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总论》之《管制与市场》.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493597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9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法总论》之《管制与市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经济法总论》之《管制与市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经济法总论》之《管制与市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经济法总论》之《管制与市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总论》之《管制与市场》.ppt(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济法总论,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 武长海 副教授 手机:13911130068 电邮cupl_ 公共邮箱:密码:jjf123,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一、管制与经济效率 1、经济学、法学和政治科学中的管制概念 2、管制与市场交易 3、经济效率 4、进入壁垒 5、外部性 6、内部性 7、总结: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1、经济学、法学和政治科学中的管制概念,1.1 经济学中管制的概念 早期的经济学文献所顾及的是对特殊产业或一群产业的管制。随着理论的发展,开始对可替代的政策手段的激励与福利性质作出估价。 1.1.1 1970年以前,大部分早期的管制文献都将焦点放在公用事业的管制上。 卡恩(Kahn,1970)

2、认为,管制的实质是政府命令对竞争的明显取代,作为基本的制度安排,它企图维护良好的经济绩效。 卡恩将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和公用事业(public utility)视为两种竞争性市场模型明显不能描述或者甚至无从描述的经济。,公共部门:是指负责提供公共产品或进行公共管理,致力于增进公共利益的各种组织和机构,最典型的公共部门是政府部门,它以公共权力为基础,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其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对社会与公众负责,不以营利为根本目的,不偏向于任何集团的私利。 由政府出资进行经济活动的诸如国防、教育、社会保险、医疗保健、福利规划等经济领域公共部门在现代经济中占

3、有相当的比重。 分类:第一类公共组织是指,公共部门体系中具有最为突出特征的一大类组织拥有公共权力,制定和执行国家宪法、法律,维持社会秩序,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运营经费全部来源于国家公共财政划拨,追求公共利益实现,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家政权组织系统,包括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在传统意义上,它们构成“公域”的中心,是公共组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类公共组织是指,由国家政权组织委托和授权的,从事公共服务的,为公众提供科学、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其运营经费一部分来源于国家公共财政的划拨,一部分来源于为收回成本而向服务接受者收取的费用,不以盈利为目

4、的的组织体系。在我国,它们是从事公共事业服务的国有的或民营的事业单位或组织,包括公立医院、疗养院、养老院、公立学校、科学研究机构、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社区公益服务组织、社会工作的志愿者组织等。今天,它们也属于“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门。尽管这些组织越来越多地采用企业化经营的模式,形成了企业式的运营过程,但是,由于它们的基本性质是提供公共服务,并且与私营企业不同,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也是公共部门的一部分。 第三类公共组织是指,由政府出资组建,生产社会需求的物质产品,以盈利和国有资产增值为目的,以企业化方式运营的组织体系,主要是指各种国有企业和公司。在内部经营方式上,国有企业与

5、私营企业区别不大,但由于其产权性质属于国有,运营资源来源于公共的资源,又受到政府主管部门或授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所以可视为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公用事业:指具有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基本特征的,服务于城市生产、流通和居民生活的各项事业的总称。通称城市基础设施或市政服务事业。 基本分类 环境卫生、安全事业。如垃圾清除、污水处理、防洪、消防等。 交通运输事业。主要是公共旅客运输,如地下铁道、电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停车场、索道、道路、桥梁等。 自来水、电力、煤气、热力的生产、分配和供应。 其他公共日常服务。如文化体育场所、娱乐场所、公园、房屋修缮、邮政通讯、火葬场、墓地等。 公用事业同一

6、般生产企业有所不同,表现在: 以提供劳务为主,很少或几乎不生产有形产品; 服务面广,几乎对全市所有团体、组织和居民提供服务; 投资大、回收期长,有的还向用户(或居民)提供无偿服务; 能给整个城市及用户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公用事业的运营: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公用事业由国家或城市财政投资兴办。经营管理方式则根据公用事业的性质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而不同。城市自来水、电力、煤气、供热和公共交通事业,归市政府所属的公用事业部门领导,由独立的专业公司经营,实行经济核算制;邮政通讯等采取营业性的经营方式,由独立核算企业负责经营;城市环境卫生则由城市维护费开支。 与我国的公用事业相比,资本主义国家的

7、公用事业一部分由私人资本兴办,并以盈利为目的,直接向用户和受益者收取费用。收费标准一般是在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的支配和作用下形成的,但市政当局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必要的干预。当营业收入不足以补偿成本,得不到应得利润时,一般由政府进行适当的补贴,以维持其正常经营。一部分公用事业,特别是收费较低或提供无偿服务的,由政府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和公司兴办,列入城市财政预算。,公用事业价格:公用事业价格是指这些行业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的各类服务的价格。因此公用事业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经营的垄断性和地域性。受资源、规模经济效益以及政府对社会发展规划要求的制约,公用事业在经营上不太可能形成充分的竞争,从而具有一

