封建领主斗争的过程中,以获得特许状形式

35、取得很多城市在与封建领主斗争的过程中,以获得特许状形式取得 自治权。自治权。3.3.近代以来的地方自治近代以来的地方自治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发育程度高。英国地方自治制度发育程度高。“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宪政和法治的推行,英国地方自治进一步后,随着宪政和法治的推行,英国地方自治进一步 得到发展,并且不断法律化、制度化。得到发展,并且不断法律化、制度化。美国早期地方自治政府的理论基础:美国早期地方自治政府的理论基础:“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成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成 立于州之前,州成立于联邦之前立于州之前,州成立于联邦之前”(托克维尔(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论美国的民主)“本地治理本地治理”自治运动

36、,促使自治运动,促使各州修订宪法,授权所属各城市制各州修订宪法,授权所属各城市制 定定“自治宪章自治宪章”,承认地方自治的宪法权利。,承认地方自治的宪法权利。法国尽管具有浓厚的中央集权传统,但也有着悠久的自治传统。法国尽管具有浓厚的中央集权传统,但也有着悠久的自治传统。历史上法国的地方自治,受到中央集权和政体交替的影响而不稳历史上法国的地方自治,受到中央集权和政体交替的影响而不稳 定。自定。自19921992年法国经历地方分权改革,地方自治权日益增加。年法国经历地方分权改革,地方自治权日益增加。二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主要模式二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主要模式1 1英美法系模式英美法系模式 英美法系模式

37、的地方自治,由本国内部逐渐演变而来,可称为英美法系模式的地方自治,由本国内部逐渐演变而来,可称为 “先天自发型先天自发型”模式。模式。这类国家的地方自治发展较早、程度较高,地方享有广泛的自这类国家的地方自治发展较早、程度较高,地方享有广泛的自 治权。治权。从权力划分看,英美等国家实行从权力划分看,英美等国家实行“分割性分割性”地方分权。地方分权。2 2大陆法系模式大陆法系模式 (以法国为典型)(以法国为典型)大陆法系模式的地方自治,不是建立在市民浓厚的自治意识基大陆法系模式的地方自治,不是建立在市民浓厚的自治意识基 础之上,而是实践政治思想家民主思想之结果,可称为础之上,而是实践政治思想家民主

38、思想之结果,可称为“后天后天 习得型习得型”模式。模式。这类国家的地方自治发展相对较晚、程度较低,地方自治权具这类国家的地方自治发展相对较晚、程度较低,地方自治权具 有委托的性质,中央政府决定地方自治的权限。有委托的性质,中央政府决定地方自治的权限。从权力划分看,实行从权力划分看,实行“分工性分工性”地方分权。地方分权。三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共性三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共性以宪法和法律明确划定地方自治权的范围。以宪法和法律明确划定地方自治权的范围。地方居民对地方事务的参与程度较高,民选产生地方自治机关及地方居民对地方事务的参与程度较高,民选产生地方自治机关及 其领导人是常态。其领导人是常态。地方自治

39、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与地方居民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管地方自治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与地方居民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政治性职能不明显。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政治性职能不明显。地方自治政府部分权力向社区下放。地方自治政府部分权力向社区下放。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的地方自治中国的地方自治一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的历史发展一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的历史发展 清末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自治概况。清末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自治概况。评价:评价:中国近代地方自治运动,首先得益于西方地方自治思想在中国中国近代地方自治运动,首先得益于西方地方自治思想

40、在中国 的广泛传播;的广泛传播;而地方自治的推行,是各届政府缓和统治危机或者获取政权而地方自治的推行,是各届政府缓和统治危机或者获取政权 合法性资源的工具,地方自治形式内容大于实质内容,收效甚合法性资源的工具,地方自治形式内容大于实质内容,收效甚 微,无法达到宪政基础的目的。微,无法达到宪政基础的目的。近代以来地方自治思潮和实践,对中国政治民主思想的形成和近代以来地方自治思潮和实践,对中国政治民主思想的形成和 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上层政治精英民主政治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上层政治精英民主政治意识的 觉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觉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新中国的地方自治实践二

41、新中国的地方自治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当代中国地方自治的典型模式当代中国地方自治的典型模式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自治权的规定主体是国家,体现国家统一与地方自治的结合自治权的规定主体是国家,体现国家统一与地方自治的结合 实行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实行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自治权的广泛性自治权的广泛性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自治机关的民族化2.2.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自治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自治 中国地方自治的创新模式中国地方自治的创新模式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澳门问

42、题)方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主要特点:主要特点:特别行政区是主权国家内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是主权国家内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在单一制国家里享有高度自治权,具有特殊的自治在单一制国家里享有高度自治权,具有特殊的自治 地位。地位。3.3.中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中国的基层群众自治 村民自治村民自治 居民自治居民自治 业主自治业主自治 基层群众自治不属于地方政府自治,但对地方政府管理具有十分基层群众自治不属于地方政府自治,但对地方政府管理具有十分 重要的影响。重要的影响。(1 1)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农村村民自治制度 主要特

43、点主要特点 :国家授权、推动的特征国家授权、推动的特征 自治组织的民主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性 自治权限的社会性、服务性、基层性自治权限的社会性、服务性、基层性(2 2)城市居民自治制度)城市居民自治制度 城市居民自治,具有基层群众自治的一般性特征(略)。城市居民自治,具有基层群众自治的一般性特征(略)。实际状况:实际状况:居民委员会在法律上是城镇居民基层自治组织,但其自治居民委员会在法律上是城镇居民基层自治组织,但其自治 性质具有非真实性的一面,性质具有非真实性的一面,具有行政化色彩,依附于基层具有行政化色彩,依附于基层 党政力量进行运作党政力量进行运作(居委会的人事安排、经费来源、工作(居委会的人事安排、经费来源、工作 场所等,都依赖于政府)。场所等,都依赖于政府)。居民与社区的物质利益关系不太密切,居民对居委会选举居民与社区的物质利益关系不太密切,居民对居委会选举 和居委会事务的参与程度不高。和居委会事务的参与程度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