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一篇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_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589261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第一篇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_1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22第一篇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_1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22第一篇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_1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2022第一篇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第一篇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_1(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篇: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一、常路镇基本概况 XX县区常路镇位于临沂、泰安两市交界处,是XX市和XX县区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30个村, 3.5万人口,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XX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和中心镇、文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XX市园林小城镇。近年来,镇委、镇政府立足本镇实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中心镇建设为依托,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抓好小城镇软硬环境建设,坚持将经济增长、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观光业和生态工业,下大力气治理生态环境,逐步走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发展

2、道路。 二、生态建设基本情况 我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两手抓的方针,以不断丰富生态城镇内涵为核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久利用为重点,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较大改善的发展目标。 (一)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大力进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14余万元,共治理汶河、堂阜河河

3、道10公里,除险加固小一型、小二型水库6座,高标准整治桃花湖、五沟峪水库2座。大力搞好城镇废弃物处理和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气化率达到80%,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划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 (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促进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镇实现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5%;生态农业成绩突出,实现农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24%;工业和中小企业稳步发展,实

4、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实现财政收入2014万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5890元,同比增长12%,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14年底全镇公路总里程达86公里,其中县道3条22.1公里,乡道1条2.02公里,村道71.88公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已经实现村村通。结合二0五国道改造,道路两侧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已改造完成,镇容镇貌焕然一新。道路照明亮灯率达到98%,建成区绿地率30.66%。为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结合土地增

5、减挂钩项目和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旧村改造,开发建设了堂阜佳苑和常路社区居民小区,其中常路社区整村迁建工程已完成三层住宅楼88幢22014平方米,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1多平方米。城镇功能得到强化,基本实现了“五通”。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立足实际,切实采取措施,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 (一)不断深化完善生态农业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庭园经济为切入点,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不断丰富完善生态农业内涵,促进全镇生态农业上规模上档次,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生态村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积极引导农民改水、改厕、改圈,集中清除村内“三堆”,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美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广沼气 池建设,解决了农民“燃气贵”的问题,使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到了98%。通过生态村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特色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告别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2、生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以沼气池为纽带,带动农户完成“改厨、改厕、改圈”及建经济园,建立“猪、沼、菜(果)”能源型经济模式,从项目实施以来,建沼气池512个,年产沼气62万m,解决了3200户农民生活燃料问题及果园肥料问题,每

7、年可增收节支700万元,户均增收2014元以上,减少水土流失2.4万吨,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和卫生状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3、沃土建设工程。通过狠抓坡耕地综合治理、河滩地改造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秸杆还田免耕土技术,着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从2014年至今我镇在圣景、茶沟、五里桥等村先后投入资金1600万元,实施土地整治和免耕覆沃土工程建设,完成土地整治及改良4万亩,年可增加收入800万元。大力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实施麦田保护性耕作面积3万亩,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由2014年的 1.6%上升到目前的3.6%,速效n.p.k明显提高,平均增产4%以上,免耕每亩一季节省耕

8、地整地费50元左右,秸杆覆盖还田减少了除草用药,节省人工费用,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00元/户。 4、优质无公害种植基地建设工程。整治和硬化优质无公害种植基地道路10.5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余万元,共整治建设渠系5.53万米,新建和整治塘坝、蓄水、畜粪池1800余口,打井300个,在常路社区、北楼、台庄等村建设优质无公害蔬菜大棚200余个,同时全镇优质无公害果品种植面积突破4.5万亩。目前已建成小张台有机葡萄基地2014亩,西高都黄桃观光园区4000亩,石峰峪红将军苹果示范园600亩,年产量达数万吨,产值过千万元。 (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1、公益林资源保护工程。镇内聚良山、二狼山、榆树山

9、首尾相接,绵延起伏,风景秀丽,自然及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2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1万亩,树龄在600年以上的树木103 余棵。近年来,通过禁伐禁牧,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措施,各生态区植被保护良好,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6%。 2、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投资400余万元,完成退耕还林1.6万亩,荒山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造林以生态林为主,主要树种为柏树、松树等常绿树种,经济林以桃、苹果等树种为主,现已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 (三)不断改善居住环境 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园林村、生态村、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工程,

