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56286429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学校: 唯亭学校 教师: 张春燕 孙全林 杨雪珍教 材第 5 册所属年级 三单元第 8 单元本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并正确书写生字新词。3 默读能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4 练习复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对应的课标年段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

2、受。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学情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已经接触过,但对于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缘由却不清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故事短文与古诗对照起来阅读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要通过反复指导朗读,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诗中所表达的思亲之情学生一定也曾有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孙中山破陋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

3、残害。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孙中山的母亲要强行给孙中山的姐姐缠足,使他的姐姐从此失去了欢乐。不理解这一点,学生对辛亥革命后,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首先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的伟大意义就不会有较深入的领会。因此,教师对时代背景要有充分的介绍。课 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材分析内容简析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文包诗是苏教版一大编写特色,课文题目源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诗,这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脍炙人口、常被人引用的一句,以这句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

4、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写作的背景和缘由。唐代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此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话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情意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用词自然而凝练,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景表达了出来,同时透露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一个“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诗人思乡情浓。因此,也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语言特色每逢佳节倍思亲以诗中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

5、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本篇课文的特色,为了能让学生有这种情感的体验,也为了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素养培养目标基本目标故事发生在作者回忆年少时的事,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大,容易把握对文本的情感理解。特别是文章中明白如话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感情意境、体验情感。因此,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借助课

6、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能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4、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核心目标学会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是重点,体验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建议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本篇课文的特色,为了让学生有情感的体验和落差,可以设计几处情感对比:1、由“佳节”导入,唤起学生对过节时团聚、开心的心理体验。当学生们谈得正开心时,教师提到“提起过节,同学们都是满心的欢喜,洋溢着快乐,而唐代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

7、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佳节的快乐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对比,使学生有隐约的情感体验。2、第二自然段中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与王维当时的心情对比,回顾生活中这样欢聚过节,兴高采烈游玩的经历,体会王维孤身一人在外求学时,眼见别人家团聚而自己却不能与兄弟们团聚的孤独感和思乡情。3、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情感积淀的关键环节。这一段中诗人回想以前和兄弟欢聚登高的时刻,再回到现在与兄弟们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再次情感的落差使得学生情感流露,欲要表达。此时,回到诗文,学生再来吟诵诗文,就显得字字传情,声声动情了。作业设计1、填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 为 ,每逢 倍 。 兄弟 ,遍插 少 。2、综合性作

8、业设计:1)、搜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或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2)、查查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创作背景。3)、古诗诵读会。4)、出一期手抄报。课 题孙中山破陋习教材分析内容简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以“孙中山破陋习”为题,点明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

9、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回顾全文,孙中山小时候目暑姐姐缠足的痛苦是他产生破陋习动机之因,而陋习最终被废除则是由因导出之果,因写得详细、周密,果交代得简明、清楚。语言特色1、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由因导出果,写得详细、周密,交代得简明、清楚。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素养目标常规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3、 通过抓住主要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核心目标1、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

10、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教学设计举隅(或教学建议)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后的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苦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气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文中还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1.当孙中山看到姐姐眼泪直往下流时,会怎么想呢?2.当孙中山被妈妈推出房门,会怎样想呢?3.被姐姐缠足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心的孙中山会怎么想呢?这样。或许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要废除陋习的原因。值得

11、关注的是,现在的学生对缠足、辛亥革命不了解,所以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可布置学生去拜访老人、查找资料等,从而了解缠足是一种非常野蛮的行为,是对妇女的严重摧残。作业设计一、乱句重组( )孙中山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 )他当上临时大总统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空闲时,姐姐不仅陪孙中山一起玩,还经常唱歌给他听。( )从此以后,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妈妈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二、我会比较(课内理解)第一组:1、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2、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第二组:1、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三、生活中的陋习你知道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