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市南环小道城市综合体项目概念计划设计说明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56293252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省利川市南环小道城市综合体项目概念计划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利川市南环小道城市综合体项目概念计划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利川市南环小道城市综合体项目概念计划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利川市南环小道城市综合体项目概念计划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利川市南环小道城市综合体项目概念计划设计说明(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湖北省利川市南环大道城市综合体项目概念方案设计说明1 规划设计 1.1项目概况利川市在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邻接重庆市。总面积4602平方千米,总人口89.9万人。境内主要居住民族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土家族、苗族等。利川气候独特,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烟叶、草场、水能、风能、天然气、矿产和旅游资源,素有“坝漆之乡”、“黄连之乡”、“水杉之乡”、“莼菜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利川市南环大道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利川市城南新区,紧邻利川市火车站,项目的南面、东面和北面都是城市主干道,其中南面的南环大道为利川市的环城道路。东面的江源大道将地块和北面的中心区连为一体,区域位置和交通条件

2、非常优越。周边商业分布:利川市的大型商业主要分布在龙腾大道与清江大道上,靠近市政府,该区域即是利川的商业中心,也是利川的行政中心。市区内有中百仓储,锦年华,百盛超市、东方超市等购物商场。市区内还有一个四星级酒店利川国际大酒店。三个三星级酒店以及一些二星级酒店。规划总用地364637.31 m2(约合54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913196.38 m2,项目综合容积率为2.50,绿地率36%。1.2 设计依据1项目委托方提供设计任务书及1/500地形图。2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3、5. 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J50-054-2013;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3项目定位综合分析上位规划及利川县现有建设条件下,在对该项目的定位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 “山、水、城、人”相融合的利川城市拓展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的城市住区亲山亲水,环境宜人的宜居城市住区城市的门户地带,城市的主要拓展区1.4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项目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交

4、通、人与绿化、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城市空间之间的和谐。借鉴建筑、规划界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切实探求更好的规划设计模式,体现新型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的特色,同时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与互动感。运用灵活的建筑布局,寻求动态的空间对称和相互渗透,相互流通的建筑形态。1、尊重环境的原则。该设计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周边环境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与城市景观和谐,与建筑功能相适应的优美舒适的环境空间。2、有效配置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工作、休闲环境,精心塑造有特色的沿江城市风貌。3、依山就势布置建筑,突出城市的山水特色。结合地形及自然环境,将山地景

5、观与建筑有机的融为一体,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景观特色。4、注重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完整性,合理布置区内道路和住宅布局。5、在创造良好商业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努力节约土地,开发空间,提高土地使用。1.5发展目标1.便利的城市交通与区域综合性服务本方案通过优化空间功能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赋予新区新形象和竞争力,为城市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通过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行政、商业、就业、生活娱乐休闲服务和便利的交通来吸引居民、投资者和高素质的人才。2.完善的城市职能与自然的山水肌理 补充和完善老城城市职能,实现利川城市职能的提升;创造富有地域特色、舒适宜人、尺度合理的城市空间;整合水体、山体、绿地、城市公园等

6、城市生态元素,创造一个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环境模范新城。3.浓郁的文化氛围与活力的城市形象建立城市的开放空间之间的便利连接;为市民开展各种城市公共文化生活和休闲活动提供场所,激发文化兴盛;梳理文化节点,集中展现利川文化,展示城市的人文风貌。1.6规划策略1. 策略一:依地势,显山水规划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依山就势构建环山抱水的生态景观格局,充分展现山水园林小城镇的城市特色。绿地生态网络概念解读:绿地生态网络指的是除了建设密集区或用于集约农业、工业或其他人类高频度活动以外、自然的或植被稳定的以及依照自然规律而连接的空间,主要以植被带、河流和农地为主,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策略目标:实现片区内绿地

