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命名释义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55199157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腧穴命名释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腧穴命名释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腧穴命名释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腧穴命名释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腧穴命名释义(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腧穴命名释义一、手太阴肺经(11个穴)1、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府,指府库。中府,意为天地 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肺之募穴。治少气不得卧。2、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门,出入通达之处。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 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禁针,误刺生晕,以其升散太过也。但治壮 人之郁则宜,若老人患郁,针此反伤正气,宜取丰隆引气降下,解郁而气不耗损。3、天府:天,指天气与人体的上部。天府,地理名,星座名,两乳名。又为高深之意。喻为 有收藏天气的职责和为高深富庶之处,且与其取穴法有关,穴与男子乳头高下

2、相当。中府治内症居 多,天府治周身外症居多。4、侠白:侠,通挟,通夹。白,指肺及白色。谓其挟于肺之两侧上臂之白肉际也。5、尺泽:尺,人之前膊腕横纹后一寸为关,由关至肘横纹为尺。泽,沼泽,又宫名。手太阴 经之合穴,合象水之归。水之所归,大则江海,小则沼泽,本穴承以前各穴之意,以泽字立意,治 意亦广,大有普及全身之势。如治舌咽干涩、血不荣筋,臂挛喉痹、以及津液失调,四肢拘急,静 脉充血,取本穴治之,则甘霖普泽,万物孳生矣。尤其时病拘急,在本穴静脉放血,可以立愈。6、孔最:孔,指孔穴,孔窍。最,为最要,最甚。意为此乃本经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经中经 气最旺之处。本穴为本经之郄。郄即大孔窍也。其功用最能开

3、瘀通窍,为治孔窍病,最得用之穴位。7、列缺:肺经络穴。列,指陈列,裂开。缺,指缺口,空隙。古称闪电为列缺。人或巅顶有 阴沉郁痛之疾,则头重目眩。刺本穴可使清爽,犹霹雳行空阴霾消散,而天朗气清矣。穴在腕上之 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也。天气之列缺,可与足阳明经地气之丰隆相呼应。8、经渠:经,指经脉、经气与经过。渠,是水沟和水所流通之处。指穴为经脉与经气交会流 通之渠道。总以开瘀泻热为主,犹分洪流为多渠也。故名“经渠”。9、太渊:本穴为脉之大会。太,高大与尊贵之意。渊,深水,深潭。又鼓声名渊,弓之弯曲 处亦名渊。太渊,口中津液名。言经气深如潭水;泽润周身,效同桴鼓,而居于弯曲如弓之处也

4、, 为诸脉之会。经气犹如潭水之深不可测也。10、鱼际:鱼,指拇掌肌肉的形状。际,边际。谓穴在鱼形肌肉之边际也。以邻近而得名。11、少商:少,幼小,微小之意。商,五音,属金,属肺。少商,是商的高音。言为金气所止 或为金气初生之处也。二、手阳明大肠经(20个)1、商阳:商同上,阳,指阳金。意为此乃阳金脉气所生之处。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肺经 由列缺分出一支走向食指端,阴金至此已转化为阳金矣。2、二间、三间:二、三,为指骨之第二、三两节。间,间隙,孔窍。二间、三间,为次指第 二、三指骨后方之间隙。3、合谷:合,开合、结合与合拢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 之大会”亦称为谷。合

5、谷,山名。穴在太阴与阳明结合处。开则如谷,合则如山也。更兼手太阴, 由列缺别走阳明,在此自应结合依傍。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4、阳溪:阳,指阳经与手背部。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 小会”。泛指阳经阳部之凹陷处也。5、偏历:偏,指侧旁与倾斜。历,指行走与经过。言经穴皆位于前臂之偏旁,并从此分出旁 支、斜络于太阴也。杨上善曰:“手阳明经上偏出此络,经历手臂,别走太阴,故曰偏历也。手阳 明之络穴。6、温溜:温,温暖。溜,通流,通留。功能温经发汗,又为袖手取暖留止之处。此穴具有温 经发汗、疏风散寒之功。袖手取暖在此亦常留而不去也。7、下廉、上廉:上、下,

6、指高低,前后。廉,指边缘,棱隅。穴在前臂边缘有棱隅之处也。 廉者,前臂上段,隆起之象也。在侧棱下端者为“下廉”,在侧棱上端者为“上廉”。8、手三里:手,指上肢。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肘尖距离长度及通乎 三焦之里而言。穴约在肘下三寸,与足阳明之三里上下相应,对三焦在里诸病无所不包。其上方有 点手五里。9、曲池:曲,弯曲。池,水之停聚处。曲池,地名。穴在肘臂屈曲时肘横纹端凹陷如池之处 也。必须屈肘取穴,凹陷方显。经气至此,有如水之入池。10、肘髎:肘,肱与前臂之间的关节部分。髎,亦作钢,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 泛指穴为肘部之深孔。11、手五里:手,指上肢。五里,指长度

7、及人身五脏之里。以其与肘部的距离长度较远,及通 乎五脏之里而言。与手三里同义。五里与五脏有关。12、臂月需:臂,上肢之统称。月需,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穴当三角肌隆起处之 端,故直接以臂月需名之。13、肩颙:肩,项下的部位。髃,髃,骨间陷隙也。指穴当肩头三隅角也。14、巨骨:巨,大也。巨骨,即大骨之意。巨骨,古解剖名,穴在肩部之大骨相邻。穴在锁骨 与肩胛之间。既属骨穴同名,亦为泛指肩部之大骨而言。15、天鼎:天,见天府条。鼎,三足两耳。象人之头颈,并喻为吸入天气的贵重门户。穴当侧 颈,自为吸入天气之重要门户。本穴功在调和,不事克伐。16、扶突:扶,辅佐,扶持。突,凸出,突起。指穴处

8、为人体头这一最大突出之扶持。头为人 体之最大突出者,穴下之胸锁乳突肌也突出明显,更为扶持头部所必须,本穴抚之突突应手。有如 水泉涌突之状,故名。17、禾髎:禾,曲头木。髎,近骨的孔隙。指穴在形如曲头木的鼻唇沟之下方而言。禁灸,盖 以其处肌肉薄也。18、迎香:迎,迎接。香,芳香。谓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三、足阳明胃经(45个)1、承泣:承,承受。泣,泪水,常为泪水之承受处。穴当眼眶下缘正中,与承浆同义。2、四白:四,四方,四野之意。白,光明,洁白。谓目病取此则四顾皆光明洁白也。3、巨髎:巨,大也。髎:近骨的孔隙。穴在上颚骨与颧骨交接之巨大空隙中,泛指为面部髎 孔之巨大者。4、地仓:地,指土地所产

