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方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方案: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

上传人:小鹤 文档编号:15622441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方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方案: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方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方案: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方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方案: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方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方案: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方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方案: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方案电气 自动化控制设计方案:电气工程 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 平台工业电气自动化论文电气自动化控制论文: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 摘要:针对当前电气类专业实验普遍存在着内容分散、平台落后等问 题,在分析电气类专业实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实验课程整合以及建设满足多课程需要的实验支撑平台,并开发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综合实验板,实验板具有齐全的存储功能、丰富的人机界面、灵活的数据采集回路、强大的网络技 术等特点,能满足电气工程专业微机、网络等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的 需要,也可作为课程、毕业设计和创新性设计实验的一体化支撑平台。

2、关键词:电气工程。实验平台。数字系统。微机计算机、网络、微电子等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电气技术 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校电气工程学科的建设。传统的电气专业课程逐 步将电气原理与数字、网络和智能等技术相结合。高校电气专业在传 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微机原理及接口、网络通信和现场总线、 甚至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数字 信号处理和嵌入式应用等电子信息类课程,电气专业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专业。作为学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课程不可 或缺的补充,实验对加深学生知识掌握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电气类实验普遍

3、存在内容分散,平台建设滞后的现 象。实验课程和平台需进行相应的整合与建设 ,才能适应学科发展。 1需求分析当前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内容可归纳为三大类:微 机原理与接口、网络通信技术等基础课程实验。电气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创新性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网络通信技术等基础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寻址方式、串并行总线接口和通用输入输出GPIO(general purposeinput/output)相关(包括键盘、发光二极管 LED(light emittingdiode)、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应用)、定时器、看门狗、 中断技术以及

4、内部整合电路IIC(inter-integratedcircuit)、串行外围设备接口 SPI(serial peripheral in terface) 多通道缓冲 串行口 MCBSP(multichannel buffered serial port)、串行通信接口 SCI(serial com mun icatio nin terface)、局域控制网 CAN(c on troller area network)、 以太网等通信。电气专业课程实验的实验内容则更为广泛:电力系统微机保护主要包括了继电器特性、三段电流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 重合闸等实验。自动装置主要包含准同期、励磁调节等实验

5、。电力电 子实验包括了电力电子器件特性和以脉冲宽度调制PWM(pulsewidthmodulation)为核心的整流和逆变等实验,而数字PWM则是其 发展趋势。电机课程实验目前主要包含了变压器变比、空载和短路特性、同步发电机运行和并网特性、 直流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和 运行特性等内容,并逐步增加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机中的应用。电力系 统分析实验(动模实验)的核心是对一次设备的电气模拟,但其控制核 心,包括用以模拟原动机的直流电动机控制、励磁系统调节,基本都采用基于PWM技术的电力电子手段。数字系统由于其具有灵活性好、 稳定性优、集成度高、抗干扰性强、具有可重复性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电气自动装置的

6、主流和趋势目前涉及电气微机装置的课程,如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远动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字电力电子装置等,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微机 和数据采集等知识点,涉及的内容几乎一样。这样,理论课程存在着如 何整合的问题,实验课程和实验平台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从数字装 置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数据输入、逻辑判断、执行输出。对 电气微机装置而言,数据输入基本一样,主要是反映三相电压、电流的 模拟量以及反映断路器等状态的开关量。 逻辑部分是根据相应的原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逻辑判断后输出结果,这是实验教案的重点。输出 部分则为相对简单的开关量或模拟量输出。对电气微机装置而言,差别最大的就是逻辑部分,这部

7、分的差异又主要体现在通过软件编程对 原理的实现上。因此,有可能建立统一的实验硬件平台以满足课程整 合的需要,从而根据课程安排和实验的难易程度安排实验课程,有针对 性地突出重点和差异性。当前电气专业的课程包含了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类内容,同时,原有的电气专业的课程也存在着实验更新的问题 ,建立统一的实验平 台是当前在平台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实验内容增多的较好方 法。而且,统一的实验平台有利于实验内容的整合,保持实验的条理性 和持续性,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比如,当前学生学习微机 课程时,偏重于寻址方式和技术参数的记忆。而目前的电力微机装置 课程,又很少涉及到更细的微机实现方式,例如,讲

