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2.2诗歌语言.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51047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8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文阅读.2.2诗歌语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古诗文阅读.2.2诗歌语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古诗文阅读.2.2诗歌语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2.2诗歌语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2.2诗歌语言.ppt(1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讲 语言,热点1 炼字,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 字,往往一句诗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 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样的字(或词、句),我们称之为 “诗眼”。 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 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整首词的 “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诗 句,“诗眼”阐释,“绿”,形容词作动词,“吹绿、染绿”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增添了动态美。,春风又绿江南 岸(王安石),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柳 宗元),红杏枝头春意 闹(宋祁

2、),“独”,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独”字笼罩全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王国维赞之“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再如:,(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 宋华 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解题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对诗歌炼字 艺术的鉴赏。解答时

3、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 好坏优劣,可一旦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就会显示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所谓某字用得好,是说该字在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其 次是联系句子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要鉴赏某个字的 妙处,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正如本题,联系全 诗,可知“卷”“吼”两个字都是写雨势的,“卷”“吼”为 动词,在诗句中实施者是“雨”,而“卷”侧重表现雨的“迅 猛态势”,“吼”则侧重表现雨的“声势之大”。两个字分别 从不同的角度表现雨势的大。,【阅卷手札】,写出了雨势之大。,没有抓住题目之中的“结合诗句简析”的要求,没有结合“卷”“吼”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过于简略。失1分。 实际得分

4、:1分。,阅卷人点评:审题不细心,没有抓住题干要求,导致答案笼统,无针对性而丢分。记住:做此类题,要从表达方式、效果方面着手,分析也要结合前后诗句。,请你组织答案:_ _ 满分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1.选准关键词(或“诗眼”) 把该诗歌中的重要词语予以标注,然后反复比较,看看有哪 些字词最为传神。 【特别提醒】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四种词语中,且每种 词语因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功用。,炼字 类别,主要功用,动词,形容词 (修饰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 的词,数量词,特 殊 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化抽

5、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2.结合语境品味炼字的妙处 结合语境分析语法特点或修辞方法。回答时,不能把该字 孤立起来,要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 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答题步骤】 1“炼字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释义析理,字不离词。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此时最忌讳只解释字典义而忽视语境义,要结合诗句解释其含 义; 第二步:还原画面

6、,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 句中描述景象,再简要把含有该字词的诗句解释或翻译一下; 第三步:明确重心,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具体有什么样的妙处。这一步是重点 环节,是得分点,回答时一定要准确简练。,2.“诗眼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句)写了 哪些内容; 第三步:分析该字(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第四步: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热点2 赏析炼句,古人写诗讲究构思,往往一句话就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表现全诗的思想,即所谓的炼句。赏析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 关键的句子

7、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 主旨等方面的作用。如:,关键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作 用,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是全诗的情语,是点睛之笔,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关键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疑”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又一村”则写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生 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决 心和永不停息的壮志。,作 用

8、,(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概括时一定要提炼句意,找出共性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不能照抄,更不能简单翻译。本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缓缓流动,给这僻远之地平添一股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脱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描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此联

9、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正面角度立意,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至此颔联的妙处也就揭晓了。,【解题指南】 做这道题,可从表达技巧、内容、作用等三方面入手。 第一步,品读诗句,明确诗句内容。细读这两句诗,可明确“天色”是从色的角度描写山泉的情态,“雨声”是从声的角度描写。 第二步,联想与想象,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景。 通过这两句的意象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山泉平缓流淌时,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此处关键点是想象。 第三步,点明作用。分析这两句在整首诗歌结构上的作用。,【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10、?,通过品读全诗可知,作者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山中”两句写山泉不知名,极力表现山泉的平淡无奇,为抑。 颔联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山泉的清澈和流淌的声韵之美, 是扬。站在整首诗的角度看待这两句,其重要作用是为后面的 内容作了铺垫。从结构上分析诗句的作用也是应考时考生最易 忽略的内容。,【阅卷手札】,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山泉的情态。“映地为天色”可看出山泉的清澈。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山泉可见天的颜色展示其清澈的特点。“飞空作雨声”写山泉由静到动的过程,飞流而下的山泉发出风雨之声,可见其活泼。这两句通过多角度描绘展示了山泉的特点。,能够从“声”和“色”这两个角度分析作者描写山

