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55132114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 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4)石油污染。(5)热污染。(

2、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

3、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57.06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

4、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

5、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切

6、实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三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通过对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进行制度建设,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要实施综合措施,重点是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四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按计划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加强南水北

7、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末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五是做好水利工作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实施保护生态与环境的措施,在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流生态系统。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水库移民工作。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六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服务“三农”始终是水利工作必须着力加强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农民饮水安

8、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为目标,完善灌区的灌溉和排涝体系,推进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生产能力;发展以灌溉草饲料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加快发展农村水电;做好水利血防工作,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 七是加强宣传,增强水环境意识。水是资源和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自身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从人与自然相协调、经济与环境相一致的高度,充分认识水资源、水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水环境、水资源的紧迫性,形成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全民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对城乡居民的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

9、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通过科学攻关和技术改造,大力实施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尽早建成节水型城市。二、水资源管理应坚持的原则水资源管理是由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带有一定行政职能的管理行为,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 坚持水是国家资源的原则(二) 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三) 坚持整体考虑和系统管理的原则(四) 坚持用水价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众所周知,20世纪是争夺土地和为控制石油而战的世纪;21世纪则将是争夺淡水资源和控制太空及核心技术的世纪。如果说21世纪发生大的地区冲突或战争的话,那么

10、,很大程度上是因争夺淡水资源引起。人类加快探索研究太空的步伐,也主要是寻找适合人类生存必需的淡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事关人类生存;利用水资源,前提必须善处厚待湿地、水体,将其视为生命本体、自己的眼睛、刚出世的爱婴,精心呵护、维持水体的原生态。所谓(水体、环境)的原生态,是指承载人类和其他物种合理需要的自然质量状态,在此基础上适度利用水体的承载能力和自净化能力,以滋养大地生灵万物。“湿地是地球之肾、森林是地球之肺”,正是因水而在的湿地和森林,才维系着地球上的生物 种群。科学证实,浩瀚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有水。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也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种群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全民浮

11、躁、上下癫狂的时今,回归理性、重新认识和正确定位人水关系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深刻领悟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这一本质,对于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平安社会非常重要。目前,不和谐的态势大于和谐的追求,不顾后果的发展与消费完全扭曲了当代人的心灵;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企业商人,唯利是图;底层民众,跟市造污,导致土地、淡水、森林和植被等资源紧张、环境不堪重负。水环境十分脆弱,善处厚待湿地、水体,就是只能利用、不能盲目侵占和消灭水体。保护好水环境是开发水资源、水能资源、水生态资源以及高潜质的水旅游资源的前提和保证。我们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盲目发展、重复投资。在生存与发展的

12、关系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下促进合理利用”。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可操作的“环保”法律制度与执法体系,严格监管、严惩行政不作为和执法腐败,整肃环保执法队伍,实行执法岗位异地轮换,组建直属中央政府的环保执法武装警察并授予特权,从重、从快打击执法、行政和污染企业的勾结行为;对于违法行为(无论其性质或损害后果)尤其是那些恶意排污又当着媒体记者胡说八道、造假的执法及行政和污染企业责任人应该“先杀后审、诛灭九族”,加大违法者的成本与代价(这也许有发泄的成份,但更多地是清醒;因为破坏生态环境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比杀人、放火的刑事犯罪严重万倍;不以极端的方式严惩他们,人类就毁

13、于他们;孰轻孰重,正义和文明者定会赞成本观点)。姑息其恶行,无异于号召或鼓励大家都违法。楼兰古国灭亡前,后知后觉的国王下令禁止砍树并剿杀伐树者,已经太晚!如果我们不想步其后尘,现在可能还来得及。“南水北调”总体上是在全国范围内配置水资源,但目前的所谓“东、中、西”三线调水方案,主要解决华北、西北即黄河流域的工业与城市用水,并非用于种树、植被、恢复生态和水环境建设,谈不上合理利用。首先,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污染越来越重、水环境越来越恶劣、治理代价越来越大;第二,实行全年调水,不能保证有足够水量可调;第三,水源地丰枯变化不规则,枯水年及较枯年份远多于丰水年,尤其在一年中的枯水期,水源地本身也缺水;第

14、四,河流上游取水点大都是生态脆弱区,年径流总量小,调水可能对上游地区生态产生不利影响;第五,调水区与受水区的利益如何协调、损失怎样补偿?这是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西藏自治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4 482亿m 3,其中雅鲁藏布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1 400亿m 3、澜沧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760亿m 3、怒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703亿m 3,三江年出境合计2 863亿m 3,占全区总量的63%。为保证西藏高原生态脆弱区自身用水和境外水量,“藏水北调”方案应控制在400亿m 3左右,约占三江年出境总量的14%。初配方案:120亿m 3输金沙江(其中80亿m 3经三峡水库渠送中线水源点湖北丹江口水库;

