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技术详解Issic》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599999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5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TP技术详解Issic》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TP技术详解Issic》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TP技术详解Issic》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TP技术详解Issic》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P技术详解Issic》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TP技术详解,黄正江 硬件一部 基带科,目 录,一、触摸屏历史简介 二、触摸屏简介 三、触摸屏新技术 四、触摸屏贴合技术 五、触摸屏玻璃 六、触摸屏玻璃表面处理,一、触摸屏历史简介,传统的手机中,一直都是按键为主,操作起来不仅繁琐还低效。触摸屏的出现,无疑克服了按键的缺点,使得手机操作起来更加直观,高效。 1994年,IBM曾推出了Simo Personal Communicator,这是 世界上第一款触摸屏手机。该机采用了压力传感黑白屏,以替 代物理按键。这款手机配备了触摸笔,用于记录文字,甚至还 可以发送传真。 1999年,摩托罗拉为中国市场推出了全球第一款触摸屏 (电阻触摸屏)中文手写

2、 PDAA6188。 业内公认的第一款智能触摸屏手机是2000年面市的爱立 信R380,它是全球第一款搭载symbian智能系统内核的手 机,并内置了WAP浏览器,在实现个人信息存储和管理功 能的同时还能兼顾网络浏览等操作。和IBM压力传感器不 同的是,这款手机搭载的是电阻式触摸屏。,SPC,A6188,R380,一、触摸屏历史简介,LG Prada 是世界上第一款电容屏触控手机。2006年12月公布,2007年5月开始发售第一代型号为KE858机器。该机采用了一块3.0英寸 的26万色WQVGA(400*240)分辨 率的触摸屏幕,不仅显示效果出色, 而且操控感也很不错。同时该机采 用了一枚

3、200万像素的施耐德镜头。 搭载LG 1.0界面的手机销量更是达 到了100万台。,一、触摸屏历史简介,iPhone,是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它搭载iOS操作系统。第一代iPhone于2007年1月9日由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发布,并在2007年6月29日正式发售 。,二、触摸屏简介,TP 全称Touch Panel,即触摸面板,触摸屏。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 的介质不同,触摸屏主要分为4类,即 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及表面声 波式。 工作时,操作者只要触摸屏 幕,系统会通过触摸IC计算出触摸的位置,然后将位置信息中断传送给CPU处理,CPU再根据信息调用相应的程序来响

4、应客户的触摸。,二、触摸屏简介,电阻式触摸屏 计算公式:Vpx=R4*V/(R3+R4) Vpy=R1*V/(R1+R2),二、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 电容式触摸技术侦测的信号来自于因触碰而引起的微量变化。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大略分为表面电容式触摸技术(SCT,SurfaceCapacitiveTouch)与投射电容式触摸技(PCT,ProjectedCapacitiveTouch)。 SCT常见于大尺寸户外应用,如公共信息平台(POI)及公共服务(销售)平台(POS)等产品上,而PCT 则用于多点触摸手机。,二、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SCT SCT面板是一片涂布均匀的ITO层,面板的四

5、个角落各有一条出线(UR,UL,LR,LL)与SCT控制器相连接。当手指触及屏时,会引发微量电流流动;此时IC内的感测电路会分别解析四条联 机上之电流量,并依照图中 的公式将触碰点的XY坐标 推算出来。为了克服干扰的 影响,可以利用硬件滤波器 或软件滤波器对推算出的坐标值进行处理。,二、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PCT PCT是建构在矩阵的概念之上。PCT面板的ITO是经过蚀刻而产生特定图案的,目的在于提高各触碰点的SNR值,增强识别的精确度。投射式电容分为自电容式和互电容式。 自电容式 自电容式是感应块相对于地之间的电容,这个地在这里指的是电路的地。当感应块上施加一个激励信号时,由于自电容的

6、存在,将在感应块和地之间产生一个随激励信号变化的电场。,二、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PCT 自电容式 串行驱动/串行感应 特点 M+N个电容 M+N条连线 模拟多点(2点,有鬼点),二、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PCT 互电容式 互电容是一个感应块与另一个感应块之间的电容,在一个感应块上施加一个激励信号时,由于互电容的存在,在另一个感应块上可以感应并接收到这个激励信号,接收到的信号的大小与相移与激励信号的频率和互电容的大小有关。 目前市面上支持多点的基本上都是PCT互电容式的。,二、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PCT 互电容式 串行驱动/并行感应 特点 M*N个电容 M+N条连线 真实多点(无

