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596301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7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人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同的人对灾难的反应不一样。以前经历过地震,或者家里出现过重大事件的人,往往承受能力、适应压力的能力比较强,像这种人不需要特别地对他进行心理干预,他能慢慢地自我平复。正如人得过一种病,体内就有抗体一样。这类人不但不用对他进行心理干预,他其实还能给别人一种支持,虽然他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人员。另外一类人,出现了心理问题。这类人又分成两种,一种还属于正常范围内,你想如果亲人死了,胳膊腿都掉了,没有情绪反应才是不正常的。现在网络上,包括媒体上有些说法,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属于不科学。比如对失去亲人的安慰他说:你别害怕,你别哭了,伤心也没用

2、怎么可能不伤心呢?亲人死了你不伤心?这种说法是出发点是好意的,但实际效果不一定理想。遭遇这么大的灾难,没有剧烈的情绪反应,怎么可能呢?这种人经过几周以后,或者在三个月内,慢慢会恢复正常。这种人一般不需要给很多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支持,给他们做一些团体辅导,进行一些情绪的宣泄,就大致能够解决问题。第二种人心理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障碍了,由于人格的原因,还有社会支持系统的原因,还有他的心理包括认知模式的原因,他不能自行缓解,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人是需要我们进行心理干预的,是专业心理服务的主要对象,需要一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有危机干预经验的人来进行比较系统的心理辅导。截至5月底,中科院心理所100多位专

3、家的足迹已遍和北川、绵阳、绵竹、安县、都江堰、彭州等地,施以救助的人员达4.5万余人,涵盖受灾群众、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政府救援人员、志愿者;向遭受地震影响的当地群众发送心理危机干预科普知识宣传单10万份,培训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1000余人,实施了27次团体干预、6200多人次的个体干预,特别是通过对创伤严重的个体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首先要快速的和他们建立信任的关系,对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首先要快速的和他们建立信任的关系,对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真诚的微笑,陪同玩耍,给他们读书,运用儿童的语言

4、等都非常重要;对中学生则需要通过他们的兴趣点,儿童,真诚的微笑,陪同玩耍,给他们读书,运用儿童的语言等都非常重要;对中学生则需要通过他们的兴趣点,找准切入点,引导他们树立信念,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这些他们更容易接受;面对中老年人,尤其是老找准切入点,引导他们树立信念,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这些他们更容易接受;面对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传授一些中医推拿等保健方法,则更实在,也更容易拉近距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年人,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传授一些中医推拿等保健方法,则更实在,也更容易拉近距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总之,要以自己的热情、真情、温情感染对方,快速拉进

5、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回访,能使总之,要以自己的热情、真情、温情感染对方,快速拉进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回访,能使信任关系得到巩固,促进心理抚慰的效果。信任关系得到巩固,促进心理抚慰的效果。1989年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和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来,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异常行为若是屡屡出现,持久而毫不间断,便视为问题。异常是基于正常的标准,不是与他人比,而

6、是与自己本身惯例比。只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保持良好的心境,就是心理健康的。自控力源于早期教育,得自父母行为的影响。如果关心子女。监督其行为,和时发现异常行为,不允许异常行为的发生,自控力就成为一种稳定品质。若对子女的缺点、毛病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子女的自控力就较低。(三)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而获得,即通过观察另一个人(榜样)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且通过强化实现。其过程有:1、注意2、保持3、运动的再现4、动机建立(个体有明显的动机)认为人们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不良行为亦是如此。(六)强化的方法1、类型正强化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如表扬。负强化负强

7、化:去掉一个坏刺激,如对不良行为不再批评。正惩罚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如批评、罚款。负惩罚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如对不良行为不再奖励。2、强化的方法塑造塑造:行为治疗的最常用方法,通过强化的手段,矫正人的行为,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逐级提高标准。代币制代币制:使用有形的可以得到实物奖励的正强化的方式,使用能兑换物品的证券。消退法消退法:对不适应的或不良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关注(负惩罚),第一步,向当事人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他们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第二步,向当事人指出,不良情绪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应当自己负责。第三

8、步,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当事人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当事人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最重要一步)。(最重要一步)第四步,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4、移情(病人把对亲人的情感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有正反两种,并非全是爱慕,也有发泄和恐吓等)5、解释(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无意识之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要求当事人学习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如情感也要控制可以控制的事情,如行动。忍受痛苦,为所当为;面对现实,陶冶性格。把权力型教育限制在最低限度,让道德型教育走下神坛,努力研究智慧型教

9、育,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我把权力型教育限制在最低限度,让道德型教育走下神坛,努力研究智慧型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们应该做的事情。有了这样一个系统,就可以大大减轻班主任的负担,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做多数学生的工作。我们不能要求班主任都是专家,也不能指望单靠检查评比、奖优罚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最普通的管理方式能解决特殊学生的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等于宣布教师万能,教育万能。其实,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有对付不了的学生。若一味要求保护问题生的权力,实际上侵犯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权力,因为问题生往往会捣乱,影响他人学习。4、没有多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10、不考虑产生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因素。5、思维缺乏逻辑性:把教育论文当成文学作品写,抒情压倒分析,总结不出教育规律,只是空谈“师爱”。6、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顶嘴,没有民主。7、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我: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就是不埋怨自己。8、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缺乏个案的诊断和治疗,万金油,一刀切。认为说教是普遍真理。9、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做“警察”解决不了问题,就做你的“妈妈”。我照顾你,我哦迁就你,我捧着你,“棒棒棒,你真棒!”如果爱能解决问题,那孩子应该更听家长的话啊,事实上完全不是如此。10、学校管不好,

11、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认为“请家长”是手里的一张王牌,束手无策时,就会想到家长,好像家长是救星。这个想法太天真了!问题生之所以是问题生,十有八九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要是管事,早就管事了!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又是他!”“他昨天刚对我做了保证,这个骗子!”“这可怎么好啊,我真无能为力了!”教师的第一反应最好像科学家见到不明飞行物一样,怀着好奇心问道“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冷静地研究分析的时候,对学生的反感和厌恶就会减轻。5、了解情况时,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千万不要迷信自己的眼睛,学生有“假象”。采用观察法,特别注意学生在非正式场合的表

12、现,还要通过学生了解学生。可以搞点心理测验,如画图法(一棵树、全家福),字词联想法(随便一个词,联想20-30个词)等。6、横向、纵向全面了解情况:摸清来龙去脉,如关心什么、对教师的看法、班风如何等。7、确诊钱,要提出多种假设:一位优秀教师在碰到问题是后,他脑子里就像打开一个电脑文件一样,会弹出有关这个问题的多种原因和措施,从中选用。不能做简单归因。有相当多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甚至正常现象,也被教师一本正经当作是非问题来兴师问罪。8、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稍后进行)9、学生想表现自我:“怎么样?我敢顶老师!”10、和老师套近乎:“你不注意我,就成心和你对着干!”11、对老

13、师的业务水平有看法12、学生缺乏教养他们不仅有热情和爱心,还应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老有主意,总有办法。他们还应该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愿意反思,惯于总结。一定要找合适的人选,要经过认真的个案培训,他们手中要有“医术”,有时间和机会锻炼。千万不要像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那样,一哄而起,徒有虚名,应付上级检查。衷心感谢大家!衷心感谢大家!欢迎加强交流!欢迎加强交流!TEL: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