15、40亿m 3过三峡大坝、葛洲坝大坝,由湖北荆州向汉江补水);另280亿m 3分别调配到西北六省(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和陕西)用于改善生态。笔者在文中多次强调调水主要用于生态,是考虑调水首要目的是“造血”,而不是对垂危病人“输氧”。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和怒江为国际河流,按照国际惯例我们有开发权和使用权,但我们仍应遵循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方针,通过外交途径与下游国家协商,在不较大影响下游国家水质和水资源总量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水能资源,适度调水解困与引水植被、灌溉,以此改善和控制上游(高原)生态。笔者赞佩郭开老先生的探索精神和调水思路,他比某些专家和政府职能部委的此类研

16、究更务实、更细致、更科学、更“专业”,却不赞成老先生的调水规模;净调2 006亿m 3的水,考虑15%的蒸发损失,相当于调走2 307亿m 3的水,占西藏自治区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52%;除工程庞大、难度巨大、投资浩大外,对于生态的不可预见性及“同丰同枯”的同频河流仅适用季节性调水条件以及输水明渠、隧道的结构尺寸等,都可能使方案难成立。不仅如此,调2 307亿m 3的水若配置不当,还可能造成局部河段的防洪、防凌压力并增加此类投入。就拿“谁污染,谁治理”来说吧,什么是污染呢? 对于企业来说,超标排放才是污染,只要企业排放的废气和废水没有超出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排放标准,就不能说企业污染了,企业就没

17、有治理的责任。但是,不超标并不是没有排放污染物,只是排放的污染物的浓度没有超出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少数几个企业这样达标排放也确实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大的影响,毕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消化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也叫环境自净能力,只要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没有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环境就会保持良性状态,不会出现污染的后果,也就不需要治理。然而一个地区如果聚集了众多的企业,即使每个企业都达标排放,但是只要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超出了环境自净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退化,环境质量就会逐步下降,如果持续下去,形成恶性循环,环境必然恶化,结果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污染后果。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该由谁来治

18、理呢? 有人可能会说,毕竟是企业排放的污染,应该由企业来治理,但是企业会说,我们是达标排放的,别的地区的同类企业达标排放无需承担治理责任,为什么我们达标排放要承担治理责任呢? 其实,这里的问题在于污染排放总量超出了环境自净能力。一个地区的污染排放总量的确定应该是基于对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环境自净能力的科学研究,只有通过科学调查和分析计算出环境自净能力才能确定一个地区最大允许排污总量。但是,现在我们的排污总量指标却是通过行政手段盲目分配的,为了追求企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有些地区的政府在争取排污总量指标时不惜使出各种手段,结果很多地区的排污总量超出了当地环境的自净能力。虽然污染是排放总量超出环境自净能力

19、造成的,但是,排污总量指标却是上级环保行政部门核准的,也就是说,当地排污总量也没有超出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排放标准。名义上,总量也没有超标,但是污染的后果却已经造成了,比如陕西凤翔县儿童血铅含量超标事件,宝鸡市环保局对企业排放的废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是达标的,但是污染该由谁来治理呢? 承受污染后果的是当地那些无辜的百姓,而通过这些污染排放获得的经济效益却是企业的,当然企业向政府上缴了税收,政府也是受益者。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要合理,怎样才能合理呢? 这就离不开科学研究,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应该具体落实的地方!此外,按“谁污

20、染,谁治理”原则,即使是超标排污,虽然可以明确企业对其污染应承担责任,然而排污企业一旦破产或关闭,其后续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由谁承担呢?三、简述水资源管理的流程水资源管理的工作目标、流程、手段差异较大,受人为作用的影响的因素较多,而从水资源并配置的角度来说,工作流程基本类似,可概括如下图:计算机信息获取、传输计算机水资源信息确立管理目标经济社会信息水情预报需水预测实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分析管理优化模型水资源运行调度确立管理目标与水资源规划工作相似,在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之前,也要首先确立管理的目标和方向,这是管理手段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障。如在对水库进行调度管理时,丰水期要以防洪和发电为主要目标,而枯

21、水期则要以保障供水为主要目标。信息获取与传输信息获取与传输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只有把握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情势,才能更有效的调度和管理水资源。通常需要获取的信息有水资源信息、经济社会信息等。总之,需要及时了解与水有关的信息,对未来水利用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建立管理优化模型,寻找最有管理方案根据研究取得经济社会条件、水资源条件、生态系统状况、管理目标,建立该区水资源管理优化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得到最优管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分析对选择的管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以及人力、物力等外部条件的可行性;可靠性分型,是对管理方

