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5493647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门水文地质学总结与复习第一章: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1.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特点: 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分布趋势相似,南方多、北方少、东部 多、西部少。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岩溶水和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方。 在北方地区,东部的松辽地区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约占北方地下水总量 的50%,补给模数大于西部。 北方地区中部的黄河流域,包括黄土高原与其相邻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资源相对 贫乏的地区。 西闻的陆盆地处于干旱的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mm,但由于四周高山 的降水与冰雪融水的补给,50%-80%地表水自山区进入盆地后便转化为地下水, 地下水资源量较丰富,但地表水与地下水

2、应统一规划和开采利用。2. 地下水资源特点系统性和整体性流动性循环再生性可调节性3. 地下水储量分类动储量静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4. 允许开采量定义:允许开采量,又称可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是指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 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 允许围之变化,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等前堤 下,单位时间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常用单位为 ms/d 或 m3/a。简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 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组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即开采补

3、给量减少的天然排泄量储存的变化量。5. 地下水系统水力方面的主要功能:储存功能、传输功能、延时功能、平滑功能。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1.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查明天然与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 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与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 资料。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与埋藏分布情况。)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与水质、水量变化规律。)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随时间变化规律与控制因 素)4、

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形成条件。)2. 地下水露头调查泉的调查容1)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 层,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2)观测泉水的流量、涌势与其高度,泉水的流量与其动态变化特征,泉的物 理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与有无气体逸出等和化学性质,采集水样进 行水质分析;3)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与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4)对矿泉和温泉,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与其出露条件,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 能性作出评价;5)每一个泉都要现场绘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平面和剖面图。3. 水文地质调查的四个阶段:普查、详查、勘探、开采。4.

5、 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方法:常用方法(1)水文地质测绘 (2)水文地质物探(3)水文地质钻探 (4)水文地质试验(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分析实验新技术与新方法(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第三章:水文钻探和水文地质物探1. 水文钻探定义:水文地质钻探就是使用一定的钻探工程勘察地表下面较深处的地下水赋存活动情况的 工作,是探寻地下水的最直接的勘探手段,也是开采地下水的主要方法但是费用很高。基本任务:对不同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任务或同一勘察任务的不同勘察阶段,水文 钻探的具体任务虽有差别,但其基本的任务是一样的:(1)揭露含水层,探明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岩性和水

6、头压力,查明含水 层之间的水力联系。(2)借助钻孔进行各种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富水性和各种水文地质参数。(3)通过钻孔(或在钻进过程中)采集水样、岩土样,确定含水层的水质、水温和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4)利用钻孔监测地下水动态或将钻孔作为供水井。第四章:水文地质试验种类1. 水文地质试验种类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地下水示踪试验、连通试验2. 抽水试验定义:抽水试验是通过从钻孔或水井中抽水,定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判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野外试验工作方法。目的、任务:(1)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2)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

7、文地质参数的主要方法。(3)抽水试验可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代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单井出水量、单 位出水量、井间干扰系数等,并可根据水位降深和涌水量选择水泵型号。(4)通过抽水试验,可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开采量。(5)可以通过抽水试验查明某些其他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 与地下水之间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与边界性质和强径流带位置等。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3. 渗水试验(1)试验目的在野外现场测定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在研究大气降水、渠水、灌溉水等对地下 水的补给时,常需进行这种试验。(2)试验原理达西渗透定律,K=V/I=Q/WI

8、。(3)试验方法与装置渗水试验一般在试坑中进行。在试验层中开挖一个截面积约为0.30.5m2的圆 形试坑,放置圆形铁环防止坑壁坍塌,不断将水注入坑中,并保持坑底水层厚度 一定(一般为10cm)。4. 达西公式Q=KA(Hi-H2)/L(各项参数的含义、单位,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第五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1. 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 分与含量、温度与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围、一定时间,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与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 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3.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9、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1) 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原因;(2) 地下水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是 由均衡的性质和数量所决定的。4. 地下水动态观测的任务不同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其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任务是不同的,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一些任务:(1) 查明不同地下水系统、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和水温的变化规 律与发展趋势;(2) 查明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确定地下水动态类型;(3) 为地下水均衡研究提供依据,预测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的变化与与地下 水有关的环境地质作用的变化;(4) 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如推求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地下水资源

10、评价等。5.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研究意义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对于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作出水量和水质评价, 以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述如下:(1) 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是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形成条件的综合反映。 可根据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分析,认识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认识水量、水质 的形成条件,区分不同的含水层;(2) 地下水动态是均衡是的外部表现,故可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源计算地下水的 某些均衡要素。(3) 地下水动态资料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预测时必不可少的依据。(4) 用任何方法计算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都必须能经受地下水均衡计算的检 验;任何地下水开采方案,都必须受地下

11、水均衡量的约束。(5) 由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如水资源衰竭等环境地质问题均需进 行地下水动态监测,研究地下水的均衡状态,以便预测环境地质作用的变 化与发展趋势。6. 地下水动态的监测项目地下水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井、泉流量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1.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总结,通常由水 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报告组成。2. 水文地质图件种类:一般包括四类,基础性图件、综合性或专门性图件、单项地下水特征图件和应用性图件。3.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主要容(2)、地下水类型(4)、地表水系和地表水体(6)、地下水系统划分(8)、地下水运动特征(10)、剖面图

