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第3章.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493641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能源与环境第3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能源与环境第3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能源与环境第3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能源与环境第3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与环境第3章.ppt(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3章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3.1核能 3.2太阳能 3.3地热能 3.4风能 3.5海洋能 3.6生物质能 3.7氢能 3.8核聚变能,新能源一般是指最近一、二十年才为人们所重视,并开始开发利用的能源,技术上还很不成熟,在目前使用的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但很有发展前途,是解决化石燃料枯竭后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它们一般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等。核能虽然在国外已视为常规能源,但由于我国对核能的开发还刚刚起步发展,因此也归为新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三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可开采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科学家们为21世纪的能源需求计算出大致的比例

2、:2000年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三种传统能源消费量约90%以上,其中石油占一半以上,2040年石油消费量将达到最高峰,2100年石油消费将减少到不足能源消费总量的5%,而从2050年开始,新能源的比例将大大上升,达到总能源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核能是今后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世界上有丰富的核燃料资源,如U235(铀)、Th232(钍)、D(氘)、T(氚)、Li(锂)、B(硼)等,世界上铀的储量为417亿吨,氘、氚由于取自海水,是可再生的核燃料,据初步估计核燃料资源至少相当于全部化石燃料的10倍,所以核能将是解决今后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作为民用,核能主要

3、用于发电。,3.1 核能,核能是从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之后,人类才开始认识的。根据相对论原理,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即E=mc2。因光速c3108m/s,所以有物质质量转换成的能量是非常惊人的。 1kg U235完全裂变可释放出热量678亿千焦,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 1kg氘氚混合物聚变时可释放热量3390亿千焦,相当于12000吨标准煤。,核能的产生有两种方式,即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能是指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激发下分裂成较小原子核时,减少的质量所释放出的能量。 核聚变是较小的原子核聚合成较大的原子核时,减少的质量所所释放出的能量。 目前聚变能还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因此只有核

4、裂变能得到普遍的利用。,核燃料一般指裂变核燃料,目前主要有U235、U238、Pu239(钚)、U233。 U235很容易裂变,而U238几乎不可以裂变,但U235在天然铀矿种含量仅为7%; Pu239和U233也是优质核燃料,但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必须以U238和Th232为原料,用人工方法制备。,核裂变原理,U235等重核在吸收中子后产生裂变,分裂为质量大致相同的两个新原子核,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新产生的中子又引起其它U235原子核发生裂变,又产生第三代中子,再引起新的裂变,如此继续下去,就产生所谓链式反应。在裂变过程中伴随能量放出,这就是核能(裂变能)。 235U+n140Ba(钡)

5、+94Kr(氪)+2n U235每次核裂变放出约200MeV的能量,相当于一个C原子燃烧时放出能量(4.1eV)的4878万倍,裂变能的优点,(1)资源量充足 与化石燃料相比,资源储量巨大,它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最终解决长期能源需求的希望。地球上的裂变燃料若全部充分利用可供人类上千年的能量需求。 (2)核电是安全的 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核电站的安全性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核电事故率远低于火电,比火电安全。核电站采用了多重应急安全系统和设施,设有能包容放射性物质的4道安全屏障:UO2陶瓷芯块、元件包壳、压力容器和安全壳,可防止放射性外逸。目前压水堆正常运行时排到环境的放射性剂量,只稍高于天然放射

6、性本底值。 * 两次较大核电事故: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86) 美国宾州三里岛核电站泄露事故(1979),(3)核电是干净的 19731990年全球由于利用核能,少排放了1.09亿吨SO2和9800万吨NOx。 (4)发展核能可避免温室效应 核能,包括核燃料循环工业在内,排放的CO2量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发展核能可避免温室效应。 (5)核电技术已经成熟 自1942年第一座核反应堆运行以来,核电的发展已走过50多年的路程,现在全世界有几百座核电站在运转和正在建造,核电在世界的电力生产中已占有相当的比例,其技术发展已相当成熟。,核电,自1942年第一座核反应堆运行以来,核电的发展已走过

7、50多年的路程,核电在世界的电力生产中已占有相当的比例。 世界核电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54 1960 年为试验性阶段,只有原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建成了10座试验性核电站,机组容量3 210MW,总容量859MW; 19611968年为实用阶段,除这四国外,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和瑞典等国也建成了核电站,总容量达到12230MW,最大机组容量608MW; 1969年以后为迅速发展阶段,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建成投产了537座核电站,总容量已超过4.2亿千瓦,规模最大的为4697MW。,截至2008年底世界核电发展状况*,世界核电总体状况 运行状态核电

