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著汇编之哈姆莱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508970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冒名著汇编之哈姆莱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冒名著汇编之哈姆莱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冒名著汇编之哈姆莱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冒名著汇编之哈姆莱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冒名著汇编之哈姆莱特(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扬州市新华中学2010高三语文备课组 中外名著阅读资料汇编中外名著阅读资料汇编之哈姆莱特一:作者、创作背景及剧情简介作者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 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莎士比亚当过戏院马厩的看马人,剧场里的清洁夫和舞台上的临时演员,这使他对剧院内外的一切逐渐熟悉。生活的磨练也开阔了他的眼界,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这一切,都为他1590年开始的戏剧创作生涯奠

2、定了基础。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早期(15901600年)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中期(16011607年)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

3、的惊心动魄斗争。晚期(16081612年)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于是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创作背景:哈姆莱特创作于1601年。当时,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以“人”为中心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取代了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人们对教会的黑暗统治有所不满。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溺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

4、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莱特一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之间的社会生活,从宫廷到家庭,从军士守卫到人民造反,从深闺到墓地,从剧场到比武场,这么广阔的社会背景,构成主人公的典型环境。这一以反映封建社会解体、资产阶级方兴未艾时代的英国平民社会的五光十色为背景的典型环境,很能衬托出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及其变化。作品地位: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5、”。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主要剧情:在丹麦王宫里,四具王公贵族的尸体躺在血泊中,满面悲伤的霍拉旭向人们讲述了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事情还得回到几个月以前,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狄斯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狄斯。邻国挪威的福丁布拉斯王子乘机发兵,想报杀父之仇,并夺回割让的土地。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亲的死使他痛不欲生,而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就匆匆改嫁,他感到屈辱,气愤地喊道:“就是畜生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他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哈姆雷

6、特从好友霍拉旭那听说城堡露台上连续几天都出现鬼魂,好奇心促使他们在一个阴森可怖的夜晚登上了露台。原来那鬼魂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鬼魂把他引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向他诉说自己被害的经过:原来,克劳狄斯趁老哈姆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时,把致命的毒草汁滴进了他的耳朵,并使毒液流入他的全身血管,使他的身上起了无数疱疹,最后夺取了他的生命。老哈姆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知道真相后,怒火中烧的哈姆雷特从此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哈姆雷特疯狂地爱上了首相的女儿奥菲利亚,而世故的波洛涅斯阻止女儿和他来往。一天,哈姆雷特突然找到奥菲利娅,在她

7、面前做出了许多癫狂怪诞的举动。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波洛涅斯,波洛涅斯又报告了克劳狄斯。老奸巨滑的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态,派哈姆雷特的的好友波洛涅斯和他的情人奥菲利亚去试探王子的心。其实,哈姆雷特并没有疯,只是性格忧郁、优柔寡断的他看透了人世间的丑恶,不肯轻易的相信别人。他便开始对一切都产生怀疑,甚至对鬼魂的话也产生怀疑,是真?是假?对母亲又恨又爱,对鬼魂将信将疑,对生活是生存,还是毁灭?是忍受命运的折磨,还是反抗人世的苦难?仇恨一直吞啮着他的心,复仇的信念始终一忘,可他总感到敌人是那么的强大,而自己又是那么的弱小,他为不能替父报仇而感到痛心疾首。矛盾重重的哈姆雷特在焦灼的内心和冷酷的现

8、实之间不得安宁,濒于疯狂,他索性半真半假地装起疯来。他终于明白了:世界是污浊的瘴气的集合,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园,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就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狄斯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贡扎古之死,加了几段情节,把戏名改成捕鼠机。台上,国王的侄子把毒药灌入国王的耳朵谋害了他,夺走了王后。台下,做贼心虚的克劳狄斯大惊失色,起身就走,哈姆雷特证实了鬼魂的话,决定复仇。当天晚上,哈姆雷特在去见母亲的途中,突窥见了克劳狄斯正在独自一人忏悔祈祷。他想趁机杀了他,但因为他怕在他祈祷时杀了他,会使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而没有下手。哈姆雷特来到母亲的卧室,母亲劝