8、定的垄断性。市场对价格的影响非常有限,企业和居民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公用事业一般都是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当地消费。由于各地影响公用事业价格的因素有很大差异,公用事业的成本和价格在各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别,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2.价格的单一性和政策约束性。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一般是直接从生产到销售,中间没有流通环节。与之相适应,公用事业价格只有单一的零售价格形式。从维护企业和居民利益出发,政府对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一般都进行控制,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管理形式。,卡恩对公用事业管制的定义:“对该种产业的结构及其经济绩效的主要方面的直接的政府规定如进入控制、价格决定、服务条件及质量的规定以及在

9、合理条件下服务所有客户时应尽义务的规定”。 卡恩的定义是建立在公用事业管制经验之上的,并不能一般地扩展到其他管制领域,如环境污染和作业场所安全。更应注意的是,作为竞争性市场而存在的政府管制,在卡恩看来只游离于市场之边缘,因而未作讨论。 谢泼德和威尔科克斯(Shepherd and Wilcox,1979)声言“管制只是管制者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把“针对工商业的公共政策”划分为反托拉斯法、管制及公共企业(public enterprise)三类。他们集中讨论的公用事业包括能源部门、通讯、运输及城市服务等。他们关于公共企业的讨论主要围绕公共所有权和对公用部门的控制。期中的重点又放在政策制定者与受他

10、们管制的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上。,乔斯科(Joskow)和诺尔(Noll)(1981)他们全面总结了竞争与非竞争的产业里的价格与进入的管制,以及对“质量”(环境、健康、就业安全及产品质量)的管制,他们还强调以管制的政治、行政程序为研究重点的管制的立法与官僚理论的重要性。 传播最广的管制定义时由斯蒂格勒(Stigler,1971)提供的:“作为一种法规(rule),管制是产业所需并主要为其利益所设计 和操作的”。在他看来,管制是国家“强制力”的运用。因此,管制能采取任何手段满足某产业的欲望,最为极端的就是增加它们的获利能力。斯蒂格勒提供了四项为产业所需而由国家提供的管制手段:(1)直接的货币补贴;

11、(2)新进入的控制;(3)对产业辅助品生产的鼓励;(4)对代替产品的压抑以及价格的控制。斯蒂格勒(1981)又将管制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的公共私人关系中,不仅包括“老式”的公用事业和反托拉斯政策,,还包括对“要素市场的公共干预”,货币筹措及支付,以及“对商品的服务和生产、销售或交易的公共干预”,还有法律制度。斯式(1981)的理论偏重于管制的起源,但上述的定义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目的。 要素市场:也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有金融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 管制经济学家还考察过反垄断执行机构,如美国的反托拉斯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这些研究都运用

12、了产业组织的方法以考察反托拉斯政策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效果。 1.1.2 自1970年环境保护委员会(EPA)建立以来,管制的中心开始转向环境质量、产品安全及工作场所安全的管制。如环境管制与环境政策的研究(Baumol&Oates,1975、1979),产品与作业场所安全的文献(Viscusi,1979、1979)。这些新的研究将管制研究的理论背景扩展到福利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及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科学领域。,1.2 法学中管制的概念 法学文献研究执法、市场规则及行政程序。 管制的研究既包括市场的一般规则也包括随机政策行为。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依赖于管制市场交换的法律这一“看得见的手”。市场

13、交换的规则一般来源于已经形成的习惯和标准的实践以及法律,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则提供了一些附加的补充性法规,从而对交易的范围或约束或鼓励。 对受管制市场的研究必须从市场规则的研究入手,这是法学和经济学的接壤之处。通过研究市场得以运转于其中的制度框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特殊的管制制度的效果。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对管制是否能够促进市场配置作出估价,并且决定应该采用何种形式的管制。 人们常常认为,市场交易和市场的政府管制构成资源配置的两种可替代方法。但如果将管制的含义限制为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参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管制的作用和形式:在某些情况下,与一般法律相比,管制能为市场提供一个成本更低的基础。在

14、处理市场参与者遇到的问题时,管制不必拘泥于命令和控制的传统形式。行政管制能够借助一般法律的形式和程序。管制也可建立允许市场式配置机制的运行的规则。管制机构可以建立一种管制机制(类似于法庭),使特殊权利得以实施,并以避免特殊结果和配置的出现。 管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要涉及可替代的法律制度的研究。 例如,管制论者必须证明,与司法执行规则相比,管制所提供的规则,不但能降低行政成本,而且能够带来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例如,通过对产品和作业场所安全的管制所取得的市场配置,必须与义务规则(Liability rules)下观察到的市场配置相比较。,管制的概念:在法学文献中,一个有广泛影响的管制定义是由吉尔洪和

