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第一章解表药.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51092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201 大小:4.8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资源描述: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论第一章解表药.ppt(20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各论第一章,解表药,一、含义,解:解除、解散之意。 表:表邪、表证之意。 解表:即解散表邪、解除表证。 “凡是能发散表邪,以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二、分类,根据本章药性及临床应用,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两类。,本章药物多具辛味,故都具发散解表之功,均适用于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 发散风寒药:味辛性温, 适用于风寒表证 。 发散风热药:味辛性凉,适用于风热表证。,三、性能、功效及适应证,1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不要用量过大。 2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 3使用解表药还要注意因

2、时因地而异。 4入汤剂不宜久煎。,四、使用注意,第一节,发散风寒药,一、含义,“凡具发散风寒之功,以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发散风寒药。,二、性能特点及功效,这类药以辛温为主,多归肺,膀胱经。 辛能发散 发散风寒 温能祛寒 肺合皮毛,肺气通于卫。 膀胱为太阳经脉,太阳主一身之表。,三、适应证,风寒表证。又称表寒证、外感风寒、感冒风寒、感受风寒。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汗出不畅)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等。,麻 黄,木贼麻黄,草麻黄,草麻黄,性能特点,味辛、微苦,气温。归肺、膀胱经。其功在“宣发”,在解表药中发汗力最强,故称之为发汗峻品,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 (表寒实证) 。又为

3、宣肺平喘之良药 (肺实咳喘)。,效 用,1、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配桂枝(麻黄汤) 2、宣肺平喘:用于肺失宣降之咳喘实证, ,可随症配伍。如: 风寒犯肺。配杏仁、甘草(三拗汤);寒饮伏肺。配桂枝、干姜、细辛、半夏;邪热壅肺、肺气失宣。配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3、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主要症状腰以上水肿,头面为甚、恶风(类似现代医学急性肾炎初起)。配连翘、赤小豆。,麻黄三个功效与宣发有关,入膀胱经宣发 温分肉 腠理通 在表风寒之邪 司开阖 毛窍开 麻黄 (解放被遏卫阳) 辛温 卫阳功复 邪随汗出 入肺经宣发肺气肺气得宣 表证得解。 (肺气通卫) (卫有后援) (入肺经微苦泄

4、降) 肃降之功复常上逆之气平息咳喘自平。 通调水道之功复司能布水下输膀胱小便出水肿消。,310g,煎服。解表生用,止咳平喘蜜炙。麻黄经蜜炙后,发汗作用减弱,止咳平喘作用加强。 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咳喘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慎用。麻黄对人体可产生耐药性,不要持续使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麻黄中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现代药理证实,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作用及兴奋中枢作用,故可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促使汗腺分泌增加。又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伪麻黄碱有明显利尿作用,亦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挥发油能刺激汗腺,促使汗腺分泌加快,又能抑制流感病毒。 药性歌括:麻黄辛温,辛散苦泄;发汗解表, 平

5、喘利水;表实最良,表虚慎用。,现代报导,桂 枝,桂枝原植物,肉桂原植物,味辛、甘,气温。归心、肺、膀胱经。功在“温通发散”,可行里达表,温通一身之阳。 解肌:发汗作用不强,解除肌腠之邪的药物,谓之解肌。适用于邪在肌表寒热有汗之证。药如桂枝、葛根。,性能特点,效 用,1、发汗解肌: (温通扶阳,助卫实表)用于风寒表证。表寒实证(无汗)配麻黄(麻黄汤);表寒虚证(有汗)配白芍(桂枝汤)。桂枝汤治疗妇女产后血虚营弱感受风寒兼有汗出者效果很好。 2、温经通脉 :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配附子。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配白芍、饴糖等。治血寒瘀滞,的月经不调或经闭腹痛配当归、川芎。 3、通阳化气:桂枝甘能助

