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5073375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小明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102550摘要:分析了国外乙二醇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从总体上看,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已出现了过剩的态势,而我国乙二醇产品的自给率只有约28.0%,因此我国除进口乙二醇以及对现有乙二醇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改造以外,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我国乙二醇在国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关键词:乙二醇 生产 消费 市场乙二醇简称EG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此外

2、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国外大型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都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水合即加压水合法的工艺路线,生产技术基本上由英荷Shell、美国Halcon-SD以及美国 UCC三家公司所垄断。近年来,随着聚酯纤维、聚酯塑料和防冻液等对乙二醇的旺盛需求,人们开始致力于乙二醇新合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Shell公司、UCC公司、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等相继开发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制乙二醇生产技术;Halcon-SD、UCC、Dow化学、日本触媒化学以及三菱化学等公司相继开发了碳酸乙烯酯法制乙二醇生产技术;另外

3、,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美国UCC以及日本宇部兴产等公司也开展了由合成气制乙二醇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被认为是今后乙二醇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1 世界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1,21.1 生产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聚酯市场消费的急剧增长,世界乙二醇生产发展迅速。1993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只有9 600 kt/a,1996年增加到11 200 kt/a,2001年达到14 330 kt/a,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15 862 kt/a,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5 065 kt/a,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31.9

4、%;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 576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9.9%;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 674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16.9%;日本的生产能力为925 kt/a,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8%;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的生产能力为4 059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25.6%,其他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 563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9.9%。Dow化学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商,2003年生产能力达到2 195 kt/a,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13.8%;其次是沙特阿拉伯的SABIC公司,生产能力为2 150 kt/a,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3.6%;再次是Shell公司,生产能力为1

5、 040 k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6.6%。2003年世界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表1 2003年世界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kt/a生产厂家名称生产能力生产厂家名称生产能力美国Dow化学公司美国Eastman化学公司美国Equistar公司美国Formosa公司美国Old World 工业公司美国PG Glycol公司美国Shell公司美国Huntsman公司加拿大Dow化学公司加拿大Shell公司加拿大Alberta & Orient Glycol公司墨西哥Pemex公司墨西哥Poliolos公司墨西哥Glicoles 公司巴西Oxiteno Nardeste公司巴西Oxit

6、eno公司委瑞拉Praica公司罗马尼亚Arpechim公司罗马尼亚Petrobrazi公司比利时BASF公司比利时Ineos公司德国BP公司德国Clariant公司意大利Polimeri公司荷兰Shell公司荷兰Dow化学公司英国Dow化学公司西班牙IQA公司1 19110426329931535848836362040035013588200257258825243502901501905515513020075波兰Orlen公司保加利亚Neftochim公司俄罗斯Nizhnekamskneftekhim公司俄罗斯Orgsyntez公司俄罗斯Petrokam公司俄罗斯Sibur公司斯洛伐克

7、Slovchemia公司伊朗Arak石油化工公司科威特Equate 石油化工公司沙特阿拉伯Sharq公司沙特阿拉伯延布石化公司土耳其Petkim公司印度信赖公司印度尼西亚GT石化公司日本三菱化学公司日本催化合成公司日本三井化学公司日本日-丸善化学公司马来西亚Optimal公司新加坡乙二醇公司国石化公司国三星通用化学公司国现代石化公司中国台塑公司中国联合化学公司中国南亚公司中国人造纤维公司1101001353565150421054001 300780893702233002102301853201084001103753002003001501.2 新建、扩建情况在2007年以前,世界上有许多

8、生产厂家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新建或扩建装置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地区。科威特Equate公司于2004年使其现有生产能力增加到620 kt/a,中国南亚塑料公司计划于2006年在麦寮采用SD公司技术新建一套6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印度信赖工业公司计划于2005年新建一套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中国省远东纺织公司子公司联合化学公司OUCC计划于2006年在高雄新建一套5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壳牌公司拟在新加坡新建一套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伊朗国家石化公司NPC公司计划在伊朗哈里格Kharg岛新建一套55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装置计划于2006年建成