9、他不要再疯狂下去了。哈姆雷特怒火中烧,他猛地拿起镜子,要母亲照照自己的灵魂。这时帐后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哈姆雷特以为那偷听者是奸王,一剑刺过去,倒在地上的却是波洛涅斯。他痛诉母亲失去了理智,当了情欲的奴隶,违背了同父亲的誓言,玷污了贞节,亵渎了爱情。此时鬼魂又出现了,他一面鼓励王子坚定复仇的决心,一面让王子安慰正在内心冲突中惊惶失措的母后。误杀了躲在帷幕后偷听的首相,克劳狄斯以波洛涅斯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秘密地嘱咐英王将王子处决,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识破克劳狄斯的诡计,王子在途中偷拆开了信件,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于是偷改了信。第二天他们遇到了海盗袭击,哈姆雷特在

10、混战中跳上了海盗船,后偷偷潜回国内,找到霍拉旭,把一切都告诉了他。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的惨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落入河中溺水而亡。她的哥哥雷欧提斯从国外回来,煽动民众攻打王宫,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老奸巨滑的克劳狄斯把一切都推到哈姆雷特身上。他们得知哈姆雷特回国,便定计谋害他。哈姆雷特让霍拉旭陪他去王宫,途经墓地时,就赶上奥菲利亚的葬礼。看见情人的尸体,内心的悲愤一下子暴发出来,他失去了控制,冲过去跳进墓穴,与雷欧提斯在墓穴里打了起来。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毒剑与哈姆雷特决斗。哈姆雷特不顾霍拉旭的劝阻,接受挑战。决斗开始了,哈姆雷特占了上风。在第一回合中,他击中对方一剑,斟上一杯毒酒,以

11、示祝贺。王子急于进行比赛,就把酒放在一墨守成规第二回合中王子又获得了胜利。王后十分高兴地替王子饮下了这杯毒酒。雷欧提斯深知他手中毒剑的厉害,一直不肯轻易往王子身上刺。他在克劳狄斯的煽动下,一剑刺中哈姆雷特。同时哈姆雷特手中的也刺伤了雷欧提斯。就在这时,王后大叫着倒在地上,中毒身亡。奄奄一息的雷欧提斯在最后一刻良心发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当众揭露了克劳狄斯的阴谋。王子哈姆雷特举起手中毒剑用最后的一点力气刺向克劳狄斯,杀死了仇人,自己也毒性发作倒下去了。把王位传给了福丁布拉斯。主题:对于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呼唤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社会理想。主要角色:哈姆雷特 丹麦王子。为父王的

12、鬼魂所困扰,要对杀父凶手复仇。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克劳迪斯 丹麦现任国王。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老国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他罪有应得,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鬼魂 哈姆雷特的父亲死后化成的鬼魂。他被弟弟毒死。乔特鲁德 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老王死后她改嫁克劳迪斯,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为乱伦,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她替哈姆雷特误喝下了克劳迪斯预设的毒酒,当场身亡。波洛涅斯 克劳迪斯的御前大臣。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阻挠哈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间的爱情。哈姆雷特总是假装

13、呆头呆脑来戏弄他。他躲在一块挂毯后,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被王子一剑刺死。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的儿子。为了父亲和妹妹的死用剑杀死了哈姆雷特。他也死在哈姆雷特的毒剑下,尽管当时哈姆雷特没有意识到剑是带毒的。奥菲利亚 波洛涅斯的女儿。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河,但种种阻力警告王子,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她被他无情抛弃,加上父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错乱,最终失足落水溺毙。霍拉旭 哈姆雷特大学里的密友。他没有直接卷入王室之间的阴谋,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传声筒,莎翁用他来烘托剧情。他也是唯一一个活到全剧结束的主要角色。虽然他曾扬言要自杀。福丁布拉斯 挪威王子。在剧中只有

