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鲁迅的资料》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614669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3.4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关鲁迅的资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有关鲁迅的资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有关鲁迅的资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资源描述:

《《有关鲁迅的资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鲁迅的资料》PPT课件.ppt(1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第一讲,鲁迅四题,鲁迅专题,一,这学期的学习重点。 这一学期有三个大重点:一是鲁迅,二是沈从文,三是张爱玲。而鲁迅则是这三个重点中的重中之重。 我们说鲁迅是我们这学期的“重中之重”,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从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上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鲁迅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自新青年1918年开辟“随感录”专栏后,鲁迅的杂文就显示出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并且,从此之后,杂文就与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随感录作家群”和“语丝派”这两个前后承接的散文流派开辟的,而鲁迅既

2、是“随感录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也有人曾经将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即“闲话散文”和“独语散文”,而鲁迅在这两种散文创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在新文学初期,散文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文体,而鲁迅正是这时期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而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更是一枝独秀,不仅最早显示出新文学的“实绩”,而且在文体上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就的实验,成为了各种现代小说文体的先驱和榜样。也可以这么说,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此外,自现代文学诞生的第一天起,在文坛上就论争不断,而几乎每次重要的论争几乎都与鲁迅有关。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

3、,掌握了鲁迅,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半部现代文学史。,二是从我们这门课的考试分量上看,有关鲁迅的内容意是在试题中占有突出的分量,。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沉下心来,不要急于往前赶,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鲁迅都不为过。 我们在学习中,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常识提示,1关于鲁迅生平 “鲁迅研究四题”是本学期的三个大重点之一,而这一讲的一个主要重点或者说是中心议题、中心内容,则是鲁迅“对传统的态度”。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人对传统的态度,则必须首先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历程,而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历程,最简单、最快速同时也是最有效方法,就是尽可能全面细致地掌握这个人的人生道路。对于一个作

4、家来说,这个人生道路主要就包括“生平”和“创作简况”两个方面。,(1)简历。生于1881年,卒于1936年(终年55岁),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 家庭状况:鲁迅,原名周樟寿,小名阿樟,后改名周树人。祖父周介孚,曾经担任江西金溪县知县、翰林院内阁中书等职;父亲周伯宜,秀才。可以说是封建官僚家庭。但是,由于其祖父卷入一个科场贿赂案,被捕入狱,周伯宜的秀才被革、永久取消考试资格,这应验了鲁迅太祖母的话:“这下家要败了!”(鲁迅的太祖母戴氏反对儿子周介孚做官)鲁迅因此而家道中落。,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母亲鲁瑞,家庭中的许多事件给他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如:

5、祖父娶妾(二妻三妾),既增加了家庭矛盾,妻妾也不幸,是主奴关系。祖父下大狱后,父亲酗酒生病,脾气暴躁,鲁迅多次出入当铺和药铺。在被侮辱、受歧视的环境里,鲁迅深感世态的炎凉、社会的冷酷。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更早地承受到家庭的重压。,鲁迅的外婆家在安桥头村,他少年时经常随母到外婆家,并与安桥头的农民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先生的社戏一文就是以这段生活为素材写就的。,鲁迅幼年时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涉猎了这个的许多古籍,但他非常喜爱民间艺术,尤其对绘画有更深的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喜欢杂览,读了许多野史、笔记,培育了他研究历史的兴趣,一些乡邦先贤的富于反抗的思想和爱国精神对他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小时

6、常随母亲去安桥头的外祖母家,从而熟悉农村社会,和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闰土、长妈妈等,鲁迅都寄以了深刻的同情。,因此,鲁迅没有走过去士大夫子弟的老路:经商或做官,他选择了到新学校去读书之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多学习科学技术,改革社会,报效祖国。 1898年,18岁的他,告别了母亲,考取了免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2)青年时代。 1898年(17岁)到南京求学期间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江南水师学堂是当时洋务派创办的。原以为该学校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却不料这学校仍然延续旧制,把过去学校的“读书应举做官”稍加改变,成为“读

7、书候补做官”。英语等课程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这与鲁迅的理想和要求相距甚远。只读了半年,鲁迅便转学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铁路学堂。,“江南水师堂”一角,在这里,鲁迅接触到西方的一些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围绕着开矿,学校开设了地学(地质)、金石(矿务)、地理、算学、历史、生理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在这里读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即进化论理论。该书中阐述的是“天道变化,不主故常”的唯物主义科学,它打破了“神造物论”,冲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旧传统观念。它提出了“生存竞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鲁迅由此规律就联想起,中国在竞争剧烈的世界上的命运。只有走强国之路,中华

8、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抱定“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这一年,正好发生了康有为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鲁迅常常看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受到“维新图强”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读了4年,鲁迅毕业了。在“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到外国”的流行思想影响下,他选择了出国留学之路。1902年,他考取了官费留学,东渡到日本。先进了预备学校,他积极参与海外革命党人的反清爱国运动,第二年就剪了头上的长辫子。他摄影留念,作了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其后,他撰写了斯巴达之魂、说镭、中国地质略论、中国矿产志等论文,还翻译了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北极探险记等

9、。他这时走的是科学救国之路。要用自己所学的“专长”,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之后,他在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原因时,发现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发端是“西方医学”。要发展国家、民族的经济,先要使国民有强健的身体。当时,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加之鲁迅父亲生病被庸医所误,这就促使他决心转向医学的学习。在弘文学院结业后,他进了仙台的医科专门学校。,(3)日本留学。1902年(21岁)到日本学医,想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1906年,受到“幻灯片”事件的影响,其中,茁壮而麻木的“看客”给他留下了终身不灭的印象,遂“弃医从文”,立志改变人的精神,致力于批判国民性。,在与许寿裳、周作人等筹办新

