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果树(香蕉、芒果)病虫害防治(NXPowerLite).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51023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方果树(香蕉、芒果)病虫害防治(NXPowerLite).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南方果树(香蕉、芒果)病虫害防治(NXPowerLite).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南方果树(香蕉、芒果)病虫害防治(NXPowerLite).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南方果树(香蕉、芒果)病虫害防治(NXPowerLite).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果树(香蕉、芒果)病虫害防治(NXPowerLite).ppt(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方果树(香蕉、芒果)病虫害防治,内部培训 闵加礼 13186153979,香蕉种植概况,我国香蕉产区分布在北纬1830度之间,尤以热带及南亚热带为主要经济栽培区域。以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云南为主要产区;贵州、四川和西藏也有少量分布。香蕉是大宗高效作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1995年广东省香蕉栽培面积达成126万亩,总产量157.3万吨;主要分布在粤西、粤东及珠江三角洲,主要是香牙蕉,次为大蕉和粉蕉。广西以南宁、合浦、玉林、桂平、龙洲等为主要产区,以香牙蕉,和西贡蕉较多。福建省主要分布在龙海、漳洲、尤溪、晋江、华安、莆田等县市,以天宝蕉和台湾蕉较多。台湾

2、省主要分布在高雄、屏东、台中及台南等地,以仙人蕉和北蕉较多,云南省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如河口、元阳、开远、元江及西双版纳等地,以香牙蕉为主,其次是大蕉和粉蕉。海南省则分布在儋洲、定安、澄迈、临高、琼山、陵水、乐东、三亚等县市,以香牙蕉为主,大蕉和粉蕉次之。四川省分布在川南长江河谷地带及米易、宁南、渡口等地,以粉蕉和大蕉较多。贵州省的红水河上游沿岸、西藏南部察隅亦有分布。总之,在我国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蕉类栽培中以香牙蕉为主,在中亚热带则以大蕉和粉蕉为主。,(二)香蕉虫害17. 黄斑蕉弄蝶18. 香蕉交脉蚜19. 蕉黑带象甲20. 香蕉冠网蝽21. 斜纹夜蛾22. 红缘灯蛾23.

3、 中华稻蝗24. 蜗牛,(一)香蕉病害1. 香蕉炭疽病2. 香蕉黑星病3. 香蕉褐缘灰斑病4. 香蕉灰纹病5. 香蕉煤纹病6. 蕉瘟病7. 香蕉叶缘枯斑病8. 香蕉大斑病9. 香蕉软腐病10. 香蕉壳果腐病11. 香蕉黑腐病12. 香蕉线虫病13. 香蕉束顶病14. 香蕉花叶心腐病15. 香蕉烟害16. 香蕉冻害,一、香蕉束项病,香蕉束项病又称蕉公病, 是香蕉重要病害之一。福建、云南、广东和广西各产区都有发生。发病较严重的果园发病率可高达1030%甚至5080%。感病植株矮缩,不开花结蕾,在现蕾期才感病的植株,果少而小,没有商品价值,造成损失很大。,一、香蕉束项病,此病最突出的症状是新长出来的

4、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窄小,以致病株矮缩,叶片硬直并成束在一起(束顶病由此得名)。病株老叶颜色比健株的较黄,而新叶则比健株的较为浓绿。叶片硬而脆,很易用手折断。如细心观察,可见病叶(初感染的病株则在新叶上)很多叶脉上呈现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条纹,有些叶脉则是初褪绿透明,后变为黑色的条纹,条纹长l10mm,宽0.75mm。叶柄和假茎条纹浓绿色,农民称它为“青筋”。这些浓绿色条纹和青筋是诊断早期病株最可靠的一个特性。病株分蘖较多,病株的根头变红紫色,无光泽,大部分的根腐烂或变紫色,不发新根。病株一般不开花结蕾,如果在将现蕾时发病,则花蕾直生而不结实。由于此时已是生长后期,叶片都已出齐,所以不表现出“

5、束顶”病状。,一、症 状,叶片不现黄色,但最嫩叶片的叶脉仍出现浓绿色条纹。如果植株现蕾时才发病,则还可以结蕉,但把柄较长而细,果柄弯弯地伸出,果实少而小,果端细如指头,肉脆而无香味。用早期病株叶片的中脉或叶柄来做纵切片或横切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韧皮部组织发生如下病变:(1)韧皮部纤维鞘的发育受到抑制,变为含有无数叶绿体的细胞。(2)韧皮部附近的组织里充塞着叶绿体,但健株的这一部分则完全没有叶绿体。(3)韧皮部旁侧的组织细胞发生“并列”的生长,原来的细胞由于内面产生不同平面的胞壁,分裂为几个多角形细胞,这些多角形细胞含有无数叶绿体和显著的胞核。(4)韧皮部筛管和伴胞也发生“并列”的生长,产生

