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学)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5198623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2.2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教(学)案(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课 时 教 案第 一 周 2017 年 8月 28 日课 题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 根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区分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教材分析重 点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难 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

2、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展教学。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二、新课讲解在上面讨论的根基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辨一辨: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答复桌面时教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

3、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一样点与不同点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教学过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想一想: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以上的几何体,在实物与几何体模型之间建设对应关系尤其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答复。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一样点与不同点。4、通过交流,总结,归纳形成直觉感受后,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将学生进展分组对抗赛甲方出示实物,乙方作出类似于该实物的几何

4、体的答案,数个轮回后交换角色,以此加深对简单几何体的感受和认识。5、自学棱柱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强调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三、课堂练习当学生对简单几何体有了明确的认识后,可借助P4习题11引导他们对其进展分类,并交流各自分类的方法,分类要求不要过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比方可以1按柱,锥,球,2按组成的面曲或平面。布置作业练习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第 周 年 月 日课 题1.1.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 根本元素的角度

5、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已有知识的根基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习惯。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材分析重 点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2、从构成图形的 根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难 点1、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2、认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的事实。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认

6、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 根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 根本元素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在我们所见到的图形中,如果没有点、线、面就构不成图形.而点、线、面又有它们之间的关系。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而圆柱上下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面.(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线,它们都是曲的.(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边.三、例题讲解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解:由4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6条

7、线,其中有4条是直的,2条是曲的.教学过程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例以以下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解:图(1)可形成上面是圆锥,下面是圆柱的上下底面重合的几何体.图(2)可形成一个圆柱. 图(3)可形成一个球. 图(4)可形成一个圆锥.图(5)可形成两个底面重合的圆锥.四、课堂练习1.几何图形是由_、_、_构成,面有_面和_面之分.2.点动成_、线动成_、面动成_.3.长方体是由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面,也有_面.解:1.点 线 面 曲 平 2.线 面 体 3.6 3 2 平 曲五、课时小结1.通过丰富的例子

8、,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 根本元素;2.从构成图形的 根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布置作业练习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第 周 年 月 日课 题1.2.1展开与折叠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2、了解棱柱展开图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过程与方法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开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历.2、在大量活动经历的根基上,形成较为标准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揭露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分析重 点在操作活动中,开展空间

9、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历。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标准的语言。难 点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从构成图形的 根本元素为出发点,认识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还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棱柱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线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棱柱,学习了这节课后,你就可以很轻松地答复上面的问题。二、讲授新课从做一做中认识棱柱的特性1、棱柱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2、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长方形;3、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它的侧棱就有n条,它的棱应有(n的3倍)条。三、随堂练习1、如图(1)长方体有_个顶点,_条棱,_个面,这些

10、面形状都是_.(2)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一样(3)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分析:让学生观察图形,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展答复.解:(1)8 12 6 长方形(2)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3)相互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教学过程2、如以以下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3、一个六棱柱模型如图,它的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课本第2页图11) 观察这个模型,答复以下问题:(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析:图14下问题中的面是指围成六棱柱的侧面和底面.解:(1)

11、8个面;其中6个侧面是长方形;两个底面是六边形;2个六边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所有侧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18条棱,6条侧棱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围成底面的所有棱长相等,均为5厘米.四、课时小结1.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棱柱的几个特性:(1)上下底面完全一样;(2)侧棱长都相等;(3)侧面都是长方形等。2.我们还通过想一想,折一折发现空间观念,积累了关于棱柱的展开与折叠的数学活动经历。布置作业练习册展开与折叠1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第 周 年 月 日课 题1.2.2展开与折叠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

12、,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过程与方法: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设空间概念,开展几何直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教材分析重 点在操作活动中,开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历.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标准的语言。难 点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内容教师拿出圆柱形圆锥形实物展示沿虚线展开,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会是什么图形教师拿出一个

13、制作漂亮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又拿出另外一个同样制作的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给学生看并用手慢慢地折叠成正方体纸盒。教师:人们是如何将平面纸做成如此漂亮的纸盒的呢导入新课:展开与折叠二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师: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学生进展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贴),可以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教师: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学生讨论得出分为4类教师: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几条棱剪开学生:由于