8、解微机继电保护的 开入回路时,一般会介绍开关输入信号经光耦器件进入到装置中 ,但具 体到如何在控制器实现,便很少涉及。这样,虽然相关知识学生都接触 过,但知识都相对孤立,更谈不上应用。若有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良好的 实验平台支持,则可在先前开设的微机课程中安排 GPIO和总线实验, 使学生掌握控制器与外设基本的联系方式。到了微机继电保护课程 , 则结合GPIO和总线实验内容,讲授控制器如何通过 GPIO或总线读 取经过光耦的开关量信号,这就将相关知识内容“串连”起来,有助于 学生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实验平台的建设还应满足各种层次的实验需要 ,为课程、毕业设 计和学生科研工程等提供良好的支持。目前高校

9、本科开设的实验大多 为基础性验证型实验,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 性和创新型实验较少,面向电气工程的微机类创新实验则更少。因为 微机式装置集成度高,在硬件平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其功能主要通过 代码软件的形式实现,对学生来说尤其抽象,如何进行微机装置的综合 和创新实验是实验教案的难点。而微机类相关课程普遍存在着“百听 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现象,很多理论课上不易讲清楚的内容,往往 通过动手实验便可发现问题。同时,很多问题也要靠亲身实践才能发 现和有更深入的体会。这些都需要有功能强大、具有良好扩展性的实 验平台支持。在当前实验课时并无增加甚至压缩的情况下 ,如何安排实验课时 以保

10、证学生学习效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统一、良好的实验平台可 减少设备资金的投入,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减少 熟悉实验设备的时间,而把重点放在原理理解和动手实现上。这对实验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功能齐全,尽可能满足电气学科多个课程的需要。技术先进,能体现包括计算机、微电子和网络等新技术在 电气工程的应用。有良好的扩展性,既可单独使用,也预留接口与其它 设备组成更完整系统。目前能同时满足上面条件的实验板几乎没有 1215,故构造了基于TMS320F2812DSP(简称2812DSP)的电气工程 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平台。2设计与实现主控制器是微机系统的核心和关键。一般认为,数字信号处

11、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专长于数字信号处理,而微控制单元 MCU(microc on troller un it)的优势则体现在控制方面。随着半导体技 术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比如DSP主流生产厂家TI公司生 产的2000系列DSP其控制能力并不逊色于 MCU。该系列芯片具有 丰富的外围接口,方便外围扩展,其在电气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是有 助于学生熟悉该系列芯片后直接从事相关的产品研发。因此,本实验板采用TI公司2000系列芯片2812DSP为主控制器。2812DSP采用哈佛总线结构,程序总线和数据总线分开,取指令和 取数据并行操作,使得数据吞吐量

12、提高一倍。2812DSP内嵌32位的高 性能CPU,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保证了信号处理的实时性。同时,实验 板上外扩了 512KWord的闪存(FLASH)、512KWord的静态随机存 储器(StaticRAM, SRAM)、内嵌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的 不间断实时日历时钟 RTC(real-time clock)、138译码器和电源管理、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CPLD(complex programmablelogic device)等芯 片。实验板配有模数(A/D)回路、

13、数模(D/A)回路、以光耦为核心的开 入和开出回路等。拥有 RS485/232、CAN、以太网等丰富的网络。同 时,本实验板配有键盘、LED、LCD等丰富的人机接口。如图1所示 本实验板具有下列特点:(1) 存储能力大,存储样式多。除了 DSP内部存储器外,实验板还配置了 SRAM、FLASH、EEPROM 等多种存储器件。上微机原理 与接口等课程的实验时,通过对存储器的读、写等操作以及上、断电 后信息是否保存来比较不同存储器的性能,包括读写速度、挥发性等。 上电气微机装置课程时,可在微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对存储器性能有 所了解和能进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其应用,例如:SRAM通常用来存

14、放采样数据等临时数据。EEPROM可用于存放定值等数 据。而FLASH由于其大容量且具有非挥发性,可用来存储录波等数 据。这样,学生通过在实验板上实现从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再到实际 场合的应用,其亲身的实践无疑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Fig. 1 Main construction of xperimnt tMard(2) 丰富的人机界面。由于数字系统的高度集成性,运行结果及现 象往往不那么具体直观,这需要良好的人机界面来提示当前运行情况 良好的人机界面对用以实验教案尤为重要。 本实验板配置有点阵数为 240X128、内带控制驱动器的点阵图形式的液晶显示模块LCD和大量的LED。LCD可调用已存储

