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57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5963019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57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57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57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5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2157(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融化和凝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铁轨的铸造过程是金属铁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铸造过程中铁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A.B.C.D.2.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水凝固成冰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B.水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C.水的比热容与质量的关系D.水产生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C.在AB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第8min后物质处于液态4.在图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某种晶体凝

2、固特点的是()A.B.C.D.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属于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2)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2)(4)C.(1)(3)D.(3)(4)6.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该物质是一种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20C.在第10min时该物质为液态D.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7.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10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4mi

3、nC.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D.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内能都相等8.下列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中,吸热、放热特征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B.夏天,叶上露珠晶莹C.秋天,山里云雾缭绕D.冬天,北方大雪纷飞9.厨房中有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北方的冬天,气温较低,做饭时,厨房玻璃的外层经常有小水珠B.炒菜时,放进去的盐很快不见了,是因为盐发生了升华C.在滚热的油中滴进了水滴,水发生沸腾,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D.在菜中放入几滴香油,菜很快变香,是因为温度越高,扩散越慢10.逻辑推理是学习科学知识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

4、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C.真空罩内的空气越稀薄,在外面听到的铃声越小,所以“真空不能传声”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1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是()A.春天里冰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12.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在地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菜被冻坏-凝固放热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吸热C.太阳出来后,大雾散去-液化放热D.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熔

5、化吸热13.寒假期间,我校九年级学生宋楠、吴栋到滨州缤彩蝶园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俩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沉积的“白雪”和喷出“白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液化B.凝华汽化C.升华汽化D.熔化液化14.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熔化的是()A.草叶上形成“露珠”B. 冰雪消融C. 山间形成浓雾D.草叶上形成“白霜”15.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诗词文化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

6、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破雾穿晨履,冲风唤晚航-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忆昔暗尘辞旅舍,三更赢马踏冰川-冰川是凝华形成的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6.下表是小明在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海波第5分钟开始熔化,第7分钟熔化完毕,海波质量为0.5kg,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2832364044484848546066(1)实验中宜用_(选填“较大颗粒”或“微小颗粒”)的固体。(2)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3)海波在第7

7、分钟的内能与第5分钟具有的内能相比_(填“增大了”或“减小了”或“相等的”)。(4)若该海波液态时的比热为2.4103J/(kg),其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J。17.你还能回忆起“观察固体熔化“的实验情景吗?这个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应特别注意使固体均匀受热。(1)请你写出实验中使固体均匀受热的一种做法:_;(2)用一固定热源给某固体均匀加热,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它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所用时间为_min它的固态与液态的比热容之比为_。18.小明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全部熔化

8、。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11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9.55152.5(1)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海波的熔点是_。(2)下列物质中与海波一样有固定熔点的物质有_(填序号)食盐 松香 玻璃 铜 冰。19.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此装置使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_。(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整个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在a时刻具有的内能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

9、于”)在b时刻的内能。(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如图乙中DE段所示,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内的水_(选填“会”或者“不会”)沸腾。20.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烧杯中装有适量水,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_(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3)试管中的冰完全融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

10、内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是因为_21.小明为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所示。(1)这个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2)在2min时,该物质处于_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3min时物质的内能_4min时物质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图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22.综合问答: 圣诞节期间,小雨参加了一次Party聚会期间,看到爸爸不停地摇晃香槟,瓶塞被顶开后,瓶口有“白气”产生:小雨在一边喝着加了冰的可乐,感觉很凉回家路上,爸

11、爸告诉他聚会房间里的暖气是用水作热源的请你将所选的内容序号填写出来,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解释现象_:_23.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器材量角器、激光手电筒、如图纸板、 _ 。过程步骤如图装置,其中NO为法线。光沿AO入射,沿OB射出。若把法线左边的纸板向后或向前折,则在纸板上将 _ 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数据表格实验次数入射光线入射角i/反射角r/1AO70_ 2CO45453EO3030(2)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 _ 过程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 _ 。方法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

