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观.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49382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9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观.ppt(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自 然 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自然界的系统层次观,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自然界的物质性主要回答存在着的“是什么”的问题;“如何存在”由系统方式和运动形式来回答。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何为系统? 贝塔朗菲: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 钱学森: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且此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恩格斯:我们面对着的整个世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

2、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点: 1)任何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 2)系统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3)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性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结构:要素在系统内部恒定的分布和排列。 空间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建筑物的力学结构等 时间结构:地球自转公转、潮汐、电谐振、生物钟、心脏的脉动等 时空结构:树木的年轮等 功能:系统与外界(环境)作用产生影响和效力的能力。 静态功能: 动态功能 功能以结构为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功能对结构有反作用,功能的发挥会损耗结构。 系统功能性

3、的表现:同构同功 异构异功 同构多功,系统的基本特点,1 整体性 加和性(量的加和,无新质) 非加和性(新质) 黑格尔:“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仍然可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是手了。” 2 层次性 指系统与环境中其他系统相互作用,构成较高一级系统,而本身则成为较高一级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 按照质量和尺度的相对大小:渺观、微观(小于10-15千克、10-6厘米)宏观、宇观、胀观(比宇观大1019个数量级,典型尺度为1016亿光年) 按系统的组织性和复杂性大小: 简单系统(要素少、作用简单) 简单巨系统(要素多、作用简单、在同一等级) 复杂巨系统:(要素多、同一等级的要素已经分

4、成若干等级的子系统。例如细胞-器官-系统-动物体) 特殊复杂巨系统:社会系统,系统层次之间的关系 高层次系统包含低层次系统,两者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层次和系统复杂性有对应关系。层次越高,复杂性越大(牛顿力学体系一个层次质点,热力学系统两个层次宏观微观,生物体包含多个层次) 层次的分化和子系统的中心化。(太阳) 系统结合力与层次高低成反比。 3 有序性 指系统各部分在空间、时间上分布规则性、组织性和确定性。 4 动态性,系统的种类,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封闭系统:系统只与环境交换能量而不交换物质。 开放系统:系统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自然界的进化历史观,

5、自然界演化的科学图景(宇宙与人) 宇宙的起源 恒星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 智力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

6、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诞生,从宏观到微观,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亿年,星系与恒星的形成,根据弥漫说的理论,恒星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开始时先由极其稀薄的物质凝聚成星云并进一步收缩成原恒星,然后原恒星才发展成为恒星。 右下图:宇宙边缘的恒星状球体,恒星世界:从年青、炽热到死亡,新星和超新星,蟹状星云:1054年超新星爆炸遗迹,

7、银河系的诞生,太阳系的形成,太阳、行星与地球,地球形成与地壳运动,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说,可逆与不可逆,可逆与不可逆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两种相互对应的状态。 可逆如果系统从某一状态变到另一状态后,能够在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回复到原状的过程。 不可逆若系统及其环境一经变化后,不能回复,这种过程就是不可逆。 可逆不可逆,实际反映了自然演化的状态对时间的关系,直接涉及时间箭头问题。,时间之矢,人们关于时间的观念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 20世纪前,人们相信经典物理学的时间概念,时间与物质运动的性质没有内在联系,时间仅仅是从外部描述运动的任何一个几何参量,与参考系无关。时间

8、是对称的,它没有方向,没有箭头,可正可负,未来与过去等价。 20世纪初,相对论彻底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指出,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并非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和空间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间不再是系统演化的外部因素,而是内部因素。但是爱因斯坦仍然认为时间时可逆的,它没有方向,没有箭头。 20世纪70年代,英国宇宙学家霍金试图统一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时,引入了“虚时间”的概念,虚时间是时间乘以负一的平方根。时间类似于一个空间维,而不仅仅是实时间。“虚时间和空间的方向是不能互相分辨的。一人能在虚时间中向前走,也能转身向后走,这意味着在虚时间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不能有重要的

9、不同。”,但是人们看到的时间,向前向后有很大不同,自然界中的实际发生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有时间箭头。不可逆过程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至少有以下几种时间之矢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的时间之矢:熵增加的方向。 生物学的时间之矢:生物进化的时间方向。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图景。这是一个复杂性不断增加的不可逆过程,与热力学演化的时间箭头相反。 电磁学的时间之矢:以电磁振荡所产生的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来表征时间的单方向性。实验表明,点源辐射球状电磁波只能向无限远传去,称为“推迟波”。,量子力学的时间之矢:原子的自发辐射的时间方向。原子内部,电子从高激发能级自发跃迁到低能级,而不能自发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