8、机组439台,净装机容量3.74亿千瓦,中国在运行核电机组11台,净装机容量858.7万千瓦。 在建核电机组44台,净装机容量3938万千瓦,其中中国在建机组12台,净装机容量1188万千瓦。 2008年新开工项目 2008年全世界新开工项目14台,1335万千瓦。其中中国8台,800万千瓦,占世界60%。 中国宁德1机组(106万千瓦,二代改进PWR),2月18日开式开工; 俄罗斯沃罗涅日二厂1、2机组(108.5万千瓦,AES-2006型PWR),6月24日正式开工; 韩国新月城2机组(96万千瓦,压水堆),9月23日正式开工; 俄罗斯列宁格勒二厂1、2机组(108.5万千瓦,AES-20

9、06型PWR),10月25日正式开工; 韩国新高丽3机组(134万千瓦, APR1400型PWR),10月31日正式开工; 中国宁德2机组(106万千瓦,二代改进型PWR),11月12日正式开工; 中国福清1、2机组(106万千瓦,二代改进型PWR),11月21日正式开工; 中国阳江1、2机组(106万千瓦,二代改进型PWR),12月16日正式开工; 中国方家山1、2机组(106万千瓦,二代改进型PWR),12月26日正式开工。,*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动力堆信息系统(PRIS)、世界核协会2008年12月1日的最新统计。,第三代核电技术 2007年,中国引进美国西屋电气AP1000技术,建设4

10、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包括浙江三门核电站两台机组和山东海阳核电站两台机组。 2009年4月19日,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开工建设,是全球首座AP1000核电机组,计划于2013年建成发电。,2007,美国(104部机组,20%总量),法国(59部机组,80%),日本(55部机组,30%),俄罗斯(31部,16%) 中国,2007年,核能发电共626亿度电,其占比为1.9%,共有11 部机组运转 。,我国核能资源丰富,是世界六大核资源国之一; 我国核技术掌握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已培养出一支技术力量很强的业务队伍;有自行设计和制造核电站设备的能力,完全依靠本国技术建成的秦山核电站两台300MW

11、机组已成功运行;此外大亚湾两台600MW进口核电机组也已成功运行,为发展我国核电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中国核电发展目标,到201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2020年前要新建核电站31座,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总投资约5000亿。 今后1015年将是我国核电的大发展时期,计划在华东、华南、中南、东北等地区建成12座以上核电站,总装机容量接近2000万千瓦,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3.2 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太阳能遍布整个世界,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需求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阳内部进

12、行着剧烈的热核反应,表面温度达6000,总辐射量为3.461023kW。其中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的占81万亿千瓦,到达陆地的有17万亿千瓦; 一年内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有1018 kWh,相当于地球上全部化石燃料能的十倍,是目前全世界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总和(87亿吨标准煤)的20000倍左右。,太阳能的能流密度低,在中午阳光直射时,也只有1kW/m2左右;而且随地区、季节、气候和昼夜的变化大,使太阳能示能未能被广泛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目前有四种:即光热转换,光热电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能转换。,光热转换是通过太阳能接受装置(如集热器)将太阳能集中起来利用。 温室和太阳房

13、就是光热转换和利用的最简单方法。 被动式太阳房在普通房屋建筑中早已普遍采用,主要是通过窗、门、墙、顶、通风等保暖设计,使得房屋冬暖夏凉。用玻璃或透明薄膜制成的温室,室温可维持在20左右,在农业上已被广泛采用。 主动式太阳房一般由集热器、传热流体、蓄热器、控制系统及适当的辅助能源系统构成。它需要热交换器、水泵和风机等设备,电源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造价较高,目前还只有一些样板工程,尚未大量推广。 另外,像太阳能蒸煮装置即“太阳灶”,也已进入实用阶段,它是采用旋转抛物面反射镜,将太阳能聚焦至30000K以上的温度,不仅可以用来蒸煮海水,还可以来熔炼高熔点金属。,光热电转换,首先是将太阳能聚焦并收集起

14、来,加热水和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发电。转换过程中可以直接用太阳能产生蒸汽,也可以先用太阳能加热液态金属或熔盐,将太阳能储存在金属或熔盐中,然后用它们加热水生成蒸汽发电,这样基本上可以维持发电功率的稳定。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南部沙漠地区,容量为10MW。据测算,要建成一座1000MW的太阳能电站,需占地4050km2,投资近百万亿美元,因此大型化的太阳能电站很难推广应用。 目前很多国家都有一些500 2000kW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效率大约在15%左右。,光电转换是用硅、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常称太阳能电池。目前,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为22%,