9、之谷物。仓,仓禀,仓库。意为口腔犹如谷物仓库的组成部分。地 仓者,合五谷之味与脏腑之官而言也。5、大迎:大,指大气,大有。迎,迎接。大迎,古骨名。指其可以迎受先后天之气与居于大 迎骨之处也。穴居头面为足阳明之脉,可以迎受先后天盛大丰有之气以养人也。下颔骨古称大迎骨, 穴处之动脉也称为大迎脉。面此处之穴也称为大迎穴。6、颊车:颊,面颊,此处指上颔骨。车车轮,指下颔骨。颊车,即下颔关节可以转动之处。 颊和辅是单指上颔骨,车是单指下颔骨。而颊车穴则是以下颔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7、下关:下,上之对。关,机关,关节。穴在下颔关节颧弓下方,与上关互相对峙。8、头维:头,头部。维(四角为维),隅(方也,角也

10、)角,维系,维护。谓穴居头之隅角, 是维系头冠之处,并可维护头部及四肢之阳气也。头维为头角,是维系头冠之处。头维可以维护诸 阳。头维为足阳明脉气之所发,又为足阳明、少阳、阳维之会。四肢阳气不足诸病,取之自有维护 之效矣。9、人迎:人,指人体与生命。迎,迎接。又为接受之意。谓喉结两旁之动脉,可以迎受天地 五脏之气以养人也。人迎、寸口、趺阳三大动脉,在中医脉诊居于重要地位。人迎者,胃脉也。10、水突:水,指水谷之气。突,指穿凿成的洞穴。意为穴乃阳明水谷之气穿突而出之处也。 穴为通达地气的水突,与吞吐天气的天突可以互观。11、气舍:气,指呼吸之气。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人当吸气足量时,则肺气上抵气舍

11、;或 努力持重时,本穴亦为之充胀,是为气之住舍,因名为“气舍”。穴在喉咙之旁,犹如气之舍室也。 虚人慎用。12、缺盆:缺,空缺。盆,阔口盛器。缺盆,古解剖名。指其位于缺盆处也。缺乃空缺与空虚 之处,与列缺之意有别。缺盆可理解为有如无盖之盆。锁骨上窝正如盆之无盖,空虚如缺。本穴用 宜浅取。13、气户:气,指呼吸之气。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其治症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 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故名“气户”。呼吸之气经此可以出入停留,居住藏护也。本穴内通乳腺, 故能治乳痈初起。14、库房:库,仓库。房,房室。指穴在胸旁,有如肺气之仓库。穴在玉堂、紫宫之外旁,正 当肺气储积之处也。所治均属实症,有如

12、宿积者。15、屋翳:屋,覆盖。翳,掩蔽。指穴当覆蔽胸部之处也。穴当防胸之要地,故名。16、膺窗:膺,前胸。当胸之衣称为膺服,又是壅塞之意。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谓穴能 开通胸膺的壅塞与位于膺服之边缘也。锁下乳上曰膺。胸膺壅窒不舒诸病,取之则气可通畅也。17、乳中:乳,指乳头。中,指中央。穴当乳头之正中,故名。治癫痫,俱用灸;治目瘤,则 放血。治目病可并取光明;调月经可并取日月。18、乳根:乳,指乳房。根,指根底。穴当乳房之根底部,故名。19、不容:不,不能,不可。容,容纳,包容。谓其可治胃不能容诸病也。用于呕吐反胃、腹 满痃癖诸病,则不容者又将能容矣。20、承满:承,承担,承受。满,饱满,充

13、满。承满者,上腹可以承受饱满之处,且可用以消 除胀满也。上腹本可承受饱满,但过满又将不能承担,且有承担消除胀满之责也。与不容上下连属, 可以互参。21、梁门:梁,通梁。门,出入通达之处。梁门,战国古地名。借喻为五谷入胃所由之路,且 可治伏梁病也。穴在承满之下方,正为粮谷下行之门户。又,伏梁,病名。深藏为伏,梁为梁木(屋梁)。谓心下脐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块。此为治心下痞满积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为五谷入胃之 通路,且可消胀化食也。22、关门:关,指关藏,关闭。门,出入通达之处。指其为纳谷与收藏水谷之门户。穴居胃底, 为胃之关。又可治完谷不化、大肠滑泄诸病。关门之名具双重意义。23、太乙:太乙,象天

14、地混沌之气;又神名,星名,地名。此处以穴位之所在,及其功能与大 肠之形象而言。穴居天枢之上方,天地之气至此尚未分明,胃肠之清浊在此亦未分清,有太乙之象 也。自有安神定惊、主癫疾狂走诸疾矣。象大肠之盘曲。太,大也。乙,盘曲之象也。与其能治大 肠诸病有关。24、滑肉门:滑,光滑,滑利,滑动。肉,肌肉。门,通往与指向之意。意为此乃通向腹腔滑 肉之处。肠居腹内,最为光滑,滑利和易于滑动,故可以滑肉目之,且穴对肠病为有效也。凡病之 应疗以滑者,可取此穴。如肠套叠、肠梗阻亦可取用。塞者通之,合“滑”字之义。又可治舌病, 舌亦滑肉之类也。25、天枢:天,天地,此指人之上下半身而言。枢,枢机,枢纽。喻穴居人身

15、上下枢要之处也。 天枢,本为北斗第一星,此借喻为天地之枢机。与其外侧之大横,可以互观。26、外陵:外,指身体的表面。陵,隆起的丘陵。外陵,为腹壁内虚外实的象。外陵者,腹壁 丰满隆起,有如地面之丘陵,相对于腹中之空匮而言也。27、大巨:本穴内应小肠及膀胱部位。小肠属手太阳经,膀胱属足太阳经,二经俱称巨阳。古 太与大通,故本穴命名取“大巨”二字,以其功用在两太阳经也。其主治为小腹(月真)满及小便 不利,有关小肠、膀胱事,故名为“大巨”,即太阳、巨阳之意。28、水道:水,水液,水津。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指水德乃长养万物之大道,与穴 效能行水利尿而言。水道既为水之大道与道理,亦为水之道路和通路

16、,下焦为水道之所出,穴下为 输尿管之所过,功能治三焦热结、小便不利。水道之名,义更浅显。29、归来:归来,是返回的意思。对卵缩和阴下脱诸病,有促使恢复的作用。穴主少腹奔豚, 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阴挺诸病。归来者,能使不归之气,移位之丸,返回本位之意也。30、气冲:气,指下腹阻胀之气。冲,指冲动,上冲,能主腹有逆气上冲及妊娠子气上攻诸病。 禁灸,恐伤气道也。31、髀关:髀,指股部及下肢。关,机关。指穴处乃下肢运动之机关也。穴对下肢拘挛疼痛诸 病均可有效。32、伏兔:伏,俯伏。兔,兽名。指穴处状如俯伏之兔。股前方肌肉丰厚,形如兔伏。33、阴市(fu):阴,指人体的前阴部。市,遮蔽阴部的短裳。穴