6、许多多角形细胞,这些细胞各含有一个不正常的胞核。是此病很突出的一个特点。,一、症 状,一、香蕉束顶病,香蕉束顶病(病毒病) 俗称“虾蕉”、“蕉公”,一、香蕉束顶病,病原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top virus。性状此病毒主要借带病蘖芽和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g)传染,但不能借机械摩擦及土壤传染。寄主范围 只限于甘蕉类植物和蕉麻。,二、病 原,一、香蕉束顶病,香蕉是宿根性植物,主要借蘖芽繁殖。植株得病后,不单是母株发病,其萌芽也带病(但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极个别蘖芽可以避过病毒的感染而不带病)。所以此病的初浸染源,在病区主要是病株及其蘖芽,

7、而在新区和无病区则是带病蘖芽;一个果园或一个地区有了初侵染源后,病害就可以由香蕉交脉蚜传染。蕉苗感染13个月就可发病,由于香蕉交脉蚜不断地辗转传染,面积200300亩果园在四、五年内病株率就可高达5080%以上。,三、侵染循环,一、香蕉束顶病,1、蕉蚜发生的数量 由于此病主要借蕉蚜传播,有翅蚜发生数量多,此病发生亦较多。而蚜虫发生的数量以及活动力受温度及雨量的影响。一般在下雨少、天气干旱的年份,蕉蚜繁殖的数量较多,有翅蚜发生也较多,此病也就发生较多。在下雨多、天气潮湿的年份,甘蕉黑蚜死亡较多,此病发生也较少。在广州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蕉蚜活动力降低,传病能力也降低。每年3月以后气温升高,蚜虫大量

8、繁殖,此病每年在4、5月间发生最多。特别是夏季雨后又逢干旱的天气条件,蕉蚜猖獗发生,促使病害迅速蔓延。,四、发病条件,一、香蕉束顶病,2、植株的生活力 试验证明生活力强、生长迅速的植株比较感病。因而种在山腹低湿肥沃处,同时比较荫蔽地区的香蕉,往往发病较多。3、生育期 幼嫩吸芽和补植的幼苗较成株易感病,病害的潜育期亦较成株短。4、品种抗病性 不同的甘蕉类的抗病性不同,香蕉类最易感病,过山香蕉类(包括龙牙蕉、沙蕉、糯米蕉等)次之;粉蕉类和大蕉类则很抗病。用带毒蚜虫人工接种,所有甘蕉类都发病,四、发病条件,一、香蕉束顶病,1、严格选种无病蕉苗 对于无病区甚至病区新辟蕉园来说,严格选种无病蕉苗是最主要

9、的防治措施。由于此病的潜育期较长(13个月)故挖苗前要过细地对母株行检查。近年(1982)国外报道利用一种化学试剂三苯基四唑氯化物对吸芽切片进行处理可以跟据颜色反应诊断带毒的吸芽。带束顶病毒为吸芽切片呈砖红色,而健康吸芽切片无色。采用这种检验技术,有助于选取无病的蕉苗。,五、防治方法,一、香蕉束顶病,2、挖除病株 在病区每年于病害发生季节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病株立即喷布杀蚜药剂,然后把病株连根茎部分彻底挖除,集中烧毁。最近我国台湾学者将除草剂毒莠定和华南农业大学病毒室研究将除草剂草甘磷用注射器注入离地面3070cm的假茎,可杀死假茎并使病根茎上的组织腐败,铲除病株效果较好。3、种植抗病蕉类 在此

10、病发生很多(3050%)的蕉园里,由于传染机会太多,挖除病株后的健苗还会大量发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改种较抗病品种,如大蕉和粉蕉等,待此病彻底消灭后再种植香蕉,五、防治方法,香蕉黑星病又名黑痣病、黑斑病、雀斑。 在华南及西南香蕉产区分布相当普遍。发病后损坏外观和易诱发炭疽病的发生,果品价值有较大影响。,二、香蕉黑星病,二、香蕉黑星病,一、症状 本病主要侵害青果和叶片。在被害的青果表面满布黑色突起的小斑点,斑点上聚生黑色小粒,斑点外沿油渍状。果成熟时小斑点扩大变成椭圆形或圆形的褐色、暗褐色、或黑色病斑,病斑周围淡褐色,中央的组织下陷、腐烂,斑上长出突起的小黑粒。被害果实常不能均匀一致地黄熟。