11、泉的角度,且能够点出其效果。得2分。 在分析过程中,考生视野较窄,没有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颔联的作用和地位。失2分。实际得分:2分。,满分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 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 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 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 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请你组织答案:_ _,1.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义。回答此类题时,要着眼 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2.概括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

12、思。细读全篇之后,看这 关键句写了什么内容。 3.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写法特点。 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结合表达技巧去分析各句在 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 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第二步,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 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第四步,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特别提醒】解读关键诗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致、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

13、方法等。,热点3 赏析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常见的语言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语言 风格,特 点,示 例,清新,质朴,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用明白如话的 语言直接叙述, 是用语上的返 璞归真。,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语言 风格,特 点,

14、示 例,绮丽,隽永,用华丽的辞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意在言外,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其中,让读者品味。,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 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题君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 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语言 风格,特 点,示 例,自然,清幽,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品味却意味深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20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

15、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解题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本题应 注意“新丽”是“新颖明丽”的意思,“新丽”一般体现在绮 丽的辞藻、巧妙的修辞、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等方面。这 首词比喻生动有奇闻,用词也十分秀丽。词人把明澈的江水喻 为美人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眉眼盈盈处”一 句,既指江南的青山秀水,又暗示那儿有自己盼

16、见的人,一语 双关,贴切巧妙。下片“送春归”与“君归去”连接,用拟人 手法将春写活,风趣俏皮,极富奇思妙趣。解题时要紧扣诗句 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如修辞手法,山水的清新秀丽都应分 析到。,【阅卷手札】,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没有点明拟人的修辞手法,失1分。 没有结合“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眉眼盈盈处”等具体词句简要分析。失1分。 实际得分:2分。,满分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我来阅卷和点评

17、】,参考答案:我的分析:对“想象”这一手法没有直接点明,答案有遗漏,同时没有答出“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失1分。答案中的“抒发了对浙东山水的喜爱之情”属于作者的思想感情,题干中没有要求回答,赘余,失1分。该答案得2分。 我的点评:审题要细心,按要求答题,不遗漏也不赘余。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必须紧扣原诗词的字词句,不能空洞抽象地分析。题目没有要求回答的内容,也不能多答。如本题考生答案中显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多余,既浪费时间,又不得分,甚至失分。请记住:题目不要求回答的内容,不要回答。,1.品味整首诗。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 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了解相关

18、知识。不同的诗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 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要了解相关的语言风格。 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 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多角度入手。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 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析感情,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口诀: 诗歌语言最凝练,鉴赏可要读百遍。 特殊用法绘景象,古人炼字胡须断。 看懂内容不容易,指出诗眼更困难。 表情达意关键字,结构主旨皆关联。 统领全篇是线索,评析比较看题干。 语言风格

19、有术语,作品不同特色变。,1.要以诗人的眼光鉴赏诗歌的语言,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 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 2.拿不准哪个词是“诗眼”,不要急躁,可以标出几个重 要的字词,反复比较。也可以试着去换字词,哪个字不能替 换,就是关键词。 3.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意象名词 罗列等,常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可以联想到这些词在散 文中的用法和作用。,(一)炼字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 答:_ 【解析】

20、“空”字的表达作用属于炼字方面的技巧,应从描写 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两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更突出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 感。,(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却“雨”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 答:_ _,【解析】解答该题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上阕“一声声”写雨稠密,“一更更”写雨下个不停,“窗外芭蕉”写雨打芭蕉,“此时无限情”情因雨生;下阕“梦难成,恨难平”雨夜难眠,“不道愁人不喜听”雨不解人意,“滴到明”彻夜不停。 答案:上阕写雨之稠密,连绵不断,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阕写雨夜难眠,百感交集,雨不解人意,彻夜不停。,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21、题。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 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 _ _,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二)炼句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紫陌:京城的道路,代

22、指京城。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答:_ _ 答案:“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作铺垫。,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醒。,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 衣体乍轻”这句诗。 答:_ _ _,【解析】这一题

23、考查的是“炼句”。本诗首联用“晨光”与“开 门鼓”交代时间之早。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 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 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尾联 “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而需要赏析的这一句 则写了换衣服的动作和心情,诗句中“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冬 去春来,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人的轻松感受。回答该题, 一定注意题目要求,重点分析该诗句是如何表现生活情趣的。,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三)语言

24、风格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晓行望云山 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_ _ _,【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题。答题时,宜先点明 语言特色,再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杨万里的诗最大的特点 就是诗人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世界,用活泼的语言把亲身的感 受生动而巧妙地表现出来。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如第二、三句把彩 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峰是静的,云是动 的,而作者却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 景致写得变幻神奇。,一、高考题组 6.(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

