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宏观经济学精简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5573793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PPT 页数:170 大小:2.4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专业宏观经济学精简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非专业宏观经济学精简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非专业宏观经济学精简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资源描述:

《非专业宏观经济学精简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专业宏观经济学精简版.ppt(1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授课:丁从明 ,1.1:经济学的解释性,什么叫科学: 为什么?(why)科学 怎么办?(how)工程学 好不好?(well)伦理学 经济学的解释性: 钞票落地 歌星的入场券 猪;大象政府做什么?不做什么?政府做什么不做什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1.2:什么叫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科! 市场 计划 暴力 问题:哪个好? 资源的稀缺性和多样性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种商品的每一生产水平下,社会能够生产的其他商品最大的数量。,大炮 时间序列研究:不变的APC;接近于1的MPC;,3.5.1.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人们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消费者对收入的暂时变化的反应是用储蓄和借贷来平

2、稳消费。 本科毕业的你平均而言将比初中退学的同学赚的多,你较高的收入来源于你较高的持久收入还是暂时收入? 生猪的农民因为猪肉价格上涨,今年的日子相对好过,这样的收入增加来源于持久收入增加还是暂时性的收入变化? 意外的收入增加,你的消费和储蓄如何变化? 没有预料到的生病,你会如何调整你消费和储蓄?,案例分析:南美国家的债务危机!,3.5.2.持久收入假说与库兹涅茨之谜,根据持久收入理论,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持久收入和现期收入的比例:,现期收入高于平均收入(持久收入)时,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现期收入低于平均收入(持久收入)时,平均消费倾向上升; 在短期的家庭数据研究中:收入增加,其中大部分来源于暂时

3、收入增加,小部分来源于持久收入的增加;消费只微弱的增加,所以高收入家庭平均消费倾向较低; 在长期的时间序列研究中:收入变动主要来源于持久收入的增加,YP和Y同比例变化,平均消费倾向不变;,本章小结,本章研究了有效需求不足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是与计划总需求水平相对的总供给水平。 研究的主要工具是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横轴表示总收入水平AI,纵轴表示总支出水平AE,自主消费、自主投资、政府支出增加等通过乘数效应扩大均衡国民收入,潜在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可以实行逆风飞扬的财政政策。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凯恩斯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函数。 本章内容的适用

4、范围:有效需求不足,需求的短边法则,价格水平不变;,思考题,关键词 均衡国民收入 有效需求 乘数理论 绝对收入理论 持久收入理论 库兹涅茨之谜 思考题: 理解凯恩斯主义理论运用的前提条件; 弗里德曼如何利用持久收入理论解开库兹涅茨之谜;,第4讲: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SAD模型,引言,研究了消费C,没有研究投资I; 研究了产品市场,没有研究货币市场; 研究投资行为,从而研究产品市场均衡; 研究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问题,从而研究货币市场均衡; 利用利率这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将两个市场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更加合理的均衡收入的决定理论;,摘要幻灯片,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ISL

5、M模型分析 本章我们研究了什么,4.1:产品市场均衡投资的决定,企业投资行为的选择依赖投资的成本和收益衡量: 边际产出递减意味投资增加的边际收益递减; 对于既定的企业而言投资的成本主要为利率水平;,利率,投资,投资边际收益曲线,收益成本,利率,投资,利率越高,投资需求越低,投资函数:,投资边际成本曲线,4.1.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图形推导,IS曲线:是指在投资储蓄相等的条件,收入和利率的不同组合水平。 两部门YI=C+S,YE=C+I,所以当I=S时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是由什么决定?利率 投资是利率的函数I=I(r) 均衡时:I=S 储蓄是Y的函数S=S0+sY 利率与国

6、民收入的关系:IS,Y,r,Y2,Y1,I2,I1,r2,r1,均衡I-S,S2,S1,E1,E2,IS曲线,S=S0+sY,S,投资需求,4.1.2:IS曲线数学推导,两部门IS曲线的推导:,三部门IS曲线的推导: 总量税的例子:,4.1.3:IS曲线的分析,在IS曲线上,任意一点(r,Y)的组合都满足I=S; 曲线右上方的A表示IS; IS曲线的斜率 IS的斜率与d成反比: d=I/r,反映了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d越大,较小的利率变动引起较大的投资变化,在乘数效应下扩大较大的收入变化,此时IS较平坦; IS的斜率与漏出倾向s成正比:漏出倾向1-c越大,乘数越小, r引起的I所放大的国

