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5782167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心理健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 在兵法上讲究“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想对心理发展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转化与辅导,也必须先要讲究个深入了解学生,从细微处观察学生,了解其内心发展状况,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再坚硬的物体,相对而言它也会有薄弱,柔软的一面,更何况我们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思考,找准切入点,就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本学期,在培养学生宿舍人际交往能力这一方面,我着重观察并研究我班林俊荣同学的交往心理特征,对他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 个案描述梁建章,男,八岁,二年级开学初由外校转入我校寄宿

2、班就读。该生贪玩、聪明、好动,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但性格内向、孤僻,不喜欢主动加入同伴的活动中,只与一、两个特别熟悉的人交往(如同桌或同乡),不愿意主动结交新朋友,却喜欢凑热闹,但通常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该生最大问题是拒绝寄宿生活,害怕与妈妈分离,二年级第一学期,每个星期一妈妈送他回校分手时都要在校门口大哭大闹,生活老师或班主任来把他带回教室,他便又踢又打,用头往地上或墙上撞,撞得头都起了包,弄得老师根本没有办法控制住他,只好由保安强行把他拉上教室。有一次妈妈用摩托车送他回校,他在离校四百米的地方就跳车逃跑了,老师开车去找他,他见到老师便躲得远远的。还有一次,父母把他送到宿舍楼下,他闹着不愿

3、上楼,紧紧抓着妈妈的衣服不放,扯烂了妈妈的衣服,还把尿拉了一裤子。妈妈说他比较害怕爸爸,后来就由爸爸一个人送他回校,但每次出门前都因为哭闹被爸爸打一顿,到了学校他若拉着爸爸不肯松手爸爸便再次举起拳头每周一的上午,他都趴在课桌上不肯听课,只是哭,眼睛哭得又红又肿。到了中午,他就不愿意到饭堂吃饭,偷偷溜出教室在教学区到处躲藏。他害怕校长、主任及态度严厉的老师,见到校长会特别有礼貌,校长、主任与其谈心时他会说一些心里话;但在一般老师面前,他会常常随意性地耍赖,趴在桌子上,不听课也不写作业。假如表扬他几句或顺着他的心思(比如答应让他回家见妈妈),他的表现会暂时地有所好转,可坚持不了多久就又恢复老样子了

4、。假如批评他,他不但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反而更不愿意向你说出他的想法。二、 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该生自小得到爷爷、奶奶及妈妈的溺爱,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凡事稍有不顺他意就会耍赖,又哭又闹直到家长妥协为止。他生性贪玩,来到我校寄宿后,由于学校管理比较严格与规范化,使其感到不能像在原来的小学一样自由散漫的玩耍,加上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在宿舍里交朋友欠缺主动性,一起玩的伙伴很少或几乎没有,以致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住宿生活没有兴趣,不肯接受寄宿生活。他向妈妈提出不肯住宿的要求,但遭到父母的拒绝,因此在心理上对寄宿生活有了抗拒的心理,加上中度的环境适应能力障碍,故一提到回校住宿就产生恐惧心理

5、及抗拒行为。我觉得该生之所以对寄宿生活有如此的反应,与他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也与他的心理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有过。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辅导。三、辅导方法、过程1、加强沟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该生生性胆小、怯懦,对校长、老师有一定的敬畏心理,该生的个性又极强,对新环境与陌生人有一种抗拒的本能。该生还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当他认清此时哭闹已解决不了问题时,他会暂时妥协,等待下个时机。在起初与他打交道的时候,为了消除他心理上的压迫感,我便调整好自己的位置,告诉他老师想跟他交个朋友,等他的心情稍放松些后,我再向他提出,朋友间要说心里话,有困难大家互相帮助。增强他对老师的信任,使他能敞开心扉诉

6、说心理的困惑。除此外,我在生活与学习上处处留意他,经常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关照,关注着他点滴的进步,及时在班中进行表扬,使他在同学心中形成良好的印象,帮助他在新环境中树立自信心,使其走出因回校哭闹遭来同学取笑的心理阴影。一个多学期来,我每天坚持抽出二十分钟与他进行交流,渐渐地,他把我当成了好朋友,也乐意回答我提出的一些问题了,许多事,他也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并在行动上有所体现。我教给他的每个任务,他都能积极、认真地完成了。包括与别班老师、同学打交道。2、多方关爱,实现情感转移了解到该生害怕寄宿的最大原因是不愿与妈妈分离,他所表现出的现象显示了轻度的儿童分离性焦虑,说明他对母爱有着强烈的依赖,离开了