11、在被害叶片及叶脉上产生许多散生的或群生的小黑粒,小黑粒的周围淡黄色。病情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重病时叶片变黄,凋萎。,香蕉黑星病 又称黑斑病、黑痣病、雀斑,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青果,较少为害熟果。在叶片及中脉上散生或群生圆形、突起的小黑粒,青果受害,多在抽蕾后2-4周开始出现,初期斑点红色或棕色,突起于果面上,以果端弯背部分为多,斑点变成小黑粒成堆聚生,造成果面粗糙不平。,二、病原 本病为香蕉大茎点菌(Macrophoma musae (Cooke) Berl et Vogl)侵染如致,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分生孢子器球形或圆锥形,顶部有1细小孔口,褐色,直径70一155微米。分生孢子卵圆形或

12、长椭圆形,单胞,无色。,二、香蕉黑星病,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斑上越冬。次年雨后分生孢子从孢子器中溢出由雨水传播到叶片和果实上,萌发为芽管侵入为害。 四、发病条件 夏、秋季节若多雨高湿有利于发病。,二、香蕉黑星病,五、防治方法 1、消除病原 经常清除烧毁病叶及残余物,消灭侵染菌源。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树势,以提高抗病能力。抽蕾挂果期用干蕉叶包裹果穗,或用塑料薄膜套果,可收到良好效果。,二、香蕉黑星病,五、防治方法 3、喷药保护 可结合防治炭疽病及时喷药保护,或在香蕉抽蕾后苞叶末开前,用上托WP800倍液喷施果穗和植株,防病效果很好。4、套袋保护 在香蕉抽蕾后,用干蕉

13、叶包裹果穗,或塑料薄膜套果(袋口向下),防病效果明显。,二、香蕉黑星病,三、香蕉炭疽病,一、症状 蕉果上炭疽病有两个类型。一是潜伏型,侵染未成熟的蕉果,潜伏期较长,果皮上出现细小的圆形而稍下凹的淡褐色斑点,随后斑点变黑,逐步扩大,相互连接成大块黑斑,甚至整个果实变黑、腐烂。已被炭疽病侵染的蕉果,在贮藏期间,韧发时忌处如油渍状的细小斑点,以后扩大连接成大的福斑,23天后祸斑变黑连成一片,此时催熟,果实多已腐烂,失去商品价值。,三、香蕉炭疽病,一、症状 另一种是非潜伏型,新采收的蕉果,在12.7下,经l012天即发病,催熟过程中2021.1)病斑快速扩大,这种类型无潜伏期,常在果实贮运期间引起腐烂

14、。 病部产生许多朱红色粘质小点(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干燥天气,病部凹陷干缩。果梗和果轴发病,同样长出黑褐色不规则病斑,严重时全部变黑干缩或腐烂,后期亦产生朱红色粘质小点。,香蕉炭疽病 造成香蕉腐烂的主要原因,症状:主要为害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初呈现黑色或褐色委圆斑,俗称“梅花点”。以后病斑迅速扩大或几个病斑合并成不规则大斑。高温高湿时,常在2-3天内全果变黑,果肉腐烂。老病斑凹陷,病部长出朱红色的粘质小点。,三、香蕉炭疽病,二、病原 本病由香蕉炭疽病菌(Glorosprium musarum Cookeet Mass)侵染所致,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最适温度2530,

15、但在果实上病害发展的最适温度为32。可侵染蕉类各品种,其中以香蕉类受害最重,大蕉类次之,龙牙蕉类很少受害。,三、香蕉炭疽病,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于在蕉树病斑上越冬。次年分生孢子及菌丝体产生的分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到青果上,萌发芽管侵入果皮内,并发展为菌丝体。初期在果皮内蔓延扩展很慢,到果实将近成熟,特别是成熟后,才迅速蔓延,形成病斑和产生大量分生孢于。分生孢子辗转传播,不断进行重复侵染。成熟果实在贮运期间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三、香蕉炭疽病,四、发病条件 l、气候。本病在多雨重雾和潮湿条件下发生最盛。果实的成熟度亦影响发病,幼果果期虽已感病,但要到成熟前才开始表现症状,成熟果实

16、在贮运期间温度高达2532时,发病最严重。2、品种。该病菌可侵染蕉类各品种,以香蕉受害最重,大蕉次之,龙牙蕉很少受害果皮薄的品种一般较果皮厚的品种容易感病。果实的糖分含量同果皮厚度一样,在决定感病性中起重要作用,含糖分较高的品种侵染至发病只需610天,而搪分较低的品种却需要1520天;同时,果实含糖量与病斑大小和扩展期的长短成正相关,含糖分较高的品种能短期内产生较大的病斑。,三、香蕉炭疽病,五、防治方法 1、喷药保护 结实初期开始喷药保护果实,每隔10一15天喷药1次,连喷34次。如遇雨则隔7天左右喷1次,着重喷果实及附近叶片。药刑可选用银多SC400倍与波尔多液等。2、适时采果 果实成熟度7