15、皮尔斯(Gellhorn&Pierce 1982)提出的,他们认为经济管制是“管制者的判断对商业或市场判断的决然取代”。他们在直接管制与法律限制之间作了区分,认为前者主要是规定的(prescriptive),后者主要是禁止的(proscriptive)。他们指出,“政府的产业管制仅仅是对众多私人经济力量的法律控制形式的一种”。法学上对管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针对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尤其是关于费率制定,服务质量及进入限制等。 布雷耶(Breyer,1982)从6个方面对经典性管制作了如下定义:(1)服务成本定价,指选择那些具备适当的或“公平”回报率的受管制企业的价格;(2)以历史为基础的价格管制,指

16、价格在初始成本的基础上并常常跨行业应用;(3)以公共利益为标准的配置,指经营许可证或“服务权”的授予取决于一系列的市场进入标准而非竞争性投标;,(4)标准设定,指在对环境污染、产品质量或工作场所安全控制时所需要指标的颁布和执行;(5)以历史为基础的配置,主要指稀缺资源的配置以往昔的使用为基础,而非通过市场竞争;(6)个别审查,指新产品(如药物或视频添加剂)或新的市场进入者必须满足复杂的技术和科学标准。 布雷耶(Breyer,1982)还考虑了传统管制的替代方法,这些包括诸如反垄断法及民法义务规则的法律制度,如环境管制中的税收性质的排污收费,以及通过可市场化的准许或许可以达到稀缺资源的配置。 布

17、雷耶(Breyer,1982)还提出了在决策分散化而又需要执法的情况下,用利益集团间讨价还价作为传统管制替代方法之一的想法。 黑夫兰(Heffron,1983)区别了三类管制:经济的、社会的和辅助的(subsidiary)。,经济管制涉及产业行为的市场方面(费率、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竞争行为等);社会性管制用以纠正不安全的或不健康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的有害副产品;而所谓辅助性管制泛指与执行各类社会福利计划(如社会保险、公费医疗、药品、食品标签、退伍兵福利计划等)有关的管制措施。 法学界关于管制的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行政程序对管制机构行为的司法控制。行政程序受到立法、执法和司法三方面的控制。管制机构

18、的行为必须遵守授予其权力的法律。 乔斯科(1972、1974)对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程序作了研究,认为管制机构对回报率的选择取决于受管制企业和其他介入方提供的信息。 欧文和布雷惕根(Braeutigam,1978)则将焦点放在行政程序本身,他们称行政程序为“管制博弈”。,诺尔和欧文(1983)又继承了这一理论,他们观察到“在有组织地竞争性利益集团游说活动之下”管制政策的决定过程。 1.3 政治学中的管制概念 政治科学文献强调管制决策的政治与行政内容。以美国为例,公众对管制过程的投入发生在游说和国会的决策中,后者建立了管制机构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更深入的公共谈判发生于管制政策的执行过程中。 米尼克

19、(Mitnick,1980)认为,管制是针对私人行为的公共行政政策,它是从公共利益出发而制定的规则。此定义的突出之处在于它继承了法规是按“公共利益”来制定的这一有正义的假设。 米尼克(1980)强调,用公共利益的观点来支持管制的合理性常常纯粹是一种托词,这一目标从表面上看与立法、行政及私法的决策相一致,即使特殊的利益已经得到照顾。 公共利益:米尼克(1980)介绍了舒伯特(Schubert)关于公共利益的三种定义:(1)唯理主义者的(rationalist),指满足大多数选民的政府行为;(2)理想主义者的(idealist),指满足管制者良心的政府行为;(3)现实主义者的(realist),指

20、管制者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作出的权衡)。,在政治科学里受到相当重视的管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策形成执行。 普莱和富兰克林(Ripley&Franklin,1986)认为,作为美国政治之心脏的讨价还价,是发生在政策实施阶段的。他们强调,在美国,政府很少取得完全的支配和控制地位,更有甚者,尤其是通过管制机构,利益集团将参与到政策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 普莱和富兰克林(1986)将管制政策分为“竞争性”与“保护性”两类,竞争性指政府机构对特许权或服务权的分配,保护性是指通过设立一系列条件控制私人行为而达到保护公共利益政策。 梅尔(Meier,1985)将管制定义为,政府控制市民、公司或准政府组织行为的任