10、生杂志因经费等原因而失败后,一方面翻译外国小说,与周作人合译有域外小说集(1、2),一方面介绍西方的哲学、文学思想,著有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4)回国“幻灭”。1909年(28岁)回国,在浙江当中学教员,讲授化学、生物学等课程。1911年开始小说创作,最早的作品是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怀旧。1912年应邀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后随部赴北京,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袁世凯复辟后,陷入幻灭,沉没于古籍。,(5)排遣寂寞。1917年,当风行一时的新青年大张旗鼓地发起“文学革命”时,鲁迅仍未能改变自己颓唐的心情,仍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以排遣自

11、己内心的寂寞。正是在这种寂寞的心情中,应新文学朋友们的邀请,几乎是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白话散文的创作。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918年发表时,他已近“不惑之年”。,初至京时鲁迅居住的绍兴会馆,兄弟失和,棣华增映,(6)彷徨之路。在1925年前后的“女师大事件”和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受到极大的震动与挫折。1926年离开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北京,也再没有任过官职。先是去厦门,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后到广州(1927年1月),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再到上海(同年9月),直至病逝。,(7)文艺论争。自新文学诞生以来,新旧文学之间和新文学内部一直论争不断,而在鲁迅的有

12、生之年,这些论争大都与鲁迅有关。比如,与郭沫若等展开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鲁迅称郭沫若为“才子+流氓”;与梁实秋展开的关于“人性论”的论争,鲁迅称梁实秋为“资本家的乏走狗”; 在关于“京派”与“海派”的论争,鲁迅称“京派”近官,是官的帮闲,“海派”近商,是商的帮忙。,2关于鲁迅的作品,鲁迅从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开始,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 (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第一篇: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前三篇:狂人日

13、记、孔乙己、药,也是他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末一篇:社戏作于1922年。,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第一篇:祝福作于1924年。末一篇:离婚作于1925年,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中,作于1925年的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C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其中,补天原名不周山。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D主要知识分子形象:狂人(狂人日记)、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涓生、子君(伤逝)、陈士成(白光)、孔乙己(孔乙己

14、)、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E主要农民形象:阿Q(阿Q正传)、祥林嫂(祝福)、单四嫂子(明天)、爱姑(离婚)、七斤(风波)、闰土(故乡)等。,F“看 / 被看”模式的主要作品:示众、药、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祝福、长明灯、铸剑、理水、采薇等。,(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A野草: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 B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 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出版,与许广平的通信。,

15、(3)16部杂文集。热风(1925)、华盖集(1926)、坟(1927)、华盖集续编(1927)、而已集(1928)、三闲集(1932)、二心集(1932)、伪自由书(1933)、南腔北调集(1934)、准风月谈(1934)、集外集(1935)、花边文学(1936)、且介亭杂文(1937)、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集外集拾遗。,这些杂文集的命名,有的具有连续性,如华盖集与其“续编”,且介亭杂文与其“二集”和“末编”, 集外集与其“拾遗”,还有的具有对称性,如华盖集与而已集,三闲集与二心集,伪自由书与准风月谈。 了解了其命名特点,可以便于熟悉和掌握。,在中学,我们

16、都已经接触过许多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创作伟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初步的了解。鲁迅的确是我们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精神重建的思想动力源,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我们学中文的,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应当多读一点鲁迅。,在我们的教材中,开头一章就是讲鲁迅的。其中针对目前社会上包括学术界某些试图颠覆鲁迅的观点,提出四个问题来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鲁迅在对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第二个问题是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第三个问题是鲁迅对现代文化转型有那些思考值得我们今天注意?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呐喊彷徨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鲁迅的呐喊与彷徨 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一、鲁迅小说阅读中可

17、能出现的“隔”及其原因分析。 现在有一种现象:文学史和许多评论给鲁迅的评价很高,但是我们年轻的读者读起鲁迅的小说来,难免有一种“隔”。主要是时代的隔膜,对鲁迅小说所写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容易理解;也可能不习惯鲁迅那种冷峻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的特异风格。,鲁迅的这些小说发表得早,那时刚提倡用白话来创作,所以有时会有一点文白夹杂的情况,今天我们读起来不觉得那么顺畅。这也可能会造成“隔”。不过我愿意提醒大家:属于经典的东西,往往有阅读的距离,包括时代的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隔膜,我们也可能不那么喜欢,但需要理解并尽可能进入。,在西方的大学,要求学生都必须读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莎士比亚,等等,当然

18、也会有“距离”,青年学生会感到“隔”。惟其是经典,才需要不断超越理解上的“隔”,去逐步深入堂奥,取法乎上,总会有所得。,我们在中学,都已经学过鲁迅一些作品,包括小说的代表作。但我们对鲁迅小说有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呢?应当如何理解鲁迅小说的文学史地位?这里不打算全面介绍,而围绕我们学习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提供几点参考。,惟其是经典,才需要不断超越理解上的“隔”,去逐步深入堂奥,取法乎上,总会有所得。,二、阅读中如何把握鲁迅小说的基本主题和创作基调。,通常都认为鲁迅的呐喊彷徨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这是总的概括。如果要归纳主题,这两本小说大致体现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19、。有两篇作品是可以作为“纲”来读的,那就是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两篇都写了带象征意味的“狂人”,也都是“狂”中有醒,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叛逆反抗之声。,狂人日记是怎样表现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的。,我们已经知道,文学革命开始时,鲁迅正躲在北京的绍兴会馆抄古碑,对传统文化有许多自己的心得,他这时应新青年同仁之邀并答应写作小说,一方面含有应和“前驱”之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排遣自己心中的寂寞,而狂人日记就是鲁迅这时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因此,直接地表达了鲁迅积压了多时的对传统的愤闷,也最能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通过狂人之口,说出了中国历史的本质:吃人,把中国的

20、历史和中国的文明比喻为“吃人的筵度”,而传统中国也就成了“安排人肉筵度的厨房”。能说出当时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话,这种人也只能是“狂人”。,指责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原因与误解。,近十多年来,之所以会出现对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指责,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是因为“五四”时期的鲁迅对传统确实是采取全面而彻底的否定态度的,也就是说,确实是“全盘否定”的,所以我们说,这些指责从表面上不无根据;,另一方面,这些指责者并没有历史地看待鲁迅,并没有理解鲁迅在否定传统时的“语境”和真正用意,也没有真正认识鲁迅,只看到了鲁迅对传统进行的批判,而没看到鲁迅对传统的“价值重估”。而后