25、代诗歌,完成题目。 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_,【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关键是选准恰当的角度。角度选对了,就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这就

26、是高考中的“小切入,大联系”,平日要多积累多练习。,答案:(从语言的角度)该诗非常着重炼字。“满”“过”“知”等字用得极具艺术含量,传神,感染力强。“满”,将“晴波”洒满“绿池芳草”的情景写得立体可感。“晴波”即阳光,它本来是无形的,诗人在这里用一“满”字,就将这无形的东西写得有了形状。“春色”是诉诸人的视觉的,诗句用一动词“过”,就赋予“春色”以动感,将事物写活了。,7.(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 江 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直

27、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答:_ _,【解析】本题要求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实际是要求考生对“隔”字在词中含义特别是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能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首先要弄清楚“隔”的是什么,接着要理解由“隔”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双重意蕴。整体把握全词不难看出,“隔”字把作者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既反映了客体的真实和美,又表现了主体的情思意绪。双重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答案:(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_ _ 【解析】上下两片的

28、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 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 参考答案:示例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 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 孤独。 示例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 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 隔。,8.(20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意。 答:_ _ 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

29、诗歌语言的能力。简析“住”字的含 意,因为本词后面没有标注,也没有对作者的身世进行介绍, 所以我们只能从原诗中把握作者由“愁”而“喜”的感情变化。“住”字的含意也就被理解为它在原诗中所表达出的具体意思或它写出了什么。联系上下语境,我们可以“还原”出当时情景:远处的帆船就像飞鸟一样停落下来,作者的船只停泊却让作者感到江水停止了流动,实际上写出水流平缓之状。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 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 _ 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

30、,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9.(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这一问题,需要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选字在句中的意思、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全词结构、表现主题情感意境方面的作用。答题时不能孤立地去分析,要结合

31、全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参考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特别提醒】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和内容形象相联系。所以解 答时一定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其生动逼真、形象可 感,形神兼备。 2.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3.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有一定特点的意境,从而传达出 作者的思想(包括理想和追求)、感情及精神境界。 在具体的表述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作。,(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答: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作者思

32、想感情的能力。作者在这 首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图景。写得艳丽 浓郁,光彩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结合作者身 世遭遇来分析,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答题时必须紧扣这 一感情脉络。 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 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二、新课标地区模拟题组 10.(2012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贾岛因著名“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赏识,与

33、韩愈感情深挚。指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1)第三联景物描写形象而生动,请从炼字的角度举两例赏析。 答:_ _ 参考答案:“悬”字,写盘山而上,望不到尽头的驿路,好像 悬挂在耸入云际的峰峦上,将道路的险阻形象地表现出来。 “浸”字,写海潮浸泡中地卑湮湿的城根,老树满是秋意,将 处境的凄苦形象地突显出来。用景物烘托透露对韩愈的深切关 心。,(2)全诗从开头到结尾,作者的感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答:_ _ 参考答案:心逐兰舟,直到岭南潮水尽头,写对韩愈的眷念和 神往;读诗感慨,驰书驶过泷流,写对韩愈的牵挂和慰问;驿 路艰难,到任

34、地环境恶劣,写对韩愈的同情和关切;瘴烟尽 净,皓月银光照在浪西楼上,写对韩愈的美好祝愿。,11.(2012陕西省西工大附中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_ _ _ 答案: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借景抒 情,借荒城、天寒、远山、日暮、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 人的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 感;细节描写,以伫

35、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答:_ _ _ 答案:示例一:“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 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 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 示例二:“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 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空”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魂落 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12.(2011西安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

36、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经典著作。元:通假字,同“原”。,(1)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作用。 答:_ _ 参考答案:“苍烟落照”四字突显了居所环境的宁谧清幽, 为下文关于词人恬淡放旷的隐居生活的描写作了自然的铺垫; 也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冷氛围,映衬出词人悲凉 落寞的心境;从而奠定了全词苍凉深沉的感情基调。,(2)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答: _ _ 参考答案:此词虽然表面上写自己安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情 怀,内里其实隐藏了颓唐悲凉的心事和胸中的不平。尤其是结 尾两

37、句,埋怨上苍“心肠别”其实是诘责世道昏昧、朝廷苟 安,慨叹“英雄老却”恰是“等闲”之事,更是直接抒遣报国 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13.(2012郑州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 秋 岁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 词中有何作用? 答: _ _ 参考答

