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节日的来历传说和诗词教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5493970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6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汉民族节日的来历传说和诗词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汉民族节日的来历传说和诗词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汉民族节日的来历传说和诗词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汉民族节日的来历传说和诗词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民族节日的来历传说和诗词教案.ppt(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春 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

2、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春 节 的 来 历,春节,春 节 的 传 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相传,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春 节 的 传 说

3、,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院内突然传来“砰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

4、,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新年风俗知多少?,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发压岁钱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年 俗 活 动,春节,春 节 的 诗句,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chng)写在桃木板(桃符)上的: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5、。 上联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遗泽。 下联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春联,春节晚会妙联 猜猜看,广东: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湖南: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河北: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横批:世间同春,广西,山东,湖北,河南,热汗千滴,夜以继日大厦落成,到处欢天喜地 高楼万栋,遮雨避风福人迁入,满堂金碧辉煌 一炉鼓响钢花飞溅万吨钢成铁水奔流 车轮滚滚描长卷 梅花点点新春到公路条条奔小康 汽笛声声旅客来 迎送五洲胜友 机越千山万水传递四海佳音 情送四

6、面八方 积珍珠装成宝树 柏叶几枝祝上寿聚美玉摆出银花 鲜花一束贺新婚 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老残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 有六朝石刻 藏三代甲骨魂宝藏三代金钟 萃千秋文物精华 悲欢离合饶趣味 做戏何如看戏乐嬉笑怒骂好文章 下场更比上场难 藏古今书画 欲知中外事聚天地精华 须读古今书,建筑公司春联,钢铁厂春联,交通部门通用春联,航空公司或机场春联,鲜花店春联,敬老院春联,博物馆春联,戏院影院春联,图书馆、藏书楼春联,对联连连看!,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

7、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 “橘灯 ”、 “绢灯 ”、 “五彩羊皮灯 ”、 “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孔雀收屏(打一历史人物) 茶里香,歌里香(打一民歌) 玉皇大帝招女婿(打一戏曲名段) 王母娘娘降瑶池

8、(打一花卉) 过年了,拆红包(打一地名) 大河东去留红墙(打一名胜) 刘三姐请客不吃饭(打民俗活动) 又娶媳妇又过年(打一地名) 笑声甜甜结硕果(打一水果) 神舟六号游太空 (打一艺术品) 手机发送短消息 (打一文艺形式),关羽,茉莉花,天仙配,水仙,开封,赤壁,唱山歌,重庆,哈密瓜,飞天,信天游,灯谜大观园,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端午节,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

9、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 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 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 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端午节,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10、。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端午节,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

11、,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汉 民 族 节 日,七 夕,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似乎是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乞巧,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

12、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提灵巧。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七 夕 的 诗

13、 词,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 秋 节 的 来 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节,中秋节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 得大地冒烟, 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

14、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中秋节的传说,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 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拿出不死药 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

15、 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 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 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 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 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在民间传开了。,中秋节的传说,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6、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诗词,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节的诗词,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代以“六” 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初期,但其名称见诸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汉 民 族 节 日,重 阳 节 的 风 俗,古老的重阳节风俗虽多,但主

17、要是登高、插茱萸、赏菊和饮菊花酒。,王维诗云: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 阳 节 的 诗 句,诗人李白写道: 九日天气晴, 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山岳, 了然楚汉分。,重 阳 节 的 诗 句,重 阳 节 的 传 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

18、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重 阳 节 的 传 说,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 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 年复一年地传下来。,2006年的节日,正月初一 1月29日,

19、春节 正月十五 2月12日,元宵节 三月初八 4月5日,清明节 五月初五 5月31日,端午节 七月初七 7月31日,七夕节 八月十五 10月6日,中秋节 九月初九 10月30日, 重阳节,想想看!,中国的节日是按照什么历法来计算的? A 公元纪年 B 伊斯兰纪年 C 农历(阴历) D 无所谓,什么时候过都行,下面那些节日不属于汉民族的传统节日? A 春节 B 端午节 C 古尔邦节 D 情人节,想想看!,想想看!,下面哪个节日和纪念屈原有关系? A 春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重阳节,想想看!,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什么? A 年糕 B 饺子 C 月饼 D 粽子,想想看!,农历七月初七,织女和牛郎在哪里相会? A 断桥 B 金门桥 C 天桥 D 鹊桥,想想看!,下面哪一件风俗不是属于重阳节? A 登高 B 龙舟竞渡 C 饮菊花酒 D 插茱萸花,想想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是那一节? A 元宵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春节,想想看!,请说出汉民族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五个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