10、不断改善居住环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常路镇生态村总体规划,桃花湖、榆树山景区总体规划,为我镇生态镇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旧村改造工程。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新农村住房建设,开发建设了堂阜佳苑和常路社区居民小区,使当年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 2、小城镇建设项目。先后投入2014多万元对常兴路、振兴路、中心街等主要街道进行了美化、亮化,主要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建造垃圾填埋场一处,镇区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为90%以上;拟投资1200万元,修建镇区污水处理厂1家和湿地公园2处,计划20

11、14年底建成并开始运行,城镇生活、生态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四)狠抓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1、荒山育林项目。开展了速丰林基地建设,在南山和北部山区开展植树造林400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镇区的生态条件。使荒山逐渐恢复成林,提高了全镇的森林覆盖率。 2、河道治理工程。大力进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截至2014年10月份,共治理汶河、堂阜河河道10公里,各村村河治理率也达到了80%以上。 3、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工程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850万元,建成后年减少水土流失6.54万吨。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工程。除险加固小一型、小二型水库6座,高标准整治桃花湖、五沟峪水库,使之成为集

12、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五)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我镇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目标,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烟尘控制区建设项目。田家岭工业小区内40家企业的老式反射炉全部进行了整改,彻底拆除了“小土炉”和“老式反射炉”。全部改成了环保型发生炉,确保了废气排放达标。同时,为让各企业主从思想上认识环保改造的重大意义,倡导安装环保型煤气发生炉,自觉实施环保改造。 2、餐饮行业油烟治理项目。加大了对餐饮业的油烟治理和监管,完成了常兴路7家单位油烟治理,规范了排污口,有效地控制了餐饮行业油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清理整治采矿行业

13、。重点对采石、采砂等开采行业进行清理,共清理砖厂、采石场、河道采砂等企业6余家,其中责令补办环评手续4家,实施限期整改1家。 4、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已建成2所绿色学校、1个“绿色人居环境小区”、2个农业生态园区、4个生态文明村,并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绿色行政,努力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各个层面。 四、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坚持各项规划建设与生态建设相衔接。二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搞好植被恢复。三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四是抓好道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五是统筹兼顾,抓好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为我镇生态区建设打好基础。 (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14、 一是制定好林业发展规划,调整林业产业布局。二是加强保护水源林,加强林区造、封、管、育工作,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滥伐林木的行为。三是抓好荒山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 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四是加强林木种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三)提高生态农业水平 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民种植高效优质农作物和以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二是加快养殖业发展,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三是抓好沼气建设,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四是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科学技术水平。 (四)巩固工业污染源防治成果,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监管

15、措施,防止新污染源产生;二是巩固环保专项行动整治成果,加强对工业排污监控力度,防止超标排污、偷排和漏排;三是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清洁生产;四是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2014年10月28日 第二篇: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生态城镇建设在当今世界方兴未艾,是指以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小城镇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的运行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促进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今年,在大连XX县区建设局挂职锻炼了三个月,进一步增长了见识。大连是一个沿海发达城市,不仅市区

16、环境优美,而且生态小城镇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果。城镇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绿色经济发达。城市与乡村旅游景点比比皆是,无污染工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较多,生态农业、集约化农业发展迅猛,处处显示出十足的发展后劲。二是城乡生态保护得力。城市与小乡镇园林绿化水平较高,处处可见公园、文化广场、树木、花园和草坪,仿佛一个被绿色植物和花园包围的城市;市容环境清洁有序,垃圾回收系统安装了grs卫星定位系统,污水及垃圾处理到位及时;夜景霓虹闪烁,五彩斑斓,景色优美;农村环境也比较整洁,家庭式的旅馆较多。三是社会文明程度高。城乡居民素质较高,教育文化事业发达,社区、乡村图书馆、体育健身设施齐备,各级政府组织民间文化

17、活动较多,城乡居民素质较高,不但自觉维护优美的环境,而且很多群众自觉加入市容市貌志愿者服务队。四是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小城镇建设,从招商引资把关、政策引导、行政法规等多个方面努力维护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成果,公安、城管、消防、工商等各部门下形成合力加强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 生态小城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生态北杜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尤其是近几年来,镇域划归开发区统辖,为生态北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建设生态北杜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创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有利于提高北杜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生态田园示范镇,提高城镇品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壮大镇域

