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基础题含解析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5535070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基础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基础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基础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基础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基础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基础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1分)1. 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反应速率可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B.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D. 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物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反应的快慢,故正确;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故正确;C、可逆反应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不为0,故错误;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提高温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考点: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2.下列

2、因素中,对发生在溶液中且无气体参加的反应的速率不产生显著影响的是( )A. 浓度B. 压强C. 温度D. 反应物的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反应物的性质,外因常指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等,其中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加,且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对于溶液中的反应,改变压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答案为B。【点睛】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反应物的性质,外因常指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等,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增加物质浓度不一定能改变反应速率(固体、纯液体和不参与反应的物质不行);增大压强不一定能

3、加快反应速率(注意两种情况:无气体参与的反应;加入惰性气体);催化剂有正负之分;当反应速率受多个因素影响时,要分情况讨论。3.在2L的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则用该气体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0.4 molL-1s-1B. 0.3 molL-1s-1C. 0.1 molL-1s-1D. 0.2 molL-1s-1【答案】D【解析】【详解】在2L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2s内该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故答案为D。4.反应4A(g)+ 5B(g)= 4C(g)+ 6D(g)在10L的密闭

4、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D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可表示为( )A. v(A)=0.0010molL-1s-1B. v(B)=0.0010molL-1s-1C. v(C)=0.010molL-1s-1D. v(D)=0.045molL-1s-1【答案】A【解析】【详解】反应4A(g)+ 5B(g)= 4C(g)+ 6D(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D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D的平均反应速率=0.0015mol/(Ls),根据同一反应不同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A)= v(D)=0.0015mol/(Ls)=0.001 m

5、ol/(Ls),V(B)= v(D)=0.0015mol/(Ls)=0.00125 mol/(Ls),V(C)= v(D)=0.0015mol/(Ls)=0.001 mol/(Ls),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5.对于反应3X(g)+ 2Y(g)4Z(g)+ 5W(g)在A、B、C、D四个容器中进行,测得四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A:v(X)=0.3 molL-1min-1,B: v(Y)=0.2 molL-1min-1C:v(Z)=0.6 molL-1min-1 ,D: v(W)=0.5 molL-1min-1。则四个容器中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 A容器B. B容器C. C容器D. D容

6、器【答案】C【解析】【详解】在化学反应速率单位相同情况下,反应速率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0.1,B=0.1,C=0.15,D=0.1,显然C容器中反应速率最快,故答案为C。【点睛】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利用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可快速解答,也可转化为同种物质的反应速率来比较。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单位要相同。6. 某一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B. 减小反应容器的体积C. 增大生成物浓度D. 升高反应

7、温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正确;B和D无法判断。C中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选A。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点评: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一般遵循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判断和分析。7.下列四个试管中,均发生反应Zn+2HCl=ZnCl2+H2,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小的是试管盐酸浓度(mol/L)温度()锌的状态A0.520块状B0.520粉末状C235块状D235粉末状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盐酸的浓度越大,温度越高,锌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选项D中盐酸的浓度、反应的温度以及锌的表面积均是

8、最大的,所以反应速率最快,选项A中盐酸的浓度、反应的温度以及锌的表面积均是最小的,所以反应速率最小,答案选A。8.图为反应N2 + 3H2 2NH3速率x(N2)变化的图像,则横坐标不可能是( )A. 温度B. 反应时间C. 压强D. N2的浓度【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氮气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题中增大压强、浓度,升高温度等都可增大反应速率,而与反应时间无关,故答案为B。9.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A的同时生成2molCB. 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的同时生成2nmolBC. 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9、:2:3D. 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单位时间消耗1 mol A,同时生成2 molC,圴体现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的同时生成2nmolB,体现A的正反应速率、B的逆反应速率,但与A、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3 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反应达到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是1:3:2,这与该反应的初始分子数及转化率有关,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量一定,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

10、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10.当可逆反应2SO2(g)+ O2(g)2SO3(g)达到平衡后,通入18O2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 )A. SO2、O2中B. SO2、SO3中C. SO3中D. SO2、O2、SO3中【答案】D【解析】【详解】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存在原子有S原子、16O原子、18O原子,原子重新组

11、合生成物质,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所以18O2中的18O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3中,SO3 中的18O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2中,最终SO3、SO2、O2中都含有18O,故答案为D。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B. 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一定量的铁粉C.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 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溢出【答案】B【解析】【详解】A浓氨水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化学平衡NH3+H2ONH3H

12、2ONH4+OH-逆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正确;B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氧化变质,是变质的铁离子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2Fe3+Fe=3Fe2+,和化学平衡无关,不需要用平衡原理解释,故B错误;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利用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使平衡逆向进行:Cl2+H2OH+Cl-+HClO,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D打开汽水瓶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气体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

13、特列原理。概念的理解: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情况,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定性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为减弱外界改变的方向;定量角度: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12. 改变反应容器体积使压强变化,但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 Fe2O3(s)3CO(g)2Fe(s)3CO2(g)B. 3H2(g)N2(g)2NH3(g)C. 2SO2(g)O2(g)2SO3(g)D. C(s)CO2(g)2CO(g)【答案】A【解析】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改变压强,但平衡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体积是不变的,

14、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选A。13.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B.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C.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D. 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保持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时,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如果各组分改变,一定发生化学平衡移动,故C正确D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C。【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名师点晴】分析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哪