7、民收入较小,此时IS陡峭;,r,Y,B,A,E1,IS,IS,Y1,Y2,r1,需求不足收入下降,4.1.4:IS曲线的分析,增加G的政府支付,IS曲线如何变化? IS曲线向上移动; 移动距离r=G/d; IS曲线的移动 结论:无论是自主性消费水平,还是自主性投资水平,或者是政府支出水平的变化都会引起IS曲线向内或向外发生平移。,Y,A,E1,Y1,Y2,r2,r1,4.2.1:货币市场分析,货币:财富的一种类型,可以易于交易的资产存量; 货币分类:对货币的定义是基于“流动性”进行划分;,2009年中国GDP等于335353亿元,4.2.2: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人们为什么需要持有

8、货币? 持有货币的成本:机会成本; 持有货币的收益:流动性便利; 对货币的需求实际是对“货币流动性”的需求。 交易性货币需求:为了交易货币而对货币的持有需要;和收入正相关; 预防性货币需求:为了预防意外、事故或不可预料事件而对货币持有需要;和收入正相关; 投机性货币需求:为了抓住有利投机机会而产生对货币的持有需要;和利率负相关;,投机需求与流动偏好陷阱,利率与投机需求的详细说明: 债券价格解释:凯恩斯的解释,利率高于正常水平,债券价格低于正常水平,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将要上升,投机性增加债券持有,降低货币持有。 机会成本解释:利率越高,持有机会成本越大,减持货币,增持债券! 流动性偏好陷阱:利率极

9、低时,债券价格极高,人们预期其只会下降,不会上升,沽出债券,持有货币。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愿意持在手中。流动性偏好无穷大;,4.2.3: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的图解,r,L,r,L,收入增加,货币交易和预防需求增加,L1(Y),流动性偏好陷阱,L2(r):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L=L1(Y)+L2(r),向右移动L1单位,获得凯恩斯货币需求曲线,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对货币的需求都是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而不是对名义货币的需求;本章中我们不考虑价格水平,所以取P=1;,4.2.4: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LM曲线:是指在货币市场供求相等的条件下,收入和利率水平的不同组合。 货币供给=货币需

10、求: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需求分别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说明在既定的货币供给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之间必然存在内在联系。,r”,r,r,L2,L2”,L2,L1,Ms=L=L2+L1,E,E”,Y,Y,Y,L1”,L1,LM,4.2.4:LM曲线的数学推导,货币需求包括: 交易性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金融体系外生给定; 在货币市场上,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正向关系;,4.2.4:LM曲线的分析,LM曲线上任一点(r,Y)的组合都满足L=M 曲线的左上方的点表示LM; LM曲线的斜率k/h:rMY LM斜率与k成正比:k表示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

11、感度,k越大,交易货币需求越大;利率变化引起投机需求变化,需要很小的收入变化就可以平衡掉投机需求的变化,曲线陡峭! LM斜率与h成反比:h表示投机性需求的利率敏感度,h很大,说明利率的很小变化,会引起投机需求的很大变化;为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对既定的k,需要Y的很大变化才能平衡掉投机需求的变化,此时曲线平坦!,r,Y,LM,B,A,LM,LM,r1,Y1,Y2,4.2.5:LM曲线的移动,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 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 如何移动? 假设价格水平为1; 货币增加MS ,LM向下平移r=M/h单位; 向外移动M/k单位;,r,LM2,LM1,r1,r2,Y1,Y2,Y,4.

12、3:ISLM分析简化,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决定了当时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的AEAI模型由于仅仅考虑产品市场均衡,所以并不全面; 扩张的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向上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LM曲线向上移动; 挤出效应:扩张的财政政策,利率上升,企业投资下降,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因为利率上升而增加有限!,r,Y,IS,LM,IS,r1,Y1,LM,4.3.3:向均衡的移动,IS:超额产品供给 LM:超额货币供给,r,Y,E,LM,IS,IS:超额产品需求 LM:超额货币供给,IS:超额产品需求 LM:超额货币需求,IM:超额货币需求,Y*,r*,A,4.4:本章我们研究了

13、什么?,扩展:货币供给:央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供给=通货+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存款的部分存到中央银行的账户中,从而达到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目的; 给定小于1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具有货币创造能力;,扩展:货币供给:央行如何创造货币?,银行存款增加:,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C将使得活期存款(货币供给量)扩大1/rd倍,这一倍数:货币创造乘数; 如果商业银行部分贷款由于自身风险考虑或是由于其他问题没有完全贷出,就可能形成超额准备金,从而降低货币乘数: k= 1/(re+rd);,假设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5%,即银行100元存款只会贷出75元(加上