7、开放空间与周边绿地的无缝衔接,绿地空间的区域化,形成山水特色的小城镇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网络化、功能化的绿地空间。构筑融入市民生活的城市空间网络。2. 策略二:秉文脉,人为本以人为尺,度量建筑尺度;因势造景,秉承天地所施。规划以人为本创造环境,体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关怀;并延续现有城镇空间肌理,塑造具有空间特色的场所环境。公共设施及公共利益空间物化控制公共利益空间物化控制:通过“四线”对关乎公众利益的用地边界进行空间定位控制的同时,增加对各类绿地(绿线)、水体(蓝线)的形态、规模和使用方式的控制,形成“定位、定形态、定规模、定功能”的四定方式。同时,对其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步行街区、绿道、广场

8、等)同样采用四定方式进行深化控制,为下一步建筑设计提供引导,在城市建设阶段保障和放大城市公共利益。策略目标:1.满足居民在不同层次上对生活环境的各种需求2.打造城市的景观节点,成为城市特色的一部分3.满足居民平等享用公共服务设施的权利 新增设施:居住区级及以下公共服务设施;对外交通;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邮电设施;公共绿地。物化空间控制的核心:针对城市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及开放空间系统进行控制。3. 策略三:高效率,慢生活规划充分分析周边道路职能,将高效便捷的快速交通性道路与内部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性道路区别对待并有效联系,倡导与山水景观融合的慢行交通的构建,打造舒适宜居的慢调生活节奏。交通稳静化与

9、慢性交通系统概念解读:交通稳静化:通过系统的硬设施(如道路线形、限速措施等)及软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降低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负效应,改变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行为,优化行人及非机动车环境,以期达到交通安全,可居住性,可行走性。慢行交通系统: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策略目标:改善道路安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交通量,使交通顺畅,改善道路的环境;提高车辆使用道路的合理性,保证道路的功能发挥;创造步行环境,塑造人性化城市空间,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

10、控制要素:减速铺装:在岔路口或人行道适用不同铺装材料创造艺术化的限速带;在岔路口运用卵石铺装路肩,视觉上引起司机注意,从而达到车辆减速的目的。窄化车道:加宽人行道;非主干道路限制机动车道宽度;修自行车道。路旁停车:将人行道与车行道隔离开,保护步行区,缩短街道尺度,迫使减速,沿线设置一定量停车位。交叉口:通过人行交叉口和车行交叉口的分离,设置标志物提示和建筑立面的控制,保持连续有效的步行空间。1.7规划技术途径建立公共功能轴线,提升地区活力。利用开放空间,建立片区的公共功能轴线,增加社区的开放空间品质,提升社区的形象和地区活力,使地块成为城市的特色标志区域。切合自然地形,塑造山地特色社区。充分利

11、用山地的基地特色,利用建筑的特殊形式切合地形,减少对山体、基地的开挖,营造出具有山地特色的别样社区。以水为媒,构筑滨水景观体系。充分利用自然的水库,利用滨水的的优良条件增加亲水空间,形成水系景观体系。2 建筑设计本项目是一个复合的城市拓展项目,项目中融合了靠近南环大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靠近滨水空间民俗休闲商业街区,高品质住宅区等多种城市功能。2.1城市综合体 概况 在项目用地的南侧主要设置了城市综合体与综合市场。1.区域功能以购物中心为特征的城市综合体 近年来,随着利川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日渐突出,市区内尚未形成一个市级的商业文化中心,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公共活动中心。本项目

12、处于利川市区的南部中心位置,随着项目的开展,将对利川市现有的商业格局的升级换代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2.形象定位有利川城市特色的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的南面是利川南环大道和沪渝高速,该综合体将充分展现利川市的新形象,在充分考虑利川市城市的基础上,城市综合体将提取利川的特色元素,并运用在建筑设计中,使其名副其实的成为利川的新名片。3.开发模式定位HOPSCA复合模式 经历了现代主义简单粗暴的功能分区的失败后,认识到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和魅力,以HOPSCA为核心的复合理念使我们重新探索城市内蕴的组织模式。HOPSCA复合理念就是对城市各功能的高度集约,使其成为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街区群体,是建筑综