10、级,除非从外界吸收能量,这是不可逆过程。 宇宙学的时间之矢:即自大爆炸起的宇宙不断膨胀的方向。反映宇宙起源与大爆炸的宇宙学是有时间方向性的。 美国天文学家累泽尔等人认为,以宇宙膨胀的的运动方向作为时间箭头应该是更普遍的。,序、有序和无序,序时空结构的规则性,这种规则性既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系统的状态,也可以反映自然系统的演化过程。 有序意味着系统内部的某种组织性与确定性(要素的空间排列的规则,变化过程明显的周期性,系统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无序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混乱而无规则的组合及其变化的无规则性。 任何系统都是有序与无序的不同程度的辩证统一。这种不同程度,构成了系统的一定秩序,即有序度。

11、,有序度的表示:,a)熵:在热力学系统中,系统的熵S 与相对应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W成正比。S=KlnW K为波尔兹曼常数,W为系统状态出现的概率,而混乱程度越高,出现的概率越大。因此,熵越大,系统越无序,熵越小,系统结构越有序。 b)信息:信息论中,信息被看作是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量越大,结构越有序,反之,越无序。 I= logP I为信息量,P为概率 C)序参量:源于相变理论和协同学。序参量可以是可以测量的物理量,也可以是抽象量。可以是标量和矢量。序参量的存在表示系统所达到的有序化程度。随着控制参量趋于临界值,序参量会突然出现迅速放大,标志系统已达到某种有序的时空结构和功能行为,

12、系统已处于某种特定模式中。,自然界的演化方向:进化与退化,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于宇宙演化,提出宇宙“热寂论”退化 生物进化论进化,他组织、自组织、自组织的条件,他组织系统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功能结构是在特定的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获得的。 自组织系统自发的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自然事物的结构的形成和有序化都是自组织的过程。 比利时科学家普里高津创立耗散结构理论,统一了进化退化的矛盾。199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自组织的条件,开放系统:dis+des 远离平衡态: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在较强的耗散中,利用负熵流建立和维持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13、。“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涨落:涨落是系统演化的诱因。 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的正反馈作用把微小的偏差迅速放大,使系统失稳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人与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观,一、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关系 1. 依赖自然界构成自己的生命机体。 氫、氮、碳、氧等四种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96;钙、磷、钾、硫、钠、氯、镁等7种元素占3;氟、鉻、锰、锌占1。 2. 从大自然的生物界吸取营养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生长、发育和生育后代。 3. 人类活动离不开大自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人类活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非生产,军事 医疗,二、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1. 能动性及其表现 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意识活动的广

14、度和深度,但更重要的是人具有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即人不单依赖于自然,顺应自然,还能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变革自然,改造自然,表现出人对自然的能动性。 2. 受动性及其表现 受动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必然要受到客体的制约。即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能动性都必须以某种特定的受动性为依据,必须适应自然。 受动性的表现: 1)人在其活动中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制约 2)许多自然因素的作用仍然是人们不可抗拒和不可控制的,如地震、火山爆发、太阳黑子、风灾、洪水、干旱等。,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 天然自然: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宇观世界和微观领域,尚未探明规律和特征)。 人化自然:人类观测

15、所及的那部分自然。 人工自然:人类实践所及从而改变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人化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从天然自然中转化而来的。 区别:从存在的形式看,天然自然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人工自然独立于 人的意识之外,又有依赖与人的意识的方面。 从遵循的规律看,天然自然只服从自然规律,人工自然服从自然规律,却不听任何自然规律起作用。 从演化的速度看,天然自然演化速度缓慢,人工自然变化快。,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发展的困惑:人类发展历程的再认识 人类社会从最早的远古时代发展到现在,从掌握和控制自然力的角度讲,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变大约

16、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的发展; 农业文明的发展; 工业文明的发展; 后工业文明的发展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越来越强大,人类所创造的工具越来越先进、神奇,人类利用控制自然力的范围也日益扩大。,1. 原始社会:人类后世一切发展的源头,(摇篮期、始源地) 漫长、迟滞的发展时期,人顺从自然规律的支配(若往前推算人类社会一百万年,99.4千年处于原始社会时期) 2. 农业文明:发展是缓慢的,具备一定变革自然的能力,对大自然的人为危害也是很小的。 3. 工业文明:发展是迅猛的,对大自然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 4. 现代后工业化时代:人类掌握自然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给自然界的发展演化带