22、案在外部和内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进行实施的可靠度、保证率分析。水资源进行的调度水资源进行调度是对传输的信息,在通过决策方案优选,实施可行性分析之后做出的及时调度决策。可以说,这是在实时水情预报、需水预报的基础上做出的实时调度决策。四、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一)加强水资源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因素。我国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根据近年的水资源源价调查结果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

23、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强化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促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机结合。要着眼于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发挥水利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加强水资源管理是增强发展协调性的迫切需要。 我国现代化的成

24、功取决于农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供水重的均65%,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需要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对水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城乡水资源配置赋予水资源管理是更为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把加强水资源管理作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四)加强水资源管理是加快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水资源与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活和生产、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水利既是

25、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应有意义。目前,现有农村尚有不少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受水质、水量不安全影响的城镇人口仍为数不少,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必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五)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水资源的管理是水利工作的永恒问题,没有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现代水利;没有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水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26、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管理,建立权威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才能有效解决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才能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水利又好又快的发展。四、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节约资源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 100 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28% ,水资源尤其紧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早已家喻户晓。但是厉行节约用水仅靠公民的自觉是不够的,必须靠体制机制去约束。免费可以得到的资源谁都想最大限度地占用,根本不可能节约。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调节资源供求矛盾

27、的重要手段,但是其前提是资源产权必须明确。水资源是上天赐予众生的甘露,理论上应该为资源分布区域居民所共享,但是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法虽经千呼万唤,但至今尚未出台。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但是国务院几乎没有代表国家严格行使过水资源所有权,名义上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实际上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规定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制定,而各个地方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差异很大,而且水资源费征收的随意性也比较大,比如为了吸

28、引外资或者招商引资,就减免水资源费。所以水资源的所有权实际上并不明确。 年国务院 460 号令颁布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水资源费主要用于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于合理开发。水资源费使用的范围决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不可能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因为节约、保护和管理属于行政开支,有一定的刚性,不可能随稀缺性的变化而波动。国发3 号文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也只是强调“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实际上还是要依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去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由于水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而且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实际

29、上只能行使有限的管理权,而水资源的使用主要在水资源分布区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需要依靠当地的人民,而当地人民保护和管理产权不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然资源会有多大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如果水资源的所有权归水资源分布区域的居民所有,经济利益就会驱使当地居民自觉管理和保护好水资源,大大减少保护和管理的成本,并使水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用。提高水价无疑可以从经济上刺激消费者的节水意识,但是现行体制下最大的受益者却是水务部门( 自来水公司) ,为什么提高水价的收益要归水务部门? 水资源是上天赐予众生的甘露,水务部门凭什么据为己有? “水价偏低”而“提价受阻”的关键原因是水资源的产权归属没有理清,而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水

30、务部门又不愿意触及这个问题。水对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水资源首当其冲。下面笔者就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保护水资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个人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

31、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

32、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

33、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

34、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

35、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

36、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参考文献(eferences)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就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答记者问文字实录OL0311http:/wwwzhbgovcn/zhxx/hjyw/03/t0311_186716htm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Peoplesepublic of ChinaText Memoir of Deputy Minister Zhang Liju

37、nseply to the Journalists on the Issu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eduction as Well as Climate ChangeOL0311http:/wwwzhbgovcn/zhxx/hjyw/03/t0311_186716htm2刘伟成,卢俊昌,张立,等广东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A/谢鹏飞,主编年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汇编(上册)C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423503LiuWeicheng,Lu Junchang,Zhang Li,et alStudy on the Protectionand Util

38、ization of Wateresour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A/Xie Pengfei,edited Proceedings of Major Decision Consultingesearchesults of Guangdong Province(Part 1)CDevelopmentesearch Center of Peoples Govern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4235033吴怡蓉发挥技术支撑珠江防总再部署流域抗旱工作EB/OL0302htt:/wwwpearlwatergovcn/wndt/t0302_34307

39、htmWu Yirongelying on TechnologicalSupport,the Pearliver Flood Control Headquarter Deploy DroughtFighting Work for the BasinEB/OL0302http:/wwwpearlwatergovcn/wndt/t0302_34307htm4李宏伟,杜勇对西南地区大旱的几点思考EB/OL0412http:/wwwpearlwatergovcn/wndt/t0412_35101htmLi Hongwei,Du YongSome Thinking on the Severe Drought inSouthwestern ChinaEB/OL0412http:/wwwpearlw-atergovcn/wndt/t0412_35101ht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