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514754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4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ppt(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结构特点: 又称脂质转运蛋白,由肝、小肠、肾上腺和脂肪组织合成 为一疏水性的糖蛋白 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 包括16个外显子和15个内含子,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生理功能,CETP是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关键蛋白质 促进HDL与LDL、VLDL之间的胆固醇酯(CE)的交换 CETP缺乏时,使HDL中的CE储积,TG降低,无法交换给LDL和VLDL,出现高HDL血症,第五节 脂蛋白的代谢,一、外源性脂质代谢: 是指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质(主要为TG),在小肠内被脂酶水解成脂肪酸(FFA)和甘油一脂后,由肠粘膜吸收入细胞内,再重组为TG和磷脂,并与B48、A和少量的胆

2、固醇构成大分子的CM,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外源性脂质代谢过程,二、内源性脂质代谢,是指由机体内通过脂质循环在肝脏合成的TG、CE、游离胆固醇、磷脂和载脂蛋白进入血液进行的脂质代谢过程 内源性和外源性脂质代谢包括以下脂质的代谢过程: (1)CM的代谢 (2)LDL和VLDL的代谢 (3)HDL的代谢,一、CM的代谢过程,CM的代谢过程,(1)小肠从食物中吸收富含TG的脂蛋白 (2)小肠上皮合成CM,并分泌入淋巴管 (3)生成富含AAA和B48的新生CM入血 (4)结合从HDL来源的ApoC和E后,A移行到 HDL,形成成熟CM (5)LPL分解TG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载脂蛋白在HDL

3、3移行,产生CM残粒。被肝脏分解。,二、VLDL的代谢过程,VLDL代谢步骤,(1)VLDL在肝脏合成,其中Tc来源于CM残粒,B100由肝合成,产生新生VLDL (2)在血中,接受来自HDL的C和E后,变成成熟VLDL (3)经LPL分解,脱去C、E和甘油, (4)VLDL中胆固醇经CETP与HDL交换,变成IDL(VLDL残粒) (5)大部分经肝分解,小部分转变为LDL代谢。,三、LDL的代谢过程,LDL代谢步骤,(1)肝脏LDL受体识别外周血中LDL (2)内吞后经膜HATP作用,PH下降变酸 (3)被细胞内溶酶体融合,经酶水解 (4)使胆固醇脱脂分解为游离胆固醇 (5)游离胆固醇参与细

4、胞分解和代谢,四、HDL的代谢过程,HDL的代谢步骤,(1)HDL由肝合成,结合A和磷脂形成新生HDL (2)组织中胆固醇结合HDL上,在LCAT作用下,游离胆固醇脂化为胆固醇脂,变为HDL3 (3)组织中的甘油结合到HDL上,在LPL作用下,HDL3变为HDL2 (4)HDL2被肝脏HDL受体结合被肝脏分解,第六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脂蛋白代谢紊乱是指血中TC或TG升高或各种脂蛋白组份水平发生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高脂蛋白血(hyperlipoproteinemia) 包括原发性代谢紊乱和继发性代谢紊乱两类 原发性是由遗传缺陷引起,多表现为家族性和多基因性 继发性是由原发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引

5、起的代谢紊乱,1970年WHO分型,型高脂蛋白血症,表现:TG升高,TC正常,CM、VLDL含量增高,LDL和HDL降低,又称高CM血症 原因:LPL活性降低和ApoC缺乏,使CM中的TG不能水解为CM残粒,无法被LDL受体识别进行代谢,a型高脂蛋白血症,表现:血清TG、B、LDL和TC含量明显增高,电泳可发现浓染的脂蛋白带,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原因:LDL受体缺陷或活性降低,使LDL无法被识别和降解,导致血中LDL升高。,b型高脂蛋白血症,表现:Tc和TG 增高, LDL和VLDl增高 电泳时除有高脂蛋白带外,还有前脂蛋白带,但二者不融合,称混合型高脂血症 原因:LDL受体正常,但VLDL合成

6、旺盛,B合成旺盛,但VLDL代谢未加强。造成VLDL在血中储积。,型高脂蛋白血症,表现:TC和TG增高,C、C、E增高,电泳可发现阔脂蛋白带,( 脂蛋白带和前脂蛋白带融合),也称高VLDL血症 原因: (1)ApoE异常,使IDL在血中的异化速度减慢,VLDL经肝ApoE受体清除受阻 (2)肝从CM残粒获得外源性胆固醇减少,自身合成TC并分泌VLDL增多,使VLDL过渡生成 (3)ApoE异常,使LPL活性降低,VLDL无法转变为LDL,型高脂蛋白血症,表现:高TG,LDL正常,HDL降低,又称高TG血症 原因: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为显性遗传疾病,VLDL合成亢进,VLDL代谢速度减慢,型高脂蛋