7、妈妈他会觉得失去了安全感。若想让他接受寄宿生活,那么就要帮助他在学校里找到关爱与安全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于是,每当他因哭闹而情绪激动时,我会把他抱在怀里,抚摸着他的头,安慰他,开导他,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待他渐渐地平静下来。我再对他进行说理教育。有一次周末放学后,我没有让他马上回家,而是经得他家长的同意,把他带到了我的家里来做客,和他一起吃晚餐,使他觉得与老师更熟悉,更亲近了。该生欠缺交际能力,因此我还注重发挥集体与同伴的作用,在班干会议上我要求班干部主动与他交朋友,主动帮助、关心他。我还有针对性地在班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手拉手”等活动训练,帮助他找到好朋友,使其学会与同

8、伴交往。在宿舍里,我和生活老师密切配合,为他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让性格开朗的同学与他一个宿舍,安排活泼、热情的同学住在他的上铺,主动与他交往。在老师、班干部、同学的关心、帮助、爱护下,他找到了一种来自集体的温暖与情意,体验到了新的乐趣,渐渐地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而不是总牵挂着妈妈了。四、家校联手,实行双管齐下 学生各方面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和支持,二者配合越密切,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有保障。在对该生的辅导与转化过程中,我多次主动与家长沟通、联系,耐心及时地对该生的情况进行反映与分析,中肯地向家长提出在教育孩子方式方法上的一些改进措施及建议,并提供有关的心理书籍,让家长能进一

9、步把握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及心理需要,从而能够配合老师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由于自己真诚地付出,我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此外,我还巧妙地借助了潘校长、刘主任的教育力量,在她们的帮助与配合下,使得我对林俊荣同学的教育效果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加强。五、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该生对新学校及住宿生活的适应能力加强了,性格活泼开朗多了,在与宿舍同伴的交往能力方面,他也得到了不断的锻炼与提高。现在,每周日晚都能坚持回校住宿,还能主动与生活老师打招呼,虽然有时会想妈妈,但他能够自己调整与控制好情绪,保证了听课的质量,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令我意想不到的是,

10、他主动向我表达了要担任小组长的愿望,现在,他不但能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还能协助老师管理好班集体,主动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在宿舍里也因此增添了许多欢乐与笑声。心理辅导记录 “他才岁,脸上带着稚气,但眼神非常冷漠。”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翟静,清楚地记得济南市那位初二学生走进她的门诊时的情形。少年是在爷爷的劝说下来找这位心理问题专家咨询的。那位多岁的老人焦急地向翟静求救:“快救救我的孙子吧!他父母离了婚,谁也不要他,只好我收养他。他不上学,白天在家睡觉,夜里打拳。我批评他,他拿菜刀要和我拼。”“我看得出,那个孩子的经历一定很苦,他得到的爱太少

11、。”翟静说。在她面前,那位少年第一次敞开封闭了年的心扉“我母亲性格开朗,愿意交朋友,父亲守旧,他俩性格不合。从我记事起,他们一回家就打仗,无心照顾我。小时候,父亲经常打我。”“我是在父母的吵架声中长大的。岁时,父母离了婚,我被判给母亲,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父亲的面。母亲不顺心时常常打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上课不注意听,做小动作,老师不喜欢我,把我安排在第一排,自己坐一个位子,同学也不愿意和我玩。由于我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常把我母亲叫到学校,回到家后我就会遭一顿痛打。每次放学回家,母亲总把我锁在家中。我感到孤独、苦闷。二年级时,学校高年级的学生教我偷自行车,我感到好玩,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偷自行

12、车;有时偷母亲的钱,与同学一起打电子游戏机。”“上四年级时,班主任对我好。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她很体贴我,关心我。我下决心改正我的坏毛病,学习成绩也好了。但五年级时换了班主任,我又被嘲笑、挖苦,同学也笑话我没有爸爸,从此我又与以前一样,不愿上学,偷家里的钱,和比我年龄大的同学一起玩游戏机,学习成绩也不好了。六年级时,有次母亲错怪了我还打了我,我无奈拿起了菜刀自卫。我从心里并不想伤害母亲,但她不理解我,把我送进了精神病院,从此也不再要我了。”“后来,爷爷把我接回家,后续的奶奶为了我的事和爷爷闹起了分居。爷爷为了我,拿出了积蓄送我到寄宿学校读初中。但那个学校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班上的男同学教我吸