15、在外部flash并以该LCD显示模式存 储的完全16*16汉字库,学生只需通过在已提供的底层函数中输入所 需显示汉字的区位码和LCD中的显示位置即可。对于有兴趣的学生 还可在讲授汉字显示等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LCD上汉字显示。2812DSP的数据总线和GPIO(保留六个GPIO与键盘相连)都通 过跳线与LED相连,通过LED的亮、灭情况直观反映管脚电平情况。 方面,微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的基础实验中通常都有LED显示实验电气微机装置也需通过LED来显示运行、告警等状况,独立使用实验 板时也可用LED的亮、灭模拟断路器等开关的开、断情况。另外丄ED 对实验板研制过程的调试和实验板出现异常时的故

16、障诊断、确认以及 排除也非常有帮助(3) 灵活的A /D回路。模拟量输入是微机装置的关键部分,要求模 拟量输入回路能灵敏、准确、及时地采集到真实反映一次系统状态的 数据,其采样频率、精度等需满足日趋复杂的算法的要求。本实验板数据采集有2812DSP内部和外部A/D两种模式,DSP内 部包含16路的12位精度A/D转换器。同时,DSP外接精度高达16 位的A/D,模拟量经外部A/D转换后通过2812DSP数 据总线进入 控制器。便利、灵活地提供 A/D实验的模拟信号源直接影响实验板使用 的方便性和效率。实验板的每个模拟输入通道,可通过跳线选择是用 实验板提供的板上信号源或外接信号源。板上信号源由

17、直流电压经可 调电阻分压产生,该方法可方便产生信号,缺点是虽然输入信号在一定 幅度内可变化但局限于直流电压,适合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等 基础A/D实验或调试场合应用。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则可灵活 改变输入信号大小和类型,从而模拟一次系统电气量,这在电气微机装 置实验中起到关键作用,学生可进行数据采集、算法编程(如快速傅氏 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等算法)、逻辑判断(继电保护课程用 于故障判断,准同期课程用于合闸条件判断等)并将显示相关结果。(4) 强大的网络技术。目前,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广义上划分为三个 层次:RS485/RS232等传输速度较慢、智能化较

18、低的传统网络。CAN、 Lon work等速率较高、通信较灵活的现场总线型网络。通信能力很强、代表网络发展趋势的以太网16。2812DSP有丰富的网络接口, 芯片本身已经集成CAN网络接口,芯片的两个 SCI分别配置成RS485/RS232。同时,通过总线扩展连接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芯片,外扩以太网接口。这样 ,实验板便配有了包括以太网、CAN、RS485/RS232等实际广泛应用的网络接口。一方面紧密联系实际工 程需要。另一方面,可灵活地进行不同的网络实验。网络通信课程的概念多而且抽象,通过丰富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 增强对网络的直观认识。以最基础的网速性能为例,用小量、中量和 大量的

19、数据分别在上述各种网络传输,就可明显地区分出网速性能各种网络对小数据量传输无明显的传输速度差异,但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不同网络的速度差异将越趋分化 ,高速网络的优点将明显体现出 来。通过类似实验,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网络性能等知识,而且培养了 能针对不同场合需要进行网络选择等实际应用能力。除了在本实验板上验证通信概念等内容之外,学生还可进行更多 的动手实践,培养对实践应用网络的操作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能力,比 如网络的差动概念,可通过示波器观察各种网络技术的波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以太网、CAN、RS485是差动类型网络,并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分析差动网络在抗干扰等方面的优缺点,这样可收到比 单纯的

20、理论授课更好的效果。进一步可以在该平台上实现更复杂的功 能,包括通过代码程序等分析和实现网络的分层思想和网络协议(如以太网的IP/TCP协议)等,当然,这适合毕业设计、创新性设计实验 等要求较高的场合。此外,实验板还可通过 RS232、RS485或以太网 接口与光纤通信模块连接,实现光纤网络实验。(5)灵活的EDA技术。EDA技术迅速发展,使可编程逻辑器件(如 CPLD等)与串行运行代码的控制器(如MCU、DSP等)在电子设计方 面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可通过软件编程对其硬件结 构和工作方式进行重构,从而使硬件设计如同软件设计那样方便快捷, 其优越性使其在电气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