14、20%的法定准备金率);第二轮贷出56.25元,扩展:货币供给:央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货币供给增加; 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下降,商业银行贷款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借款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本章小结,关键词 投资函数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流动性偏好 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 LM曲线 挤出效应 思考题 理解IS-LM曲线的定义,推导过程及其曲线斜率的经济含义; 利用IS-LM框架研究财政与货币

15、政策及其有效性; 思考AE-AI框架与IS-LM框架的区别,后者在哪些方面对前者进行了扩展,获得了怎样的不同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在AE-AI分析中可以带来多少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在IS-LM分析可以带来多大的收入增加?差别来源于什么地方?,第5讲: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SAD模型,本章摘要,总需求函数 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 利用AD-AS分析中国的经济波动,短期理论路线图,5.1.1:总需求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 物价水平P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类似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均衡收入水平Y增加; P和Y反向运动:总需求曲线(AD)向下倾斜。 总结:随着物价水平的变

16、化引起均衡收入水平的变化,表现为AD曲线上的滑动。,AD,P1,Y1,E1,E2,5.1.2:总需求曲线与政策,总需求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与社会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外发生移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应相反。 扩张的财政支出通过乘数效应增加既定价格水平下的社会需求能力,所以AD曲线向外移动; 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水平下降,企业投资成本下降,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增加,既定价格水平下,AD曲线向外发生移动;,5.2.1.总供给函数,总供给能力:整个经济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 它由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与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总供

17、给函数:表示总产量和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形状: 凯恩斯区域; 主流区域; 古典区域;,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主流区域,P,Y,5.2.2.总供给的古典研究方法,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对劳动力市场所作的假设: 古典研究方法假设:对于任意价格水平,名义工资具有完全的弹性,能够进行调整以使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从而,真实工资被决定以出清劳动力市场; 均衡真实工资下,工人愿意供给恰好就是企业愿意雇佣的。市场出清;,(W/P)1,L1,LD,LS,供给大于需求,5.2.3.总供给的“古典”研究方法,P1,P2,L*,L*,Y,Y*,Y*,Y*,Y*,450线,P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名义

18、工资立刻上升,W/p,LD,LS,物价上涨,总产量不变,5.2.4.总供给的“凯恩斯主义”研究,基本信念:名义工资或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而使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 凯恩斯特例: 主要研究解决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此时社会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和闲散的设备,因此只要总需求增加,企业可以轻松的动员失业工人和闲散设备投入生产,而不需要增加工资水平或价格水平。 凯恩斯主义一般情况: 名义工资具有刚性,能上不能下; 工人具有货币幻觉,不知道自己实际真实工资的变化;,Y1,Y2,AS,AD,AD,图:凯恩斯特例,P,Y,5.2.4:总供给的一般凯恩斯主义,P1,P2,L*,L*,Y,Y*,Y*,Y*,Y*,450线

19、,P上升,实际工资下降,W/P,LD,LS,物价上涨,短期总产量上升,Y1,Y1,Y1,L1,L1,名义工资刚性和货币幻觉,长期中,货币幻觉消失,名义工资上升,问题:给定价格水平,名义工资上升,总供给曲线如何变化?,5.2.5:凯恩斯主义小结,现在能理解凯恩斯主义是短期研究视角吗? 现在能理解凯恩斯主义是非均衡研究视角吗?(货币幻觉和工资刚性是非均衡的主要原因) 现在能理解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整是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分歧了吗? 现在能理解时间的调整实际上是造成两个学派总供给曲线差别的主要因素了吗?,5.3.1:ADAS分析(1),需求震荡效应: 需求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或国外需求增加),使

20、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暂时的新的均衡点为B; 新的均衡点下,产出超出潜在产出水平(为什么) 传统凯恩斯主义解释:需求增加,新均衡点B,产出高于潜在的产出,随着货币幻觉的消失,工资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结论:需求只能带来产出的暂时性增加!,Y,Y,P,Pe,P1,AD,AD,SRAS,SRAS,A,B,C,LRAS,时间,产出,5.3.2:ADAS分析(2),供给震荡效应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推动了短期总成本曲线向上移动; 新的均衡B下,物价上涨,产出下降,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的区别: 供给冲击还存在持久影响,供给的冲击使