9、投产,印度石化公司IPCL计划新建一套5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泰国烯烃公司TOC计划于2006年第二季度新建一套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计划在延布将建设第8套乙二醇生产装置,这套600 kt/a的乙二醇生产装置是作为其子公司延布石化公司第3套800 kt/a乙烯装置的下游项目,装置预计于2007年建成投产;另外,SABIC的子公司X拜勒联合石化公司JUPC将在X拜勒建设625 kt/a的第7套乙二醇装置,作为产能1000 kt/a乙烯装置的下游项目,装置计划于2005年底建成投产。上述两套乙二醇装置的相继建成,加上石化公司萨比克与三菱化学等50/50的

10、合资企业在X拜勒的乙二醇装置扩能,SABIC公司的乙二醇总生产能力将从2003年的2150 kt/a扩增至2007年的4200 kt/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商。中国人造纤维公司CMFC将采用Shell化学公司转让的Omega环氧乙烷/乙二醇技术工艺包,在高雄新建一套4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装置计划于2006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预计到2007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22 500 kt/a。1.3 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2001年世界乙二醇的总消费量为12 514 kt,2002年总消费量为12 620 kt,2003年总消费量为14 200 kt,其中80.2%用于生产聚酯

11、包括聚酯纤维、聚酯膜和其他PET树脂,11.4%用于生产防冻剂,8.4%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包括胶乳表面涂层、不饱和聚酯及化工中间体。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的总消费量将以年均4.8%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6 160 kt,其中北美地区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8%,西欧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1.8%,中东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18.9%,亚洲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6.2%。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上世界乙二醇产需基本平衡,但北美和中东地区乙二醇生产能力的过剩。从全球乙二醇产需平衡看,中东地区、加拿大、美国仍将是世界乙二醇主要的出口地区和国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

12、,产量增加很快,严重过剩,已经超过北美地区而成为世界最大的乙二醇出口地区。另外,从世界的消费趋势看,乙二醇用于聚酯生产的比例在逐年增长。亚洲是世界乙二醇的主要消费地区,也是世界上乙二醇贸易量较大的地区,其消费量占世界乙二醇总消费量的50%以上,但该地区的产量却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消费,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随着亚洲地区大型乙二醇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亚洲地区乙二醇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的矛盾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随着亚洲聚酯工业的飞速发展,供需仍有很大的缺口,到2007年以后供需矛盾才会有所缓解。1.3.1 美国2002年美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为2 502 kt,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防冻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

13、ET。其中用于生产防冻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28.7%,用于生产PET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2.0%,用于其他方面包括胶乳表面涂料、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化学中间体等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9.3%。在PET消费中,用于生产PET固体树脂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50.9%,用于生产PET纤维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37.0%,用于生产PET薄膜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6.8%,用于PET片材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4.7%,用于PET工程塑料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0.6%。2002年,美国乙二醇的进口量约为363 kt,约占美国乙二醇总消费量的15%。产品主要来自加拿

14、大、沙特阿拉伯,其中来自加拿大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63.2%;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29.6 %;出口量约为527 kt,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加拿大和墨西哥,其中向亚洲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21.5%,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11.8%。预计今后几年,美国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3 060 kt。近年来美国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见表2所示。 表2 近年来美国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 kt年份PET固体树脂聚酯纤维防冻剂聚酯薄膜其他合计20002001200220076917607901 159692568574748730

15、726717703981011061143213203153372 5322 4752 5023 0612002-2007年年均增长率,%8.05.5-0.41.51.34.11.3.2 西欧2002年,西欧乙二醇的消费量为1 708 kt,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防冻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固体树脂以及聚酯纤维等。其中用于生产PET固体树脂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39.0%,用于生产聚酯纤维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21.5%,用于生产防冻剂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6.9%,用于聚酯薄膜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5.2%,用于生产其他PET树脂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3.8%,用于其他方面包括胶乳表面涂料、醇酸树脂

16、以及化学中间体等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3.6%。西欧地区是世界乙二醇的净进口地区,2002年进口量约为472 kt,占美国乙二醇总消费量的27.6%。产品主要来自东欧包括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沙特阿拉伯等,其中来自东欧的进口量为179 kt,占总进口量的37.9%;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约为156 kt,占总进口量的33.1%。预计今后几年,西欧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以约1.8%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 870 kt,近年来西欧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见表3所示。 表3 近年来西欧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 kt/a年份PET固体树脂聚酯纤维防冻剂聚酯薄膜其他PET其他