12、与镶图(1)、地层与构造特征(3)、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5)、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貌现象(7)、地下水化学特征(9)、岩层富水程度4. 水文地质图的特点(1)、多变性(2)、复杂性(3)、由水文地质图系组成(4)、图件的容与图幅的数量与调查深度有关5. 文字报告的主要容一般情况下水文地质报告的章节容包括:(1).序言(2).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4).地下水资源评价(5).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6).结论和建议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1. 给水度:2. 渗透系数:3. 导水系数:4. 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与介

13、质骨架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 弹性水量。5. 储水系数: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放或储存的水量。6. 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7. 越流因素:或称越阻系数,其值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倒数乘积的平方根。第八章:地下水水质评价1. 地下水中的物质组分: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 体物质。2. 地下水质:地下水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3. 地下水水质

14、指标:表示地下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衡量地下水水质 的具体标准。4. 地下水水质指标可划分:物理性质指标: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其他指标化学性质指标: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有毒的化学指标、氧平衡指标生物性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病原菌与病毒11.生活饮用水基本要求:(1)水的感官性状良好(2)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与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5. 饮用水水质评价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6.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主要是锅炉用水水质评价)(1)、成垢作用概念水煮沸时,水中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附着在锅 炉壁上形

15、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危害锅垢会影响传热、浪费燃料、降低锅炉的效用,有时可使炉壁受热不均,炉壁过热融化烧蚀,甚至引起锅炉爆炸。(2)、起泡作用概念:指水在锅炉中煮沸时,在水面上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原因: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与油脂和悬浊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 的结果。危害: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形成泡沫层,泡沫太多将使锅炉水的汽化作用极 不均匀和水位急剧上升,导致锅炉不能正常运行。(3)、腐蚀作用概念由于水中氢置换铁,使炉壁受到损坏的作用称为腐蚀作用。氢离子可以是 水中原有的,也可以是由炉中水温增高某些盐类水解而生成的。此外,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如氧、硫化氢与二氧化碳等也是造

16、成腐蚀作用的重要原因。危害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发生爆炸。7. 地下水的侵蚀性评价分类分解性侵蚀、结晶性侵蚀、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8. 饮用水水质指标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9.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水温、水的矿化度、溶解盐类的成分10. 农田灌溉水质评价方法(1) 、水质标准法水质标准法对农田灌溉用水质量的评价就是对照国家颁布的水质标准进行 评价,对有些不适宜灌溉的地下水城分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方能进行灌溉。此外还 必须考虑温度的下限、盐分的类型、有机物类型、灌溉方式等问题。在水资源十 分缺乏的干旱灌溉区,灌溉水的含盐量可适当放宽。(2) 、钠吸附比值法钠吸附

17、比值(A)采用下式计算:Nd式中,Na+、Ca2+、Mg2+表示各离子在每升水中的毫克当- 量数。(1) 当A20时, 为有害的水;(2) 当A=1520时,为有害边缘水; 当A = 815时,为比较安全的水;(4) 当A8时, 为相当安全的水。应用这种方法评价水质时,还应与全盐量、水化学形成条件相结合。(3)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方法种类水质标准法、钠吸附比值法、灌溉系数法、盐碱度法第九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2. 地下水资源划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三类3. 允许开采量(见第一章)4.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目前

18、应用较广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水量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相关外推 法、开采抽水法和“黑箱法”等。5. 水量均衡法(见书P118第一节)6. 开采试验法(ppt)(1)开采抽水法(见书P143讲解和实例计算)(2)补偿疏干法(见书P145讲解和实例计算)(3)回归分析法(见书P151讲解和实例计算)7. 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的组成天然补给量与天然排泄量近似相等,即Q补RQ排,开采量在数值上已接近 或等于允许开采量,所以:Q允开= AQ补+ AQ排+ UF.Ah/At这个方程表明,允许开采量实质上是由三部分组成的:1)增加的补给量(AQ补),可称为开采夺取量;2)减少的天然排泄量(AQ排),可称为开

19、采截取量;3)可动用的储存量(U-F-Ah/At)o8.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概述:地下水资源评价包括地下水水质评价和地下水水量评价,水质评价是水量 评价的前提,水量评价则是评价工作的核心。通常所讲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往往是就水量评价而言,又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或地下水水量评价)。定义: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科学的、 全面的分析和估计称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由于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且具有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和调节性的 特点,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 以下原则:(1)、在水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水量评价(2)、按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

20、3)、根据“三水转化”的规律进行评价(4)、根据“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进行评价(5)、根据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评价分类:(1)局部地下水量评价:在局部地段(水源地),为保证某具体部门的供水而评 价地下水资源,称局部地下水量评价(允许开采量评价);(2)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在大面积围(如对水文地质单元或某一行政区划), 为规划开发利用地下水或综合利用自然资源而评价地下水资源,称区域地下水资 源量评价。10.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的主要依据(1)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2)地下水资源的研究程度(3)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研究程度(4)不同勘察阶段的目的要求1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与分级(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第十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1. 水源地的选择原则(1)、水源地应尽可能选在含水层透水性好、厚度大、层数多、分布较广地段上(2)、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能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或接近补给 水源、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3)、应尽量远离原有的取水或排水点,减少互相干扰,避免新旧水源之间、工 业和农业用水之间、供水和矿山排水之间产生矛盾;(4)、水源地应选在不易引起地面沉降、塌陷、地裂、滑坡等有害地质作用的地 段上。(5)、选择在不易引起水质污染或恶化的地段上(6)、从经济、安全和扩建前景方面加以考虑。2. 取水建筑物的合理布局(见书P17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