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危化品管理应急预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540976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校危化品管理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学校危化品管理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学校危化品管理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学校危化品管理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危化品管理应急预案(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校危化品管理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危险化学药品的安全管理,严防事故发生,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本预案指的危险化学药品,系学校化学实验室里的易燃品、氧化剂、毒害品和腐蚀品等。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学校成立危化品事故安全领导小组组长:院长、校长、法人副组长:党委书记、副校长成员: 职责。领导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有效地处理出现的危化品安全事故。 根据安全应急事故的要求,应急安全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及交通工具,学校各部门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 二、防范措施 1、保管 危险化学药品必须按有关规定存放在条件完备的专用室或

2、专用柜(橱)内,并根据物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灭火防晒等安全设施,专人专管,落实职责。 2、使用 危险化学药品按当日限量等有关要求,填写领物单,按程序审批,专人领取。严格遵守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的原则。 3、组织管理人员(包括师生)宣传教育培训有关危险药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包括自救、报警、防范、撤离等,同时备足备好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和物资,以防万一。 4、学校分管领导和执行人要定期检查药品的存放、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应急措施 1、危险化学药品一旦发生丢失、被盗情况,应立即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报告学校分管领导,及时统计药品的数量、名称和价值

3、等书面报学校校长,学校将根据危害程度及事件性质酌情处理,并如实报上级主管部门,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在实验操作使用过程中若出现安全事故,要及时疏散师生至安全地段,并在第一时间送受伤师生校医务室或市级医院救治,及时报1 19、120等有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报学校校长。 四、其他 事故发生后,应急安全领导小组应及时查明原因,计算损失,落实职责和防患措施,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学校校长。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危化品应急预案危化品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丙烷是易燃品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

4、氧化剂、卤素接触会猛烈反应。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人短暂接触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如有不适就医;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1.1事故类型分析1.1.1事故类型 (1)丙烷泄漏燃烧爆炸。(2)油、油漆、等遇火燃烧。 1.1.2事故类型原因分析 根据公司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就有可能导致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

5、)事故: (1)人员违反管理规定,在油库使用明火,或人为带入或其他不明原因的火种进入油库。 (2)油库照明管理不善。主要有仓库照明灯具选用不当、物资摆放超高未保持灯距、照明施工质量差导致灯脱落、临时照明设置不当等;使用高温照明、灯位设置不当、用后未切断电源,辐射热积聚而引发火灾;临时照明设置不妥,受风或电线拉动而倾倒,无人看管而引起火灾。 (3)危险化学品通风散热条件不良,防潮防火、防暑降温措施不力,堆放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致使库存物品发生生物、物理或化学反应引起自燃、燃烧或爆炸。 (4)防雷设计有盲区或防雷设施保养不当。设计有盲区、避雷设施保养不善和防护不够。 (5)危险物品(各种油、清洗剂

6、等)没有分类分项存放、无警示标识、装卸作业无有效防静电措施、擅自改变仓库储存物质性质。 (6)擅自改变防火分区、防火间距,消防设施不能完整好用等。 1(7)其他未进行控制的危险源。 1.2危害程度分析 当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事故时,可造成以下危害: (1)可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可造成财产损失、数据损失和重要文件、资料损失;(3)影响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应急处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确定泄漏源或发生爆炸事故的位置; 2.2确定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2.3向上级部门申请调集所需的泄漏或爆炸应急救援处置队伍; 2.4确定泄漏源

7、或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员多少等); 2.5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2.6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2.7确定泄漏时间、或火灾预计持续时间; 2.8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 2.9气象信息; 2.10泄漏扩散趋势预测; 2.11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 2.12明确泄漏或爆炸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2.13确定泄漏或爆炸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2.14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队、救援队伍等)。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

8、3.1.1公司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总指挥:沈守财 副指挥:马恒生张健 成员:王乐国 孙衍森 李清华 路付光 马福亮 高继峰 张永 王春生 张亮 张云芳 指挥部生产部室。 主任:马恒生(兼)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和接警工作,办公室设在生产部(接警电话:2139322),办公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担任。 3.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各有关生产车间及职能部门要在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要求,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快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

9、1总指挥职责: 1、根据灾害状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制定营救遇险(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措施。 3、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 4、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5、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3.2.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等。 2、组织诊断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状态,评价损伤程度,分析事故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补救行动的方案。 3、保证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执行。 3.2.3应急通讯组职责: 1、负责突发安全事故现场的通讯和联络工作,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2、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应