6、阳,温能复阳,辛能宣通,故可温通心阳,化气利水,用于一切阴邪阻遏阳气所致的病变。 (1)胸痹:(通胸阳以止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而致的胸痹心痛彻背(类似西医冠心病中的一种)。配瓜萎、薤白等。,(2)痰饮:(通脾阳以化饮)心脾阳虚,痰饮内停眩悸气短咳逆,配茯苓、白术(苓桂术甘汤) 。 (3)蓄水证:(通肾阳以利水)膀胱气化失司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配茯苓、猪苓、泽泻(五苓散) 。 (4)心悸:(通心阳以通脉)气虚血少,心阳不振,见心悸动脉结代。配炙甘草、人参(炙甘草汤)以益气通阳复脉。,用量用法、注意事项,310g,煎服。 桂枝温性较强,可动血伤阴,故风热证、血热证、阴虚火旺等热性病证都应忌用。

7、前人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警语。,桂枝含挥发油,桂皮醛可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血管,通过发汗和调整血液循环,可加速体温散失起到解热作用,桂皮油有健胃、解痉、镇痛以及强心作用。另外,桂枝水煎液有利尿作用。 药性歌诀:桂枝性温,辛甘解肌; 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表寒虚实,痰饮痹证。,现代报导,麻黄与桂枝比较,麻黄 重在宣发,发汗力强,且止咳平喘利尿,只能用于实证。,桂枝 重在温通,发汗力弱,温经脉通阳化气,表寒虚实均宜。,辛温解表 发散风寒,紫 苏 叶,紫苏梗,紫苏,紫苏叶原植物,味辛,气温。归肺、脾经。功能发汗解表,行气和中,长于解表行气,尤宜治外感风寒兼脾胃气滞者。,性能特点,效 用,1、

8、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兼咳嗽者配杏仁、桔梗等(杏苏散);表寒兼气滞配香附、陈皮(香苏饮)。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不舒、恶心呕吐、配陈皮、半夏;胎气上逆,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配砂仁、白术、陈皮。,3、解鱼蟹毒:用于鱼蟹中毒,见吐泻、腹痛。单用或配生姜 。 药性歌括: 紫苏辛温,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舒畅醒脾。 气香辟秽,解鱼腥气。,苏梗 长于行气,气滞病证多用。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苏叶 长于发汗,风寒表证多用。,苏梗与苏叶的比较,用量用法、现代报导,310g,煎服。 药理表明,紫苏有微弱解热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

9、痉挛,水煎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生 姜,生姜原植物,性能特点,辛温走窜,入肺、脾、胃经。能行阳散寒,长于止呕,为“呕家之圣药”。,效 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轻证。配红糖煎水,一般作辅助药。 2、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配半夏(小半夏汤);胃热呕吐也可用,配黄连、竹茹。 3、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咳嗽痰多。配杏仁、紫菀、紫苏。,4、解毒:用于鱼蟹中毒,吐泻腹痛。配紫苏;用于制半夏、南星毒。,310g,煎服或捣汁服。 能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反射性地增加胃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通过调整胃肠功能而止呕。 药性歌括:生姜辛温,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并能解毒。

10、,用量用法、现代报导,附药 生姜皮,味辛,性平。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配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皮。(五皮饮),附药 生姜汁,为生姜捣汁入药,功同生姜,而偏于化痰止呕,多供临床急用.,香 薷,香薷,香薷原植物,味辛,芳香,微温。归肺、胃、脾经。既能发表散寒,又能和胃化湿以宣外和内发越阳气。长于解表祛暑化湿,是治疗夏令阴暑之要药。有“夏月麻黄”之称。,性能特点,效 用,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夏季外感于寒,内伤于湿,阳为阴遏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等症。配扁豆、厚朴等(香薷饮)。香薷辛温长于发汗所以有“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之喻。 2、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小便

11、不利。配茯苓、白术等同用。治疗的水肿和麻黄一样以风水水种为主。,用量用法、注意事项,310g,煎服。利水退肿须浓煎。汗多表虚者忌用。 香薷用于祛暑,只用于“阴暑”,若症见高热大渴汗多的“阳暑”则当忌用。,香薷含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经肾排泄时,因其对肾血管之刺激而使肾小球充血,滤过压增大而有利尿作用。,现代报导,荆 芥(假苏),荆芥,荆芥原植物,味辛,微温。药性和缓不燥。归肺、肝经。长于发表散风透疹,是治疗表证和小儿麻疹的常用药。,性能特点,效 用,1、祛风解表:用于表证。风寒表证。配防风、羌活(荆防败毒散);风热表证。配银花、连翘(银翘散)。 2、透疹止痒:用

