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49391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ppt(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惜别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8、山水田园诗,古代诗歌内容分类,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主旨是什么” 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二、解题格式,1、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通过什么内容(借用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解题实践,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诗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

2、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从内容上分),主要运用了借古抒怀的手法。 作者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2)主旨:作者借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对王昭君的深厚同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之情。,课堂训练,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开头两句采用了_ _ 抒情

3、方式,达了作者_ 的思想感情。,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今昔对比直抒胸臆,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解释字义,或说出用法; 展开联想描述句中景象; 点出效果 。,炼字型诗歌鉴赏答题模式,(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诗眼是自和空。 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 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 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 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2)颈联最能表达情感的是哪两个字?请分析。,空

4、,已。 空,白白地。已,已经,已然。 当年自许为“塞上长城”是徒然的,因为现在已经是两鬓斑白却一事无成。 表达了岁月蹉跎(年岁已老)、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置身意境,缘景明情,自主学习,快速阅读知识短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学习重点,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 体会和品味诗歌意境美。,什么叫“置身诗境”呢? 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置身诗境,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缘景明情,涉及的主要

5、内容,意象出意境 炼字出意境,什么是意象?,“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自主学习,问题归纳,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美人 神女 灵修 杜鹃 磁针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什么是意境?,“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

6、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自主学习,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常见意境举例,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例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李白子夜吴歌:

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意象:,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鉴赏意境关键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置身

8、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抓特点),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一、诗文扩写式赏析,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住诗人心态,扩写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基本方法,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通过分析,这两句诗的基本景点有: 山 水 柳 花

9、村,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山”的特点是“重”(层峦叠嶂)。 “水”的特点是“复”(曲曲折折)。 “柳”的特点是“暗”(绿阴正“浓”)。 “花”的特点是“明”(明艳、艳丽)。 “村”的特点不明显,但从“山”“水”两景点可推知这“村”应是“山野之村”,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这“村”应该具有“朴素”、“原始”的特点。,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句,我们从“重”“复”可以推知画面应有“迷濛”之美;从“疑无路”可知,人的心情有些“迷惘”。而“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就有了变化,从“暗”和“明”可以推知画面应是“明朗”“清新”的,人的情感里有一种“惊喜”

10、的因素。,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例:青翠可掬的山层层叠叠。不远处,飞瀑从天而降,濛濛细雨落在草木上,草木愈见葱翠。清碧的山泉在诗人身边迤逦而行,蜿蜒的山径已依稀难辨。诗人正感迷惘,拐过一道山崖,前面花明柳暗,几间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试用上面方法扩写以下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浩瀚(想象) 烽烟孤、直 长河蜿蜒(想象) 落日浑圆 例:大漠浩瀚,没有往日的风舞狂沙。在这无边的苍茫之中,一缕边关的烽烟直上云间;长河蜿蜒,这游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凉,流过孤寂,流向远方,映着浑圆的落日,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寂的旅人感慨万

11、千。,二、品味情景式赏析,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情调、氛围。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此时”、“此景”中“此

12、人”的“此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问题归纳,例二,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凉月 柳湾,山色,桃花雨,鲤鱼,月色秀朗,凉爽宜人 光泻兰溪细柳弄影 溪月辉映,月光皎洁溪面 平静水色清澈,春水漾漾 鱼涌浅滩,明澈 秀丽 生机 勃勃,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试题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13、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问题: 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字。,解答示例:,南飞的许多大雁,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下,宿于白茫茫的芦花中(景), 作者用了冷色调的意象,渲染(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境), 寓(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法), 抒发了朝代更替,国家破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情)。 (解说诗句、分析意境、确认手法、情感 各1分) 描景析境论法(术语)表情,寄全椒jio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

14、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这是一幅萧索而凄清的图景,诗人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之情及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表现了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反馈练习,三、炼字意境式赏析,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15、,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

16、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反馈练习: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空”字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使主题更加显明。,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17、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二要关注修饰语,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