14、短短的过场戏。但他的重要性在于,全剧的最后台词由他说出,似乎象征着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阐述了剧作主题。二:人物形象哈姆莱特: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丹麦的王子,他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那时,他把世界看成是光彩夺目的美好天地,父亲是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母亲是圣母一样的纯洁女性。那时的哈姆莱特是“快乐王子”。剧本一开始,乾坤颠倒,大厦已倾,哈姆莱特承受打击、精神颓唐,对现实社会和人性都产生了怀疑,变成“忧郁王子”。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昔日的梦幻;梦幻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

15、流浪儿”,他在复仇与否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王子”。总的来说, 三种形象的叠加,构成了一个怀抱理想又壮志难酬的悲剧形象。三:艺术特色第一: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深度。莎翁的悲剧以描写人及人的自然本性为核心,在戏剧冲突的建构上,不像古希腊悲剧那样主要表现人与外部自然力(“命运”)之间的冲突,而是表现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理智、信念与情感、欲望之间的冲突,这就构成了内与外双重矛盾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外在冲突在根本上又起因于人的内在精神与心理因素的差异性,并且,外在冲突最终又是为展示心灵服务的,因此,莎翁的悲剧在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上达到了空前的深度。第二:出于展示

16、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莎士比亚十分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哈姆莱特的多次独白,就表达出他对社会与人生、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哲学探索,披露出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困惑、迷惘和恐惧等多方面的心理内容,有效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他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十分准确地传达出了他此时的矛盾心态,是他犹豫延宕性格的一个典型例证。第三:为了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莎士比亚还成功地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塑造。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不仅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是对立的,性格也适成对比,一个是内向性的,一个是外向性的。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也成对比,一个佯狂,一个真

17、疯。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个贵族青年都有为父复仇的心事,而性格各异,做法各各不同。雷欧提斯为报私仇,利用民众对王室的不满,登高一呼,群众像怒潮一般涌向王宫。他只问目的,不择手段,也不顾后果,只有个人的恩怨,而缺乏扭转乾坤的大志,同哈姆莱特相比,就显得简单鲁莽。福丁布拉斯,原定兴兵复仇,夺回老王失去的国土,在个人私仇上似乎也加上了一点国家兴亡的色彩,但却禁不住叔王的一顿训斥,放弃了复仇的打算。相形之下,显然没有哈姆莱特性格的复杂和坚定。哈姆莱特性格的特点是忧郁,但不是一成不变。他起初本是无忧无虑、抱负非凡的时代新青年,遭到惨变之后便陷入忧郁,最后从忧郁中解脱出来,成了决断决行的豪爽性格

18、。因此,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个性。奥菲利娅是个天真柔顺的女子,受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的影响,有些开通的思想,喜爱读书,喜爱民间文艺,也明白一些国家大事。但她和莎士比亚其他悲喜剧中的新女性都不一样:既不象奥赛罗中苔丝德蒙娜样痴情,甘受冤枉,至死无悔;也不像李尔王中的考狄利娅那样绝口不说半句阿谀的话;也不像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那样有谋略,参与法庭的斗争;更不像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那样野心、残忍。第四: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了莎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他的戏剧常常包含几条平行的或者交错的情节。哈姆莱特一剧中有三条复仇的情节交织在一起:除哈姆莱特复仇的线索之外,还有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

19、拉斯的复仇线索。以前者为主,后两者为辅交错发展、主次分明,起到了互成对比、彼此映衬、激化矛盾的作用。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不幸的爱情;写了哈姆莱特和霍拉旭之间的真诚的友谊以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的友谊的背叛;还写了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又都起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第五:语言的丰富有力,也是莎剧动人的力量所在。哈姆莱特一剧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又结合了散文、有韵诗句和抒情歌谣等,不同的文体在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莎士比亚按照人物的身份与处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文雅或粗俗,哲理或抒情,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助于表现人物。人物不同,所用

20、的语言都各如其人。同是一个哈姆莱特,装疯时的语言与平时的也各不同。四:哈姆莱特经典台词1、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此二抉择, 究竟是哪个较崇高? 2、所以,“理智”能使我们成为懦夫, 而“顾虑”能使我们本来辉煌之心志变得黯然无光, 像个病夫。 再之, 这些更能坏大事, 乱大谋, 使它们失去魄力。3、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4、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五:简答题

