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话--核燃料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5625262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乡一体话--核燃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乡一体话--核燃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乡一体话--核燃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话--核燃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话--核燃料(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城乡一体化的定义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其宗旨是在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城带乡,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空间上互为环境,生态上协调相融,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的前提下,使整个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现今的城乡一体化是使城乡的二元结构走向一元结构,包括基础设施一体化、科技一体化、工农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教育一体化、社会保障及卫生医疗一体化等等。城乡一体化的特征(1)城乡一体化是城镇与乡村在经济和空间

2、上的整体协调;(2)城乡一体化是在现代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实现的;(3)城乡一体化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既不是全部乡村都转变为城镇的过程,也不是城镇的乡村化,而是城镇与乡村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的因素,摒弃落后的病态的因素的一种双向演进过程;(4)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精神的、文明的等社会发展的内容不可忽视;(5)城乡一体化可消灭城乡对立和缩小城乡社会差别。但是城市与乡村规模、形态和景观方面的差别不能消灭和缩小。城乡差别是永恒的,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城乡一体化与乡村城镇化的同步性城乡一体化与乡村城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乡一体化是在城

3、乡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是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文化、生态、空间等要素交融和协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它又是城乡关系发展的结果。乡村城镇化的实质是农业富余人口空间转移的问题。由于城市对农村的巨大吸引力和辐射力,大量的不再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离开农村涌向现有的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乡村城镇化的另一个内容是广大农村使用富余劳动力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发展市场流动,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就近的空间转移和小规模适度聚集,促进众多的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其结果是达到城乡融合。此种城镇化的模式被称为自下而上的乡村城镇化。这种乡村城镇化的模式,就其内容和宗旨来看,属于城乡一体化初级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加速城乡一体化应采取的措

4、施在21世纪,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奋斗目标,我国也不例外。为了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国至少要在以下6个方面狠下工夫。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靠保证。加速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实际上是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的联合,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加速农村和城镇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是通讯与交通的高度现代化。快速便捷的通讯

5、和交通,保证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活动联系的密切性,保证城乡居民远距离就业以及乡村居民生活消费行为的便利性。在通讯方面,提高乡村电话普及率和现代化程度,建立国内外接轨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城乡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协调发展,即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标。其中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要解决好人地关系的矛盾,防止人口膨胀造成的土地退化。其次要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环境乡村化,乡村设施环境城市化。编制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6、,合理布局生产力和城乡居民点体系,使各项建设在空间地域上相互协调配置,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差别城市与城市的差别永远存在,乡村与乡村的差别永远存在,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永久存在,更不能消灭。差别就是特色,就是多样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不是消灭城乡差别,而是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持续协调发展。城市形态设计对小城镇面貌的带动作用城镇规划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这是实现城镇建设特色的根本保证。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总体规划的编制,是指导小城镇建设活动的宏观规划,对城镇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城镇职能定性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宏观

7、指导和控制;二是建设规划,是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一般称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等,是指导城镇建设的微观规划。城镇特色的形成,必须要在城镇规划有力、有效的指导下实现。规划工作必须坚持高起点、富有地方特色、重科技的原则,与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有别于大城市的规划建设,不能将小城镇建成大城市的某一片段。突出小城镇的特点,建成小城镇特有的公共空间、居住空间、游憩空间,营造独具特色的小城镇,才是我们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努力方向。(1)小城镇建设应该有自己的尺度感,如建筑的高度不宜太高,街道的宽度要适中,建筑密度不宜过大,营造舒缓而流畅的小城镇空间形态等等

8、,以此形成小城镇特有的亲切感和舒适感,营造小城镇的空间氛围。(2)强小城镇的景观规划,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融入小城镇的规划之中,如街道的对景、镇区人口处的景观处理等。结合各个小城镇的不同特点,建设环境优美的、田园化的、亲近自然独具魅力的小城镇。(3)利用各种环境绿化的手段,将小城镇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河湖水系、现代化农业园区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完整的小城镇体系。因地制宜地确定城镇特色城镇特色是一个城镇个性的反映,有特色和个性的城镇才具有吸引人的魅力。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中国在城镇发展历程中也同样创造出许多辉煌。有浓郁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上个历史时代的文明和城市风

9、貌特色的见证。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我国的人文历史和众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也是申办成功的要素之一。这说明有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城市魅力是无穷的。纵观当前有些小城镇,虽发展势头较快,但是精品不多,有特色的不多,百镇一面,城镇雷同比比皆是。因此,景观和城市形态的规划设计对形成小城镇特色起着决定作用,要体现小城镇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城镇建设特色上折射出规划人的智慧之光。小城镇规划,要尊重小城镇的历史与传统,尊重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小城镇的自身特点。在祖国大地上,我们的祖先建设了许许多多的小城镇,它们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商业繁荣、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形成的,特点十分鲜明。我们今天的小城镇将如何建设,需要认真借鉴前人的经验。小城镇建设,根据其所处的位置、自然条件、市政条件、历史渊源等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有交通便利的优势、自然环境优美适宜休闲旅游的优势、科技进步的优势、历史文物遗存展示的优势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