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答案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56110768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宏观经济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答案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

2、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

3、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

4、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 27.5 = 40 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5、解答: (1)1998年名义GDP = 10010 + 2

5、001 + 5000.5 = 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5

6、)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6、解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 = 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 =300美元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 = 4000美元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2)最

7、终产品价值为2800 + 500 + 3000 = 6300美元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3)国民收入为6300 500 = 5800美元7、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

8、收入,则有BS=T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NNPT = 4300990 = 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DC= 33103000 = 310亿美元.8、解答:(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Dc = 41003800 = 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 ,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 = tg = BS,在这里,t代

9、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亿元(3)从GDP=c + i+ g + (x - m)中可知,政府支出g = 50003800200 - ( - 100 ) = 1100亿元9、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

10、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

11、入决定理论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5:假设消费者函数C=a + byd,税收函数T = To + ty,AD= c + + = a + + + b ( To) + b (1 - t)y,如图1-45所示.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时的需要线,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中的 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 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

12、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因此,所以 ,只要 不等于1或0,就有。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

13、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yo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o 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因而这时。3、解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4、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准备,因此,年轻人对退休人员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加.反之,退休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

14、总储蓄会下降,因为退休人员不储蓄,而消耗已有储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5、解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WL ,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尽管你比邻居长寿写,但两人年年都可能把年收入YL 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2)当你预计在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你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后结束生命,你的消费都应比他小.因为你每年的消费为C1=WL/NL1*YL;而你的邻居的消费如下:(A)当你的饿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她每年消费YL.显然她比你多消费.(B

15、)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她的消费为C2=WL/NL2*YL .而据题意, NL1 NL2, 显然就有C1 C2 ,即你比邻居少消费。6、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总是追求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在一生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社会保障系统等因素回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当一个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就回增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增大。7、解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所以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之和。其收入为30 + 60 + 90 = 180万美元.消

16、费则分为四个时期,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180 / 4 = 45万美元.将其与各期对照得;第一期: 负储蓄15万美元 ;第二期: 储蓄15万美元;第三期: 储蓄90 45 =45万美元第四期: 负储蓄45万美元(2)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45万美元,比第一期收入要大.现在假设该人受到流动性约束,则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30万美元。从第二期开始,假设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60 + 90) / 3 = 50万美元,小于第二 三期的收入.故流动性的假设对这几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 二, 三, 四期的消费为每期50万美元.(3)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1

17、3万美元,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后,显然还是小于其平稳消费水平(注意,此时平稳消费水平为45 + 13 / 4 = 48.25万美元,故该人将在第一期消费完全部外来财富13完美元,其消费为30 + 13 = 43 万美元第二 三 四期的消费如同第(2)小题的50万美元如果利用信贷市场,那么消费者每期消费48.25万美元.此时新增财富为13万美元仍完全用于第一期消费。当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时,在第一期,此时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大于其平稳消费水平45 + 23 / 4 =50.75;第二、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流动性约束的假设实际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将平稳的消费其全部收入

18、和外来财富.其消费为每期50.75万美元.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是这样被消费掉的;第一期50.75 30 = 20.75万美元;第二 三期为0;第四期为23 20.75 = 2.25万美元。8、解答:显然,后一个老太聪明些.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经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

19、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太更聪明些。9、解答:(1).由于消费者连续两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根据题中持久收入的形式公式,第2年的持久收入6000,则消费为c2 = 200 + 0.9yp2 = 200 + 0.96000 = 5600美元(2) 第3年的持久收入为:yp3 = 0.7 7000 + 0.3 6000 = 6700美元第3年的消费为:c3 = 200 + 0.9 yp3 = 200 + 0.9 6700 = 6230美元第4年的持久收入为:yp4 = 0.77000 + 0.3 7000 = 7000 美元第4年的消费为:c4

20、 = 200 + 0.9yp4 = 200 + 0.9 7000 = 6500美元由于以后一直持续在7000美元,杂第4年以后的持久收入也一直保持在7000美元,因而消费也一直保持在6500美元这一水平.(3)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持久收入公式代入消费函数,有:c = 200 + 0.9 * (0.7yd + 0.3 yd-1)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0.63长期消费边际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长期收入(持久收入)之间的关系,直接由消费函数可得到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 0.910、解答:(1) y=(100 + 50 ) / (1 0.8)= 750均衡收入(单位:

21、10亿美元,下同)c = 100 + 0.8750 = 700.消费s = y c = 750 700 = 50.储蓄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求:s = - a + (1 b )y = - 100 + 0.2750 = 50(2) 800 750 = 50 .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 (100 + 100 ) / ( 1 0.8 )= 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 (4)y=(100 + 50 )/ (1 0.9)= 1500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s = - a + (1 b )y = - 100 + (1 0.9 )1500 = 50.储蓄若投资增至100,则收

22、入y = (100 + 100) / (1 0.9 )= 2000,比原来1500增加500, (= 2000 1500 = 500)(5)消费函数从c = 100 + 0.8y变为c =100 + 0.9y以后,乘数从5 ( k = 1/ (1 0.8)= 5 )变为10 ( k = 1 / ( 1 0.9 )= 10)11、解答:(1)方程组c=100 + 0.8ydyd=y t + try = c + i+g可解得y=100 + 0.8 (y t + tr)+ i+ g =100 + 0.8 (y 250 + 62.5) + 50 +200 = 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2)

23、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投资乘数ki = 1 / (1 - b)=1 / (1 0.8) = 5政府购买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t = - b(1 - b)= - 0.8 (1 0.8 ) = - 4 转移支付乘数ktr=b / (1 - b)= 0.8 (1 0.8)= 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 = kg + kt = 1 或5 + ( - 4)=1(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 。(a) 增加政府购买= / kg = 200 / 5 = 40(b)减少税收=

24、200 / kt = 200 / 4 = 50 (c)由题意:1200 = 100 + 0.8 1200 (t + )+ tr + i+(g +)解得=200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选择答案:(1) 选C。理由见书p524。(2) 选B。理由见书p429、p525。(3) 选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下降(4) 选C。理由见书p535、540。(5) 选A。理由见书p544。(6) 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6.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当y=800美元时,r=2

25、 当y=900美元时,r=6 当y=1000美元时,r=10 (3)LM曲线如图: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时,r=0.04y-40 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 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5)若r=10%y=1100美元时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 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 7.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hr=M/P 即r=-M/Ph+(K/h)y 其斜率为:K/h (2)当K=0.2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 当K=0.20, h=2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 当K=0.1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 (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4)若K=0.2, h=0,则LM曲线为0.2y=M/P,即y=5M/P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