12、于小儿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配蝉蜕、薄荷。 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偏风寒者配川芎(败毒散);偏风热者配银花、连翘(银翘败毒散)。,3、止血:用于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配血余炭。,穗:发汗作用强。 荆芥 茎:发汗作用弱。,荆芥穗与荆芥茎的比较,用量用法、现代报导,310g,煎服。发表、透疹、消疮生用;止血炒炭用。不宜久煎。 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主要药理作用是:口服煎剂能使汗腺分泌旺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有微弱的解热作用;炒炭后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防风,防风,防风原植物,性能特点,辛、甘,微温,性柔不燥。归膀胱、肝、脾经。长于祛风解表,能治一

13、切风证,为“治风通用之药”。祛风药大多温燥,但防风温而不燥,故又为“风药中之润剂”。,效 用,1、祛风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配荆芥、羌活。 用于风疹、风疮等皮肤瘙痒病。配荆芥、薄荷 2、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以风胜行痹为好。配羌活、桂枝等;用于风湿头痛、身痛。配川芎、白芷羌活。,3、止痉:用于破伤风抽搐,见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配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玉真散)。 其它功效 1、防风炒用有止泻作用,可用于腹痛泄泻。配白芍、白术(痛泻要方) 2、炒炭用有止血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经验后方) 3、治疗砷中毒。配绿豆、甘草。,用量用法、现代报导,310g,煎服。 煎剂有明显解热作用,提取液能明显提

14、高痛阈。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作用。,荆芥与防风的比较,荆芥 解表之力较强,且能透发麻疹。,防风 祛风之力较强,且能胜 湿止痛。,祛风解表 炒炭止血,羌 活,羌活,羌活原植物,性能特点,辛、苦,温燥。“气雄而散”。归膀胱、肾经。发汗祛风湿力较强,长于解表祛湿,以治外感风寒夹湿表证见头痛身疼者疗效最佳。而又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效 用,1、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重。配白芷、防风、川芎等。(九味羌活汤)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关节肌肉疼痛。尤以上半身疼痛为好。配独活、防风、秦艽。,310g,煎服。生用。 1、血虚痹痛,阴虚关节痛慎用。苦温香燥、易伤阴伤血。 2、用

15、量不宜太大,若1215g往往引起恶心呕吐。,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现代报导,本品含挥发油、- 谷甾醇、欧芹属素乙、有机酸及生物碱等。羌活注射液有镇痛及解热作用,并对皮肤真菌、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防风与羌活祛风湿比较,防风 祛风力强,以风胜行痹多用。止痉。,羌活 祛湿力强,以湿胜着痹多用。,解表、胜湿止痛,白 芷(杭白芷),杭白芷,杭白芷原植物,白 芷(祁白芷),祁白芷原植物,性能特点,辛温芳香。归肺、胃经。辛可散风、温燥祛湿,芳香上达通窍,长于祛风解表止痛,善治头面诸疾,是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牙痛的

16、要药。,效 用,1、祛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等。配羌活。头痛以前额较著者(阳明头痛)尤为适宜。风邪头痛无表证者亦可用。如属风热者配葛根、蔓荆子、菊花。牙痛见热象者配石膏、黄芩。 2、通窍止痛:用于鼻塞、鼻渊(鼻窦炎、慢性鼻炎)。见鼻塞流涕、头额胀痛(鼻窦炎)。配苍耳子、辛夷 。,3、消肿排脓:用于疮疡初起。配银花、连翘、蒲公英。已成脓不溃者,配山甲、皂角刺等。 4、燥湿止带:妇女带下。寒湿带下。配桑螵蛸、海螵蛸;湿热带下。配黄柏,龙胆草。,用量用法、使用注意,310g,煎服。外用适量。 辛散温燥,能耗血散气,故阴虚血热者忌用。,现代报导,兴安白芷含白芷素、白芷毒素和白芷醚。杭

17、白芷根含6种呋喃香豆精和两种白色结晶物。本品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升高,脉博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使用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白芷能对抗蛇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白芷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羌活与白芷的比较,羌 活 发汗力较强,是治疗风寒夹湿表证头痛身痛的要药.(太阳头痛)胜湿。,白 芷 发汗力较弱,是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牙痛的要药。通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解表散寒、止痛,细 辛,北细辛原植物,华细辛原植物,性能特点,味辛,性温。有小毒