7、鬼点),二、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PCT 互电容式 举个例子:目前最常见的菱形图案。,二、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PCT 互电容式,二、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PCT 互电容式 举个例子:目前最常见的菱形图案。 以架构最简单的RC振荡方案为例。形成一个由n个Rp与n个Cp所组成的RC电路,其中的Rp与Cp分别代表等效的ITO分段内阻与PCT各节点(XY轴交会处)的固有电容值。当手指接近或接触到屏时,会在屏上增加一个电容量(Cf);对这个RC振荡电路而言,Cf的出现意味着振荡的频率降低。对比正常波形,可以判断返回的哪个点改变了。,二、触摸屏简介,红外线式触摸屏 这种触摸屏是在显示器的前面

8、安 装一个外框,外框里设计有电路板, 从而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 外接收管,分X和Y方向形成横竖交叉 的红外线矩阵。当有触摸时,会挡 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红外线。接收管 接收不到信号,芯片会将两个发现阻 隔的红外对管位置报告给主机,经过 计算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二、触摸屏简介,表面声波式触摸屏 表面声波是超声波的一种,它是在介质表面浅层传播的机械能量波。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波形在没有触摸的时候,接收信号的波形与参照波形完全一样。当手指或其它能够吸收或阻挡声波能量的物体触摸屏幕时,X轴途经手指部位向上走的声波能量被部分吸收,反应在接收波形上即某一时刻位置上波形有一个衰减缺口。控制器分析

9、到接收信号的衰减并由缺口的位置判定X坐标。之后Y轴同样的过程判定出触摸点的Y坐标。,二、触摸屏简介,几种触摸屏比较,二、触摸屏简介,iPhone TP IC厂商 一位资深的产业链知情人士分析,苹果3D TOUCH完整模块供应链有三部分,首先芯片由苹果自己生产,苹果在此项技术上积累了100多项专利,芯片封装由环旭电子完成;线性马达由金龙机电等厂家供给,模组供应商由台湾TPK和鸿海旗下触控面板供应商F-GIS业成完成。 摘自:Semi大半导体产业网,二、触摸屏简介,其它TP IC厂商,二、触摸屏简介,我司几个项目的TP IC,三、触摸屏新技术,iphone的3D touch技术 3D Touch就

10、是屏幕可感应不同的感压力度触控。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之前触摸屏来说就是在原来触摸的基础上增加一个Z轴的压力感应控制器,真正实现机制比较复杂。 3D Touch 带来了 Peek 和Pop 两种新手势,Peek指代的是“预览”(轻压),而“Pop”指代的是“确认”(重压)。,三、触摸屏新技术,Android的3D touch技术 2015年9月8号,华为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国行版Mate S ,其中臻逸版 128G支持压感屏,但还未上市。其采用是韩国公司HiDeep的压感屏技术。 2015年10月,Synaptics宣布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压力感知触控解决方案,即ClearPad 3700系列

11、压力传感触摸屏控制器。支持ClearForce可变压力感应技术。 三星Galaxy S7有可能采用Synaptics公司的ClearForce技术,来实现屏幕的压力感应操作。,四、触摸屏贴合技术,手机屏幕的组成可分为大致3个部分,分别为保护玻璃、触摸屏、显示屏。而这三部分是需要进行贴合的,一般来说是需要两次贴合,在保护玻璃与触摸屏之间进行一次贴合,而另一次的贴合则是在显示屏与触摸屏之间。按贴合的方式可以分为框贴和全贴合两种。,四、触摸屏贴合技术,框 贴 框贴又称为口字胶贴合,即简单的以双面胶将触摸屏与显示屏的四边固定,这也是目前大部分显示屏所采用的贴合方式,其优点在于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但因为

12、显示屏与触摸屏间存 在着空气层,在光线折射后导 致显示效果大打折扣成为框贴 最大的缺憾。,四、触摸屏贴合技术,全贴合技术 所谓全贴合技术就是将一般屏幕的三个部件(玻璃层、触控层和液晶层)其中某两个融合,减少部件数量和屏幕厚度,提高透光率。 目前屏幕全贴合技术按显示效果和工艺成本主要分为GFF(低端)、OGS(中端)、TOL(中端)、Oncell(高端)和Incell(高端)五种。,四、触摸屏贴合技术,全贴合技术-GFF GFF全贴合比非全贴合屏幕先进一点,只是把非全贴合屏幕中间玻璃基板的触控层改为薄膜基板,然后薄膜基板上下两面涂上导电涂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整个屏幕厚度,提高屏幕的贴合度,所以严