17、来了很多问题。 如: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耕地减少、陆地沙漠化、江河湖海污染、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侵蚀等。,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矛盾,技术悖论(technological paradax) 泛指对技术产生的后果与技术要实现的目的相背离或不一致的一种表述。 古代人的悖论观: 古希腊“窃火者悖论” 中国“奔月者悖论” 近现代人的悖论观:人口悖论;资源悖论;环境悖论;灾害悖论;贫富悖论;武器悖论;信息技术悖论.,二、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社会背景,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公害事件不断发生。美国海洋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潜心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

18、后,1962年发表环保科普著作,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必须寻求“另外的道路”,道路是什么?,2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重忧虑” 1968年成立了非正式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 1972年梅多斯为首的小组提交了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指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全球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达到极限。,3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113个国家代表共同探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通过人类

19、环境宣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准则。 大会对环境问题认识较为粗浅,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尚未确定,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责任。但是它正式吹响了人类共同向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4 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1983年3月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1987年提交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一概念在1989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得到接受和认同。,要点: (1)发展是必需的,否则就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2)自然

20、环境必需保护,否则就会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3)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像布伦特兰夫人所说:“环境”是我们大家生活的地方;发展是在这个环境中为改变我们的命运,我们大家应做的事情。两者不可分割。 (4)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号大问题,是人类走向未来美好生活的正确选择。,5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78个联合国成员国,102个国家元首出席了这次大会,这次会议被称为环境与发展历史上的一次盛会。通过和签署了五个重要文件。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21世纪议程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21世纪议程的特点 1.21世纪议程的层次结构: 行动是21世纪议程的细胞,实施21世纪议程的基本单元,从而保证每一方案领域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系 统 社会与经济 可持续发展系统 资源保护及其管理系统 主要团体的作用系统 实施手段系统,子系统 大气层 陆地资源 脆弱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环境无害化 海洋资源,方案领域 1 2 3 4 5,行 动 行动依据 目标 行动 实施手段,2.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看作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由经济、社会与生态(包括资源和环境)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大系统,是

22、物质再生产、人力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它追求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环境安全的美好未来。由此构筑了一个综合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3. 21世纪议程提出了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以保证人类拥有一个繁荣、公平和安全的美好未来。它呼吁各国要制定自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加强国家与地方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广泛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它还指出了在全球环境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应有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应当起更大的作用,要从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资源与环境,社会系

23、统,经济系统,自然再生产,人力再生产,物质再生产,科技,21世纪议程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6 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对可持续发展深入全面的解读,2002年9月2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召开,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代表一致通过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草案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会议主题:生物多样性、农业、能源、水与公共卫生以及健康与环境。 “草案”对1992年“里约会议”所确定的原则给与了重新确认,要求世界各国全面执行“21世纪议程”和1992年后联合国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对于全球化:意味着新的贸易机会和新技术的应用,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改善

24、人类生存条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对于健康问题:到2005年,艾滋病高发国15-24岁人群的发病率应降低25%,到2010年,全球1524岁人群的发病率降低25%。 此外,“草案”对岛国、非洲大陆的可持续发展和执行途径也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包括如下四个基本分支领域: 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保护大气层 土地资源管理 森林保护克服沙漠化 保护水资源(海洋、河流、湖泊)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 废弃物的环境无害化处理 防治自然灾害等,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

25、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及城市交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国际经贸合作与援助 用于环保的资金与资金机制等,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口控制 克服贫困 促进和保护人类健康 促进可持续的人类居住区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群体和组织 社会公正、社会稳定与法治 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育与培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等,环境伦理观,渔猎时代图腾崇拜 农业时代人要勇于变革自然,“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人合一 工业文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次重大转折:“我思故我在”“人类中心主义”。 现代文明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生命中心主义:P.W.泰勒尊重自然尊重作为整体的生物共同体,承认构成共同体的每个动植物的固有的价值。保护野生动植物,避免被人类伤害。 地球整体主义: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学,将“共同体”概念扩展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 代际均等:以人类为中心,对自然界的道德义务最终来源于人类各成员间所应承担的义务;将人类各成员间的平等关系从“代内”扩展到“代际”。,爱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