18、。归肺、肾、心经。本品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上下,散寒力强。功在疏通温散,上疏头风通诸窍(头痛、鼻塞、牙痛),下通肾气以温阳,外散风寒解表邪,内化寒饮止咳喘。长于祛风散寒止痛,是治疗表寒、里寒痛证(少阴头痛)的常用药。,效 用,1、祛风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配羌活、防风等(九味羌活汤);阳虚外感配麻黄、附子。(麻黄附子细辛汤)。 2、散寒止痛:风寒头痛配羌活、白芷、川芎;寒湿痹痛配独活、川乌;风冷牙痛配白芷、乳香;风火牙痛配石膏;寒盛腹痛。配肉桂、当归。,3、温肺化饮:用于寒饮伏肺,咳喘痰多清稀。配麻黄、干姜、桂枝等(小青龙汤) 4、通鼻窍:用于鼻渊,见头痛鼻塞,时流青涕。配白芷、辛夷、苍

19、耳子等。 此外,细辛亦可用于口舌生疮。配黄连、石膏;用以吹鼻取嚏,有通关开窍配神之功,可用治中恶或痰厥所致的卒然口噤气塞、昏不知人、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之闭证。,用量用法、使用注意,25g,煎服;入丸散剂0.51g;外用适量。若寒重、寒痹、水肿等可用至8g。研末可用于吹鼻或外敷。 1、气虚、血虚及阴虚阳浮之头痛忌用,阴虚干咳少痰,亦不宜用。 2、用量不宜过大。反藜芦。,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尚含黄樟醚、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及消旋去甲乌药碱等。细辛挥发油、水及醇提取物分别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及局麻作用;大剂量挥发油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显示一定毒副作用;所含消旋去

20、甲基乌药碱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代谢及升高血糖等广泛作用;所含黄樟醚毒性较强,系致癌物质,高温易破坏。,现代报导,藁 本,藁本原植物,性能特点,味辛,气温。归膀胱、肝经。功同羌活,善治风寒头痛,是治疗巅顶剧痛的首选药。,效 用,1、祛风解表:用于风寒表证,头痛身痛。配羌活,细辛。 2、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配羌活、独活、防风(羌活胜湿汤);用于巅顶头痛。配羌活、白芷。,用量用法、注意事项,310g,煎服。 血虚头痛忌服。,挥发油(3-丁基苯肽、蛇床肽内脂等),中性油有镇静、镇静、解热及抗炎作用,并能抑制肠和子宫平滑肌,还能明显减慢耗氧速度,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其醇提取物有降压作

21、用。,现代报导,苍耳子(枲耳),苍耳原植物,辛夷(木笔花),望春花原植物,紫玉兰原植物,味辛,气温。归肺经。具散寒通鼻之功,解表之功较弱,长于通利鼻窍,是治疗鼻渊的要药。,共同点(性能特点),共同点(效用),祛风解表、宣通鼻窍:用于风寒表证、鼻渊头痛,鼻塞不通,时流浊涕。偏寒配白芷、细辛(苍耳子散),偏热配黄芩、薄荷。 苍耳子:治慢性鼻炎较好。3040个麻油1两煎沸去苍子,涂鼻腔23次/日,2周一疗程,207例,无效3例,12例未坚持。,苍耳子不同点,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配威灵仙、苍术。 用于风疹瘙痒、疥癣等皮肤病。 用量用法:310g,煎服。 注意事项: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量大会

22、中毒。血虚头痛不宜用。,苍耳草功同苍耳子,但湿疹皮肤病多用。 苍耳虫治疔要药。,附药 苍耳草、苍耳虫,辛夷不同点,作用单纯,只用于鼻渊、鼻塞不闻香臭等病。 用量用法:39g,煎服。入汤剂包煎。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第二节,发散风热药,一、含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风热表证的药物称为发散风热药。,二、性能特点及功效,这类药多辛凉 辛发散 发散风热 凉清热,三、适应证,风热表证。又称表热证,外感风热,感冒风热,感受风热。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干口渴、有汗或无汗、苔薄黄而干、脉浮数等,以及温病初起,麻疹初期、风疹以及疮疡初起。,薄 荷,薄荷原植物,性能特点,味辛,气凉。轻清香