21、一方面也正是产生误解的原因。,鲁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拓展所作的工作。,对于鲁迅所作的这些工作,可以重点掌握教材第78页中所介绍的内容,如果同学们自己还有新的补充当然更好。但是,在这里,我们提出这一学习要点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要大家重视并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说鲁迅对传统确实是“全盘否定”的,但又不应当简单的断言鲁迅就是“全盘否定传统”的。,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这方面可以重点阅读药、风波和阿Q 正传等篇。应当注意鲁迅通过他的文学的想象所深刻地表达的那种沉重的失望,特别是对国民性弊病的忧虑和批判。,建议大家把示众这个相对不大出名的短篇也作为“纲”来读,其中所写的

22、麻木愚昧的“看客”,也带有象征性,并在鲁迅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阿Q正传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性。,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是从狂人日记开始的,狂人的所见所闻其实都是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但是,以批判国民性为主要创作目的的作品,则当推他的这部代表作。,狂人日记虽然如惊天霹雳,振聋发聩,人们还只是目瞪口呆,而阿Q正传虽然不急不躁,娓娓道来,而且充满喜剧色彩,但是,在报上刚开始连载不久,人们就开始惶惶不安,这种不安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现在出现的对鲁迅“丑化”中国的指责。,所以,要理解阿Q正传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性,除了应知道鲁迅在这部作品中是怎样批判国民性的(如精神胜利法和“革命”理想,以及总

23、是摆“先前阔”和以丑为美的心理模式等),还应能够说明鲁迅是否丑化了中国人。,鲁迅批判国民性的苦心和特色。,教材中一再强调,“重要的是理解鲁迅的用心”,“读鲁迅最好还是顾及一点历史,特别要了解鲁迅毕生从事国民性批判的苦心”。而这个用心和苦心,就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或者说是通过揭露和批判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找出民族衰败的病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找出路。,而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要特色,则在于在批判的同时又总是深沉地思考着民族的处境和命运。在教材第10页上,特别就小说示众对“看客”心态的揭示,来说明鲁迅批判国民性的苦心和特色。,鲁迅批判国民性思想的形成。,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可以做博士生论文

24、的题目,我们不可能作全面的要求。但我们希望大家能从两个方面作一些必要的了解。 一是鲁迅批判国民性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重点了解鲁迅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看/被看”模式的形成,可以从鲁迅在日本期间的“弃医从文”变化开始梳理; 二是在鲁迅的批判国民性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哪些外国作家和学者的影响,这在教材第12页中有一些介绍。,第三方面是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从孔乙己、在酒搂上、肥皂,到伤逝,都围绕这方面的主题。应注意鲁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与表现,也有其独特的视点,带更多的批判性省思,这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相比也更为深刻。,提要:鲁迅小说的三个基本主题和创作基调,1,对封建制度和礼

25、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2,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3,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忧愤深广”,对三方面主题的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呐喊彷徨的大致内容,理解为何说鲁迅的小说体现了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要求。但具体到各篇作品,其主题内涵也各具特色,应有更细致深入的分析。而且,更重要的,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主题概括,要考察鲁迅观察、思考与表现这些主题内容的独特角度和独到的眼光,或者说他的创作视点。,不要想当然地以为鲁迅既然是旗手,是战士,是“听将令”的,他的创作就紧密配合五四时期革新运动的中心。事实上,我们发现,鲁迅并非直

26、接“配合”五四运动,而且和五四时期大多数作品那种感伤或激进的格调相比,鲁迅是显得那样深沉蕴籍,别具一格。鲁迅自己曾经用“忧愤深广” 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我认为这就是鲁迅小说创作的基调。这很值得我们琢磨,品味,也许好好体会这“忧愤深广”,才能真正进入鲁迅的文学世界,也才能更好地领略呐喊彷徨的基本特色。,提要:鲁迅观察、思考与表现这些主题内容的独特角度和独到的眼光 忧愤深广:呐喊彷徨的基本特色,四、呐喊自序的分析。,大家读一读鲁迅的呐喊自序。鲁迅在这篇序文中虽然也讲到,他的呐喊几声,是“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掸于前驱”;但同时又表明他写作时心情很坏,正躲在S 会馆里抄古

27、碑,写小说也是为着排遣“苦的寂寞”。和五四前后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不乐观,不激进,甚至有些消沉,但却是更冷静,更清醒,更有深入的体察和思考。这就形成了他作品中特有的“忧愤深广”的底色。,鲁迅是精神界的战士,但读他的小说,会发现鲁迅并非简单地“听将令”,冲锋陷阵,也没有正面去表现新文化运动,或者诠析革命。他更关注和极力要表现的是社会变动和文化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扰和出路等问题。他的“忧”、他的“愤”,都和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所毒害所束缚的国民性病苦有关,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与焦虑有关。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是这个意思。,有人说,鲁迅作品的蕴籍深邃并不大能适合青年,而更适合有生活

28、历练的中年人。这特点明显区别于五四当年浪漫感伤或暴躁凌厉的文坛空气。所以现在我们年轻的读者要领会鲁迅的小说,的确也要调整一下阅读心态,多少知道一些鲁迅当年创作的背景,并努力顺着作品“忧愤深广”的格调,去理解其独特的艺术世界。 提要:从呐喊看自序忧愤深广,五、鲁迅在那些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的突破,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首先是题材的变革。鲁迅突破了传统小说过分追求离奇情节、非凡人物的偏向,而转向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真相,写“几乎无事”的悲剧,从中显示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呐喊彷徨中的大多数作品,取材都是现实中常见的事,普通的人,是日常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不过的生活。如果不是