13、烟、喝白酒,他们还让我回家偷钱。老师对有钱人家的孩子好,瞧不起我。有一次,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我进过精神病院,我实在无法忍受,踢了老师一脚。我被带进校长办公室,我害怕得不敢说话,浑身出冷汗。最后,爷爷只好把我接了出来,我再也不愿意上学了。”“我愿意一个人独来独往。我变得孤独、冷酷,哪个亲人死了我也不伤心。我喜欢杀生,见到蚂蚁我就要弄死它。想起以往的经历,我就心烦,想发脾气,想报复。我发誓,今后我永远也不想见到父母了”翟静说,孩子的问题,就是教育的问题。“问题学生”的出现,意味着教育的失败,其中,既有家庭、社会的责任,也有学校的责任。这份心理档案,值得各方深思。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资料一

14、: 9岁小学生造句震惊老师 想“炸平学校杀死妈妈” “如果我有一颗炸弹,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谁能想到,如此触目惊心的话,竟是海南某小学一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 资料二:据新华社北京月日电 母亲管教严厉,儿子逆反行凶。岁的北京某私立中学学生小军因憎恨母亲的严格管教,全然不顾母亲的养育之恩,残忍地将母亲杀害。年小军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的小军变得更加内向,经常在互联网上玩游戏寻找快乐。为使小军长大后能出人头地,母亲对小军总是严格要求,严厉管教,小军经常因不听话或学习成绩不好被打骂。时间一长,小军便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年月日,小军在家中因对母亲再次严厉管教不满,持

15、菜刀砍击母亲头、颈项部数刀,并用剪刀刺中母亲背部,致母亲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资料三: 在对1000多名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小学生中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10.53。另有研究者对1562名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这些小学生中,心理偏常检出率为7.5126.53,中度以上占19.41,其中甚至还有7.64的小学生有自杀倾向。 第一部分 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标准一、 心理健康概述(一)健康和心理健康什么是健康?1、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随着时代的推移,在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下不断演变的概念。即使在今天,对于健康还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我们引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16、WHO)宪章中所提出的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2、健康用中医理论来说就是“身体上的健,心理上的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但是,由于国内外学者各自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出发点不同,其定义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调查发现,各国

17、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数量、类型上有所差别。近几年,我们经常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少数小学生因心理行为问题而导致“离家出走”、“拒绝上学”、“自杀”、“暴力行为”、“违法犯罪”等报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普遍引起了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的重视。(三)心理健康的特性: 1、心理健康的阶段性: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与人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中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的。从差异的角度来看,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

18、两类。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如何辨别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呢?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是否健康,不能像躯体健康那样,具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用什么标准加以测量,因其复杂性,其标准也比较难以确定。对此,至今尚无肯定的答案。下面提供国内外的两个标准供大家参考:1、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个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

19、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具有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2、我国学者陈家磷提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 (1)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 (2)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 (4)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5)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

20、制;(6)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应与年龄特点相一致,行为方式应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应与刺激强度相一致等。尽管在措词和侧重点上,国内外学者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与良好的个性特征。3、我们认为可以把以下八个方面作为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功能正常,能客观地看待问题;2情绪反应适当,有适度的受挫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健全的情绪生活,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并能较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不使自己经常陷于情感上的困扰。3意志品质健全,有适度的耐受力;4行为适度,有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

21、 心理健康的学生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能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行为与社会要求相冲突,即能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行动。5人际关系和谐,能友好与人相处;6社会适应良好,能及时调整好自我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就是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并使自己的需要切合社会实际,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始终与不断变化的生活取得协调一致。在适应中体现自己的良好心理状况。体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协调,体现自己的意志与承受力。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7自我观正确,能正确认识自我; 8个性结构完整,能克服不良行为。心