21、得增长的路径持久的变化; 需求冲击只具有暂时性影响;,Y,Y,P,Pe,P1,AD,AS,AS,A,B,产出,时间,LRAS,LRAS,5.4.1.分权与中国的经济波动,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 价格顺周期 与财政分权高度相关“乱活循环”,5.4.2.分权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命题1:分权带来政府支出增加 命题2: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社会需求水平增加和对民间支出的挤出。 结论1:财政支出的正的需求效应; 结论2:财政支出的不确定的供给效应;,P1,Y1,E1,E2,AD1,AD2,AS1,AS2,P1,Y1,E1,E3,AD1,AD2,AS1,AS2,财政支出、供给和需求影响,1952-2008年数据检

22、验:,5.4.3.分权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大起大落&乱活循环&价格顺周期,财政分权,财政收权,经济过热,经济萧条,正需求冲击 负供给冲击,价格(大幅)上升,产出(适度)增加,负需求冲击 正供给冲击,产出(适度)减少,价格(大幅)下降,扩展:卢卡斯供给曲线,卢卡斯供给曲线:物价背离预期物价水平,产出背离自然率; 预期变化总供给曲线发生平移;,P,Y,Y1,Y2,P1,P2,A粘性工资解释 B不对称信息解释,AS,A.粘性工资模型,背景:在许多行业中,名义工资由于长期合约确定,当经济情况变化时,工资不能迅速调整,中短期内,工资水平是刚性的;,工人和企业根据目标实际工资和他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决定名义工

23、资:,名义工资确定后,实际物价水平发生,实际工资等于:,就业由企业的劳动需求决定,物价高于预期的物价,实际工资较低,雇佣更多,产出更多;反之,产出更少。,预期偏误,B.基于不完全信息模型的解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人们有时候会混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和相对价格变动,这种混淆影响供给决策,从而导致物价和产出之间中短期正向关系; 完全信息:考虑一个小麦生产者行为: 如果小麦的相对价格提高,他会更多的生产小麦; 如果是总体物价水平发生变化,行为不会发生变化; 不完全信息:现在考虑市场上所有物价都上升 不完全信息,使得企业没有预期到,她就不知道是自己产出的需求增加,还是物价普遍上涨; 怎么办?可能每一种情况

24、都有一些吧!适当的增加产出!,Lucas供给曲线简单运用,政府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外发生移动;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短期国民收入增加,长期收入水平由长期供给曲线觉得; 理性预期学派分析:需求增加,预期到价格水平上升,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与向外移动的需求曲线相交,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预期到的需求管理政策即便是短期也是无效的!,Y,Y,P,Pe,P1,AD,SRAS,SRAS,A,B,C,LRAS,Y,Y,AD,时间,产出,5.5:本章小结,关键词: 实际货币余额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需求冲击效应 供给震荡效应 卢卡斯供给曲线 思考题 理解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理解不

25、同学派对总供给曲线的分歧; 什么是卢卡斯供给曲线,其对宏观经济学的冲击体现在什么地方? 分析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第6讲: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摘要幻灯片,通货膨胀概论 通货膨胀的经济理论 失业理论 通货膨胀与失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6.1.通货膨胀的原因,货币数量方程式: 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根据基本的货币数量论可以知道: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率和产量增长率; 通货膨胀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永远也只能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 束缚中央银行手脚,规则与相机抉择!,两边全微分,得:,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平均通货膨胀率,专题:中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专题

26、:中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历次通货膨胀均为“银行为财政买单” 银行财政体制分权体制 2007-2008年通货膨胀: 银行为对外贸易买单 贸易顺差固定结汇制度高能货币的供给利率下降资产价格上升 股市、房地产、物价、字画、普洱茶 为什么越来越依赖外部市场 国内市场的“费用”太高(茅台指数)!恶性循环! 2010年的通胀:次贷危机外贸受阻内需不足扩张的货币政策,专题:中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6.2.1: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市场经济周期:正常的现象! 蝗虫灭虫 个体行为与大数定律:个别生产决策错误与普遍生产过剩!价格信号出现系统性问题! 基本判断:当货币政策成为一种政策,而不是规则的时候,通货膨胀也就

27、产生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带来虚假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经济的结构性扭曲,并最终带来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货币政策扭曲相对价格,繁荣是虚假的繁荣,萧条是对错误的清算!,6.2.2.央行现在做的,2009年全年货币供应量超过20%! 2009年全年信贷规模达到9.59万亿元!07年3.63,08年4.90万亿元,6.2.3:一个有用的理论,利率下降扭曲相对价格资源错配(什么叫扭曲价格,资源错配:家电下乡&大学生入伍) 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股市) 劳动密集型行业(消费品) 扩张货币导致资本密集型行业大幅度扩张!劳动密集型行业萎缩!生产越来越远离消费者,货币收入增