17、合计2000200120022007606 63466677837036136840327326827328887918789646465652262272322481 6261 6521 7081 8702002-2007年年均增长率,%3.21.8-0.10.201.31.81.3.3 日本2002年,日本乙二醇的消费量为614 kt,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防冻剂、聚酯纤维等。其中用于生产聚酯纤维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42.0%,用于生产防冻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10.4%,用于生产聚酯薄膜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11.9%,用于生产其他PET树脂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4.5%,用于其他方面包括胶

18、乳表面涂料、醇酸树脂以及化学中间体等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21.2%。日本是世界乙二醇的净出口地区,2002年进口量只有40 kt,占日本乙二醇总消费量的6.5%,产品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出口量为121 kt,占其产量的16.5%,产品主要出口到中国和国,其中出口到中国的量占总出口量的80.2%,出口到国的量占总出口量的12.4%。预计今后几年,日本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652 kt,近年来日本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见表4所示。表4 近年来日本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 kt/a年份聚酯纤维其他PET聚酯薄膜防冻剂其他合计200020012002

19、200726625125825998958911174707378646464641571541301406596346146522002-2007年年均增长率,%0.14.51.301.51.22 我国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3,42.1 生产现状我国乙二醇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开始采用的是传统的氯乙醇水解法,即利用氯乙醇与碱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再由环氧乙烷水解制得乙二醇。此方法能耗大,产品纯度差,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技术落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崛起,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975年燕山石油化工公司首次引进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D公司

20、氧气直接氧化法技术,于1977年建成一套6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并于1998年扩产到80 kt/a。1974年石油化纤公司引进德国Huls公司空气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技术,建成一套44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1989年改用美国UCC公司纯氧氧化法专利生产技术。随后,石化、化学工业股份、XX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扬子石化和化工厂等先后引进美国SD公司的纯氧氧化法生产技术建成乙二醇生产装置;石油化工公司、XX联合化学、石油化工公司等先后引进美国Shell化学公司的纯氧氧化法生产技术建成乙二醇生产装置。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装置有10套,2004年总生产能力为1 116 kt/a,生产工艺全部

21、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氧化法。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公司,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生产厂家有6家,生产能力合计为787 kt/a,占我国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70.5%;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生产厂家有4家,生产能力合计为329 kt/a,占国总生产能力的29.5%。扬子石油化工股份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乙二醇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占国总生产能力的26.9%;其次是石油化工股份的225 kt/a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占国总生产能力的20.2%。再次是中石油石化分公司的159 kt/a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14.2%。2004年我国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厂家见表

22、5所示。 表5 2004年我国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kt/a 生产厂家名称生产能力技术来源备注燕山石油化工股份80SD氧气法1998年7月扩产中石油石化分公司60UCC氧气法原为Huls空气法,1989年改为UCC氧气法中石油石化分公司60Shell氧气法2000年扩产中石油石化分公司159SD氧气法1996年投产,2002年扩产石油化工40SD氧气法1996年投产扬子石油化工股份300SD氧气法1999年扩产石油化工股份225SD氧气法2002年扩产石油化工公司100Shell氧气法1996年投产XX石油化工公司42Shell氧气法1996年投产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50SD氧气法1996

23、年投产,2002年扩产合计1 116随着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产量也不断增加。1990年我国乙二醇的产量只有284.2 kt,1995年增加到456.1 kt,1990-1995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9.9%。2000年产量达到 907.5 kt,1995-2000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4.8%。2002年我国乙二醇的产量为906.1 kt,比2001年增长12.2%,2003年产量达到969.3 kt,比2002年增长7.06%,1998-2003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3%。近年来我国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的产量情况见表6所示。表6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产量情况 kt 生产厂

24、家名称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燕山石油化工股份71.956.380.8 76.8中石油石化分公司59.537.240.741.2中石油石化分公司41.139.437.940.3中石油石化分公司109.8117.4137.8171.1石油化工49.942.046.043.1扬子石油化工股份233.9195.5196.3180.2石油化工股份131.1114.7174.2193.4石油化工公司109.6102.495.395.4XX石油化工公司45.139.939.449.0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45.950.243.959.52.2 拟建、扩建情况由于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

