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题库.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51013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综合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综合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综合题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题库.pdf(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教 育 综 合 题 库 ( 汇总 ) 1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一、 填空 1.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应用性、理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开始成为 一门独立科学的主要标志。 4.教师是在教育学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 与教师、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 5.中学生的突出特点就是过度性。 6.学校教育制度 , 简称学制 , 是一个国家各级种类学校的系统,他规定着 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年龄、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 之间的衔接关

2、系,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严密、最有效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7.1902年清政府制定了效法日本学制的壬寅学制, 1903修改后颁行全国, 称癸卯学制,也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8.教学的辅助形式包括现场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 9.构成课的基本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 和布置课外作业。 10.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 部教育著作。 11.注入式和启发式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法思想,它们分别体现出不 同的 教育观。 12.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

3、提出 “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即三级课 程、三级管理。 2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二、 名词解释 1 教育 (广义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 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偶然的,都是教育。 2 教育 (狭义 ):是指教育者据一定 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最 狭义的教育 ”指思想品德教 3 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教育所要实现的国家对教育提出的在人才质量和数 量方面的总体要求 4 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 人

4、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反映。 5 德育的概念: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素养的系统活动过程 6 德育过程的概念: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 影响,通过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7 教育的原则的含义: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时必须遵 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准则 8 德育的方法: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在德育原则指导下 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9 课程 (广义 ):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

5、包括有目的、有计划 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10 课程 (狭义 ):是指各级种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 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综合,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 科书之中 11 课程计划:是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 及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 文件。 12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 老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3 班级授课制:又称班级上课制或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 不同的班级,每班有固

6、定的学生,由教师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 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14 教 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 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 3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15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 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6 隐性课程:又称非公开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是指学校通过教育 环境 (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 )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 教育经验。 17 现场教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事物发生

7、发展的现场, 在有关人员的协同下,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教学组 织形式。 4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三、 简答 1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 答:(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通过培养人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培养各种政治人才,特别是具有一定 政治素养的人才; 通过传播文化来推进政治目的民主化; 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2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 答:( 1)教育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8、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向科学提出了成果转化的要求,从而丰富了科学技 术的活动内容。 ( 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 极大地改变着教育者的旧观念; 促成教育者确立新教育理念; 促成教育中介新变革。 ( 3)科学精神与教育的 “科学化 ”避免唯科学主义错误 3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答:(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从线形方面来看,由于文化传统的特定内涵需要通 过教育来传递,因此将大大影响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从隐性方面来看,沉淀 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会全面、深刻的影响人们对教 育目的、地位、作用、价值及方式方法的看法,使教育呈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 思

9、维方式对教育的影响,思维方式直接控制着人们的认识方式,使人们遵 循着既定的思维定势去认识教育现象、从事教育活动,从而使教育呈现出鲜明的 民族化与个性化色彩 价 值取向对教育的影响。 5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积极采用传承与传播文化; 保存与活化文化; 选择与整理文化; 交融与创新文化。 ( 3)对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深层思考,尽管二者关系密切,但是二者内容、 外延仍有所不同,他们的而发展并不总是一致的,会出现不协调、不同步乃至相 互阻碍的现象。 ( 4)校园文化与教育 4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 答:(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

10、速度。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 展提供物质基础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与革 新。 (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能在相当程度上推动科学知识的更新,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提供支持。 ( 3)人力资本理论 5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答:(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 2)教育与其它意识形态关系的平行性 3 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11、 6 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答:人的发展不是本能的自我完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水平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因素或内 因,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和个体的文化背景,则是人发展的外因。 内因与外因的综合作用,是以个体的实践活动作为汇合点。因此,个体的活动, 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指导下的个体的活动,是促成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6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7.教育要遵循人身发展的一般规律 ?( 结合教育实际,论述教育怎样才能适 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答:( 1)教育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人身心发展的顺序 性决定了教育、教

12、学工作必须有序进行、循序渐进、即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简 到繁、有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题年进行 ( 2)教育要重视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年 龄阶段的学生再教育要求,内容、方法上都要有所区别,同时也不能割裂了各年 龄阶段的联系 ( 3)教育要关注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做到综合有人,互补性表现在人的 机体方面,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和意志力做到综合有人,是互补性对教育的重要启示。 ( 4)教育要立足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个体间的个别差异性 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承认它,更要充分重视它,注意因材施教,长善 救失,使其

13、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教育要 了解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做到适时有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 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有早有晚,认识人身心发展的不平 衡性、最佳期对于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把握关键时期,采取适 时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成学生快速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8 教育目的的特点 ? 答 : 教育目的的社会性 教育目的的历史性 教育目的的预见性 教育目的的终极性。 9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 答 :( 1)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 2)是现实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南; ( 3)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 确立教育目的的