17、5一85时采收最好,过熟时容易损伤和易感病,一般当地销售的可在成熟度达九成时采收,远地销售的应提前到成熟度为八成或七成时采收。采桌应选择晴天,采果及贮运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果实。,三、香蕉炭疽病,五、防治方法 3、药剂浸果 采果后用45好施保450一600倍液浸果敢秒至1分钟(浸没果实),出晾干,可控制贮运期间烂果。4、贮运库、室消毒 可喷洒5福尔马林,或用硫磺熏蒸24小时进行消毒。,四、香蕉大斑病,香蕉大斑病,是 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几种病害的统称。因这些病害具有-个共同特征,即在其侵染后期,都能形成面积很大的坏死型枯斑,且彼此不易区别,故得名。,四、香蕉大斑病,一、 症状 此病能危害香蕉

18、和芭蕉,主要侵害中、老龄叶片,心叶和嫩叶很少见害。发病部位一般从叶缘开始,渐向中脉(叶脉)内延,但在少数品种上,也有始见于叶面者。由于病原不同,症状有一定差异,分述于下:,四、香蕉大斑病,1、灰纹大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散生于叶面,病部不透过叶背,后逐渐纵扩呈两端略尖透穿叶背的长椭圆形大斑。病部中央渐由灰褐色变为灰色,病斑周缘深褐色,其外具明显的黄色晕环。温度大时,病斑上隐约可见轮纹,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煤纹大斑:一般始发生于叶缘,与灰纹大斑难以区别。后期病部轮纹明显,叶背产生的病菌霉层色泽较深。,四、香蕉大斑病,3、褐缘灰色大斑:初在叶的-面出现浅褐色至黑褐色条纹,后沿

19、叶脉纵向扩展为粗条斑,并彼此合并成大块斑。后期病斑周缘黑褐色,中区灰白色,疏生灰色霉状物。上述几种病害往往混合侵染,吁片受害面积达2-4成,严重时全叶灰枯,导致其提早失去同化功能,灰纹病,煤纹病,黑斑病,香蕉叶斑病香蕉的头号杀手!,症状:常见的有褐缘黑斑病、灰纹病、煤纹病 被害后的蕉叶枯蒌快,出现未老先衰现象,并导致蕉果细小,品质低劣。,四、香蕉大斑病,二、 病原 1、煤纹大斑病原为簇生长蠕孢(Heiminthosporium torulosum (Syd)Ashby),分类地位届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暗梗孢科,长蠕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单生或2-4根丛生,直立,从寄主气孔或坏死细胞间长出,具

20、横隔膜。2、灰纹大斑病原为香蕉暗双孢(Cordana musae (Zimm)Hohn),分类地位属丛梗孢目,暗梗孢科,暗双孢菌属。分生孢子梗暗色,单生或5-6根丛生,具隔膜。分生孢子双胞,浅褐色,在孢子梗端部数个聚生,短西瓜子形,光滑平切。3、褐缘灰色大斑病原来香蕉尾孢(Cercopora musae Zimm),分类地位属丛梗孢目,暗梗孢科,尾孢菌属。分生孢子梗1至数根丛生,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浅橄榄色,倒棍棒形,直或多中部稍弯曲,共4-7个细胞。,四、香蕉大斑病,三、侵染循环 三种病原都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植株病部越冬。次年春季,越冬的分生孢子或新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在寄主叶部萌发

21、芽管从气孔侵入,引起发病;继而产生出分生孢子梗及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在贵州和华南等地,5月上旬始见新病斑;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雨日多,传染迅速;8月下旬至9月下旬高温少雨,叶部病斑大量干枯坏死,危害损失最重。,四、香蕉大斑病,四、防治方法 1、冬季彻底剪除蕉园植株上的重病叶和清洁地面病残桅株,减少菌源数量。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注意排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旺,增强抗病力。3、药剂保护。下述药剂及其浓度喷雾蕉株,叶背和叶面均匀施药,间隔10天至半月一次,重点预防5-7月发生期。标托津或银多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75安百宁600倍液,80标生对湿性粉剂800一1000倍液等,五、香

22、蕉花叶心腐病,香蕉花叶心腐病在南美洲、菲律宾等地于20年代早有发生,其为害性不亚于香蕉束顶病。我国过去没有此病发生的报道,在1974年春、夏之间此病在广州市郊部分地区及东莞个别地点首次发现,后蔓延扩展较快。早期感病植株生长矮缩,甚至死亡。成长株感病后则生长较弱,不能结实,即使结实也不能成长。感染花叶心腐病的植株还易受束顶病毒的侵染。,一、症状 在叶片上,此病引起长短不一褪绿黄色的断续条纹和褪绿黄色梭状圈斑。这些条纹或圈斑分布在整片叶上,或者只发生在局部叶片上,由叶缘向主脉方向延伸,宽115mm,严重时整个叶片到处发生黄色条纹与绿色部分相间的现象,呈现类似花叶的病状,以叶面较为明显。在幼株的嫩叶