7、白血症,表现:TG增高,CM和VLDL增高,电泳表现为高CM和高前脂蛋白血症共存的混合性高脂血症,4放置血清可呈“奶油样”。 原因:LPL活性低下,和ApoC减少所致,导致TG不能降解和VLDL生成过多,引起血中淤积。,第七节脂蛋白代谢与AS的关系,一、血脂与AS的关系 (1)血脂的异常增高是产生AS的重要因素 (2)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型LDL在血管内膜中淤积和产生泡沫细胞是形成As的主要原因 (3)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粘度的改变,进而改变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各种因子的表达和功能,可促进血栓的形成,加速As的形成和发展,高脂血症对纤溶的影响,(1)血脂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血小板聚集作用加强) (2

8、)血脂对纤溶的影响(VLDL是纤溶酶原的激活启动因子) ( 3)血脂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LDL、Lp(a)、和TG正相关,与HDL负相关),二、动脉粥样硬化(AS)概述,AS是动脉内膜的脂质、血液成分的淤积和纤维蛋白的增生并伴有钙化和坏死及炎症病变的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目前是人类第一发病率高的疾病,但对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共同的观点认为:血脂的改变、纤溶系统亢进、高血压和血管内膜炎症是AS的重要病因,AS的发病机理假说,目前对AS研究的新观点,(1)脂蛋白的氧化 oxLDL的形成是炎症分子强有力的诱导物 (2)血栓素和前列腺素平衡失常 血小板的聚集可释放血栓素导致

9、血栓发生 (3)内皮细胞损伤和钙化 内皮细胞损伤激活纤维蛋白激活剂如组织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IL1等促血凝物质,导致血管钙化,加剧血栓形成。,AS的病理特征,(1)局灶性病变易发生于动脉分叉处 (2)病变始发于内皮细胞功能性改变 (3)病变的主要细胞为平滑肌细胞 (4)病灶随严重程度不同在细胞内外有不同的脂质,其中多为TC,三、脂质异常与AS的发生心血管疾病血脂危险水平的分类(mmol/L),四、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一)脂蛋白残粒 富含TG的CM和VLDL经LPL水解生成脂蛋白残粒,包含CM残粒和IDL(VLDL残粒) 高TG血症可使大量的CM残粒和IDL淤积在外周血中。如型高脂血症

10、中VLDL残粒,因肝脏的ApoE受体结合率降低使血中的胆固醇酯和ApoE颗粒沉积于血管壁,引发AS,(二)变性的LDL与AS,变性的LDL包括:LDL的氧化、乙酰化和糖化,目前对氧化的LDL研究的较多 ox-LDL参与AS的机制: (1)趋化作用 ox-LDL可使循环中的白细胞粘附血管内皮 (2)抑制AS病灶中巨噬细胞游走 (3)增加巨噬细胞摄取LDL的速度,形成泡沫细胞 (4)细胞毒作用 使内皮细胞功能改变,通透性增加,功能下降,最终变性沉积于血管壁,(三)LP(a)与AS, LP(a)留存于内皮细胞,造成抗纤溶环境,促进泡沫细胞脂肪斑块形成 LP(a)作用于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刺激粘

11、附因子表达,使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 LP(a)的自身氧化与ox-LDL一起被清道夫受体结合,诱导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使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 LP(a)通过活化转化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徙,我国高脂血症开始治疗标准和目标(1997年),五 高脂血症的防治,合理饮食 加强锻炼 控制体重 食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第九节 血脂测定的方法学评价,一、血脂测定的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实验数据的可比性 实验室数据的可移植性,二、国外血脂标准化工作的回顾和现状,70年代中期,血脂与冠心病关系确立后,血脂测定工作和质量控制日益受到重视,美国西北临床脂质研究中心(

12、LRC)进行了实验室间的血脂评价,发现CV值差距相当大。 1985年,美国CDC提出TC和TG测定的标准化计划,并与WHO合作,当时有800多实验室参加,由CDC提供标准血清,目的摸清实验室间TC和TG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性,提高血脂测定水平。, 1985年,美国卫生研究院(NIH)提出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立NCEP委员会,并投入大量资金,动员所有相关组织,成立了四个专家组(LSP),领导TC标准化工作。1990年,NCEP提出了胆固醇测定的方法学建议,并在1995年又提出了LDL、HDL和TG测定的建议,并对几项脂类测定的现状、变异来源、分析目标、医学决定水平及方法学、制造商和机构提

13、出了具体的建议,被称为美国脂类测定的纲领性文件,1981年,国际免疫学会联盟的脂类载脂蛋白委员会和美国CDC提供了有ApoA和B的质控血清,分别在83年和87年进行了室间质量控制。 1989年,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召开了载脂蛋白免疫化学测定的标准化会议,整理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化计划,并提出了一个草案,于1989年7月讨论实施。,目前国际脂类标准化体系和组成(美国),美国脂类测定的标准化体系,1.对各项脂类测定提出分析目标 脂类测定分析目标(NCEP 1994),美国脂类测定的标准化体系,建立了脂质研究的实验室网络和国家胆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 有专门的机构提供标准化血清和标准化指导服务