21、何企图。管制也是政治家寻求政治目的有关的政治过程。 政治科学文献对管制的经济分析会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其在强调利益集团间讨价还价这一点上。,总结:上述关于经济的、法律的和政治的管制定义,大部分讨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管制的行政方面,而置受管制市场的均衡于不顾。而且这些定义都倾向于在市场条件以外的来定义管制,通常视市场为“黑箱”。 2、管制与市场交易 如何给管制在市场条件下下一个定义,去除黑箱?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资源的市场配置、消费者和企业的决策及消费者和企业通过管制制度而发生相互关系。 2.1 被管制的对象 关于管制分析的公理:每一个对市场交易一方进行制约的管制行为对另一方都具有相等或相反

22、的效果。 例如:一个企业必须遵守的最高限价立即会使消费者支付此最高价格;而某一商品出售时必须达到的最低质量限制会使得该商品只能按此质量水平销售,这是有平行效果的管制行为。因此,任何能有效制约消费者或企业的选择的管制都会间接地影响市场均衡。这些管制限制了市场交易的潜在范围。有些管制则直接干扰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如全面的市场限价。,2.1.1 管制对象一:限价。价格控制不但制约价格的自动调整,还制约买卖者之间的价格谈判。最高限价施加于自然资源及其他商品,最低限价则针对劳动力,如最低工资。 对于最低限价,会限制市场需求并为商品的过度供给制造动机。由法律规定的最低价格要求投入大量的执行成本,以限制供给或

23、阻止供给方的竞争性折价。 对于最高限价,降低价格对市场需求的配置功能及增加供给的积极性。例如房租控制,引发类似过度需求的问题,如供应量下降、产品质量的退化、昂贵的排队等购以及歧视性的分配机制。 2.1.2 管制对象二:费率制定。公用事业与交通部门里的费率制定构成价格管制的另一种形式,收费结构(即由受管制企业承担的一系列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的管制可能涉及最低和最高限价。这类价格管制能够引起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收入转移。被选择的价格还通过对受管制企业,相对产量的决定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相似地,反托拉斯法对企业定价政策(比如歧视性定价和折价)的制约,也会较少买者可能的价格与数量选择,并改

24、变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 2.1.3 管制对象三:进入限制。对企业进入某一市场或专家进入某一职业的管制,会限制买卖双方的订约机会。在企业进入管制的情况下,消费者只能到少数几家企业购买商品。企业则在它们可能进入的市场以及有可能与之订约的消费者方面受到限制。进入管制会有效限制企业可能提供的产品品种。另外,政府的进入壁垒也会限制可供工人选择的潜在的雇主。 2.1.4 管制对象四:产品特征的限制。诸如产品质量、数量、耐久性及安全方面的管制会限制顾客选择产品的范围,也会限制企业可能生产的产品范围。因此,对产品特征的限制会缩小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可能发生契约关系于其上的不同种类产品的范围。,例如,在劳动市场上,

25、伴随职业许可证的资质证书限定了服务的质量,因而也限定了消费者和企业可以选择从事的劳动种类。有关每周工作时间的限制,明显限制了交易数量的范围。进一步限制交易的管制措施是要求提供产品的某些附属物品。 2.1.5 管制对象五:企业投入或技术的管制。会影响投入或产出品市场可能的交易范围。在投入品市场上,对企业投入品或技术的限制,如针对公共事业的燃料使用法,必将影响企业与受管制投入品和辅助性投入品的供应者之间的交易活动。在产出品市场上,对企业投入品或技术的限制,其作用非常类似于对产品特征的限制,消费者既不能购买含有限制性投入品的产品,也不能生产使用限制性技术,企业自然不能提供这些产品。,2.1.6 管制

26、对象六:作业场所健康和安全的限制。是一种对辅助性物品的管制。 2.1.7 管制对象七:环境管制。是一种可能增进交易机会的管制方式,因为它在原先产权不明确的地方创造出了可交换的产权(通过污染排放许可)。如果污染者和被污染者之间的产权缺乏很好的界定,双方的契约选择可能受到限制。相似的问题如渔场、狩猎场、石油及天然气喷井等。市场失灵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契约机会得到补救。例如,排污许可证权可以在企业间交换,甚至还可以由消费者集团或不选择使用污染权的城镇来购买。对渔场、石油和天然气等公共资源的开采和管制,可以创造出可交换的产权并增进契约的范围。专利权则创造出了鼓励创新的投资产权,从而通过转让产品或工艺许可证

27、增进市场交易的机会。,排放权交易( emission trading):在一定范围内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条件下,授予排污单位以一定数量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允许对排放权视同商品进行买卖,调剂余缺,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主要指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所进行的交易。国内比较有名的排放权交易所有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2.1.8 管制对象八:合同条款规则。 通过降低形成合约的成本和提供违约补救条款的办法,可以增进交易订约的机会。对契约性许诺的强制执行使某些本来不可能发生的契约性协议生效,这些做法,通过为个体提供签约和获得交易所得的机