15、在实验室最高达到18%,大量生产时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只有10%左右。太阳能电池造价高昂,最初应用于空间技术,有90%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都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 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配合,已广泛用于灯塔,航标灯,科学观测站等场所;用太阳能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已设计成功;,目前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发电设备为3500kW。今后主要是寻求效率更高、价格低的转换材料,才能从根本上扩大其应用范围。 按照美国的发展计划,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置两块5.924.93km2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将直流电转换成微波后发射到地球,在地面再转换成直流电或交流电,有效输出功率5000MW。,光化学能转换,由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人工光合作用

16、是生物工程的重大研究课题,不属于本学科的范畴。,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源资源丰富,各地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在330840kJ/m2,中值为590kJ/m2。 我国每年陆地接收到的太阳能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是我国2004年煤产量19亿吨的895倍。,我国已有各类太阳灶10万台以上;有50余台太阳能干燥设备,总集热面积超过3000m2,工作温度70度左右;有被动式太阳房100多座; 太阳能热水器的制造是我国很受重视的项目,产量和技术居世界首位,已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占全球的76%。目前总集热面积已超过50万m2,热水温度最高为200,热效率达72%; 太阳能电池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总功率在200kW

17、以上,功率最大的达到350W,效率约为9%; 其它还有太阳能泵、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低沸点工质太阳能发电装置(单功率5kW)等产品问世。,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3.3地热能,地热能是地壳中蕴藏的热能的总称。 地壳上平均温度梯度是25/km。地表3km内可供利用的热能资源约为8.31017 kJ,相当于全部煤储量的能量;地表10km以内有10.51023 kJ,相当于3.57亿亿吨标准煤。 地热能源的利用在全世界正以不太快但却稳定的速度增长。地热发电主要集中在第四纪火山活动区。 对地热的直接应用遍及五大洲,即使是地球上低于沸点的温泉和“正常”温度区也可应用于有经济实效的项目。 目前全球地热发电装

18、机容量超过9000兆瓦。直接应用地热的项目(农业、矿泉疗养、建筑物供暖和供冷和渔业等)的供热量估计在1.1万兆瓦以上。,地热能有热水型、蒸汽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及熔岩型等,目前被利用的主要是热水型。 地热水型资源约占10%,其温度水平从20400不等。低温地热水一般用于沐浴、孵化、供暖等;中温一般用于干燥、制冷和双循环发电等;高温主要用于发电。,目前全世界地热发电总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地热电站的投资约比燃煤电站高1倍,但运行费用极低,故发电成本比煤电低。 蒸汽型资源不太多,一般可直接用来发电。 地压型资源约占20%,主要是热水或蒸汽形态,温度在150260之间,可直接用于发电。 干热岩型

19、资源占30%,温度150 650,要经间接转换才能利用。 熔岩型资源占40%,是温度为650 1200的塑性流体状的熔岩,埋藏较深。这两类资源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利用。,地热发电 地热电站的投资约比燃煤电站高1倍,但运行费用极低,故发电成本比煤电低。 目前全世界地热发电总容量约1104万千瓦,其中美国占40%,加州吉塞斯地热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热电站,装机容量达208万千瓦。菲律宾23%的发电量是利用地热资源,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地热能产地。世界第三地热利用大国印尼有计划在未来10年中将建设687万千瓦的地热发电设施,相当于当前全国发电总量的30%。,我国的地热资源至今尚未确切了解,但从温

20、泉的数目多(已经发现近3000处)等数据,可以知道地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我国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已相当于743MW,地热电站有10多座,装机容量为35MW(其中高温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27MW),其中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为25MW,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 建立了一大批温泉疗养基地;利用地热供暖的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已有单机容量300MJ/h制冷量的制冷机组投入使用;在农业生产、动物养殖、培育等方面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图,3.4 风能,风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照射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形成大气的对流运动,所具有的能量成为风能。地球表面可以利用的风能约为3

21、500亿千瓦,相当于水能资源的700多倍,但已利用的极少。,空气流动所具有的动能为:,风的能流密度为:,风能的特点是变化无常,受地域、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很大。小于3m/s的风速基本上是无利用价值,通常风力机都要求大于5m/s的速度。 风能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我国的风车和古巴比伦人的风力灌溉。至到9世纪,风车的应用达到高峰。风能还广泛应用古代的航行。近代风能的应用多采用翼式风力机。风能在很多缺水的地域被广泛用来抽水,或与被用柴油一起构成小型发电系统。大型风力机主要用于发电,与大电网联接,可以减少电站的燃料消耗。目前世界上还有100万台以上的风车,已有25007300kW