22、理健康的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为人诚实正直,襟怀坦白,富有同情心。并能保持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协调一致。上述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是往往在一、两个方面表现出严重失调,另外,儿童、青少年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上述内容是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般要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要求上应有层次上的区别。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其心理是否健康,主要是看他的思想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状况与大多数的同龄人是否一致,也就是其言行举止与年龄是否相符,不能搞简单的“对号入座”。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偏离了自己所属的年龄段,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二部分 小学生常见的

23、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儿童过度焦虑儿童过度焦虑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小学生中,以女生的过度焦虑反应较为多见。这类患儿对教师的批评、同学的议论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看来很小的事情,也表现出非常敏感和不安。2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一10,男童多于女童。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征:(1)注意力缺陷。与同龄儿童相比,患儿的注意力显著涣散,持续时间短暂,易受外界干扰,经常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有头无尾。(2)活动过多。患儿不分场合,特别好动。在课堂上经

24、常扭动座位,做小动作;在家里常常乱跑乱闹,扰乱别人;就连晚上睡觉也好来回。(3)冲动任性。患儿自制能力很差,遇事不加考虑就行动,活动交换频繁,缺乏条理;患儿易冲动,行事鲁莽常有伤人和自伤行为。(4)学习困难。此类儿童大多智理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因其他认知障碍,学习过程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阅读、拼写、计算、临摹绘图等困难。(5)行为障碍。多动症儿童由于好动、冲动等特征,易造成一系列违反课堂纪律,打架斗殴等行为。 3儿童强迫症儿童强迫症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又一表现。儿童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中较为多见。主要表现包括:强迫性洗手,一天可达十几次,一次持续十几分钟。强迫性计数,例如一遍又一遍地数课本或其他图

25、书上人和物的数目,反复数自己走了多少级台阶等。强迫性自我检查,如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放整齐等。有的患儿表现为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4学习困难综合症学习困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包括:(1)缺少某种学习技能。但并非是智力低下,或缺乏学习动机。(2)诵读困难。不能正确辨认字母、单词或按逆方向阅读,也不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朗读。(3)计算困难。主要表现为缺乏数概念,不懂得数的大小,。不会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4)绘画困难。由于不能正确掌握空间概念,因而在画图时定位不准,涂色不合规范,严重时甚至造成前后、左右位置颠倒。(5)交往困难。患有此症的儿童不会主动与人交往,经常遭受同学的讽刺

26、和挖苦,因而使得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进一步加重学习困难综合症的出现同轻微脑功能失调有关。有人认为是大脑两半球缺乏功能上的协调联系,也有人认为是大脑缺乏正确处理视听信息和作出正确判断的功能。5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适应不良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千方百计予以逃避,严重者则逃学、旷课。这类患儿往往伴有一系列生理上的异常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热,多汗,失眠,恶梦,夜惊,腹痛,腹泻等。在性格特征上,患有学校恐怖症的儿童,一般都具有郁闷、敏感、消沉、孤独等特点。学校恐怖症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就先天因素来说,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病态人格或父母婚前、产前有酒精中毒史,性病

27、史等先天原因的儿童,一般适应力相对较差,当环境突然变化及有重大应激性刺激时,可能使某些原来并不十分明显的病状暴露出来。从家庭养育方式来看娇惯、溺爱会使孩子形成强烈依赖,父母期望过高则使孩子因达不到这种要求而逃避上学,破裂家庭或父母关系紧张可使孩子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对环境缺乏安全感变得十分退缩等,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过分严厉,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均可使学生对学校产生畏惧心理而拒绝上学。6儿童厌学症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儿童厌学症作为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厌

28、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们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还兼有品德问题;儿童厌学情绪严重或受到一定诱因影响时,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或辍学现象。造成儿童厌学症的原因主要包括:(1)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重分数,不重实际潜能的开发,经常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父母重钱轻学的思想,特别是个体经营或利用工余时间从事“第二产业”的父母,时常要子女前去助工或有意无意地灌输“拜金主义”对儿童的厌学情绪有重大影响。(2)学校教育中的失误。例如,考试频繁,“填鸭式”地满堂灌教学,强迫学习,滥用惩罚,

29、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学习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不相吻合,教师对儿童缺少关心和爱抚等,都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厌学情绪。(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二、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这主要是指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导致的身心发展异常。如多动症、癔病、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都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2)孕期卫生。母亲孕期卫生会对胎儿的脑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展。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第一,孕期营养不良。胎儿脑内DNA含量的多少对胎儿脑组织发育的影响极大,因此,我们现在国家推出了孕妇服用叶酸的工程,让各社区负责本社区内孕妇叶酸的补充工作。第二,孕期的情绪状态。有关研究