23、窜。归肺、肝经。功在清利发散,长于发汗散热。在辛凉解表药中,发汗作用最强,是治疗风热表证的良药。,效 用,1、发散风热:用于风热表证。配牛蒡子、桑叶、菊花(桑菊饮)。 2、清利咽喉:用于咽喉红肿热痛。配牛蒡子、马勃。 用于风热头痛目赤。配菊花、桑叶。,4、透疹:用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配荆芥、蝉蜕、牛蒡子。 5、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胸闷胁痛。配柴胡、白芍(逍遥散),26g,煎服。煎宜后下。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体虚多汗者不宜用。阴虚血燥慎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现代报导,本品含薄荷油,外用能使感觉麻痹,故有止痛、止痒作用。少量内服:有兴奋作用,能刺激中枢神经,间接传导于末梢神经,使皮肤

24、毛细血管扩大,促进汗腺分泌,故有发汗解热作用。,牛蒡子 (恶 实 、鼠粘子),牛蒡原植物,性能特点,辛、苦,气寒。归肺、胃经。功能透发清泄,无发汗之力,长于散热解毒,是散风除热解毒的良药。,效 用,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配薄荷、荆芥。 2、宣肺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配荆芥、薄荷等。 3、利咽散结:用于风热或热毒咽痛。配桔梗、银花等。 4、解毒消肿:用于热毒痈肿,痄腮。配板兰根、大青叶等。 另外,尚能滑肠通便:用于风热表证兼有便秘者。,39g,服煎。捣碎入煎剂,炒微焦可减寒滑之性。 *牛蒡子虽能够散风热,但无发汗作用,偏于解毒,故用于风热表证,须和薄荷等发散作用较强的药合用。 性寒滑利,

25、气虚便溏者慎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现代报导,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维A、维B及生物碱等。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牛蒡子有解热、利尿作用;最近发现牛蒡子有抗肿瘤作用,其粗提取物呈选择毒性,较低量就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接近,可能成为强有力的抗癌生药。,薄荷与牛蒡子的比较,薄 荷 发散力强,且能发汗清利头目。,牛蒡子 清热解毒力强,且能解毒消肿。,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发麻疹,蝉 蜕,黑蚱,性能特点,味甘,气寒,轻清透达,归肺、肝经。长于凉散风热、开宣肺窍,是小儿疾患常用药。,效 用,1、发散风热:用于外威风热,咽痛音哑。以小儿外感风热多用。配薄荷、菊花、连翘

26、。咽痛音哑,配胖大海。 2、透疹止痒:用于小儿麻疹未透,以及风疹瘙痒。配荆芥、牛蒡子、薄荷。,3、祛风止痉:用于小儿惊风、夜啼惊哭。配钩藤、僵蚕、灯心草;用于破伤风痉挛抽搐。配全蝎(蝉蝎散)。 4、退翳明目:用于小儿麻疹后目生翳膜,或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用量用法、现代报导,煎服, 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止痉用量宜大。 蝉蜕有镇静作用,能降低横纹肌紧张度,又能降低条件反射反应,并具有神经节阻断作用。,牛蒡子与蝉蜕的比较,牛蒡子 解毒消肿。,蝉 蜕 开音退翳,祛风止痉。,发散风热、透疹利咽,桑 叶,桑原植物,菊 花,白菊原植物,黄菊原植物,共同点(性能特点),甘、苦

27、,微寒。轻清平和,归肺、肝经。功在清泄疏散,是治疗外感风热的常用药。,共同点(效用),1、发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痛。配薄荷、连翘。(桑菊饮)。 2、平肝明目:用于肝阳眩晕,配石决明、白芍等。用于风热或肝火偏旺所致的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配决明子。,偏走肺经,长于清肺热、宣肺气、润肺燥而止咳,偏清肺。 润肺止咳: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配杏仁、贝母、麦冬等,如桑杏汤。,桑叶不同点,菊花不同点,偏走肝经,长于平肝阳清肝热而明目,偏清肝。 平肝明目之力较桑叶强。 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痛。配蒲公英、紫花地丁。,关于菊花品种说明,白菊(滁菊)(亳菊):甘,寒。无发散作用,清