14、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将其外表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即未剪开的棱,因此需要剪开7条棱。教学过程三、先猜测再实践,开展几何直觉内容:练习1教师:将一个正方体的外表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以下平面图形。先想一想,再动手剪,剪错了不要紧,再粘上,重剪。 1 2学生思考,再动手剪,然后与同伴交流。请剪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剪法。练习2教师:贴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师:面A、面B、面C的对面各是哪个面 AB C D E F学生思考,猜测答案。教师请一位同学用透明胶粘贴成正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验证答案。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练习册展开与折叠2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第 周 年 月

15、日课 题1.3截一个几何体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开展几何直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课件进展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开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重 点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

16、索、合作交流。难 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课件演示现实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1.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想象并答复是何种物体的截面,并请学生进展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体会截出的面截面的含义。2.活动操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3.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让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答复以下问题。 分别拖动A、B、C点可移动平面,双击动画按扭可使图形旋转,单击鼠标左键停顿旋转。拖动点P可使图形旋转。教学过程教师积极

17、鼓励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利用实验操作型课件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截面的原因。积极肯定同学们的正确推理。二、 活动探究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他们得到的不同的截面形状,特别是找出五边形、六边形等等。以及为什么产生不同截面的原因。教师活动:小结同学们的发言。肯定学生的正确说法三、知识应用教师课件演示:鼓励学生完成所给出的其他立体图形的截面问题能说出截面是什么形状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截一个几何体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作用很大。课件演示播放医学上创造CT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教师活动:提问

18、学生,谈观看录像的体会,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四、知识延伸教师活动:提出让学生课后试一试,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能不能得到一个七边形。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对截面的产生规律的认识来解布置作业练习册截一个几何体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1.4.1 从不同方向看教 学目 标1、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 根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2、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开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学会用自己

19、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3、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的习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和谐、友好地相处。教材分析重 点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难 点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看盲人摸象的故事,提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盲人得出不同的大象形状认识物体,当然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看、观察,那么不同的角度观察是否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呢二、观察实物、探究新知活动1:教师在展示台上放置三样物体球、水瓶、水杯,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水瓶在中间,要求学生坐在

20、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并说说你实际看到了什么并在学生答复的根基上,请学生思考:同样的三样物体,为什么看到的不是一样的呢从而引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活动2:区分活动:小华、小彬也和我们一样在观察,你知道四幅图中哪幅图是小华看到的哪幅图是小彬看到的吗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口述结论,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并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如“要同时看到兵乓球、水杯、水瓶,那么我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呢活动3:区分活动:教师在展示台上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和锥体的几何模型,要求学生思考:1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什么,把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看到的是否一样2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上观察到的结果教学过程教师引导下得出三种视图的概念,

21、并要求学生画三种视图。三、想想练练、稳固提高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解:由4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6条线,其中有4条是直的,2条是曲的.1、分组拼几何模型,画一画组合体的三视图。2、有一立方体组合模型,不管从什么方向看都是“田字形,说说它是怎样组合的。小组间可以互相合作、交流、观摩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练习册从不同方向看教学后记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响热烈。课 时 教 案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1.4.2 从不同方向看教 学目 标1能够熟练地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2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

22、,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俯视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视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4培养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教材分析重 点脱离模型,画出相应的视图。难 点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主视图与左视图。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每位同学课前准备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模型4个;教师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8个。二、我搭你画活动1: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搭几何体可以变换不同的搭法其他同学画出其三种视图。活动2:教师呈现一个搭建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从正面看有几列,

23、每一列有几层从左面看呢从上往下看呢三、问题探究例1: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1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何含义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表示相应的位置有几个小正方体,也就是相应位置的层数。2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先按题目所给的条件搭出模型,再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然后画出三种视图。3有没有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可以不用搭模型。由俯视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有3列,第1列有一层、第2列有两层、第3列有一层,将俯视图逆时针旋转90度,再从正面看有2列,每一列都是两层。这样就可以画出主视图和左视图。 教学