12、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 _ 法。(3)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过程将空气压燃仪(如图)的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此过程中, _ 能转化为内能。结论上述过程说明:通过对物体 _ ,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24.小明为探究水沸腾和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熔点,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根据测量结果分别记录了实验数据如下表,画出相关图象如图所示。加热时间/min012345678水温/8588909295.597989898(1)水沸腾时温度是_,此时的大气压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2)实验可知冰熔化时的特点是_。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5

13、.航母舰载机即将起飞前,燃料燃烧将_能转化为_能,向后喷射出高温高速燃气流。为了避免对舰上人员及其它器材造成危害,甲板上安装可偏流板(如图),偏流板后面装有供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格状水管,这是利用水的_的特性来降低偏流板的温度,制作偏流板材料的熔点应较_(填“高”或“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1.C2.C3.C4.A5.C6.D7.C8.A9.C10.C11.A12.A13.A14.B15.C16.微小颗粒;受热均匀;增大了;9.610317.烧杯与灯焰之间有石棉网(金属网)、将固体碾成粉末状;晶体;6;1:418.吸热但温度不变;48;19.均匀

14、受热;固液共存态;小于;不会20.试管底或试管壁;固液共存态;小于;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21.秒表;固液共存;小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22.;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23.平面镜;不能;70;45;不变;转换;机械;做功24.98;低于;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25.化学;内;比热容大;高【解析】1.解:A、该图象反映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A不合题意;B、该图象反映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B不合题意;C、该图象反映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D、该图象反映非晶体先降温凝固、后熔化升温、

15、再降温凝固再升温的过程,故D不合题意故选C(1)铁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铁轨的铸造过程中,首先把铁熔化成铁水,然后把铁水凝固成铁轨先要明确,铁是一种晶体,再根据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结合铸造铁轨的实际过程,对图象进行分析判断总之,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解:A、冰是一种晶体,其有熔点并有对应的熔化温度,且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当温度不升高,故A错误;B、根据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即G=mg,因此水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B错误;C、水的比热容是水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的

16、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D、水内部压强p与水的深度h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C。(1)冰是一种晶体,其熔点是0,且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mg,用g表示G、m的比值,g值不变,图象应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是由物质本身所决定的,对于某种物质,它的比热容是一定的;(4)比较两个变量p与h的关系,找出变化的规律,并注意这是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利用图象考查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须理解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含义、影响因素等,考查的知识全面,难度较大。3.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

17、质是晶体,且熔点为50,故A正确;B、分析图象可知,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C、在AB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故C错误D、第8min后物质全部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故D正确;故选C(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

18、比较高的4.解:根据图象可知,B、D选项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将BD不是晶体,故BD错误;图象C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图象;图象A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综上分析,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有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通过图象中是否有不变的温度,首先可判断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还是逐渐下降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根据温度不变之前的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5.解:(1)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物质

19、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2)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选C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分析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分析该现象现在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

20、断6.解:A、此图象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物质熔化需要不断吸热,故A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物质的熔点为50,故B不正确。C、在前十分钟物质处于固体状态,故C不正确,D、从图象上,我们可以准确的看到AB段是固态,吸热;BC段是固液共存态,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故D正确。故选:D。(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即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不变,在图象上表现为,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有一个温度不变的水平段,而非晶体则没有。(2)从图象上,我们可以准确的看到AB段是固态,吸热;BC段是固液共存态,吸热;CD段是液态,也在吸热,所以熔化吸热,此物质的熔点是50。此题

21、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熔化过程、熔化过程的特点、熔化过程所需时间、整个过程物体的状态。7.解:A、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则该物质为晶体;且熔化对应的温度是0,即熔点为0,故A错误;B、从图象可知,该物质第1min时开始熔化,到第4min时结束,则该物质熔化的时间为3min,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该物质在AB段的升温比CD段快,且相同时间内吸热相等,物质的质量也不变,由Q=cmt可知,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故C正确;D、整个过程中该物质吸热,内能不断增大,所以该物质在B点的内能要比C点的内能小,故D