17、约当市的下缘。上古遮蔽阴 部的短裳谓之市。今皆以阴市为“阴市(shi)”,传抄讹误,由来已久矣。本穴与足太阴经之血海 相对,治症亦与血海同功。善治小腹胀痛、月事不调等症。盖谓本穴虽属阳经,而所治则多为阴症。 犹与足太阴之血海交易互市,故名“阴市”。不可多灸。34、梁丘:梁,指梁食,参梁门条。丘,丘陵。梁丘,春秋古地名。胃为仓疲之官,此为胃之 郄穴,譬如梁谷积聚之丘陵也。35、犊鼻:犊,小牛。鼻,口鼻。膝盖形如牛鼻,穴在膝眼中。刺膝出液为跛。36、足三里:足,指下肢,相对于手而言。三里,指长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与外膝 眼的距离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三里,主要是指三寸。又与手阳明之三里上下相

18、应,对三焦在里诸 病无所不包,可以互观。37、上、下巨虚(上、下廉):上,相对于下而言。巨,巨大。虚,空虚。巨虚,马名,指穴 在胫骨外缘之巨大空软处,并象腿之善走。取之巨虚者举足。以在脂骨外侧,故名为廉。与手之上 下廉可以互参。38、条口:条,指条风,即东北风。口,同孔,空也,条口,乃治疗下肢风病之孔穴也。条口 者,乃治风之孔穴也。谓小腿前缘狭长如条,形如刀口。穴在其处,因而得名。39、丰隆:丰隆,丰盛之意,又雷神名,又云师名。象地气升发,万物丰隆及小腿前方之肌肉 高大丰满也。丰隆是雷和云的意思。此为足太阴、阳明之络穴,正有地气丰隆、云雷所生之义。丰 隆是肌肉丰满的意思。穴在小腿前方肌肉丰满高

19、大处,正丰隆之象也。40、解溪:解,指分解,缓解。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 会”。泛指阳经阳部之凹陷处也。穴在骨解之中,能治足踝骨节缓解诸病。关节间隙在内经中 常称为“骨解”或“节解”。穴当踝关节大节解之中,因其所在及功用而得名。41、冲阳:冲,冲要,冲动。阳,指足背,在上。穴当定背最高处,且位于太冲之上方。太冲 莫误作冲阳,动脉还居后上方。42、陷谷:陷,陷阱,自高而下亦谓之陷。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 之大会”亦称为谷。指经气自高而下如入于谷,及能治水病也。经气自高处之冲阳而走向第二、三 跖趾关节如阱如谷之处,陷谷之名至为恰当。穴对水病有

20、效,亦可参证。43、内庭:内,内里,内方;又同枘,同纳。枘是卯眼,凿是榫头,卯眼与榫头的关系称为凿 枘。庭,庭堂,亦处所之意。指穴在跖趾关节形如凿枘之隐蔽处。跖趾关节凹陷如枘,趾骨如凿, 穴在形如凿枘于枘之处也。44、厉兑:厉,疾速状;古称衣带之下垂者亦名厉;又风名;又为安息之意。兑,即孔穴。指 穴当奔走跳跃不可缺少之处,且与衣带垂着处相当,有治风及安神之功。厉为踊起与疾飞之意。足 部若缺少次趾,则疾走驰骋均将有碍矣。厉为衣带垂着之处。古之衣带垂及足尖,穴当其处,故亦 为解。厉为神志安宁之意。厉兑为安神治魇之名穴,亦能治中恶尸厥,于义亦通。四、足太阴脾经(21个)1、隐白:隐,指隐藏与微小。白

21、,指金气的颜色。为土能生金,金气隐伏之意。隐,藏也。白为金色,为土所生。此为足太阴脾土之井穴,言土气在此已经发生,而金气亦已开始隐伏。与太 白、冏丘、地机等穴可以参照联系。2、大都:大,盛大,丰富。都,都会,储积,又是池的意思。指穴为土气丰富与储积之处, 如水之入于池也。大都也为大池之意,谓经气在此停聚也。3、太白:太,同大,广大、高大之意。白,指金气的颜色。太白,为天象及地理名。指土能 生金,金气至此已经明显及穴位之形象而言。太白,金星名,又神名。此为脾经之腧穴,属土。土 生金,用示金气至此已明显如星矣。可与隐白互参。太白,山名,即终南山。穴在高大突起的第一 跖骨小头之后缘,且此处皮色亦较白

22、,骨高肉白,故象形比拟而以太白山名之。4、公孙:公,是年老的尊称和正直的意思。孙,是幼小的卑称和支派的意思。公孙即祖孙。 又,公孙为复姓。指其为足太阴与阳明之络穴而言。祖与父皆可称公,公亦正直之意;旁系皆可称 孙,孙亦曲细之意(为孙络、孙脉)。足太阴之正经如公,别走阳明之别络如孙,正经与络脉在此 分行,正为公孙之义也。5、商丘:商,商,五音,属金,属肺。丘,丘陵。商丘,地名,又为复姓。为土能生金、金 气已聚之意。商于五行属金。商丘的五腧属性亦属金。言经气至此已积聚如丘陵也。可与隐白、太 白等穴互参。6、三阴交:三阴,指足之三阴经而言。交,指交会与交接。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三条阴经 之交会处。7

23、、漏谷:漏,是渗泄和穴洞的意思。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 大会”亦称为谷。水湿与水谷漏出不止诸病,用之为有效也。小便淋沥不止,可取之漏谷;大便滑 泄不禁,又象如漏谷。功能渗湿止淋、固肠止利,因其功用而得名。禁灸,盖防其由漏血孔传热及 髓也。8、地机:地,指脾土、下部与下肢。机,指机关,机要,又疾病亦喻为机。穴为地气之枢机, 又为治疗腹部与下肢病枢要之处。地机,别名脾舍,自为脾土之枢机。对腹部与下肢病可以取用。9、阴陵泉:阴陵,是人体内侧高起之处。泉,水从窟穴而出。穴在膝部内侧高大隆起处之下 方,经气如泉水之外流。与阳陵泉互相对待。10、血海:血,指气血。海,百川皆归之处

24、。血海者,方其可以统血摄血也。太阴为多血少气 之脏,又与多气多血之阳明为表里,故可以治血症见长。又名“百虫窠”。按诸书有谓有谓本穴治 湿痒疮毒者。或以湿痒之疮,内含细菌,本穴内治此症,故名为“百虫窠”。11、箕门:箕,簸箕,又星座名,风名。门,出入通达之处。以其必须箕坐取穴,及可治下肢 之风病也。簸箕是扫除的用具,其形前大后小。张腿而坐称为箕踞,是不端之状。穴在股内侧上方, 必须张腿取穴,是因取穴的体位而得名。穴能治疗下肢的风病。12、冲门:冲,指冲动,上冲,能主腹有逆气上冲及妊娠子气上攻诸病。门,出入通达之处。下腹逆气上冲诸病常从此起,可与气冲互观。13、府舍:府,指脏腑。舍,可以居住安息之