23、上,条斑较短小,次黄或黄绿色,随着叶片老熟条纹逐渐变为黄褐色至紫黑色,最后可成为坏死条纹(或称枯条纹)和坏死圈斑(枯圈斑)。病株的叶缘有时轻微卷曲,其顶部叶片有扭曲和束生(有点象香蕉束顶病)的倾向。,五、香蕉花叶心腐病,一、症状 与健株相比,感病成株生长较弱,较矮,感病幼株则显著矮缩甚至死亡。 当病害进一步发展时,病株嫩叶可能会呈现严重黄化或斑驳的病状,心叶及假茎内部的某些部位出现水渍状,随后坏死变褐色而腐烂。纵切假茎可见病部成长条状(或许多坏死斑排列成长条状)。横切则成块状,腐烂有时甚至可以发生在根茎的里面。由病株长出的吸芽,不是每一个都一定发病。这可能是病毒在转运上的某些原因,使个别吸芽在

24、或长或短的时间内逃避了感染而没有发病。,五、香蕉花叶心腐病,香蕉花叶心腐病 上升迅猛的病害,症状:全叶呈现黄色条纹与绿色部分相间的花叶症状,以叶正面更明显。病株叶缘有轻微卷曲,顶部叶片有扭曲和束生的倾向。幼株感病,明显矮缩,甚至死亡。心叶和假茎内部出现水渍状病部,叶鞘变黑而腐烂,心叶枯死,出现心腐现象。,二、病原 病原是一种病毒,称为黄瓜花叶病毒香蕉株系(Cucum6er mosaic virusstrain banana)。在电子显微镜下,粒体呈球形(多面体)。此病毒较难通过汁液摩擦传染,直接用病叶汁液摩擦于黄瓜子叶上则容易传染。自然传染媒个主要是棉蚜(玉米蚜和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至病毒。

25、此病毒失毒温度为50一55,稀释终点为1:100一1:1000,体外保毒期为12-24小时。除侵染香蕉外,还可侵染大蕉以及葫芦科和茄科多种作物和多种杂草。,五、香蕉花叶心腐病,三、侵染循环 此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是田间病株及其吸芽或感病的葫芦科作物,由棉蚜和玉米蚜作媒介在病区辗转传播蔓延,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带毒吸芽。此病潜育期的长短受温度及寄主生育期影响,若在蕉芽幼嫩阶段感染,一般潜育期为710天;成株期感染,潜育期长达几个月;若感染黄瓜幼苗,潜育期为57天。,五、香蕉花叶心腐病,四、发病条件 l、气候 在温暖干燥年份,本病发生较为严重,与蚜虫发生量有密切关系,每年发病高峰期为5-6月。 2、植株

26、年龄 新抽出的幼嫩吸芽较易感病,补植的幼苗亦较成株易感病,这可能与蚜虫喜爱在这些植株取食有密切关系。3、品种 矮杆香蕉的耐害性、恢复性比高杆香蕉强。,五、香蕉花叶心腐病,五、防治方法 此病的防治措施,基本上与香蕉束顶病相同(参看香蕉束顶病)。此外,为了保护无病区,应实行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苗。对于引进的香蕉品种应暂时隔离种植,在排除带病隐症的危险性后,才能推广种植。蕉园附近不宜种植寄主范围内的植物,特别不宜与葫芦科和茄科植物混种。1、实行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蕉苗,以保护无病区和新区。2、种植无病吸芽试管苗。3、发现病株应及时挖除,将病株、蕉头和吸芽,就地斩碎晒干或深埋、沤肥,或用除草剂毁灭。

27、,五、香蕉花叶心腐病,五、防治方法 4、增施钾肥,不要偏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性。5、清除香蕉园附近杂草,避免在香蕉园间种植或在香蕉园附近种植瓜,豆类植物,以免花叶病毒传染和减少虫媒。6、每隔两周淋3石灰水,以中和土中酸性,改变生长环境。7、喷药防治蚜虫,用顶越、顶猛、飞巧等,五、香蕉花叶心腐病,香蕉巴拿马病也称镰刀菌枯萎病、黄叶病,由于最早在巴拿马大面积发生而得名。我国在年代引种粉蕉时发现,现已成为龙芽蕉、粉蕉的主要病害,所有产区均有发生,使这两种蕉无法大面积种植。此外,另一个由台湾学者发现的镰刀菌第四生理小种危害的香蕉枯萎病,对所有香蕉,包括香芽蕉类、龙芽蕉、大蕉都为害的品种,尽管没有在我