22、错误;故选:C。(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3)结合热量公式Q=cmt进行分析,由图象可知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4)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不断增大。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关键是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同时要理解熔化过程的概念,在熔化过程中,

23、虽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8.解:A、春天,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熔化吸热。B、夏天,叶上露珠,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液化放热。C、秋天,山里云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液化放热。D、冬天,大雪纷飞,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凝华放热。综合分析A与其他不同,A是吸热,BCD是放热。故选:A。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9.解:A、北方的冬天,气温较低,做饭时,厨房内空气

24、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侧,故A错误;B、炒菜时,放到锅里的盐很快不见了,是发生了扩散现象,盐进入了菜中,故B错误;C、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沸腾,故C正确;D、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故D错误。故选:C。(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2)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4)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考查,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10.解: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二氧化碳虽含有碳元素但性质同无机

25、物相似,常归到无机物类,故A错误;B、虽然水比冰的比热容大,但是冰融化需要吸热,故冷却效果更好,故B错误;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罩内的空气越稀薄,在外面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所以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选:C。(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2)根据冷却的实际效果分析;(3)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4)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解答。总结规律要注意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所以在判断说法是否正确要针对所叙述的知识是否存在特殊情况。11.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

26、化形成的,液化放热,符故B不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A。(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注意分清,是中考的热点。12.解:A、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的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可以适当提高菜窖内

27、的温度,防止菜被冻坏,故A正确;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是壶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错误;C、太阳出来后,大雾散去,是小水珠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错误;D、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错误故选A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2)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判断一种现象是什

28、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13.解:人工造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白雾”水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为凝固和液化故选A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解:A、草叶上出现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不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

29、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合题意。故选:B。(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5.解:A、蜡烛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故A错误;B、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30、的液态小水滴故C正确;D、冰川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4)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液化现象、凝华现象的了解与掌握,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反映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的新课标的要求16.解:(1)实验过程中宜选用颗粒比较小的固体,固体受热比较均匀,减小误差;(2)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受热均匀;(3)因为从第5分钟到第7分钟海波的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

31、海波是晶体;根据数据可知,5min7min的时间内,海波的温度等于熔点,因此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第5分钟相比内能增大了;(4)液体3min吸收的热量:Q吸=cmt=2.4103J/(kg)0.5kg(44-36)=9.6103J;由图象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吸收热量Q吸=Q吸=9.6103J。故答案为:(1)微小颗粒;(2)受热均匀;(3)增大了;(4)9.6103。(1)实验时物体受热均匀,实验效果更好;(2)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受热均匀;(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4)物体吸收

32、热量的多少跟加热时间有关,根据图象计算出3min内吸收的热量,便可根据熔化过程所用时间求出吸收的热量。本题考查吸热公式的应用以及晶体的熔化过程,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中每一阶段表示的含义及物质的状态。17.解:(1)要使固体加热均匀,需要用石棉网加热,使容器底受热均匀;将固体碾成粉末,在加热过程中,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要把固态粉末放在试管中进行加热,使试管受热均匀。(2)读图可知,这种物质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熔化的,因此属晶体;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毕共用了8min-2min=6min;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固态过程加热2分钟,吸热40,液态过程加热4分钟,吸

33、热20,因此吸收热量之比为1:2,温度升高之比为2:1,根据Q=cmt可知,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1:4。故答案为:(1)烧杯与灯焰之间有石棉网(金属网)、将固体碾成粉末状;(2)晶体;6;1:4。(1)在固体熔化实验中,固体受热应该均匀。具体办法是:采用石棉网、将固体碾成粉末状、将装有固态粉末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加热过程中搅动粉末。(2)观察物质熔化的图象时,通过寻找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可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结束时间减去开始熔化时间,即为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毕共用时间从图上可以看出,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从0分钟到2分钟是固态温度升高40,8分钟到12分钟是