18、经济实力。本文对照大连生态城镇建设的相关经验,调查研究分析北杜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建设生态北杜的有利条件 北杜镇下辖13个行政村,人口近2万,毗邻旅游文化古城咸阳,发展环境优越,陆空交通便利,208省道、312国道环绕镇域,机场高速穿镇而过,通村公路全面建成,在建设生态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经济发展为建设生态城镇创造了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生态文明,良好的经济基础是建设生态城镇不可缺少的条件。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发展迅速,2014年gdp高达X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XX元。现代农业发展较快,优质樱桃示范基地、南鸭北养示范基地、土鸡养殖基地、欧

19、亚种猪基地等大批重点农业项目相继建成,南华集团、石羊集团等农业企业蓬勃发展,农业走上了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轨道。 X等重点工业项目落户镇域,第二产业产值逐年增加;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全面发展,为建设生态北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进步为建设生态城镇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社会文明进步是生态城镇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北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累累硕果。建成了软硬件设施齐全的镇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7个,绿色家园示范村5个,高标准的村级卫生室XX个;镇域内公路、饮水工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街道、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到位,乡风文明、环境整洁的新农村已具雏形。另一方面,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农村

20、合作医疗覆盖率高达97%,创业培训持续不断进行,深入开展了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部门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镇逐步形成了科学文明、勤俭持家、团结诚信、和谐相处的良好风尚,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平安北杜初步形成。 3、省市政策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西咸XX县区的全面开发,为建设生态北杜提供了良好机遇。XX县区规划强调依托周秦汉历史遗迹和渭北帝陵遗存带,形成大都市帝陵文化、秦汉文化、古都历史三条文化带;强调生态建设,重点打造城市绿色廊道和都市绿心,建设大面积湿地公园和水景公园,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和水脉渗透、绿水相融的城市灵动空间;强调统筹城乡发

21、展,建设生态田园小镇和社区;强调保护生态,建设西咸XX县区百里渭河生态景观带,把渭河打造成在国内有重大影响,世界知名的城中河、生态河,形成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的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 总体来看,北杜以农业为主,无污染型工业,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初步具备了建设生态小城镇的基本条件。建设生态北杜符合西咸XX县区发展定位,完全可以打造成XX县区的一大亮点。 二、建设生态北杜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思路与定位。 几年来,北杜镇的基本思路是。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北杜为宏伟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重工、强农、兴商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建设生态北杜这

22、一理念符合科学观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北杜的宏观目标要求。也就是说,建设生态北杜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北杜的应有之义。但是建设生态北杜的发展理念还 未被突出强调出来,还未有明晰的发展规划思路,还未将生态北杜单列出来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大重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生态北杜的社会实践需要思想与思路先行、政策先行。 2、城乡文明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北杜在城镇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与过去510年相比,城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大连的生态小城镇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镇域主干道、主要商业街的环卫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垃圾

23、处理还不够规范,占道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社区、农户家庭环境需要优化;花园、公园、绿地还不够多;多数地域,夜晚还是一片漆黑。 3、城乡居民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镇域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思想文化素质、法制意识和诚实经营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长期存在欺商、扰商、拒商等现象,破坏投资发展环境,影响了外商以及外来旅游人员的投资消费的热情,是不和谐的音符,不符合生态城镇发展要求。 4、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仅为XX%,第三产业占有比重为XX%,第二、第三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农业经济结构上,需进一步强调强调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无污染农业;在工业经济结构上,还需突出

24、发展高新技术型、环保型、低碳节能型项目;在第三产业结构上,大力商业、物流业、仓储业等,尤其注重发展旅游业,尽量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三、建议 建设生态北杜涉及方方面面,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国土、市容监察、环卫、宣传教育、建设等各部门实现联动,更需要从宏观角度进行细致谋划。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功能。 结合西咸XX县区创建生态田园小镇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即将打造生态田园北杜作为城镇发展目标方向,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环境、加强教育宣传等各方面入手,按照建设生态小城镇的基本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确保北杜