28、国大陆造成危害,但也将是潜在的重大病害。故应对病害加以注意,以防此病成为香蕉的灭顶之灾。,六、香蕉枯萎病(巴拿马病),()病征该病最明显的病征是叶片由叶缘向中脉黄化,有些比较均匀黄化,有些绿叶与黄叶部分区分明显。叶片黄化后叶柄基部软折凋萎,接着其他叶片相继下垂,色泽由鲜黄变为暗黄,最后干枯。在中山市、龙芽蕉发病表现叶鞘散干,呈“散把”状。假茎基部开裂,向内部至心叶,并向上扩展。后期感病植株虽可以抽蕾,但果实不能正常发育,叶片相继枯萎后,假茎也枯死,但其球茎级可抽生新吸芽,绝大多数带病,极少数可以正常生长发育 。,六、香蕉枯萎病(巴拿马病),()病源及传染途径该病源为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目前已发

29、现有个生理小种,第一小种危害大密啥、龙芽蕉类和粉蕉类,第二生理小种危害大蕉类,第三生理小种危害野生蕉类,第四生理小种危害包括香芽蕉在内的所有香蕉。,六、香蕉枯萎病(巴拿马病),该病菌从根部入侵,受伤的根部受浸水均易感病传染。病源体在香蕉木质部发展,堵塞维管束,并产生毒素,使之坏死。该病可由苗木、流水、土壤、农具带菌传染,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一般在雨季(一月)感染,一月发病高峰期。组培苗伤根,淋菌液处理,潜伏期可短至天表现症状,六、香蕉枯萎病(巴拿马病),()防治方法从国外引入香蕉品种时必须应用试管引入,防止引入新病害;选不带病菌的组培苗作种植材料,防止吸芽带病菌。加强肥水管理,降低地下水位,改善

30、土壤理化条件,促进植株抗菌能力提高,使植株提早抽蕾早收获。发现病株要用草甘磷溶液杀死,并挖除就地烧毁,植穴用福尔马林溶液等土壤消毒剂消毒,然后覆盖薄膜。发病率高于的蕉园应轮作水稻。,六、香蕉枯萎病(巴拿马病),一、香蕉超常规增产的技术: 奇农素1袋(1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二两)+尿素50克(一两)+水30市斤喷施叶、杆、果和根部。 二、主要防治香蕉巴拿马病的新技术: 1、土壤消毒灭菌主要配方: A、一亩地用奇农素10袋,石灰(常量),尿素(常量),加适当农家肥混合(含碳氮比高的有机物肥更好),或用土拌和,作香蕉基肥施用。 B、如节约费用,用奇农素1袋(10克),石灰100克(二两),多

31、菌灵(常量),尿素100克(二两),加水30市斤,重重喷施香蕉窝穴及附近土中。 2、幼苗消毒灭菌主要配方:用奇农素1袋,硫酸铜25克,尿素1两,加水30市斤,将幼苗在水中浸泡12分钟,然后栽入窝穴中。,六、香蕉枯萎病(巴拿马病),3、生长期消毒灭菌主要配方: A、奇农素1袋(10克)+多菌灵(常量)+硫酸铜25克(半两)+尿素50克(一两)+水30市斤,每隔1530日酌情喷施叶、杆、果及根部。重点喷施杆基部及附近土中。用此方法,防治香蕉各种病毒病,细菌性病和真菌性病。 B、一亩地用奇农素10袋(100克),石灰(常量),尿素(常量),加适当农家肥(含碳氮比高的有机物更好),或用土拌和,施入香蕉

32、树杆基部及附过土中。 三、生长期防治巴拿马病参考配方: 1、奇农素1袋(10克)+多菌灵(常量)+石灰100克(二两)+尿素50克(一两)+水30市斤,每隔1530日酌情喷施叶面、杆、果及根部。重心喷施杆茎部及附近土壤。 2、奇农素1袋(10克)+多菌灵(常量)+石灰100克(二两)+尿素50克+食盐100克(二两)+水30市斤,每隔1530日酌情喷施叶面、杆、果及根部。 3、奇农素1袋(10克)+硫酸铜25克(半两)+尿素50克(一两)+食盐100克(二两),加水30市斤,每隔1530日酌情喷施叶面、杆、果和根部及附近土中。,六、香蕉枯萎病(巴拿马病),香蕉枯萎病(又称黄萎病或“巴拿马病”)