30、表明,母亲孕期的情绪不好,使血液中产生一种损伤神经系统的生化物质(卡泰霍洛明),从而导致畸形胎儿。第三,孕期患病及服用药物,会导致儿童某些方面心理功能的异常。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高血压、肾炎、贫血、关节炎、经常性感冒等,都可能使孩子患有多动症的可能增加。第四,分娩时,生产过程顺利与否也对孩子将来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表明:通过产道正常分娩的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要比非正常分娩(难产或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发生率要低得多。难产儿童暴力倾向问题多,剖腹产儿童耐挫力弱。 (3)生理疾病学生的身体疾病和外伤、中毒等因素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不利作用。研究发现,与正常小学生相比,有心理健

31、康问题的小学生中,早期患有高热惊厥、头颅外伤和其它严重疾病的所占的百分比更大些,且差异明显。随着生理疾病的消除,一些心理症状会完全消失。但是,随着疾病的继续进展,心理障碍也会加剧,甚至会出现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幻觉、记忆障碍、躁动和攻击行为等。2、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幼年或童年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一项12至16岁的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行为问题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父母文化水平低;缺陷家庭(父母不合或离婚);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养教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

32、(2)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教育活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学校给学生较大的压力虽然党和国家在减负方面尽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应试教育仍对学校具有极大的影响。依靠死记硬背让孩子增强应试能力的题海战术,仍是提高考试分数的有效手段,分数大排队、倒计时、限制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仍是一些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法宝。这些来自社会、学校、老师和家庭的全部压力最后统统压到了学生身上在这样的重压下,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与障碍。教育方式与方法的不当。教师是代表国

33、家行使教育权的专业人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而深远的。而少数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在知识方面,主要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了解不够,对心理卫生的有关理论缺乏了解,对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理论与技采了解很少,使得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在教育观念上主要是质量观、人才观、师生观、发展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不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过分看重分数而忽略其他,交往中居高临下、专制武断,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行

34、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生硬,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体罚、变相体罚的方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严重的有因此使学生致残或致死的。试想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心理能健康吗? 班集体中不良环境与风气班级集体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牛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 1、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一些学生在班级中长期受忽视或排斥。容易形成严重的自

35、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可能导致交往障碍或适应不良,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2、班级中存在的不健康的小群体和严重的欺负行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很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进一步的混乱。而到最后,不论是欺负人的学生还是被欺负的学生,都会形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蛮横、霸道、怯懦、虚伪等。 (3)社会因素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所以人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必然要受到所在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同的政治、经济地位往往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交往方式和生活态度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竞争加

36、剧,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变革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多(如 :下岗、离异)、生活压力增大等原因,会造成人们精神压力增大,挫折感增多,不平衡心态比较普遍。此外,由于近年来社会上腐败现象滋长,干群矛盾突出,价值观念冲突导致信仰危机,社会责任感普遍下降,个人主义盛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水平下降。这一切都增加了人们的焦虑感,可能成为导致情绪不稳定的因素。大众传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内容的传播、渲染,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的发展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如江苏调查60名有性犯罪的少女,其53名接触过黄色手抄本,占86.33。上海调查小学生中大多数希望长大当经理和警察

37、,因为警察能管人,经理有小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沉溺于网吧、迷恋于网上游戏或在聊天室里跨越时空的“谈心”,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所引发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心理辅导工作应当密切关注的。第三部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他们个性发展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2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长的时期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追求主要局限在医学范畴,也就是耗费大量精力、财力、时间用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方面,而对于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却没有

38、顾及。这种状况近年来开始出现改变,许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专家越来越认识到,必须将注意的焦点转移,放到教会大多数社会成员如何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如何调适心理冲突等方面。也就是说,从以治疗为主转到预防为主,而预防的主要渠道便是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人们心理问题的产生。这种认识上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的心理健康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我国,改革开放对于教育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领域,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必须主动地适应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基础教育各阶段开展心理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否则,学校交给社会的将是不合格的产品。3、心理