10、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并按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负责传达指挥部总指挥指令,及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迅速进行集合。 3.2.4治安组职责: 1、负责事故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做好事故抢险期间的现场秩序维护,为抢险救援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负责协调、组织保卫人员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3、协助经营部确定事故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 4、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 5、参加事故调查工作并对外进行抢险救援信息的发布。 3.2.5抢险组职责: 1、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及时控制危险源,负责现场抢险作业和遇险(难)人员的营救。 2、评价现场安全状态和发

11、展趋势。 3、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重大应急行动的建议。 4、随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现场信息。 3.2.6医疗救护组职责: 1、负责营救、寻找、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及时与乌达区医院联系对受伤人员进行施救。 3.2.7运输组职责: 1、负责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工作,组织车辆运送抢险救援成员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2、协助调度有关人员做好通信联络。 3.2.8物资供应组职责: 1、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工作。 2、按照救援抢险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日常抢险物资的储备工作。 3.2.9次生灾害监测组职责: 1、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负责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2、组织诊断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状

12、态,评价灾害程度。 3、负责准备必需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命令完成其它工作。 4、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应急救援措施。 5、组织制定应急结束后的恢复计划。 3.2.10善后处理组职责: 1、做好遇险(难)家属以及伤员的慰抚工作。 2、按规定提出对遇险(难)家属和伤员的补偿报告。 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的监控4.1.1危险源的监控方式 对公司危险源采用经常性检查的监控方式。 4.1.2危险源的监控方法 对公司危险源采用下面监控方法: (1)每年由电工负责检查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存放场所的供电线路、照明是否有绝缘老化和过载情况。 (2)每月安全检查组检查各车间(部室)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场

13、所防雷设施、通风设施完好情况。对不符合防火要求的器具,令其5立即整改。 (3)保卫部人员通过监控器对生产车间现场监视。 (4)加强存放场所的安全及人员出入管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1.3事故的预防 为有效防止厂部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爆炸或泄漏事故,所有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以下预防措施: (1)易燃易爆品仓库要远离火源,严禁在仓库或附近使用明火;(2)仓库内通风良好; (3)定期检查供电线路,存在问题的及时维护、更新;(4)定期对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及附近防雷设施进行检查;(5)危险化学品要分类存放,警示标识齐全;(6)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灭火器定期检验维护,确保完好;(7)消防设施配备数量充

14、足;(8)严禁在厂房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9)氧气、丙烷要分类存放,并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氧气、乙炔存在点要有警示标识,注明最大库容量;(10)氧气、丙烷存放要有防倒装置,安全帽齐全,空满瓶标识清楚;(11)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要有防泄漏积油沟槽,并定期清理;(12)做好防盗,库房门必须上锁;领用要登记;(13)仓库管理人员要熟悉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化学特性及仓储知识;(14)仓库管理人员熟悉灭火器使用方法。 4.2预警行动4.2.1预警的条件 当发现易燃易爆存储场所的设备、设施有化学品泄漏或燃烧并伴有浓烟现象或异味、响声即具备预警条件。 64.2.2、预警的方式 采用电话、对讲机或直接喊话等方式预

15、警。 4.2.3、预警的方法 发现者可通过对讲机、手机或大声呼救等方式,即刻通知公司生产部和附近区域内工作人员,由生产部向领导汇报。 5.信息报告程序5.1报警系统及程序 5.1.1、报警系统 以日常巡回检查为主要手段。 5.1.2、报警程序 当发生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源泄漏时,按照事故汇报程序报警(见附件一)5.2报警方式 按报警程序,使用一切可用的通讯工具进行报警。应急救援通讯录(见附件二)。 5.3报警内容 报警人员要讲清发生火灾的单位名称、起火地点、起火部位、燃烧物品、燃烧范围、火势大小及报警人姓名和联络电话。由生产部对此信息进行登记记录。 5.4信息上报 内部信息由生产部统一上

16、报。上报必须遵守以下规定。如火势较大无法控制,生产部要在10分钟之内上报,并向就近专业消防部门报警。 5.5信息处理程序 5.5.1、生产部经理接到火警后,立即通知公司领导,值班领导根据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处理。 5.5.2、生产部经理和公司领导根据火灾情况,及时通报。 75.5.3、生产部经理要随时汇报灭火和救援的进展情况。 5.5. 4、生产部经理要认真核对所收集的信息,现场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并按照报警信息单做好记录,以备查询。 5.6通讯及联络方式 主要使用对讲机、固定电话和手机联络。应急救援使用的对讲机由信息保障组统一调到专用频道。 5.7请求外援的方式 5.7.1、由行政管理部直接联系