13、合体向城市空间组织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的结果。4.项目层次定位考虑到利川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商业综合体的定位为中高端,使综合体能能够服务于市区最广大的人群,成为人们闲暇时间喜闻乐去的地方。 HOPSCA概念: HOPSCA是指在城市中的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类功能高度集约,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街区建筑群体。HOPSCA是上述六大产业Hotel+Office+Park+Shopping mall+Culture+Apartment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概况缩写。 它具备完整的街区特点,是建筑综合体向城市空间巨型化、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

14、发展的结果;同时HOPSCA通过街区作用,实现了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交通系统的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HOPSCA特征:1.高可达性HOPSCA通常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地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的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2.高密度,集约性建筑高度和密度均很高,形成高楼林立的景象,成为城市的标志。3.整体统一性建筑风格统一。HOPSCA中各个单体建筑相互配合、影响和联系;HOPSCA中建筑群体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统一、协调。4.功能复合性HOPSCA自身可以实现完整的工作生活配套运营体系。其拥有城市的多种功能:商务办公、居住、商业、文化娱乐

15、消费、完善的交通出行系统,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5.土地使用均衡性HOPSCA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功能。6.空间连续性平面的连续、空间连续性、立面的连续。7.内部、外部联系完整性HOPSCA内部拥有复杂、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使内部各个不同功能的建筑有机结合。8.巨大的社会效益因HOPSCA所处的城市位置和庞大的规模,注定其必将成为城市名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设计构思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首先应该是“人性的”,采用现代的表达手法巧妙的将环境内部狭窄的和开放的各种空间连续在一起,与周边的建筑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该项

16、目设计以立足环境,重视地域标志性,整体的景观以人在里面的体验感受为基准,形成开合自如,连续的整体的空间。运用道路及活动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制造具节奏感,生命力的现代商业建筑群。并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关系,形成流动的建筑,宛如跳动的音符,在山语间弹奏,给人以舒适愉悦的生活节奏感,并创造良好的景观视野,充分利用坡地景观优美的外部环境,让在此活动的市民生活在一个快乐,愉悦,跳动的音符里,尽情的享受着优美的购物休闲居住环境带来的惬意生活。综合体的内部有“两横两纵”四条主要道路,车行路线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独立设置以防止干扰。在对应的建筑周围分别设置商业流线、酒店办公流线、公寓流线,以及上下客的临时流线。建

17、筑单体设计 利川市南环大道城市综合体是由六大功能板块组成的,其中,沿南环大道西侧设置集商业,酒店与办公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综合商业A,B,C 区沿江源大道展开;围绕中间保留的山地公园设置六栋高层公寓建筑,公寓建筑的裙房为商业用房,与商业综合体和综合市场形成商业内街,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在城市综合体的北侧设置两栋餐饮用房,在山体公园的入口处设置民俗文化建筑,体现出文化的要素,在公共环境区域内部设置了网球场,篮球场以及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完善城市的体育设施配套,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城市服务。交通组织设计交通流线避免干扰与冲突,商业综合体外围利用城市道路形成环道,地下停车库出入口靠近外围道路入口处

18、设置,建筑群内部的道路主要供消防扑救使用,平时通过管理的方式尽量减少车行,让商业中心内部成为以步行为主的空间。项目中尽量实行车行与人行分流,并结合城市环境,营造出一个开敞通透具有较强引导性的交通系统和舒适安全的宜居空间。 立面造型设计项目建筑立面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题,结合地形高差变化进行设计,不同层数、不同标高的建筑沿道路形成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立面效果,建筑群的不同高度形成丰富的建筑轮廓线。建筑立面以浅赭石色为主,立面构架及线条挑板为浅黄色或金属色。暖黄色墙面和金属色构架构成图底关系,对比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创造出简洁、现代、时尚的建筑形象。2.2民俗商业步行街本项目用地沿清江两岸有

