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510087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doc(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简答题部分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特点主要包括哪几方面?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播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继承性4.教育的长期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生产性7.教育的民族性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几方面?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4.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四.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和无等级性(平等性)2.教育没有脱离生产劳

2、动3.教育具有原始性五.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1.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阶级性3.等级性4.道统性5.专制性6.刻板性7.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六.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公立化)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法制化)七.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国际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八.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

3、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九.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十.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化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与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十一.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4、)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十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十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2.环境3.教育(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十四.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十五.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十六.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十七.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1.导向作用(规范作用)2.激励作用3.调控作用4.评价作用5.选择作用十八.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十九.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

6、.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十.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民族文化传统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二十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二十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二十三.我

7、国现行学制的改革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3.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二十四.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二十五.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二十六.教师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职业心理健康二十七.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有哪些?1.对待事业-终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二十八.

8、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二十九.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专业自我的形成三十.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同伴互助5.自我教育三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阶段三十二.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该做的主观努力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三十三.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

9、教育活动的主体4.学生是责权主体三十四.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那几个特点?1.可塑性2.依赖性3.向师性三十五.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表现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形式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三十六.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十七.学生是发展的人表现在哪几方面?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三十八.学生是独特的人表现在哪里?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

10、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十九.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表现在哪几方面?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四十.师生关系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四十一.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四十二.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4.

11、心理关系-心理相容四十三.课程类型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4.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6.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7.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课程四十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四十五.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四十六.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

12、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7.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四十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的趋势2.由“双基”到“四基”的趋势3.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趋势4.加强课程综合化与实践性的趋势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趋势6.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7.课程法制化的趋势四十八.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四十九.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

13、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五十.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五十一.教学过程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哪?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引导性5.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五十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14、3.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五十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五十四.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五十五.班级授课制的特点1.以班为单位

15、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五十六.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3.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发展5.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6.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五十七.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过分整齐划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2.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实践性不强,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容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3.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5.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五十八.当前教学组

16、织形式的改革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五十九.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5.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六十.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教学的重难点3.课程性质和特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时间、设备、条件六十一.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哪些?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六十二.

17、写好三种计划包括?1.学期(学年)教学计划2.单元或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即教案六十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求理论联系实际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六十四.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六十五.教学评价的类型1.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

18、差异评价3.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六十六.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1.评价目的2.评价功能3.评价观念4.评价内容5.评价方式6.评价主体7.评价过程六十七.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六十八.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与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

19、、逐步提高的过程六十九.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原则)8.知行统一原则9.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七十.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员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七十一.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说服法2.榜样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奖惩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7

20、.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七十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基本功能)2.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七十三.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七十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七十五.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七十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

2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七十七.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建立学生档案5.操行评定6.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7.个别教育工作8.班会活动的组织9.偶发事件的处理10.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11.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知道课余生活七十八.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广泛性七十九.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人活动八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2、2.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3.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4.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论述题部分一.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部分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教育不是均衡教育,更不是削弱个性的教育。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德育是“五育”的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二.当前我国

23、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1.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和过度的应试倾向给我国教育造成了很大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教师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学生方面

24、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教育改善校园人际关系四.教育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存在内在机制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要防止两种倾向4

2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五.一堂好课的标准从教师教的方面看,基本标准有: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从学生的方面看,基本标准有:1.学生注意力集中2.思维活跃3.积极参与4.个别学生得到照顾六.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1.知、情、意、行是构

26、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品德认知,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对学生应该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七.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德育原则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八.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策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