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5499580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与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译文)清晨我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没有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1诗人出游的时间是_,地点是_。诗中最能体现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和_。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清晨入古寺(_) 进入 参加 合乎(2)曲径通幽处(_) 传达 通向 通晓,懂得(3)

2、禅房花木深(_) 时间久 距离大 繁茂(4)但余钟磬音(_) 留下 零头 我3分别找出诗中的一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静态描写:_动态描写:_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时所写的一首题壁诗。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破山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D.诗的最后两句以钟磬音轻轻回荡来衬托破山寺宁静的气氛。5诗中有两句以声衬静的诗句,即用声音来衬托环境的幽静,这两句诗是:_,_。6以下哪句诗句与上题答案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后面( )里打“”。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

3、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 阅读理解。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1这首诗的作者是_。2“妄弃”的意思是_。3画“”的句子中“它到的地方”是指_。4你对“无端”的理解是:_。5最后一句中“她”是指_,“悲哀”是指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村晚草满池

4、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陂:_ (2)寒漪:_(3)腔:_ (4)信口:_2“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_3“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写出了牧童的什么特点?_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5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说这首诗的表现手法。_4. 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唐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解释字词的意思。(1)暝:_(2)歇:_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采用了_描

5、写和_描写,表现了诗人对_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5. 阅读理解。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的青山,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2)“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3)诗人用“”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2两首

6、诗的作者都是_代的_(谁)。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_。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从标题来看,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感受。(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有“三万里”长,“岳”有“五千仞”高。(_)(3)“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第一首诗的写作时间早于第二首诗。(_)(4)“万事空”表现了作者临死时坦然豁达的心态。(_)4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_7. 课内精彩阅读。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7、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由这首诗的题目,我了解到的信息是_。2前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_3诗中的“熏”可以换成“吹”吗?为什么?_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醉心寻欢作乐的谴责之情。(_)(2)“游人”是指在杭州旅游的人。(_)(3)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居住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_)8. 回答下列问题。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作者:_,_代_、_及改良主义先驱者。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1)九州生气恃风

8、雷(恃:_)(2)万马齐喑究可哀(究:_)9. 古诗阅读。稚子弄冰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稚子弄冰的情景。“稚子”的意思是_。2稚子弄冰的过程是:(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_4弄冰结局。“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B.比喻C.拟人5你小时候玩过冰吗?你是怎样玩的?_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

9、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两水”,指句溪和宛溪。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其好在何处。_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1. 古诗大厅。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无遗力”让我想到的成语是( )。A.竭尽全力B.川流不息C.力

10、大无穷D.毫不在乎2“少壮工夫老始成”与“绝知此事须躬行”中加点字意思分别是(_)和(_)。A刚刚 B独一无二 C亲身、亲自 D事物的一头3诗人陆游告诉儿子读书的两个重点分别是( )。A.要勤奋,要注重多实践B.要掌握技巧,要坚持不懈C.要耐心,要多思考D.要勤奋,要深入思考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意思是( )A.古人做学问从来没有一个不用尽全身力气的,年少的时候就有成就,老了就更大了。B.古人做学问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年少时花了时间,到老了就一定会有最高的成就。C.古人做学问都不遗余力,只有到老了才刚刚能有一些成就。D.古人做学问很注重年少的时间,那样年纪大了才不会后悔。5下面句

11、子中哪一个与读书无关?(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哪句话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强调的内容相似?请选择:(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D.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12. 古诗阅读。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_。_,才了蚕桑又插田。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朝的_写的,描写的是_季的情景。3“子规”是一种什么鸟?()A.啄木鸟B.杜鹃鸟C.画眉鸟4诗中“_”“_”两个字反映了农事的紧张和繁忙

12、的程度。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3. 课内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三万里河”指的是_,“五千仞岳”指的是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和很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_5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4.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芰(j):古书上指菱。蛩(qing):这里指蟋蟀。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_。2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3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