28、会,将会增进配置效率。,2.2 管制的定义 为了将管制与法律区别开来,将管制限定于那些由行政机构执行的施加于市场的一般性法规和特殊行为。 行政机构(administrative agency):指由立法机关设立以贯彻政策目标的政府单位。 在正式的经济模型里,如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模型,市场是由两类经济单位即消费和企业,在多种价格下进行的商品交换来定义。消费者在规定的市场价格下通过选择他们最偏好的商品群,作出需求或供给商品和劳务的选择,企业通过投入和产出的选择使利润最大化。市场均衡价格是指总的消费者需求等于总的企业供给的价格。 在此框架下,可以理解出三种类型的管制: 直接干预市

29、场配置机制的管制:如价格管制、产权管制及合同规制。,通过影响消费者决策而影响市场均衡的管制。消费者的预算组合受税收、补贴或其他转移性支付的制约。对消费者选择的直接管制有汽车尾气排放量限制及购买保险条件等。 通过影响企业决策从而影响市场均衡的管制。此类约束包括施加于产品特征(如质量、耐久性和安全等)之上的限制。对企业投入、产出或技术的限制导致企业产品组合方面的制约。例如,环境管制就牵涉到投入约束(低硫燃料的使用)、产出约束(排污配额)及技术约束(治理污染所需的最有效技术)。进入管制也可以按此方法模拟。税收和补贴将影响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决策以及它们的产出供给和投入需求。 2.2.1 定义: 管制是由

30、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2.2.2 管制过程(regulatory process)的定义:是由被管制市场中的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偏好和企业技术,可利用的战略以及规则组合来界定的一种博弈。 一场博弈是由参与者、他们的目标函数、可能的战略以及博弈规则来界定的。在此,管制过程被视为受管制市场中消费者和企业参与的博弈。博弈的规则可能是外生的,诸如法律上的限制或管制机构的特殊政策。而管制的过程可以描述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指的是参与者没有事先的联络而独立行动,合作博弈则允许参与者之间交换信息并组成攻守同盟。 管制过程的

31、定义可以模拟行政性管制,管制过程的结果同时决定哪些管制政策施加于市场及获得哪种资源配置方式。因此,管制的过程同时涉及行政制约和市场均衡的选择。 前述管制及管制过程的定义构成了管制学定义的基础。,2.2.3 管制学定义:管制学研究的是管制存在下的管制过程及作为其结果的市场均衡。 上述定义能够充分容纳各种类型的市场管制,包括价格管制、环境管制和产品质量管制。由于管制政策通过消费者和企业同盟之间的互动过程来决定,使得管制政策一方面有再分配的性质,另一方面却以消除市场失灵为理由。但针对市场失灵的政策常常流于简单的收入再分配计划。,3、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又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最具

32、有经济效率的。 3.1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概述 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帕累托最优回答的是效率问题。从社会福利角度出发,用效率来评价总体经济运行

33、有其合理性,因为如果资源配置未达到帕累托最优,那么,总有一些人能改善境况而没有人会受损,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总量肯定能上升,那么通过一种恰当的分配或补偿措施,能使所有人的境况都有所改善。 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判断一种状态是不是帕累托最优,但我们却不能将两种帕累托最优进行比较。换言之,如果两个都是最优,那么,哪一个更优?经济学没有办法判定。也就是说,如果要判定哪一个更优,需要加入经济学之外的东西价值观。,3.2 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3.2.1 条件一: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

34、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X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帕累托最优情况下,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 效用:效用(英文:Utility),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就是沿无

35、差异曲线作微量移动时的变化率,所以它从实际上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无差异曲线符合这样一个要求:如果听任消费者对曲线上的点作选择,那么,所有的点对他都是同样可取的,因为任一点所代表的组合给他所带来的满足都是无差异的(如下图)。,如果两种商品不仅可以相互替代,并且能够无限可分,则消费者可以通过两种商品的此消彼长的不同组合来达到同等的满足程度。假定某个消费者按既定的价格购买两种商品X和Y,他购买3单位商品X和2单位商品Y或者2单位商品X和3单位商品Y所带来的满足是相

36、同的。那么,这两种配合中任一种对这个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事实上,这个消费者在购买X和Y两种商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无差异配合,形成无差异表。X和Y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如下表。,3.2.2 条件二: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用途 :

37、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生产可能性边界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还是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表示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

38、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其原因是存在失业或经济缺少效率;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上的点,必然以今后的生产萎缩为代价。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说明随着一种产品的增加,机会成本是递增的。也可以说,是机会成本的递增决定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于某些资源适于生产某种产品,当把它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时其效率下降(即单位资源的产出量减少)。这种现象在现实经济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生产可能性曲线(如上图所示)的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