28、热力弱,偏于清养,多用于肝阳上亢和肝阴不足所致的目疾。 黄菊(杭菊):苦,寒。散风热,清热作用较强,多用于风热表证和疮疡肿痛。,用量用法,桑叶510g,菊花1015g;煎服。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桑叶中含脱皮固酮、桑苷、槲皮素、东茛菪素、东莨菪苷等。煎剂有抑制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高血糖症均有降糖作用。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但不影响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脱皮激素还能降低血脂水平。 菊花中含挥发油(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菊苷、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及微量维A、维B、氨基酸。菊花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致病性杆菌及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对流感病毒P

29、R3和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菊花制剂有扩张血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并且具有降压作用。,现代报导,蔓 荆 子,单叶蔓荆原植物,性能特点,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本品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风邪。长于疏风止痛,是治疗风热头痛常用药。,效 用,1、 发散风热:用于外风头痛。风热头痛配薄荷、桑叶、菊花;风寒头痛配防风、川芎、白芷。 *以太阳穴附近痛为好。 2、清利头目:用于目赤肿痛或头目昏花。配菊花、决明子。 3、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配羌活、独活、防风。,510g,煎服。 本品含挥发油(茨烯、蒎烯)、微量生物碱、维A及牡荆子黄酮(紫花牡荆素)。蔓荆子有一定的镇痛、止痛、退热作

30、用。,用量用法、现代报导,蔓荆子、白芷、藳本治头痛的比较,蔓荆子 偏治风热头痛,以太阳穴附近 治头 痛为好。 白 芷 痛要 以前额眉棱 药。 偏治风寒头痛 骨间痛为好。 藁 本 以巅顶脑后 痛为好。,柴 胡,北柴胡,柴胡原植物,柴 胡,南柴胡,狭叶柴胡原植物,柴 胡,柴 胡,性能特点,苦、辛,微寒,轻清主升。归肝、胆经。功在泄散升举(解表药中柴胡退热作用最强),既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的要药;又善疏泄肝气而解郁结,为治肝气郁结的要药(为肝经引经药)。,效 用,1、疏散退热: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之少阳证。配半夏、黄芩(小柴胡汤);用于外感风热寒热不解。配葛根(柴葛

31、解肌汤)。 2、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滞,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等症,配当归、芍药、薄荷等(逍遥散)。 3、升举阳气:用于中气下陷之证。像久泻脱肛、内脏下垂。配人参、黄芪、白术。(补中益气汤)。 4、清胆截疟:用于疟疾,寒热时作。,和解退热生用615g;疏肝解郁醋制35g,醋制可减低散性; 退虚热,鳖血炒 310g。煎服。 柴胡升举力强,像咯血,肝阳上亢,肺气上逆、咳喘等病势向上的病证都应禁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现代报导,本品含- 菠菜甾醇、春福寿草醇、柴胡皂苷及挥发油等。有镇静、安定、解热、镇痛、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柴胡皂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作用;柴胡有较好的抗脂肪肝、抗肝损伤、利胆、降转

32、氨酶作用,并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柴胡挥发油还有抗感冒病毒作用,还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升麻,升 麻,升麻原植物,性能特点,甘、辛,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清透升举,善引清阳之气上升,是治疗中气下陷的要药(升阳举陷的要药)。,效 用,1、发表透疹:用于风热头痛,风热上攻,阳明头痛配石膏、白芷。风热夹湿,头面巅顶痛甚(雷头风)配苍术、薄荷;小儿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配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汤)。 2、清热解毒:温热病热入营血,见高热身发斑疹配大青叶、生地;胃火,上炎所致的牙龈肿痛、溃烂、口腔糜烂发臭生疮。配石膏、黄连; 疮疡肿毒。配银花、连翘、板兰根。 3、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诸症。配柴