21、1、简述哈姆莱特一剧中三条线索的设置,并说明这样的戏剧结构安排有什么样的好处。答: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了莎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三条线索:主要线索是哈姆雷特为父被谋杀篡权复仇;在这一主要线索推进的过程中又有两条类似的线索:雷欧提斯为被哈姆雷特无意杀死的父亲波洛纽斯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按照封建法规,两人都有为父报仇的义务。流血复仇的情绪笼罩全篇。好处:以前者为主,后两者为辅交错发展、主次分明,起到了互成对比、激化矛盾的作用。2请举出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的两句经典台词,并作简要赏析。答:“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莱特对母亲在厄运面前表现出的屈从

22、的揶揄,涵盖了女性在命运面前常常表现出来的脆弱的性格弱点,这成为世人对女性的共性认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哈姆莱特对生死的严肃思考,后来成为人们面对两难抉择时的共同心声。“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哈姆雷特对人的礼赞,成为人文主义最经典的宣言。3哈姆莱特中有三个复仇者,请简述他们复仇的差别.答:哈姆莱特复仇既是为了父亲也是为了整个王国,是正义和邪恶的较量,是人性善与恶的交锋,其中夹杂着一个思想者、年轻人的爱与恨的痛苦与困惑,最具人生价值。雷欧提斯复仇是为了父亲,为了复仇他煸动民众,为了复仇他不择手段,复仇炽烈的怒火也毁灭了自我,最没价值。小福丁布拉斯为了父亲的荣誉

23、和土地复仇,当受到强有力的阻碍时,他便停止了复仇行动。他的复仇最具有功利性,也最不坚定,但也最理智。4、哈姆莱持的情节发展与国王克劳狄斯的阴谋密不可分,请写出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答: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是:第一,克劳狄斯趋兄长哈姆莱特午睡时,偷偷将毒药灌进他的耳中,谎称是毒蛇咬死了老哈姆莱特,夺走了兄长的生命、王冠和王后。第二,克劳狄斯觉察罪行败露,借哈姆莱特错杀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事,假惺星地送去英国避难,却在国书中威逼英国国王见到哈姆莱特后立刻将其枭首。第三,安排剑术高超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让雷欧提斯偷偷换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双管齐下,确保杀死哈姆莱特。5试简

24、述哈姆雷特悲剧的主要原因。答:哈姆雷特“重整乾坤的责任”没能完成,这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看,处于萌芽时期的先进力量面对的还是强大的反动势力;从主观方面看,以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相信的是个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相信群众,只迷信孤军奋战,而“重整乾坤的责任”却又不是个别人的力量所担负得起来和完成得了的。6哈姆雷特决心为父复仇,并要“负起重整乾坤责任”重任,他为什么有意装疯呢?答:第一: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对手克劳狄斯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强大而又阴险,哈姆雷特怕不小心泄漏了心事,反遭敌人的毒手);第二:迷惑对方,寻找复仇时机(既可以躲过对方的耳目,也可借此试探对方);第三:借

25、疯言疯语,发泄对当前黑暗现实的不满。7哈姆雷特并非“完人”,表现在哪些地方?答: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8简析哈姆雷特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及其意义。答:哈姆雷特中主要的戏剧冲突是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王后的冲突,这一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9请简

26、要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主要性格特征。答: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为父报仇过程中优柔寡断,由于复仇任务的艰巨和自身力量的不足,同时出于道德、爱情的种种思考,他找不到复仇和变革的途径,这使得他长于思考,行动迟缓。10请写出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的第三个阴谋,并指出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答:安排剑术高超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让雷欧提斯偷偷换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双管齐下,确保杀死哈姆莱特。这个阴谋是矛盾冲突的高潮。11为了突出古希腊悲剧中的基本主题:人无法抗拒命运,人物与环境之间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导致阴差阳错的悲惨结局,哈姆雷特在写了克劳狄斯