39、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运用 第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稀缺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存在正说明了稀缺性的存在。换言之,如果没有稀缺性,能生产的产品就没有限制,也就不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了。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实际上是把稀缺性具体化了。 第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选择。稀缺性迫使人们作出选择。从生产可能性边界来看,选择就是决定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来进行生产,即生产的两种产品的组合是哪一种。选择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克鲁索的偏好,

40、这种偏好实际上就是他生存的必需与消费愿望的结合)。这也就是取决于对每种产品的偏好程度。以消费满足程度最大化为目的的人会作出理性选择,即能实现这种最大化的选择。因此,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可以使选择具体化。 第三,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实际上也就是选择的具体化。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解决选择问题。这就是说,选择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进行生产,也就是决定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第四,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效率。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点就是效率的实现,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各点则没有实现效率。 第五,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下方倾斜说明选择的代价就是机会成本。即在资源与技术既定时,

41、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就要少生产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就是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当作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选择时必然要付出这种机会成本。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更好地解释机会成本的含义。,边际技术替代率 (Rate of Marginal Technical Substitution,MRTS)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如下图所示:,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特点 从几何意义上看,在一条等产量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投入L对投入K的

42、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这一点的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如下特点: 1、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值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必须减少方能使产量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 2、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值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必须同时增加才能达到与从前相同的产量水平。 3、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也可以是无穷大或为零,此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不能相互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种现象称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图中两要素的投入组合从A运动到D点,

43、劳动投入量等量增加,而相应的资本投入量的减少量却是递减的。这表明: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劳动投入量增加和资本投入量不断减少的替代过程中,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而资本的边际产量在逐渐上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反映了当其他要素不变时,劳动变动与产量变动之间的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则反映了当产量不变时,两种生产要素变动时的相互替代关系。虽然这两个规律在定义上是不同的,但事实上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减。而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44、规律中,当劳动投入不断增加时,其边际产量不断减少,劳动的效率降低,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来替代资本才能保持总产量不变;当资本投入不断减少时,其边际产量不断增加,资本的效率提高,从而只需要较少的资本来交换劳动就能使总产量不变。因此,在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可以变动而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就表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3.2.3 条件三,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边际产品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product transformation) :边际产品转换率

45、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负数。 边际产品转换率的运用 :在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中,当边际产品转换率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时,生产和交换同时达到均衡,即生产和交换均没有必要再调整。此时,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大,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达到最大。 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对于不同生产者来说,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都相等;且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产品转换率。,3.3 帕累托最优状态 解释一: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

46、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解释二: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一种经济状态,是指具有以下性质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害。人们通常也把能使至少一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资源重新配置称为帕累托改进,所以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已不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3.4 消费的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要求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达到最优。按照帕累托最优标准,消费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应该是两个消费者所拥有的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当这个条件满足时,消费者已经不可能通过改变产品的分配使一部分人的效用增加,同时

47、又不使其他人的效用减少,这正是帕累托最优的判断标准。,3.5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要求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部门的投入达到最优。对于两种产品而言,生产两种产品的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当满足这个条件时,生产要素在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使某些生产者的产量增加,同时又不使其他生产者的产量减少。,3.6 一般的帕累托最优 一般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任何一位消费者心目中的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3.7 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 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都自动满足,这一结论便是福利

48、经济学第一基本定律,即竞争性的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的。 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律:每一种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都可以通过适当在消费者之间分配禀赋后的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来达到,即任何帕累托有效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福利经济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分配与效率问题可分开来考虑。,4、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的存在可能会使已经建立的企业拥有市场力量,由进入壁垒而引发的市场失灵也许会招来政府的干预,以挪去进入壁垒或消减它的在资源配置上产生的不良后果。 4.1 定义:进入壁垒:斯蒂格勒(1968)认为,进入一个市场的壁垒系指一种不由已建立的企业而由新进入企业承担的生产成本。,沉淀成本(Sunk Cost):

49、指沉落在进入者而非老企业身上的生产成本,如不可重新使用的、市场特殊化成本。对企业来说,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淀成本。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

50、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只有承担了沉淀成本以后,进入者才能变客为主,成为已建立的企业。鲍莫尔和威利格(1981)指出:“必须沉淀某些成本可能是一种进入壁垒”。他们观察到,沉淀成本被进入者视为一种递增成本,因而是一种递增的风险,必须在进入市场后通过收益来弥补。而已经建立的企业则于眼下或将来的决策中可以不考虑此已经承受过的支出。 一些进入壁垒是由政府设置的。如出租车营运证等。排他性的资源所有权无疑是一种纯粹的