17、外援。 5.7. 2、由抢救组人员联系外援。 6.应急处置6.1应急响应分级 按照火势的大小,应急响应分为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级、级、级。根据事故的发展和应急处置效果,响应级别可随时升级、降级或解除。 6.2应急响应程序 6.2.1、应急指挥程序 a).发生发生泄漏,且发生了燃烧或爆炸,发现者立即向生产部值班人员和车间值班领导汇报,生产部立即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全体人员赶赴现场,同时发出预警。 b).应急救援小组立刻制定灭火和救援方案,并发出指令。c).组长不在的情况下,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 6.2.2、应急行动程序 进入预警状态后,各组人员要按下面程序执行: a).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灾情决

18、定是否启动本预案。b).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c).现场人员切断着火区域的供电电源,利用现有设施、器具灭火或控制火势。 8d).应急救援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灭火、救援方案。e).调集物资和设备,确保灭火和救援工作顺利进行。f).按照应急方案组织灭火,抢救物资。 g).根据现场救援情况,由组长决定是否动用上级救援力量。h).如果有人在火灾中受伤,则同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6.2.3、资源调配程序 生产作业场所发生火灾,按照下面程序进行资源调配。a).全体应急救援人员和车辆等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统一调配,其他人不得擅自调用。 b).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保障工作。 c).当内部储

19、备物资不能满足需要时,要立即同上级部门联系,快速调用,及时送达现场。 d).发放的应急物资要详细登记,应急结束后清点回收。e).如有危重伤员,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通知乌达区紧急医疗组织赶到现场。本厂就近的紧急医疗服务组织为乌达区医院。联系电话:0473-3112120。 6.3应急疏散(避险)程序 6.3.1、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要对遇险人员和将会受到危险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a).火势较大,受困人员无法自主逃生。b).火灾现场附近有其它作业人员。 c).人员撤离时现场混乱,或避灾方向判断有误。 6.3.2、紧急疏散(避险)程序紧急疏散(避险)要按下面程序进行: a).在紧急疏散组的指挥下,疏散

20、组成员按避灾路线引导人员疏散。尽可能选择迎风的方向撤离。 b).及时开启安全通道,必要时启用各种照明设备,保证疏散过9程迅速简便。 c).虚弱、老年同志应首先撤离或报警呼救。 d).在狭窄通道撤离时,要遵照“靠右通行”的原则,为其他救援人员让出通道。 e).各班组负责人要及时清点人数。如有被困人员,及时向应急救援组报告。 f).如果疏散通道被烟雾、大火所阻时,应用口罩或其它物品浸湿后捂住口鼻避险。 g).被困人员在等待救援期间,要尽可能对门窗进行封堵,防止烟雾侵袭。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开门窗或跳楼。 h).对于烟雾中迷失方向的人员,疏散人员引导他们撤到安全地点,必要时指派专人护送。 i).在火

21、灾中受伤的人员,抢救时采用适当的方式将其送出现场。j).疏散时应尽最大可能分散人流,避免大量人员涌向一个出口,造成踩踏事故。 k).内部疏散组人员要不断用手势或喊话的方式引导、稳定人员情绪,维护秩序,利用未被烟火侵袭的楼梯将人员疏散引导到楼外。 l).外部疏散组人员应将已疏散到楼外的人员引导至安全且不影响救援工作的地带,并在集合地点设置临时或永久标志。 m).如响应级别为级或级时,要在应急救援现场及进厂主要道路设置警戒,进行交通管制,为现场救援、应急物资运输和外援的进入创造条件。警戒和治安人员由紧急疏散组成员担任,由组长临时指派。 6.3.3、扩大疏散程序 如火势蔓延无法控制,影响到周边区域,

22、要扩大疏散范围,并按下面程序执行: a).扩大疏散范围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 10b).扩大疏散指令由乌海能源厂调度室发布,其它部门和个人无权发布。 c).扩大疏散指令发布前,要认真核实,并做好相关记录。d).预警结束后,要及时通知周边区域,扩大疏散终止。 6.4应急处置措施 6.4.1、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a).当厂区或生产作业场所发生火灾时,发现人员要按汇报程序立即将火灾情况汇报给厂调度室,同时进行现场灭火,控制火势,防止灾情扩大。 b).调度室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向厂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报警,并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待命。 c).在应急救援小组统一指挥下,分工