14、理论依据 ? 答 :不同的教育目的,反映出不同的哲学观和教有观,目的的确立依据方面, 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个人 7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与社会的辩证统一论。 ( 1)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确立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奠定 了理论基础。第一,教育目的应当体现德智体等方面的总体要求,在全面发展的 基础上培养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总体上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确定人才的规格 提供前瞻性的理论依据; 第二,全面发展的人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或应然状态,靠社会生产力的高 度发展,我们现在必须付出个人努力;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

15、相结合。 ( 2)确立教育目的社会依据。教育是为了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及生 产力发展服务的,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成为确立其教 育目的的客观的社会依据。 第一,教育目的受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第二,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制约。 ( 3)确立教育目的的现实依据。确立教育目的,应当首先考虑社会发展的 需要,把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出发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 4)教育目的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 场所,教育目的的制定是否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 按

16、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能否确立合理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所确定的 教育目的只有遵循了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执 行。 ( 5)确立教育目的的时代背景,任何教育目的的提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离开 一 定时代来确立教育目的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走民族创新之路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结合时代的需要,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重中之 重,努力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切实使 素质教育体现出以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为核心,实现知情意等方面的前面发展, 以适应时代的要

17、求,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昌盛培养合格的人才。 8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11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涵义 ? 答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4)“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12 简要说明道德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要素协调统的发展 过程 ? 答 :儿童的品德是作为个结构物而存在的,

18、 德育就是要把道德内化为个人的 品德。 “知 ”即是形成 道 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及其社会意义的认 识,理解和评价,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情 ”即道德情感是个体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去处理各种关系和评价他人或 自身道德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意 ”即道德意志,是个体在改造道德义务生产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自觉克服困难、 作出 道德抉择的心理品质。 “行 ”即道德行为,是个体在改造道德义务时 作出 的对他人、集体、社会的外 部反应活动,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动机的行为单身 及外部表现。 13 全面发展教育基本组成 答:全面发展教育是

19、: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的有机组 合。 14 教师的任务和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 1)教师的任务: 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思想品德工作;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 ( 2)教师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教师 劳动的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 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9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15 教师的素养 答:( 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集体协作精神;严格要求自 己,为人师表。 ( 2)教师的知识素养: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 识;必备的教育科

20、学知识。 ( 3)教师的能力素养: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 能力 ( 4)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一,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事业的意义。第二, 要有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 热爱学生。第一,坚持原则,不放纵迁就,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 相统一。第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把尊重学生与信任学生结合起来,使学 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护。第三,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第四,全 面关怀。第五,稳定的情绪,教师注意努力克制自己,尽量避免在教育过程中的 不稳定情绪和情感。 集体协作精神。第一,尊重教师集体的劳动成果,坚持集体主义,把自己 的劳动融

21、入到教师集体中去,减少教师之间的摩擦和内耗。第二,尊重其他教师 的人格,劳动和声誉,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第三,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以谋 求教师集体 教育影响力的最大化。 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第一,教师的语言应文明规范。第二,教师的 仪表应大方,举止应得体。第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 一动,都要能够做学生的表率。 16 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能动主体 ( 3)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中的人 10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17 学生的合法权利 ? 答:( 1)生存的权利。每个儿童均有固有的生命权;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 的存活与

22、发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 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 2)受教育的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 教育的权利;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 3)受尊重的权利。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除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 件由父母或者其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 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 4)安全的权利。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 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想未成年人出售出

23、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 播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 园托儿所的教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18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 答: (1)是完成教育的必要条件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19 师生关系的内容 ? 答: (1)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2)在价格上是平等关系 (3)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0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 答: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21 我国中小学生德育的具体任务 ? 答: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

24、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健康的品德。 11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22 教师的作用 ? 答: (1)从人类整体的宏观层面看,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与传递者,对人 类社会的存在和延续有拓展和桥梁作用 (2)从学生成长的中观层面看,教师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对青少年的 成长起关键作用 (3)从微观的教育过程的具体层面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 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3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答: (1)爱国主义教育 ; (2)理想教育 ; (3)集体主义教育 ; (4)劳动教育 ; (5)自 觉纪律教

25、育 ; (6)民主与法制教育 ; (7)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 (8)公德教育 。 24 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 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与一般社 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第二,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第三,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2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答:(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过 程 ( 2)德育过程是组织教育性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过程 ( 3)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内部矛盾与冲突的发展过程 (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与再教育的过