19、约200米的展开面,在沿江两岸的地块设置了一个民俗商业步行街项目,2.3 高品质住宅区3 环境景观与绿化设计3.1 环境、景观、绿化设计该项目用地地形、植被、景观现状、注重生态保护,根据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的设计情况,景观设计采用自由式的设计手法,在商业入口处设置入口广场,建筑裙内部景观结合山地特色打造生动活拨的景观氛围。关联环境文脉:设计注意气候、地形、植被、地质与水文等自然环境的个性,也关注文化习俗、民族个性等人文特点,用强化环境特征、烘托气势、引进环境要素、因借环境景观为手法来表现建筑。展示广告效果:商业建筑的广告展示是体现商业气氛的重要手段。内外空间的互渗:内外空间的结合是改善环境、体现

20、生活气氛的有效手段,设计利用退台、出挑、架空等手段来体现。外部环境的利用:合理巧妙的设计可使外部空间成为商业综合体的魅力之所在。设计运用争取赢利性空间、布置游憩空间、开辟花园等手段来增强外部环境与建筑内部之间的联系。本工程尽量保护现有的山地景观灯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在地形地貌,种植高大常青树,将小区与道路分离,使小区处于完全独立、安静的区域。在小区主入口广场因势利导组织集中绿地、小品,利用高差形成人行台阶,尽量减少高堡坎,增加环境亲切宜人感,建筑处于绿色的生态环境之中。3.2 灯饰工程设计该项目灯饰工程,是将照明与居住、商业设计相结合、通过照明达到烘托居住及商业气氛的系统性工程。其灯光环境包括

21、建筑物立面及室内、绿化、环境、装饰等,各种不同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人工照明,形成了小区夜间斑斓的空间视觉效果。 主体建筑设置泛光照明,气氛活泼、热闹。小区将根据树种、植被大小和喷泉造型,设置埋地灯、草坪灯、等照明器具,这无疑将提高小区的环境艺术的品位,丰富小区的夜间景观。4 建筑消防设计4.1 概述南环大道城市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382968.36m2,由大型商业综合体、6幢高层公寓、1幢高层酒店、1幢高层办公楼及餐饮用房、地下车库等组成。4.1.1 设计依据: 1、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条例、规定和标准: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大型商业建筑设计

22、防火规范DBJ50-054-2013;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5、消防安全标志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50/202-2004;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年版);7、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9.2 总图消防1、防火间距在总体布局方面,各建筑物之间相互间距均符合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2、消防车道商业建筑周边均设有环形车道。3、消防扑救面(登高面)和扑救场地高层塔楼建筑的底边至少留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直接落地的扑救面(扑救面),并在此范围内设有直

23、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商业部分布置了不小于周边长度的1/3,或不少于一个长边长度的消防扑救面,并在此范围内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在此范围的室外,还设置了进深18m的消防扑救场地;在此范围内没有设置任何架空线缆和其他影响消防车通行及扑救的障碍物;此范围内也没有设置室外停车位(详见消防总平面布置图)。 4、对消防车道和扑救场地的要求消防车道净的进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小于4.0m(双车道7m)。通过补救场地的消防车道坡度5%。消防车道的最小转弯半径,多层建筑R9m,高层建筑R12m。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均能承受36T的大型消防车的压力。4.3 建筑

24、消防商业部分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5000m2,且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有两个人员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保护距离小于等于37.5m。地下车库按2000m2设一个防烟分区,商业部分按500设一个防烟分区。安全疏散:每个防火分区内均设有2个以上的安全出入口,高层建筑均设有消防电梯及乘客电梯,并分别设置两个防烟前室和一个消防电梯前室,防烟前室的面积大于4.5,合用前室的面积大于6;B6高层公共建筑设有一座消防电梯及4座乘客电梯,两部楼梯,并分别设置两个防烟前室和一个消防电梯前室,防烟前室的面积大于6;高层公寓建筑均设有一座消防电梯及2座乘客电梯,一部剪刀梯,并分别设置两个防烟前室和一个消防电梯前室,防烟前