23、负责,迅速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d).救援工作首先以抢救被困或受伤人员为主,随后抢救物资,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e).认真保护火灾现场。凡与火灾有关的物体、痕迹不得有意破坏,如抢救伤员需移动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 6.4.2、扑救初起火灾的措施发现初起火灾,按以下措施执行: a).先控制,后消灭。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扑救。及时切断电源,利用就近的灭火器材或工具进行灭火。在消防器材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过早地打开门窗,防止火势迅速蔓延;待具备灭火的条件时,全面扑灭火灾。 b).先救人,后疏散物资。如果有人受到火势的围困时,应急人员或义务消防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受困的人员从火场

24、中救出来。当确定火场受困人员全部救出后,即可组织人员抢救重要物资。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 11c).先重点,后一般。火灾初起时,现场应急救援人员要全面了解、认真分析火势情况,区别重点与一般,对受困人员和事关全局的重要物资要优先抢救,之后再抢救一般物资。 6.4.3、防护救护措施 a).灭火人员要站在火源的进风侧,防止被熏伤和烧伤。当火灾不能直接扑灭时,应组织人员按照避灾路线迅速撤离。 b).在救火过程中,身上衣服着火时,如果衣服能撕裂脱下,应尽快地脱下浸入水中或踩灭。如果来不及脱,可就地翻滚把火熄灭;如是在三人以上救火时,衣服未着火的人可用麻袋、衣物等朝着火人身上覆盖、

25、扑打、浇水或帮他脱下衣服,但应注意不宜用灭火器直接往人身上喷射。 c).救援人员应对疏散出来的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并及时将重伤员送往医院治疗。 d).火灾抢险救护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和自救器,穿戴消防服装并配备专业用具,进行有效防护。火灾抢险救护人员要根据火灾种类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灭火的器具种类和方法,实施有效救护。 6.4.4、伤员的分类救护和转送 a).安全救护组负责按中毒、烧伤、窒息和其他类型把伤员分开救护、处置,并根据伤势情况决定是送往医疗机构医治。 b).轻伤员经应急处置后,如需送往医疗机构医治,由应急救援指挥车辆或值班车辆负责转送。同时,救护组安排专人护送。 c).危重伤

26、员经应急处置后,由医疗机构派来的救护车转送。如伤势较重,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要立即调用中心适合的车辆,把伤员送往职工总医院进行抢救和医治。 6.5注意事项 6.5.1、各组成员必须熟悉现场,熟知厂内各场所的就近路线。 6.5. 2、急救员在现场救护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处于安全位置。 126.5.3、灭火行动组成员和紧急疏散组成员在救援过程中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防毒面具)。 6.5.4、加强对急救箱的管理,确保随时投入使用。 6.5.5、经过专业培训的义务消防队员负责现场灭火的指挥工作,其他人员协助,且必须服从指挥。 6.5.6、现场受困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积极救助他人。 6.5.7、应

27、急结束后,不要立即清理现场,要保护好现场,并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a).首先排除现场的安全隐患; b).详细察看现场是否还存有火种,防止复燃;c).统计财产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d).进行事故调查;e).现场恢复。 6.5.8、对于不能及时恢复的区域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场所,设置警示并采取封闭措施,防止他人误入。 6.6现场恢复程序 6.6.1、应急行动结束后,由厂应急救援组组长或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组织人员制定现场恢复措施。 6.6.2、恢复过程中,要严格按措施执行。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逐步恢复,确保在恢复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6.6. 3、组织人员查找漏洞,消除各种隐患。 6.6.4、清理事故

28、现场,更换或维修损坏的设备、设施。 6.6. 5、完成报警、灭火系统等其他需要恢复的内容。 6.6.6、恢复结束。 6.7应急终止程序 应急终止必须符合下列程序: 136.7.1、火灾现场确已恢复至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 6.7. 2、应急救援组织第一负责人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a).级响应由乌海能源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根据上级救援组织负责人意见,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b).级响应由乌海能源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c).级响应由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终止应急状态。 6.7.3、宣布应急取消。 a).级响应、级响应由乌海能源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终止应急状态的决定,向参加应急

29、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厂调度室宣布应急取消指令。 b).级响应由厂调度室根据厂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终止应急状态的决定,宣布应急取消指令。 6.8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6.8.1、火灾现场及其他生产作业场所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6.8. 2、对所有生产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 6.8.3、所有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各种保护齐全有效。 6.8. 4、各场所的灭火器更换和补充完毕。 6.8.5、所有员工从事故中受到教育。 6.8. 6、补充缺员,组织生产作业。 6.8.7、应急工作全部结束,进入正常状态。 6.9善后处理 6.9.1、应急救援小组或应急救援指挥部召开会议,对事故进行回顾和总结