33、 香蕉“绝症”,症状: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发病。苗期症状不明显。成株接近结果期症状明显,病害表现为叶片倒垂形黄 化和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两种症状。 病株多数在未现蕾结实时即枯死。个别不枯死的则果实发育不良,品质差,产量低。母株发病以至枯死后,其根茎通常不立即死亡,仍能长出新的吸芽,能继续生长,到了生长中后期才发病。,芒果种植概况,芒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葡萄、柑橘、香蕉、苹果之后,居世界水果第5位,被誉为“热带果王 。目前,全世界约有87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有芒果,北自我国四川南部和日本南部岛屿,南至南部非洲,横跨南、北纬300以内,均有栽培。以亚洲芒果的栽培面积最大。我国芒果主要分布在广

34、东、海南、广西、四川、福建和台湾等省(自治区)。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南方各省和自治区又引种和培育了一些迟花新品种,如秋芒、紫花芒和桂香芒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芒果生产的发展。,(二)芒果虫害44. 芒果横线尾夜蛾45. 芒果蛱蝶46. 芒果褐翅齿螟47. 拟小黄卷叶蛾48. 褐带长卷叶蛾49. 大蓑蛾50. 白囊蓑蛾51. 黛蓑蛾52. 青刺蛾53. 黄刺蛾54. 绒刺蛾55. 双线盗毒蛾56. 芒果毒蛾57. 大茸毒蛾58. 相思拟木蠢蛾59. 吸果蛾类,(一)芒果病害31. 芒果炭疽病32. 芒果白粉病33. 芒果疮痂病34. 芒果盘多毛叶枯病35. 芒果焦腐病36. 芒果壳蒂腐病

35、37. 芒果褐色蒂腐病38. 芒果煤烟病39. 芒果幼苗立枯病40. 芒果紫根病41. 芒果曲霉病42.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43. 芒果生理性叶缘枯病,60. 芒果扁喙叶蝉61. 白蛾蜡蝉62. 三斑广翅蜡蝉63. 橘二叉蚜64. 褐圆疥65. 红蜡疥66. 矢尖疥67. 红带蓟马68. 脊胸天牛69. 榕八星天牛70. 红脚丽金龟71. 橡胶木犀金龟72. 芒果剪叶象73. 果肉芒果象74. 云南果核芒果象75. 芒果长足象76. 芒果瘿蚊77. 橘小实蝇,一、芒果蒂腐病,一、症状 较常见的症状为蒂腐,初时蒂部暗褐色、无光泽,病健部交界明显,在湿热条件下,病部向果身扩展,病果皮由暗褐色变为深褐

36、色或紫黑色,同时,同肉组织软化、流汁,有蜜甜味,3-5天全果腐烂变黑,病果皮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粒,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孢子角黑色、有光泽。从果皮伤口或皮孔侵入,引起皮斑。该病也可 以为害枝条,引起裂皮、流胶。从枝条剪口 侵入,引起剪口回枯。,二、病原 属于半知茵亚门球二胞属。该菌的异名有多个,常见的有(Dilplodianatalentis Pole-Evans、Lasiodiplodiatriflorae Higgins)和(Ltheobromae (Pat) Griffet et Mauld)。 三、侵染循环 初侵染源来自枯枝、树皮和落叶;传播途径主要是雨水,成熟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4-5小

37、时后萌发,分生孢子随雨水从受伤的果柄、果实剪口或机械伤口侵入,果产成熟前病菌处于潜伏侵染状态,果实后熟以后迅速腐烂。,一、芒果蒂腐病,四、发病条件 紫花芒常温(25-35)贮藏,该病引起的烂果速度其他2种蒂腐病快。Johnson(1990)报道,在25-30温度下,球二胞霉蒂腐病在肯辛顿果实上病斑扩展速度比壳属蒂腐病快。,一、芒果蒂腐病,五、防治方法 1、彻底清园、减少初侵染源 果园修剪后应及时把枯枝烂叶清除;修剪时应贴近枝条分枝处剪下,避免枝条回枯。2、果实采收时采用一果二剪法 可降低病菌从果柄侵入的速度和机率。所谓一果二剪,即在果完采收时的第1次剪,留果柄5厘米,到加工场采后处理前进行第2

38、次剪,留果柄长约o5厘米。放置时果实蒂部朝下,防止胶乳污染果面。每剪1次都须用消毒剂(如75酒精)蘸过果剪。,一、芒果蒂腐病,五、防治方法 3、果实采后用36银多SC450一900倍液进行52热药处理5分钟或45好施保ME500一1000倍液常温3l)浸果2分钟。4、采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如920、比久)涂抹果蒂,虽不能明显推迟果实的的后熟进程,但能保持果蒂表绿,可降低蒂腐病的病果率。5、低温贮藏也可延缓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湿度大,果实从发病到全果腐烂仅需3-5天。,一、芒果蒂腐病,二、芒果曲霉病,一、症状 初期果皮出现大片浅褐色至褐色的不规则斑,病部后期密布黑色或黄色的霉状物,病果软腐、流汁