24、过程例2如以下图的两幅图分别是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不搭模型,你能画出相应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吗四、试一试学生活动例3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以下图。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学生分组活动,通过尝试搭小立方块,相互合作,相互出点子,从活动中体会到答案不惟一,从活动中发现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你能否不通过搭几何体模型,直接确定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最少摆法中其中之一所需个数:321111110 最多时

25、所需小立方块个数: 333222116 因此,最少需要10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16个小立方块。学生练习:符合以下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几何体,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五、小结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所得布置作业练习册从不同方向看2教学后记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响热烈。课 时 教 案课 题2.2.1数轴教 学目 标1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2会由数轴上的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材分析重 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 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教 具电脑、投影

26、仪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认知构造提出问题1小学数学是如何利用数轴表示正数和零的2你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二、解决问题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

27、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问题: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三、应用、拓展例1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P44例2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以下各数的点:3/2,-5,0,5,-4,-3/2练一练:1在下面数轴上:(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教学过程2.以下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

28、号内的一组数的点:(1)-5,2,-1,-3,0; (2)-4,2.5,-1.5,3.5;1.P45第1、2题;2.P46第1、4、5题明晰: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布置作业习题2.2知识技能1、4题;练习册数轴1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课 题2.2.2数轴教 学目 标1进一步掌握数轴、相反数的概念;2会利用数轴比拟有理数的大小;3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材分析重 点会比拟有理数的大小。难 点如何比拟两个负数(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旧导入1数轴怎么画2 大于0的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哪一侧小于0的数呢二、师

29、生共同探索利用数轴比拟有理数大小1、想一想:-2与2有什么一样点与不同点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5与-5呢3/2与-3/2呢明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0的相反数是0.2、在温度计上显示的两个温度,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温度高,例如,5在-2上边, 5高于-2;-1在-4上边,-1高于-43、引导学生把温度计与数轴类比,自己归纳出来:(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要提醒学生,用“连接两个以上数时,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能出现504这样的式子例1

30、比拟以下每组数的大小:1-2和+6 20和-1.8 3-3/2和4三、应用拓展例2 观察数轴,找出符合以下要求的数:-2,-9,0.1,2,0,4,-3.5(1)最大的正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2)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负整数;(3)最大的整数和最小的整数;(4)最小的正分数和最大的负分数(5)以上各数的相反数分别是什么教学过程练一练:1.把以下各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1)3,-5,-4; (2)-9,16,-11; 2. P45第2题 四、小结1.相反数2. 利用数轴比拟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布置作业P32第2、3题;联系拓广1题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课 题2.3绝对值教 学目 标1.借助数轴

31、,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拟两个负数的大小。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教材分析重 点通过运用“| |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难 点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拟两个负数的大小。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内容:让学生观察图画,并答复以下问题,“大象和两只小狗分别距离原点多远利用图画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入主题的重要环节。第二环节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内容:1.引入绝对值概念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2给出几

32、对相反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绝对值后,引导学生思考: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探究,教师个别指导)例1求以下各数的绝对值:-21, , 0, -7.8 213“做一做:(1)在数轴上表示以下各数,并比拟它们的大小:-1.5,-3,-1,-5;(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拟它们的大小;(3)你发现了什么?例2比拟以下每组数的大小:(1)-1和-5; (2)-1.2 和-2.7。第三环节:应用迁移,稳固提高随堂练习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教学过程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 个,分别是 。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 4,那么这个数等于

33、。4.用、=号填空 -5 0 , +3 0, +8 -8 , -5 -8.5.在数轴上表示以下各数,并求它们的绝对值: ,6 ,-3 , ;6.比拟以下各组数的大小:(1) (2) (3) (4)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活动内容:总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反思:两个负数比拟大小,方法有几种请举例说明。拓展:1.字母 a 表示一个数,-a 表示什么-a一定是负数吗2.: ,求2x+3y的值。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练习册绝对值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课 题2.4.1有理数的加法教 学目 标1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展计算;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