25、处。意为穴下乃脏腑所居之处,内府元气储藏之 舍宅,亦属泛指腹腔而言。14、腹结:腹,指腹腔。结,指结聚,结束,收敛,弯曲。以其可治腹中痛结及滑泄诸病。结, 曲也。亦象肠之盘曲。故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泄者亦可敛也。且位于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亦 可作为腹结之一说。15、大横:大,长大,又指人。横,纵横,又指脐。言其横居长大人身之中,脐旁之大横纹中 也。16、腹哀:腹,腹腔,也是重复和富有之意。哀,哀痛,也是爱护之意。指腹裹肠胃,为土气 之所在,须加爱护以免腹中哀痛,而腹中哀痛用之亦有效也。哀,悲鸣也。腹鸣,即肠鸣也。人有 哀泣,则气息顿促,且时一太息。又人在哀痛至极时,常曰“柔肠百结”,或曰“令

26、人肠断”,均 是因哀及肠,肠动而腹振,皆哀气之所致也。17、食窦(饲渎或饮yin渎):食,指食物与饲养。窦,指洞穴与水道。意为穴乃婴儿食物之 所出与乳汁之水道也。本穴与食道有关,故能治食道各症。本穴取法,须先单臂上举,以开经穴之路,然后下针,乃有疗效,有此经道之开,乃通传导谷气之路,即开通食饮之孔道也,故简称“食18、天溪:天,指天气与人身之上部。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 之小会”;19、胸乡:胸,指胸部。乡,指两肋之间或广大的胸廓。以穴居肋间与胸廓而言。两阶之间谓 之乡。乡又是指面积广阔的地区。穴居两肋之间,正有两阶之象。亦可泛指广阔的胸廓为胸乡。20、周荣:周,周

27、身,周遍。荣,荣茂,荣养。周荣者,言先后天之气可以荣敷周身也。无处 不至谓之周,旺盛华茂谓之荣。密雨之云谓之周云。水谷之气谓之荣气。经穴属脾,穴下为肺,先 后天之气交会于此。可与其上方之云门、下方之大包互观。21、大包:“大包”为脾之大络。其经气行径,由周荣斜抵胁肋,交贯肝胆心包各经。又与心 肾肺胃四经挨近。十二经中独此经与他经挨连最广,故以脾经为总统十二经络,称其最终斜行一段 经线,为脾之大络,而名其大络之末穴为“大包”。寓广大包容,通达周布之意也。五、手少阴心经(9个)1、极泉:极,至高之意。泉,水从窟穴而出,又水源也。象经气有如泉水自高而下也。手少 阴之经气自此从高下流,正有极泉之象。2

28、、青灵:青,指神仙,又通清。灵,指神灵,心灵,性灵。青灵者,象心神之清净神妙也。 心藏神为阳,又主血为阴。青灵者,阳神阴灵清净神妙之气所聚合也。针之助使神气振发,而促青 阳兴起也。青阳者,东方青气之灵也。3、少海:少,指手少阴心经。海,百川皆归之处。少海,古地名。喻为手少阴心经所入为合 之海也。4、灵道:灵,指神灵,心灵,性灵。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指手少阴之心灵,乃人 身阴阳交会之大道。道为万物之所由,灵为一身之主宰,神灵有道,则形有所禀,气有所归矣。可 与青灵互参。5、通里:通,通达,通畅。里,邻里。以其能通达手少阴太阳之里也。穴能通达少阴之里, 又与太阳相邻接,而为少阴太阳之络穴,

29、能深入腹里而下达小肠也。凡由涩滞抑郁所生者,本穴统 能治之。综而观之,是本穴以通为治也。故名“通里”。即通而理之也,又功通于里也。6、阴郄:阴,指手少阴经。郄,孔穴的通称,又指郄穴。为手少阴郄之简称。阴郄为手少阴 之郄穴,故别名手少阴郄。7、神门: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阳气。门,出入通达之处。道家称目为神门,意为穴乃心神出 入通达之处。心为阳中之太阳,心阳为人生的本原。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腧原,自可为心阳出入通达 之处。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8、少府:少,指手少阴心经。府,指府库。少府,古代主收藏的官职名。言穴用可以收摄心 神也。9、少冲:少,既指手少阴心经,又指经气幼小及小指而言。冲,

30、要冲。为手少阴经经气初出 之井穴,又居小指末节之冲要处也。少,小也,幼也。冲,通达也。穴居小指尖端冲要之地,又为 少阴之经气初生而未盛之处,少冲之名义可知矣。六、手太阳小肠经(19个)1、少泽:少,指小指及幼小。泽,指光泽,滑润。泽门,古代城门名。少泽,为小指末节经 气门户之光泽处。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曰泽,凡物之有光润者亦曰泽。甲根多光润润泽,穴在小指甲 角之光泽处也。少泽者,亦指小指末节经气门户之意也。2、前谷、后溪:前与后,是互相对待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 “肉之大会”亦称为谷。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小会”。小指本节前方第二节之后方凹陷

31、处为前谷;本节后方第五掌骨之前方为后溪。3、腕骨:古解剖名,手外侧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 前方陷中。4、阳谷:阳,指手太阳经,手腕之阳与阳气。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 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以其属于阳经阳穴,且有兴阳之效也。穴为手太阳经之原穴,居于尺骨 小头高起处之凹陷中,对阳萎病有效。5、养老:养,奉养。老,年老,老迈。以其功能明目舒筋,治老年阳气不足诸病也。凡用本 穴,补多泻少。又宜多灸。6、支正:支,分支,支持。正,正直,正行。指其为手太阳正经之分支,走向少阴之络穴, 且取穴时必须支肘正臂也。7、小海:小,指手太阳小肠经。海,百川皆归之

32、处。为手太阳经所入为合之海也,与少海可 以互参。8、肩贞:肩,肩部。贞,指正气,精气。穴为肩部正气所居之处,不容外邪干犯也。9、孺俞:月需,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俞,同腧,同输,又通枢。指其为臂部 臑肉之枢纽与臂臑经气之所注输也。10、天宗: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宗,宗仰之意。天宗,星名;又统指天象、天神,或 如帝王之宗室,乃众所瞻仰之处也。穴当肩胛骨中部,与曲垣、秉风诸穴彼此相望,有天宗之象。11、秉风:秉,同柄,即权柄。风,风邪。指穴为治疗背风邪之权柄所在。权柄在握,随我操 持,则风病无忧矣。12、曲垣:曲,弯曲。垣,短墙,又是天体划分的范围。指穴在肩胛骨弯曲高起处之内方也