26、程。 26 德育的基本原则 ? 答:(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密切结合各种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进行贯彻落实。第二,要 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第三,要把坚持社会主义 方向性与改革开放的现实性结合起来 (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第一,贯彻、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学生, 这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前提;第二,教育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掌握其个 性差异。第三,要考虑学生的时代特点和现实要求;第四要考虑具体的 教育情境。 ( 3)知行统一原则:第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 和道德规范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他

27、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第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 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分析、评价解决实践中的思想道德问题,增加情感体验,磨 12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练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三,全面评价学生行为,行动动机认 识,实践。第四,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7 德育的基本方法 ? 答:(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 觉悟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讲解与报告谈话与讨论

28、指导阅读参观 访问 ( 2)榜样示范法:是通过典型示范,以他人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行为来影响 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家长和教师优秀学生 ( 3)情感陶冶法:是教师自学地利用一定的教育情境及自身的教育因素, 激发学生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以情育情以境 育情艺术陶冶 ( 4)实际锻炼法:是教 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其 受到实际锻炼、培养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常规训练法活动锻炼法 ( 5)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实施德育的方法。表 扬与奖励批评和惩罚操行评定 ( 6)自我教育法:是在教师的启发影响下,学生主动向自己提

29、出目标,充 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进行自觉的思想提高和行为转化的方法。激发学生自我 教育的愿望与动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 拟定执行自我教育计划。 28 德育途径 答:德育途径是实施德育的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第一,各科教学;第二, 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课外校外活动;第四,团队活动;第五,会议及时事政策 学习;第六,班主任工作。 13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29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德育观有 答:( 1)了解学生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使其道德向更高级阶段发展。 ( 2)用 “道德两难法 ”引发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 ( 3)发挥道德生活情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的

30、积极影响; ( 4)不能用权威影响儿童灌输道德观念。 30 我国的德育改革主要表现是什么 ? 答: (1)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应该具有共产主义的先进性要求,以使青少年具备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和 道德追求,这是社会主义历史人物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德育的根本问题, 并且德育应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 (2)加强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优化德育内容,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序列、 多因素的、多形态的开放性,动态性的德育内容体系,还要努力探索德育方法的 改革,以建立一种科学化、民主化的德育方法体系; (3)强调树立全面的德育

31、观念; (4)充分发挥现代科 学对现代德育的理论基础作用。 31 课程的类型 ? 答:( 1)学科课程;( 2)相关课程;( 3)融合课程;( 4)广域课程;( 5)核 心课程;( 6)活动课程 32 课程的意义 ? 答:( 1)课程是国家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 基本依据;( 3)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4)课程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 的主要尺度。 33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 答:( 1)外部因素:科学知识社会需要与条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 2)内部因素:课程的历史传统课程论观点课程自身发展的规律 34 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 答: (1)课程计划 : 学

32、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 2)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学科课程标准;教材。 14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35 课程计划制定的原则 答:( 1)教学为主,合理安排;( 2)相对完整,注意衔接;( 3)突出重点; ( 4)确定标准,灵活应用。 36 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原则 ? 答:(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与实际原则;( 3)稳定性与时 代结合原则;( 4)系统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原则;( 5)实用性和趣味性统一原则。 37 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 答:( 1)课程管理的多元化;( 2)课程设置现代化;( 3)课程设置个别化; ( 4)学科之间

33、的综合化;( 5)课程价值的统整化。 38 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 答:(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 2)从 “双基 ”到 “四基 ”的趋势; (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 ( 4)综合化的趋势; ( 5)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 ( 6)管理三级分化的趋势; ( 7)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 8)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39 教学的基本任务 ? 答:(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 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

34、观的 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0 教学过程的特点 ? 答:( 1)双边性;( 2)认识性;( 3)实践性。 41 教学过程的功能 ? 答:( 1)传递功能;( 2)发展功能;( 3)教育功能;( 4)审美功能。 15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4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答:( 1)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逻辑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 ( 2)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 学生的智能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 学生的品德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 学生的体质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 学生的发展不能脱离开知识

35、传授的过程; ( 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及老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 ( 4)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教学要素的和谐优化; 教学结构的和谐优化; 教学环节的和谐优化。 43 教学原则是什么 ? 答:( 1)民主合作原则: 要求 : 创建和谐融洽的氛围,大力倡导民主教学; 在平等协同的师生关系下,广泛开展教学合作。 ( 2)系统有序原则: 坚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存逻辑顺序进行系统地教学; 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 指导学生系统循序地学习。 ( 3)联系实际的原则

36、: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 ;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16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 4)灵活施教原则: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把握契机,适时而教; 测析动态,因势随教。 ( 5)质效统一原则: 确保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追求教学的质效统一。 ( 6)审美愉悦原则: 教学中渗透审美的因素;关心学生的情感生活;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 7) “教 ”“学 ”转化原则: 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由 “教 ”向 “学 ”转化要有计划、按步骤实 现。 ( 8)综合创新原则: 综合利用、协调互补;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44 教学方