34、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归纳及运算能力。教材分析重 点有理数加法法则。难 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实际问题: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假设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方,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3)+(+2)=+5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 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上半场

35、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3)+(-2)=+1;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3)+(+2)=-1;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3)+0=+3;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0+0=0 (7)问题: 观察比拟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方法归纳出进展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明晰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一样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

36、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教学过程三、应用 、拓展例1 计算以下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1)、(-3)+(-9); (2)、(+4)+(+7); (3)、(+4)+(-7); (4)、180+(-10); (5)、(+4)+(-4);(6)、(-10)+(-1); (7)、5+(-5); (8)、(+9)+0; (9)、0+(-2). 小结:进展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展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练

37、一练:1、课本第36页1题;2、计算:(1)(-10)+(+6); (2)(+12)+(-4);(3)(-5)+(-7); (4)(+6)+(+9);(5)67+(-73);(6)(-84)+(-59);(7)33+48;(8)(-56)+37四、反思小结 1.从实例出发,经过比拟、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展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五、作业思考:用“或“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 _0; (2)如果a0,b0,那么a+b _0;(3)如果a0,b0,|a|b|,那么a+b _0; (4)如果a0,b0,|a|b|,那么

38、a+b _0布置作业习题2.4第1、2题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课 题2.4.1有理数的加法教 学目 标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归纳及运算能力。教材分析重 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难 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学生练习:计算以下各题: (1)-8+-9; (2) -9+-8; (3)4+(-7); 4(-7)+4(5)2+(-3)+(-8); (6)2+(-3)+(-8); (7)10+(-10)+(-5);(8)10+(-10)+(-5);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有理数运算律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加法交换律两个有

39、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三、应用拓展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例1 计算31+(-28)+28+69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就比拟简便例2 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以下图,以每袋9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缺乏的千克数记作负数总计是超过多少千克或缺乏多少千克 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例3课本37页例3练一练:1. 课本

40、35-37页例1、2题2.计算: (1)23+(-17)+6+(-22); (2)(-2)+3+1+(-3)+2+(-4); (3)(-7)+(-6.5)+(-3)+6.5)3当a=-11,b=8,c=-14时,求以下代数式的值:(1)a+b; (2)a+c; (3)a+a+a; (4)a+b+c教学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解以下各题(第48题):4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上升300米,又下降500米,这时飞行高度是多少5存折中有450元,取出80元,又存入150元以后,存折中还有多少钱6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上升了11,半夜又下降了9,半夜的气温是多少7小吃店一周中每天的盈亏情况如下(盈

41、余为正):128.3元,-25.6元,-15元,27元,-7元,36.5元,98元,一周总的盈亏情况如何88筐白菜,以每筐25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缺乏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的记录如下:1.5,-3,2,-0.5,1,-2,-2,-2.5请问8筐白菜的重量是多少四、反思 你是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的你有什么体会布置作业习题2.5知识技能1-4题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课 题2.5有理数的减法教 学目 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展有理数减法运算;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教材分析重 点有理数减法法则。难 点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教 具电脑、投影仪

42、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认知构造提出问题1计算:(1)(-2.6)+(-3.1);(2)(-2)+3;(3)8+(-3);(4)(-6.9)+02化简以下各式符号:(1)-(-6);(2)-(+8);(3)+(-7);(4)+(+4);(5)-(-9);(6)-(+3)3填空 (1)_+6=20;(2)20+_=17;(3)_+(-2)=-20; (4)(-20)+_=-6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问题1 (1)4-(-3)=_ ;(2)4+(+3)=_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一样,即4-(-3)= 4+(+3)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问题2 (1)(+10)-

43、(-3)=_ ;(2)(+10)+(+3)=_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 计算:(1)9 -(-5); (2)0-8(3)(-3)-1;(4)(-5)-05(3)6(2);615(69)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例3 P63例3例4 15比5高