29、从文学史变迁的角度,这一点可能并不引起我们格外的注意,因为取材普通人和日常事的作品,现在大家见得多了。但是放到五四时期,与传统小说比较,就会发现从鲁迅开始的这种题材的变革,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因为传统小说历来都追求奇特、曲折的情节,讲求传奇性和故事性,所谓无巧不成书。,小说中的人物,也大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者神仙鬼怪,总之,极少是普通平凡的角色。如今古奇观呀,聊斋志异呀,全都是“奇”呀“异”的。三国、水浒、西游,都跟说书话本有关,都为了吸引人听故事,要制造些非凡的人物和传奇。这类作品当然也有其艺术的特点,长于娱乐性,但比较远离现实。,所以象鲁迅那样的取材和写法,显然也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

30、体式,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手法,是对传统写法非常自觉的、大胆的突破,带有先锋的性质,旧式的阅读习惯还不容易接受。但当时也已经有人注意并高度评价鲁迅这种大胆的创新。,有论者就这样评说:平常爱读美满的团圆 ,或惊奇的冒险,或英雄伟绩的谁也不会愿意读呐喊。那里面有的只是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你天天在屋子里在街上遇见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自己。然而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偏是这些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里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平凡不等于平庸,关键在于有无思想的烛照,有无独特的艺术眼光。如果光是取材的现实与平凡,而没有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构思,也还不足于形成鲁迅的特色。 呐喊彷徨极大的魅力,还在于偏是从普通平

31、凡的人事中,发现和体悟那“一切的永久的悲哀”。这就是所谓艺术的陌生化。,作家通过他的作品的描写,让读者从新打量自己所熟悉的,甚至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已经有些麻木的生活,获得某种新的体验和想象。本来大家很熟悉很普通的人事,经过鲁迅的感觉和构思,就不一样了,变得沉重了,要从新思考了。,他借“狂人”之眼,发现几千年来国人一直在骄傲的历史,竟然到处都写满了“吃人”;如孔乙己,一个穷酸潦倒的旧式书生,在他所处那个年代是顶普通不过的角色,他的经历也非常平凡,“故事性”并不强,其实鲁迅不止是写一个书生的潦倒,而是通过孔乙己周围的“看客”,来写世态炎凉,人心隔膜。,那么这个“发现”就比孔乙己本身的遭遇更令人震惊,

32、令人悲哀;象子君、涓生这样的青年,冲破家庭的束缚,争取个人自由,在五四时期是很时兴的并且是合理的行为,五四以后许多新式作家写青年的反抗,都是如何坚决冲破家庭束缚,循着各自的个性解放,而走向社会,谋求幸福。这几乎是一种公式。,鲁迅却怀疑其现实的可行性,子君、涓生的悲剧决不只是个别人的遭遇,反映了时代性的困境,并看到浪漫背后的社会悲剧;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鲁迅就是这样,题材平凡,发掘很深,并总是有独特的令人震惊的发现。大家可能有这种体会,读鲁迅的小说可能会很累,原因之一就是鲁迅这种沉重的思想发现,总是缠绕着你,使你不可能再象读传统的传奇小说那样隔岸观火,可以放松,而一定会有切身的体验,要去从新感

33、觉和思考生活。,又由于鲁迅的发现太透彻,往往带着悲悯与同情,从现实的人事中感悟到人性、人生等带哲理性、超越性的命题,作品总弥漫着现实的可能又是永久的悲哀,当然也就让人的阅读不会轻松。,正是从鲁迅这里开始,中国小说从那种过分追求传奇性和非凡人事的偏向中,转为描写普通人事和社会真相,“奇特的悲剧”让位于“无事的悲剧”。这种转型是现代化的变革。,提要:1,题材的变革 一切的永久的悲哀 题材平凡,发掘很深,总是有独特的令人震惊的发现。,第二,鲁迅小说对传统的突破,又表现在揭示灵魂的深。,我们知道,传统小说如前所说比较注重曲折的情节和非凡的人事,注重传奇性,注重讲史与教化,因此一般都比较类型化,不善于人

34、物的心理刻划。象红楼梦这样有比较细腻的心理描写的作品是绝无仅有的。鲁迅小说则正好在这方面突破,非常重视写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国民精神上的病苦。,鲁迅也说,他写小说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国人有病久矣,都麻木了,昏昏然不知危殆。鲁迅用小说来指陈病况,恢复对于病苦的感觉,好下决心去诊治。鲁迅既然想用小说来改造国民性,揭示国民的灵魂,因此他在写下层社会的病苦与不幸时,着力点就不是政治上经济上如何受压迫,而主要是精神上如何受压制遭毒害,是灵魂的麻木愚昧。,鲁迅的小说即使揭示了阶级的压迫,那主要也是精神上而并非经济上的压迫。显著的例子是祝福中的祥林嫂,她逃难到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当然也是受到剥削的

35、,但并没有写到物质生活上如何贫苦,相反,到了鲁家反而白了胖了,然而精神上却一步步滑入地狱。对于下层人民的苦痛,鲁迅并没有开药方。他的小说一般都没有指明什么出路,如革命呀,运动呀什么的。,鲁迅更关注的,是勾画出国人的灵魂,深掘精神上心理上的病苦。前面讲过的对传统的尖锐批判,以及对病态国民性入骨的分析,都贯彻在小说创中了。阿Q 正传所写的精神胜利法,那种麻木、愚昧的奴隶性格,生活中是普遍的存在,鲁迅却作了极为深入的挖掘,揭出自大背后的自卑,其实也是对一种普泛性的社会心理的深度剖析,如鲁迅自己所说,是为了写出国民的灵魂。鲁迅的本事总是在心理常态中看到精神的病态。,显著的例子是离婚中的爱姑,她那种似乎

36、在勇敢地反封建的叛逆性格,可能会得到许多评论家的欣赏,然而鲁迅却偏写出了其反抗背后的灵魂的软弱,那种骨子里的奴性,也由此可见旧礼教对人的精神钳制之深。肥皂写道学家四铭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一次精神出轨,一般可以认为这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其实同时又是对情欲方面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其中对意识和潜意识心理矛盾的刻画,就用了深度的精神分析。,类似这样注重写灵魂,注重揭示心理之深的表现,是小说向现代转型的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鲁迅起了这个头,从这方面也突破了传统的写法,并对后来小说的创作有极大的示范与影响。,提要: 2,鲁迅小说对传统的突破,又表现在揭示灵魂的深。 不是政治上经济上如何受压迫,