13、格来讲GFF全贴合并不是真正的全贴合。 真正的全贴合技术是指把中间的触控层向上或者向下融合,向上和保护玻璃融合则是OGS或者TOL这一类全贴合,触控层向下融合则是苹果和三星用的Oncell和Incell技术。,四、触摸屏贴合技术,全贴合技术-OGS OGS是目前大多数厂商采用的一种全贴合方案,也是目前最主流的全贴合技术。OGS技术就是把触控屏与保护玻璃集成在一起, 在保护玻璃内侧镀上ITO导电层 ,直接在保护玻璃上进行镀膜和 光刻,由于节省了一片玻璃和一 次贴合,触摸屏能够做的更薄且 成本更低。而目前市面采用OGS全贴合技术的国产手机又nubiaZ5mini、中兴GEEK、华为荣耀3C等等,四

14、、触摸屏贴合技术,全贴合技术-TOL TOL就是先切割把小块强度做高,再做成一个大块,这样强度也就比OGS强度更高。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全贴合技术。虽然说TOL强度比OGS高,但是该碎还是碎,其实只是一种工艺的领先,而且工艺的复杂也导致TOL的产能不如OGS,所以绝大部分厂商还是只用OGS来满足他们巨大的出货量。 使用机型:魅族MX3,大牛。,四、触摸屏贴合技术,全贴合技术-On-Cell OnCell则是指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方法,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相比InCell技术难度降低不少。三星、日立、LG等厂商在On-Cell结构触摸屏上进展较快。目前,OnCe

15、ll多应用于三星Amoled面板产品上。,四、触摸屏贴合技术,全贴合技术-In-Cell In-Cell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即在显示屏内部嵌入触摸传感器功能,这样能使屏幕变得更加轻薄。同时In-Cell屏幕还要嵌入配套的触控IC,否则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触控感测讯号或者过大的噪音。 采用In-Cell的技术除了苹果,还有诺基亚的Lumia920系列等高端产品。,四、触摸屏贴合技术,几种全贴合技术比较,五、触摸屏玻璃,第一种是以iPhone为代表的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推出的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大猩猩玻璃前身是用于直升飞机具有防弹功能的特种玻璃。当

16、年乔布斯来到康宁,几经劝说终于说服了康宁为iPhone生产防刮花屏幕,从此以后大猩猩玻璃开始闪耀手机界。 第四代大猩猩玻璃是目前最强的玻璃盖板。 三星Galaxy Alpha是第一个选择了仅仅0.4毫米厚的大猩猩4代玻璃,也成就了其6.7毫米的超薄厚度。,五、触摸屏玻璃,第二种是以索尼Xperia 系列手机为代表的“旭硝子(Asahi Glass)龙迹”玻璃。旭硝子简称AGC公司,母公司是日本三菱。 龙迹玻璃属于硅酸铝化学强化玻璃产品,是在旭硝子之前用于TFT液晶玻璃基板的工厂中制造而成,制造过程中使用特殊溶液浸泡,通过玻璃材料与溶液间的钠钾离子交换,在玻璃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从而提高强度。

17、目前已知的龙迹玻璃量产到第二代。,五、触摸屏玻璃,第三种是蓝宝石玻璃(SAPPHIRE CRYSTAL) 蓝宝石玻璃一般是指人工合成的蓝宝石,可以通过添加各种化学元素,生成各种颜色,现在比较常用的是无色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因含微量元素钛(Ti4+)或铁(Fe2+)而呈蓝色。莫氏硬度为9,仅次于钻石。厂商台湾兆远、佳晶等。 它的优点较普通玻璃硬度更高,防刮。蓝宝石玻璃在制作工艺方面,极其复杂。iPhone 6没有配备蓝宝石玻璃。目前传统方法制造蓝宝石屏幕成本在30美元左右,是康宁大猩猩玻璃屏幕的10倍,这还仅仅是蓝宝石玻璃的成本,如果要将其完美结合到手机上,总体成本会增加到100-120美元。 目前搭载蓝宝石屏幕手机有华为Ascend P7蓝宝石版,大可乐3等。,六、触摸屏玻璃表面处理,疏油涂层 为了防止使用手机时手上的指纹不留在手机屏幕上,故在手机屏幕上涂上一层聚合物 ,还能使滑感更好。聚合物的特性是,人体肌肤分泌的油性难以依附在其表面。化学行业的人喜欢称这种加工表面为“疏油”(oleophobic) 。中高端手机都会有疏油涂层。 当然,贴膜之后就把“疏油层”给保护起来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