39、健康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精神的体现。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这些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形成、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与国家教育的总目相一致,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途径可以多种多样,但是,无论哪种途径,也无论在哪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服从这一基本目标。形成-主要是指培养塑造学

40、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维护-主要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使他们避免和减少各种可能遭遇到的危险及心理健康的伤害和消极影响;促进-主要是指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健康教育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进行的。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集体的或个别的心理辅导、心理支援,也可以是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活动,更多的应该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即寓心育于德育活动之中,于智育活动之中,于艺术教育、课外活动、体

41、育活动和其他活动之中。(一)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一个小学生,每天一般在校6个小时,其中4小时为上课时间,其余为自由活动和课间活动时间,所以对小学的德育、智育、体育、艺术教育、劳技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也必须与各育紧密结合,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既是智育的主渠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育人先育心,因此心育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1)课堂教学过程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进行潜能开发和智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 小学低年级儿童认知水平尚有一定局限,例如:

42、对大小、长短、高低等能够进行分化,但还不善用言语表达,而对类似祖国面积、长江长度等概念尚难于理解和认知;对昨天、前天、后天等时间、空间概念也缺少具体的理解。在注意力方面、稳定性只限于15-25分钟之间,只有到了小学高年级才能坚持到30分钟以上,而且注意的范围和其它品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思维与想像力的发展水平上看,小学生善于形象具体的思维,并向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发展。分析综合能力正在迅速增强,但经常出现“卡壳”现象。在这种形势下,进行潜能开发和智力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提高学生们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 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调控能力小学低年级孩子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缺少自觉性,缺少独

43、立性,对教师和父母有依赖性,这是自我意识水平低的表现。到了高年级,随着自我意识水平提高,独立性逐渐增强,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应了解这一心理发展规律,有意识地发展孩了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 培养优良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各种教学必须完成的共同目标,而培养优良的件格、提高情商和进行意志品质训练等,过去教学大纲未做具体要求。教师应看到,提高情商、培养意志品质,是智力开发、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教师应把发展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做为课堂教学目标之一,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予以落实。 (2)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生活指导少年儿童在日常学

44、习生活中,经常由于主客观原因,产生各种烦恼和困惑,经常受到心理挫折,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例如认知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情感障碍,出现厌学问题、师生和同学之间团结问题等等。教师应观察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生活给予指导,应帮助孩子们度过一道道难关,帮助他们扫清各种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态,既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基础。 (3)通过课堂教学,养成少年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作用最集中的时间。教师行为最易于影响学生,同时教师也最易于观察学生,最易于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牛的个性心理品质、情感意志品质等等。例如,

45、哪个学生活泼好动,哪个学生安静内向,哪个孩子意志薄弱,哪个孩子多愁善感等等,教师在课堂交互作用中,可一目了然,这就为培养孩子优良个性心理品质提供了前提。 2、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既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又有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以此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既不能把文化课上成心理辅导课,也不能只顾文化课,忽视了心育内容,要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大门。认知兴趣是力求认识新事物、渴望获得新知、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

46、意向活动,是一种求知欲。培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凶地而异。一般情况下,激发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方法:提出质疑、设问、鼓励求异思维、创设情境,开展游戏,挖掘教材内容等。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可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古人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敢问、善问,引起好奇心和求知的兴趣。例如,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几天来,我一直有一个想不通的问题,你们说说,为什么各种车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不是其它形状,不是三角形的,不是正方形的? 生:(哄堂大笑) 生:如果是正方形、三角形的就不能滚动呀。 师:那么就做成椭圆的吧! 生:那

47、样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坐车的人受不了! 师:那为什么做成圆形轮子就不会忽高忽低了呢?生:开始议论纷纷。经过热烈而欢快的讨论得出结论:车轮上的每一点到车轴心的距离相等。圆的特征、圆的概念一下子形成了。是疑问引发了求知欲,是兴趣导航促使学生发现了规律,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思维能力。 (3)培养自信心,实施成功激励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有一个跳高运动员,跳高成绩早已达到1.69米,在每次训练中一到170米必然失败,这一高度成了一个禁区,训练几个月都无所成就,几次参赛都因失去信心而败北。教练员正为此而忧虑烦恼之时,又迎来了一次重要赛事。经过几次试跳之后,教练员在保密情况下,让赛场工作人员把横杆放到了1