30、。 6.9.2、应急救援小组向指挥部提交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报告。 6.9. 3、厂领导对受伤害员工及家属进行慰问,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切实帮助。 146.9.4、如有人身伤害保险,则由单位配合受害人联系保险厂进行索赔。 6.9.5、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6.9. 6、向上级部门提交应急救援报告。 7.保障措施7.1应急队伍保障 7.1.1、日常确保每一个生产班至少有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员和义务消防队员。 7.1.2、经常对各组成员进行灭火和救援知识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 7.1.3、保证各组成员相对稳定。 7.1.4、组织机构成员有变动时,要及时变更或补充。 7.2应急物资保障 7.2.1、

31、应急救援物资统一放在厂供应部库房内,由供应部保管员负责管理,并建立管理台帐。 7.2.2、应急物资库房的钥匙在供应部药剂库值班室常备一把,紧急情况时,由当班调度员协调负责发放,并做好发放记录。 7.2.3、应急救援物资必须经应物资供应组组长同意才能领用,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 7.2.4、物质供应组和善后处理组定期向厂应急救援指挥部上报应急救援物资计划,厂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向乌海能源申请专项资金解决。 7.2.5、应急救援结束后,各组使用的装备、器材要及时交回,由物资保障组负责回收、清点。所消耗的物资要及时补充。 第三篇:危化品应急预案回复#1安全管理工程师的帖子 【目的】 规范危险化学品发生紧

32、急情况下的安全管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适用范围】 602车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 【职责】 1.安全员对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制定、修订、执行、监督、检查、考核。.2.各级人员执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 【内容】 1.我车间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1.1.氢氧化钠(液碱) 1.1.1.又名苛性钠,俗名烧碱、火碱。分子式为naoh,浅兰色粘稠液体,含量42。液碱属于无机碱性腐蚀品,可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及二氧化碳而逐渐变成碳酸钠。液碱对人体、衣服和植物等有强烈腐蚀作用。液碱溅入眼中很易引起失明。比重为 1.451。岗位所用为含量30%的液体。 1.2.醋

33、酸 1.2.1.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易燃,闪点39,自燃点463。爆炸上限17%,下限4%,建规火险分类乙类。燃烧(分解)产物:co、co2。禁忌物:碱类、强氧化剂。用雾状 水、泡沫、干粉、co 2、砂土灭火。 1.3.硫酸 1.3.1.纯品是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熔点为10.5,沸点为330,与水混溶。助燃。建规火险乙类。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分解产物氧化硫,禁与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接触。灭火方法: 砂土。禁止用水提炼岗位储存量。

34、 1.4.氨水 1.4.1.碱性腐蚀品,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相对密度0.91,溶于水、醇。燃爆特性:易分解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体。灭火方法:可用 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1.5.醋酸丁酯 1.5.1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香味,易燃,闪点为22,自燃点为370,蒸气与空气混合能成爆炸性混合气,上限7.5%,下限1.2%,建规火险甲类。燃烧(分解)产物:co、co2。忌强氧化剂,碱酸类。灭火方法:泡沫,co 2、干粉、用水无效。 1.6.正丁醇 1.6.1.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易燃,闪点为35,自燃点为340,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上限11.

35、2%,下限1.4%,建规火险乙类。燃烧(分解)产物:co、co2。禁忌物:强酸、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1.7.丙酮 1.7.1.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易燃,闪点为-20,自燃点为465,蒸气与空气混合能成爆炸性混合气,上限13%,下限2.5%,遇明火等激发能源能爆炸着火。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照明、通风等设施采用防爆型。灭火方法:co 2、干粉、1211灭火器、用水无效。 1.8.mibk(甲基异丁基酮)1.8.1.无色液体,具有另人愉快的气味。熔点-83.5,闪点为18,蒸气与空气混合能成爆炸性混合气,上限8%,下限1.2%。禁忌物:强氧化剂

36、、烟火。灭火方法:co 2、干粉、泡沫灭火器;用水冷却火中的容器,以防爆炸。 1.9.mibk、丙酮、丁醇、丁酯为车间四大溶媒,均为易燃液体,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器。 2.应对措施2.1.日常准备 2.1.1.各岗位消防栓、灭火器处于备用状态:干粉灭火器(8kg)189具;(4kg)67具, (35kg)12具。 2.1.2.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2.1.3.防酸面具、眼镜、手套、防酸服、防毒面具、滤毒罐、应保持完好 2.1.4.具体设施见提炼车间应急设备清单。 2.2.组织机构。成立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小组。 3.应急救援小组由车间主任任组长、车间