37、而主要是精神上如何受压制遭毒害,是灵魂的麻木愚昧。,五四提倡现实主义,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那是一个青春冲动的年代,一般作家都更多倾向于追求浪漫主义的方法。即使是“为人生”的作家,也缺少真正的写实的精神。独有鲁迅采取的是清醒而严酷的现实主义,真正毫不掩饰地直面人生,揭示病苦,刻划灵魂,决不违背生活的逻辑,不搞光明的尾巴。这和传统文学中常见的大团圆、十景病等自觉不自觉粉饰人生的做法,划清了界限。鲁迅最反感大团圆。他看中红楼梦的写实精神,指出其好处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鲁迅在论睁了眼看等文中,明确提出反对瞒和骗的传统,号召作家冲破传统手法,真诚地大胆地看取人生。这就决定了鲁迅小说的一种特点

38、:清醒的严酷的现实主义。然而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又是开放的,可以容纳其他多种艺术手段的。,鲁迅是极富创造力的作家,他不会停留于单一的创作方法,而总是广泛吸取外国现代小说的经验,大胆融汇试验和创新,以意役法,变幻无穷。如狂人日记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主义的手法运用。药、长明灯、白光等等,或写印象,写心理,写变态,都有多种艺术方法的使用。,鲁迅的现实主义是基本的,又是开放的,同时容纳了包括象征派、印象派等多种手法。正因为这样,鲁迅为后来的现代小说开创了多种艺术试验的源头。这一点,也是对传统的重大突破。,提要:,3,鲁迅创建了一种开放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清醒而严酷的现实主义,第四,要注意鲁迅小说艺术

39、格局和语言方面的突破与创新。,我国传统小说基本上是勾栏瓦舍讲故事发展起来的,与传记和讲史也有关,比较注重全过程的叙述,讲求故事性,有头有尾,好比是盆景。即使是短篇,也要有完整过程的故事,如聊斋志异就是如此,哪怕几百字也可能浓缩了一个长篇的内容,足够拍个电视连续剧。这种格局当然有自己的特点,但比较单一,也不大能深入揭示生活,尤其是心理刻画。所以鲁迅的短篇基本上不再采用这种传统的格式,而创造了各种不同的的格式,适应不同内容的表现。,从结构看,有三分之二是采用了“横切面”的方式,即选取几个细节或生活场面,连缀起来表现。其余的有些也有相对完整的故事,但也不再象传统的小说那样浓缩情节,而是打破时空的顺序

40、,按内容表现的需要去剪接场景和细节。,叙述角度也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不再局限于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而尝试了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双线结构(如药)、反讽结构(如狂人日记)、以及抒情独白体(如伤逝)、类散文体(如故乡)、类独幕剧体(如风波),等等多种体式和手法。,鲁迅小说有诗一样单纯的韵味,却又精粹、凝练、含蓄、警拔,可以反复欣赏,越读越有味。由于鲁迅能独立地按照其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自己的艺术个性去进行灵活的艺术熔裁,小说的体式手法不断有新创造。,茅盾早在1923年所写读呐喊中就评论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莫不

41、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许多人们上去试验”。,象鲁迅这样以不多的短篇而赢的如此巨大的文学声誉的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中国现代小说从鲁迅这里开始,又在鲁迅这里成熟,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提要:,4,鲁迅小说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叙述角度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 诗一样单纯的韵味,却又精粹、凝练、含蓄、警拔,阿正传及鲁迅的创作艺术,苏雪林,谁都知道鲁迅是新文学界的老资格,过去十年内曾执过文坛牛耳,用不着我再来介绍。关于他作品的批评,虽不说汗牛充栋,着实也出过几本册子,更用不着我再来饶舌。不过好书不厌百回读,好文字也不厌百回评,只要各人有各人自己的意见,就

42、说浅薄,也不妨倾吐一下。,闲话少说,我现在就来着手我的评论。鲁迅的创作小说并不多,呐喊和彷徨是他五四时代到于今的收获。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中国文学史占到永久的地位了。他的呐喊出版于1922年,共收文字14篇,其中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体裁属于杂感;兔和猫,鸭的喜剧体裁属于小品;惟风波,阿正传才得称为真正的短篇小说。,在这14篇文字中,阿正传可算是鲁迅的代表作。听说已经翻译为好几国文字,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博得不少国际的光荣。最早批评这批文字的人有周作人、胡适、陈西滢、沈雁冰等。又有人将它编成戏剧。现在“阿”二字还说在人们口头,写在人们笔下,评论文字若着意收集起来,不下数百则。自新文

43、学发生以来像阿正传魔力之大的,还找不出第二例子呢。,阿正传这样打动人心,这样倾倒一世,究竟是什么缘故?说是为了它描写一个乡下无赖汉写得太像了么,这样文字现在也有,何以偏让它出名?说是文笔轻松滑稽,令人发笑么,为什么人们不去读笑林广记,偏偏爱读阿正传?告诉你理由吧,阿正传不单单以刻画乡下无赖汉为能事,其中实影射中国民族普遍的劣根性。,阿正传也不单单教人笑,其中实包蕴着一种严肃的意义。阿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的劣根性论者已多,但从没有具体的介绍。因为这篇文字涵义深广,譬喻灵活,指实一端而遗其余固不可,刻舟胶柱将活的变成死的尤其不可。所以无人愿意尝试。但这篇文字如此脍炙人口,到今没有具体的解释,究竟有些

44、闷人。这就是我现在不揣冒昧写这一篇阿正传讲义的动机。,我认为阿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的劣根性,种类虽多,荦荦大端,则有下列数种:,一、卑怯 阿是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薄。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徐旭生与鲁迅讨论中国人的民族性,结果说中国人的大毛病是听天任命与中庸,这毛病大约是由惰性而来的。鲁迅回答他道;这不是由于惰性,是由于卑怯性。“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自慰,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