15、些量的变化,是否引起速率变化,如果速率不变,平衡一定不移动如果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1)改变程度相同V(正)=V(逆),平衡不移动;(2)改变程度不相同V(正)V(逆),平衡移动,据此分析解题。14.已知化学反应2A(?)+B(g)2C(?)达到平衡,当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A. A是气体,C是固体B. A、C均为气体C. A、C均为固体D. A是固体,C是气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反向移动,则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由于B是气态,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A是固体或液体,而C一定是气体,答案选D。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

16、状态的影响点评: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一般遵循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判断和分析。15.反应A(g)+ 3B(g)2C(g)(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详解】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放热即正反应方向移动,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6.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下列

17、平衡2NO2(g)N2O4(g)(放热反应)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A. 温度130,压强3.03105PaB. 温度130,压强5.05104PaC. 温度25,压强1.01105PaD. 温度0,压强5.05104Pa【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存在平衡2NO2(g)N2O4(g),N2O4的存在会影响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故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左移动,减小N2O4的含量,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应采取高温低压,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1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

18、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 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小了C. 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了D. ab【答案】A【解析】【分析】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据此结合选项判断。【详解】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A假设体积增

19、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大于原来的50%,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A正确;B根据A的判断,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Cab,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加了,故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故D错误;故答案为A。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9分)18.A与B反应生成C,假定反应由A、B开始,它们初始浓度均为1.0molL-1。反应进行2min后A的浓度为0.8 molL-1,B的浓度为0.6 molL-1,C的浓度为0.6 molL-1。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A)=_,V(B)=_,V(

20、C)=_;V(A):V(B):V(C)=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0.1molL-1min-1 (2). 0.2 molL-1min-1 (3). 0.3 molL-1min-1 (4). 1:2:3 (5). A+2B=3C【解析】【分析】据v=计算v(A)、v(B)、v(C),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而确定化学计量数,书写化学方程式。【详解】(1)v(A)=0.1mol/(Lmin),v(B)=0.2mol/(Lmin),v(C)=0.3mol/(Lmin);(2)(A):(B):(C)=0.1mol/(Lmin):0.2mol/(Lmin):0.3mol/

21、(Lmin)=1:2:3;(3)由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方程式为:A+2B=3C。19.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I)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II)所示。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在T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保留一位小数)_;(3)该反应为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4)t1min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填字母)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B.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C.保

22、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答案】 (1). A (g)+ 3C(g)2B (g) (2). (3). 533.3 (4). 吸热 (5). D【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和C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B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则A、C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由反应的浓度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结合平衡常数的概念写出表达式,再根据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及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出T时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3)由图()可知T1T2,升高温度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4)该反

23、应为吸热反应,根据压强、温度、稀有气体对反应A (g)+ 3C(g)2B (g)影响进行判断。【详解】(1)由图()可知,A和C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B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则A、C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由反应的浓度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c(A):c(C):c(B)=0.2mol/L:0.6mol/L:0.4mol/L=1:3: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g)+ 3C(g)2B (g);(2)根据图象可知,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为:c(A)=0.3mol/L,c(C)=0.1mol/L,c(B)=0.4mol/L,T时,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2=533.3;(3)由图()可知T1T2

24、,升高温度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4)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B 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故B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化学平衡图表题,首先要搞变量间的关系,搞清楚变化趋势,确定平衡状态,再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进行分析,速率的计算一定要紧扣公式,搞清浓度的变化与所需要的时间;分析平衡的移动时要将反应原理与改变的条件相结合,可先

25、确定移动的方向,再反应推测影响因素;至于平衡的计算可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可能繁点但相对要容易得多,也不易出错。20.在容积为1.0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1)反应为_ (填“吸热”或“放热”);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 s,反应速率v(N2O4)为_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2)100 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 以0.001 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T_100 (填“大于”或“小于”), 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26、K2_。【答案】 (1). 吸热 (2). 0.001molL-1s-1 (3). k1=0.36 (4). (5). k2=0.65【解析】【分析】(1)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v=计算v(N2O4),平衡常数K1=;(2)改变温度后,N2O4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c(NO2)=0.120molL-1+0.0010molL-1s-110s2=0.14molL-1,c(N2O4)=0.040molL-1-0.0010molL-1s-110s=0.030molL-1,代入平衡常

27、数K2=计算。【详解】(1)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060s时段,N2O4浓度变化为:0.1mol/L-0.04mol/L=0.06mol/L,v(N2O4)=0.0010molL-1s-1;K1=0.36;(2)改变温度后,N2O4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T100;平衡时,c(NO2)=0.120molL-1+0.0010molL-1s-110s2=0.14molL-1,c(N2O4)=0.040molL-1-0.0010molL-1s-110s=0.030molL-1,则平衡常数K2=

28、0.65。21.已知某温度时,反应CO(g)+ H2O(g)CO2(g) + H2(g)的平衡常数k =1.0,该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2mol水蒸气,充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求平衡时CO2的浓度_。(2)求CO的转化率_。【答案】 (1). 0.5mol/L (2). 50%【解析】【分析】(1) CO(g)+ H2O(g)CO2(g) + H2(g)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 1 1 0 0变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x x x x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 1-x 1-x x x反应平衡常数K=1.0,解得:x=0.5;(2)结合转化率计算公式计算出CO的转化率即可。【详解】(1) CO(g)+ H2O(g)CO2(g) + H2(g)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 1 1 0 0变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x x x x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 1-x 1-x x x反应平衡常数K=1.0,解得:x=0.5,则平衡时CO2的浓度0.5mol/L;(2)CO的转化率=5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