22、的大型风力机投入使用,每年能发电10万度以上。,风电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全球风能若全部利用每年可发电53万亿度,是目前世界电力需求量15万亿度的3.5倍。 到2003年,全球风力发电机容量达32000MW,即其总量已经相当于32座标准核电站,风力发电的发展不断超越其预期的发展速度。 我国风能资源约为1600GW,其中可以开发利用的约占1/10。可利用的风能年供电量可达4万亿度,约是2004年全年发电量2.2万亿度的两倍。目前已利用的极少。风力发电机以小型为主,规格从几十瓦到及千瓦不等,多用于风力提水和发电。目前最大的风力发电机为55kW。,世界风能资源估计,* 3级风力代表地面10m处

23、的年平均风速55.4m/s;4级代表风速在5.66.0m/s;57级代表风速在6.08.8m/s。,中国风能资源分布,3.5海洋能,地球表面被71%面积的海洋所覆盖,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巨大能源资源。 海洋能一般包括波浪能、潮汐能和海洋温差能。海洋能的蕴藏量虽大,但限于目前技术水平,尚处在小规模的研究和应用阶段。,波浪能蕴藏量很大,每平方公里海面,波浪的功率为1020万千瓦。 目前波浪能主要利用空气活塞原理来发电,用于海上灯塔和航标灯,它比太阳能电池更可靠,其功率一般在100W以下。日本人已研制出功率100150kW的波浪发电船。 潮汐能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海水的引潮力引起的海水周

24、期性涨落时所具有的能量。潮汐现象每天都发生,白天涨落时为“潮”,晚上涨落时为“汐”,每个月有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潮汐时海水涨落一般为0.81.0m,但遇到特别的地理位置,如港湾可口与海洋交叉点,海水涨落就十分明显,有时可达15m以上。世界潮汐动力资源的蕴藏量约为30亿kW,可供利用的约有6400万千瓦。,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法国朗斯河电站,最大潮差13.5m,装有24台1万kW,共24万kW的双向惯流式机组,年发电量为5亿度。美国、俄国和加拿大等国也有一批潮汐电站在运行。 我国海岸线有1.8万km,潮汐能资源十分丰富,资源量约为1.9亿kW,可供开发的约38500MW。浙江、福建省海岸

25、线曲折,潮差较大,能量占全国沿海总量的80%,其中尤以浙江省潮汐能量最丰富,约有1000万千瓦,钱塘江口潮差高达8.9米,是建设潮汐电站的最佳河口。 建国以来,已先后在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山东、江苏的沿海,建成了数十座潮汐电站,其中有居世界第二的浙江温岭县江夏潮汐电站,装机容量3200kW。,海洋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有60万亿千瓦,其中大部分用于升高海水的温度。赤道附近海水表层平均温度为25,而水深5001000m处温度为4 7,因此海水上下层有15 20的有效温差,所蕴藏的温差热能达100亿kW,是全球发电容量的数十倍。对这种温差能的利用主要采用低沸点工质来发电,如氨或R12等。 温差发电

26、有多种途径:(1)采用海底电缆输送到地面;(2)电解海水,制备H2和O2送回地面;(3)提取海水中的铀和重水;(4)海上采油和采矿。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座试验性温差电站,总容量超过1万千瓦,其中最大的为1000kW。,3.6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即沼气,它是由人畜粪便、动植物遗体,工农业有几废渣、废液等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湿度、酸度及缺氧的条件下,经厌氧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 其主要成分是CH4占6070%,CO2占30 50%,并含有少量的H2、N2、H2S、CO、H2O及微量H3P。 发酵是生产沼气的主要过程,一般在发酵池中进行。沼气池有水压式、浮动气罩式和塑料膜气袋式等几类。,

27、沼气的用途主要有:(1)做家庭燃料,占目前沼气产量的90%以上,它可以点灯照明;(2)作为动力燃料,用来完成碾米、磨面、抽水和发电;(3)作为化工原料,有多种用途。 使用沼气清洁、卫生、方便,特别适合农村地区,不仅可提供能源,还可以提供肥源,便于综合利用。,全球每年植物所固定的生物质能相当于10.2万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全世界每年耗能(87亿吨标准煤)1172倍。薪柴、农林作物残渣、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等都是生物能的好原料。 我国是人工沼气利用的最好的、规模最大的国家。全国现有沼气池超过2000万个,越提供里农村生活用能的5%。作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今后还会不断发展。继我国之后,印度、菲