25、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消费,因而有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燕山石化股份拟将现有的乙二醇生产能力扩建到300 kt/a装置,预计2005年建成投产;石油化工股份拟新建一套380 kt/a的乙二醇生产装置,预计2005年底建成投产,届时该公司的乙二醇生产能力将达到600 kt/a,成为我国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家;扬巴公司拟新建1套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计划2004年建成投产;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拟在南海新建一套32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预计2005年投产;扬子石油化工股份将新建一套18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装置预计于2006年建成投产。另外,省太仓拟新建一套60 kt

26、/a乙二醇生产装置;美国协和石油化工集团拟新建一套12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XX拟新建一套1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道化学XX乙烯项目拟新建一套300 kt/a乙二醇装置;中石油石化分公司拟将现有的乙二醇生产能力扩建到200 kt/a。预计到2007年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 400 kt/a,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2.3 进出口情况虽然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较快,但由于聚酯等工业的强劲需求,仍不能满足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根据海关统计,1995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量只有205.4 kt,2000年突破了1

27、 000 kt,达到1 049.7 kt,1995-2000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8.58%;2002年进口量进一步增加到2 145.7 kt,进口量约占国总消费量的71.1%。2003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量达到2 516.1 kt,比2002年增长17.3%,进口量占国总消费量的65.8%,1998-2003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2.2%。进口产品主要来源于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美国、国、中国和日本,其中来自加拿大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25.7%,沙特阿拉伯占20.6%,中国占11.2%,美国占9.3%,国占8.8%,日本占8.6%。2004年1-7月份我国乙二醇的进口量达到1 966 kt,

28、比2003年同期增长52.6%。在进口的同时,我国乙二醇也有少量的出口,2001年出口量为2.3 kt,2002年出口量为31.9 kt,2003年出口量为23.4 kt,2004年1-7月份出口量为14.8 kt,比2003年同期减少7.6%。2.4 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不断增加。1990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只有315.5 kt,1995年增加到656.8 kt,1990-1995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5.8%;2000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达到1957.1 kt,1995-2000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4.40%;20

29、02年表观消费量突破3000 kt,达到3019.9 kt,成为世界上乙二醇消费量最多的国家,2003年表观消费量进一步增加到3 462.0 kt,比2002年增长约14.64%,1998-2003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6.9%。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见表7所示。表7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 kt 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开工率,%19992000200120022003843.8907.5807.5906.1969.3566.91 049.71 597.12 145.72 516.10.130.152.331.923.41 410.61 957.12 402.33 01

30、9.93 462.059.8246.3733.6130.0028.00从表7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但国自给率却不断下降。1998年我国乙二醇的国自给率为71.2%,2002年下降到30.0%,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28.0%,说明我国乙二醇发展潜力还相当大。目前,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等,2003年的消费结构为:83.8%用于生产聚酯产品,16.2%用于生产防冻液和其他产品。近年来,我国PET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聚酯树脂和薄膜等生产发展很快,2000年生产能力只有5 950 kt/a,2002年增加到11 020 kt/a,2003年生产厂家达到100多

31、家,总生产能力达到约14 500 kt/a,主要的生产厂家有仪征化纤股份生产能力为1 080 kt/a、远东化纤集团生产能力为400 kt/a、石油化纤公司生产能力为387 kt/a、石油化工股份生产能力为365 kt/a、恒逸集团生产能力为350 kt/a、翔鹭纺纤生产能力为320 kt/a、开平涤纶企业集团公司生产能力为300 kt/a、正昊化纤新材料生产能力为260 kt/a、XX石化公司生产能力为200 kt/a以及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200 kt/a等。2003年我国PET聚酯产品的产量约为8 500 kt,共消费乙二醇约2 900 kt,消费量约占国乙二醇总消费量的83.5%。预

32、计到2007年我国PET聚酯生产能力将达到16 000 kt/a,需求总量可达到12000 kt左右,届时聚酯行业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4000 kt。我国聚酯消费中以瓶用聚酯增长最快,到2007年瓶用聚酯在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9%上升到13%,而纤用聚酯的比例将相应从目前的87%下降到83%,届时我国的聚酯生产将基本上能满足国实际生产的需求,但部分特殊用途聚酯仍需依赖进口。2007-2015年,我国聚酯的消费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年均增长率约为5.6%,预计到2015年我国聚酯的消费量将达到约19000 kt,届时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6370 kt。加上在防冻剂以及其他方面包括