25、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突出政策引导。政府在出台的工农业政策、教育文化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对各行业各业的行为加以规范和指导,使各项政策服务于生态的和谐发展,积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政策环境,为建设生态城镇营造浓厚的氛围。比如政府扶持的企业是否是环保型、生态型产业,政府倡导的农业是否是无污染的绿色有机农业,政府提倡的教育文化事业是否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诸多的因素都需要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另外,加强法规引导。生态城镇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甚至需要几代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生态城镇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

26、是对传统城市建设与传统工业社会的否定,是人类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思总结。传统的工业社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破坏了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出现了高污染、高发展的状态,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人类面临能否永续发展的危机。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改变,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固定形式加以维护。因此,生态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在建设与探索中不断完善法规。大连注重行政立法,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范社会个体、企业以及农户的行为。比如,对于乱排污水、乱倒工业垃圾的企业如何处置,对于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如何惩罚,公民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都结合国家法律有一套细致系统的规定

27、。也就是说,要结合建设生态北杜的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地方行政法规。 2、强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近几年来,北杜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亦应在大力发展现代农畜产业基础上,把握以下几个方向:一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所谓旅游观光农业是指将农业产品生产、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的产业结构,不但要获取产品自身的价值,还要获取旅游价值,并带动农村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同步发展。目前,大中城市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拥挤的人口、翻倍增加的汽车、噪杂的城市噪音无形中增加了市民的心理压力,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体验原生态的农业生活成为市民的一大潮流,旅游观光农业在北京、大连、沈阳、石家庄等地区非

28、常流行。随着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市民体验田园生活必然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北杜亦应抓住机遇,前瞻性规划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比如,建立若干蔬菜基地,提供工具等设施,让旅游者亲自动手采摘,亲自动手制作食品,品尝绿色有机农业产品;建立观光果园,除了可以让旅游者自己动手采摘外,还可提供设备便于其自己加工果汁等饮品,更要完善园中打球、读书、垂钓、露天歌舞厅等娱乐设施,同时配置以石头出售、特色小吃等服务活动,开发新的休闲项目,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其次,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旅游业是世界性的绿色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北杜要充分利用地方民俗、文化古迹、民间歌舞、民间手工艺术项目等地方特色文化,设

29、立旅游景点;要创建一批生态田园、生态农户,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要鼓励农户发展自然风味农家菜馆、野菜馆等,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3、大力发展环保型工商业。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政府指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环保达标、科技领先、特色明显的建设思路,坚决废除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意向工业项目,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型、环保型、低碳节能型项目,比如电子、服装、食品、玩具等外贸加工企业,引进农副产品与畜牧饲料加工企业等。同时,北杜镇交通条件得天独厚,还需利用航空、公路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大型商业,物流业,仓储业,餐饮业,宾馆业、汽车等交通工具维修保养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创建文明示范企业,带动第三产业

30、大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名优新特产品的集散基地与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特色明星乡镇。 4、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持续不断地开展创建平安北杜活动,抓好社会治安与安全生产;经常性地开展欺商、扰商、拒商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大对生活生产垃圾、乱贴乱画、违规占道经营、集贸市场、镇域主干道、公共场所、自然村村貌村容的整治力度,将环境整治活动延伸到每个农业基地、家庭与农户,评选一批卫生明星单位与家庭,引导全体居民自觉维护周边环境;重视对建筑工地的治理,深入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坚决避免粉尘、噪音、夜间施工扰民现象出现,杜绝建筑材料乱摆乱放;继续深化家园创建活动,积

31、极推进自然村的亮化、美化、绿化工程,使镇域整体面貌改观,文明整洁形象进一步提升。 5、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绿化工作。 在建设商贸经济一条街、村村通道路、蓄水饮水工程的同时,还应注意细节性的内容: 一、借鉴大连的做法,可以实施光明工程,镇、村、社区、商业区、消费区主要干道的灯光设施要齐备,商贸大楼、办公大楼等公家单位主要建筑物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广告牌与灯光要经过统一的设计,适当的位置安装霓虹灯、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字幕屏以及大型露天电视屏幕,既可播出企业广告,亦可宣传政策法规;同时也能带动夜间消费,发展夜间经济;更要达到五光十色、绚丽斑斓的可视效果,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每个社区、每个花