33、。 穴在肩胛冈上窝内侧端,如被短墙所围绕。古人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也与天宗相呼应。13、肩外俞、肩中俞:肩,指肩背。中与外,是互相比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脊柱 稍远者称为肩外俞;距脊柱较近者称为肩中俞。以其与脊柱的距离远近而比较命名。14、天窗: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窗,屋上通风采光的洞口。指其功能开通头面孔窍诸 病,犹如人身上部之窗户也。喉舌为声音之门户,呼吸之孔道。穴当其间,且能治耳目诸病。穴在 侧颈部。15、天容: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容,容貌,容体,防身之具亦名容。穴当扶持头容正 直与防护头颈之处也。五官失容,治之有效,复其容止之仪也。但刺之须用泻法以放散之。

34、施于强 壮之人为宜,老弱者不宜取此。16、颧髎:颧,颧骨。髎,亦作钢,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指其为颧部之深孔 也。17、听宫:听,指耳的功能。宫,王者之所居。穴在耳前,意为此乃管理听力的高贵之处。开 口取之为宜。七、足太阳膀胱经(67)1、睛明:睛,目睛。明,光明。为治目病之要穴,能使目睛光亮明白也。故治一切目病,对 郁热之症最宜。他如暴赤肿痛、眦痒、翳障亦效。2、攒竹:攒,攒聚。竹,竹叶。眉形有如竹叶,穴眉毛与眉头攒聚处也。3、眉冲:眉,眉头。冲,冲要与向上之意。穴眉头直上,正当前额冲要之处。4、曲差:曲,弯曲。差,差错,不齐。指穴当经脉曲折不齐之处。足太阳经自睛明直行向上, 行

35、至眉冲处即横行向外,曲而不齐也。5、五处:五,数名,意为第五;五星。处,居处,所在。穴居前额,犹如诸星所居之处也。 前头部在道经中称为天庭(两眉之间也称天庭),穴居其间,正有天上诸星(五星)罗列之象,且 在本经序次亦为第五,或系因此而得名。6、承光:承,承受,奉承,承担。光,光明,光亮。承光,台名。目病昏暗者,能使之承受 与承奉光明也。承光,汉代台名。借喻为明目去障,此穴可以担承也。7、通天:通,通达,通畅。天,指天气。通天,冠名。又指为脑部元神之所在及能开通肺气 也。穴约当古代冠所系戴处,可与下条络却互观。与脑神之所在有关。功能开通肺窍,通乎天气, 用治鼻病有效。8、络却:络,联络,缠绕。却

36、,退却,脱落。穴当古人系冠之处,联络缠绕不使所戴之冠退 却脱落也。9、玉枕:玉,贵重之意。枕,指枕骨。穴与枕骨为邻。脑后隆起骨,古今皆称枕骨,古亦称 为横骨。相士则称为玉枕骨。10、天柱:天,指头部。柱,支柱,梁柱。天柱,山名,又星名。意为穴处乃头部之支柱。凡 病颈项痛痿,不能支持头脑者,谓为天柱骨折,绝症也。小儿有患之者,刺本穴或能得救。11、大杼:大,长大。古称椎骨为杼骨,上椎尤大,本穴在其旁,故名“大杼”。以穴在杼 形肌肉之起端而言。12、风门:风,指气,又指风邪。门,出入通达之处。风门者,既为肺气出入与风邪犯人之门 户,也为治风治气之所宜取。穴在肺俞之上方,为肺气出入之所必由。用治风邪

37、外感、上气咳逆诸 病,将有双重意义。13、肺俞:肺,指肺本脏,又为火气勃郁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肺脏,可治病 火病气诸病。凡肺气勃郁、火气太过、咳喘、骨蒸诸病,自可取用。14、厥阴俞:厥阴,指心包络,又为阴气至极与厥逆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 包络,并可降逆回阳。厥,逆也,冷也,又极与尽也。厥阴,阴之尽也,手厥阴出自胸中,足厥阴 下起大敦上至巅顶。阴极阳生,如心阳不振、四肢厥逆及逆气上冲者,皆可选用。15、心俞:心,指心本脏,又是“任”与“容”的意思。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心脏, 可以益气行血,安神定惊。心不任物,则神不出,气无君,血无帅,形无主,智无舍,而气血失

38、调、 惊狂错乱诸症作矣。责之心俞自有助益。16、督俞:督,督正,督率,居中;指督脉及脊柱。居人身之中,通乎脊柱,可以总督诸阳, 为背部诸俞之统帅。督脉贯脊而行,为脏腑诸俞之所依附,故能督正诸俞,贯通腰脊。既为督脉之 俞,又为诸阳之督也。17、膈俞:膈,指胸膈,关格。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胸膈,可以开通关格。膈俞者, 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18、肝俞:肝,指肝本脏,又木也,干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肝脏,可达木气之 郁滞。木喜畅顺,此可顺其气而达之也。19、胆俞:胆,指胆本腑,为连肝之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胆腑,利胆疏风。故胆与肝连,同司风本。胆汁郁则身

39、黄,泄则口苦;胆气旺则火升,逆则胁满。取之于此,每 可收效。20、脾俞:脾,指脾本脏;又裨也,并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脾脏,可以积精禀 气、助胃化食也。用于水谷不化、精气失荣,是其本职。21、胃俞: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胃腑,调胃化气。 胃俞者,为平人常气之所注输,胃府之外候也。22、三焦俞:三焦,指胸腹腔上中下三停之空松处。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全身,升 阳决渎。三焦俞乃升阳益气、决渎行水、内应全身之俞也。23、肾俞:肾,指肾本脏,又藏也,泻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肾脏,引水藏精。 肾俞者,藏精之关,引水之宅也。24、气海俞:气,指下

40、焦之原气。海,是富饶藏聚之意。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应脐下 之肓原,吞吐下焦之原气。因上焦主吞,下焦主吐,故脐下肓原(参肓俞条)之脖腴,为人身生气 之海。气海俞,即脐下肓原之俞也。25、大肠俞:大肠,指大肠本腑,又畅也。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大肠,畅胃去滓。 大肠司传导,主变化,体之俞,腑之应也。26、关元俞,参气海俞及关元条。27、小肠俞:小肠,指小肠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小肠,功在化物。小肠司受 盛,主化物。受盛失职,化物无能,自可于此处求之。28、膀胱俞:膀胱,指膀胱本腑。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通膀胱,藏津决水。膀胱津之 府,水之门,外俞内府,彼此互通。29、中

41、膂俞:中,指人身的中部。膂,背脊。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穴在骶部,约居人身 之中,为腰膂之气所注输。膂,本作吕。中膂,人身中部之脊骨也。30、白环俞:白,白色,金气。环,圆环。俞,同腧,同输,又通枢。白环,可能是指肛门或 臀部。故白环俞者可以意为肛门或臀部之俞也。31、上、次、中、下髎:以穴位之排列序言。髎,亦作钢,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 隙。穴在骶孔中,居上者为上髎,居次者为次髎,居中者为中髎,最下者为下髎。左右共有八穴, 合称八髎。32、会阳:会,会合,交会。阳,指阳经,阳气。为下焦阴阳之气交会之处。下焦既为阴气之 所聚,亦为阳气之所生。穴与会阴相邻,自有交通结合与互相对待之义。