25、室的面积大于4.5,合用前室的面积大于6;商业部分的消防电梯前室面积大于6.0,合用前室面积大于10,且商业的每层均用至少一个消防电梯通往该楼层。4.4 结构防火建筑内的防火墙实心砖耐火极限不低于3.0小时,设备用房、通风、空调机房的墙体均采用加气砼砌筑,楼、电梯间隔墙以及住宅单元及分户墙采用200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以及所有管道井的隔墙采用200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0小时。电缆井、管道井每层楼板用混凝土封堵(钢构件面层喷涂防火涂料)。4.5 消防给水4.5.1设计依据1)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

26、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DBJ50-054-20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2) 总图、土建和公用等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和作业条件图。3)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和本工程周围的市政管道资料资料。4.5.2消防标准和消防水源1 消防标准 1)消火栓系统: 该建筑按一类高层普通住宅设计。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车库为标准,按中危险级II级设计。4.5.3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1) 水源为城市自来水,采用生活和

27、消防合一制供水,进水管2条,管为Dn200mm。2) 室外管网呈环状形敷设,干管管径为Dn150mm。3) 消火栓沿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4.5.4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1) 室内消防采用临时高压制,在商业、住宅、地下车库设置消火栓系统,在地下车库设置自动喷水系统。2) 在B区吊三层地下车库设置独立的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积V= 864 m3。3) 在高层公寓楼B栋和C栋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各1 座,消防水容积 36 m3。4.5.5化学消防1)本工程柴油发电机房、贮油间、消防控制室、变配电室等处设置S型QRR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由生产厂家负责气体灭火系统的具体安装和调试。2)根据

28、本建筑的面积和火灾类别,在适当位置配置一定数量的AB型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4.6 防排烟设计1.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走道及房间均设排烟系统,排烟风机的排风量为: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按每平方米不小于60 m3/h计算,但单台风机的最小排烟量不小于7200 m3/h;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 m3/h计算。2.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地下车库均设排烟系统,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共用一套管道和风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且防烟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采用从顶棚下突出的不小于0.5m的梁划分,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计算确定

29、。车库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口的防烟分区,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50%。3. 本工程内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以及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余压值分别为:防烟楼梯间:50Pa,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30Pa.4.所有排烟、送风风机均选用消防高温排烟风机。5柴油发电机房,变配电房等采用气体灭火,气体灭火后的防护区通过设置的排风机进行通风换气,排风口设置在防护区下部并直通室外。6防排烟系统由消防控制中心监控,排烟风机入口的280排烟防火阀关闭后,排烟风机停止运行,多叶排烟口应与排烟口所在防烟分区烟感联动,某一防烟分区烟感感

30、测到烟雾并经消防中心确认后,该防烟分区多叶排烟口开启,并联动该系统排烟风机运行;合用前室多叶送风口则着火层及上下相邻层开启。4.7 消防电气1.本工程分为一类高层住宅建筑。其中一类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防护等级按一级设置。2.系统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报警装置;消防专用电话系统;消防系统接地。3.消防中心控制室消防中心控制室设在商业建筑平顶层(一层),其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h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 ,并与其它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台、中央电脑、CRT显示器、打印机及消防专用电话总机、UPS电源

31、设备等。消防控制室内设有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为集中报警系统,对一类高层建筑及地下车库等的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5.消防联动控制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联动控制台,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硬接线直接控制。通过联动控制台,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等的监视及控制。6.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专用直通对讲电话总机;除在手动报警按钮上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塞孔外,在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管理值班室等场所还设有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消防专用电话网络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7.消防供电及消防系统接地1)供电电