27、谋杀老国王之后,还写了四重误杀,请说出是哪四重?答:四重误杀: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英国国王误杀克劳迪斯的两位使者、克劳迪斯误杀王后乔特鲁德、哈姆雷特误杀雷欧提斯。四重误杀显示了人和命运之间无奈而尴尬的局面。12、请说说哈姆雷特中的“戏中戏”指的是什么情节?答:王子利用戏中戏叫向他献技的伶人演一本跟父王被害情节相似的戏捕鼠机,使亲临剧场的凶手露出马脚。被害的公爵叫贡扎古,他的妻子叫白普蒂丝姐。公爵的近亲琉西安纳斯为了霸占贡扎古的家产,便在花园里毒死了公爵,并骗取了公爵夫人的委身。国王和王后都应邀前来看戏。国王压根儿不知道他上了哈姆雷特的当,当他和大臣们坐下来看戏时,哈姆雷特便坐在他旁边,好仔细

28、地察看他的神情。那出戏的开头便是贡扎古和白普蒂丝姐的谈话。那妻子再三向丈夫表白她至死不渝的爱,说是假如贡扎古先死了,她决不会再嫁,如果哪一天她再嫁了,便会招致报应。还说是除了那些谋杀亲夫的毒妇,没有哪个女人会再嫁的。哈姆雷特发现国王和王后听到这段话时脸色顿时就变了。而当剧情发展到琉西安纳斯把毒药灌进在花园里熟睡的贡扎古的耳里时,哈姆雷特发现那个篡位的小人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忽然大喊点起火炬回宫,装作身体不舒服的样子,匆匆离开了剧场。哈姆莱特通过观察叔父在观看“戏中戏”的表情和退场的举动确证了叔父正是杀害父亲的凶手,于是哈姆莱特准备报仇。1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揭示了阅读的神

29、奇和成果的多元,请简述你所能读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哈姆莱特形象?答:一说:哈姆莱特出身高贵,举止优雅;接受人文主义的教育,博学多才,深受百姓的拥戴。他敬爱父亲,深爱母亲,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他变得忧郁,母亲的背叛令他痛苦,复仇的艰难令他焦虑、失常。但他逐步坚定起来,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弱点,惩治了罪人。一说: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他一直未能主动履行复仇的使命,而是在命运的帮助下完成了使命。一说: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掮起,也不

30、能放下。他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这事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他是怎样的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艰,总是能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标。14、巧合是剧作情节设置上常用的技巧,请简述哈姆莱特中的四个巧合及其作用。答:巧合一:哈姆莱特正为鬼魂所述上否为真实而疑惑时,进宫献艺的戏班突然到来。巧合二:哈姆莱特正要杀死克劳狄斯时,他突然跪下祈祷,使哈姆莱特打消了立刻杀死他的念头。巧合三:哈姆莱特被遣往英国,恰好带了父亲的印信,并遇上了海盗,得以回国。巧合四:小福丁布拉斯凯旋而回时恰是哈姆莱特清除奸人的时候,继承了王位。作用:巧合能够使情节不断发展,矛盾激化和解决,是情节摇

31、曳多姿的、富于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技巧。15、简述哈姆雷特的矛盾冲突。答: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的外部冲突;于此同时,他的内心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冲突。在实施复仇的过程中,他反复想着“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问题,总是耽于沉思冥想,步履为艰,哈姆雷特放过了正在独自祷告的克劳狄斯,他觉得“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束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哈姆雷特有着很强的宗教观念,而另一部分也在于他性格中的迟疑和懦弱。一方面他害怕自己杀人的末日审判,而另一方面他要掩盖自己的这种懦弱,让他不复仇的行为在道义上讲地过去。16、简析哈

