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5626499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年 级五主备人吴建群所在学校维扬实小单 元第七单元课题25黄鹤楼送别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品读诗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预习新课1、查字典:故人、孤帆、惟2、读课文5遍。3、搜集有关资料:李白与孟浩然的资料 送别诗 孟浩然的诗。教学时间2课时教 学 流 程通用设计设计意图解读、修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通课文,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品味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一

2、、激情导入并审题。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其中有许多关于送别的古诗,你们知道吗?(学生背诵送别诗,会背诵到今天学的这首诗)你们刚才吟诵了这么多的送别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交流。2、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就是刚才背诵到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的背后还有动人的故事呢!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运用扩充课题的方法进行概括。说清谁在那儿干什么)3、你了解李白吗?孟浩然呢?4、你知道黄鹤楼吗?(出示图片,师介绍黄鹤楼,生读课文中描写黄鹤楼的句子:“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从中你体会到黄鹤楼怎么

3、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依依惜别之情。(一)、读通课文 1、同桌读课文,纠正字音。要求:读准音,读通顺课文。2、教师检查(1)课文读通情况(指名分段读,生评价)(2)小组读。(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情谊。1、默读课文,思考 :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什么?2、交流。 过渡: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在哪里呢?作者又是如何表达的?需要我们细细的品读。三、精读课文,品味依依惜别之情:(一)学习课文1、2、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黄鹤楼,送一送孟浩然吧!1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2、交流3、这一自然段中也有一个表示“送别”的词,你们找到了吗?(板

4、书:饯行)理解饯行,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不用“送行”而用“饯行”吗?仔细观察“饯”的偏旁,猜猜他们在分别前干什么了?(生交流)此时你想到了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酷爱饮酒、现在送别亲友也会聚会的)4、是啊,李白在这儿为孟浩然饯行,足以见得他们的友谊(非常深厚!)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第一自然段。(生有感情的齐读)21、时值暮春三月,正是黄鹤楼最美的季节。李白与孟浩然登上黄鹤楼,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他们是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吗?你从哪知道的?(生读相应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着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板书

5、:依依惜别)离别伤感,我想,此时就是再宜人的景色也勾不起他们的兴致了。3、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3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语句触动了你的心,用“-”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批注在旁边。2、交流点拨:出示句子:(1)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指名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诗?(生背诵)师介绍孟浩然的人品。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

6、赴,终于无成。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读出敬仰之情。李白是诗仙,嗜酒如命,却斗酒百篇。他喝酒或是因为人生得意需尽欢,或是宣泄不满,月下独酌。他今天端起的这酒杯中又包含了什么呢?(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谁知道这首诗出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说说意思。小结: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画了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做了批注,从人物的对话中又一次感受到了他们之间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这真是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有感情朗读。这正是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写照。诗人言简意赅,表明了时间、地点、干什么及自己的感情。过渡:随着我们的阅读,你会深深的感受到这

7、一点的。现在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几个生字。四、写字指导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六个生字,仔细观察,想提醒同伴注意什么?(交流)教师点拨:“暮”是“日”,该怎样记忆。五、作业1、完成习字册2、在()中填入合适的字。m()名而来 日()降临 银() 羡() 坟()3、写出三句送别诗句,分别写明出处及作者。4、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品味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送别的诗。2、时值暮春三月,正是黄鹤楼最美的季节,李白与孟浩然登上黄鹤楼,没有心情欣赏美景,只有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让

8、我们再一次从他们的动作和语言中体会依依惜别之情。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前三个自然段。过渡:不忍别,终要别,望着友人登船离去,李白久久的伫立在江边二、精读课文,品味依依惜别之情。(一)学习课文4、541、师朗诵第四自然段。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请抓住关键词谈谈。3、生谈感受,师点拨,再次品味依依惜别之情。(1)环境: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杨柳依依”指枝条柔软,随风摇摆。看着杨柳相依相恋,不忍离别,李白此时心里怎么样?(诗人留恋,不忍分别。这就叫做借景抒情。)比较:“依依惜别”和“杨柳依依”中的“依依”。(这里都有留恋,不忍分别的意思。)“沙鸥点点”怎么理解呢?(2)动作:伫立 凝视

9、什么是伫立? 什么是凝视?表示看的词有很多,书中就有两个(仰望 远眺)作者为什么要用“凝视”呢?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4、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他把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全都寄予了这一江春水!这正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5、省略号。 此时,李白的脑海里在想些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这里的省略号让我们想到了太多太多5过渡: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诵出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1、 理解“脍炙人口”2、 谁能像李白那样伫立着,凝视着,吟诵这首诗?(指名读)3、 这首诗中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生质疑)4、说说

10、这首诗的意思。(二)背诵古诗。三、总结,拓展。1.这就是文包诗课文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就能在课文中找到与诗句相对应的解释,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2.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指名背诵)四、作业 1、抄写古诗。2、小练笔: 李白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千古流传,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令人感慨万千。你有过与家人或友人分别的经历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注意学习运用今天学到的表达方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环境描写抒发情感。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结合课题学习概括的方法。课题是文眼,阅读时抓住课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学生从人物的动作上感受依依惜别之情,了解本文

11、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感受依依惜别之情,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挖掘其内涵,享受语言的独特魅力。一切景物皆情意,指导学生从环境中体会依依惜别之情,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通过想象说话,让学生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意境。 教后反思友情链接相关搜索: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

12、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

13、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诗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

14、,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推荐阅读:无优秀课例: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