42、33、承扶:承,承受,奉承,承担。扶,扶持,扶助,又风名。谓其对扶持人体与治疗下肢风 病,俱可承担也。对人身坐立具有扶持之功。承,佐助担当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对肢体 风病具有拦截之效。在下肢风病及风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34、殷门:殷,是富足与中间之意。门,出入通达之处。指穴在大腿肌肉丰满处之正中也。穴 处肌肉丰富,且居大腿之中,以其所在之位置而命名。35、浮郄:浮,指浮竹。郄,孔隙。谓穴位所在有浮竹之象。穴在膝关节内方外侧,下肢骨自 膝关节又生一辅助骨曰腓,故取浮竹之象比譬之,穴即以浮名。36、委阳:委,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阳,指外侧。穴在胭窝正中委中穴之外方。37、委中:委

43、,委曲顺从貌,亦卧倒之意。中,指中间。即俯身卧倒屈曲膝关节而在胭窝之正 中取之。此穴必须俯伏舒身放松肢节,方可在委曲膝关节之胭窝正中取之。38、附分:附,依附,附属。分,分别,分行。指足太阳互相依附之内外两行,在此分行而下 也。足太阳在背部左右侧之内外两行,既属互相依属;而第二行各穴又实为第一行之附属,故第二 行之第一穴即名附分。39、魄户:魄,是随伴精气往来的阴神。户,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指其为护卫肺中精微 之气的门户。穴在肺俞之外方,既为肺俞之附属,亦为肺精之卫护。40、膏肓俞:膏肓,指心下膈上之脂膜。俞,同腧,同输,又通枢。内与心膈间脂膜相应,邪正之 气可由此出入转输。此穴无所不主,

44、又指为助长正气之门。与肓俞、胞肓、肓门,以及膈俞、膈关 诸穴,可以互参。41、神堂:神,是象征君主的阳气。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指其犹如心君用事的明堂。神堂内平 心俞,自应如天子布政之堂矣。42、Wffl:Wffl,哀痛声。按压取穴时,病人常有畏痛之言喜声,因而得名。43、膈关:膈,指胸膈,关格。关,关口,关格。指穴如胸膈之关口,且可开通关格也。横居膈俞 之外,实为膈俞之附属,而与膈俞之功用亦密切有关矣。44、魂门:魂,为人身阳气之精。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魂门者,肝阳出入之门与护 卫肝阳之处也。肝之体阴而用阳,为将军之官。魂门平齐肝俞,自应为肝阳出入与护卫肝阳之门户。45、阳纲:阳

45、,指少阳刚直之性。纲,伸张之意。意为胆气宣明,则阳气自然伸张也。胆为将军, 胆主决断。肝胆依辅,阳纲之气得以伸张矣。46、意舍:意,意念,意志。舍,可以居住安息之处。脾气安宁,则心意自然聪慧也。脾藏意。意 舍为脾俞之附属,犹如脾气休息留止之处也。47、胃仓:胃,指胃本腑;又围也,委也。仓,仓禀,仓库。指其犹如胃府之仓库。横居胃俞之外, 为胃俞之附属,可与太仓(中胱)互观。48、肓门: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指其有如诸肓门户之意。 本穴上有膏肓,下有胞肓,前肓俞,此则为诸肓之门也。49、志室:志,志向,意志;此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

46、气 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室平齐心俞,肾气有归,则神志不乱矣。50、胞肓:胞,指胞宫及膀胱。肓,此处指腹部之肓膜。指穴与下腹胞肓之气能互相感通也。穴与 气海前后相望,同以肓气为原,可与诸肓穴及气海互参。51、秩边:秩,秩序,整齐。边,边际,边陲。指其位于背部秩序井然诸穴之边际也。52、合阳:合,会合。阳,指足太阳经。谓足太阳左右侧分行之两行,至此又行会合也。足太阳在 背部左右侧,自附分穴分为内外两行,下行相遇于委中后,至此又复合为一支而下贯腨内也。53、承筋:承,承受,奉承,承担。筋,经筋,筋肉。指其位于足太阴经筋所结之处,且全身躯体 筋肉之重,此处可以承担也。54、承山:承,承受,奉承,承担

47、。山,指躯体之高重。人身高大沉重如山,腨肠之分肉足可承 受 也。穴在腨肠分肉之间,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与承筋、承扶其义相近。55、飞扬:是飞举扬起,斜行别出,脱离正轨之意。为步行不稳、经脉别出及魂梦颠倒之象。指行 走不稳。腰腿酸软无力,行步摇晃不定,正有飞扬之象。穴能沟通司人身的阴踏与阳踏,功可祛风 健腰膝助行走,则飞扬之状可除矣。穴能宁神安魂梦、治头目眩晕,则飞扬可止矣。56、跗阳:跗,足背。阳,指上方,外方。本穴在足三阳交近处,位于足阳明、足少阳之后,穴在 小腿下端外侧、足背之上方,有如足跗之阳也。57、昆仑:穴在高大外踝之后方。古人眼界未宽,以昆仑山为最高山峰,故取之以喻本穴为

48、“ 昆仑”。治头痛如破最效,即上病下取之意也。58、仆参:仆,指御者,仆从。参,同三,又同骖;或作参拜解。言穴位如车之左右骖,且在状如 参拜时方可便于取穴。穴在左右足跟外侧,如驾御人身上三部之左右骖也。59、申脉:申,同伸,同呻;又十二时之一。脉,经脉。指其可治经脉之屈伸不能及气郁而呻诸病, 且可内应膀胱之本府也。申脉为阳踏脉所生,太阳主一身之表,故能治屈伸不能、筋脉拘挛诸病。 肾与膀胱为表里,在气郁不伸及气郁而呻者,申脉与复溜同取,每可收效。申,申时,正是膀胱之 时。申脉穴可以认为是膀胱本府之穴。60、金门:金,为肺金之气。门,出入通达之处,又为守护之意。金门者,意为熄风利水之门 户也。对风

49、木病有效。金可克木,所主多筋抽搐风木之病。61、京骨:古解剖名,穴当其处。小趾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即令之第五跖骨,穴在第五跖骨粗 隆下,赤白肉际。62、束骨:束缚,收束。骨,指趾骨。穴位如趾骨之束,又能收束骨节缓纵诸病也。小趾第五 本节有“束”之象,故穴名束骨,且能治肢节疼痛缓纵诸病。63、通谷:通,通畅,疏通。谷与榖通。功能除结积留饮、胸满食不化,为足部通胀消谷之穴, 通于足少阴之然谷,故名通谷。64、至阴:至,至极,到达之意。阴,指肾与足少阴经及土气而言。至阴,谓经脉至此已入于 足少阴之经脉和通于土气也。足太阳之脉从头走足,至此已阳尽阴生,交入足少阴之经脉矣,故即 以至阴名之。八、足少阴肾经