21、广泛,可编程逻辑器件 及其相关技术也逐步进入电气专业的课程。本实验平台配置了 CPLD器件,CPLD通过零欧姆电阻与 2812DSP总线和读写控制线等连接。作为辅助控制器 利用CPLD设 计灵活、10管脚丰富的优点进行外围扩展,这也是当前电气微机装置 常用的设计方法。如果不焊接零欧姆电阻,CPLD就可作为独立控制 器单独使用,CPLD和辅助的晶振等简单元件就可构成最小系统,通过 将CPLD的I0管脚都引伸到插槽,CPLD便可以与其它设备构成完 整的应用系统。(6) 良好的扩展性。实验板设计过程已考虑功能尽可能的齐全,但由于印刷电路板 PCB(printedcircuit board)的尺寸限制

22、和成本考虑 在一块PCB上实现所有的功能是不可能的。例如,本实验板具有多达 12路的PWM输出接口,从电磁兼容及PCB尺寸考虑,本实验板上就 没有配备相应的驱动电路,而是将所有的PWM管脚都引到插槽中,外 接驱动电路便可用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PWM应用等。设计中考虑实验板的可扩展性,把数据总线、GPIO等管脚尽可能地连接到插 槽中,方便功能的扩展。这样,一个管脚就有多个信号回路。以复用 CAN通信功能的GPIO管脚为例,该管脚有三个信息回路:CAN通信 功能回路、实现GPIO功能的LED回路、与插槽连接,为解决由于多 回路可能带来的信号干扰问题,可通过串接零欧姆电阻和跳线等方法 解决。如此

23、设计,与工业PCB相比,本PCB板上会有较多的串接电阻 和跳线,增加了 PCB的面积和复杂性,该问题可通过合理的元器件位 置设计和PCB布线来解决。3调试实验板操作简便,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实验,以较为复杂的LCD 显示和以太网通信进行调试。DSP外部FLASH已预存适合该LCD显示模式的16X 16汉字库 通过编写简单的显示子程序便可实现区位码和存储物理地址之间的 线性转换,实验过程中调用汉字字模时,在主程序中直接输入汉字的区 位码即可实现对汉字的显示,图2为在实验板上实现对区位码为 16011694 的 汉 字 的 LCD 显 示 。图2 按区位码显示部分汉字Fig. 2 匚hin西壯 th

24、iiractr display by stftiuir position用以太网实验中最容易实现的Ping实验测试PC机和实验板的网络连接情况,将PC机和实验板的RJ45接口分别通过2条超5类B 标准非屏蔽双绞线连接到一个100Mb/s的集线器(可根据需要添加多 台PC机或实验板等带以太网接口的设备),PC机上同时运行Sniffer 软件监视网络状态、数据流动等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测试过程为:PC机运行Ping程序向实验板发送连接请求,实验板 上的DSP通过以太网控制器获得该报文并做出回应,PC机在屏幕上 输出连接情况和通信延时,如图3所示,PC机每次都接收到来自IP地 址为192.168.1.

25、2的DSP的回复,显示的通信延时都小于1 ms,由于所 采用的Windows自带测试工具精度所限,更精确的网络延时的确定还 需要其他工具,但该工具毫秒级精度已满足一般教案实验需要。以太 网Ping测试结果表明两台机器已经成功建立连接,在TCP/IP协议的 传输模型中,IP 层及其更低层连接完好。图3 PE机和实验板的Ping测试3 Ping lestPC uiul the txptrciiwiU同时,通过Sniffer软件,可更深入分析网络数据流情况,从图4可看出整个通信过程:IP地址为192.168.1.1的PC机不断询问网络上IP地址为192.168.1.2的机器,IP地址为192.168

26、.1.2的实验板不断回复该查询。Sniffer软件中间部分显示了对所选择网络包的自动解读,可看到通信过程中数据包结构及代表的网络协议的含义,包括数据包的类型、校验码、序列号等信息。Sniffer软件下端则代表所选择网络包 的完整数据流。4inI d 闯團 |m4l p回勢別割口 g豪*謝因割倉? L irAI i rk -4 Jt 市 G G b 百 r1 I- 1 X E i X L -L 12 2 3 3 i 2 3 2 3 2 ? 9999 91 1- 1 1 1 T 1 1 1 1EeJio. raplvfchee9k3 irK9: IW btadar P ICHFB ICW Tvpv