37、安全副主任、安全员、技术质量副主任、任为副组 长, 3.1.1.组员由车间技术质量员、设备员、成本核算员、各岗位组长及有关人员组成;白天车间主任不在,则车间安全副主任指挥应急救援;中夜班,由车间值班人员指挥应急救援。 3.1.2.应急救援小组日常办公室设在车间安全办公室,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组织救援小组, 进行救援。 3.1.3.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3.1.3.1.组长:车间主任 3.1.3.2.副组长:生产安全主任、设备质量主任、工程主任、安全员、 3.1.3.3.组员:提取岗位组长、冷脱岗位组长、工业盐岗位组长、6-apa合成岗位组长、6-apa成品岗位组长、6-apa新线岗位组长

38、、回收岗位组长、包装岗位组长、材料核算员、 人力资源员、节能环保员、质量员。 4.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4.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4.2.负责应急救援预案日常演练、防范措施和救援准备工作的监督管理。 4.3.特大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本预案,组织指挥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抢救和相关工作。 4.4.负责向公司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取得上级有关部门的援助。 4.5.协助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并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4.6.负责执行、传达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应急救援部门有关特大安全事故抢救调查处理等方 面的临时性规定和命令。 5.应急救援的原则 5.1.迅速报告原则。事故发生部门和

39、事故发生地负责人、事故当事人或目击者均有责任和义务在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安保部、生产部调度、消防队等部门报告。 5.2.主动抢险原则。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各岗位职工都有尽最大可能抢救受伤人员及公司财产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5.3.生命第一的原则。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各岗位负责人要把抢救受伤人员,确保职工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实施救护并及时疏散危险之中的职工。 5.4.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事故抢救过程中,要迅速判明事故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危险源,抢险人员要配有必需的自救设施,避免抢险过程中的 人员伤亡。 5

40、.5.保护和抢救公司财产,确保重要设施安全的原则。特大事故发生后,要积极抢救所有能抢救出的公司财产,要确保重要设施、重点部位的安全,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6.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在对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实施抢救、救护过程中,要尽可能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效保护,收集有关证据,为日后查找原因,正确处理事故提供依据。 6.事故救援 6.1.当发生大量危险化学品泄露,导致中毒、着火,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时,按以下程序处置。 6.2.操作人员或事故发现者要立即向车间、安保部、调度室报警; 6.3.车间要立即查明泄露部位、原因,切断危险化学品来源,防止事故扩大; 6.4.接到报警后车间立即通知相关人员

41、启动应急救援小组,小组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生产管理员根据事故现场情况或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安排,通知相关岗位紧急停车,同时保证通讯畅通,确保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命令下达和救援信息及时反馈无误; 6.5.甲基异丁基酮(mibk)、丙酮、丁酯、丁醇、硫酸、盐酸、液碱、醋酸、氨水急救措 施: 6.5.1.皮肤接触后,要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眼接触后,提起眼皮,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食入后,饮足量的温水,催吐,就医;吸入后,要迅速撤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要立即就地实施人工呼吸;心脏停跳者,还要用心脏挤压按摩配用药物抢救;胸部有骨折,严重外伤者只能用苏生器供氧或

42、口对口呼吸法进行呼吸;若受伤者情况严重,应立即打120电话求救或直接送附近正规医院抢救; 6.6.危险化学品发生泄露应急措施 6.6.1.氨水泄露 6.6.1.1.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耐酸碱手套、眼镜、防护服、(防毒面具,滤毒罐4号)等,4号滤毒罐是灰色不带白道,所防毒物,有防氨、硫化氢、但不防烟雾。 6.6.1.2.立刻关闭相关阀门,防止继续泄漏。 6.6.1.3.无论泄漏量多少,均要立刻回收,不许扫入下水道。小量泄露用沙土混合;如泄漏 量较大,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6.6.1.4.打开门窗通风,防止空气中浓度过高。 6.6.1.5.回收完毕用干墩布擦。 6.6.1.6.出现异常情况期间除必

43、要的工作联系外,任何人不准长时间占用电话。 6.6.1.7.如发生大量泄漏,操作人员要迅速撤离泄漏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以第一时间通知上级领导, 6.6.1.8.如不小心吸入毒害气体,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患者呼吸困难,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而后就医。如果食入后,漱口,给牛奶,就医。如溅入眼睛或灼伤皮肤,应用干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对患者送对患者送医务室或医院进行紧急 救护。 6.6.2.酸碱泄露 6.6.2.1.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防酸碱手套、眼镜、防护服(防毒面具,滤毒罐7号)7号滤毒罐是黄色不带白道,