28、律宾等东亚发展中国家以及非洲的部分国家,引进我国的技术和经验,沼气池及产量也在迅速增长。,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及产品,3.7氢能,氢能即氢气所具有的能量。 氢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 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水就是氢的“大仓库”,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将是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热量的9000倍。 氢的燃烧效率非常高,只要在汽油中加入4的氢气,就可使内燃机节油40。 目前,氢能技术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已进入系统实施阶段。,氢能的特点主要有:密度小,热值高(是汽油的两倍),易燃,燃烧速度快,便于储存和输送,转移形式多,来源广泛,使用过程无污染、无毒害作用,是一种清洁的二

29、次能源。 制氢的方法很多,主要有:(1)从化石燃料中还原制氢,如煤气中的氢;(2)电解水制氢;(3)热化学分解水制氢;(4)核能制氢,包括热化学法和电解法;(5)太阳能热解水制氢。,氢的用途,目前主要用作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以及氢燃料电池发电。 所谓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物质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常由燃料极、空气极和电解质组成。只要连续不断地给燃料极和空气极送入氢和空气,就可以在外电路获得稳定的电流,目前氢燃料电池转换效率高,因此发展很快。 此外,氢还可以在燃氢汽车、航空运输、用作化工原料,以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方面大展身手,只是由于目前制氢的成本较高,还没有被广泛应用。,3.8核

30、聚变能,核聚变能也称热核反应能,使质量较轻的原子聚变成质量更大的原子是释放出的能量。 太阳就是存在这种剧烈的热核反应,氢弹也是利用同样的原理。 核聚变通常发生在氘合成He(氦),或氘和Li合成He的过程。聚变过程释放的能量比U235裂变能还要大4倍多。 热核反应的引发,需要几百个大气压和几千度的温度。氢弹的爆炸就是靠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点火”来引发的。,核聚变原理,两个轻的原子核融合在一起形成较重的原子核,这叫做核聚变,发生聚变反应时放出更大的能量。,目前人们最感兴趣的聚变反应有: D(氘)+T(氚)4He+n+17.6MeV D+DT+p+4.04MeV D+D3He+n+3.27M

31、eV,* p是质子,n是中子,聚变能的优点,(1)燃料极为丰富,几乎用之不竭聚变燃料将使用D(氘),它含在水中。地球上共含水138亿亿m3,每升水中含氘约0.03g,氘的总储量40万亿吨。目前世界能量总消费大约每年71013kWh,只需700t氘即可。因此水中的氘可供人类用几百亿年之久。 (2)聚变堆安全和清洁。聚变反应产物是氦,不产生放射性废物;聚变堆中只有少量核燃料,例如初期的聚变堆中使用氚,氚是放射性的,但毒性小;聚变反应是靠高温维持的,一旦系统失灵,高温不能维持,聚变反应就自动停止。这些因素使聚变装置具有固有的安全性,也比裂变堆干净得多,放射性水平也比裂变堆低得多。,实现受控核聚变的方

32、法,要使两个核融合在一起发生聚变反应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研究认为,一是可采用“高温等离子体”方案来实现受控。二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诱发热核反应。 高温:将聚变燃料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这时燃料变成正负电荷相等的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其中所有粒子都处于高速无规热运动状态,它们之间相互碰撞发生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加热等离子体的方法很多,如放电电流的欧姆加热、中性束流注入等。 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必须约束在一定体积内,使其有足够的密度n,同时约束时间t要足够长,以保证足够大的反应几率。约束方法:第一类是磁约束(MCF)(托卡马克型核聚变装置),另一类约束方法是惯性约束(ICF),核聚变能的应用,核

33、聚变产生的热量当然可以像常规核电站一样发电,但不如直接用来热分解水制氢,其用途更广泛。 美国已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实验反应堆,并已投入正常运转,预计二三十年后即可进入商业应用。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尽管可控热核反应技术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探索,但其前景已经可望不可及了,人类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攻克这一难关。 可以预料,本世纪的中后期聚变能将可能要成为一种主要的能源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世界能源问题。,论文题目:,试论世界能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试论现阶段我国的能源政策 试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浅谈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 为什么我国要将“节约与开发并重”作为能源基本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