28、加,消费品价格逐步上扬,要素回流,资本密集型行业无法维持! 跑的最快的,跌的也最凶!经济萧条实际是对过去错误的清算!,原材料资本资产,半成品,批发物品,零售物品,6.2.4.通货膨胀“三宗罪”,扭曲相对价格,导致资源错配 大学生炒股&企业炒股! 财富重新分配 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工资收入者,利息收入者,租金收入者,退休人员) 价格上升,名义收入增加,进入更高的税收等级,缴纳更多的税收! 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净受益者(为什么?) 黑社会是通货膨胀的净损失者(为什么?)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 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房地产泡沫终于还是没有“挤掉”,他们100年

29、比不上我们10年!,6.3.1:失业理论,案例:福特的效率工资; 来源:信息的非对称性;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在效率工资模型中,工人的工作努力会随着其所得工资的增加而提高。e(w)表示在职工人的努力程度,w是实际工资,L表示工人的工作时间,所以企业有效劳动投入等于e(w) L,即工人努力水平乘以工作时间。,e(w),w,e(w),6.3.2:效率工资模型,企业最大化利润水平: 企业决定工资水平 高工资,高努力,这就要求企业每单位的工资诱发出的努力水平最大,即e(w)/w最大;相切! 确定工资后,确定雇佣; 员工决定努力水平e; 决定雇佣水平; 结论:工资是刚性的,不受失业或经济形势的影响! 失

30、业理论:搜寻匹配理论,e(w),w,e(w),w/e,L,w*,w*/e*,L*,6.4.1:通货膨胀和失业,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英国1861-1957年数据发现:失业率和工资增长率呈现负向关系: 解释1:失业率越低,工会在谈判中地位越高,货币工资增长越快;反之,失业率较高,工会谈判较低,工资增长缓慢; 解释2:扩张性的需求政策,产出增加,雇佣增加,失业率下降;同时物价上涨,工资上涨;当失业率很高时,一点点工资增加就可以带来失业率下降,相反,当失业率很低时,要很高的工资增加,才能带来失业率进一步下降;,u,w/w,1,2,3,4,5,6,0,1,2,3,4,原始菲利普斯曲线,6.4

31、.2: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u,p/p,1,2,3,4,5,6,0,1,2,3,4,短期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工资增长率; 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变成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修正菲利普斯曲线,6.4.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政策的目标: 低通货膨胀 低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二者不可兼得! 但是他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胀率组合 图中矩形是政策者可以接受的区域; 临界点为矩形的边; A浪费;B、C超出容忍程度;D不可实现;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意义: AD-AS分析说明了价格与产出关系

32、; 奥肯定律说明了产业与就业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价格与就业关系;,u,1,2,3,4,5,6,0,1,2,3,4,A,B,C,p/p,D,现实生活中菲利普斯曲线,中国菲利普斯曲线(1983-2007),6.4.4: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进入70年代以后,短期的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消失了,政策者想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来减低失业率的结果是“双高”。 基于预期的解释: 扩张性政策,使得物价上升,未预期的价格上升,导致失业率下降,出现短期替代关系; 通胀率从2%上升到6%,工人将预期调整到6%,实际工资下降,结果劳动就业下降,失业率回到原来水平;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变成垂直!,u*,u1,2,6

33、,A,B,PC(Pe=2%),C,PC(Pe=6%),p/p,D,E,6.4.5:数学推导,卢卡斯供给曲线; 奥肯定律; 带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预期增加,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垂直!,u*,PC(Pe=6%),PC(Pe=2%),p/p,自然失业率,小结,本章讨论了通货膨胀系列问题:本章的定位是利用学习的宏观理论解释现实经济中主要的问题; 通货膨胀表示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前者以利益集团为主,后者以财政和金融制度为主。所以通货膨胀某种程度上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菲利普斯曲线联系失业和通货膨胀,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呈现向下倾斜的

34、形状,随着预期的改变,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现为垂直形状! 经济周期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错误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虚假繁荣,当错误的投资被清算意味着经济萧条的到来!,第7讲:长期经济增长理论,摘要幻灯片,经济增长概论 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马尔萨斯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索罗模型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本章小结,7.1.1:经济增长概论,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衡量指标:地区产出水平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整体进步 前者是“量”的概念 后者是“质”的概念,7.1.2:不同的经济增长的理论,亚当.斯密:劳动是财