51、进入壁垒。专利权是政府设置的一种特殊的进入壁垒,归属于专利拥有者的垄断租金为发明创造提供了激励,而有限的专利保护期又可以消减配置的无效率。斯蒂格勒(1968)。 贝恩(1956)定义了三种进入壁垒: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绝对的成本优势。但经证明,这些都不能满足这进入壁垒的定义。,规模经济并非进入壁垒:鲍莫尔、潘泽(Panzer)和威利格(1982)认为,规模经济并非进入壁垒。原因:其一,在可竞争条件下,生产的技术可由潜在进入者自由利用,由于进入和退出的低成本,企业可进入存在获利机会的市场。其二,已经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新进入者的可能性能够降低或消除垄断资金。 产品差异也不构成进入壁垒:产品差异会

52、产生垄断租金,但这些租金会刺激新产品的发明。产品差异实际上可能使得进入更加容易。 绝对的成本优势一般会阻断新企业的进入,但这并非管制的理由。因为成本优势可能归功于工艺的创新和生产的有效率。一个进入者可以通过降低其成本从而进入市场。,4.2 规模经济与管制 假定单个商品有递增的规模报酬或商品间存在成本互补,则单个企业里的联合生产能带来成本收益。这时管制通常作为一种手段,即要求获取规模经济收益,又要消减单独生产下自然递增的垄断租金。这就是对电力、电信及管道运输业里所谓“自然垄断”进行管制的通常理由。 管制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进入限制用来防止新企业“过度进入”;其次,价格垄断控制用以消减由进入壁

53、垒造成的垄断租金。 对这种管制的评价:第一,关于进入限制。在递增的规模报酬下竞争性进入是否会出现过度?冯纬莎科克(von Weizsacker,1980a,b)利用古诺模型曾观察到过度进入现象。但在关于波特兰型(Bertrand-type)价格竞争,可竞争市场的文献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自然垄断能持续抵制进入(参见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1982)。可见,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仍未解决。,第二,关于价格垄断控制。例如费率管制的一个相关问题是,边际或增量成本定价不能弥补规模经济成本。如果缺乏补贴,市场配置无法达到最优,正如鲍莫尔(1979a)所观察到的,规模经济下非最优的资源配置就是“我们必须支付给一个价

54、格体制的价格”。 第三,关于进入限制和垄断价格控制同时实施的问题。对于进入加以限制以期从自然垄断获取成本收益的政策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进行价格管制。例如,德姆赛茨(Demsetz,1968)建议用特许拍卖来取代公共事业的费率管制。在单个商品的情况下,正如在一个非管制的可竞争市场中,竞争性进入将产生平均成本定价。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6)却认为,由于质量的可变性,特许权拍卖不一定产生最佳的价格质量组合。 丹尼尔F.史普博认为,尽管自由进入的竞争对消减垄断租金有效,但大多数情况下,自由进入可能阻碍那些与最容易实现的社会福利相关的相对价格的形成。因此,可以设计一种特许权配置的市场型机制,

55、即管制者通过颁布一般规则来建立一种特许权竞争制度,通过特许权人的竞争,垄断租金也许能被减少。而且,通过对企业可能提供的价格目录形式的制约,管制者无需对费率实施直接的管制,就能实现满意的定价政策。,4.3 沉淀成本与管制 在不存在沉淀成本的情况下,特许权配置机制可以重复使用,以保证有规模经济特征的市场的有效运作。如果存在沉淀成本,就不能运用特许权体制去监督和强化市场中的企业有满意的表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费率管制的传统方式是需要的。 市场在有沉淀成本契约中的作用。市场对沉淀成本的及附随风险的反应就是长期契约,长期契约提供风险分摊并可能因此允许非转换资本的增加。由生产性投资的增加所带来的收益会鼓

56、励长期契约关系的形成。市场自会决定这种契约的形成和条款、契约性协议的数量以及每一份契约的价格。 管制在有沉淀成本契约中的作用。在长期契约中,沉淀成本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此种契约中,管制既能保护消费者也能降低经营者风险。,戈德堡(Goldberg,1976)将这种契约称为“管理型契约(administered contracts)”,即这种契约既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也包括中间机构存在于谈判和契约管理之中的契约,是被管制企业(可能不止一个)与管制机构之间隐性的集体性契约(实际上契约的一方为企业,另一方为他们的用户)。这种契约既为企业提供了沉淀成本(投资长期专业化)的特殊保护,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被服务的

57、权利的保护。 因此,对沉淀成本的特殊保护为这些管制目标提供了合理性,不仅如此,为了对契约效果进行监督和防止契约的中断,管制者一方面要对契约的效果进行监督,一方面通过诸如成本基础定价等手段对契约进行管理。,欧文和布雷惕根(1978)把管制作为降低风险的一种手段来讨论。他们认为,消费者希望获得“一种提供经济正义的机制的保护”,并且认为把对行政程序的依靠视为一种将消费者从经济风险隔离开来的途径,尤其在于沉淀成本有关时。 管制与私人谈判的比较。如果管制确实代表一种能够弱化沉淀成本造成的风险的隐性契约,那么由公共管理的契约所产生的净利润就必须与通过私人谈判和执行所产生的净利润进行比较。管制也许更有效率,