44、所防毒物,有酸性气体和蒸汽: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等,但 不防烟雾。 6.6.2.2.立刻关闭相关阀门,防止继续泄漏。 6.6.2.3.无论泄漏量多少,均要立刻回收,不许扫入下水道。小量泄露用沙土混合;如泄漏 量较大,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6.6.2.4.打开门窗通风,防止空气中浓度过高。 6.6.2.5.回收完毕用干墩布擦。 6.6.2.6.出现异常情况期间除必要的工作联系外,任何人不准长时间占用电话。 6.6.2.7.如发生大量泄漏,操作人员要迅速撤离泄漏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以第一时间通知上级领导, 6.6.2.8.如不小

45、心吸入毒害气体,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患者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而后就医。如溅入眼睛或灼伤皮肤,应用干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对患者送对患者送医务室或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6.6.3.溶媒泄漏 6.6.3.1.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防毒面具,滤毒罐3号,胶皮手套),3号滤毒罐是褐色不带白道,所防毒物,有机气体与蒸汽:苯、氯气、丙酮、醇类、苯胺类、但不防烟雾。 6.6.3.2.立刻关闭相关阀门,防止继续泄漏,准备好灭火器。 6.6.3.3.无论泄漏量多少,均要立刻回收,不许扫入下水道。如泄漏量较大,构筑围堤或挖 坑收容。 6.6.3.4.打开门窗通风,防止空气中浓度

46、过高。 6.6.3.5.回收完毕用干墩布擦,让地面自然风干。 6.6.3.6.工作中要注意防止铁器碰撞产生火花。 6.6.3.7.出现异常情况期间除必要的工作联系外,任何人不准长时间占用电话。 6.6.3.8.如发生大量溶媒泄漏,操作人员要迅速撤离泄漏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以第一时间通知上级领导, 6.6.3.9.如不小心吸入毒害气体,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患者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而后就医。如溅入眼睛或灼伤皮肤,应用干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对患者送医务室或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7.应急联系电话7.

47、1.市火警电话:1197.2.安保部电话:86617847.3.公司调度电话:86611117.4.消防电话:86612197.5.医务室电话:14567.6.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联系方式7.6.1.组长:车间主任86614327.6.2.副组长:生产安全主任86612 34、设备质量主任、工程主任86612 54、安全员86612317.6.3.组员:提取岗位组长、冷脱岗位组长、工业盐岗位组长、6-apa合成岗位组长、6-apa成品岗位组长、6-apa新线岗位组长、回收岗位组长、包装岗位组长、材料核算员、人力资 源员、节能环保员、质量员。 8.培训与演练 8.1.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与演练,由

48、车间安全员和各岗位组长负责组织。 【相关记录清单】 记录编号记录名称备注 sop-b/02/13/014-01602车间消防器材平面图sop-b/02/13/014-02重大风险因素一览表 文件修订历史 第四篇:危化品泄漏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 1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事故 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事故系指发生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泄漏、中毒等事故。 1,2分级 1,2,11级(集团级事故) (1)一次事故造成重伤2-9人。 (2),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 (3)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 1,2,22级(企业级事故) (1)-次

49、造成重伤1人或2人以上轻伤(含2人)。 (2)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 (3)一次事故造成跑冒油料5-10吨(不含10吨)。 1,2, 33级(厂级事故) (1)事故造成1人轻伤。 (2)-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万元以下(不含3万元)。 (3)一次事故造成跑冒油料5吨以下。 (4)由于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千元-1万元(不含1万元)。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制定的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事故应急方案,在实施过程申,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2, 1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泄漏 (1)隔离、疏散。设定初始隔

50、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实行交通管制。 (2)工程抢险。以控制泄漏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为处置原则,应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人事故现场,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转移受伤人员,控制泄漏源,实施堵漏,回收或处理泄漏物质。 (3)医疗救护。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迅速迸人现场危险区,沿逆风方向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组织有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 (4)洗消。设立洗消站,对中毒人员、现场医务人员、抢险应急人员、抢险器材等进行洗消,严