32、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疯的异同。答:他们同样都失去了父亲,都处在爱情的逆境中。哈姆雷特是装疯,一方面有效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使自己有时间思索,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如何把危机变成转机,表现了哈姆雷特刚毅顽强的性格特征。奥菲利娅是真疯,最终落水而死,酿成悲剧,表现了她的天真和脆弱。17、索菲亚,首相之女,被夹在父亲和爱人之间,她的最终结局怎么样?答:在经历了父亲的死,哈姆雷特离开的打击后,善良的索菲亚精神失常,她终日采花,唱歌,嬉戏,不幸因枝条折断而落水身亡。18、哈姆雷特在安然回国后引起了克劳迪斯的恐慌、雷欧提斯的怨恨,他们密谋要用怎么样的方式将哈姆雷特置之死地?答:他们密谋让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进行决斗

33、,雷欧提斯预先将剑上涂毒,想要造成哈姆雷特意外死亡的假象,以此来掩盖他们的罪行。19、奥菲利亚的死因是什么?答:哈姆雷特为了要证实到底是不是叔叔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于是装疯卖傻,连奥菲利亚都装作不认识,并在一次与王后的质问中,误杀了奥菲利亚的父亲。奥菲利亚在遭遇失恋和突然失去父亲以后,精神恍惚,最终坠入湖中溺水而死。20、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的决斗,国王克劳迪斯安排了哪些阴谋,最终结果如何?答:国王克劳迪斯准备借雷欧提斯的手杀死哈姆雷特;国王还准备了毒酒让哈姆雷特服毒而死。最终王后误喝了毒酒而死,哈姆雷特中了雷欧提斯的毒剑,并将毒剑夺过来刺杀了雷欧提斯和国王。最后自己也中毒身亡。六、请判断下面各项

34、对名著哈姆莱特的说明的正误。1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十日谈都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一剧,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饱满,戏剧冲突尖锐,语言生动丰富,富有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错误。十日谈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2、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利娅深爱着哈姆雷特,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避而远之。而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使得脆弱的奥菲利娅精神失常,抑郁成疾而死。(错误。奥菲利亚是溺水而死,不是抑郁成疾而亡)3、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4、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它突出

35、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5、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错误。应为封建社会末期。)6、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形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7、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王后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这一冲突深刻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的矛盾

36、。(错误。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8、悲剧哈姆雷特以中世纪英国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丹麦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当时先进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错误。应该是:以中世纪“丹麦”宫廷为背景,真实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9、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犹豫、懦弱,多次因他的犹豫错失报仇机会,最后在比剑中,随同克劳狄斯、皇后、雷欧提斯的死,自己也中毒剑而死。这一悲剧结局完全由悲剧主人公的性格弱点造成。(错误。还有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怀,之所以迟迟没有复仇,也因为他看到了“丹麦像一座监狱”的人类命运的普遍性。)10、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7、的语言有着非凡的表现力。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是作者在剧中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诙谐而不乏诗意的双关语,使剧作充满妙趣和才智,对观众或读者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11、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为父报仇过程中优柔寡断,由于复仇任务的艰巨和自身力量的不足,同时出于道德、爱情的种种思考,他找不到复仇和变革的途径,这使得他长于思考,行动迟缓。12、决心为父复仇并要“负起重整乾坤责任”的哈姆雷特,装疯是为了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也为了迷惑对方,寻找复仇时机;也想借疯言疯语,发泄对当前黑暗现实的不满。13、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中,最令哈姆莱特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

38、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14、在“戏中戏”情节中,哈姆莱特修改了剧情,把弑君篡位的情节编入了戏剧中,演给国王和王后看,自己从旁察言观色。国王、王后果然心中有鬼,不等戏演完便匆匆退场,哈姆莱特据此证实了鬼魂的话,决定替父报仇。15、哈姆莱特的戏剧冲突是以交替的原则向前发展的,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两股力量交替占领上风展开较量,这种振荡变动的结果伴随着希望和恐惧的情感交替,使观众深深地为戏剧情节所吸引。 16、哈姆莱特的场景富于变化,人物众多,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有宫廷、深闺、墓地、原野、海上等,人物有王公大臣、卫士、戏子、掘墓人、造反民众、海盗等,从而展现

