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

上传人:go****ng 文档编号:155798056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液氯及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1、 事故的特点剧毒,吸入高浓度可玫死。气体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聚集在低洼处。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气体具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可引发火灾爆炸。2、事故的危险性、危害性2.1 理化特性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液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沸点-34,熔点101;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蒸汽压673kPa(20);稍溶于水,水中溶解度20时0.7g/100ml。液态氯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液氯可引起严重冻伤液氯以钢瓶包装,在060范围内,其蒸汽压约0.371.78MPa。液氯钢瓶充装系数为不大于1.25kg/l

2、,液氯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2.2 危险特性氯具强氧化性,氯本身不燃烧,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物质或蒸汽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氨、氢、金属粉末等发生猛烈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有水存在时,有腐蚀性,可浸蚀许多金属,浸蚀塑料、橡胶和涂层。氯碱生产中如果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容易导致三氯化氮(NCl3)在设备中积聚。三氯化氮是一种剧烈的爆炸物,自燃爆炸点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冷水中不溶,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在气相中浓度达到5-6%(V/V)时,有潜在的爆炸危险。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易发生分解性爆炸,与油脂或有机物等接触也可以发生爆炸

3、。2.3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急性毒性: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MAC 1mg/m3。2.4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4、对大气造成污染,水吸收液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3、事故处置的有效方法或一般措施3.1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1)液氯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2)液氯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3)液氯钢瓶阀门和丝堵的密封面失效或泄漏。4)氯气管道、阀门、法兰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3.2应急处置一般泄漏处置原则。启动本企业(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

5、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并根据事故处理过程中现场的检测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危害,随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及早切断泄漏源。泄漏现场应彻底去除有可燃和易燃物质,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防止泄漏的液氯进入下水道。合理通风,加快扩散。喷洒雾状碱液吸收已挥发到空气中的氯气,防止大面积扩散,防止隔离区外人员中毒。液氯钢瓶泄漏处置。首先应做好个体防护,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严禁在泄漏的液氯钢瓶上喷水。立即转动气瓶,将泄漏点朝上(位于气相空间),宜采用专用工

6、具堵漏。瓶阀密封填料函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内衬四氟垫片的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钢瓶阀座、塞座丝口处泄漏,将泄漏瓶阀向上,用板手将瓶阀、盲塞拧紧至丝口不泄漏为止。瓶体焊缝泄漏,首先将泄漏处朝上,可以用预先备用的竹签、木签或青铅插入泄漏处,用木锤轻轻敲打,敲打时不能用力过大,轻敲至不漏为止;或用预先备用的内衬垫片的铁箍箍紧,然后立即将瓶内液氯使用或处理掉。处理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处理。钢瓶进入吸收池后,应采取措施将钢瓶固定,防止钢瓶发生转动,在空间泄漏氯气。处理过程中应不断对池中

7、中和剂进行搅拌。经常监测池内溶液的碱性,根据碱性浓度,不断补充中和剂,保持碱性浓度。处理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站在上风侧进行处理。有条件设专用真空房,将泄漏的气瓶处于密闭真空房,启动真空房事故氯吸收装置。液氯储罐泄漏处置液氯储罐发生泄漏后应泄压排空。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迅速将罐内液氯导入空罐或其它储罐中。液氯贮槽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厂房同时配备,液氯储罐区设事故氯处理装置,液氯储罐泄漏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将意外发生泄漏的氯气捕集输送至事故氯吸收(塔)装置处理吸收泄漏氯气进行无害化处置。局部泄漏使用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吸收泄漏氯气;发现储罐罐上的阀门、管道有砂眼或裂缝造成泄漏时,将贮槽泄

8、压,用浸水的纱头放在泄漏处,利用液氯气化吸收热量,让其结成冰,暂时延缓泄漏。抢险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防毒面具,在大量泄氯的情况下,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采用器具堵漏。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以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生产装置氯泄漏处置。使

9、用液氯的管道,汽化器、缓冲器等设备发生氯气泄漏,操作人员应迅速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源。做好停车的应急操作,并隔离发生泄漏的部门,防止泄漏的氯气和易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氯钢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时,根据发生泄漏的部位,参照上述液氯钢瓶发生泄漏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空气中应喷洒稀碱液吸收泄漏的氯气,防止其扩散。原地挖坑吸收所产生的大量废水,不可任意排放。使用和储存液氯钢瓶场所发生火灾使用和储存液氯钢瓶的厂房或库房发生火灾时,在迅速灭火的同时,应根据火势情况,对液氯钢瓶进行处理。火势不大,厂房(库房)局部燃烧,此时可对燃烧部位进行灭火,同时对钢瓶周围和建筑物用水进行冷却,以防火势扩大使钢瓶受热膨

10、胀,发生意外。如火势扩大,在灭火的同时,要迅速将钢瓶转移到安全地带。当火焰包围液氯钢瓶,而钢瓶又不能移开时,抢救人员应戴好防护器具,处在上风向,对钢瓶直接喷水冷却,以防止瓶内气体受热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同时对已泄漏钢瓶进行封堵。伤员救护(1)受伤人员由消防员或其他应急救援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后由医疗救护队负责现场诊断、救护,确定受伤等级,重症病人优先救护。(2)将受伤人员紧急撤离污染区,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用肥皂和清水反复冲洗皮肤。当吸入时,如受伤者仍清醒,可将其移至安静的地方躺下,上半身抬高,解开衣服,尤其要解开领口和皮带,盖上毯子。如受伤者昏迷但有呼吸,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还需使其吸入

11、低压氧,直至送达医院。如受伤者停止呼吸,应迅速将其抬出放在地上,如有可能放在地毯上,解开领口和裤带,立即开始做人工呼吸。(3)对于眼部灼伤者,首先用3%碳酸氢纳溶液冲洗双眼,结膜囊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同时口服维生素B、C等,以利角膜上皮修复。(4)对液氯致皮肤灼伤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采用暴露疗法,并加强支持治疗及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注意:决不能试图用其他化学物质来中和氯!(5)必要时送医院救治4、事故处置的物资与装备(设备、设施、材料、防护器材等)(1)消防装备及器材。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炮、砂土。(2)防护器材。过滤式防护氯中毒专用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湿毛巾、全封闭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3)设备物资储备。吊车、有毒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和拖曳气瓶)、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液氯介质的密封胶若干,10-15%氢氧化钠溶液等。(4)医疗救护车、23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1%-2%麻黄素或%-3%普鲁卡因+0.1%肾上腺素溶液、其它常用救护药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