50、(27个)1、涌泉:涌,涌出,上涌。泉,水从窟穴而出。言经气如泉水之上涌,功能通调水道也。穴 居足底,经气自下而上,正涌泉之象也。2、然谷:然,指然骨。然骨,古解剖名。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 之大会”亦称为谷。穴在然骨下方有如山谷之凹陷处。3、太溪:太,高大与尊贵之意。溪,是山洼流水之沟;又筋膜之连接处,即古之所谓“肉之 小会”。穴在内踝与跟腱间形如溪谷之处,乃人身孔穴中之尊贵者也。4、大钟:大,小之对,又同太。钟,同踵。指穴为经气在踵部藏聚之处,而踵部足之大骨, 又如酒钟和箍铃也。穴当踝关节下方之足跟部,下大上小,且摇摆善动,亦钟铃之象也。又为足少 阴之大络,乃肾气之

51、所钟也。5、水泉:水,指水液,小便。泉,水从窟穴而出,又钱也。水泉,病名。能治小便淋沥之水 泉病,亦象经气在此如泉水之外流。6、照海:照,指光明照射。海,指广大深远。言肾之真阳渊深如海,能光照周身也。穴在内 踝下方之凹陷中,亦可比拟为海。7、复溜:复,通伏。溜,通流,通留。指其功能通调水道,维护与恢复水液之正常流行。合 照海之后,循经上腨内,复合其直流之正,故名“复溜”。病人脉微细几于不见者,取此穴刺至 骨,待脉回乃可出针,亦复溜之意也。按脉微细,乃肾气衰弱之极也。物极则反,本穴犹地雷之复 也,故名之以复”,而曰“复溜”。8、交信:交,交通,交接。穴在内踝上方,谓其可与申脉及三阴交音信相通,也

52、与屈伸足部 之踝关节与有交通联系。以治女子经漏、月信失期、大小便难、疝,淋、癃、痢等症。或痛有定期, 及季节有关之症,均可取此,故名之以“信”。9、筑宾:古宾与膑通。人当腿部努力时,则本穴坚强坟起,如有所筑者。筑,杵也。杵之使, 坚实也。本穴有利于膑。治腨痛、足痛,故名“筑宾”。10、阴谷:阴,指内侧。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 谷;又风名。穴当膝关节内侧形如山谷之凹陷处,为治疗下肢风病所当取。在膝股阴侧之冷风湿痹, 此处正可取用也。11、横骨:古解剖名。穴当横骨之边际,骨穴同名。即今之耻骨。12、大赫:大,盛大。赫,显赫。意为穴当下焦元气边显赫盛大之处。本穴

53、平于中极,为足少 阴脉气所发,与胞室精室相应,蕴有赫赫之势。其所治症,多属子宫、阴器、局部之虚症。有助热 生阳之功,即龙雷在下,水中发火之意。13、气穴:气,指下焦之原气。穴,腧穴,亦窟藏之意。肾主纳气,穴下即为元气收藏之处。 气穴本为孔穴的通称,此因关元为下焦元气关藏之处,穴在其旁,故名。14、四满:本穴与任脉之石门及足阳明经之大巨相平,内应脐下方寸,为全身精气凝聚之处。 故本穴别名“髓府”。又以其处为大小肠、膀胱、精室之夹隙,受四者严密包壅,故名“四满”。 言地气充盈上与驷星相应,且能治腹部四面膨胀满肿诸病也。15、中注:本穴以任脉之阴交及足阳明之外陵相平。内应胞宫、精室,为肾水精气之集中

54、。而 肾之精气,藉本穴以达胞中,因名“中注”。凡诸积热之症。取此穴可使精气内注,犹调之以肾 水,俾通润四围脏器之燥也。本穴位于肓俞之下,即借肓膜传导,而注之以精气也。16、肓俞:本穴平脐,与足太阳之肓门前后相应。内循三焦油膜,互为传导。其所治症,多与 足太阳之膏盲、胞肓等穴意同。盖本穴通于诸肓之膜,而为之俞也,因名“肓俞”。17、商曲:商,商,五音,属金,属肺;又是从外知内、下降与度量的意思。曲,深隐盘屈之 象。指肺商之气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食物由此下降进入肠曲,以及胃肠盘曲之象,均可由此度量 而得知也。18、石关:本穴平于任脉之建里及足阳明之关门。其所应症,多为坚满充实之症。“石”犹病 之坚

55、,“关”喻治之通也。本穴与任脉之石门意义不同,因地位异也。穴迁胃而经属肾,调之于此, 则关门利而石水可消矣。19、阴都:阴,指水谷之气与阴经。都,都会,储积,又是池的意思。指穴处为地气之所聚亦 为阴经之所会也。20、腹通谷:水谷由食道下行入胃,化气之后,脾气散精,如行幽谷之中也。本穴治症,关于 脾胃者居多,且能上通下达,故名“通谷”。21、幽门:幽,幽深,隐蔽;又指地气。门,出入通达之处。指穴处犹如胃气之门户及足少阴 经气深藏与出入之处也。22、步廊:步,行步,循行与度量之意。廊,堂外的通道。谓胸中行两旁各穴可由此循序度量 而得。穴当中庭外方,其上方各穴皆以均等距离顺次排列,犹如堂外之廊也。2

56、3、神封:阜也,又闭而藏之也,又界也。国界曰封疆,地界曰封堆。本穴与任脉之膻中平。 膻中为心主之官城;横膈以上为胸腔,胸腔最喜空旷,神之居也,神无形质,故喜居清虚境界,故 名为“神封”,犹云神识封藏处也。24、灵墟:灵,指神灵,心灵,性灵。墟,丘墟。灵,星名。灵墟,地名。指其为心灵所居之 处。穴当胸部肌肉高起处之孔隙中,则“虚”与“墟”之义兼备之矣。与青灵可以互参,亦与神封、 神藏义近。25、神藏:本穴与紫宫平,胸腔为清虚之府,故有玉堂、紫宫诸名,譬如人居清静之地。则神 识为之清朗。本穴在紫宫之侧,灵墟之上,犹神灵内守,得其安居也,故名“神藏”。26、彧中:彧,同郁,畅顺貌。中,指胸中,又指情