48、73米高度上,然后若无其事地告知运动员:“现在高度是169米。”运动员信以为真,轻松一跳,成功飞越。这时教练员激动不已,紧紧拥抱运动员并惊喜地相告:“你知道方才跳过的是多高吗?是1米73呀!”连运动员自己也不敢相信,是自信心使他跨过了心理障碍,也跨过了新高度。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关键是教师要信任学生,放手让孩子们去做,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说声“我行”,“我能行”,“我必胜”,“我会成功”! (4)进行潜能开发和智力训练 (5)学习毅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集体活动,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集体规范,受课堂纪律约束;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

49、、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是在这种有约束的人际交往实践中,学生受到了集体主义的薰陶。 (7)培养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一个学生的情绪状态如何是他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精神状态良好的标志是生机勃勃、精力充沛、活泼乐观、积极向上、乐于交流、欢天喜地、无忧无虑、学习劲头十足、效率极高且不知疲倦。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不失时机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着力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使他们逐步养成活泼、丌朗、乐观的优良个性心理品质。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有许多,譬如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就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

50、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3、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愉悦性原则 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满而春风地走进课堂,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为营造一种良好、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可以使用诙谐、逗趣的语言,随时调节课堂气氛。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会产生压抑感,这时如果教师能讲一个小笑话,会使学生哄堂大笑,立即兴奋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会变苦学为乐学,变老师让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激励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

51、,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便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自觉的发展。这正如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启示、激励、引导及创设一系列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学习氛围,可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努力因素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互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要投向学生一份爱,一份期望和鼓励,通过设立激励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形成激励的氛围。教师要牢记课堂忌语,切记不要对学生讲“你是笨蛋”,

52、“朽木不可雕也”,应杜绝使用讽刺、挖苦、讥笑、揭短、打击学生积极性之类的语言。 (3)差异性原则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也不同,个性品质、智力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学中不要搞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次教学,对好、中、差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尤其是对后进生,要体谅与理解,生活上要给予更多的体贴,思想行为上给予更多的理解尊重,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建立“我能行、不比别人差、我能学会”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和浓厚的求知兴趣和学习热情。 (4)支援性原则 学生在探

53、究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等情况,这时就会产生认知心理障碍,表现苦闷和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进而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此时教师要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反思一下,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要伸出友谊之手,给予支援。用充满信任的目光唤起学生的信心与勇气,用激励的话语,例如“你再想一想,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学会”等语言提示,并适时启发点拨,使学生在一种倍受教师尊重信任的的情绪体验下学习。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无论说的对与错,都不要挫伤其积极性,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并能体面地坐下,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5)预防性原则学校实施心理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学生智力和个性、

54、人格的健康发展,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为此,必须在教学中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止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出现,防止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量的、主要的是养成性教育,而改造性教育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补救措施。为防止学生不良个性心理品质、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教师应主动设计教育方向和教育方式方法,以养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为主,把工作做到前头。教学中为防止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还必须贯彻量力性原则,把学生过重负担减下来。如教学内容应当难易适度,当学生经过积极努力,克服困难,取得学习上的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刻苦努力后的喜悦,学习情绪和班级气氛就会为之大振。另外,教师的教态

55、、站姿、表情以及手势等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也尤为重要。教师的站姿要挺拔自然,行走时协调有神,讲授中手势的配合干脆利落、文雅和谐,速度适宜,起落有节;讲课的语调应强弱适度、抑扬顿挫;与学生交流时目光表情应丰富多彩。安排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优良的课堂环境,如适宜的温度、湿度、照明等,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疲劳的早期表现,及时组织休息,恢复他们的心理机能,以预防不良心理现象的发生。 (6)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力量和教育手段。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热爱和信任,并把教师做为模仿榜样。教师热爱学生,在课堂上应表现为对学

56、生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会感到温暖、有信心,欢乐和上进心十足;相反,一个经常受到教师训斥、冷漠、厌弃和批评的学生,则会产生被看不起、遗弃的感觉,产生自卑感、怨恨情绪、怯懦、孤僻、冷漠、暴躁等不良性格特征,在得不到及时纠正情况下,还会发展形成病态人格。热爱、尊重学生,并非一味的宠惯学生,放松要求,而是要做到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严师出高徒。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是必不可少的。长期放任自流,松松垮垮,会使学生养成任性、自私自利、不思进取、马马虎虎、无责任心等不良行为习惯,而严格要求则能促进学生形成自觉、自律、自尊、自重的性格,能培养负责精神,进取心和责任感;养成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教