45、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记得周作人也曾说过张献忠在四川杀人数百万,满洲人一箭,便使他躲入道旁荆棘中。,又见最近独立评论发表谭嗣同北游访学记,引钱尺岑的话云:“魏军赴甘遇强回辄败,适西宁有降已半年之老弱妇女,西宁镇邓增至一旦尽杀之,悉括其衣服器皿。凡万余人虽数月小孩无一得免者此等事无论何国皆无之,即土番野蛮亦尚不至此。”又说:“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气象。本地人言发匪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彼叛军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遂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谭氏于结局又发议论道:“由此观之,幸而中国

46、兵之不强也。使如英、法,外国尚有遗种乎?故西人之压制中国者,实上天仁爱之心使然也,准回部之事已可鉴也。 他这话似太过分,但我们若了解作者下笔时感觉如何沉痛,就可以原谅他了。,二、精神胜利法,阿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中国人的精神胜利法发明固然很早,后来与异族周旋失败,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这里我可以举出许多历史例子来:一代民族代表人受异族迫害之酷毒莫过于宋,而精神胜利法也以宋以后为盛。宋太宗是亲征辽人中了辽人的箭而崩的。,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后,转徙沙漠中,极受人世不堪之苦。元朝杨琏真珈发掘南宋

47、会稽诸陵,窃取珍宝。以诸帝后的骨殖,杂牛马骨筑白塔而埋之,并截取理宗顶骨为饮器。这对于中国民族侮辱真太大了,所以那时宋遗民莫不引为最切齿的深仇,最痛心的纪念,与元人几有不共戴天之概。但他们实在不能用实力来报复,只好先造一个“冬青树“的传说,后造一个元顺帝为宋末帝瀛国公血胤的传说来安慰自己。,到了清初,则初叶诸帝几乎无一不出于汉种。故老相传顺治是关东猎人王某的儿子,系清太宗妃子与王某私通而生的。雍正是卫大胖子的儿子,清圣祖微行悦卫妾之貌迎入宫,而不知她已有了身孕。乾隆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乾隆南巡,驻跸陈家安澜园,得知其事,想恢复汉代衣冠,幸太后力阻不果。所以前人清宫词有“衣冠汉制终难复,空向安澜

48、驻翠蕤”之句。,想不到战国吕不韦以吕易嬴的故事,这时竟成这样广遍的复写。无论宫闱深秘,外人不易知闻,即以血统换易之巧而论,也太远于情理。但我们老祖宗为什么要造这种谣言呢。我想无非为了这种谣言一面既可以快意于异族统治者帷薄之羞,一面又可以自欺欺人地缓和自己失败的创痛而已。,其情固有可原,其事则未免太可笑了吧!又如同治间清庭与英国争持一件什么国体问题,御史吴可读上疏,劝朝庭不必坚执,大意说外国人为夷狄之民与禽兽无别,我们人类和禽兽相争,胜固不足为荣,败亦不足为辱云云。又如樊增祥彩云曲叙及英后维多利亚有句道:“河上蛟龙尽外孙,虏中鹦鹉称天后。”这虽然故意拿国人所轻视的武则天来比她,但还可恕。,到赛金

49、花与英后合摄影片时,(照赛金花自述同座摄影者为英国维后之女,即德国皇后。见金东雷赛金花访问记。樊诗盖误用其事。)又道:“谁知坤媪河山貌,却与杨枝一例看。”以中国传统观念看来,则轻薄得实不成话。如果当时把这首诗翻译到英国去,无疑地要引起严重外交问题的。这些旧式文士在文字间讨人一点便宜,沾沾自得,以为足以洗涤丧师失地的耻辱而有余,而不知实际上已把中国民族的尊严丢尽。因为这与上文所引那些例子都属于最卑劣的阿式精神胜利法。,三、善于投机,阿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革命,阿看得眼热,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了。但阿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于革命意义,实丝毫没

50、有了解。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好让他满门抄斩。,华盖集忽然想到那一条道:“中国人都是伶俐人,也都明白中国虽完,自己决不会吃苦的;因为都变出合式的态度来这流人是永远胜利的,大约也将永远存在。在中国唯有他们最适于生存,而他们生存的时候,中国便永远免不了反复着先前的命运。”善于投机似乎成为中国民族劣根性之一,不惟明清之末如此,现在又何尝不如此。每次革命起来,最先附和的总是从前反革命最出力的人,而后来革命事业便逐渐腐化于这些病菌滋生之中。,不过我们诊断这种民族劣根性,要看它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先天的便无可救药;是后天的则还有拔除的希望。照我个人意见,这种劣根性似乎同

51、精神胜利法一样,与异族长久的统治大有关系。中国自西晋以后,或半部或全部轮流屈服于异族铁蹄之下,由五胡十六国,到辽金元清,我们做人家奴隶大约也有了一千多年吧。当异族侵掠进来时,我们种族中间那些忠愤激烈,有节概,有血气的人,不是慷慨死敌,就举室自焚了;而那些贪生无耻,迎合取巧之徒,反多得生存传种的机会。天演公例是优胜劣败。而我们恰得其反。,经过千余年的淘汰作用,我们民族就不知不觉变成现在的模样。不但战争时期而已,异族统治时期,对待汉人手段都异常严厉,这一千多年中血腥的记录,怨毒的纪念,影响中华民族品性之低降,尤其异常之大。美国亨丁顿(Ellsworth? Huntington)著了一部种族的品性(