32、源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装置均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配电装置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配备UPS作为备用电源,此电源设备由设备承包商负责提供。本工程除消防设备外,其余低压出线回路断路器设有分励脱扣器,当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后用来切断相关非消防电源。2)系统接地消防系统接地利用楼内综合接地装置作为其接地极,接地线由楼内等电位接地端子箱专线引来。要求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 1。5 环境保护5.1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5.1地面水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本工程地面水主要污染源为住宅及商场、餐饮排放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共计约2594.80m3/d。5. 2环境空气污染源及污染物本工程投入使用后

33、,主要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为:汽车尾气:主要为地下停车库排放的废气,以及小车进出小区及停放时将产生一定量的汽车尾气。厨房油烟:居民住宅厨房将排放油烟。预计油烟浓度约2mg/m3。5.3噪声污染源及污染物项目建成后,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为:水泵房、排风机房、柴油发电机等。主要声源的噪声级在8593dB(A)之间。5.4生活垃圾:设置有垃圾收集点,每户采用袋装。由物管公司定时收集送入垃圾收集点,再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5.5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地面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环境空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中二级标准。噪声:执行GB12523

34、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10.5.2环境质量标准地面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标准。5.6污染防治措施5.6.1地面水污染治理措施A、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场地废水主要在暴雨时节产生,设计在施工场地低洼处设简易沉淀池,使暴雨夹带的泥沙等经沉淀后外排。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机械油品的管理,防止油品的跑、冒、滴、漏。施工期生活污水设简易生化池处理。B、运行期水污染防治措施为了防止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预计在本项目内设3座生化处理装置,处

35、理能力为810m3/d。经其处理后的排水水质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要求。餐饮业废动植物油由具有回收资质的单位回收。噪声污染控制措施A、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期高噪声设备主要为基础施工,由于施工噪声工程降噪效果不大,因而施工期加强管理,减少噪声影响,具体防范措施是: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噪声:对该类施工机械,晚上10点以后不得施工。结构施工噪声: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确需夜间连续施工作业,将可能导致噪声扰民问题,施工前需向当地环保局进行申报,经同意后进行夜间施工作业。B、运行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小区建成交付使用后,主要噪声源为水泵和各类风机等。在

36、设备选型上选择低噪声设备,在水泵和风机的基础设减振措施,管道采用柔性连接,噪声经建筑物隔声及绿化带吸声后,对地面建筑和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小区设有地下停车库,汽车停放量较大,工程建成后应加强物业管理,小区内禁止汽车鸣笛。5.6.3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对进出施工场地车辆进行清扫,防止粉尘污染,汽车不得加高、超重装载。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地下停车库设排风系统,废气经抽出后由所在建筑的最顶层排放。餐饮油烟经油烟净化机处理后,由烟道集中排出,居民厨房也设专门的排油烟风道。5.7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论证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袋装,由专用垃圾车直接送城市垃圾场处理,减少垃圾在小区的停留时

37、间。6 建筑节能6.1建筑节能在总平面布置方面,各栋建筑主体与相邻建筑间距大,顺应利川当地主导风向,有利与夏季凉爽时间穿堂风的形成,整个住宅小区尽量减少硬化地面,增加绿地和水域。根据各栋建筑实际情况在不满足规定性指标的情况下进行了动态计算,并采取相应的保温构造措施,具体的保温隔热措施具体如下:A、屋顶、外墙的表面采用浅色处理,使用浅色涂料和浅色饰面砖,以减少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外墙填充墙部分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c0.18w/m.k)。热桥部分根据各栋建筑计算情况,在、热桥处做聚笨颗粒砂浆,厚度由节能设计计算值为准(导热系数c0.10w/m.k),避免热桥部分冷凝水的产生,使外

