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5109722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过程与方法讲述本课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详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炀帝陵罗 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炀帝陵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

3、意义。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3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4图文展示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被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据统计,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含嘉仓160号窖内炭化的粮食5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6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提示:(1

4、)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7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1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2反馈指导: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

5、通了。3PPT呈现“大运河图”,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画出大运河简单示意图。4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填空、画示意图,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5教师讲述: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6教师设疑: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7学生小组内交流,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从地图上看,中国江河大都是东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祖国的长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古人语“北通

6、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所以说大运河“功在千秋”。不过,隋朝为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也被征调去。百姓对此不满,隋炀帝便用高压手段镇压,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且无须上报。古人语:“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所以说大运河“罪在当时”。(提示总结,评价历史事件必须“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过渡: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1同学们看提示,猜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7、提示一:金榜题名;提示二:名落孙山;提示三:十年寒窗;提示四:连中三元;提示五:一举成名。提示:科举制。2材料展示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门第限制。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翦伯赞中国史纲要3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问题。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又是什么?提示:选官制度选官依据用官方法影响九品中正制门第高低按门第高低授官权贵垄断官吏选拔权科举制学识高低按才学高低授官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4.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最受哪些人欢迎?有什么积极作用?5学

8、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提示: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行为,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科举制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师生共同总结:科举制的创立,最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

9、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1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提示: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滥用民力。他每年都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东,兵役劳役繁重,破坏了生产。人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害,身死国灭。教师小结: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10、,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3材料展示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客观看待隋炀帝?5反馈指导:隋炀帝虽说是公认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诗赋,治军旅,绝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开运河,修驰道,建东都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运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还创立进士科,使科举制正式确立,影响深远。所以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教师小结:隋朝,因隋文帝而勃兴,因隋炀帝而速

11、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三、课堂总结“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历时37年,二世而亡。隋朝的短暂历史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的教训;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等,都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