39、了上层宫廷生活和底层民众生活。(错误。海上的生活的经历是哈姆莱特后来告诉霍拉旭的,因此剧作的场景不应该包括海上,人物也不包括海盗。此外,雷欧提斯从法国回来寻仇,带领对国王不满的民众攻人了王宫,但是全剧未对民众生活的面貌进行描写,整个剧作都是以宫廷为主要场景的,并未展现底层的民众生活。) 17、哈姆莱特中王后乔特鲁德柔弱的个性使她屈从命运的安排,成为无心的同谋犯,但她最后明知是杯毒酒还是替哈姆莱特喝下了,表现了她对儿子始终不渝的母爱。(错误。王后乔特鲁德并不知道是毒酒,这里夸大了母爱。)18、在哈姆莱特中,莎翁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如在奥菲利娅落水而亡的悲惨场面后,紧接着掘坟墓者插科打

40、诨的场面。这种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的奇妙混合,创造了奇特的悲剧效果。 19、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一角对剧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出现改变了哈姆莱特的命运,没有他就没有哈姆莱特,剧作伊始就以他悲伤而庄严、惨苦而坚定的形象奠定了全剧悲剧的氛围。 20、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在观看完贡扎古之死后惊愕无比,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跪下忏悔,而这忏悔的一幕被哈姆莱特看见,得以暂时保全了性命。(错误。选项错在“看完”和“忏悔”的表述上。他并未看完贡扎古之死,也没有进行忏悔,仅是在祷告祈求将一切转祸为福,可是善良的哈姆莱特以为叔父忏悔了,暂时放过了他)21、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发觉自己的罪行暴露,便让

41、王后去责问哈姆莱特,并派遣大臣波洛涅斯去偷听母子二人的谈话,结果波洛涅斯被哈姆莱特误杀。(错误。克劳狄斯让王后和哈姆莱特谈谈,目的是表明自己被侄儿无故猜疑,是惺惺作态罢了。波洛涅斯是自作聪明,主动提出去偷听王后母子二人的谈话)22 、哈姆莱特中,装疯的哈姆莱特为了迷惑国王,用恶毒的言语诋毁奥菲利娅,逼疯了奥菲利娅,可以说这个纯洁的少女实际上死在了爱人的手里。这正是奥菲利娅令人同情的根本原因。(错误。他并未用恶毒的语言诋毁奥菲利娅,是因为哈姆莱特杀死了她的父亲,她无法抵御命运如此残酷的打击,这才是奥菲利娅发疯的根本原因。)23、哈姆莱特出身高贵,举止优雅,才学渊博,深得民众的爱戴。因此,国王克劳

42、狄斯把他视为统治的最大障碍,处心积虑地要置他于死地。(错误。是因为哈姆莱特知道了他的罪行)24、哈姆莱特的情节生动而丰富,哈姆莱特为父复仇是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是副线,三条线索互相交织又彼此衬托。25、哈姆莱特的内容深广,包含背叛、复仇、乱伦、命运等传统悲剧元素,拥有爱情、善恶等人文主义戏剧话题,因而给不同时代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和广阔的延伸空间。26、哈姆莱特知晓父亲被害的经过后,为保护自己不遭叔父的加害,以便寻找机会为父亲报仇,假装发疯,这一招果然骗过了狡猾的克劳狄斯。(错误。装疯的原因错误。另外这一招并没有骗过狡猾的克劳狄斯,他还是对哈姆莱特起了疑心。)27、哈姆莱特包蕴着多个难解之谜,比如哈姆莱特多次延宕复仇的原因,王后乔特鲁德为何会被引诱,奥菲利娅怎样发的疯而这些难以确凿回答的疑问恰恰表现了莎翁对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独特认识。 28、哈姆莱特中的两位女性奥菲利娅和王后乔特鲁德,一个神经失常后溺水而亡,一个误饮毒酒死去。前者引起人们深切的同情,后者则引发人们对人性弱点的思考。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揭示了阅读的神奇和成果的多元,请简述你所能读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哈姆莱特形象?强的精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