57、志,参中渚条。谓其功能宽胸理气,使胸 怀舒畅也。26、俞府:俞,俞穴,转输。府,首府,府第。指其为诸俞之首府与经气由此入喉也。肺朝百 脉,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犹如诸俞之首府。脏气各有俞,而诸俞亦有首 府也。又喉为重楼之府。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肾气由此输入重楼之府矣。九、手厥阴心包络经(9个)1、天池:天,指人之上半身。池,水之停聚处。天池,大海名,山名,星名。此为乳房储积 乳汁之象。2、天泉:天,指人之上半身。泉,水泉。天泉,星名;又古地名。指经气自上而下,如泉水 之来自天上也。3、曲泽:穴在曲肘横纹正中凹陷处。因平于曲池及尺泽,故名“曲泽”。4、郄门:本穴为手厥阴

58、之“郄”,穴在前膊两筋间,掌后去腕五寸处,两筋夹隙中。其穴深 大、故称“郄门”。5、间使:间,间隙,孔窍。又相间即相伴之意。使,臣使,使役。穴在两筋之间,为臣使用命及君臣相间行事之处。心包为臣使之官。间使为心包五腧中之经穴,正臣使用命在前臂两 筋间之间隙。6、内关:内,指胸膈之内及前臂之内侧。关,关格,关要。内关,病名。穴居前臂内侧之冲 要,可以通胸膈关塞诸病也。与外关相对。居于太、少二阴之内,且为联络手厥阴与少阳关要之处 也。7、大陵:大,高大。陵,丘陵。穴在掌后高骨形如丘陵之下方也。8、劳宫:劳,指劳苦,劳作。宫,王者之所居。能治妨碍手部劳作诸病,且穴在手掌中央为 手部贵重之处。手司劳作,

59、穴在掌心,因其所在与功用而得名。9、中冲:本经之气,中道而行,直达手中指之端。故名“中冲”。十、手少阳三焦经(23个)1、关冲:关,通弯。冲,要冲。言穴居弯曲指端冲要之地也。手之第四指称无名指,不能单 独伸直,故一名环指。与中冲、少冲其义相同。2、液门:液,指水液,腋部。门,出入通达之处。谓穴能主液所生病与腋部诸病也。三焦为 决渎之官。此为手少阳经之荥穴,功能除烦热,存津液,通调水道,故为治疗液所生病之门户。少 阳之脉循孺上肩。穴对臂孺病有效,而腋部病症亦与有关。3、中渚:中,指人身元气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渚,水中之小洲。言心神情志之气在此结 集如洲渚也。既为元气之所聚,亦为治与情志有关的病

60、症所当取。后世针灸歌赋均多“脊间心后针 中渚”之说,而情志病正与心神有关也。4、阳池:阳,指手背及手少阳。池,水之停聚处。为手少阳脉气所过之原穴,犹如水之停积 于池也。5、外关:外,指前臂外侧。关,关隘,关要。指穴居前臂外侧之要冲,又与内关相对,为手 少阳厥阴互相联络关要之处。6、支沟:支,支持;又同肢,指上肢。沟,狭长之低洼处。穴在上肢尺桡两骨间之沟中,又 须支臂取之。支肘屈臂,手掌向内,则尺桡两骨之沟自见,穴在沟端,故名。7、会宗:会,聚会,会合。宗,宗主,宗派。指穴为前臂各派阳脉会合之宗主。穴位斜出本 经之外,联系三阳,绾罗诸脉,会宗之名其义可通。8、三阳络:三阳,指手太阳、阳明、少阳三

61、经。络,联络,维系。与手三阳经皆有联系之意。 穴位依傍会宗,在阳明、太阳之间,故一名大交脉,与三阴交可以互观。9、四渎:四,数名。渎,水之大川。四渎,星座名。古称江淮河济为四渎。指穴如四肢经气 运行之川渎也。三焦乃决渎之官,为水道之所出,手足少阳上下同气,故上肢有四渎,下肢有中渎。 其有润通之力也。考本穴治症,多以润通为务,即犹灌溉航运也。10、天井:穴在肘后屈肘陷窝中。此穴颇深,可向上刺,故名天井。古法治痕疬,有天井透肩 贞之说,即沿皮向上刺也。若向腕部平刺进针,可促使发汗。有天雨沛然,灌溉全身之势,因名“天 井”。11、清冷渊:清冷,清澈凉爽之意。渊,深水,深潭。清冷,又为水名。言穴能清热

62、泻火,有 如入清冷之深渊也。人之风骨清秀亦名清冷。凡诸毒热之病,可以取此。古法种痘,取清冷渊、消 泺二穴。以其能透解郁热之毒也。12、消泺:消,消除,消渴。泺,水名。言穴用如清凉之水,能清热解渴也。阳热炽盛,取之 消泺,则将如入清凉之水而消渴得以消除矣。与清冷渊可以互观。13、孺会:月需,肩下方之肌肉。会,聚会,会合。穴与臂孺及孺俞相近,又为手少阳、阳维交 会之处。14、肩髎:肩部。髎,髎,亦作钢,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泛指为肩部之凹陷 处。15、天髎:天,指人体的上部。髎,亦作钢,窟也,深空之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穴当肩背之间,以其位置较高而言。16、天牖:天,指人体的上部。牖,

63、墙上通风采光的洞口。言穴能开通耳目壅塞之气,如人身 上部之窗牖也,与天窗同义。17、翳风:翳,掩蔽。风,风邪。穴当衣领上缘,正为屏蔽风邪之处。穴在耳后陷中,四周隆 起,且平近风池。能治风症,故名“翳风”。按气动为风,本穴能开气郁之闭,又以其接近于耳, 故兼治耳聋之因于气闭者尤效。18、瘦脉:瘛,瘛疭。脉,指筋脉及耳后的青脉。是治疗筋脉瘛疭的耳后青脉。穴在耳后青筋 处,对小儿筋脉瘛疭病有显效,因其用而得名。19、颅息:颅,颅脑,头颅。息,安息,休息,又是塞满之意。谓穴能醒脑安神,治头目昏沉 如塞诸病也。能治惊恐失神、惊痫瘛疭诸病,谓颅脑可以得而安息;而头目昏沉如塞者,亦可用以 消除也。20、角孙

64、:角,指头角,角星,又指东方阳春升发之气。孙,幼小、微弱之意。谓穴当头角未 成之处,且有角星之象,又如春气在头、初生而未盛也。头骨外出者为角。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角 孙者少阳生发之气初生而未盛之象也。且与其能治筋脉抽搐、少阳风火上干诸病有关。21、耳门:耳,耳部。门,出入通达之处。穴居外耳道口,功能聪耳助听,有如声音入耳之门 户。22、和髎:和,是声音调和之意;小笙也叫和,古之军门也叫和。髎,亦作钢,窟也,深空之 貌,是邻近骨部的缝隙。指其能调治耳病增强听力,且穴居鬓角,有如军门之左右和也。穴与耳邻, 可用以治耳病而助听,故名。23、丝竹空:丝竹,细小之竹。空,空窍,孔穴。谓眉形有如细小之竹叶,穴当眉梢之空隙中, 故名。又“丝竹”为乐器之统称,与此有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