51、格控制洗消污水排放,防止次生灾害。 (5)危害信息宣传。宣传中毒化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急救措施。 (6)防火防爆。对于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时,应使用防爆工具,及时分散和稀释泄漏物,防止形成爆炸空间,引发次生灾害。 (7)紧急点火。当易燃易爆物质在人口密集处或密闭空间泄漏,并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造成重大次生灾害时,现场指挥部要果断适时下达点火指令。 (8)水体泄漏。对于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品发生水体泄漏时,要及时通知沿岸居民和省、市政府,严禁下游人畜取水,对水体进行监测,采取打捞收集泄漏物、拦河筑坝、中和等方法严控污染扩大。 (9)火灾爆炸。当泄漏事故发生火灾爆炸次生灾害后,同时启动企业火灾爆炸应急

52、预案。 (10)油气泄漏。当发生油品、天然气(含lng、吓g)管线油气泄漏事故时,按照企业应急指挥申心指令进行处置。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中毒 (1)隔离、疏散。设定初始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实行交通管制。 (2)现场急救。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迅速迸人现场危险区,沿逆风方向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3)医院治疗。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组织医疗专家,保障治疗药物和器材的供应,组织有可能受到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伤害的周边群众进行体检。 (4)危害信息告知。宣传中毒化

53、学品的危害信息和应急预防措施。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主要由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响应中心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以及专家组等组成,有关组织体系构成情况见综合应急预案。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 1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及职责 企业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时,应参照综合预案的指挥机构设置,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有厂长担任,副总指挥有副厂长担任,成员有厂长办公、hse部门、机动部、技术运行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企业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后,厂长、副厂长和其他领导必须立即赶到救灾指挥现场,组织抢救,厂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

54、者。在厂长末到之前,由值班副厂长负责指挥。 3,2,2企业应急响应程序及职责 应急响应中心是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办事机构,职责如下: (1)在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负责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应急指挥工作。 (2)负责企业应急响应中心的应急值班。 (3)事故发生时,组织、指导、协助和协调进行应急处理和应急救援。 (4)掌握事故的发展情况,及时向企业应急指挥中心领导汇报,确定应急处理对策。 (5)企业应急力量的调配、应急物资的准备。 (6)负责企业级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的策划,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总结。 (7)事故发生时负责判断并启动响应的应急预案。 (8)按照企业应

55、急指挥中心指令,及时通知企业各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和相关单位。 (9)按照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上级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和求援。 (10)负责上报材料的起草工作。 (11)负责应急值班记录和录音、应急资料的归档以及组织编写现场应急处置的总结。 (12)负责组织企业级应急预案的修订,负责企业二级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13)负责对应急工作的日常费用做出预算。 3,2,3现场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结合危险化学品的实际情况,现场指挥部可设五个救灾小组: (1)危险化学品管理组职责 组织、指挥、协调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工作,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负责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厂应急指挥

56、申心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并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应急救援。 结合具体的危险化学品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进行针对的安舍抢险措施,确保事故发生造成最小的损失,并及时向上级部门要求获取必要的抢险救灾工具和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救灾专家。 (2)安全撤退组职责 负责按指挥部要求有序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清点汇总人数,并及时汇报。 要求各车间部门在安全撤退之前将所有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扩大的一切动力仪器关闭,使危险化学品事故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在继续向更大的范围内延伸和扩展。 (3)后勤保障组职责 供应、财物部门必须保证所需物姿、设备及时保质保量到位。 负责上级领导及其他客人的接待工作。 (4)安全保卫组职责 参加抢险救灾

57、的全过程,根据批准的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调配检查人员,对作战计划的各环节、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确保作战计划安全顺利完成,发现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补救措施,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听取指令。 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进人警戒区域,并在发生事故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5)危险化学品事故专家组职责 针对企业所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实际情况,对危险化学品可能造成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判断,以及对影响的范围进行估计和判断,综合进行考虑,使事故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得到控制,会同企业危险化学品管理组作出一系列的技术支

58、持决策。 4预防与预警 4, 1危险源监控 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监控方法与程序,完善危险源辨识工作,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技术和管理措施上加强重大事故危险源的监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危险设备和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预警行动 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预测结果,应进行以下预警: (1)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 (2)启动本单位应急程序,并通知厂职能科室进人预警状态。 (3)指令二级单位采取防范措施,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5信息报告程序 5, 1报告程序 (1)发生厂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立即启动本专项预案的同时,迅速向企业总部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最多不超过1小时。 (2)立即拨打企业总部应急指挥中心电话进行报警。 报告内容 所属发生d、皿级事故应立即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事故单位名称;发生时间、地点和部位;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名称、数量;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简要情况;已采取的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事故单位应尽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