32、园要增添体育文化设备和休闲娱乐设施,方便居民生活,营造和谐环境。同时,还应做好沿街、沿公路、沿河的绿化工作,做好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村办公场所的绿化工作,建筑屋内设立盆景、盆栽花卉,结合城镇规划,因地制宜地多建小片花园、小片绿地,创建处处可见绿色、时时可见花草树木的绿色城镇。 6、创新宣传教育,提高镇村居民文明素质。 充分发挥镇域基层干部党员的主动性,着力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思想文化素质、诚实经营意识教育,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建学校医院志愿者教育服务队、企业志愿者教育服务队、社区志愿者教育服务队等,引导队员深入农户与企业宣传法规政策和建设生态北杜的意义与要求,形成全民参与的格局

33、;确定宣教主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小品、相声、歌舞、秧歌,既邀请镇域专业人士参加,也发挥居民主导作用,组织开展文艺晚会等,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建设生态北杜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种符合实际的可行思路,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功能,促进全民主动参与;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镇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各部门创新方法,大出着眼,小处入手,关注细节,持续不断地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总结成绩和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研究思路及对策,确保2014年建成生态市目标的实现,根据市政协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二调研

34、组在市政协领导的带领下,于三、四月份重点对我市丁堰、桃园、如城、搬经、高明、江安等镇的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并考察学习了XX省XX县区的生态市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 (一)工作凸显亮点 1.谋划及时,规划到位 早在,我市即开始着手谋划生态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市环保局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生态市建设专题调研,形成了可行性报告。市政府委托苏州科技学院编制了XX县区生态市建设规划。规划围绕建成生态市的近、远期目标,明确了我市四大生态功能板块和六大生态建设主要领域,提出了32项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达182.6亿元。在此基础上,各镇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对

35、镇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并出台了生态保护子规划。如丁堰镇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丁堰镇生态工业园规划就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组织完备,政策完善 自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入市六城同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设生态市创建办公室和相应的工作班子。于此相应,各镇各责任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我们视察调研的几个镇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创建村(社区)班子具体抓的创建工作格局。上下联通、职责分明、政令畅通、相互协调的生态市建设组织网络在我市很快建立。 为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建设生态如皋的决定,市人

36、大专门作出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决议,将生态市建设列入了法制化轨道。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性政策措施,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以奖代补实施细则、XX县区基层绿色创建考核奖励办法、XX县区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以奖代补办法等。 3.部署周密,宣传得力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市生态市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不间断的宣传造势。各镇如桃园、丁堰、高明、江安等纷纷利用广播、过街横幅、宣传橱窗和举办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全市上下形成了浓烈的生态市创建氛围。 4.责任明确,监管有效 我市将每项生态市建

37、设指标、重点工程按责任部门和时间结点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任务列入了环保目标责任状。市纪检监察、市六城同创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各镇在创建过程中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督查方式。江安镇成立了老干部专项督查抽样组,对该镇的绿化造林工作进行专题督查。桃园镇整合城管、卫生、工商、环保、安全、建管等各个方面力量,对各项创建工作实行定期联合督查和管理。这些做法对巩固创建成果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创建初显成效 1.抓住水字做文章,两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是水环境综合整治成绩优异。截止去年3月,我市境内3000多条各级河道全部得到整治,提

38、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河道整治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在高明镇晓庄村、江安镇联络村等地出现的一批底清、面洁、线畅、坡绿、岸净的河道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河道整治的样板。 二是以水为重点的镇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有14个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并进入调度或试运行阶段,全市镇级污水处理厂规模在15005000吨之间。其中搬经镇污水处理厂采用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妥善处理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沙及污泥等污染物,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出现,真正达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 2.紧扣农字下功夫,生态三农初具规模 一是田园整洁,农业生产环境优化,农副产品质量

39、提高。在生态市和生态农业市等创建工作的推动下,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市着力推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等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基地87个,面积83.62万亩,占可食用农产品面积的62.8;已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6个,a级以上绿色食品38个,有机食品5个。建成花木生产基地20万亩。位于如城镇顾庄生态园内的兰花园、蝴蝶兰园、钱长草坪、花木大世界等花木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市生态旅游中的亮点。生态农业的建设,使全市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9.68%。 仅我市就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220多台(套)、小型