37、法的分类 ? 答:(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发现法。 ( 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45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 答:( 1)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 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 3)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 4)依据老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 5)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 46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 答:( 1)优点: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第二,有利于发挥班集 体的教育作用

38、;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第五,有利于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 17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 2)缺点:第一,不利于因材施教;( 2)它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 3)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47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答:(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 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8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 答:( 1)目的性;( 2)综合性;( 3)可操作性;( 4)灵活性。 49 教学策略的类型 ? 答:( 1)内容型策略:分为结构化和问题化策略; ( 2)形式型策略:以教

39、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 3)方法型策略: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包含着各种方法、技 术、程序或模式; ( 4)综合型教学策略:是直接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 策略 50 教学模式的特点 ? 答:( 1)整体性;( 2)操作性;( 3)结构稳定;( 4)独特性。 51 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 ? 答:( 1)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 2)能提供代替的经验; ( 3)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 4)能提高教学效率 5 能提高信息的增殖率,扩大教学规模。 52 现代教学目标改革的特点 ? 答:( 1)研究方法的日益科学化; ( 2)对教学目标表述的适度精细化与概括化; (

40、3)教学目标结构的立体化; ( 4)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18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53 教学方法改革 ? 答:( 1)教学方法的特性; ( 2)教学立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注重多边互动;提倡合作学习;强调个别适应;追求全面发展; 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54 教学评价改革 ? 答: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过程 及其效果进行价个综合过程。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过程; 教学评价总是以对教学目标的期望为前提; 教学评价是一种全程评价值判断,判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程度的综合过程。 55 教学评价的作用 ? 答:( 1)诊断作用;( 2)强化作用;(

41、 3)调节作用;( 4)教学作用。 56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 ? 答:( 1)学习教育学有助于理解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整体系统发展中的地位 与作用; ( 2)通过学习教育学,提高对教师的认识,增强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兴趣; ( 3)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 4)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学习其他的教育学科课程。 19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四、 论述 题 1 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及优缺点 ? 答: (一) 学科中心课程论 : ( 1)优点: 根据学科所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够教人系统地掌握文化遗产; 有条理地学习合乎逻辑的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够充分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把一定的知识和

42、技能的基本要素有组织地传授和教导,是符合教育任务的; 这种课程受传统教育的长久支持,教师也对此习惯; 课程构成比较单纯,容易进行评价。 ( 2)缺点: 教材重视逻辑的系统性,进行学习时,容易流于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 教学方法上偏重于知识方面的教学,常常轻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和身心健 康方面; 尽管学习了各种学科的大量教材,但不能说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必要能 力; 由于教育方法的划一,不能充分地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和本质的差别进行教 育; 学科的类别多,对儿童来说很难将学习的成果进行综合和统一。 (二) 活动课程论: ( 1)优点: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内容的综合性;突出了经验性。 ( 2)缺点:

43、完全否定学科课程; 在实施中基本上取消了班级组织和班级教学制; 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的经验; 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影响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三) 结构课程论。 ( 1)优点: 懂得学科的基本原 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记忆; 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 “训练迁移 ”的大道; 20 教育 综合题库(汇总) 在学习初等、中等教育教材时,对教材的基本观点不断地钻研,就能缩小 高深知识和初步知识之间的差距; 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那样进行学习探究。 ( 2)缺点: 学科结构如何把握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在结构课程中把基本概念的知识被比喻为树的干和根; 任何科学都能够

44、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这样可能导致儿童对内容消化 不良,大量学生被淘汰; 强调通过学习科学方法,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 人本主义课程论。 ( 1)优点: 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做实验、犯错误、获得反馈、 发现自我; 主张从个性的完整出发,建构一个由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自我觉 醒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依靠师生的相互信任推动的,教师相邻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都能 成功,从不勉强学生做任何他们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 注重过程,有助于学生成为更加开放,更加独立的人,注重教师和学生能 者为师主观评估。 ( 2)缺点:技术操作层面十分欠缺了在实践领域的影响。 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教育家及代表作 ? 答:(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的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 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等,孔子的论语,昆体 良的雄辩术原理 ( 2)教育学形成阶段:英国的培根论科学的价值 与发展,英国的约翰 .洛 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校的爱弥儿一论教育,瑞士裴斯塔洛齐的林哈 德和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3)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德国 福禄贝尔 的人的教育,德国第斯多惠的德 国教师教育指南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 西欧雷迪、德克罗利等,美国的杜威,布鲁纳的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