58、因为它能够降低许多消费者参加的市场谈判的成本。,5、外部性 5.1 外部性的定义 5.1.1 某种外部性是指在两个当事人缺乏任何相关的经济交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commodity bundle)。 外部性的施放者或接受者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企业。从广义的商品上说,外部性可以是任何商品。如果外部性的接受者是消费者,外部性可能包括任何消费者偏好序列的目标或行动。外部性可能表现为空气或水的污染。如果外部性的接受者是企业,则外部性可能包括在商品层面上体现企业技术可行性条件的目标或行动。例如空气和水的污染因此可能代表某一企业生产过程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他投入不

59、变,企业的产量可能因污染而下降。,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这是从外部性商品的接受者的角度来定义的,正外部性是外部经济,如观察邻居收拾得很美观的房子,负外部性是指外部不经济,如拥挤带来的不愉快等。 5.2 产权与管制 市场规则(法律)既用于界定权力的初始分配及权力的排他性,也建立了产权交易得以有效和合法认可的机制。然而这些规则的形成和执行是有成本的,产权如何界定的状态将影响资源的均衡以及市场均衡的存在。 产权过渡的许多方面受财产法和民法的管辖。然而,许多情况下不适用于普通法来处理。尤其是在自然资源方面,包括可再生的海洋资源,公共石油矿床、大气、水以及无线电频谱等,产权不可能明确界定。,与制造品不同,

60、自然环境不能分割到适应于私有制的状态。因此,为了达到所有权的完整,政府可以被视为环境资源的拥有者或者按照公共利益去管理这些资源。政府对大气、水以及自然资源的使用有必然的管制责任。由此派生出许多管制机构作为贯彻公共资源管理政策的手段。 6、内部性 6.1 内部性是由交易者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交易成本和收益。可以用负内部性和正内部性来区别不反映在合约安排中内部成本和效益。负内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产品缺陷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而这种产品缺陷的性状和范围在合约条款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预测。正内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某就业者非正式的上岗培训,而这种好处并不一定在劳动合约中体现。,有三类主要的“交易成本”

61、是造成内部性的原因:(1)在风险的条件下签订的意外合约(contingent contract)的成本。(2)当合约者行为不能完全观察到所发生的观察或监督成本。(3)交易者收集他人信息和公开自身所占有的信息发生的成本。 交易成本或不完全信息可能导致交易参与方不能完全分配交易所产生的净利益。而此净利益的不完全分配就是指的某种内部性。因此,内部性的存在使得交易者不能获得全部潜在的交易所得。 6.2 交易成本与管制 交易成本既存在于即期交换也存在于远期合约中。 6.2.1 昂贵的意外事故(Costly Contingencies) 意外事故导致的逐个地诉诸费用昂贵的法律,也许不如由管制机构制定违约的

62、标准罚金并强制执行,因为这样更加降低成本。,6.2.2 败德行为(Moral Hazard) 当合约参与者的行为不被直接观察到时,他们就不会服从于谈判并不愿意按合同条款进行合作。这将引起“败德行为”的刺激问题,同时构成内部性的一个来源。 败德行为存在于管制方法中,容易政府提供的保险。产品和工作场所的安全标准以及检查制度也部分地适用于制造商和雇佣者谨慎水平的不可观察性。这些管制措施的行政成本必须平衡于缺乏标准的市场化保险和义务体系。另外,与诸如标准之类的指令和控制相关的低效率也必须严格对待。,6.2.3 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如果交易者占有不完全的或不对称的

63、信息,市场机制就不能达到有效的资源分配。由于信息不对称,当事人无法从交易中获得应有收益。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对管制的需求必须建立在权衡信息生产的成本与无效交易成本的成本基础上。 管制机构可以向市场提供信息,如果它的成本低,或者信息具有公共商品的性质。私人解决不对称新信息的办法有私人研究组织、经济人、代理和其他金融中介。管制能使信息公开标准化从而降低消费者的市场搜寻成本。另外,通过鼓励竞争,管制机构能够使企业有提供有用产品信息的积极性。 受人欢迎的管制政策是对信息公开或合同条款设立一般规则,然后依赖市场力量使私人信息得以公开。,7、总结: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 市场失灵是管制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管制能引起很高的行政成本。管制政策的形成和执行不但有收入再分配的性质,而且会干预配置效率。市场的管制常常导致所有伴随着计划经济而出现的问题。管制者也是在信息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工作的。管制政策可能是次优的,即使出发点很好的公共政策也可能导致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