34、液态温度升高20,液态加热时间是固态加热时间的2倍,吸收热量之比为1:2,所以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1:4。此题主要考查了固体的熔化实验,在实验中怎样使固体受热均匀,同时要求学生会用图象描述比热容的大小并能正确读图。18.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海波在48保持不变,故熔点为48;(2)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为晶体;食盐、铜、冰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故答案为:(1)吸热但温度不变;48;(2)。(1)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固定不变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2)物质熔化时,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为晶体物质。

35、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晶体熔化过程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程度,熟知晶体的特点是解题关键。19.解:(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采用水浴法加热,能使固体均匀受热。(2)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图中的BC段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因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故答案为:(1)均匀受热;(2)固液共存态;小于;(3)不会。(1)用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一定要注意使加热均匀,而水浴加热,可以使加热比较均匀。(2)根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

36、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学生分析物质熔化的图象,是本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从图象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是物理实验中经常运用的。20.解:(1)用温度计测量碎冰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能将其碰到试管底或者试管壁,防止影响测量结果;(2)BC阶段虽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发生变化,此阶段一部分碎冰熔化成水,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由于在b点吸收的热量较多,故在b点内能大于a点的内能;(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杯中水达到沸点后能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水从杯中水吸热升温,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与杯中水温

37、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故答案为:(1)试管底或试管壁;(2)固液共存态;小于;(3)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1)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三点:玻璃泡要全部浸没于被测液体中,不能触及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能继教吸热;沸腾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学生分析物质熔化的图象,是本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从图象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是物理实验中经常运用的。21.解:(1)这个实验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和、用秒表时间;(2)由图

38、象知,BC段为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故2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所以加热3min时物质的内能小于加热4min时物质的内能;(3)因为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熔点为0由此可知,该物质为冰。AB段为冰,CD段完全熔化完,为水。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故答案为:(1)秒表;(2)固液共存;小于;(3)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1)这个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秒表;(2)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3)首先根据该物质的熔点判断出该物质为冰。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此题是晶体的熔化实验,主要探究了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同

39、时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对晶体的熔点和熔化过程中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22.解:看到爸爸不停地摇晃香槟,瓶塞被顶开后,瓶口有“白气”是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小雨在一边喝着加了冰的可乐,感觉很凉是因为冰熔化吸热,降低可乐的温度;回家路上,爸爸告诉他聚会房间里的暖气是用水作热源的,是因为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的液体相比,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热量多故答案为:;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1)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2)熔化吸热;(3)水的比热容大,在温度

40、变化相同时,吸收和放出热量多此类问题是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物理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中考热点23.解:(1)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因此首先要有平面镜作为反射面;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法线左边的纸板向后或向前折,则在纸板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70,则反射角也为70。(2)由图象可知,晶体的BC段温度不变,该温度是晶体的熔点,由图知:熔点是45;该物质在BC段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吸收的热量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说明,这里运用的是转换法;(3)将空气压

41、燃仪的活塞迅速压下去,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棉花燃烧。故答案为:(1)平面镜;不能;70;(2)45;不变;转换;(3)机械;做功。(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晶体特点分析答题:晶体有确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本题是一道实验

42、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24.解:(1)由表格可知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2)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98;低于;(2)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1)从图象中我们可以读出水的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2)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及熔化的实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沸腾结合熔化的特点。25.解:飞机内的燃料的燃烧,即燃烧时消耗化学能,产生内能,即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利用水来降低偏流板的温度;飞机起飞时向后喷射出高温高速燃气流,为了防止偏流板被高温熔化,所以制作偏流板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熔点。故答案为:化学;内;比热容大;高。(1)燃料燃烧时,它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用水循环来降低偏流板的温度,是因为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冷却效果好;(3)飞机起飞时向后喷射出高温高速燃气流,为了防止偏流板被高温熔化,制作偏流板材料的熔点应较高。本题考查了燃料燃烧过程能的转化、水比热容的特点、物质的熔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