38、墙的传热系数K1.5W/(m2K)。C、非种植屋面,采用50厚粉煤灰做保温隔热层,传热系数K0.8。种植绿化或屋顶花园通过覆土层达到保温隔热效果。D、地下车库顶板作为功能用房地面时,地面采取保温措施,使用聚笨颗粒保温砂浆,厚度由节能设计计算为准。E、入户门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户门,其传热系数K2.5W/(m2K)。F 、在外窗方面,使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其传热系数均不大于3.2 W/(m2K),其气密性为6级。6.1.4住宅通风方面做如下考虑:在户型上充分考虑室内穿堂风的形成,窗子的位置及平面布局方面均充分体现这一原则。在比较凉爽的条件下,做到仅使用自然通风就能满足住户舒适性。6.2电气节能:6.

39、2.1:电气元件及灯具选用节能型。如变压器选用低损耗、低噪声、负载能力强的环氧树脂供注干或变压器,荧光灯选用T8三基色电子镇流器等。6.2.2:照明灯具开关尽可能选用自熄型,灯具功率因数不小于0.9。6.2.3:变压器低压侧设电容补偿,使功率因数不小于0.9。6.2.4:商业用房及办公楼内选用节能型灯具,其照度标准须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相关规定。6.2.5:居住建筑的走道、车库等公共空间采用节能型光源。小区的环境照明采用节能型光源,并采取节能控制措施。6.3暖通节能:暖通节能设计:6.3.1采用高效率节能型排风机节约电能。其单位风量的耗功应满足GB19761-2005的规定,车库排风(烟)采用

40、双速风机。平时车库通风采用低速档,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应小于0.32w/(m3.H)。6.3.2 公共建筑采用集中空调时,其系统冷热源主机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OP)和能效比(EER)必须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中的相关要求。6.3.3. 通风系统所用风机均选择高效低噪声节能型设备。住宅室内的空气流向满足相关规定。7 技术经济指标编号项目建筑面积(M2)商业部分1商业综合体335012综合市场A区85953综合市场B区392614综合市场C区187565公寓A,公寓B裙房131106公寓C,公寓D裙房103417公寓

41、E,公寓F裙房86308连接部分2292小计134486公寓部分9公寓A2163010公寓B2025011公寓C2025012公寓D2163013公寓E1650014公寓F16500小计11676015办公楼2546016酒店2060017餐饮部分556518地下车库80097.36总建筑面积382968.36计容建筑面积(地上)302871总用地面积121607.88容积率2.49 绿地率36%8投资估算投资估算工程费用包括土建工程及室外装饰装修工程、给排水工程、强电工程、弱电管线工程、暖通空调工程及室外工程等费用。总投资估算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综合单价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

42、费、利润、规费及税金等全部费用。不包括室内装修费用、智能系统设备费、铺底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及投资估算表未列出的费用。序号工程和费用名称建筑面积 ( m2)估算价值(万元)技术经济指标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室外工程其他费用单位单位造价(元)一工程费用382968.3658355.30 22793.17 7522.68 11680.53 m21土建工程58355.30 m21.1公共建筑18611129777.76m216001.2公寓建筑11676015762.6m213501.3地下车库80093.3512814.94 m216002安装工程22793.17 m22.1公共建筑186111

43、10608.33 m2570给排水1861112977.78 m2160强、弱电1861116700.00 m2360通风防排烟186111930.56 m2502.2公寓建筑1167607939.68m2680给排水1167602101.68m2180强、弱电1167604670.4m2400通风防排烟116760583.8m2502.3地下车库80097.364245.16 m2530给排水80097.361441.75 m2180强、弱电80097.362242.73 m2280通风防排烟80097.36560.68 m2703室外工程7522.68 m23.1道路广场及硬地108231.83788.11 m23503.2绿化及景观小品63219.63160.98m25003.3综合管网38239.2573.59 m2150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82968.3611680.53 m2305三预备费用(按8%计取)382968.368028.13 m2209.63 四估算总值382968.36108379.81 m22830.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