35、富的源泉,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劳动在全部劳动中所占比例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工依赖市场规模,而生产劳动则依存于资本积累的数量。 马尔萨斯:土地呈代数级数增长,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稳定状态是人均收入维持在基本生存水平; 罗斯托:认为只要把15-20%的国民收入储存起来用于投资,增长率就会迅速提高。 索罗:真是这样吗?,7.2.1.索罗模型的基本思想,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不可能成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资本边际产出递减。 由于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导致: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越穷的地方增长越快! 长期经济增长来源除去要素积累的技术因素!,产出增加,资本积累,技术进步,K,Y,K1,K

36、2,Y1,Y2,A,B,C,7.2.2.经济增长收敛吗,经济增长收敛吗?所有114个国家,经济增长收敛吗?美国的各个州,7.2.3.技术重要吗?,7.2.3.技术重要吗?,7.3.内生经济增长理论,Solow解释了一切就是没有解释为什么技术会进步! 技术为什么进步? 边干边学(飞机): Investment 有目的的研发: Innovation 制度(腐败) Institution 相互依赖: Interdependence 模仿(后发优势): Imitation 技术案例:李约瑟之谜与“刘翔读博”!资源错配,专题:中国式分权经济奇迹,中国式分权:组织结构的视角 中国式分权:财政激励的视角 中

37、国式分权:政治晋升的视角,7.4.1.U型组织结构和M型组织结构,U型结构(United structure):是现代企业最为基本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管理层级的集中控制。 优点: 专业化和规模经济 集中有限资源进行配置 缺点: 随着组织规模扩大,层级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决策成本上升和决策失灵!,M型组织结构,M型结构(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事业部制或多部门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 优点: 最大可能的实现了“控制和激励”,达到集权和分权的适度结合,既调动了各事业部发展的积极性,又能通过统一协调与管理 ; 缺点: 失去了专业化优势;,中国和苏联的区

38、别,在资源的组织配置上,苏联的资源配置是一个典型的U型组织方式;而中国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个典型的M型组织方式; 东欧和苏联: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集权经济,把整个国家当成一个公司运行,这个超级公司就是苏维埃!中央政府就是管理部门,下设62个部门(分管,石油,钢铁,煤炭等工业品),大约4800个计划额度和1200万种产品! 中国:如果苏联是“条形组织”,中国就是“条块分割”!中央虽然设立了30个计划部门,同时还存在中央,省、地区、县、乡的行政级别的“块块部门”!,绩效差异,专业化和规模经济 中国的汽车行业:全国有几十个小型汽车生产商,每家产量不超过1万辆!还记得前苏联的“大学”

39、吗? 实验方法和制度变迁 东欧和苏联在1989年前后分别进行了系列实验,但是都已失败而告终,中国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策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什么?两种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和相互依赖性! “诸侯经济” 在条块分割的区域经济体内部,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封闭的独立的完善的经济体,从而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最基本的土壤!,7.4.2.财政分权与政治晋升激励,分权除了带来组织的协调激励之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激励! 分权做事,集权晋升:调动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 中国经济改革成功源泉在什么地方? 就是“搞对”了激励机制! 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系列问题? 激励机制扭曲

40、!,分权与增长,增长与政治晋升,政治晋升与诸侯经济,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存在另外一个极端的情况: 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 为什么? 1)地方官员出于晋升的考虑:支持本地的企业和发展本地的经济,这解释了自80 年代以来地方官员一直有非常强烈的动机推动本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2)处于政治锦标赛博弈中的地方官员不愿意进行区域合作与分工,对于那些双赢的区域合作机会“反应冷淡”;这有助于解释我国长期存在的地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和“大而全”的地区发展战略; 3)地方官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位次、同时降低其竞争对手的位次,会“不择手段”地进行“恶性竞争”;,分权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落后地

41、区破罐子破摔现象严重! 为什么? 财政分权下的政治晋升在带来地方政府激励的同时,也造成了激励自身的扭曲!分权对不同的地区不可能一视同仁。,破罐子破摔与激励扭曲,分权直接竞争效率损失 差距越大,努力越低; 发展中地区努力发达地区努力程度落后地区努力程度:倒U型竞争效率曲线;,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落后地区,本章小结,本章我们主要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在本章中我们需要掌握三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索罗模型的基本假设 索罗模型的基本推导 索罗模型的基本预测 进入8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如果资本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的索罗残差到底意味着什么?技术为什么会进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促使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