44、多少 15比-5高多少练一练: P63. 1题 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教学过程补充:1计算:(1)-8-8; (2)(-8)-(-8);(3)8-(-8);(4)8-8;(5)0-6; (6)6-0; (7)0-(-6);(8)(-6)-02计算:(1)16-47; (2)28-(-74); (3)(-37)-(-85); (4)(-54)-14(5)123-190(6)(-112)-98;(7)(-131)-(-129); (8)341-249四、反思小结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2不

45、管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布置作业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课 题2.6.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 学目 标1.熟练地进展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材分析重 点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难 点省略加号与括号的计算。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认知构造提出问题 说出-6+9-8-7+3两种读法二、解决问题1计算:(1)-12+11-8+39; (2)+45-9-91+5;(3)-5-5-3-3; (4)-6-8-2+3.54-4.72+16.46-5.28;

46、2用较简便方法计算: -16+25+16-15+4-10三、应用、拓展例1.计算:2/3-1/8-1/3+-3/8练一练:1.P46第1题1-4题;P46问题解决例2.当a13,b12.1,c10.6,d25.1时,求以下代数式的值:1a(bc);2abc;3a(bcd); 4abcd;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练一练:1当a=2.7,b=-3.2,c=-1.8时,求以下代数式的值:(1)a+b-c; (2)a-b+c; (3)-a+b-c; (4)-a-b+c2分别根据以下条件求代数式x-y-z+w的值:(1)x=-3,y=-2,z=0,w=5;(2)x=0.3,y=-0.7

47、,z=1.1,w=-2.1;教学过程四、反思小结:你有什么体会布置作业习题2.8知识技能1、2题。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课 题2.6.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 学目 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2熟练地进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材分析重 点准确迅速地进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 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上升记作“+,下降记作“-如下:+4.5千米,-3.2千米,+1.1千米,-1.4千米.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问题:你有几种算法?比拟你的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48、?二、解决问题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减法按减法法则可写成加上它们的相反数同样,(-11)-7+(-9)-(-6)按减法法则应为(-11)+(-7)+(-9)+(+6),这样便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再看16-(-2)+(-4)-(-6)-7写成代数和是16+2+(-4)+6+(-7)既然都可以写成代数和,加号可以省略,每个括号都可以省略,如:(-11)-7+(-9)-(-6)=-11-7-9+6,读作“负11,负7,负9,正6的和,运算上可读作“负11减7减9加6;16+2+(-4)+6+(-7)=16+2-4+6-7,读作“正16,正2,负4,正6,负7的和,运算上读作“16加2减4加6减7例1

49、 把(-20)+(+3)-(+5)-(-7)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练一练:(1)把下面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10+(+4)+(-6)-(-5); (-8)-(+4)+(-7)-(+9)(2)说出式子8-7+4-6两种读法。三、应用、拓展例2 计算:(1)-1/7-(-2/7);(2)(-3/5)+1/5+(-4/5)练一练:1.计算:-1+2-3-4+5; (-8)-(+4)+(-6)-(-1)2.P48知识技能补充题: 计算:(1)12-(-18)+(-7)-15; (2)-40-28-(-19)+(-24)-(-32);(3)(+12)-(-18)+(-7)-(+15)

50、 (4)(-40)-(+28)-(-19)+(-24)-(32)(5)(+4.7)-(-8.9)-(+7.5)+(-6);教学过程四、反思 1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2因为有理数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布置作业习题2.9知识技能教学后记课 时 教 案课 题2.6.3水位的变化教 学目 标1、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运用图表描述事物的变化过程,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变化趋势。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照、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重

51、点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 点同上。教 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活动内容:对学生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的掌握情况进展检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与上课相关的资料新闻与水文资料。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幻灯片展示情境上图是流花河的水文资料单位:米第三环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1.如果把流花河的戒备水位记为0点,那么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为什么并且说明自己的思路。请大家继续观察并独立思考,各自在交流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2.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到达戒备水位。教学过程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水位变化/米+0.2+0.81-0.35+0.03+0.28-0.36-0.01 注: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1本周哪一天流花河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水位最低它们位于戒备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戒备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2)与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