27、 I r 32址曲住宀43 1CMF OKkrnia *iocmttt夏 ICMP Idanlifir 3 KMP MotmI ead cl TCKP teader )5 teartmooSoc览Z 2曲皿叮赠口曲兗”卸帕如托血oaoooDio e 毎0|图4 基于SnilTtr软件的通信分析Fig. 4 Communication analysis tniseH on Sniffer softvv:ir54应用本实验板可以独立使用,完成微机原理与接口、网络通信技术等基础课程实验的键盘输入、LED显示、LCD显示、数据采集、FFT 算法等经典实验以及 RS485/RS232、CAN、以太网等通

28、信实验。在电气工程相关课程中,本实验板能基本满足电气工程的微机远动、故 障定位与录波、微机继电保护、准同期并列操作、电力系统通信等应 用,实验基本流程为: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模拟一次系统的电气量 输入到本实验板的A/D回路,控制器采集数据后,根据所需实现的功能 进行判断,如保护装置进行故障判断、准同期装置进行合闸条件判断 等,并通过D/A或开关量输出回路等输出结果并在LED、LCD直观显示该过程。学生可以在实验板上根据自身对原理的理解,自行设计、 亲自实践并进行验证。对于要求较高的实验和具备 Hypersim或实时 数字仿真器RTDS(real timedigital simulator)

29、等在线实时仿真系统或 设备情况下,可将该实验板连接到Hypersim或RTDS系统中,通过完 整的系统测试预期应达到的功能。5结语针对学科融合及课程整合趋势提出建设满足多课程的电气工程 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开发了基于2812DSP的高性能实 验板,为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内容安排和平台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参考文献:1 王克义,鲁守智,蔡建新,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程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4.2 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增订版)M.北京:中国电 力出版社,2004.3 杨冠城.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 4版)M.北京冲国电力出版 社,2007.4 王兆安,黄俊.电力

30、电子技术(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5.5 郑治同.电机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第3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2.7 杨德先,陆继明,吴彤,等(Yang Dexian, Lu Jiming,Wu Tong,et al).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和实验教材建设(In tegrated experime ntal platform an dexperime ntal teachi ng material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J.电气电子教案学报(Journal o

31、fEEE),2007,29(1):64-66.8 尹项根,罗毅,张步涵,等(Yin Xianggen, Luo Yi,Zhang Buhan,et al).适应电气大类培养方案的“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建设思路 J.电气 电子教案学报(Journal of EEE),2008,(S1):14-15,19.9 竺炜周羽生(Zhu Wei, Zhou Yusheng).对我院电力系实践教案 的思索和探讨(Thoughts on practicalteaching of electric power department our university)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Proceedings

32、 of theCSU-EPSA),2003,15(5): 88-90,95.10 梁振锋,康小宁,杨军晟(Liang Zhenfeng, Kang Xia-oning, YangJun she ng).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案改革研究(Study onteachi ng reformatio n ofthe curriculum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ve relaying)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Proceedings of theCSU-EPSA), 2007,19(4): 125-128.11 杨德先,陆继明.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原理与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

33、 出版社,2004.12 魏宜华,焦彦军,张新国,等(Wei Yihua, Jiao Yan-jun, ZhangXinguo,et al).通用继电保护微机型实验装置的设计(Design of generalmicroprocessor-based experime nt apparatus for relay protectio n)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U-EPSA),2005,17(3): 95-98.13 丑正汶,易长松,杨立环,等(Chou Zhengwen, YiChangsong, Yang Lihuan,et al).集控式

34、电力专业实 验教案系统的研 究和开发(The research and ex-ploiture of integrated control electrical education testsystem)J.电力 系 统及其 自 动 化学报(Proceedi ngsof the CSU-EPSA),2002,14 (2):71-73.14 王鸣江,范春菊,房鑫炎(Wang Min gjia ng,Fan Chunju, Fa ngXinyan).开放式微机保护实验平台的研制 (Development of open test platform for microcom-puter-based

35、protectio n)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 化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U-EPSA),2003,15(1):63-66,104.15 李刚王翠霞,温渤婴(Li Gang, Wang Cuixia, WenBoying). 种新 型微机继电保护实验装置的研制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experimentaldevice for digital relay protection)J.继电器 (Re-lay), 2005,33(22):16-20.16 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7 陈爱萍,张深基(Chen Aiping, Zhang Shenji).数字系统设计与 ASIC 技术(The design of digital systemand technology of ASIC)J.电 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Proceedi ngs of the CSU-EPSA),2001,13(2):36-3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