40、秸秆还田机械1200多台(套),设立秸秆收购点36个,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50多万亩,约占稻麦面积的35%,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接近90%。去年5月,XX市政府在我市丁堰镇召开了XX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会上演示的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新成果得到了省农机局及XX市政府 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家园美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提升。目前全市农村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5万座,卫厕率达到83.03%。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4500多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农村村镇绿化率达到31.55%。与此同时,全市各镇(区)建设了垃圾中转站25座。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转、市处理的收集处理机

41、制及其长效管理机制正全面启动并不断完善。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桃园、长江、丁堰和高明等4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核验收并已向国家环保部推荐,8个村(居)建成省级生态村,3个社区建成省级绿色社区,54个村获得XX市级生态村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环境优美镇创建有待进一步推进 1.创建任务任重道远。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得正式命名是建成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之一。根据这一要求,我市必须有16个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镇,而目前我市只有桃园等4个镇已经通过省级考核,还没有一个镇获得国家正式命名。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农村水体污染不容忽视。部分乡镇工业园区污水

42、集中治理设施滞后,少数企业偷、漏排污现象仍时有发生,污染水体环境;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构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此外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将生活垃圾及污水随意倾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水体造成了污染。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无害化处理率还较低。虽然目前市垃圾发电厂已建成投运,各镇也都兴建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和保洁人员,但真正将生活垃圾全数收集、全数运至垃圾发电厂处置的镇还不多,有的镇仍然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填埋,其远离镇区的村组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则更低。三是畜禽养殖污染及秸秆焚烧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规模畜禽养殖

43、的布局还不够合理,针对畜禽散养户的户用沼气工程尚未成型,夏秋季节的秸秆焚烧现象在部分镇仍较严重。 3.部分镇镇区布局欠合理,镇郊及村庄环境欠整洁。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环境优美乡镇必须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但我市部分镇在镇区建设尤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上,缺乏科学规划,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站推荐:),导致居住区地点分散,建设缓慢,既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对镇容镇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此外,镇郊及村庄环境仍热存在脏乱差现象。如部分镇第一批改厕工作效果不佳,群众意见较大;少数镇整治过的河道又出现了坍塌及绿化带遭破坏现象,废弃农膜等白色污染物在某些村居的田间地头仍随处可见。 4.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技术

44、滞后,管理欠缺,普及率不高。我市各镇在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及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有不少方面有待改进,如大部分镇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建立起专职的能源管理机构。沼气后继管理服务网络不健全,沼气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秸秆的深度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研技术都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急需提高。大多数乡镇的清洁能源利用还停留在点的层面,未能形成规模。 5.不少镇环境保护氛围不够浓厚,部分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度还不高。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要求,乡镇及其所辖街道和各村均要有环保宣传的标语或橱窗,主要街道每公里不少于1个。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不得低于90。我市多数镇均未达到此项要求。部分化工

45、企业密集的镇,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意见较大,因排污问题造成的纠纷时有发生。 6.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不足,长效管理难度加大。环境整治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将管护机制常规化亦需要不少的资金。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其长效管理的最大制约因素,特别是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镇财政收入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势必给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其长效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1.与生态市建设新标准差距较大。,国家环保部公布的生态市新标准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80,而目前我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还不到40. 2.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水平相差悬殊。到目前

46、为止,我市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经达标,而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还不到10。尽管我市已有15个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但截至目前,真正形成生化污水处理能力的微乎其微。 3.镇区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镇污水管网的铺设正在进行,但进展缓慢,甚至尚未开工;二是同一镇不同村(社区)污水管网之间,各镇污水管网之间,镇区污水管网与城市污水总管网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尚未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其中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在我市顾庄生态园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顾庄社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瓶颈之一。 (三)生态建设亮点有待进一步包装、提升 1.生态旅游景点,缺乏管理,层次较低。内外城河风光带

47、、顾庄生态园等既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的亮点,又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景点。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科学的策划及有效的管理,这些资源均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位于内外城河风光带中的文昌阁,本是一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特色景观,现却成为餐饮业经营场所,与周围景区环境极不协调。顾庄生态园的开发虽规划完备,但实施进展不快,且园区内花木品种混杂、结构混乱、交通拥挤、竞争无序,整体形象亟待提升。 2.各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理仍需加强。在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过程中,我市各镇的镇容镇貌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围绕环境整治的各项长效管理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长效管理的实绩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镇建立的专职保洁队伍人数虽多,但缺乏培训