52、Thecharacter of Races)里面有几章专门讨论中华民族的品性,经吾国潘光旦译为中文,改名自然淘汰与中华民族性。亨丁顿的意思:中华民族智力之退化,自私自利心肠之特别发达,与“染指”习惯之牢不可破,都与那连续不断的水灾旱灾所引起的饥馑有关系。,同样我说,这种原则也可以应用在长久的异族统治上面的。比较久远了的例子,暂不用提,以前清而论:入关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实行剃发令时杀戮之惨;以及后来满汉种族歧视之深,政治上种种待遇之不平等,都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尽。最可恨的,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九次文字大狱,其刻毒惨酷,暗无天日,虽九幽十八层地狱不是过。我们今日读这些记录,还不觉为之

53、发指皆裂,我们祖宗当时宛转吟呻于刀山剑狱铁床油鼎之中,其痛苦又将何苦!又如他们强迫遗老出仕,开博学鸿词科,收罗不肯入网的名流。施行精神上的强奸之后,又列其姓名于“贰臣传”,不齿之于衣冠之伦。,凡此种种毒辣手段,无非想把汉人的民族意识,彻底消灭,汉人独立的人格,完全摧毁,使汉人知道自己不过是命定的:“奴才的奴才”,除了向主人摇摇尾巴,乞取一点他们吃得不要的残羹冷炙以外,什么地位,学问,品格,气节,都不配谈。汉人渐渐也就明白异族统治者的用意,果然都以“奴才”自居,终日歌功颂德,献媚乞怜,只求保留最低限度的生存权利。起初不过装装外表,后来习惯成自然,心理也变成奴才的了。奴才与主人的关系不过建立在衣食

54、上,中间并无何等真实的情谊,一个主人倒了,不妨再去投靠另外一个。,所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大英大法大德大日本的顺民旗立刻满街招展;辛亥革命起时,仅有陆钟琦、黄忠诰几个书呆子死难,封疆大吏平日自称深受国恩,誓必肝脑涂地以报的,逃得比谁还快,甚至于位至督抚之人可以一转而为民军都督。满洲政府300年的摧残士气,今日自食其报,固然大快人心,但我们这份民族品格堕落的帐,又向谁去计算?,有人见清室全盛时武功之奕赫,疆土之扩张,学术之昌明,文艺之发达,每啧啧叹羡,引为美谈,以为跨唐轶汉,足称中国历史的光荣。而不知这一点光荣的代价,是三百年的统治权,成河的奴隶血泪和成山的奴隶骸骨,还有无论什么都换不来的整个中

55、国民族的高贵的品格!,四、夸大狂与自尊癖,阿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但为了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未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了”。中国人以前动不动自称其国为数千年声明文物之邦,自己是轩辕华胄,神明贵种,视西洋人为野蛮民族,毫无文化可言。及屡遭挫败,则又说西洋人所恃的不过船坚炮利而已,所有的不过声光化电而已,谈到礼教伦常则何能及我们万分之一?,甚至于饱受西洋教育的辜鸿铭还说中国人随地吐痰和娶妾制度是一种精神文明。这何异于阿将自己头上的癞头疮疤当做高尚光荣的符号,当别人嘲笑

56、他时就说“你还不配”呢?现在大部分的青年鄙视西洋文化,以为那是陈旧的腐化的,而且不久即将崩溃的资本主义文化而不屑加以一顾的一种态度,也由夸大与自尊癖性而来,不过变换一种方式出现而已。,具有夸大与自尊癖性的人,也最容易变成过分的谦逊,与自轻自贱。阿被未庄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认为“人打畜生”时,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中国人固自以为文化高于一切,鄙视别国为夷狄之邦。但当那些夷狄之邦打进来时,平日傲慢的态度,便会立刻完全改变。,宋代三朝北盟汇编以及靖康纪闻那一类史料,所记当日宋君臣向强敌乞哀时诚惶诚恐的神情,宛转悲鸣的口气,真有些使读者读不下去。他们只求金人允许他们

57、小朝廷残喘之苟延,允许他们身家性命富贵利禄之保全,称侄可以,称臣可以,岁献贡币可以,下殿受书可以,甚至表演什么意想不到的卑躬屈节的丑态都可以。这毛病自古已然,于今为烈,我也不愿意再说了。,有些学者看见历史上僵尸屡次出现,觉得中国民族太不长进而灰心。有些学者看见八股,律诗,小脚,太监,板子夹棍的法庭,地狱式的监狱,而说中国全盘文化的本质,原不高明,在世界文化中原来没有地位。他们说这话原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然而竟有许多人觉得中国民族是地球最下等的最无希望的民族,中国人只配替人家当奴隶,当马牛。中国不亡,实无天理!又有许多人觉得中国民族若不倚靠别的民族合作,永远不要想翻身。诸如此类的念头,日日萦回脑际

58、。从前太过于自信,现在又太不自信,这现象虽奇特,其实也可以拿上面所说的话来解释。,此外则“色情狂”,“萨满教式的卫道精神”,“多忌讳”,“狡猾”,“愚蠢”,“贪小利”,“喜欢凑热闹”,“糊涂昏愦”,“麻木不仁”,都切中中国民族的病根,作者以嬉笑之笔出之,其沉痛逾于怒骂。当阿正传用“巴人”笔名在北京晨报副镌发表时,有人在小说月报上表示对这篇文字的不满,他说阿不像真有其人,为的作者形容太过火了。,沈雁冰便替他辩护道:阿有否其人我不知道,但阿确乎处处可以遇见,我好像同他面熟得很。呀!我明白了。原来中国人个个都有阿气质。阿其实是中国人的典型。沈氏又道:我们不断地在社会各方面遇见“阿相”的人物,我们有时

59、自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体中也不免带有一些“阿相”的分子。,阿既代表着中国人气质,为整个中国民族的典型,所以最初发表时读者每疑阿就是指着他自己。现代评论涵卢(即高一涵)曾记他一个朋友初读阿正传时惴惴然,疑这篇文字出于某人手笔,阿的事迹样样都在对他讽刺。后来打听出来作者与他并不相识,这才释然。这类笑话记得西洋文学界也曾有过。像英国梅台斯(eredith)写自私者(The Egoist),他有一个朋友对他提出责问,说书中主人公威罗比先生正指着他。又如俄国冈察洛夫写奥勃洛摩夫,一时读者都觉自己血管里有着“奥勃洛摩夫”气质的存在。,阿正传可以与这两个故事一并流传为美谈了。但善做小说的人,既赋作品中人物以“