38、案: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 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句写眼 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 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 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结合 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答: _ _ 参考答案:“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 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 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 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

39、 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 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 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14.(2011大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注】望月 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 【注】诚斋:作者的书斋名。,(1)第二句中的“一团冰”是怎样写月的?这句描绘了一种怎样 的艺术境界? 答: _ 参考答案: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写月,写出了月如冰一般白亮、 清凉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月如一团冰挂在鸦青色的天幕之上, 既优美又清凉,既明亮又幽雅的境界。,(2)前人评论此

40、诗,认为后二句“富有奇趣”,请结合诗句 作简要赏析。 答: _ 参考答案:第三句的“忽然觉得”表达了诗人对月忽然产生了 一种独特感受。第四句形象地表达了对月的独特感受:月原来 不是粘在天上而是独自行走的。这样,就创造了一个夜空片云 全无,一轮明月高悬,似乎无所附丽,独自运行的月的形象。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月,想象新奇,境界独特,所以说它富 有奇趣。,15.(2012固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注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

41、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 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 受?请作简要分析。 答: _ 参考答案: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写听 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 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2)有人说,颈联中“独”字与“空”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_ 参考答案:“独”字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 字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 寂、凄清的气氛,描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16.(20

42、12宣威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 恋 花 和 少 游 王士禛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不 许,黄昏更下廉纤雨。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春归人 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廉纤雨:连绵细雨。属:通“嘱”,嘱托。毕 竟:最终,终归。,(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碎”字的 表达效果。 答: _ _ 参考答案:“碎”字,写春花被莺燕的啼鸣揉碎,貌似责备莺 燕,实则描写出春景已残、春花凋零的凄凉之景,衬托出闺妇 因离愁别绪而痛楚心碎的情感。,(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_ _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

43、。作者把春光拟人化,乞求它放晴而未 许,又说春光知道郎君的去处,嘱咐春光,要与它一起去寻郎 君,在对春光的埋怨和托付中,表达了深切的闺妇思郎之情。 衬托(或情景交融)手法。词中描写了春残花谢、黄昏细雨、 芳草阻路的情景,以哀景写哀情,景中含情,衬托出孤寂伤感、 愁情难遣的深情来。,1.(2011双鸭山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 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 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44、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_ 参考答案: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 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 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 为诗人的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 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 愁苦情怀。,(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 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_ _,参考答案: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 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 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

45、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 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 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 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而 “似”字无此意味。(同意与否,言之有理即可),2.(2012玉溪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注】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高宗咸亨进士,是 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此诗是杜审言任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 郑七山斋访问时所作。,(1)尾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46、: _ _ 答案: “迟”字用得好。“迟”字既写出了诗人对郑七山斋风 光的倾心爱慕、流连忘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与主人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时虽晚而不愿回。这一“迟”字的运用达到了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2)颔联描绘山斋内外景色,情景交融。试作简要赏析。 答: _ _ 答案: “薜萝山径入”写在通往郑七山斋的曲折的山路上,长 满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萝,隐隐传达出山斋的幽深和清静。“荷 芰水亭开”写出进入山斋后的景象:水亭周围的池中,一望无 际的荷、菱开放出清丽的花朵。从狭窄山路中穿行来到山斋 后,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中“入”字和“开”字不仅实写诗 人的行动,也透露出心情

47、的变化。此联看似纯写景,实则景中 含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夏日山斋的喜爱之情。,3.(2012忻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 _ _ 参考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 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 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

48、。 景物描写的特点: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 有层次感;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诗人用叠词 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 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答: _ _ 参考答案:“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 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远处的五老峰影能 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言而明,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 凡脱俗的世外高人。,4.(2012延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

49、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1)这首诗以什么为结构线索?是怎样表达作者感情的? 答: _ _ 参考答案:作者以翻腾起伏的思绪(归思)作为全诗的线索。着 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 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乡思)。,(2)最后一联哪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答: _ _ _ 参考答案:“催”字用得好。“催”为催促,这里是春风催促 花儿开放的意思。诗人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 归心,进而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 那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比喻出人意 表,生动贴切,表

50、现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制。(意思对,分析合理即可),5.(2011牡丹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 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 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 _ _ _ 参考答案: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 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 渲染出寒夜中悲凉寂寞的心情。,(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_ _ 参考答案: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 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