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学说的生成根源与发展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55208844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学说的生成根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气学说的生成根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气学说的生成根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学说的生成根源与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气学说是研究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 用以阐释宇宙的生成之原与发展变化的一种哲学思想。而中学的气学理论,主要是研究人体 内气的内涵、来源、分类、功能及其与血、精、津液和脏腑经络的关系的学理论。在气学说 的生成过程中,不但哲学的气概念促进了学气学理论的形成,而且中学中关于气的认识对哲 学气学说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不管是古代哲学的气学说,还是中学的气学理论, 其产生皆借助于古人的“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是古代哲人将观察天地自然的 变化与人体自身的生命现象而获得的认识加以抽象、纯化的结果。云气说是气学说产生的始基。气的概念源于“云

2、气说”。云气是气的本始意义,如说文说:“ 气,云气也。”古代先哲们运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近取诸 身,远取诸物”,将直接观察到的云气、风气、水气以及呼吸之气等加以概括、提炼, 抽象出气的一般概念。古代先哲们在日常的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验中,发现了天空中的白云,体验到了风的流动。云在风的吹动下,或升或降,或聚或散,变化无穷。天地间的 这种升降聚散氤氲之气,即是云气。风的流动,云的聚散,能引起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变 化。风吹云聚,可致雷鸣闪电和雨,雨水可孕育万物,而雷鸣闪电及狂风暴雨又可毁坏自然 界的万物。由

3、此产生诸多联想与推理,并萌生出一个理性概念:自然界的有形质之物皆由风、 云之类的无形无状而变幻多端、运行不息之物所造就与毁灭。即老子· ;四十章所 谓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易乾凿度所谓的“有形生于无 形”。这类无形无状之物则被进一步抽象为“气”,认为它是存在于宇宙之 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又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 化的动力;气的升降氤氲聚散运动,造就天地万物,并推动万物的发展与变化。于是产生了 “气”的一般概念。中学有关气的认识对哲学气学说形

4、成具有重大影响,是古代哲学气学说产生的土壤。古代家通过对人体自身的呼吸、心跳、消化、排泄、运动、生殖以及神志、思维等生命现象的观察与体悟,逐渐认识了人体内气的内涵、来源、分类、 功能等,建立了中学的气学理论。中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故中学的气,主要是指人体内存在的气。此气是体内存在的不断升降出入运动的极细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又是推动和调控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所在。这一气概念的产生,源于古人对人体的各种显而 易见的且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的观察、推理、抽象和纯化。如人在呼吸时,能感受到气的存在。这是古人对人体之气的最原始最朴素的认识。人在剧烈运动时,可以感受到心跳加 快和呼吸急促,从而认识

5、到人的运动与心跳、呼吸有关,剧烈的运动需要更多的清气吸入体 内,然后再排出体外。人的呼吸停止,生命也就终止,从而认识到呼吸之气与人体生命至关 重要。再如人在出汗时,可见到蒸蒸热气。大量汗出之后,又有虚弱无力的感觉,因而产生 体内之“热气”随汗而失的联想。另外,天气寒冷时,人排尿可伴随发散“ 热气”。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 人排便、呕吐时,也可见发散“热气”。剧烈吐泻时,因“热气”消 耗多,可使人出现体倦乏力之感。在战争中,肢体伤残时可见到

6、血气喷发,宰杀动物时也会 见到“热气”与血一起喷发的现象,从而产生联想,认为“热气&rdquo ;与 血共存于体内,血出多时“热气”亦失。“热气”脱失则影响人的生 命活动,使人处于衰竭状态。古代哲人在摄生延命的实践过程中,如气功家的练功过程中, 通过对导引、吐纳等功法的修炼,体悟到气在体内上下流动或沿经脉流注。再通过联想与类 比,推测人体内的气如同自然界的云气,也不断地升降出入聚散运动。古人在观察和体悟人体之气的同时,又在观察和推测自然界的云气、风气以及大气的流动和变化。观察经验 的积累,则产生了一个飞跃,抽象

7、出气的一般概念:气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可见且运行 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既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又是天地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动力根源。在气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先秦时期的先哲们抽象出冲气、天地之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 自然之气、浩然之气、精气等不同概念,但最终被两汉时期的“元气说&rdquo ;所同化, 发展为“元气一元论”。所谓元气一元论,是指以元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即认为元气是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原始的 本原,在元气之上,没有&ldquo ;道”、“太极”等的存在。由于把&ldquo

8、; 气”作为宇宙的最初本原,故称“元气”。因而凡将气作为宇宙最初本原的 哲学思想,皆可称为“元气一元论”,或&ldquo ;气一元论”,或“ 气本原论”。“元气说”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王道认为,气即是本始之气,说:“元者,始也。”同书重政又指出,元气 存在于“天地之前”,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说:“元者,为万物之本。 ”东汉时期,元气思想广为传播。张衡主张“浑天说”,

9、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地万物由元气 产生,而元气由“玄”产生。全后汉文·玄图说:“玄者,无形 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包含道德,构掩乾坤,橐龠元气,禀受无原。”“玄”是万物的最初本原,包含天地最大的道德,故又称为“道 ”。道经过长久的运动,产生元气,元气是一种未成形的“气体”,但蕴含 万物,又称为“太素”。可见张衡的元气,是一种原始物质,是道生万物的中间 环节,还未发展到“元气本原论”。古微书·春秋纬认为:“元者,气之始”但元气并不是宇宙的最初本原,宇宙的最初本原是“太易”。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周易乾凿度说:“夫有形生于无形。……有太 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 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元气生于太易,无形而动,产生天地,也并非宇宙之最初本 原。1 2下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