60、典型性”,同时也必赋之以“个性”,否则那人物便会流为一种公式主义,像中国旧剧里的脸谱一样。陈西滢说:“阿不但是一个Type,同时又是一个活泼泼的人,他大约可以同李逵、刘姥姥同垂不朽了。”(新文学以来十部著作)这就是说阿虽然是个典型人物,同时也是个个性人物。阿正传之所以在文坛获得绝大成功,其原因无非在此。,此外则狂人日记,风波,故乡,社戏,孔乙己均为精彩之作。狂人日记是一篇掊击旧礼教的半象征文章。发表后“吃人礼教”四字成为五四知识阶级的口头禅,其影响不能说不大。 鲁迅第二集小说为彷徨。共包含作品十篇。如祝福写村妇祥林嫂悲惨的命运,旧礼教及迷信思想之害。肥皂用嘲笑的态度,喜剧的写法,刻画道学先生的

61、变态性欲。弟兄写张沛君的假友爱。长明灯与狂人日记似系一个姊妹篇,写革命失败者的悲剧。在酒楼上则为感伤主义作品。示众写中国人喜欢看杀头的变态心理。还有幸福的家庭、伤逝等等不必细述。,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我们现在可以略为讨论。我以为他的小说艺术的特色虽富,最显明的仅有三点: 第一是用笔的深刻冷隽, 第二是句法的简洁峭拔, 第三是体裁的新颖独创。,有人说鲁迅是曾经学过医的,洞悉解剖的原理,所以常将这技术应用到文学上来。不过他解剖的对象不是人类的肉体,而是人类的心灵。他不管我们如何痛楚,如何想躲闪,只冷静地以一个熟练的手势,举起他那把锋利无比的解剖刀,对准我们魂灵深处的创痕,掩藏最力的弱点,直刺进去,

62、掏出血淋淋的病的症结,摆在显微镜下让大众观察。他最恨的是那些以道学先生自命的人,所以他描写脑筋简单的乡下人用笔每比较宽恕,一至写到阿正传里的赵太爷,祝福里的鲁四老爷,高老夫子里的高尔础,便针针见血,丝毫不肯容情了。,他写阿正传本来为了痛恶阿这类人,想淋漓尽致地将他的丑态形容一下。然而写到阿被枪毙时,我们觉得真正可恶的还是那些赵太爷,钱举人,把总老爷这一流土豪劣绅,阿不过做了他们的牺牲品罢了。周作人说,作者原意是想打倒阿的,谁知后来反倒将他扶起了。他认为这是鲁迅的失败。我觉得很有道理。,鲁迅之所以失败,就因他恨那些“上流人”太深的缘故。他对于那些“上流人”不但把他们清醒时的心灵状态,赤裸裸地给宣

63、布出来,便是在他们睡眠中意识已失去裁判时,还要将他们梦中的丑态或者这才是他们的真相披露给大家看。像弟兄那篇主人公张沛君,一听说他弟弟患了猩红热,便惊忧交集,寝食皆废,可见他平日对兄弟如何友爱。然而他在梦中则虐待他兄弟的遗孤,把平日隐藏着不敢表示的自私自利心思,一齐发泄出来了。,这虽然应用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梦的解释的原理来解剖张沛君的潜意识,但不是鲁迅,也写不得这样入木三分。又如肥皂里主人公四铭先生,看见街上一个侍奉祖母讨饭的十七八岁的女乞儿,便对她发生同情,,称赞她是孝女,想做诗文表彰她,以为世道人心之劝。不过他这举动,初则被含着醋意的太太骂破,继则被一丘之貉的卫道朋友笑穿,我们才知道道学

64、假面具下,原来藏着一团邪念。阿正传里的赵太爷因阿调戏他的女仆不许他再进门,但听见阿有贼赃出售,就不禁食指大动,自毁前约。,祝福里的鲁四老爷憎恶祥林嫂是寡妇,尤其憎恶她的再嫁,说这种人是伤风败俗的,但到底收留她,因为她会做活。因为笔法这样深刻,所以鲁迅文字天然带着浓烈的辛辣味。读着好像吃胡椒辣子,虽涕泪喷嚏齐来,却能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痛快感觉,一种神经久久郁闷麻木之后,由强烈刺激梳爬起来的轻松感觉。,但他的文字也不完全辛辣,有时写得很含蓄,以肥皂为例。他描写道学先生的变态性欲,旁敲侧击,笔笔生恣,所谓如参曹洞禅。不犯正位,钝根人学渠不得。又像风波里七斤嫂骂丈夫不该剪去辫子,八一嫂来劝,揭了她的短处

65、。她正没好气,恰值女儿来打岔,就骂她是“偷汉的小寡妇!”于是对方生气了,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作者始终没有将七斤嫂的这句话的用意说明,但他在事前闲闲着八一嫂“抱着伊两周岁的遗腹子”的一笔;事后又闲闲着“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的一笔,我们自然会感觉到那句骂话的重量了。,还有许多例子不及具引。总说一句,鲁迅从不肯将自己所要说的话,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只教你自己去想,想不透就怪你们自己太浅薄,他不负责。他文字的异常冷隽,他文字的富于幽默,好像谏果似的愈咀嚼愈有回味,都非寻常作家所能及。,鲁迅作品用字造句都经过千锤百炼,故具有简洁短峭的优点。他答北斗杂志问如何写创作小说,曾有这样的话:写完后至少

66、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吝惜。宁可将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不可将Sketch的材料拉长成小说。”记得古人作文有“惜墨如金”之说,鲁迅的“Sketch论”足与媲美。他文字的简洁真个做到了“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地步。,句法的短峭则如社戏:“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白光:“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他大吃一惊,耳朵边似乎敲了一声馨,只见七个头拖了小辫子在眼前晃,晃得满房,黑圈子也夹着跳舞。他坐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