14、,(包括优秀方法的研究和推荐,参考材料和质控材料的研究和提供),并定期做质量调查,三、我国脂类测定的标准化现状,至今,我国尚无全国性的脂类标准化体系,但有区域性的调查和行业标准化,已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1)调查摸底 1987年江浙和1992年京津沪医院实验室Tc测定调查 (2)参考物的研制 老年所研制了胆固醇纯度标准物质(GBW092030)和血清胆固醇标准物(GBW09138),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国家一级标准,达到了美国标准物同等水平,纯度99.8,最近又制备了APOA和B的定值血清,得到WHO的认可,我国脂类测定的标准化现状,(3)参考方法的研究 老年所提出了HLPC法

15、为TC的参考方法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美国ALBK法的要求 (4)推荐常规测定方法 1994年全国脂类测定研讨会提出了TC、TG、HDL和LDL的推荐方法,2003年又发表了临床血脂测定建议,四、血清脂质的测定,血浆中的脂质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并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因此,研究分析前的变异是血脂标准化测定的基础,也是必要的考虑因素。,(一)分析前变异对血脂的影响,生物学因素 个体、性别、年龄和种族 行为因素 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 临床因素 继发代谢性疾病、肾病、糖尿病 标本收集及处理 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 关于血清和血浆 建议用血清,如用血浆,则乘于1.03,(二)血脂测定的方法学,1.

16、血清胆固醇测定,(1)化学法 (ALBK法)皂化、提取、显色、比色。美国参考方法 (2)高效液相法 我国的参考方法 (3)酶法 临床常规测定方法,酶法测定血脂的原理,胆固醇酯酶(CEH) 脂性胆固醇 游离胆固醇 脂肪酸 胆固醇氧化酶(COD) 游离胆固醇 4 胆甾烯酮 H2O2 H2O2酶 H2O2 4氨基安替吡啉 萘酚 红色醌亚胺 H2O,(二)TG的测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参考方法,美国CDC的参考方法为二氯甲烷硫酸变色酸法,卫生部老年所拟推我国的TG参考方法为HLPC法 TG又称中性脂肪,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别结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脂肪酸,TG的测定方法,(1)化学法 提取、

17、分离、皂化、甘油糖的氧化和显色 (2)酶法 氧化酶法推荐常规方法,酶氧化法测定TG的原理,脂肪酶(LPC) 甘油三酯 甘油 游离 脂肪酸 甘油激酶(GK) 甘油 ATP 甘油3磷酸 ADP 甘油3磷酸氧化酶 甘油3磷酸 磷酸二羟丙酮 H2O2 H2O2酶 H2O2 4氨基安替吡啉 萘酚 红色醌亚胺 H2O,(三)HDL的测定,1.超速离心法 美国参考方法 要求: a .离心率4000r/min,18.5h,去除富含TG的脂蛋白(CM、HDL) B.下层悬浮液用肝素MnCL2 离心沉淀(1500g,30min) C .用CDC参考方法测定血脂的含量,2.化学沉淀法,多用磷钨酸镁沉淀法 卫生部推荐

18、法 原理:一些阴离子(如磷钨酸)与非离子多聚体或某些二价阳离子合用可使除HDL外的含ApoB的脂蛋白都沉淀,然后在行血脂的测定 优点:经济、适用于普通实验室 缺点:易受高TG的干扰,使沉淀后的上清液呈混浊状,且镁离子可抑制酶法测TC的酶活性。,3直接测定法,(1)PEG修饰法 PEG修饰酶对不同的脂蛋白中的胆固醇有选择性,其催化次序LDLVLDLCMHDL (2)选择抑制法应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及多聚阴离子根据酶反应的选择性直接测定HDL (3)免疫分离法 用PEG和抗B,C抗体包裹非HDL的脂蛋白然后分析HDL的方法,(四)LDL测定方法,(1)friedewald计算法 1972年fri

19、edewald发明的经验公式 LDLTCHDL TG5 条件: 空腹上清液中不含CM不是乳糜血 TG浓度低于4.6mmol/L 型高脂血症(IDL增加)除外。,(2)免疫分离法,1993年leary报道:用PEG使抗E、A多克隆抗体的胶化株结合血清中,使HDL(A/E)IDL(E)VLDL(E)和CM(AE)与分离试剂中的抗体反应结合然后分离沉淀。取上清液酶法测定LDL含量 代表试剂:美国sigma公司试剂,(3)均项测定法,(1)表面活性剂法使表面活性剂与血清中的HDL,CM,VLDL分离,然后酶法测定LDL (2)PEG修饰法用PEG修饰酶封闭LDL颗粒,让HDL,VLDL,CM解离,然后酶法测定LDL,(五)载脂蛋白的测定,ApoA和B的测定 (1)免疫透射比浊法可用自动化生化仪 (2)免疫散射比浊法专用比浊仪,(六)LP(a)的测定,1.人群中的LP(a)呈偏态分布,个体差异较大,其健康人群血浆含量可达01000mg/L, 参考值:30mg/L 临床血脂测定建议指出免疫比浊法为临床实验室LP(a)的常规测定方法,所用的抗体为多克隆抗体或混合微株识别LP(a)上不同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首选透射比浊法,其次为散射比浊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