39、。该病从果蒂侵入也可引起蒂腐病。,二、病原 包括2种曲霉菌: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em)2:黄曲霉(Aflavus Link.)黑曲霉和黄曲霉引起的症状基本相似,区别在于前者霉状物为黑色,后者的为黄色。常见的是黑曲霉。,二、芒果曲霉病,三、侵染循环 初侵染源来自受污染的包装材料或工具,在高温的条件下或果实抗性下降的情况下,从伤口侵入果实。 四、发病条件 1、冷藏贮运过程中,受冷害的果实极易受感染,冷害愈重易发病。2、运销过程中,果上的机械伤口常引发此病。 防治方法可参考帝腐病,二、芒果曲霉病,三、芒果炭疽病,一、症状 本病可引起叶斑、茎斑、花疫、果实糙皮、

40、污斑和腐烂等症状。叶片嫩叶感病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生黑褐色、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小斑,扩大后或多个小斑愈合形成大的枯死斑,由叶尖、叶缘向内扩展枯死,可占叶片的半左右,使叶片皱缩扭曲。天气干燥时,病部焦枯易碎,常破裂散落形成穿孔。病叶常大量脱落,使枝条变为秃枝。成叶感病后多数形成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两面都产生黑褐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还常杂生其他腐生菌和病菌。枝条 嫩叶上的病部扩展到嫩枝上,则形成黑褐色病斑。如扩大至围绕枝条一圈,则使病部以上的枝条枯死,表面生无数黑褐色小点。,一、症状 花序花梗上病斑初期细小,褐色或黑褐色,逐渐扩大并愈合形成不定形大斑,使花朵受害而凋萎枯死,称为“花疫”

41、。发病重的不能结果,轻的可结一些小果。果实幼果很易感病。果核末形成前感病产生小黑斑,扩展迅速,引致幼果部分或全部皱缩变黑而脱落。果核已形成的幼果感病后,病斑通常只有针头大,基本上不扩展,至果实将近成熟时才迅速扩展;但如天气潮湿,小斑也会迅速扩大并产生分生孢子。果实接近成熟时感病,产生形状不一、略凹陷、有裂痕的黑色病斑,多个病斑往往愈合连成大斑块,病部常深入到果肉内,使果实在园内或贮运中腐烂。果实接近成熟至成熟时,如有大量孢子从病枝或花序上冲淋到果实上,则果实表皮发生大量小斑而形成所谓“糙果(皮)”症或“污果(斑)”症。,三、芒果炭疽病,二、病原 有性态为子囊菌亚核菌纲的围小丛壳(Gjomere

42、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Ct Schrenk)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纲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 Pena),在芒果果实上产生的一般都是无性态。芒果盘长孢菌(Gloeostporium mangiferea PHenn),为本种异名。病菌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有12个油球。其明显区别是前者的分生孢子盘上有褐色至黑色的刺状刚毛,后者的分生孢子盘上无刚毛。,三、芒果炭疽病,三、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次年经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发病条件 芒果嫩梢期、开花期和幼果期,如遇高温多雨和重雾,病害

43、往往发生严重。品种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泰国象牙芒、云南象牙芒、湛江吕宋芒、白花芒、金钱芒、扁桃芒等都是抗病力较强的品种;印度2号、印度3号、鹰嘴芒等抗病力较弱。叶片老嫩程度不同,发病轻重亦有差异,嫩叶易病,特别是新梢抽出、叶片末转绿以前,最易受到侵染;叶片转绿以后,抗病力增强,不易受病,原有病斑也难于扩展。,三、芒果炭疽病,四、防治方法 首先必须控制田间危害,单靠采后防腐,冷藏,或热水处理难以获得高效。1、选择开花结果期雨水较少的地域种植,改进栽培管理;注意果园卫生,对病残枝叶集中烧毁。2、采前药剂防病。一般认为开花期自23的花开放起,喷布上托WP800倍和氧氯化铜800倍的混合液68次,每次间隔1014天,效果较好,可兼防细菌角斑病。3、采后用5255的多菌灵500ppm热液处理15分钟,能较好地防治贮运期炭疽病。1986、1987年,华南热作研究院与海南昌江县协作,进行常温运往广州的贮运试验,结果“吕宋”、“青皮”和“秋芒”等6个品种,1986年以聚乙烯薄膜袋包装,防效J74一100,“秋芒”防效最高,经ll天到达广州后,风味正常,无异味。,三、芒果炭疽病,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