48、,素质不高;某些已通过省级验收的镇,镇容镇貌仍存在死角;不少镇村的垃圾房、公厕等环保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生态建设亮点仍需积极培育。客观地说,我市目前生态市建设亮点还不多,现有亮点也还不够靓,要想培育出一批像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国肠衣城那样有层次、有特色、有现场、有资料、有推广价值的典型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四)已有创建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 1.相关指数排名竞争激烈。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前10位是建成生态市的五项基本条件之一。目前全省各地都普遍启动了生态市(县)创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我市并没有明显的环境优势,主要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要使该项指标连续三年

49、在全省排名前10位任重道远。 2.部分指标极易倒退。在我市已达标的13项指标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出现倒退。如环境质量类指标、环境突发事件等。 3.软件资料不够完善。目前全市各镇及市级机关各相关部门均将创建的重点放在了硬环境的建设上,对已有软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则相对滞后。尤其是某些镇缺乏完整的材料准备、收集、管理机制,疲于应付,一稿多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我市生态市建设资料的积累是极其不利的。 三、XX县区经验 XX县区被授予国家生态市荣誉称号。该市生态市建设中的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一)明确责任,广泛发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

50、围 1.完善机制,科学考核。在生态市建设中,XX县区各镇(区)和相关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制订了建设计划、目标任务和行动方案。市政府按照生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制度,把它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镇(区)、各部门生态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科学分析和评价阶段性工作成效,不断提高生态市建设水平。 2.深入发动,全民参与。自启动创建以来,XX县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对生态市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举行了建设生态市万人百米长卷签字及生态市建设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基层举办村干部生态市建设知识培训班

51、8期,利用农村香期发放材料3万多份。在镇区主要街道、公园、居民小区等场所制作了固定性标语,增设了宣传橱窗,通过宣传形成了全民参与生态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开展,强势推进,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1.大力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上,XX县区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2万吨、一级生化处理与芦苇湿地处理相结合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81。大型企业也采用不同的方式建设了各自的污水集中处理厂。在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建设了有效填埋面积7.6万平方米、使用年限10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渗滤液集中处理均达到了规范化要求。 2.持续改善新农

52、村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农村环境建设。该市依据统筹沿海与内陆、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构筑了辐射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框架。主干街道硬化村庄比例达到65,新建农村新型住宅30万平方米,建沼气5000多户。另一方面抓好农村污染防治。创立了测土、配方、供肥和施肥技术指导一条龙式的科学施肥模式,全市测土施肥面积达86万亩,降低化肥使用量3040。同时,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上,该市先后建成了市农业良种场中型沼气工程、嘉盛乳业秸秆青贮养殖工程等示范项目,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3.全面开展绿色荣成建设。XX县区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的

53、重要工作来抓,构筑沿海防护林联网补带工程、农田公路林网建设、山区退耕还林建设的一带二网三区生态屏障工程。每年都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美化工程。广泛开展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XX县区绿化总面积132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2,人均绿地面积25.5平方米。 (三)立足长远,科学发展,努力提高生态经济质量 在生态市建设中,XX县区积极引入生态经济理念,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1.优先发展生态农业。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该市制订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以基地为示范带动,开发生产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特种果蔬;以项目为载体,推广多种生态种植技术;以企业为龙头,带

54、动基地与农民延长产业链条;以特色优质产品为主体,形成规模化生产;以绿色产品认证和市场安全准入为标准,推动无公害产品生产和农业标准化建设。 2.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XX县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围绕打造特色旅游业,该市牢固树立生态文化的理念,依托特色旅游景点,吸纳各类社会资本,精心打造了以秦汉历史文化、中日韩友好交流文化为主题的寻根朝拜游;以休闲度假、观光游乐为主题的滨海生态游,构筑起了点线面齐头并进的一带四区九单元的旅游产业格局,旅游综合收入近50亿元。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我市生态市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学习、借鉴山东XX县区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市今后生态市建设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多