57、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偏爱、溺爱,严格也不是刻薄、苛求,而是爱严适度,爱严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教育。四、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1、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课堂教学,只是一个统称。具体讲,可分为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而每一个学科,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课型。如语文学科,又分为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复习课等。因此,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丰富多彩的。所谓的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不论是哪一个学科,不论是何种课型,都必须把心育融于其中,随时随地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文以载道,教书育人是各科教学的共性各科教学内容

58、不同,要求达到不同的目的。如识字课要求是听、说、读、写四会,算术课要求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培养孩子成人,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获得全面发展。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就是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通过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授之以“业”,更要以文载道,明理激情,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锻炼,培养优良个性,养成优秀品质。 3、师生双边活动及多因素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主体。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由教师掌握和控制的。而要达到目标,则必须调动学生积极

59、性,把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为主线,以师生的双边活动为中心。学生与教师之问,是相互依存的,双方都是活动的主要角色,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课堂教学活动,缺一不可。以讲解为例,教师讲课是给学生听的,学生不听或者听不懂、听不明白,教师等于白讲;只有学生乐意听,听得懂、学得会,讲授才有其实际意义。而学生到底听明白没有,教师不能不闻不问,必须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状态,并及时地去调节师生活动,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影响课堂活动效果的,除了师生双边活动之外,还有影响师生心态的其它外界因素。例如教材本身的难易度、学校教室环境因素、每个学生的家庭影响因素等等。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学心理学研究证明

60、,教学效果好坏、关键看努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努力结果如何,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智商,二是情商。智商是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的综合体,是认知能力的体现,它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教学效率;而情商则是心理状态的体现,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调节人的行为,包括影响人智力潜能的发挥和智力的整体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1、发挥教师的课堂教育机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心灵感应场,既有信息、知识的传递,思想的交流,又有情感的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互相作用,多侧面多层次,瞬息万变、立体交叉。要搞好课

61、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种特殊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就是教育机智。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冷静、理智地处理突发事件一堂语文课,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分段朗读,突然一只皮球从窗口飞入,全班大乱。这时教师沉着镇定,亲自把皮球还回操场,然后重新组织教学,把被分散的注意力拉回到朗读声中来。这是常见的突发事件。类似其它的外来干扰或内部意外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教师则应灵活多变,稳定课堂气氛,使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 (2)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必须明察秋毫,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的心态必然通过行为和表现流露出来,如有的学生疲劳时打哈欠,有的溜号时搞小动作,有的走神时目光呆

62、滞,有的表面上坐着听讲,实际上若有所思,有的眼神困惑、疑难,有的压抑、愁眉苦脸,有的兴奋有余,活泼过度等等。教师要通过观察,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起伏,思想动向,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 (3)果断的调控与变通能力课堂上,有损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是经常出现的,所答非所问的回答,不着边际的质疑转移学生的注意,疲劳厌烦,不良情绪的困扰等等,都需要教师妥善处理,及时进行调控,有时需要变通准备好的教学程序,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控制教学过程。例如,教师提问一个女同学,该生一时紧张,站起来竟然忘了教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很不好意思,会更加紧张,教师如果责备这个学生,则会

63、造成心理挫折。这时老师灵机一动,鼓励该生再听一遍,慢慢思考,教师重复问题以后,学生消除了紧张感,打消了顾虑,回答了问题,尽管很不完整,还是受到了表扬,得到了鼓励。 2、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各种学科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精选编纂而成的,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寓意。教学中,首先要吃透教材、挖掘出教材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课堂上尽量发挥教材的作用,做到有机结合、积极渗透,从课堂实际出发,既不要牵强附会、生硬联系,也不要忽略心理特点,单摆浮搁。要融为一体,恰如其分。 3、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教学气氛,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平等、欢快,学生则思维敏捷、态度积极、主动活泼,学习效率高;反之,气氛沉闷、压抑、紧张或者散漫,分歧丛生,则学生厌烦,教学效果就差。学生的情绪状态,课堂气氛受各种因素制约,而主要是受教师情绪感染。教师走进教室时面带微笑、态度温和、精神饱满、热情诚恳,学生会感到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