33、生产乙二醛、乙二酸、醇酸树脂、二噁烷、1,3-二氧戊环、聚乙二醇、不饱和聚酯等的消费量,预计到2007年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将达约4600 kt,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约7000 kt。这说明目前我国乙二醇仍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使现有装置开足马力,也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对乙二醇的强劲需求,每年仍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乙二醇产品,因此,乙二醇在我国开发前景广阔。3 结论及发展建议1目前,我国乙二醇产品自给率只有28.0%,产品的83.8%用于生产聚酯产品,16.2%用于生产防冻液以及其他产品。随着我国聚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07年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将达4 600

34、 kt,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约7 000 kt。而在2007年以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虽然将达到约2 400 kt/a,但即使装置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届时仍将有约2 200 kt的缺口需要依靠进口来解决,因此,乙二醇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虽然我国乙二醇供不应求,但从总体上看,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了过剩的态势。由于北美等地需求相对不旺,其生产厂家很多将目光转向亚洲,竭力抢占我国乙二醇市场份额。除加拿大、美国和日本这些传统向我国出口乙二醇的国家外,沙特阿拉伯以其廉价的乙烯原料为基础生产的乙二醇,目前在我国市场的份额正在迅速增加。另外,我国省多家企业也看好祖国大陆的市场,纷纷决定扩

35、大生产能力。这样势必导致更多的产品流入我国,我用石脑油工艺路线和产品结构单一的乙二醇生产将面临严峻的挑战。3目前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小,产量少,装置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且下游产品的生产开发起步较晚,经济效益差,在国外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因此为了迎接挑战,除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对现有乙二醇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改造,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加强技术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外,建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新建几套生产规模在300 kt/a以上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以扩大生产规模,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增强我国乙二醇在国外市场中的竞争力。4在生产工艺上,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可以大大降低水比

36、,节省能耗,降低生成成本;碳酸乙烯酯法可充分利用乙烯氧化副产的CO2资源,在现有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只需增加生产碳酸乙烯酯的反应步骤就可以生产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两种应用广泛的化工产品,代表了今后乙二醇生产发展的方向,非常具有吸引力。而目前我国的乙二醇均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进行生产,能耗和物耗等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除了不断完善现有技术外,还应积极顺应世界乙二醇生产技术发展潮流,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以及碳酸乙烯酯法等乙二醇新生产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提高我国乙二醇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此外,充分利用我国煤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加强开发合成气直接生

37、产乙二醇的技术开发,开辟我国乙二醇生产的新路线。 5目前,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消费比较单一,如果聚酯生产受阻,那么将对我国的乙二醇产业产生致命的打击。因此,应加快乙二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开发力度,逐渐改变我国乙二醇用途单一的局面,扩大乙二醇的消费量,以使我国乙二醇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参 考 文 献1 Jamie Lacson.Mono-,Diand Tri ethylene Glycols.Chemical Economics Handbook,20032 谭国林.国外乙二醇市场供需预测及价格分析.化工技术经济,2003,21(4):23283 金戈.我国乙二醇供需缺口巨大,中国化工

38、报,2004-08-03(第3版)4 燕丰,雪峰,唐萍.提高产业竞争力,保障我国乙二醇产业健康发展.中国化工信息,2004,39:A7Production Status and Market Analysis of Ethylene GlycolCui Xiaoming(Research Institute, SINOPEC Yanshan Petrochemical Corp., Beijing, 102550)ABSTRACTThe productionand consumption status of ethylene glycol and its market prospect at

39、home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 From an overall view, the glob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EG has shown a trend of overplus, but self-sufficiency rate of EG products in China is only about 28.0%. Hence, apart from considering importing EG and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existing EG plants, Chinese RG produ

40、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adopt advanced technologies, expand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plants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improve output and quality of products, aiming to enhance the petitiveness of EG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market, so as to essentially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EG in China.Keywords: ethylene glycol, production, consumption, market收稿日期:2004-10-25。作者简介:小明,男,1966出生,高级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大学化学系。现主要从事石油化工方面的情报调研和信息研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