55、管齐下、夯实基础,充实创建财力 1.拓宽环保资金投入渠道。一是用好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扶持我市环保设施、生态保护等基础性、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建议市政府设立以下三项资金生态市建设引导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重点支持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如镇污水处理厂等;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市创建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在生态市创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二是积极开拓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根据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56、和经营领域。对镇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应出台有关行政性收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三是化危为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市内重大环保公益项目和有能力偿还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银行贷款、信托、收费权质押贷款、资产票据化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拓宽环保融资渠道。 2.建立以区域协调为目的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市政府引入重点经济区和重点生态区的概念,将三大主体功能区及经济实力较强的一些镇定位为重点经济区,将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且以农为主的镇列为重点生态区,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互惠、互补关系,即:重点生态区为重点经济区提供生态服务,重点经济区为重点生态区提供经济补偿。以类似于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以区域

57、互补、协调为目的对重点生态区进行生态效益补偿,实现市内创建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 3.努力提高生态经济质量。建议市政府积极引入生态经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我市生态建设带来更充足的资金。一是科学发展生态工业。按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大力培植船舶及配套设施、汽车及零部件和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鼓励发展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影响小甚至无污染的项目,加快产业集聚,放大优势效应;二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建议市政府参照山东荣成经验,制定XX县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以基地为示范,开发生产优质油米、蚕桑、生猪、水产及花木;以项目为载体,推广

58、多种生态种植技术;以特色优质产品为主体,形成规模生产;以绿色产品认证和市场安全准入为标准,推动无公害产品生产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我市地域优势明显,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建议市政府按照政府主导规划、企业投资开发、市场模式运作的原则,依托特色旅游景点,精心打造好以长寿文化、江海风情为主题的如皋民俗游,以盆景艺术、花木观赏为主题的如皋生态游等旅游路线。尽快构筑起我市大文化、大生态的旅游产业格局。 (二)、创新科技、完善服务,提升清洁能源建设水平 1.科学规划,加强对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有序引导。市政府要把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切实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之中。各镇在制定

59、镇级规划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加大推广力度,适宜发展户用沼气的地方,要按照一池三改的要求,搞好规划;适合发展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的地方,要搞好工程选址和管道设计,使农村能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发挥效益。 2.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目前我市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及应用技术还处于普及过程之中,迫切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建议市级财政设立研发农村清洁能源新技术的专项资金,主动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技术的研究,重点研发与我市农村实际相符的高效沼气发酵工艺,提高产气率和去除率,开展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生

60、物质能的技术攻关,发展循环农业。此外,建议具备条件的镇加快秸秆沼气、沼气集中供气和联户供气等新技术的推广和规模化发展。 3.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农村清洁能源持续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集农业生产、工程建筑、管理服务为一体,建设是基础,管理和服务是关键。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过程中,注重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把农村沼气建设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测土配方施肥、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结合起来,通过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菜)等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循环农业新格局,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建议市级相关职能部门除了稳定和充实农业部门的能源环保队伍、

61、建立延伸到乡镇的服务网络之外,还要加强对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使用的管理与维护,强化后续管理,保证项目效益的长期发挥。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 (三)紧扣重点、强势推进,加快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的浓烈氛围。全国环境优美镇的创建,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市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借助网络、数字电视、广播及报纸等媒体平台,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公益、环保意识,引领他们破除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各种陈规陋习。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鼓励农民群众参与揭露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62、完善举报奖励等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投入我市生态市建设的积极性。 2.完善规划,分步实施,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我市部分镇环境优美镇创建难度大,镇区及村居环境较差,与其规划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建议各镇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划,修订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等内容纳入规划之中,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选址及基础设施规划。选址既要有利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顾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新规划的集中区必须要有统一的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并按居住人口密度建设三类以上公厕;三是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要会同各镇制定

63、并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在对我市农村环境现存问题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镇具体情况,制定定位较高、编制详细、科学可行的一村一策环境综合整治计划,使目前仍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3.源头控制、严格监测,切实抓好农村污染防治。一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将农业面源污染降到最低。农业部门要在建成农业生态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二是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业集约化、工厂化水平,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测,鼓励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三是严格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规范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各镇要严把招商关,坚持招管并重,在建设工业园区时要及时完善园区排污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实现污水集中排放、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