33、胡、党参、黄芪(补中益气汤) 。,310g,煎服。发表透疹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同柴胡。,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现代报导,本品含升麻碱、水杨酸、咖啡酸、阿魏酸、鞣质等;北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熟、抗炎、镇痛、抗惊厥作用;升麻对氯化乙酰胆碱、组织胺、氯化钡所致的肠管痉挛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葛 根,葛根,葛根原植物,性能特点,甘、辛,气凉。归脾、胃经。解透升清,外能解肌透表以退热透疹,内能生津升阳以止渴止泻,长于解肌升清,是治疗表证发热无汗、头痛、项强的要药。 解肌:发汗作用不强,能解除肌腠之邪的药物作用。适用于邪在肌表寒热有汗之证。,效 用,1、解肌退热:外感风寒,寒郁肌腠发热,无汗恶风、项背强

34、痛不舒配桂枝、麻黄、芍药(葛根汤);外感风热兼里热,寒热不解。配柴胡、黄芩(柴葛解肌汤)。 2、生津止渴:葛根能升发脾胃之清气,使脾胃津液上承。用于热病渴饮,以及消渴病。配麦冬、生地。,3、透发麻疹:用于小儿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配升麻。 4、升阳止泻:用于脾虚久泻。配党参、白术(七味白术散);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配黄芩、黄连(葛根芩连汤)“逆流挽舟”之法。,1015g,煎服。退热生津透疹,生用,止泻,煨用。 单用本品治疗高血压头痛、项强、冠心病、心绞痛及暴发性耳聋均有一定疗效;从现代药理证实,葛根所含黄酮成分,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流量,对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脏缺血反应有保护作用。,用量用法、现代

35、报导,附药 葛花(无),味甘,性平。能解酒毒、醒胃止渴:用于饮酒过度、口渴、胃气受伤者。配人参、白蔻仁、橘皮(葛花解酲汤)。 用量用法 36g,煎服。,柴胡、升麻、葛根的比较,柴胡 退热作用较强,升举阳气之力居中。尚能疏肝解郁, 同时是少阳经的引经药。,升麻 发表作用较弱、升举阳气之力强。尚能透疹、解毒,但热不寒者多用。,葛根 解肌作用较强,升举清气之力较弱。尚能透疹、生津止渴。,发表退热 升举阳气,淡 豆 豉,性能特点,辛、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能散郁热故,长于解表除烦,是治疗心烦不眠的常用药。,效 用,1、解表:外感表证。风寒表证。配葱白(葱豉汤);风

36、热表证。配银花、连翘、(银翘散) 风寒表证:宜用麻黄,苏叶发酵制品,其药性偏温,解表力较强。 风热表证:宜用桑叶,青蒿发酵制品,其药性偏凉,散郁热力强。 2、除烦:用于热病邪在气分,发热胸闷,心中懊憹不得眠。配栀子(栀子豉汤)。,1015g,煎服。风寒、风热所用的发酵制品有区别。,用量用法,附药 大豆黄卷(无),黑大豆浸水湿润发芽晒干而成。 味甘,性平。归胃经。 解表祛暑、清热利湿:用于湿温或暑湿初期,症见发热汗少,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证。配藿香、佩兰、滑石、黄芩等。,小 结,一、解表药的含义、分类以及主要适应范围,二、主要药物的主要功效、特能特点,三、配伍应用,总的原则是根据表证兼有的其它症

37、候和病人体质不同而定。 1、兼有痰饮、咳嗽。配化痰止咳药。 2、兼气滞胸、腹胀满。配理气药。 3、兼湿邪偏重。配化湿药。 4、兼里热。配清热药。(先表后里,表里双解,一般不先里后表),5、表证兼虚证: 兼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兼阳虚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 兼气虚益气解表(人参败毒散),1、使用解表药应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不可过汗,以周身微微汗出为宜,服后禁风。 2、热病后期伤津复感外邪者慎用,尤其是辛温发汗力强的药物。淋家、亡血家、疮家、自汗、盗汗者当禁用。 3、煎煮时间不能过长。,四、使用注意,五、现代药理简述,发散风寒药的发汗、解热、镇痛作用较为突出。其作用有的是周围性的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或兴奋汗腺,增加排汗;另一方面也具有抗细菌病毒和调节机体反应性作用,不通过发汗,而是中枢性的调节体温,提高痛阈而达到解热、镇痛等作用。发散风热药发汗作用多不明显,其它都类同发散风寒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